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西藏农牧学院:《动物生物化学 Animal bio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杨晓梅)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13,文件大小:643.41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生物化学电子教案 动物科学学院 生物技术教研室 绪论(introduction) 【目的与要求】 1.掌握生物化学的含义、研究对象、研究内容。 2.了解生物化学的发展过程 3.了解生物化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特别是生物化学在生命科学中的重要意义。 4.了解生物化学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了解生物化学的课程特点与学习方法。 一、生物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一)生物化学的定义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的化学变化规律的科学。 具体来说,生物化学就是关于生命的化学,它是利用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来研究生命现象,探讨生命本质的一门科学,是打开生命 奥秘的一把钥匙。 (二)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 1.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这些化学组成的结构、性质和功能(静态生化)。 所有生物体都由三类物质组成:水、无机离子和生物分子(碳氢化合物)。 (1)生物体的元素组成 在地球上存在的92种天然元素中,只有28种在生物体内被发现。 第一类元素:包括C、H、O、N4种,是组成生命体最基本的元素,约占了生物体总质量的99%以上。 第二类元素:包括$、P、CL、Ca、K、Na和Mg等,也是组成生命体的基本元素。 第三类元素:包括Fe、Cu、Co、Mn和Zn。是生物体内存在的主要少量元素。 第四类元素:包括AL、As、B、Br、Cr、F、Ga、I、Mo、Se、Si等。 (2)生物分子 生物体和生命现象的结构基础和功能基础,是生物化学研究的基本对象。包括: 生物大分子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 生物小分子维生素、激素、抗生素、辅酶、生物碱、毒素等。 各种生物大分子是由基本相同类型的分子单体组成。 2.生物分子如何在体内进行新陈代谢(动态生化),即在生命过程中如何进行物质代谢和能力代谢的。 3.上述两方面研究与复杂生命现象的联系。 二、生物化学的发展简史 早期的生化是在有机化学和生理学上研究。20世纪初生物化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一)中国古代对生化的认识和应用 1.饮食方面 ①公元前21世纪,造酒。以后,制醋

生物化学电子教案 动物科学学院 生物技术教研室 绪 论(introduction) 【目的与要求】 1. 掌握生物化学的含义、研究对象、研究内容。 2. 了解生物化学的发展过程。 3. 了解生物化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特别是生物化学在生命科学中的重要意义。 4. 了解生物化学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 了解生物化学的课程特点与学习方法。 一、生物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一)生物化学的定义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的化学变化规律的科学。 具体来说,生物化学就是关于生命的化学,它是利用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来研究生命现象,探讨生命本质的一门科学,是打开生命 奥秘的一把钥匙。 (二)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 1. 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这些化学组成的结构、性质和功能(静态生化)。 所有生物体都由三类物质组成:水、无机离子和生物分子(碳氢化合物)。 (1)生物体的元素组成 在地球上存在的92种天然元素中,只有28种在生物体内被发现。 第一类元素:包括C、H、O、N 4种,是组成生命体最基本的元素,约占了生物体总质量的99%以上。 第二类元素:包括S、P、Cl、Ca、K、Na和Mg等,也是组成生命体的基本元素。 第三类元素:包括Fe、Cu、Co、Mn和Zn。是生物体内存在的主要少量元素。 第四类元素:包括Al、As、B、Br、Cr、F、Ga、I、Mo、Se、Si等。 (2)生物分子 生物体和生命现象的结构基础和功能基础,是生物化学研究的基本对象。包括: 生物大分子 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 生物小分子 维生素、激素、 抗生素、 辅酶、生物碱、毒素等。 各种生物大分子是由基本相同类型的分子单体组成。 2. 生物分子如何在体内进行新陈代谢(动态生化),即在生命过程中如何进行物质代谢和能力代谢的。 3. 上述两方面研究与复杂生命现象的联系。 二、生物化学的发展简史 早期的生化是在有机化学和生理学上研究。20世纪初生物化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一)中国古代对生化的认识和应用 1. 饮食方面 ① 公元前21世纪,造酒。以后,制醋

