温庭筠:(812-866),本名 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 祁县)人。唐宰相温彦博之裔 孙。温彦博,我国古代著名 词人,两《唐书》有传。温 庭筠虽为并州人,但他同自 居易、柳宗元等名诗人一样 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外地 度过的。据考,温庭筠幼时 已随家客游江淮,后定居于 雩县(今陕西户县)郊野 靠近杜陵,所以他尝自称为 杜陵游客。诗辞藻华丽,少 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映。与 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
◼ 温庭筠:(812—866),本名 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 祁县)人。唐宰相温彦博之裔 孙。温彦博,我国古代著名 词人,两《唐书》有传。温 庭筠虽为并州人,但他同白 居易、柳宗元等名诗人一样, 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外地 度过的。据考,温庭筠幼时 已随家客游江淮,后定居于 雩县(今陕西户县)郊野, 靠近杜陵,所以他尝自称为 杜陵游客。诗辞藻华丽,少 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映。与 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
作为晚唐著名诗人,温庭筠诗词俱佳,以词著 称。温庭筠诗词,在思想意义上虽大多无较高 的价值,但在艺术上却有独到之处,历代诗论 家对温庭筠诗词评价甚高,被誉为花间派鼻祖 王拯《龙壁山房文集忏庵词序》云,词体乃李 白、王建、温庭筠所创
◼ 作为晚唐著名诗人,温庭筠诗词俱佳,以词著 称。温庭筠诗词,在思想意义上虽大多无较高 的价值,但在艺术上却有独到之处,历代诗论 家对温庭筠诗词评价甚高,被誉为花间派鼻祖。 王拯《龙壁山房文集忏庵词序》云,词体乃李 白、王建、温庭筠所创
《花间集》收温词最多达66首,可以说温庭 筠是第一位专力填词的诗人。词这种文学 形式,到了温庭筠手里才真正被人们重视 起来,随后五代与未代的词人竞相为之, 终于使词在中国古代文坛上成蔚为大观, 至现在仍然有着极 的影响。温庭筠对 词的贡献,永远受到后人的尊敬。 温庭筠的诗,写得清婉精丽,备受时人 推崇,《商山早行》诗之“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更是不朽名句,千古流传。 相传宋代名诗人欧阳修非常赞赏这一联 曾自作“鸟声茅店雨,野色板桥春”,但 耒能超出温诗原意
《花间集》收温词最多达66首,可以说温庭 筠是第一位专力填词的诗人。词这种文学 形式,到了温庭筠手里才真正被人们重视 起来,随后五代与宋代的词人竞相为之, 终于使词在中国古代文坛上成蔚为大观, 至现在仍然有着极广泛的影响。温庭筠对 词的贡献,永远受到后人的尊敬。 温庭筠的诗,写得清婉精丽,备受时人 推崇,《商山早行》诗之“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更是不朽名句,千古流传。 相传宋代名诗人欧阳修非常赞赏这一联, 曾自作“鸟声茅店雨,野色板桥春”,但 终未能超出温诗原意
商山早行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商山,也叫楚山,在今陕西商县东南。 作者曾于唐宜宗大中末年离开长安, 经过这里
◼ 商山早行 温庭筠 ◼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 商山,也叫楚山,在今陕西商县东南。 作者曾于唐宣宗大中末年离开长安, 经过这里
译文 ■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叮噹作响,出门人踏 上旅途,还一心想念故乡。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凌 乱,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 照亮了驿站的泥墙。 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凫 雁,正嬉戏在明净的池塘
译文 ◼ 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叮噹作响,出门人踏 上旅途,还一心想念故乡。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凌 乱,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 照亮了驿站的泥墙。 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凫 雁,正嬉戏在明净的池塘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首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强。 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叮叮当当,响起了车 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许多活 动已暗含其中。第二句固然是作者讲自己,但 也适用于一般旅客。“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时 难”。在封建社会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难 人情浇薄等许多原因,往往安土重迁,怯于远 行。“客行悲故乡”这句诗,很能够引起读者 情感上的共鸣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 首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强。 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叮叮当当,响起了车 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许多活 动已暗含其中。第二句固然是作者讲自己,但 也适用于一般旅客。“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时 难”。