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 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植物油实验 一、实验目的 使学生了解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植物油的基本原理和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装 置的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 超临界萃取技术是现代化工分离中出现的最新学科,是目前国际上兴起的一种先进的分 离工艺。所谓超临界流体是指热力学状态处于临界点 CP(Pc、Tc)之上的流体,临界点是气、 液界面刚刚消失的状态点,超临界流体具有十分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它的密度接近于液体, 粘度接近于气体,而扩散系数大、粘度小、介电常数大等特点,使其分离效果较好,是很好 的溶剂。超临界萃取即高压下、合适温度下在萃取缸中溶剂与被萃取物接触,溶质扩散到溶 剂中,再在分离器中改变操作条件,使溶解物质析出以达到分离目的。 超临界装置由于选择了 C02 介质作为超临界萃取剂,使其具有以下特点: 1、操作范围广,便于调节。 2、选择性好,可通过控制压力和温度,有针对性地萃取所需成份。 3、操作温度低,在接近室温条件下进行萃驭,这对于热敏性成份尤其适宜,萃取过程 中排除了遇氧氧化和见光反应的可能性,萃取物能够保持其自然风味。 4、从萃取到分离一步完成,萃取后的 C02 不残留在萃取物上。 5、CO2 无毒、无味、不然、价廉易得,且可循环使用。 6、萃取速度快。 近几年来,超临界萃取技术的国内外得到迅猛发展,先后在啤酒花、香料、中草药、油 脂、石油化工、食品保健等领域实现工业化。 三、仪器、设备及试剂、材料 1、仪器 1)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装置;2)天平;3)水浴锅;4)筛子;5)烘箱 6)粉碎 机;7)索氏提取器 2、试剂 二氧化碳气体(纯度≥99.9%)、山核桃仁、松子、亚麻籽、正己烷、无水乙醇(分析纯)、 氯仿(分析纯)、硼酸(分析纯)、氢氧化钠(分析纯)、石油醚(分析纯)、 丁基羟基茴香醚、没食子酸丙酯、生育酚、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硫酸钾、乙酸乙脂、 氢氧化钾、β-环糊精、亚硝酸钠、钼酸铵、氨水、无水乙醚。 3、材料 一次性塑料口杯、封口膜 四、实验步骤 1、原料预处理 取 700 克核桃仁(松籽、葵花籽)用多功能粉碎机破碎成 4-10 瓣,利用木辊将预备好
实验三 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植物油实验 一、实验目的 使学生了解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植物油的基本原理和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装 置的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 超临界萃取技术是现代化工分离中出现的最新学科,是目前国际上兴起的一种先进的分 离工艺。所谓超临界流体是指热力学状态处于临界点 CP(Pc、Tc)之上的流体,临界点是气、 液界面刚刚消失的状态点,超临界流体具有十分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它的密度接近于液体, 粘度接近于气体,而扩散系数大、粘度小、介电常数大等特点,使其分离效果较好,是很好 的溶剂。超临界萃取即高压下、合适温度下在萃取缸中溶剂与被萃取物接触,溶质扩散到溶 剂中,再在分离器中改变操作条件,使溶解物质析出以达到分离目的。 超临界装置由于选择了 C02 介质作为超临界萃取剂,使其具有以下特点: 1、操作范围广,便于调节。 2、选择性好,可通过控制压力和温度,有针对性地萃取所需成份。 