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学()2级 课程编号 101A2017 课程名称 作物栽培学()2级 学分 2 总计:32学时 讲课:32学时 必修课(W)选修课() 课程类别 理论课(√)实验课() 任课教师 杜天庆 职称 教授 授课对掾 农学专业本科生 通过教学,使学生牢固树立学农、爱农思想;能了解各种农作物的经 教学目的 济价值和发展前景;掌握其生长发育、产量品质形成的基本规律及其与 环境条件的关系以及栽培技术措施的基本原理,学会进行作物栽培试验 和要求 研究必要的基本技能,能在实际生产上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所学知 识,解决作物生产中的具体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主要教学 方法与手 教师讲解、多媒体课件、课堂提问、课堂讨论。 段
作物栽培学(I)2级 课程名称 作物栽培学(I)2级 课程编号 101A2017 总计:32学时 讲课:32学时 学 分 2 课程类别 必修课(√) 选修课( ) 理论课(√) 实验课( ) 任课教师 杜天庆 职称 教授 授课对象 农学专业本科生 教学目的 和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牢固树立学农、爱农思想;能了解各种农作物的经 济价值和发展前景;掌握其生长发育、产量品质形成的基本规律及其与 环境条件的关系以及栽培技术措施的基本原理,学会进行作物栽培试验 研究必要的基本技能,能在实际生产上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所学知 识,解决作物生产中的具体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主要教学 方法与手 段 教师讲解、多媒体课件、课堂提问、课堂讨论
重点: ①掌握小麦栽培的生物学基础和栽培技术 ②掌握玉米栽培的生物学基础,掌握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③掌握谷子栽培的生物学基础,了解谷子的产量形成与品质。 ④掌握高粱栽培的生物学基础和栽培技术 ⑤掌握马铃薯栽培的生物学基础和栽培技术。 ⑥掌握大豆栽培的生物学基础和大豆栽培技术。 ⑦掌握花生栽培的生物学基础和栽培技术。 教学 ⑧掌握棉花栽培的生物学基础和栽培技术。 难点: ①掌握小麦分蘖的规律;各项栽培技术的综合应用。 ②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 ③谷子栽培技术的应用。 ④高粱抗旱耐涝的形态和生理原因。 ⑤防治马铃薯病毒病害的途径。 ⑥制订一套大豆高产技术方案, ⑦花生栽培技术的综合应用。 ⑧棉花栽培技术的综合应用。 教学进程 教学内容 学时 备注 第1次课 小麦概述、小麦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小麦产量形成与品质、小麦栽培技 重点掌握小麦分藥 第2次课 术 成穗规律;掌握小 第3次课 北方小麦几种专项栽培技术 2 麦栽培技术
教学 重点与难 点 重点: ①掌握小麦栽培的生物学基础和栽培技术。 ②掌握玉米栽培的生物学基础,掌握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③掌握谷子栽培的生物学基础,了解谷子的产量形成与品质。 ④掌握高粱栽培的生物学基础和栽培技术。 ⑤掌握马铃薯栽培的生物学基础和栽培技术。 ⑥掌握大豆栽培的生物学基础和大豆栽培技术。 ⑦掌握花生栽培的生物学基础和栽培技术。 ⑧掌握棉花栽培的生物学基础和栽培技术。 难点: ①掌握小麦分蘖的规律;各项栽培技术的综合应用。 ②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 ③谷子栽培技术的应用。 ④高粱抗旱耐涝的形态和生理原因。 ⑤防治马铃薯病毒病害的途径。 ⑥制订一套大豆高产技术方案。 ⑦花生栽培技术的综合应用。 ⑧棉花栽培技术的综合应用。 教学进程 教学内容 学时 备注 第1次课 第2次课 第3次课 小麦概述、小麦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小麦产量形成与品质、小麦栽培技 术 北方小麦几种专项栽培技术 2 2 2 重点掌握小麦分蘖 成穗规律;掌握小 麦栽培技术
