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论学》复习练习答案(1) 、解释加点字 1、六十而耳顺( 2、止,吾止也( 3、譬如平地( 4、不专心致志(比喻一心一意,注意力集中。) 5、虽与之俱学( 6、尽信,则不如无( 7、取二三策而已矣( 8、以至仁伐至不仁( 9、学而不思则罔( 10、思而不学则殆( 11、未成一篑( 12、使奕秋诲二人弈( 13、思援弓缴而射之( 14、一日暴之( 15、以至仁伐至不仁( 16、取二三策而己矣( 17、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不逾矩 19、是以谓之文也。( 20、如.何( 21、虽覆一篑( 2、无或乎王之智也( 23、今夫弈之为数( 、解释句子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学习而不剧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 加危险 2、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3、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比如下棋作为一种技艺,只是小技艺:但如果不专心致志地学习,也是学不会的。 4、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如堆积土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 5、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如填平洼地,即使只倒下一筐,这时继续前进,那是我自己要煎进的 6、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 《孔孟论学》复习练习答案(1) 一、解释加点字: 1、六十而耳顺..( ) 2、止,吾止.也( ) 3、譬如平.地( ) 4、不专心致志(比喻一心一意,注意力集中。) 5、虽与之俱.学( ) 6、尽信.>,则不如无>( ) 7、取二三策而已矣( ) 8、以至仁伐至不仁( ) 9、学而不思则罔.( ) 10、思而不学则殆.( ) 11、未成一篑.( ) 12、使奕秋诲二人弈.( ) 13、思援.弓缴而射之( ) 14、一日暴之( ) 15、以至仁伐至不仁( ) 16、取二三策而已矣( ) 17、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 ) 18、不逾矩..( ) 19、是以..谓之文也。( ) 20、如.……何.( ) 21、虽覆.一篑( ) 22、无或.乎王之智也( ) 23、今夫弈之为数.( ) 二、解释句子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 加危险。” 2、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3、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比如下棋作为一种技艺,只是小技艺; 但如果不专心致志地学习,也是学不会的。 4、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譬如堆积土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 5、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譬如填平洼地,即使只倒下一筐,这时继续前进,那是我自己要前进的。 6、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即使有一种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生长的。 三、内容理解: 1、本文节前四则选自《论语》。作者是我国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是僵 学派的创始人。后四则选自《盂子》作者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 2、第一则,是写孔子为学一生的过程和体会,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生经验需要不断积累的 一个过程第二则,强调了学习与思考必须要紧密结合这样才態相得益彰;第三则,阐发了 孔文子的谥号“文”的含义,表明学习态度要谦虚,不懂就间;第四则,是关于学习的态 度,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成功,关键在自身的努力 3、后二则中,第一则告诉人们一个有关学习的道理:学习不熊一曝士寒,必须坚持不懈 持之以恒,不能三心两意,必须集中精力,专心致志;第二则告诉我们不要迷信书本,要 汲取书中的精华。要有质疑精神。 4、从文中归纳出的成语有不耻下间、功亏一篑、一暴寒、专心致志
2 即使有一种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生长的。 三、内容理解: 1、本文节前四则选自《论语》。作者是我国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是儒 学派的创始人。后四则选自《孟子》作者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 2、第一则,是写孔子为学一生的过程和体会,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生经验需要不断积累的 一个过程.第二则,强调了学习与思考必须要紧密结合这样才能相得益彰;第三则,阐发了 孔文子的谥号“文”的含义,表明学习态度要谦虚,不懂就问;第四则,是关于学习的态 度,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成功,关键在自身的努力 3、后二则中,第一则告诉人们一个有关学习的道理:学习不能一曝十寒,必须坚持不懈, 持之以恒,不能三心两意,必须集中精力,专心致志;第二则告诉我们不要迷信书本,要 汲取书中的精华。要有貭疑精神。 4、从文中归纳出的成语有不耻下问、功亏一篑、一暴十寒、专心致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