②公元前12世纪,制酱。同期,制饴。 ③公元12世纪,制作豆腐。 2.医药方面 ①酒曲治疗腹疾。 ②公元前4世纪,《庄子》记载地方性甲状腺肿大一瘿病。7世纪,葛洪《肘后百一方》记载用海藻酒治疗瘿病。 ③公元7世纪,孙思邈《千金方》记载脚气病,发生在食米区。他首次用猪肝治疗雀目。 3.营养方面 《素问》: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果为助、五菜为充。 (二)近代生物化学的发展 15世纪下半叶,自然科学冲破宗教的束缚而较快发展起来,近代生化是从18世纪Lavoisier研究的燃烧和呼吸开始的(1783年Lavoisier 推翻了燃素学说),到1903年,正式提出“生物化学(biochemistry)”名称,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生物化学发展的4个时期: (1)前期准备时期。 (2)描述的或有机生物化学发展时期一—静态生化阶段(1770-1903)。主要成就有: ①分离了各种氨基酸、甘油、柠檬酸、苹果酸、乳酸和尿素等。 ②肝中分离出了糖原,发现了DNA. ③开始了酶学研究,基本上解决了酶的催化特性、作用条件等。 (3)生理生化发展时期(动态生化)(1903-1950) 主要成就有: ①分离制备出了多种结晶酶,酶的蛋白质本质被确立。 ②细胞氧化方面,发现了脱氢酶、细胞色素。 ③维生素分离、制备、功能研究。 ④酵解、发酵、糖有氧氧化。 ⑤我国:血滤液制备、血糖测定、蛋白质变性。 (4)分子的或综合生化发展时期(1950年以后)。主要成就有: ①生化研究技术和设备有了巨大的发展。 ②蛋白质、酶、和核酸分子结构的研究取得了辉煌成果。 1953年,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及“中心法则的提出,是现代生化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③人工合成了肽激素、催产素等。 ④代谢的调控研究受到了重视,提出了操纵子学说。 生化方面主要获奖情况: 2.1937年,英国生物化学家Krbs发现三羧酸循环,获1953年诺贝尔生理学奖。 3.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Watson and Crick)确定DNA双螺旋结构,获1962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4.1955年,英国生物化学家桑格尔(Sanger)确定牛胰岛素结构,获1958年诺贝尔化学奖。 5.1980年,Sanger和Gilbeti设计出测定DNA序列的方法,获1980年诺贝尔化学奖。 6.1984年,Bruce Merrifield(美国),建立和发展蛋白质化学合成方法,获化学奖

② 公元前12世纪,制酱。同期,制饴。 ③ 公元12世纪,制作豆腐。 2. 医药方面 ① 酒曲治疗腹疾。 ② 公元前4世纪,《庄子》记载地方性甲状腺肿大—瘿病。7世纪,葛洪《肘后百一方》记载用海藻酒治疗瘿病。 ③ 公元7世纪,孙思邈《千金方》记载脚气病,发生在食米区。他首次用猪肝治疗雀目。 3. 营养方面 《素问》: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果为助、五菜为充。 (二)近代生物化学的发展 15世纪下半叶,自然科学冲破宗教的束缚而较快发展起来,近代生化是从18世纪Lavoisier研究的燃烧和呼吸开始的(1783年Lavoisier 推翻了燃素学说) ,到1903年,正式提出“生物化学( biochemistry )”名称,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 生物化学发展的4个时期: (1)前期 准备时期。 (2)描述的或有机生物化学发展时期——静态生化阶段(1770-1903)。主要成就有: ① 分离了各种氨基酸、甘油、柠檬酸、苹果酸、乳酸和尿素等。 ② 肝中分离出了糖原,发现了DNA。 ③ 开始了酶学研究,基本上解决了酶的催化特性、作用条件等。 (3)生理生化发展时期(动态生化)(1903-1950) 主要成就有: ① 分离制备出了多种结晶酶,酶的蛋白质本质被确立。 ② 细胞氧化方面,发现了脱氢酶、细胞色素。 ③ 维生素分离、制备、功能研究。 ④ 酵解、发酵、糖有氧氧化。 ⑤ 我国:血滤液制备、血糖测定、蛋白质变性。 (4)分子的或综合生化发展时期(1950年以后)。主要成就有: ① 生化研究技术和设备有了巨大的发展。 ② 蛋白质、酶、和核酸分子结构的研究取得了辉煌成果。 1953年,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及“中心法则”的提出,是现代生化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③ 人工合成了肽激素、催产素等。 ④ 代谢的调控研究受到了重视,提出了操纵子学说。 生化方面主要获奖情况: 2. 1937年,英国生物化学家Krebs发现三羧酸循环,获1953年诺贝尔生理学奖。 3.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Watson and Crick)确定DNA双螺旋结构,获1962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4. 1955年,英国生物化学家桑格尔(Sanger)确定牛胰岛素结构,获1958年诺贝尔化学奖。 5. 1980年,Sanger和Gilbet设计出测定DNA序列的方法,获1980年诺贝尔化学奖。 6. 1984年,Bruce Merrifield(美国),建立和发展蛋白质化学合成方法,获化学奖