第4次课 玉米概述、玉米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重点掌握玉米苗 第5次课 玉米栽培的生物学基础、产量、品 期、穗期和花粒期 质 的主要生育特点及 第6次课 玉米栽培技术 2 其栽培上的管理措 第7次课 2 施和主攻方向 专用玉米栽培技术 第8次课 谷子 了解谷子的产量形 成与品质 高粱抗旱耐涝的形 第9次课 高梁 2 态和生理原因 第10次课 马铃薯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2 防治马铃薯病毒病 第11次课 马铃薯产量、品质、栽培技术 第12次课 大豆概述、大豆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根瘤固氮特点;固 氨与氮肥试用的关 第13次课 大豆产量品质形成和栽培技术 系。 第14次课 花生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花生清颗 第15次课 花生栽培技术 第15次课 棉花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棉花叶枝和果枝的 区别,现蕾开花结 第16次课 棉花栽培技术 铃规律
第4次课 第5次课 第6次课 第7次课 玉米概述、玉米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玉米栽培的生物学基础、产量、品 质 玉米栽培技术 专用玉米栽培技术 2 2 2 2 重点掌握玉米苗 期、穗期和花粒期 的主要生育特点及 其栽培上的管理措 施和主攻方向 第8次课 谷子 2 了解谷子的产量形 成与品质 第9次课 高粱 2 高粱抗旱耐涝的形 态和生理原因 第10次课 第11次课 马铃薯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马铃薯产量、品质、栽培技术 2 2 防治马铃薯病毒病 害 第12次课 第13次课 大豆概述、大豆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大豆产量品质形成和栽培技术 2 2 根瘤固氮特点;固 氮与氮肥试用的关 系。 第14次课 第15次课 花生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花生栽培技术 2 1 花生清颗 第15次课 第16次课 棉花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棉花栽培技术 1 2 棉花叶枝和果枝的 区别,现蕾开花结 铃规律
1教材 于振文主编《作物栽培学各论》(北方本)(第二版)(普通高等教育 “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年12月第2版 2.主要参考资料 ①王璞主编农作物概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北京:中国农业大学 出版社,2004年 教材和主 ②曹卫星主编作物学通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要参考资 ③李建民主编农学概论.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7 ④本校自编.《作物栽培学》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7年 ⑤王树按主编.《作物栽培学各论》(北方本)北京:中国农业出版 社1995年 ⑥杨守仁等主编.《作物栽培学概论》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9年 ⑦于振文主编.《作物栽培学各论》(北方本)(面向21世纪课程教 材)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 教案(章节备课) 章节 第一章小麦 周次 1-3周 课时数 6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小麦阶段发育与器官建成的关系,掌握小麦栽培 的生物学基础,掌握小麦的产量与品质形成规律,能在生产 中简单应用栽 和要求 培技术。 重点 重点:掌握小麦栽培的生物学基础和栽培技术 难点 难点:掌握小麦分藥的规律;各项栽培技术的综合应用
