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汉语综合(下)教案 课程类型:汉语综合课 授课对象:汉语言专业本科生 所用教材:《汉语教程第三册》(下)
初级汉语综合(下)教案 课程类型:汉语综合课 授课对象:汉语言专业本科生 所用教材:《汉语教程第三册》(下)
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所属专业、课程性质、学分: 本课程为《初级汉语综合》(下),属于汉语言本科专业的汉语基础课,共 144课时,8个学分。 (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 本课程是在华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本科一年级下学期的必修课,其主要教学目 标是以语音、语法、词语、汉字等语言要素的教学为基础,通过课堂讲练,逐步 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言语技能,培养他们用汉语进行社会交际的能力。此外,根 据课文涉及到的内容适当增补一些文化背景知识,增长学生的视野,扩展汉语学 习视野,提高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本课程的教学重点仍然是课文,其 次是词语的用法。教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课文和词语的讲练,培养学生成段表 达的能力,把言语交际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 在初级汉语综合(下)之前,学生已经系统学习了初级汉语综合(上),在 语言知识点及课文形式、难度上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初级汉语综合(下) 的重点仍是课文及词语例释,适当增加了同义词辨析的词语学习。本课程在初级 汉语综合(上)的基础上,辅以初级汉语口语、初级汉语阅读与初级汉语写作的 学习,为升入二年级更加深入系统的学习奠定了比较扎实的基础。 (四)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初级汉语综合(下)以《汉语教程》第三册(下)(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6 年版)为主要教材,参考书目如下: 1、崔希亮等:《对外汉语综合课课堂教学研究》、《对外汉语综合课优秀教案 集》,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0年: 2、卢福波:《对外汉语常用词语对比例释》,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年: 3、周健:《汉语课堂教学技巧325例》,商务印书馆,2010年: 4、吕叔湘等:《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商务印书馆,2010年: 5、商务馆学汉语词典(双色本),商务印书馆,2007年: 6、商务馆学汉语近义词词典,商务印书馆,2009年
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所属专业、课程性质、学分: 本课程为《初级汉语综合》(下),属于汉语言本科专业的汉语基础课,共 144 课时,8 个学分。 (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 本课程是在华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本科一年级下学期的必修课,其主要教学目 标是以语音、语法、词语、汉字等语言要素的教学为基础,通过课堂讲练,逐步 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言语技能,培养他们用汉语进行社会交际的能力。此外,根 据课文涉及到的内容适当增补一些文化背景知识,增长学生的视野,扩展汉语学 习视野,提高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本课程的教学重点仍然是课文,其 次是词语的用法。教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课文和词语的讲练,培养学生成段表 达的能力,把言语交际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 在初级汉语综合(下)之前,学生已经系统学习了初级汉语综合(上),在 语言知识点及课文形式、难度上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初级汉语综合(下) 的重点仍是课文及词语例释,适当增加了同义词辨析的词语学习。