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孔子拜师 说教材 《孔子拜师》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课 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孔子谦虚好 学、孜孜不倦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还渗透了“学无止 境”的精神 课文对孔子和老子并没有浓墨重笔,而是通过及其简单的字词如“拜、迎候 显现古代远近闻名的两位大思想家的品性。文章最大的特色是四字词语,如“学 问渊博、远近闻名、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不离左右、毫无保留”等不长的文章 却用了约四字词语,这些四字词语紧紧地围绕课文内容,为我们拉开了一幅“不 辞千里求教”和“尽于倾囊相授”的中国传统文化图,震撼人心的同时,也让我 们深深地感受到一种学习的精神 本单元的主题是“中华传统文化”,单元重点是“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光 辉灿烂”,我确定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和 老子的品行。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新课程的三个维度,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会认7 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 迎候、等候、止境”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 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3懂得为学勤奋谦虚,为人真诚、无私:增强 民族自豪感。 说教法学法 针对本课的学习目标和学生实际,我采取了以下几种教法:1、朗读体会法:扣 住关键句,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诵读中积极思考,以读促思,以读促情,从而 深刻体会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 学法上主要采用自主感悟、移情体验,放手让学生潜心会文,使课堂朴实、踏实、 高效。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把预设目标落到实处,我想安排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 字,整体感知,理清课文脉络。第二课时:研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 词句来感悟孔子和老子的品行。下面我想重点讲讲第二课时的教学安排,设定为 四大板块:复习导入、品读感悟、总结延伸、布置作业 复习导入 课伊时,我首先出示两组词语,边读边体会孔子和老子的品性
17 孔子拜师 一、说教材 《孔子拜师》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课 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孔子谦虚好 学、孜孜不倦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还渗透了“学无止 境”的精神。 课文对孔子和老子并没有浓墨重笔,而是通过及其简单的字词如“拜、迎候” 显现古代远近闻名的两位大思想家的品性。文章最大的特色是四字词语,如“学 问渊博、远近闻名、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不离左右、毫无保留”等不长的文章 却用了约四字词语,这些四字词语紧紧地围绕课文内容,为我们拉开了一幅“不 辞千里求教”和“尽于倾囊相授”的中国传统文化图,震撼人心的同时,也让我 们深深地感受到一种学习的精神。 本单元的主题是“中华传统文化”,单元重点是“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光 辉灿烂”,我确定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和 老子的品行。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新课程的三个维度,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 会认 7 个生字,会写 12 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 迎候、等候、止境”等词语。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 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3 懂得为学勤奋谦虚,为人真诚、无私;增强 民族自豪感。 二、说教法学法 针对本课的学习目标和学生实际,我采取了以下几种教法:1、朗读体会法:扣 住关键句,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诵读中积极思考,以读促思,以读促情,从而 深刻体会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 学法上主要采用自主感悟、移情体验,放手让学生潜心会文,使课堂朴实、踏实、 高效。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把预设目标落到实处,我想安排 2 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 字,整体感知,理清课文脉络。第二课时:研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 词句来感悟孔子和老子的品行。下面我想重点讲讲第二课时的教学安排,设定为 四大板块:复习导入、品读感悟、总结延伸、布置作业。 (一) 复习导入 1. 课伊时,我首先出示两组词语,边读边体会孔子和老子的品性
