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论学习 孔子 孟子 2021/2/14
2021/2/14 1 孔子 孟子 孔孟论学习
学目标: 了解作者资料 疏通文意,理解重点词句意思; 掌握孔孟的学习之道 联系自己的实际学习,理解文中提出的学 之道 背诵并默写全文。 2021/2/14 2
2021/2/14 2 教学目标: 一、了解作者资料; 二、疏通文意,理解重点词句意思; 三、掌握孔孟的学习之道; 四、联系自己的实际学习,理解文中提出的学 习之道; 五、背诵并默写全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三十岁 做事能合于礼,四十岁能辨惑解疑,五十岁 能知晓自然规律,六十岁能闻言知意,七十 岁能随心所欲,而又不越出规矩。” 这则语录,孔子自述其进德修业的过程 忌结了他人生各个阶段所达到的境界。从少年 有志于学开始,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学 习的不断深入,知识的积累、认识能力的提高、 经验也不断攀升至新的高度。孔子以自己 的人生体验告诉我们,少年时的有志于学将 为一生成长和发展打下扎实基础;而终身学习, 人不断提高,终身受益。 2021/2/14 3
2021/2/14 3 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三十岁 做事能合于礼,四十岁能辨惑解疑,五十岁 能知晓自然规律,六十岁能闻言知意,七十 岁能随心所欲,而又不越出规矩。” 这则语录,孔子自述其进德修业的过程, 总结了他人生各个阶段所达到的境界。从少年 时“有志于学”开始,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学 习的不断深入,知识的积累、认识能力的提高、 人生经验也不断攀升至新的高度。孔子以自己 的人生体验告诉我们,少年时的“有志于学”将 为一生成长和发展打下扎实基础;而终身学习, 会使人不断提高,终身受益
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 解,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很危险。” 这则语录讲述的是学与思的关系。学 不思的后果是”,思而不学的后果是殆”, 两种情况对举,从反面证明了学与“思重 要性,指出了它们不可分割的关系。由此可 ,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才能有所得 2021/2/14
2021/2/14 4 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 解,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很危险。” 这则语录讲述的是“学”与“思”的关系。学 而不思的后果是“罔”,思而不学的后果是“殆” , 两种情况对举,从反面证明了“学”与“思”的重 要性,指出了它们不可分割的关系。由此可 见,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才能有所得
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给他取谥号文 呢?孔子说:畋捷而好学,不以对下请教为 耻,因此给他取谥号为文” 孔子借为学生解释孔文子谥号的机会,阐 ■了自己对文的理解,阐述了学习应有的态 度和方法——勤勉好学,不耻下问。从中也可 出孔子本人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另外,我们 也看到了作为教育家的孔子是非常善于把握教 育时机的 2021/2/14 5
2021/2/14 5 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给他取谥号‘文’ 呢?”孔子说:“敏捷而好学,不以对下请教为 耻,因此给他取谥号为‘文’” 。 孔子借为学生解释孔文子谥号的机会,阐 释了自己对“文”的理解,阐述了学习应有的态 度和方法——勤勉好学,不耻下问。从中也可 看出孔子本人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另外,我们 也看到了作为教育家的孔子是非常善于把握教 育时机的
孔子说:“比如堆积土山,只差一筐土而 有堆成,停止不做,这是我自己主动停止的。 比如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了一筐土,但是我 继续干下去,那就是我主动前进的。 孔子以为山”和“平地”为喻,论说坚持不懈 的重要性。眼看就要成功的事,终究不成,是 因为没有坚持到底,以致前功尽弃(《尚书》 有“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句);艰巨的任务虽 刚开了个头,但只要不断前进,终能成功 从中我们可以懂得:学习贵在坚持,不能止步 不前;而后退和前进,全在自己,不在他人。 2021/2/14 6
2021/2/14 6 孔子说:“比如堆积土山,只差一筐土而 没有堆成,停止不做,这是我自己主动停止的。 比如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了一筐土,但是我 继续干下去,那就是我主动前进的。 孔子以“为山”和“平地”为喻,论说坚持不懈 的重要性。眼看就要成功的事,终究不成,是 因为没有坚持到底,以致前功尽弃(《尚书》 中有“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句);艰巨的任务虽 只刚开了个头,但只要不断前进,终能成功。 从中我们可以懂得:学习贵在坚持,不能止步 不前;而后退和前进,全在自己,不在他人