教材和主 要参考资 料 1.教材 于振文主编.《作物栽培学各论》(北方本)(第二版)(普通高等教育 “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年12月第2版 2.主要参考资料 ①王璞主编.农作物概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北京:中国农业大学 出版社,2004年 ②曹卫星主编.作物学通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③李建民主编.农学概论.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7 ④本校自编.《作物栽培学》.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7年 ⑤王树安主编.《作物栽培学各论》(北方本).北京:中国农业出版 社,1995年 ⑥杨守仁等主编.《作物栽培学概论》.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9年 ⑦于振文主编.《作物栽培学各论》(北方本)(面向21世纪课程教 材).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 教案(章节备课) 章 节 第一章 小麦 周次 1-3周 课时数 6 教学目的 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小麦阶段发育与器官建成的关系,掌握小麦栽培 的生物学基础,掌握小麦的产量与品质形成规律,能在生产中简单应用栽 培技术。 重 点 难 点 重点:掌握小麦栽培的生物学基础和栽培技术。 难点:掌握小麦分蘖的规律;各项栽培技术的综合应用
51概谜(0.5 学时) 小麦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世界小麦生产概况;我国小麦生产概 教学方 况;小麦的起源与分类:我国小麦的种植区划。 法:讲授 52小麦栽培 一、 小麦的一生 的生物学基 础(2学时) 生育期、生育时期、三段生长与器官建成的关系及栽培技术主攻的方 教 问 讲授 法 小麦的阶段发育 辅助手 春化阶段、光照阶段、阶段发育与器官形成的关系、阶段发育理论在 段:分蘖 小麦生产中的应用 结合实验 进行讲 解;穗分 三、种子构造与萌发出苗 化结合实 四、根、茎、叶的生长 验和挂图 进行讲 根系的形成与分布;根系的功能:影响根系生长的因素, 茎的生长茎秆特性与穗部生产力和抗倒伏力:影响茎秆生长的因 叶的建成与衰老;叶片分组及其功能(近根叶组、茎生叶组)。 五、分蘖规律与成穗 分蘖的发生:分蘖的成穗。 分蘖重 六、穗的结构与穗分化 点讲授 53小专的产 量形成与品 质(0.5学 七、子粒形成与灌浆 时) 抽穗、开花和受精:子粒形成与灌浆成熟:熟相与粒重:影响子粒生 教学方 法:讲授 长的环境因素。 法 一、 小麦的产量形成 小麦产量构成:群体结构及其调节;建立合理群体结构的途径;小麦 的源、库关系 二、小麦的品质
§1 概述(0.5 学时) 教学方 法:讲授 法 §2小麦栽培 的生物学基 础(2学时) 教学方 法:讲授 法 辅助手 段:分蘖 结合实验 进行讲 解;穗分 化结合实 验和挂图 进行讲 解。 §3 小麦的产 量形成与品 质(0.5学 时) 教学方 法:讲授 法 小麦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世界小麦生产概况;我国小麦生产概 况;小麦的起源与分类;我国小麦的种植区划。 一、小麦的一生 生育期、生育时期、三段生长与器官建成的关系及栽培技术主攻的方 向。 二、小麦的阶段发育 春化阶段、光照阶段、阶段发育与器官形成的关系、阶段发育理论在 小麦生产中的应用。 三、种子构造与萌发出苗 四、根、茎、叶的生长 根系的形成与分布;根系的功能;影响根系生长的因素; 茎的生长;茎秆特性与穗部生产力和抗倒伏力;影响茎秆生长的因 素; 叶的建成与衰老;叶片分组及其功能(近根叶组、茎生叶组)。 五、分蘖规律与成穗 分蘖的发生;分蘖的成穗。 六、穗的结构与穗分化 七、子粒形成与灌浆 抽穗、开花和受精;子粒形成与灌浆成熟;熟相与粒重;影响子粒生 长的环境因素。 一、小麦的产量形成 小麦产量构成;群体结构及其调节;建立合理群体结构的途径;小麦 的源、库关系。 二、小麦的品质 分蘖重 点讲授
小麦品质性状分类;小麦子粒蛋白质的积累;影响小麦品质 的环境因素。 §4小麦的 载培技术 (1学时) 麦田整地技术 5北方小麦 整地的两个环节;整地的作用:整地的质量要求 几种专项栽 培技术(2学 二 播种技术 时) 选用良种和种子处理;适期播种(确定适宜播期的依据);合理密 植。 教学方 法:讲授 三、施肥技术 法 小麦对营养元素的需求;施肥技术 四、灌溉技术 小麦对水分的需求;灌溉技术(补充讲授山西高产小麦的五水灌 班) 五、田间管理(苗期、中期和后期管理) 六、收获:收获适期 一、冬小麦精播高产栽培技术 精播的主要特点及理论基础:精播高产栽培的技术要点, 二、冬小麦节水高产栽培技术 三、冬小麦旱作高产栽培技术 四、春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五、优质强筋小麦栽培技术要点(播前准备和播种;田间管理)