第一组:远近闻名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特地拜见学无止境 第二组:迎候毫无保留 2运用以上一个或几个词语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一环节我从读词到说文,不断复现巩固,既让学生对文本由一个整体的回 顾,同时训练了词语的运用,无疑大大提高了语文课堂训练的程度。】 (二)自主研读,整体把握 引入这节课的要解决的问题:孔子拜老子为师的过程? 1请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样几个问题:孔子为什么要去拜师?是怎样 拜师?人们为什么佩服他们的品行? 2读后说一说,你最有感触的,印象最深的,可以是一个句子,也可以是一个词。 【这一环节,我设计阅读练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再让学生说说读后的感受,尊重学生阅读的独特体验。】 品读感悟深入体会 这里我分为两个小板块:板块一感受孔子求知若渴、谦逊好学的品行。板块2: 感受老子谦和大度、诲人不倦的品行。 板块一感受孔子的品行。 预设1:学生最有可能说到得句子是(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学习的 (1)这句话什么地方让你感动?为什么?相信学生一定会被“风餐露宿,日夜 兼程”这两个词吸引住。 (2)接着转换角色问一问:孔子孔子,你已经是一位远近闻名的学者了,为什 么还要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地赶往洛阳拜老子为师呢?(预计学生会说:我总觉 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学习是要争风夺秒的啊 )学生交流后,引导 带着体会朗读句子。 (3)紧接着出示小练笔,小练笔:相距几千里的路上,孔子以步代车,一路 终于走到了洛阳
第一组:远近闻名 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特地拜见 学无止境 第二组: 迎候 毫无保留 2 运用以上一个或几个词语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一环节我从读词到说文,不断复现巩固,既让学生对文本由一个整体的回 顾,同时训练了词语的运用,无疑大大提高了语文课堂训练的程度。】 (二)自主研读,整体把握 引入这节课的要解决的问题:孔子拜老子为师的过程? 1 请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样几个问题:孔子为什么要去拜师? 是怎样 拜师? 人们为什么佩服他们的品行? 2 读后说一说,你最有感触的,印象最深的,可以是一个句子,也可以是一个词。 【这一环节,我设计阅读练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再让学生说说读后的感受,尊重学生阅读的独特体验。】 (三) 品读感悟 深入体会 这里我分为两个小板块:板块一感受孔子求知若渴、谦逊好学的品行。板块 2: 感受老子谦和大度、诲人不倦的品行。 板块一感受孔子的品行。 预设 1:学生最有可能说到得句子是(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1.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学习的: (1)这句话什么地方让你感动?为什么?相信学生一定会被“风餐露宿,日夜 兼程”这两个词吸引住。 (2)接着转换角色问一问:孔子孔子,你已经是一位远近闻名的学者了,为什 么还要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地赶往洛阳拜老子为师呢?(预计学生会说:我总觉 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学习是要争风夺秒的啊...... ) 学生交流后,引导 带着体会朗读句子。 (3)紧接着出示小练笔,小练笔:相距几千里的路上,孔子以步代车,一路 上 ,但 他 ,终于走到了洛阳
利用多媒体播放风雨雷电声,引导学生从天气恶劣、环境险峻、路途艰辛、生活 无助、内心孤独等角度想象说话,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词语的意义和学生的 生活视界融合贯通,丰富词语的意象。 (4)最后指导朗读:对这样的人,你会为他竖起大拇指吗?会为他投去怎样的 目光?让我们把感受放在朗读里,来一起读! 【这一板块我主要从学生的交流抓住“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这两个词,指导 朗读、想象,进而体会孔子不辞辛劳,刻苦求学的心。】 2、(孔子还有哪里让你感动?请你再次默读课文,可以拿出笔划一划。引导学 生关注语言动作,预计学生会找到这两处——) 预设2:交流中出示:*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 前行礼。 *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这里主要引导学生体会孔子的谦逊和学习精神,我是这 样引导学习的) (1)这句话什么地方让你感动?为什么?(预计学生会抓住两次“行礼”) (2)接着请学生做一做行礼的动作,教师旁白(行礼在古代是恭敬的意思,双 手在胸前合拢,头向前俯,额触双手,腰成90度)引导体会孔子的谦逊,指导 读实 (3)孔子一拜再拜,你有什么感触?师生合作读 3.预设3流中出示: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 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1)这句话有什么地方让你感动?为什么?(预设学生会提到:学习是没有止 境的,板书:学无止境) (2)请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这句话的体会。 (3)再补充课外资料:孔子二十七岁时,请教于小国郯国当政者郯子;孔子二 十九岁,学琴于师襄;孔子三十一岁,适周问礼于老聃,问乐于苌弘。难怪孔子 说:“:“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教师示范,学生交流搜集到得孔子名言) 孔子的学习精神令人敬畏,让我们也大声告诉自己,生读“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让我们把求学的精神告诉身边的每个人,生读“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利用多媒体播放风雨雷电声,引导学生从天气恶劣、环境险峻、路途艰辛、生活 无助、内心孤独等角度想象说话,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词语的意义和学生的 生活视界融合贯通,丰富词语的意象。 (4)最后指导朗读:对这样的人,你会为他竖起大拇指吗?会为他投去怎样的 目光?让我们把感受放在朗读里,来一起读! 【这一板块我主要从学生的交流抓住“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这两个词,指导 朗读、想象,进而体会孔子不辞辛劳,刻苦求学的心。】 2、(孔子还有哪里让你感动?请你再次默读课文,可以拿出笔划一划。引导学 生关注语言动作,预计学生会找到这两处——) 预设 2:交流中出示:*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 前行礼。 *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这里主要引导学生体会孔子的谦逊和学习精神,我是这 样引导学习的) (1)这句话什么地方让你感动?为什么?(预计学生会抓住两次“行礼”) (2)接着请学生做一做行礼的动作,教师旁白(行礼在古代是恭敬的意思,双 手在胸前合拢,头向前俯,额触双手,腰成 90 度)引导体会孔子的谦逊,指导 读。 (3)孔子一拜再拜,你有什么感触?师生合作读 3. 预设 3 流中出示: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 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1)这句话有什么地方让你感动?