本课程在初级 汉语综合(上)的基础上,辅以初级汉语口语、初级汉语阅读与初级汉语写作的 学习,为升入二年级更加深入系统的学习奠定了比较扎实的基础。 (四)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初级汉语综合(下)以《汉语教程》第三册(下)(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6 年版)为主要教材,参考书目如下: 1、崔希亮等:《对外汉语综合课课堂教学研究》、《对外汉语综合课优秀教案 集》,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0 年; 2、卢福波:《对外汉语常用词语对比例释》,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年; 3、周健:《汉语课堂教学技巧 325 例》,商务印书馆,2010 年; 4、吕叔湘等:《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商务印书馆,2010 年; 5、商务馆学汉语词典(双色本),商务印书馆,2007 年; 6、商务馆学汉语近义词词典,商务印书馆,2009 年
第十四课谁当家 一、教学目的 1.理解并复述课文,掌握重点词汇的用法,理解汉字的构形特点,了解相关的 汉字基本知识。 2.理解所学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并且能用“由、马上、并、勉强、顿时” 等造句。 二、教学时间 8学时 三、教学重点 1.重点词语:骄傲、讲究、负责、不知所措、勉强、兴致勃勃 2.重点用法及词语比较:按照一一根据、顿时一一立刻一一马上 四、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提问:平时在你们家谁当家? (二)生词学习 1.朗读生词,纠正读音。 2.重点生词讲解 (1)骄傲: A.贬义: 例: 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 B.褒义:为.骄傲。 例: 儿子比赛得了冠军,爸爸为儿子骄微。 我们的学生获奖了,这是兰州大学的骄做。 (2)规定 A.名词
第十四课 谁当家 一、教学目的 1.理解并复述课文,掌握重点词汇的用法,理解汉字的构形特点,了解相关的 汉字基本知识。 2.理解所学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并且能用“由、马上、并、勉强、顿时” 等造句。 二、教学时间 8 学时 三、教学重点 1.重点词语:骄傲、讲究、负责、不知所措、勉强、兴致勃勃 2.重点用法及词语比较:按照——根据、顿时——立刻——马上 四、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提问:平时在你们家谁当家? (二)生词学习 1.朗读生词,纠正读音。 2.重点生词讲解 (1)骄傲: A.贬义: 例: 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 B.褒义:为.骄傲。 例: 儿子比赛得了冠军,爸爸为儿子骄傲。 我们的学生获奖了,这是兰州大学的骄傲。 (2)规定: A.名词
例: 我们家有一个规定。 关于学生请假的方式,学院有新的规定。 B.动词。 例: 学院规定,请病假超过两天需要有医生开的证明。 他们公司规定了产品的质量标准。 (3)由:介词,引出负责做某事的人。 由.决定/回答/当家/做主/负责/引起/组成 例: 要来开会的人由你通知。 这儿的工作由我负责。 他是个孤儿,是由姑姑抚养大的。 我们家的大事由我做主,小事由妻子决定。 (4)届: A定期举行。 例: 第一届文化节 B.毕业年份。 例: 2014年毕业的学生可以说2014届毕业生。 (5)讲究 A.重视。 例: 讲究卫生 B.注意的地方。 例: 中国人过年有很多讲究。 (6)负责:
例: 我们家有一个规定。 关于学生请假的方式,学院有新的规定。 B.动词。 例: 学院规定,请病假超过两天需要有医生开的证明。 他们公司规定了产品的质量标准。 (3)由:介词,引出负责做某事的人。 由.决定/回答/当家/做主/负责/引起/组成 例: 要来开会的人由你通知。 这儿的工作由我负责。 他是个孤儿,是由姑姑抚养大的。 我们家的大事由我做主,小事由妻子决定。 (4)届: A.定期举行。 例: 第一届文化节 B.毕业年份。 例: 2014 年毕业的学生可以说 2014 届毕业生。 (5)讲究: A.重视。 例: 讲究卫生 B.注意的地方。 例: 中国人过年有很多讲究。 (6)负责:
