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由心生,有教无类 浅谈班主任工作中关注农民工子女人格养成教育 论文摘要:人格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树立健康人格的教育。良好习惯是健康 人格的基础和外在标志,培养健康人格也是养成教育的核心和目的。农民工子女 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培养是一项综合、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班主任必须有教无类, 以爱心来切实关注他们的人格形成,引导他们养成健康积极地人生观,让他们和 谐健康成长。 关键词:班主任农民工子女爱人格养成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 见》中指出:“特别要关心单亲家庭、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的未成年子女教 育,为他们提供指导和帮助”。教育是“全民教育”,农民工子女享有受教育的权 利,而且是平等的教育权利。但农民工子女生存发展环境相对恶劣,漂泊在城市 边缘,自卑、孤独、仇恨、迷惘根植在一些农民工子女心里,如果不对其进行真 正有效的教育,不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康的人格,他们 就可能会对整个社会产生对抗情绪,既有碍于他们自身的成长,也不利于和谐社 会的构建。如何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让他们能养成一个健康的人格,和 谐成长,这对我们班主任来说,是崭新又迫在眉睫的研究课题 有教无类爱上他们 爱是教育的前提,是教育的最佳方式。学校、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时真 正把这些外来民工子女容纳在心,做到对他们一视同仁,真诚平等的基础上,又 严而有格、宽而有度,让他们在他乡异地感受到真切的爱。“亲其师而信其道”, 只有真正打开了学生心灵的钥匙,学生才会无拘无束地敞开自己的心扉,接受品 德的教化与熏染,提升心理素质,从而逐渐树立一个健康积极的人格。 班主任要在学校为他们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班级氛围,让他们充分体验集体 的温暖。在各种活动中,给他们充分表现的机会,把农民工子女的优点、特长展 现给大家。帮助其减少自卑感,树立自信心。开展同学间的互助活动,促进同学
爱由心生,有教无类 ——浅谈班主任工作中关注农民工子女人格养成教育 论文摘要:人格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树立健康人格的教育。良好习惯是健康 人格的基础和外在标志,培养健康人格也是养成教育的核心和目的。农民工子女 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培养是一项综合、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班主任必须有教无类, 以爱心来切实关注他们的人格形成,引导他们养成健康积极地人生观,让他们和 谐健康成长。 关键词: 班主任 农民工子女 爱 人格养成 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 见》中指出:“特别要关心单亲家庭、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的未成年子女教 育,为他们提供指导和帮助”。教育是“全民教育”,农民工子女享有受教育的权 利,而且是平等的教育权利。但农民工子女生存发展环境相对恶劣,漂泊在城市 边缘,自卑、孤独、仇恨、迷惘根植在一些农民工子女心里,如果不对其进行真 正有效的教育,不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康的人格,他们 就可能会对整个社会产生对抗情绪,既有碍于他们自身的成长,也不利于和谐社 会的构建。如何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让他们能养成一个健康的人格,和 谐成长,这对我们班主任来说 ,是崭新又迫在眉睫的研究课题。 一、有教无类 爱上他们 爱是教育的前提,是教育的最佳方式。学校、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时真 正把这些外来民工子女容纳在心,做到对他们一视同仁,真诚平等的基础上,又 严而有格、宽而有度,让他们在他乡异地感受到真切的爱。“亲其师而信其道”, 只有真正打开了学生心灵的钥匙,学生才会无拘无束地敞开自己的心扉,接受品 德的教化与熏染,提升心理素质,从而逐渐树立一个健康积极的人格。 班主任要在学校为他们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班级氛围,让他们充分体验集体 的温暖。在各种活动中,给他们充分表现的机会,把农民工子女的优点、特长展 现给大家。帮助其减少自卑感,树立自信心。开展同学间的互助活动,促进同学
之间的交往,在相互鼓励、支持中,使同学们的团队精神得到培养,消除其孤立、 无助的心理,使其觉得在这个集体中的生活是快乐、开心的。同时教师应表示自 己的关爱,取得他的信任,与之恳谈,让他们无拘无束地说出心中的需求。用亲 切的眼神、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来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使其“亲其师 信其道、乐其教”。只有这些孩子感受到你来自内心的爱,才会接纳你,逐渐形 成健康的人格,而且这些孩子们的良好的习惯一但养成,受益的就不止是他们自 己,还有他们的父母和家人,还有我们整个社会。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一种真诚、理解、信任的师生关 系,一种充满心理安全感的学习气氛。”外来民工学生,缺少来自家庭、社会的 关爱,学校、教师要用满腔热忱,付之与他们更多的爱心,多渠道、多形式地组 织开展关爱活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用我们的一片爱心使其打开心扉,进 而培养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养成良好的习惯。所谓金诚所至,玉石为开,冰雪 在合适的温度里自然会融化的。 二、树立榜样引导他们 引导孩子向榜样学习,是一种易收到良好教育效果的教育手段。要发挥榜样 的力量,教育者首先必须以身作则,自己要有一个积极健康的人格,其次要为学 生提供学习的榜样,然后引导学生对榜样进行分析,学习 言传身教,润物无声。