为什么?(预设学生会提到:学习是没有止 境的,板书:学无止境) (2)请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这句话的体会。 (3)再补充课外资料:孔子二十七岁时,请教于小国郯国当政者郯子;孔子二 十九岁,学琴于师襄;孔子三十一岁,适周问礼于老聃,问乐于苌弘。难怪孔子 说:“:“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教师示范,学生交流搜集到得孔子名言) 孔子的学习精神令人敬畏,让我们也大声告诉自己,生读“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让我们把求学的精神告诉身边的每个人,生读“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板块二:感悟老子的为人 1、用上面的方法,边读边划出能表现老子品行的句子,学生肯定会找到这三个 句子 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一驾马车,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穿着长袍,头 发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 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1)这句话什么地方让你感动?为什么?(预计学生有了前面的学习方法,会 抓住“毫无保留、迎候”谈感受) (2)文章写老子的话不多,我们找出来,连起来读一读,出示:*在洛阳城外 孔子看见一驾马车,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 看上去很有学问:他知道孔子要来求学,早早地在城外迎候,后来,老子还把自 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孔子02。读后再谈感受,你可以看出老子是怎样的 人? 【回顾上一板块,我以“你最感动的句子“为中心点,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深入 探究文本。”学生感触最深的句子,就是文章的灵魂,而谈句说句的过程就是 学生研读、思维、想象、表达和迁移的过程。老子和孔子的交往,是智者间的 碰撞,如何让学生走进他们,与人类的智者进行对话,是本环节的教学重点 因此,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充分地去读、悟、思、说,凭借感触最深的句子和词 语,进行生本对话,捕捉课程生成的资源、】 (三)总结延伸 1、首先,教师进行总结:是啊,孔子求知若渴、虚心求教,让我们感动。老子 谦和大度、诲人不倦,让我们感动。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怪不得说:人们佩服 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学生接读) 2.引导学生对孔子、老子作一下简单评价 3、接着布置作业:根据这节课的学习和课外收集的资料,谈谈自己对孔子或老 子的印象。下节课,召开“我心中的孔子”、“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 【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作业的设计旨在丰富学生的视野,提升对文本的 解读,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板书设计:17孔子拜师 学无止境
板块二:感悟老子的为人。 1、用上面的方法,边读边划出能表现老子品行的句子,学生肯定会找到这三个 句子: 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一驾马车,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穿着长袍,头 发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 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1)这句话什么地方让你感动?为什么?(预计学生有了前面的学习方法,会 抓住“毫无保留、迎候”谈感受) (2)文章写老子的话不多,我们找出来,连起来读一读,出示:*在洛阳城外, 孔子看见一驾马车,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 看上去很有学问;他知道孔子要来求学,早早地在城外迎候,后来,老子还把自 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孔子 02。读后再谈感受,你可以看出老子是怎样的 人? 【回顾上一板块,我以“你最感动的句子“为中心点,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深入 探究文本。”学生感触最深的句子,就是文章的灵魂,而谈句说句的过程就是 学生研读、思维、想象、表达和迁移的过程。老子和孔子的交往,是智者间的 碰撞,如何让学生走进他们,与人类的智者进行对话,是本环节的教学重点。 因此,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充分地去读、悟、思、说,凭借感触最深的句子和词 语,进行生本对话,捕捉课程生成的资源、】 (三)总结延伸 1、首先,教师进行总结:是啊,孔子求知若渴、虚心求教,让我们感动。老子 谦和大度、诲人不倦,让我们感动。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怪不得说:人们佩服 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学生接读) 2.引导学生对孔子、老子作一下简单评价。 3、接着布置作业:根据这节课的学习和课外收集的资料,谈谈自己对孔子或老 子的印象。下节课,召开“我心中的孔子”、“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 【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作业的设计旨在丰富学生的视野,提升对文本的 解读,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板书设计:17 孔子拜师 学无止境
最后说说我的板书,板书四个大字“学无止境”,正是学无止境这种精神,指引 着孔子不辞辛劳请教于老子,折射出孔子的品行;也正因为学无止境,孔子一生 探寻的路不会停止,留给学生许多遐想,或许还有许多故事是我们还不曾知道的, 希望“学无止境”这种精神,能成为学生求学的精神,探索的精神
最后说说我的板书,板书四个大字“学无止境”,正是学无止境这种精神,指引 着孔子不辞辛劳请教于老子,折射出孔子的品行;也正因为学无止境,孔子一生 探寻的路不会停止,留给学生许多遐想,或许还有许多故事是我们还不曾知道的, 希望“学无止境”这种精神,能成为学生求学的精神,探索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