A.动词,担负责任。 例: 这件事由你负责。 生活委员负责生活方面的工作。 B.形容词,(工作)尽到了应尽的责任,做工作认真。 例: 我们的班长非常负责。 他是一个认真负责的人。 (7)按照&根据:两者都是把某种事物作为语言行动或得出结论的前提。“按照 一般不需要自己思考,“根据”需要自己思考和判断。“根据”还可以作名词。 例: 根据云的形状和颜色,可以推测天气的变化。 根据他提供的信息,警察抓住了小偷。 按照他画的那幅画,我也画了一幅。 说话要有根据,不能随便乱说。 (8)不知所措:成语,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很慌张。 例: 突然发生这样的事,我真是不知所措。 她太年轻,遏到困难就不知所措了。 (9)勉强: A形容词,虽然能力、力气不够,但还要尽力去做。 例: 他身体不好,还勉强坚持工作。 B.形容词,不是自己心里愿意的。 例: 我不好意思拒绝,勉强答应了。 他们勉强完成了那项工作。 C.动词,让人去做他不愿意做的事。 例:
A.动词,担负责任。 例: 这件事由你负责。 生活委员负责生活方面的工作。 B.形容词,(工作)尽到了应尽的责任,做工作认真。 例: 我们的班长非常负责。 他是一个认真负责的人。 (7)按照&根据:两者都是把某种事物作为语言行动或得出结论的前提。“按照” 一般不需要自己思考,“根据”需要自己思考和判断。“根据”还可以作名词。 例: 根据云的形状和颜色,可以推测天气的变化。 根据他提供的信息,警察抓住了小偷。 按照他画的那幅画,我也画了一幅。 说话要有根据,不能随便乱说。 (8)不知所措:成语,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很慌张。 例: 突然发生这样的事,我真是不知所措。 她太年轻,遇到困难就不知所措了。 (9)勉强: A.形容词,虽然能力、力气不够,但还要尽力去做。 例: 他身体不好,还勉强坚持工作。 B.形容词,不是自己心里愿意的。 例: 我不好意思拒绝,勉强答应了。 他们勉强完成了那项工作。 C.动词,让人去做他不愿意做的事。 例:
他要是不愿意,咱们就别勉强他了。 (10)顿时:一般用于已经发生的事情,不用于将要发生的事情。 例: 突然停电,屋里顿时一片黑暗。 听到敲门声,他马上/立刻跑过去把门打开。 马上就要放假了,大家都很高兴。 (11)兴致勃勃:形容兴趣很浓厚,情绪很高的样子。 例: 他们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博物馆。 老师兴致勃勃地来上课,可发现教室里一个人都没有。 (三)课文串讲 1.请学生逐段朗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2.讲解课文 (1)重点提示 A.课文一:“由妻子决定,由我做主,由我考虑”,“由”的作用是引出动作者 也就是告诉我们,谁决定,谁做主等。 B.课文二:可以把“人人-大人-夫人”板书一下,最好用不同颜色标明第一笔, 让学生明白三个字的联系。课文的意思学生就明白了。要说明“有责”的意思是 “有责任、应该做”的意思。 C.课文三很容易懂,可以让学生直接说。 D.课文四:要讲清楚“滚”这个词的两个意思。 说话人对对方非常生气,非常不满意时才说“滚,你滚开,滚出去”一般情况不 能说。 E课文五:要把吕,品,器板书,然后引导学生把故事说出来。 (2)让学生再看一遍课文,按课文回答问题: A.这个家里到底谁做主? B.妻子为什么要贴出那样的标语?它是怎么变化的? C.修理工为什么没有给张太太修门铃? D.女生说了话以后,我为什么很生气?女生是什么意思?
他要是不愿意,咱们就别勉强他了。 (10)顿时:一般用于已经发生的事情,不用于将要发生的事情。 例: 突然停电,屋里顿时一片黑暗。 听到敲门声,他马上/立刻跑过去把门打开。 马上就要放假了,大家都很高兴。 (11)兴致勃勃:形容兴趣很浓厚,情绪很高的样子。 例: 他们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博物馆。 老师兴致勃勃地来上课,可发现教室里一个人都没有。 (三)课文串讲 1.请学生逐段朗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2.讲解课文 (1)重点提示 A.课文一:“由妻子决定,由我做主,由我考虑”,“由”的作用是引出动作者, 也就是告诉我们,谁决定,谁做主等。 B.课文二:可以把“人人-大人-夫人”板书一下,最好用不同颜色标明第一笔, 让学生明白三个字的联系。课文的意思学生就明白了。要说明“有责”的意思是 “有责任、应该做”的意思。 C.课文三很容易懂,可以让学生直接说。 D.课文四:要讲清楚“滚”这个词的两个意思。 说话人对对方非常生气,非常不满意时才说“滚,你滚开,滚出去”一般情况不 能说。 E.课文五:要把吕,品,器板书,然后引导学生把故事说出来。 (2)让学生再看一遍课文,按课文回答问题: A.这个家里到底谁做主? B.妻子为什么要贴出那样的标语?它是怎么变化的? C.修理工为什么没有给张太太修门铃? D.女生说了话以后,我为什么很生气?女生是什么意思?