在封建社会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难、 人情浇薄等许多原因,往往安土重迁,怯于远 行。“客行悲故乡”这句诗,很能够引起读者 情感上的共鸣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四两句,历来脍炙人口。梅尧臣曾经对欧阳 修说:最好的诗,应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请他举例说明, 他便举出这两句和贾岛的“怪禽啼旷野,落自恐 行人”,并反问道:“道路辛苦,羁旅愁思,岂 不见于言外乎?”(《六一诗话》)李东阳在 《怀麓堂诗话》中进一步分析说:“鸡声茅店 月,人迹板桥霜’,人但知箕能道羁愁野况于 意之表,不知二句中不用一字,正提掇出紧 关物色字样,而音韵铿锵,意象具足,始为难得 若强排硬叠,不论其字面之清浊,音韵之谐舛 而云我能写景用事,岂可哉!”“音韵铿锵”, “意象真足”,是一切好诗的必备条仵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 三、四两句,历来脍炙人口。梅尧臣曾经对欧阳 修说:最好的诗,应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请他举例说明, 他便举出这两句和贾岛的“怪禽啼旷野,落日恐 行人”,并反问道:“道路辛苦,羁旅愁思,岂 不见于言外乎?”(《六一诗话》)李东阳在 《怀麓堂诗话》中进一步分析说:“‘鸡声茅店 月,人迹板桥霜’,人但知其能道羁愁野况于言 意之表,不知二句中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出紧 关物色字样,而音韵铿锵,意象具足,始为难得。 若强排硬叠,不论其字面之清浊,音韵之谐舛, 而云我能写景用事,岂可哉!”“音韵铿锵”, “意象具足”,是一切好诗的必备条件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关物色学样的从属条件提出,很可以说明这因 句诗的艺术特色。所谓“闲字”,指的是名词以 外的各种词;所谓“提掇紧关物色字样”,指的 是代表典型景物的名词的选择和组合。这两句诗 可分解为代表十种景物的十个名词:鸡、声、茅 店、月、人、迹、板、桥、霜。虽然在诗句里 “鸡声”、“茅店”、“人迹”、“板桥”都结 合为“定语加中心词”的“偏正词组”,但由于 作定语的都是名词,所以仍然保留了名词的具体 感。例如“鸡声”一词,“鸡”和“声”结合在 起;不是可以唤声引颈长吗的视觉形象吗 ,也与此相类似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 李东阳把这两点作为“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紧 关物色字样”的从属条件提出,很可以说明这两 句诗的艺术特色。所谓“闲字”,指的是名词以 外的各种词;所谓“提掇紧关物色字样”,指的 是代表典型景物的名词的选择和组合。这两句诗 可分解为代表十种景物的十个名词:鸡、声、茅、 店、月、人、迹、板、桥、霜。虽然在诗句里, “鸡声”、“茅店”、“人迹”、“板桥”都结 合为“定语加中心词”的“偏正词组”,但由于 作定语的都是名词,所以仍然保留了名词的具体 感。例如“鸡声”一词,“鸡”和“声”结合在 一起,不是可以唤起引颈长鸣的视觉形象吗? “茅店”、“人迹”、“板桥”,也与此相类似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古时旅客为了安全,一般都是“未晚先投宿,鸡 鸣早看天”。诗人既然写的是早行,那么鸡声和 月,就是有特征性的景物。而茅店又是山区有特 征性的景物。“鸡声茅店月”,把旅人住在茅店 里,听见鸡声就爬起来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 就收拾行装,起身赶路等许多内容,都有声有色 地表现出来了 同样,对于早行者来说,板桥、霜和霜上的人迹 也都是有特征性的景物。作者于雄鸡报晓、残月 未落之时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已经 是“人迹板桥霜”,这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 早行人”啊! 这两句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写早行情景宛然在 目,确实称得上“意象具足”的佳句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 古时旅客为了安全,一般都是“未晚先投宿,鸡 鸣早看天”。诗人既然写的是早行,那么鸡声和 月,就是有特征性的景物。而茅店又是山区有特 征性的景物。“鸡声茅店月”,把旅人住在茅店 里,听见鸡声就爬起来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 就收拾行装,起身赶路等许多内容,都有声有色 地表现出来了。 同样,对于早行者来说,板桥、霜和霜上的人迹 也都是有特征性的景物。作者于雄鸡报晓、残月 未落之时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已经 是“人迹板桥霜”,这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 早行人”啊! 这两句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写早行情景宛然在 目,确实称得上“意象具足”的佳句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写的是刚上路的景色。商县、洛南一带,枳树、 槲树很多。槲树的叶片很大,冬天虽干枯,却 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树枝将发嫩芽的时 候,才纷纷脱落。而这时候,枳树的白花已在 开放。因为天还没有大亮,驿墙旁边的白色枳 花,就比较显眼,所以用了个“明”字。可以 看出,诗人始终没有忘记“早行”二字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 写的是刚上路的景色。商县、洛南一带,枳树、 槲树很多。槲树的叶片很大,冬天虽干枯,却 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树枝将发嫩芽的时 候,才纷纷脱落。而这时候,枳树的白花已在 开放。因为天还没有大亮,驿墙旁边的白色枳 花,就比较显眼,所以用了个“明”字。可以 看出,诗人始终没有忘记“早行”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