3、操作温度低,在接近室温条件下进行萃驭,这对于热敏性成份尤其适宜,萃取过程 中排除了遇氧氧化和见光反应的可能性,萃取物能够保持其自然风味。 4、从萃取到分离一步完成,萃取后的 C02 不残留在萃取物上。 5、CO2 无毒、无味、不然、价廉易得,且可循环使用。 6、萃取速度快。 近几年来,超临界萃取技术的国内外得到迅猛发展,先后在啤酒花、香料、中草药、油 脂、石油化工、食品保健等领域实现工业化。 三、仪器、设备及试剂、材料 1、仪器 1)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装置;2)天平;3)水浴锅;4)筛子;5)烘箱 6)粉碎 机;7)索氏提取器 2、试剂 二氧化碳气体(纯度≥99.9%)、山核桃仁、松子、亚麻籽、正己烷、无水乙醇(分析纯)、 氯仿(分析纯)、硼酸(分析纯)、氢氧化钠(分析纯)、石油醚(分析纯)、 丁基羟基茴香醚、没食子酸丙酯、生育酚、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硫酸钾、乙酸乙脂、 氢氧化钾、β-环糊精、亚硝酸钠、钼酸铵、氨水、无水乙醚。 3、材料 一次性塑料口杯、封口膜 四、实验步骤 1、原料预处理 取 700 克核桃仁(松籽、葵花籽)用多功能粉碎机破碎成 4-10 瓣,利用木辊将预备好
颗粒状料轧成薄片(0.5-1mm 厚)。在 105℃下分别加热 0、20、30、40min,将其粉碎,过 20 目筛。 2、萃取 取过 20 目筛后 600 克核桃仁(松子、南瓜籽)进人萃取釜 E,C02 由高压泵 H 加压至 30MPa, 经过换热器 R 加温至 35℃左右,使其成为既具有气体的扩散性而又有液体密度的超临界流 体,该流体通过萃取釜萃取出植物油料后,进人第一级分离柱 S,经减压至 4-6MPa 左右, 升温至 45℃,由于压力降低,C02 流体密度减小,溶解能力降低,植物油便被分离出来。 C02 流体在第二级分离釜 S2 进一步经减压,植物油料中的水分,游离脂肪酸便全部析出,纯 C02 由冷凝器 K 冷凝,经储罐 M 后,再由高压泵加压,如此循环使用。见图 1。 五、实验结果 1、测定原料的脂肪、水分含量 2、每隔 30 分钟从分离器中取出萃取物,并称重 3、测定萃取后残渣的脂肪含量 4、计算 出油率=萃取物重量/原料重量 脂肪萃取率=(原料中的脂肪重量-萃取后残渣的脂肪重量)/原料中的脂肪重量 5、测定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植物油的理化指标 (1) 米糠油相对密度(d4 20) (2) 折射率(20℃) (3) 酸价(mgKOH/g) (4) 色泽 六、思考题 1、超临界流体概念
颗粒状料轧成薄片(0.5-1mm 厚)。在 105℃下分别加热 0、20、30、40min,将其粉碎,过 20 目筛。 2、萃取 取过 20 目筛后 600 克核桃仁(松子、南瓜籽)进人萃取釜 E,C02 由高压泵 H 加压至 30MPa, 经过换热器 R 加温至 35℃左右,使其成为既具有气体的扩散性而又有液体密度的超临界流 体,该流体通过萃取釜萃取出植物油料后,进人第一级分离柱 S,经减压至 4-6MPa 左右, 升温至 45℃,由于压力降低,C02 流体密度减小,溶解能力降低,植物油便被分离出来。 C02 流体在第二级分离釜 S2 进一步经减压,植物油料中的水分,游离脂肪酸便全部析出,纯 C02 由冷凝器 K 冷凝,经储罐 M 后,再由高压泵加压,如此循环使用。见图 1。 五、实验结果 1、测定原料的脂肪、水分含量 2、每隔 30 分钟从分离器中取出萃取物,并称重 3、测定萃取后残渣的脂肪含量 4、计算 出油率=萃取物重量/原料重量 脂肪萃取率=(原料中的脂肪重量-萃取后残渣的脂肪重量)/原料中的脂肪重量 5、测定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植物油的理化指标 (1) 米糠油相对密度(d4 20) (2) 折射率(20℃) (3) 酸价(mgKOH/g) (4) 色泽 六、思考题 1、超临界流体概念