孟子说:“大王(这里是指齐王)不聪明不值得 坚。即使是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聂卫平围棋道场, 如果晒它一天,冻它十天,也没有能再生长的。我能 见大王的次数太少了,我退居在家,那些谄谀小人就 趁机来到大王身边,我怎么能使他的善良之心萌发呢? 下围棋作为一种技术,只是一种小技术;但不专心致 就不能学好。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假 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只听弈 秋的话;另一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话,却一心认为有 大鹅将要飞来,想着拿弓箭去射它,虽然他与那个人 一起学习,但一定比不上那个人。这是因为他的聪明 才智比不上那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啊。” 2021/2/14
2021/2/14 7 孟子说:“大王(这里是指齐王)不聪明不值得 奇怪。即使是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聂卫平围棋道场, 如果晒它一天,冻它十天,也没有能再生长的。我能 见大王的次数太少了,我退居在家,那些谄谀小人就 趁机来到大王身边,我怎么能使他的善良之心萌发呢? 下围棋作为一种技术,只是一种小技术;但不专心致 志,就不能学好。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假 如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只听弈 秋的话;另一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话,却一心认为有 天鹅将要飞来,想着拿弓箭去射它,虽然他与那个人 一起学习,但一定比不上那个人。这是因为他的聪明 才智比不上那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啊
孟子以“一暴十寒”作比喻,解释了大王 “不智”的原因,告诉人们,学习必须持之以 恒,才能有所收获。又以“学弈”为喻,通过 两人学习态度的鲜明对比,告诉我们,即使是 位老师来教,即使是最好的老师来教,学 习态度不同,结果也会不同,由此阐明学习必 须专心致志的道理,并强调了学习的效果不在 于智力因素,而是由学习态度决定的 2021/2/14
2021/2/14 8 孟子以“一暴十寒”作比喻,解释了大王 “不智”的原因,告诉人们,学习必须持之以 恒,才能有所收获。又以“学弈”为喻,通过 两人学习态度的鲜明对比,告诉我们,即使是 同一位老师来教,即使是最好的老师来教,学 习态度不同,结果也会不同,由此阐明学习必 须专心致志的道理,并强调了学习的效果不在 于智力因素,而是由学习态度决定的
孟子说:“完全相信《尚书》,还不如没有 尚书》。我对于其中的《武成》篇,不过取信 它的两三页罢了。仁道的人天下无敌,凭极仁道 的周武王讨伐极不仁道的殷纣王,怎么会血流飘 呢 《尚书》中有武王伐纣流血飘杵,赤地干里 载,孟子是不相信的。他认为仁人无敌天下 武主是至仁之人,而纣王是至不仁之人,以至仁 不仁,不可能出现杀戮无数的血腥场面。虽 这个推断未必符合史实,但孟子的这种质疑精 神是值得提倡的。这段话告诉我们,读书不能迷 冖本,要有怀疑批判的精神。 2021/2/14 9
2021/2/14 9 孟子说:“完全相信《尚书》,还不如没有 《尚书》。我对于其中的《武成》篇,不过取信 它的两三页罢了。仁道的人天下无敌,凭极仁道 的周武王讨伐极不仁道的殷纣王,怎么会血流飘 杵呢。” 《尚书》中有武王伐纣“流血飘杵,赤地千里” 的记载,孟子是不相信的。他认为仁人无敌天下, 武王是至仁之人,而纣王是至不仁之人,以至仁 伐至不仁,不可能出现杀戮无数的血腥场面。虽 然这个推断未必符合史实,但孟子的这种质疑精 神是值得提倡的。这段话告诉我们,读书不能迷 信书本,要有怀疑批判的精神
学而不思则罔(“而”在这里起什么作 用?)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敏”与“好学” 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并提?) 3弈之为数。(是翻译成“围棋是一种技 艺”,还是”围棋作为一种技艺“更恰当? 4惟弈秋之为听。(是翻译成“只听弈秋 的”,还是“惟有弈秋的话听进去了”?) .为是”(是翻译成“因为这样“,还是 造成这样的结果“?为什么? 2021/2/14 10
2021/2/14 10 1学而不思则罔(“而”在这里起什么作 用?)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敏”与“好学” 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并提?) 3.弈之为数。(是翻译成“围棋是一种技 艺”,还是”围棋作为一种技艺“更恰当? 4.惟弈秋之为听。(是翻译成“只听弈秋 的”,还是“惟有弈秋的话听进去了”?) 5.“为是”(是翻译成“因为这样“,还是” 造成这样的结果“?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