E.吕教授是怎么解释“吕”字的?后来他为什么气呼呼地走了? (3)复述课文。 (四)作业 1.做课后练习。 2.书面作业:用本课所学的重点词语“由、马上、并、勉强、顿时”造句。 3.预习下一课的词语和课文。 第十五课受伤以后 一、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通过课文讲练,在理解的基础上能流利地朗读并能回答课后的问 题,对老师就课文提出的问题能够做到听懂会答。最后要求学生能够复述故事。 2.能理解所学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并且能用“从.来看、向来、每当. 都.、不时、当然、非.不可.、千万”等造句。 二、教学时间 8学时 三、教学重点 1重点词语:提、接触、亲身、提心吊胆、七手八脚、不时、小心翼翼、再 三、由衷 2.重点词语用法及句型:从.来看、每当.都.、对.提出.、 非.不可、向来一一从来、千万一一一定 四、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提问:到中国以后你遇到过什么难忘的事没有? (二)生词学习 1.朗读生词,纠正读音。 2.重点生词讲解 (1)提:
E.吕教授是怎么解释“吕”字的?后来他为什么气呼呼地走了? (3)复述课文。 (四)作业 1.做课后练习。 2.书面作业:用本课所学的重点词语“由、马上、并、勉强、顿时”造句。 3.预习下一课的词语和课文。 第十五课 受伤以后 一、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通过课文讲练,在理解的基础上能流利地朗读并能回答课后的问 题,对老师就课文提出的问题能够做到听懂会答。最后要求学生能够复述故事。 2.能理解所学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并且能用“从.来看、向来、每当. 都.、不时、当然、非.不可.、千万”等造句。 二、教学时间 8 学时 三、教学重点 1.重点词语:提、 接触、亲身、提心吊胆、七手八脚、不时、小心翼翼、再 三、由衷 2.重点词语用法及句型:从.来看、每当.都.、对.提出.、 非.不可、向来——从来、千万——一定 四、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提问:到中国以后你遇到过什么难忘的事没有? (二)生词学习 1.朗读生词,纠正读音。 2.重点生词讲解 (1)提:
对/向/给.提(出)意见/问题 (2)印象: 对.的印象、有印象、没印象 提问: 你们对中国/兰州的印象怎么样? 你们对中国/兰州的印象是什么? 你们对中国/兰州有什么印象? (3)接触:动词。 A碰上,挨到。 例: 我的手刚接触到那个地方,就烫得马上缩了回来。 这是她以前从来没接触过的工作。 B.(人跟人)接近并交往。 例: 来到这里以后,我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 (4)毫不:一点儿也不。 例: 毫不客气/犹豫/在乎/留情/放松 (5)深刻: A.内心感受程度很大。 例: 印象深刻(看到一次就记住了) B.达到问题或事情本质。 季 思想很深刻(一般人不能达到或理解) (6)乐于助人: 例: 很/非常/特别乐于助人√ 乐于助人极了X
对/向/给.提(出)意见/问题 (2)印象: 对.的印象、有印象、没印象 提问: 你们对中国/兰州的印象怎么样? 你们对中国/兰州的印象是什么? 你们对中国/兰州有什么印象? (3)接触:动词。 A.碰上,挨到。 例: 我的手刚接触到那个地方,就烫得马上缩了回来。 这是她以前从来没接触过的工作。 B.(人跟人)接近并交往。 例: 来到这里以后,我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 (4)毫不:一点儿也不。 例: 毫不客气/犹豫/在乎/留情/放松 (5)深刻: A.内心感受程度很大。 例: 印象深刻(看到一次就记住了) B.达到问题或事情本质。 例: 思想很深刻(一般人不能达到或理解) (6)乐于助人: 例: 很/非常/特别乐于助人 √ 乐于助人极了 ╳