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 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学校值班的行政、老师每天的微笑接 送学生,养成的是孩子们的见人会问好的好习惯;教师对学生每节课前的90° 鞠躬问好,带出来的是懂得尊敬他人的学生: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 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 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 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 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班主任老师不仅要经常用他们崇拜的英雄鼓舞他们,激励他们,引导孩子向 榜样学习,从而把榜样的优秀品质变成孩子自身的品行,并使之转化为支配孩子 行为的动力。而且还要在同龄人中为孩子寻求榜样,是激励孩子向上的好办法。 他们年龄相当,条件相近,学起来亲切,目标不是高不可攀,易激发孩子奋起
之间的交往,在相互鼓励、支持中,使同学们的团队精神得到培养,消除其孤立、 无助的心理,使其觉得在这个集体中的生活是快乐、开心的。同时教师应表示自 己的关爱,取得他的信任,与之恳谈,让他们无拘无束地说出心中的需求。用亲 切的眼神、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来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使其“亲其师、 信其道、乐其教”。只有这些孩子感受到你来自内心的爱,才会接纳你,逐渐形 成健康的人格,而且这些孩子们的良好的习惯一但养成,受益的就不止是他们自 己,还有他们的父母和家人,还有我们整个社会。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一种真诚、理解、信任的师生关 系,一种充满心理安全感的学习气氛。”外来民工学生,缺少来自家庭、社会的 关爱,学校、教师要用满腔热忱,付之与他们更多的爱心,多渠道、多形式地组 织开展关爱活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用我们的一片爱心使其打开心扉,进 而培养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养成良好的习惯。所谓金诚所至,玉石为开,冰雪 在合适的温度里自然会融化的。 二、树立榜样 引导他们 引导孩子向榜样学习,是一种易收到良好教育效果的教育手段。要发挥榜样 的力量,教育者首先必须以身作则,自己要有一个积极健康的人格,其次要为学 生提供学习的榜样,然后引导学生对榜样进行分析,学习。 言传身教,润物无声。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 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学校值班的行政、老师每天的微笑接 送学生,养成的是孩子们的见人会问好的好习惯;教师对学生每节课前的 90° 鞠躬问好,带出来的是懂得尊敬他人的学生;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 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 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 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 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班主任老师不仅要经常用他们崇拜的英雄鼓舞他们,激励他们,引导孩子向 榜样学习,从而把榜样的优秀品质变成孩子自身的品行,并使之转化为支配孩子 行为的动力。而且还要在同龄人中为孩子寻求榜样,是激励孩子向上的好办法。 他们年龄相当,条件相近,学起来亲切,目标不是高不可攀,易激发孩子奋起
还有一种不可忽视的榜样,这就是孩子自身的优点。教师应该全面分析自己的学 生,既要冷静地看到学生的缺点,又要实事求是地看到孩子的优点。不仅如此, 还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要鼓励孩子以己之长,补己之短,这也是能 收到很好的效果的。我们所制定的“优点卡”面对的是所有的学生,是学生的各 个方面。一张张的优点卡就是他们的镜子、就是他们进步的阶梯、就是他们形成 良好人格的基石 三、加强沟通尊重他们 班主任老师是在校接触学生机会最多的老师,尤其是面对班上众多的农民工 子女时,更应该时时关注他们的内心,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对他们的错误也要 多理解,毕竟他们来自更艰苦的生活环境,如果一个班主任自己从心里就看不起 农民工子女,就算是脸上带笑那也是不真诚的,要让农民工子女切实的感受到老 师来自心里的尊重。因此班主任教师要加强和农民工子女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帮 助每一个孩子适应新的环境、新的集体、新的学习生活,并发动全班同学,在生 活和学习上多关心他们,让他们感受到集体大家庭的温暖。师生共同的爱能逐步 消除农民工子女在入学时的焦虑情绪和自卑感,以开朗、合群、乐学的精神状态 投入到集体生活中来,获得最大的心理安全度。人只有在最自在,最放松的环境 中才能学习,才能潜移默化的形成健康的人生观,树立健全的人格。 班主任老师不仅要加强和学生多沟通交流,更要认清学校、社会、家庭是教 育的三大支柱,只有三者相互配合,和谐发展,才能达到教育的理想效果。尊重 孩子,尊重孩子生活的家庭,是充分沟通的前提。同样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良 好环境,父母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我们应充分利用家长会、家访、电话 联系以及学校开展的教育教学开放日、开放周等活动。和家长交流互动,增强家 校之间的联系,来优化家教的心理氛围,适当地提高他们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 识,帮助家长正确理解家庭教育的本质属性,帮助家长了解掌握孩子的成长特点, 调整自己对孩子的期望值,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子女。 当然学生健康良好的人格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形成的,必须 反复抓,抓反复。尤其是对那些行为习惯比较差的农民工子女。不但要通过爱的 甘泉去进行入脑入心的浇灌,通过榜样、示范的力量去争取,通过同龄效应去帮 拉,还应运用一定的激励去鼓起他们奋进的风帆。学生毕竟还是孩子,教师的