2、超临界流体的特性? 3、食品加工中采用超临界流体技术,为什么选择二氧化碳? 4、分离室的操作参数根据什么确定? 附录 1、索氏提取法测定脂类 1)原理 将经前处理而分散且干燥的样品用无水乙醚或石油醚等溶剂回流提取,使样品中的脂 肪进入溶剂中,回收溶剂后所得到的残留物,即为脂肪(或粗脂肪)。 一般食品用有机溶剂浸提,挥干有机溶剂后称得的重量主要是游离脂肪,此外,还含有 磷脂、色素、树脂、蜡状物、挥发油、糖脂等物质,所以用索氏提取法测得的脂肪,也称粗 脂肪。 2)适用范围与特点 此法适用于脂类含量较高,结合态的脂类含量较少,能烘干磨细,不易吸湿结块的样品 的测定。 食品中的游离脂肪一般都能直接被乙醚、石油醚等有机溶剂抽提,而结合态脂肪不能直 接被乙醚、石油醚提取,需在一定条件下进行水解等处理;使之转变为游离脂肪后方能提取, 故索氏提取法测得的只是游离态脂肪,而结合态脂肪测不出来。 此法是经典方法,对大多数样品结果比较可靠,但费时间,溶剂用量大,且需专门的 索氏抽提器。 2) 索氏抽提器,如图 7-1。 4)试剂 ①无水乙醚或石油醚 ②海砂(同水分测定) 5)测定方法 (1)样品处理 ①固体样品:精密称取干燥并研细的样品 2~5g(可取测定水分后的样品),必要时拌以 海砂,无损地移入滤纸筒内。 ②半固体或液体样品,称取 5.0~10.0g 于蒸发皿中,加入海砂约 20g,于沸水浴上 蒸干后,再于 95~105℃。烘干、研细,全部移入滤纸筒内,蒸发皿及粘附有样品的玻璃棒 都用沾有乙醚的脱脂棉擦净,将棉花一同放进滤纸筒内。 (2)抽提 将滤纸筒放入索氏抽提器内,连接已干燥至恒重的脂肪接受瓶,由冷凝管上端加入无水 乙醚或石油醚,加量为接受瓶的 2/3 体积,于水浴上(夏天 65℃,冬天 80℃左右)加热使乙 醚或石油醚不断的回流提取,一般视含油量高低提取 6-12 小时,至抽提完全为止
2、超临界流体的特性? 3、食品加工中采用超临界流体技术,为什么选择二氧化碳? 4、分离室的操作参数根据什么确定? 附录 1、索氏提取法测定脂类 1)原理 将经前处理而分散且干燥的样品用无水乙醚或石油醚等溶剂回流提取,使样品中的脂 肪进入溶剂中,回收溶剂后所得到的残留物,即为脂肪(或粗脂肪)。 一般食品用有机溶剂浸提,挥干有机溶剂后称得的重量主要是游离脂肪,此外,还含有 磷脂、色素、树脂、蜡状物、挥发油、糖脂等物质,所以用索氏提取法测得的脂肪,也称粗 脂肪。 2)适用范围与特点 此法适用于脂类含量较高,结合态的脂类含量较少,能烘干磨细,不易吸湿结块的样品 的测定。 食品中的游离脂肪一般都能直接被乙醚、石油醚等有机溶剂抽提,而结合态脂肪不能直 接被乙醚、石油醚提取,需在一定条件下进行水解等处理;使之转变为游离脂肪后方能提取, 故索氏提取法测得的只是游离态脂肪,而结合态脂肪测不出来。 此法是经典方法,对大多数样品结果比较可靠,但费时间,溶剂用量大,且需专门的 索氏抽提器。 2) 索氏抽提器,如图 7-1。 4)试剂 ①无水乙醚或石油醚 ②海砂(同水分测定) 5)测定方法 (1)样品处理 ①固体样品:精密称取干燥并研细的样品 2~5g(可取测定水分后的样品),必要时拌以 海砂,无损地移入滤纸筒内。 ②半固体或液体样品,称取 5.0~10.0g 于蒸发皿中,加入海砂约 20g,于沸水浴上 蒸干后,再于 95~105℃。烘干、研细,全部移入滤纸筒内,蒸发皿及粘附有样品的玻璃棒 都用沾有乙醚的脱脂棉擦净,将棉花一同放进滤纸筒内。 (2)抽提 将滤纸筒放入索氏抽提器内,连接已干燥至恒重的脂肪接受瓶,由冷凝管上端加入无水 乙醚或石油醚,加量为接受瓶的 2/3 体积,于水浴上(夏天 65℃,冬天 80℃左右)加热使乙 醚或石油醚不断的回流提取,一般视含油量高低提取 6-12 小时,至抽提完全为止
(3)回收溶剂、烘干、称重 取下接受瓶,回收乙醚或石油醚,待接受瓶内乙醚剩 1~2ml 时,在水浴上蒸干,再于 100~105℃干燥 2 小时,取出放干燥器内冷却 30 分钟,称重,并重复操作至恒重。 6) 果计算 m m 2 − m 1 脂肪(%) = 式中:m2-接受瓶和脂肪的质量,g m1-接受瓶的质量,g; m-样品的质量(如为测定水分后的样品,以测定水分前的质量计),g。 7)注意事项及说明 ①样品应干燥后研细,样品含水分会影响溶剂提取效果,而且溶剂会吸收样品中的水分 造成非脂成分溶出。装样品的滤纸筒一定要严密,不能往外漏样品,也但不要包得太紧影响 溶剂渗透。放入滤纸筒时高度不要超过回流弯管,否则超过弯管的样品中的脂肪不能提尽, 造成误差。 ②对含多量糖及糊精的样品,要先以冷水使糖及糊精溶解,经过滤除去,将残渣连同摅 纸一起烘干,再一起放入抽提管中。 ③抽提用的乙醚或石油醚要求无水、无醇、无过氧化物,挥发残渣含量低。因水和醇可 导致水溶性物质溶解,如水溶性盐类、糖类等,使得测定结果偏高。过氧化物会导致脂肪氧 化,在烘干时也有引起爆炸的危险