(7)分:有差别。 例:有.之分 人有好坏之分。 世界上的国家有发达与不发达之分。 (8)讲: 例: 讲故事、讲话(说,叙述) 讲课(解释说明) 讲卫生(讲究) 讲价钱(商量) (9)向来:一直以来,从过去到现在。“从来”常和“不”“没”搭配,“向来” 可以和“不”也可以不用“不”。 判断: 他从来早上看报纸。(错) 他向来都是早上看报纸。(对) 他向来不早上看报纸。(错) (10)提心吊胆:成语,形容对事情不放心,非常害怕。 例: 我对这件事一直提心吊胆。 我最近总是提心吊胆的,总担心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 她提心吊胆地把这件事告诉了老师。 (11)七手八脚:形容人多手杂,动作纷乱。指许多人,不能指一个人,多用作 状语。 例: 大家七手八脚地就把救室打扫干净了。 新同学来报名,同学们七手八脚地把他的行李搬进了宿舍 (12)不时:经常地,频繁地。 例: 他不时地看看手表,好像很着急的样子
(7)分:有差别。 例:有.之分 人有好坏之分。 世界上的国家有发达与不发达之分。 (8)讲: 例: 讲故事、讲话(说,叙述) 讲课(解释说明) 讲卫生(讲究) 讲价钱(商量) (9)向来:一直以来,从过去到现在。 “从来”常和“不”“没”搭配,“向来” 可以和“不”也可以不用“不”。 判断: 他从来早上看报纸。 (错) 他向来都是早上看报纸。(对) 他向来不早上看报纸。(错) (10)提心吊胆:成语,形容对事情不放心,非常害怕。 例: 我对这件事一直提心吊胆。 我最近总是提心吊胆的,总担心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 她提心吊胆地把这件事告诉了老师。 (11)七手八脚:形容人多手杂,动作纷乱。指许多人,不能指一个人,多用作 状语。 例: 大家七手八脚地就把教室打扫干净了。 新同学来报名,同学们七手八脚地把他的行李搬进了宿舍。 (12)不时:经常地,频繁地。 例: 他不时地看看手表,好像很着急的样子
教室里不时传来学生们的笑声。 (13)小心翼翼:成语,形容举动十分小心,一点儿也不敢出错。 例: 他小心翼翼地踩着石头过河。 她干得很认真,总是小心翼翼的,生怕出了什么差错。 (14)非.不可 A.一定要这样做,坚持这样做,不管别人怎么看。 例: 我非要考上大学不可! B.推测一定会出现某种情况,常用在表示夸张意义的句中。 例: 如果我能跟爱的人结婚,我非高兴死不可。 C.必须这样做,不这样不行。 例: 这件事我非得告诉你不可。 (15)千万:表示说话人对听话人的劝告、嘱附、请求。“千万”主要表示“一 定”的意思,可以用于肯定句和否定句(否定句较常见),常常与“要、别、不 能、不要、不可”连用。 例: 这几天大家千万要小心。 到时你们可千万要来呀! 老师让你千万不要着急。 这件事你千万别告诉别人。 (16)再三:表示一次又一次地重复同一个动作。 例: 老师再三嘱附学生考试不要迟到。 (17)由衷:从内心。 例: 听到他俩就要结婚的消息,我由衷地为他们高兴
教室里不时传来学生们的笑声。 (13)小心翼翼:成语,形容举动十分小心,一点儿也不敢出错。 例: 他小心翼翼地踩着石头过河。 她干得很认真,总是小心翼翼的,生怕出了什么差错。 (14)非.不可 A.一定要这样做,坚持这样做,不管别人怎么看。 例: 我非要考上大学不可! B.推测一定会出现某种情况,常用在表示夸张意义的句中。 例: 如果我能跟爱的人结婚,我非高兴死不可。 C.必须这样做,不这样不行。 例: 这件事我非得告诉你不可。 (15)千万:表示说话人对听话人的劝告、嘱咐、请求。“千万”主要表示“一 定”的意思,可以用于肯定句和否定句(否定句较常见),常常与“要、别、不 能、不要、不可”连用。 例: 这几天大家千万要小心。 到时你们可千万要来呀! 老师让你千万不要着急。 这件事你千万别告诉别人。 (16)再三:表示一次又一次地重复同一个动作。 例: 老师再三嘱咐学生考试不要迟到。 (17)由衷:从内心。 例: 听到他俩就要结婚的消息,我由衷地为他们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