小麦品质性状分类;小麦子粒蛋白质的积累;影响小麦品质 的环境因素。 §4 小麦的 栽培技术 (1学时) §5 北方小麦 几 种 专 项 栽 培技术(2学 时) 教学方 法:讲授 法 一、麦田整地技术 整地的两个环节;整地的作用;整地的质量要求 二、播种技术 选用良种和种子处理;适期播种(确定适宜播期的依据);合理密 植。 三、施肥技术 小麦对营养元素的需求;施肥技术 四、灌溉技术 小麦对水分的需求;灌溉技术(补充讲授山西高产小麦的五水灌 溉)。 五、田间管理(苗期、中期和后期管理) 六、收获:收获适期 一、冬小麦精播高产栽培技术 精播的主要特点及理论基础;精播高产栽培的技术要点。 二、冬小麦节水高产栽培技术 三、冬小麦旱作高产栽培技术 四、春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五、优质强筋小麦栽培技术要点(播前准备和播种;田间管理)
1.简述我国小麦的种植区划。根据各区的生态特点种植何种类型的专用小 麦? 2.什么是小麦的阶段发育?简述三段生长与器官建成的关系。 3简述小麦根、茎、叶生长的基本规律。 4.简述小麦分蘖及其成穗规律。 5.简述小麦穗分化的过程。 6简述小麦小穗、小花退化的规律及退化原因。 7叙述小麦子粒形成与灌浆成熟的过程及影响子粒生长的因素。 本章思考 8.小麦的产量构成因素是什么? 题 9.简述小麦合理群体群体结构的内容。 10.什么是小麦合理的群体结构?简述生产中建立小麦合理群体结构的三条 途径。 11.简述小麦品质性状的分类、指标和影响小麦品质的因素。 12.简述小麦的需水规律和灌溉技术。 13.简述冬小麦苗期、中期、后期的生育特点、调控目标和栽培管理技术要 点。 14.简述冬小麦精播高产栽培技术的主要特点和栽培技术要点。 15如何根据优质强筋小麦的品质特点确定栽培技术?
本章思考 题 1.简述我国小麦的种植区划。根据各区的生态特点种植何种类型的专用小 麦? 2.什么是小麦的阶段发育?简述三段生长与器官建成的关系。 3.简述小麦根、茎、叶生长的基本规律。 4.简述小麦分蘖及其成穗规律。 5.简述小麦穗分化的过程。 6.简述小麦小穗、小花退化的规律及退化原因。 7.叙述小麦子粒形成与灌浆成熟的过程及影响子粒生长的因素。 8.小麦的产量构成因素是什么? 9.简述小麦合理群体群体结构的内容。 10.什么是小麦合理的群体结构?简述生产中建立小麦合理群体结构的三条 途径。 11.简述小麦品质性状的分类、指标和影响小麦品质的因素。 12.简述小麦的需水规律和灌溉技术。 13.简述冬小麦苗期、中期、后期的生育特点、调控目标和栽培管理技术要 点。 14.简述冬小麦精播高产栽培技术的主要特点和栽培技术要点。 15.如何根据优质强筋小麦的品质特点确定栽培技术?
1.于振文主编.《作物栽培学各论》(北方本)(第二版)(普通高等教 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年12月第2 2王璞主编农作物概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 版社,2004年 3.曹卫星主编作物学通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主要 4.李建民主编农学概论.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7 参考资料 5本校自编.《作物栽培学》,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7年 6.王树安主编.《作物栽培学各论》(北方本)北京:中国农业出版 社,1995年 7,杨守仁等主编.《作物栽培学概论》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9年 8.于振文主编.《作物栽培学各论》(北方本)(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 重点掌握小麦三段生长与器官建成的关系以及栽培技术上的主攻方 课后反思 向;掌握小麦分藥和成穗的规律;掌握确定小麦适宜播期的依据。 章节 第二章玉米 周次 47周 课时数 教学目的 掌握玉米栽培的生物学基础和高产栽培技术,了解优质专用玉米的品 和要求 质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并能够用所学理论指导玉米栽培。 重点 重点:掌握玉米栽培的生物学基础,掌握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难点 难点: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