(3)回收溶剂、烘干、称重 取下接受瓶,回收乙醚或石油醚,待接受瓶内乙醚剩 1~2ml 时,在水浴上蒸干,再于 100~105℃干燥 2 小时,取出放干燥器内冷却 30 分钟,称重,并重复操作至恒重。 6) 果计算 m m 2 − m 1 脂肪(%) = 式中:m2-接受瓶和脂肪的质量,g m1-接受瓶的质量,g; m-样品的质量(如为测定水分后的样品,以测定水分前的质量计),g。 7)注意事项及说明 ①样品应干燥后研细,样品含水分会影响溶剂提取效果,而且溶剂会吸收样品中的水分 造成非脂成分溶出。装样品的滤纸筒一定要严密,不能往外漏样品,也但不要包得太紧影响 溶剂渗透。放入滤纸筒时高度不要超过回流弯管,否则超过弯管的样品中的脂肪不能提尽, 造成误差。 ②对含多量糖及糊精的样品,要先以冷水使糖及糊精溶解,经过滤除去,将残渣连同摅 纸一起烘干,再一起放入抽提管中。 ③抽提用的乙醚或石油醚要求无水、无醇、无过氧化物,挥发残渣含量低。因水和醇可 导致水溶性物质溶解,如水溶性盐类、糖类等,使得测定结果偏高。过氧化物会导致脂肪氧 化,在烘干时也有引起爆炸的危险
④过氧化物的检查方法:取 6m1 乙醚,加 2m110%碘化钾溶液,用力振摇,放置 1 分钟 后,若出现黄色,则证明有过氧化物存在。应另选乙醚或处理后再用。 ⑤提取时水浴温度不可过高,以每分钟从冷凝管滴下 80 滴左右,每小时回流 6~12 次 为宜,提取过程应注意防火; ⑥在抽提时,冷凝管上端最好连接一个氯化钙干燥管,这样,可防止空气中水分进入, 也可避免乙醚挥发在空气中,如无此装置可塞一团干燥的脱脂棉球。 ⑦抽提是否完全,可凭经验,也可用滤纸或毛玻璃检查,由抽提管下口滴下的乙醚滴在 滤纸或毛玻璃上,挥发后不留下油迹表明已抽提完全,若留下油迹说明抽提不完全。 ⑧在挥发乙醚或石油醚时,切忌用直接火加热,应该用电热套,电水浴等。烘前应驱除 全部残余的乙醚,因乙醚稍有残留,放入烘箱时,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⑨反复加热会因脂类氧化而增重。重量增加时,以增重前的重量作为恒重。 2、直接干燥法测定水分 1)原理 基于食品中的水分受热以后,产生的蒸汽压高于空气在电热干燥箱中的分压,使食品中 的水分蒸发出来,同时,由于不断的加热和排走水蒸汽,而达到完全干燥的目的,食品干燥 的速度取决于这个压差的大小。 2)适用范围 本法以样品在蒸发前后的失重来计算水分含量,故适用于在 95~105℃范围内不含或含 其他挥发性成分极微且对热稳定的各种食品。 3)样品的制备、测定及结果计算 样品的制备方法常以食品种类及存在状态的不同而异,一般情况下,食品以固态(如面 包、饼干、乳粉等)、液态(如牛乳、果汁等)和浓稠态(如炼乳、糖浆、果酱等)存在。现将 样品制备与测定方法等分述如下: ①固态样品: 固态样品必须磨碎,全部经过 20~40 目筛,混匀。在磨碎过程中,要防止样品中水分 含量变化。一般水分含量在 14%以下时称为安全水分,即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粉碎过筛等处 理,水分含量一般不会发生变化。但要求动作迅速。制备好的样品存于干燥洁净的磨口瓶中 备用。 测定时,精确称取上述样品 2 一 10g(视样品性质和水分含量而定),置于已干燥、冷却 并称至恒重的有盖称量瓶中,移入 95~105℃常压烘箱中,开盖烘 2~4 小时后取出,加盖 置干燥器内冷却 0.5 小时后称重。再烘 1 小时左右,又冷却 0.5 小时后称重。重复此操作, 直至前后两次质量差不超过 2mg 即算恒重。测定结果按下式计算: 1 3 1 2 m m m m − − 水分(%) =