还有一种不可忽视的榜样,这就是孩子自身的优点。教师应该全面分析自己的学 生,既要冷静地看到学生的缺点,又要实事求是地看到孩子的优点。不仅如此, 还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要鼓励孩子以己之长,补己之短,这也是能 收到很好的效果的。我们所制定的“优点卡”面对的是所有的学生,是学生的各 个方面。一张张的优点卡就是他们的镜子、就是他们进步的阶梯、就是他们形成 良好人格的基石。 三、加强沟通 尊重他们 班主任老师是在校接触学生机会最多的老师,尤其是面对班上众多的农民工 子女时,更应该时时关注他们的内心,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对他们的错误也要 多理解,毕竟他们来自更艰苦的生活环境,如果一个班主任自己从心里就看不起 农民工子女,就算是脸上带笑那也是不真诚的,要让农民工子女切实的感受到老 师来自心里的尊重。因此班主任教师要加强和农民工子女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帮 助每一个孩子适应新的环境、新的集体、新的学习生活,并发动全班同学,在生 活和学习上多关心他们,让他们感受到集体大家庭的温暖。师生共同的爱能逐步 消除农民工子女在入学时的焦虑情绪和自卑感,以开朗、合群、乐学的精神状态 投入到集体生活中来,获得最大的心理安全度。人只有在最自在,最放松的环境 中才能学习,才能潜移默化的形成健康的人生观,树立健全的人格。 班主任老师不仅要加强和学生多沟通交流,更要认清学校、社会、家庭是教 育的三大支柱,只有三者相互配合,和谐发展,才能达到教育的理想效果。尊重 孩子,尊重孩子生活的家庭,是充分沟通的前提。同样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良 好环境,父母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我们应充分利用家长会、家访、电话 联系以及学校开展的教育教学开放日、开放周等活动。和家长交流互动,增强家 校之间的联系,来优化家教的心理氛围,适当地提高他们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 识,帮助家长正确理解家庭教育的本质属性,帮助家长了解掌握孩子的成长特点, 调整自己对孩子的期望值,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子女。 当然学生健康良好的人格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形成的,必须 反复抓,抓反复。尤其是对那些行为习惯比较差的农民工子女。不但要通过爱的 甘泉去进行入脑入心的浇灌,通过榜样、示范的力量去争取,通过同龄效应去帮 拉,还应运用一定的激励去鼓起他们奋进的风帆。学生毕竟还是孩子,教师的一
丁点儿表扬肯定,对他们来讲都是一种荣誉,一份尊重,一次向上的动力。在对 学生进行人格养成的教育时,教师应适当地采用多种形式的激励方式。以表扬为 主,要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多感受成功之快乐。用成功的喜悦强化学 生的行为,培养学生辨別是非的能力,形成良好道德习惯。一旦健康人格养成, 学生就会“不虑而行”,自觉地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的道德要求。不仅如此, 人格养成还具有很强的稳定性、长久性,行为习惯一旦形成,就成为一种内在的 自律需要,变为引导和激励青少年不断向善的重要精神动力。 外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地说就是人格养成。”而 人格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日积月累逐渐形成的。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 师应充分考虑到外来民工子女远离故乡,在心理上存在自卑的心理倾向,多采用 激励、赏识、表扬的手段,走进他们的心灵,关爱他们,不要区别待之,积极与 他们沟通,帮助他们克服心理上的障碍,挖掘自身的优点,克服存在的问题。因 为健康的人格一旦树立,将会成为外来民工子女一生受用不尽的宝贵财富。 参考文献: 1、杜越汪利兵周培植主编《城市流动人口子女的基础教育一一政策与革新》 浙江大学出版社, 2.徐新永.《进城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制度化问题研究》中国家庭教育. 3.杨冰王秋虎.《成就一生的好习惯》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丁点儿表扬肯定,对他们来讲都是一种荣誉,一份尊重,一次向上的动力。在对 学生进行人格养成的教育时,教师应适当地采用多种形式的激励方式。以表扬为 主,要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多感受成功之快乐。用成功的喜悦强化学 生的行为,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形成良好道德习惯。一旦健康人格养成, 学生就会“不虑而行”,自觉地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的道德要求。不仅如此, 人格养成还具有很强的稳定性、长久性,行为习惯一旦形成,就成为一种内在的 自律需要,变为引导和激励青少年不断向善的重要精神动力。 外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地说就是人格养成。”而 人格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日积月累逐渐形成的。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 师应充分考虑到外来民工子女远离故乡,在心理上存在自卑的心理倾向,多采用 激励、赏识、表扬的手段,走进他们的心灵,关爱他们,不要区别待之,积极与 他们沟通,帮助他们克服心理上的障碍,挖掘自身的优点,克服存在的问题。因 为健康的人格一旦树立,将会成为外来民工子女一生受用不尽的宝贵财富。 参考文献: 1、杜越 汪利兵 周培植 主编 《城市流动人口子女的基础教育——政策与革新》 浙江大学出版社, 2.徐新永.《进城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制度化问题研究》中国家庭教育. 3.杨冰 王秋虎.《成就一生的好习惯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