主要 参考资料 1.于振文主编.《作物栽培学各论》(北方本)(第二版)(普通高等教 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年12月第2 版 2.王璞主编.农作物概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 版社,2004年 3.曹卫星主编.作物学通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李建民主编.农学概论.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7 5.本校自编.《作物栽培学》.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7年 6.王树安主编.《作物栽培学各论》(北方本).北京:中国农业出版 社,1995年 7.杨守仁等主编.《作物栽培学概论》.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9年 8.于振文主编.《作物栽培学各论》(北方本)(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 课后反思 重点掌握小麦三段生长与器官建成的关系以及栽培技术上的主攻方 向;掌握小麦分蘖和成穗的规律;掌握确定小麦适宜播期的依据。 章 节 第二章 玉米 周次 4-7周 课时数 8 教学目的 和要求 掌握玉米栽培的生物学基础和高产栽培技术,了解优质专用玉米的品 质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并能够用所学理论指导玉米栽培。 重 点 难 点 重点:掌握玉米栽培的生物学基础,掌握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难点: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
51玉米概 一、发展玉米生产的意义 辅助手 述(1学 段:结 时) 二、玉米的分类 合不同 穗型标 教学方法 籽粒特征分类:硬粒型、马齿型、半马齿型、糯质型、爆裂 讲授法 型、粉质型、甜质型、有稃型、甜粉型 52玉米栽 进行实 培的生物 生物学性状分类:生育期分类和株型分类 地观察 学基础(3 学时) 其他分类 三、玉米生产概况 世界玉米生产概况 中国玉米发展概况:我国玉米的分布特点;6个玉米产区 玉米的生育进程 玉米的一生;玉米的生育阶段(三个生育阶段的主要生育特 点以及田间管理的主攻方向和主要措施);生育期和生育时期 (7个生育时期)
§1 玉米概 述(1学 时) 教学方法: 讲授法 §2 玉米栽 培的生物 学基础(3 学时) 一、发展玉米生产的意义 二、玉米的分类 籽粒特征分类:硬粒型、马齿型、半马齿型、糯质型、爆裂 型、粉质型、甜质型、有稃型、甜粉型 生物学性状分类:生育期分类和株型分类 其他分类 三、玉米生产概况 世界玉米生产概况 中国玉米发展概况:我国玉米的分布特点;6个玉米产区 一、玉米的生育进程 玉米的一生;玉米的生育阶段(三个生育阶段的主要生育特 点以及田间管理的主攻方向和主要措施);生育期和生育时期 (7个生育时期)。 辅助手 段:结 合不同 穗型标 本和到 标本区 进行实 地观察
教学方法 讲授法 二、玉米营养器官的形态特征与建成 53玉米栽 根:胚根、节根(地上节根气生根、地下节根次生根) 培技术(2 学时) 茎:茎的发生、茎的形态与生长、茎的功能 教学方法 叶:叶的形态特征 讲授法 叶的分组与功能基部叶组 54专用玉 米的品质 下部叶组 特性和栽 中部叶组 点 (2学 上部叶组 三、玉米生殖器官的形态特征与建成 花序的形态与分化过程:种子构造及其形成 四、玉米器官间的同伸关系 叶片与其他营养器官的同伸关系;叶片与穗分化期的对应关 五、玉米生长发育与生态条件:光照、温度。 六、玉米的物质生产与产量形成 光能利用及其限制因素;光合特性与物质生产:源、库、流 与产量形成。 玉米的群体结构与合理密植技术; 玉米的需肥特性与施肥技术, 玉米的需水特性与灌水技术: 玉米对士壤的要求与整地技术, 玉米种子准备与播种技术; 玉米的田间管理: 旱作玉米栽培技术:
教学方法: 讲授法 §3玉米栽 培技术(2 学时) 教学方法: 讲授法 §4专用玉 米的品质 特性和栽 培技术要 点(2学 时) 二、玉米营养器官的形态特征与建成 根: 胚根、节根(地上节根---气生根、地下节根---次生根) 茎:茎的发生、茎的形态与生长、茎的功能 叶:叶的形态特征 叶的分组与功能 基部叶组 下部叶组 中部叶组 上部叶组 三、玉米生殖器官的形态特征与建成 花序的形态与分化过程;种子构造及其形成 四、玉米器官间的同伸关系 叶片与其他营养器官的同伸关系;叶片与穗分化期的对应关 系 五、玉米生长发育与生态条件:光照、温度。 六、玉米的物质生产与产量形成 光能利用及其限制因素;光合特性与物质生产;源、库、流 与产量形成。 玉米的群体结构与合理密植技术; 玉米的需肥特性与施肥技术; 玉米的需水特性与灌水技术; 玉米对土壤的要求与整地技术; 玉米种子准备与播种技术; 玉米的田间管理; 旱作玉米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