④过氧化物的检查方法:取 6m1 乙醚,加 2m110%碘化钾溶液,用力振摇,放置 1 分钟 后,若出现黄色,则证明有过氧化物存在。应另选乙醚或处理后再用。 ⑤提取时水浴温度不可过高,以每分钟从冷凝管滴下 80 滴左右,每小时回流 6~12 次 为宜,提取过程应注意防火; ⑥在抽提时,冷凝管上端最好连接一个氯化钙干燥管,这样,可防止空气中水分进入, 也可避免乙醚挥发在空气中,如无此装置可塞一团干燥的脱脂棉球。 ⑦抽提是否完全,可凭经验,也可用滤纸或毛玻璃检查,由抽提管下口滴下的乙醚滴在 滤纸或毛玻璃上,挥发后不留下油迹表明已抽提完全,若留下油迹说明抽提不完全。 ⑧在挥发乙醚或石油醚时,切忌用直接火加热,应该用电热套,电水浴等。烘前应驱除 全部残余的乙醚,因乙醚稍有残留,放入烘箱时,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⑨反复加热会因脂类氧化而增重。重量增加时,以增重前的重量作为恒重。 2、直接干燥法测定水分 1)原理 基于食品中的水分受热以后,产生的蒸汽压高于空气在电热干燥箱中的分压,使食品中 的水分蒸发出来,同时,由于不断的加热和排走水蒸汽,而达到完全干燥的目的,食品干燥 的速度取决于这个压差的大小。 2)适用范围 本法以样品在蒸发前后的失重来计算水分含量,故适用于在 95~105℃范围内不含或含 其他挥发性成分极微且对热稳定的各种食品。 3)样品的制备、测定及结果计算 样品的制备方法常以食品种类及存在状态的不同而异,一般情况下,食品以固态(如面 包、饼干、乳粉等)、液态(如牛乳、果汁等)和浓稠态(如炼乳、糖浆、果酱等)存在。现将 样品制备与测定方法等分述如下: ①固态样品: 固态样品必须磨碎,全部经过 20~40 目筛,混匀。在磨碎过程中,要防止样品中水分 含量变化。一般水分含量在 14%以下时称为安全水分,即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粉碎过筛等处 理,水分含量一般不会发生变化。但要求动作迅速。制备好的样品存于干燥洁净的磨口瓶中 备用。 测定时,精确称取上述样品 2 一 10g(视样品性质和水分含量而定),置于已干燥、冷却 并称至恒重的有盖称量瓶中,移入 95~105℃常压烘箱中,开盖烘 2~4 小时后取出,加盖 置干燥器内冷却 0.5 小时后称重。再烘 1 小时左右,又冷却 0.5 小时后称重。重复此操作, 直至前后两次质量差不超过 2mg 即算恒重。测定结果按下式计算: 1 3 1 2 m m m m − − 水分(%) =
式中 ml——干燥前样品与称量瓶质量,g m2-干燥后样品与称量瓶质量,g; m3-称量瓶质量,g。 3、油脂相对密度测定-相对密度瓶法 1)试验原理 用同一相对密度瓶在同一温度下,分别称量等体积的油脂和蒸馏水的质量,两者的质量 比即为油脂的相对密度。 2)试剂 洗涤液;乙醇;乙醚;无二氧化碳蒸馏水;滤纸等。 3)仪器和用具 电热恒温水浴锅;感量 0.0001g 分析天平;吸管(25mL);烧杯;相对密度瓶(25mL 或 50mL, 带温度计塞)。 4)操作方法 (1)洗涤相对密度瓶(比重瓶) 用洗涤液、水、乙醇、水依次洗净相对密度瓶。 (2)测定水质量 用吸管吸取蒸馏水,沿瓶口内壁注入相对密度瓶,插入带温度计的瓶 塞(加塞后瓶内不得有气泡存在)。将相对密度瓶置于 20℃恒温水浴中,待瓶内水温达到(20 土 0.2)℃时,经 30min 后取出相对密度瓶,用滤纸吸去排水管溢出的水,盖上瓶帽,揩干 瓶外部,称量。 (3)测定瓶质量 倒出瓶内水,用乙醇和乙醚洗净瓶内水分,用干燥空气吹去瓶内残存 的乙醚,并吹干瓶内外,然后加瓶塞和瓶帽称量。瓶质量应减去瓶内空气质量(1cm3 干燥的 空气质量在标准状况下为 0.001293g~0.0013g)。 (4)测定试样质量 吸取 20℃以下澄清试样,按测定水质量法注入瓶内,加塞,用滤纸 蘸乙醚揩净外部,置于 20℃恒温水浴中,经 30min 后取出,揩净排水管溢出的试样和瓶外 部,盖上瓶帽,称量。 5)结果计算 在试祥和水的温度为 20℃条件下测得的试样质量 (m2) 和水质量(m1),按式(3—5)计 算相对密度 1 2 20 20 m m d = 式中 m1——水质量,g; m2——试样质量,g; 20 20 d -油温、水温均为 20℃时油脂的相对密度 换算为水温为 4 时的相对密度,试样和水温都需换算时的公式同(3-3)和式(3-4)。 不同温度时水的相对密度见表 3-2
式中 ml——干燥前样品与称量瓶质量,g m2-干燥后样品与称量瓶质量,g; m3-称量瓶质量,g。 3、油脂相对密度测定-相对密度瓶法 1)试验原理 用同一相对密度瓶在同一温度下,分别称量等体积的油脂和蒸馏水的质量,两者的质量 比即为油脂的相对密度。 2)试剂 洗涤液;乙醇;乙醚;无二氧化碳蒸馏水;滤纸等。 3)仪器和用具 电热恒温水浴锅;感量 0.0001g 分析天平;吸管(25mL);烧杯;相对密度瓶(25mL 或 50mL, 带温度计塞)。 4)操作方法 (1)洗涤相对密度瓶(比重瓶) 用洗涤液、水、乙醇、水依次洗净相对密度瓶。 (2)测定水质量 用吸管吸取蒸馏水,沿瓶口内壁注入相对密度瓶,插入带温度计的瓶 塞(加塞后瓶内不得有气泡存在)。将相对密度瓶置于 20℃恒温水浴中,待瓶内水温达到(20 土 0.2)℃时,经 30min 后取出相对密度瓶,用滤纸吸去排水管溢出的水,盖上瓶帽,揩干 瓶外部,称量。 (3)测定瓶质量 倒出瓶内水,用乙醇和乙醚洗净瓶内水分,用干燥空气吹去瓶内残存 的乙醚,并吹干瓶内外,然后加瓶塞和瓶帽称量。瓶质量应减去瓶内空气质量(1cm3 干燥的 空气质量在标准状况下为 0.001293g~0.0013g)。 (4)测定试样质量 吸取 20℃以下澄清试样,按测定水质量法注入瓶内,加塞,用滤纸 蘸乙醚揩净外部,置于 20℃恒温水浴中,经 30min 后取出,揩净排水管溢出的试样和瓶外 部,盖上瓶帽,称量。 5)结果计算 在试祥和水的温度为 20℃条件下测得的试样质量 (m2) 和水质量(m1),按式(3—5)计 算相对密度 1 2 20 20 m m d = 式中 m1——水质量,g; m2——试样质量,g; 20 20 d -油温、水温均为 20℃时油脂的相对密度 换算为水温为 4 时的相对密度,试样和水温都需换算时的公式同(3-3)和式(3-4)。 不同温度时水的相对密度见表 3-2
4、油脂折射率测定 1) 试剂 乙醚、乙醇(分析纯) 2) 测定 校正仪器 用纯水 经校正后的仪器,用乙醚将上下棱镜揩净后,用圆头玻璃棒取经混匀、过滤的试样两滴, 滴在下棱镜上(玻璃棒不要触及镜面),转动上棱镜,关紧两块棱镜。待试样温度稳定后(约 经 3min),转动阿米西棱镜手轮和棱镜转动手轮,使视野分成清晰可见的明暗两部分,其分 界线恰好在十字交叉点上,记下标尺读数和温度。 3)结果计算 标尺读数即为测定温度条件下的折射率。如测定温度不在 20℃时,应按式(3—6)将其 换算为 20℃时的折射率。 ' 0.00038 ( 20) 20 n = n + t − 式中 n20- 20℃时的折射率; n’-油温在 t℃时测得的折射率; t-测得折射率时的油温; 0.00038-油温在 10~30℃范围内,每差 1℃时折射率的校正系数。 5、油脂酸价的测定
4、油脂折射率测定 1) 试剂 乙醚、乙醇(分析纯) 2) 测定 校正仪器 用纯水 经校正后的仪器,用乙醚将上下棱镜揩净后,用圆头玻璃棒取经混匀、过滤的试样两滴, 滴在下棱镜上(玻璃棒不要触及镜面),转动上棱镜,关紧两块棱镜。待试样温度稳定后(约 经 3min),转动阿米西棱镜手轮和棱镜转动手轮,使视野分成清晰可见的明暗两部分,其分 界线恰好在十字交叉点上,记下标尺读数和温度。 3)结果计算 标尺读数即为测定温度条件下的折射率。如测定温度不在 20℃时,应按式(3—6)将其 换算为 20℃时的折射率。 ' 0.00038 ( 20) 20 n = n + t − 式中 n20- 20℃时的折射率; n’-油温在 t℃时测得的折射率; t-测得折射率时的油温; 0.00038-油温在 10~30℃范围内,每差 1℃时折射率的校正系数。 5、油脂酸价的测定
1)方法(GB/T 5530—85)及原理 用中性乙醇和乙醚混合溶剂溶解油样,然后用碱(氢氧化钾)标准溶液滴定其中的游离脂 肪酸,每克油样消耗氢氧化钾的质量 (mg)即为该样的酸价。 2)试剂 (1)KOH 标准溶液 0.1mol/L。或氢氧化钠标准溶液。 (2)中性乙醚 乙醇(2:1)混合溶剂,临用前用 0.1mol/L 碱液滴定至中性。 (3)酚酞乙醇溶液指示剂 1g/100mL。 3)仪器和用具 25mL 滴定管,250mL 锥形瓶,感量 0.001g 天平,容量瓶,移液管,称量瓶,试剂瓶 等。 4)操作方法 称取混匀试样 3~5g(m)注入锥形瓶中,加入混合溶剂 50mL,摇动使试样溶解,再加 3 滴酚酞指示剂,用 0.1mol/L 碱液滴定至出现微红色,在 30s 内不消失,记下消耗的碱液体 积(V)。 5)结果计算 m V c56.1 酸价 = 油脂酸价按式(4—1)计算 式中:V-滴定消耗的氢氧化钾溶液体积,ml c- KOH 溶液浓度,mol/l; m——试样质量,g; 56.1 - KOH 的摩尔质量,g/mol。 双试结果允许差不超过 0.2mgKOH/g 油,求其平均数,即为测定结果。测定结果取小数 点后一位。 6、油脂色泽的测定 色泽(又称度)是植物油加工最重要的外观指标,因为当消费者从超市食品货架上选购油 脂时,色泽是影响其对产品质量进行判断的最直接的因素。油脂的色度可以分为红、黄、绿 —蓝等。 按油脂组成成分来分析,纯净的油脂应该是五色、透明并略带黏性的液体。油脂之所以 带有各种颜色,是因为油料在压榨或者浸提过程中,把油料中所含有的某些色素同时提出造 成的。在正常情况下,油脂色泽的深浅,主要取决于油料所含有脂溶性色素的种类和含量的 多少,同时还与油脂浸提工艺有关:浸出法生产的油脂中,脂溶性色素多,油脂色泽较深; 而压榨法生产的油脂含色素少,色泽较浅。此外,如油料在保管期间发热、发霉,则会使油 料中的蛋白质及糖类等有机物部分分解,产生各种带有颜色的物质,进而使产品的色泽发生
1)方法(GB/T 5530—85)及原理 用中性乙醇和乙醚混合溶剂溶解油样,然后用碱(氢氧化钾)标准溶液滴定其中的游离脂 肪酸,每克油样消耗氢氧化钾的质量 (mg)即为该样的酸价。 2)试剂 (1)KOH 标准溶液 0.1mol/L。或氢氧化钠标准溶液。 (2)中性乙醚 乙醇(2:1)混合溶剂,临用前用 0.1mol/L 碱液滴定至中性。 (3)酚酞乙醇溶液指示剂 1g/100mL。 3)仪器和用具 25mL 滴定管,250mL 锥形瓶,感量 0.001g 天平,容量瓶,移液管,称量瓶,试剂瓶 等。 4)操作方法 称取混匀试样 3~5g(m)注入锥形瓶中,加入混合溶剂 50mL,摇动使试样溶解,再加 3 滴酚酞指示剂,用 0.1mol/L 碱液滴定至出现微红色,在 30s 内不消失,记下消耗的碱液体 积(V)。 5)结果计算 m V c56.1 酸价 = 油脂酸价按式(4—1)计算 式中:V-滴定消耗的氢氧化钾溶液体积,ml c- KOH 溶液浓度,mol/l; m——试样质量,g; 56.1 - KOH 的摩尔质量,g/mol。 双试结果允许差不超过 0.2mgKOH/g 油,求其平均数,即为测定结果。测定结果取小数 点后一位。 6、油脂色泽的测定 色泽(又称度)是植物油加工最重要的外观指标,因为当消费者从超市食品货架上选购油 脂时,色泽是影响其对产品质量进行判断的最直接的因素。油脂的色度可以分为红、黄、绿 —蓝等。 按油脂组成成分来分析,纯净的油脂应该是五色、透明并略带黏性的液体。油脂之所以 带有各种颜色,是因为油料在压榨或者浸提过程中,把油料中所含有的某些色素同时提出造 成的。在正常情况下,油脂色泽的深浅,主要取决于油料所含有脂溶性色素的种类和含量的 多少,同时还与油脂浸提工艺有关:浸出法生产的油脂中,脂溶性色素多,油脂色泽较深; 而压榨法生产的油脂含色素少,色泽较浅。此外,如油料在保管期间发热、发霉,则会使油 料中的蛋白质及糖类等有机物部分分解,产生各种带有颜色的物质,进而使产品的色泽发生
改变。 我国植物油国家标准中对不同种类、等级的植物油色泽是以罗维朋比色计进行测定,并 制定了相应的指标。此外,植物油色泽鉴定还可以采用重铬酸钾法。 1)罗维朋比色计法 (1)方法(GB/T 5525—85)原理 通过调节黄、红色的标准颜色色阶玻璃片与油样的色泽进行比色,比至二者色泽相当时, 分别读取黄、红色玻璃片上的数字作为罗维朋色值即油脂的色泽值。 (2)仪器:罗维朋比色计 罗维朋比色计主要由比色槽,比色槽托架,碳酸镁反光镜,乳白灯泡,观察管以及红、 黄、蓝及灰色的标准颜色色阶玻璃片等部件组成(如图 3—3 所示)。 比色槽有两种规格,厚度为 25.4mm 比色槽用于普通植物油色泽测定,厚度为 133.4mm 的比色槽用于色拉油、高级烹调油等浅色油的测定。 标准颜色玻璃片有红色、黄色、蓝色及灰色等四种。红色玻璃片号码由 0~70 组成,分 为三组,一组为 0.l 一 0.9,二组为 1~9,三组为 10~70;黄色玻璃片号码也由 0~70 组 成,同样分为三组;蓝色玻璃片号码由 0.1—40 组成,分为三组;灰色玻璃片号码由 0.1 —3 组成,分为两组。标准颜色玻璃片中常用的是红、黄两种,而蓝色玻璃片仅作为调配青 色用(油色为青绿色时),灰色玻璃片用作调配亮度。红、黄两色玻璃片的选用原则是先根据 质量标准固定规定号码的黄色玻璃片,然后用不同号码的红色玻璃片配色、调整,直至其颜 色与油样色泽一致。 (3)操作方法 首先放平仪器,从配件盒中拿出观察管并将其插入仪器中(必须确保观察反射镜正对仪 器),将两个碳酸镁反光镜片分别放人仪器的两个孔上,接通电源,交替按下“ON/OFF”按 钮,检查光源是否完好。取澄清(或经过滤)的试样注人比色槽中(比色槽的选用规则如前所 述),样品量应达到距离比色槽上口约 5mm 处,再将比色槽置于比色槽托架上并按下托架上 固定比色槽位置的保持夹,然后将比色槽托架置于比色计中。 按质量标准固定黄色玻璃片色值,按下 ON/OFF 按钮,打开光源,移动红色玻璃片调色, 直至玻璃片颜色与样品完全相同为止。如果油样有青绿色,则须配人蓝
改变。 我国植物油国家标准中对不同种类、等级的植物油色泽是以罗维朋比色计进行测定,并 制定了相应的指标。此外,植物油色泽鉴定还可以采用重铬酸钾法。 1)罗维朋比色计法 (1)方法(GB/T 5525—85)原理 通过调节黄、红色的标准颜色色阶玻璃片与油样的色泽进行比色,比至二者色泽相当时, 分别读取黄、红色玻璃片上的数字作为罗维朋色值即油脂的色泽值。 (2)仪器:罗维朋比色计 罗维朋比色计主要由比色槽,比色槽托架,碳酸镁反光镜,乳白灯泡,观察管以及红、 黄、蓝及灰色的标准颜色色阶玻璃片等部件组成(如图 3—3 所示)。 比色槽有两种规格,厚度为 25.4mm 比色槽用于普通植物油色泽测定,厚度为 133.4mm 的比色槽用于色拉油、高级烹调油等浅色油的测定。 标准颜色玻璃片有红色、黄色、蓝色及灰色等四种。红色玻璃片号码由 0~70 组成,分 为三组,一组为 0.l 一 0.9,二组为 1~9,三组为 10~70;黄色玻璃片号码也由 0~70 组 成,同样分为三组;蓝色玻璃片号码由 0.1—40 组成,分为三组;灰色玻璃片号码由 0.1 —3 组成,分为两组。标准颜色玻璃片中常用的是红、黄两种,而蓝色玻璃片仅作为调配青 色用(油色为青绿色时),灰色玻璃片用作调配亮度。红、黄两色玻璃片的选用原则是先根据 质量标准固定规定号码的黄色玻璃片,然后用不同号码的红色玻璃片配色、调整,直至其颜 色与油样色泽一致。 (3)操作方法 首先放平仪器,从配件盒中拿出观察管并将其插入仪器中(必须确保观察反射镜正对仪 器),将两个碳酸镁反光镜片分别放人仪器的两个孔上,接通电源,交替按下“ON/OFF”按 钮,检查光源是否完好。取澄清(或经过滤)的试样注人比色槽中(比色槽的选用规则如前所 述),样品量应达到距离比色槽上口约 5mm 处,再将比色槽置于比色槽托架上并按下托架上 固定比色槽位置的保持夹,然后将比色槽托架置于比色计中。 按质量标准固定黄色玻璃片色值,按下 ON/OFF 按钮,打开光源,移动红色玻璃片调色, 直至玻璃片颜色与样品完全相同为止。如果油样有青绿色,则须配人蓝
色玻璃片,这时移动红色玻璃片,使配人蓝色玻璃片的号码达到最小值为止。记取与黄、红 (或者黄、红、蓝)色玻璃片相对应的各自总色值,即为被测油样的色值。结果注明不深于黄 多少号和红多少号,同时标明所用比色槽的厚度。 (4)注意事项 ①用作光源的两只乳白灯泡,在达到使用寿命后,应予更换,以保证光源准确的光强 度。 ②碳酸镁反光镜片表面如有变色,可用小刀仔细地将变色层刮去,但应保证反光面平 整。 ③试验结果允许差不超过 0.2,以试验结果较高的色值作为测定结果
色玻璃片,这时移动红色玻璃片,使配人蓝色玻璃片的号码达到最小值为止。记取与黄、红 (或者黄、红、蓝)色玻璃片相对应的各自总色值,即为被测油样的色值。结果注明不深于黄 多少号和红多少号,同时标明所用比色槽的厚度。 (4)注意事项 ①用作光源的两只乳白灯泡,在达到使用寿命后,应予更换,以保证光源准确的光强 度。 ②碳酸镁反光镜片表面如有变色,可用小刀仔细地将变色层刮去,但应保证反光面平 整。 ③试验结果允许差不超过 0.2,以试验结果较高的色值作为测定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