7.1993年,①J.Roberts(美)等发现断裂基因,获化学奖;②Karg B.Mallis(美)发明PCR方法。③Michaet Smith(加拿大)建 立DNA合成用与定点诱变研究。 8.1994年,A1 fred G.8.1997年,主要成就: ①Stanley B.prusiner(美)发现一中新型的致病因子一感染性蛋白颗粒"pnion”(疯牛病),获生理医学奖。 ②Paul D.Boyer(美)等,说明ATP酶机制,获化学奖。 9.1998年,Robert F.Furchgott(美国)等,发现NO是心血管系统的信号分子,获生理医学奖。 Giillman(美)等,发现G蛋白及基因在细胞内信号转导的作用。 我国科技工作者的成就: 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1981年人工合成了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 生物化学是21世纪生命科学的带头学科。 学科热点: 基因组学 蛋白质组学 克隆(组织、器官、个体) 1990.10.1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ic Project),2000完成。 三、生物化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生物化学与有机化学关系。 2.生物化学与微生物、细胞、遗传、生理等学科的关系。 3.越来越多的其他学科的科学家都参与到生物化学研究中来,使生物化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四、生物化学的学习方法 本课程特点: 内容多、复杂而繁琐、理论性强、概念多。 建议学习方法: 记好笔记、及时复习、联系实际、多做习题 及时总结、举一反三 在理解基础上有必要的记忆。 几个生物网站: 生物引擎: 医网琴声: 中国生物论坛: 21世纪生物论坛: 基因潮: 生物技术专业网 生物软件网 作业思考: 1、网络查询相关生物反应器的内容或文章,提交到电子邮箱或作业本上

7. 1993年,① J.Roberts(美)等 发现断裂基因,获化学奖;② Karg B. Mallis(美)发明PCR方法。③ Michaet Smith(加拿大)建 立DNA合成用与定点诱变研究。 8. 1994年,Alfred G. 8. 1997年,主要成就: ① Stanley B.prusiner(美)发现一中新型的致病因子—感染性蛋白颗粒“pnion” (疯牛病),获生理医学奖。 ② Paul D.Boyer(美)等,说明ATP酶机制,获化学奖。 9. 1998年,Robert F.Furchgott(美国)等,发现NO是心血管系统的信号分子,获生理医学奖。 Giillman(美)等,发现G蛋白及基因在细胞内信号转导的作用。 我国科技工作者的成就: 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1981年人工合成了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 生物化学是21世纪生命科学的带头学科。 学科热点: 基因组学 蛋白质组学 克隆(组织、器官、个体) 1990. 10. 1 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ic Project),2000完成。 三、生物化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 生物化学与有机化学关系。 2. 生物化学与微生物、细胞、遗传、生理等学科的关系。 3. 越来越多的其他学科的科学家都参与到生物化学研究中来,使生物化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四、生物化学的学习方法 本课程特点: 内容多、复杂而繁琐、理论性强、概念多。 建议学习方法: 记好笔记、及时复习、联系实际、多做习题 及时总结、举一反三 在理解基础上有必要的记忆。 几个生物网站: 生物引擎: 医网琴声: 中国生物论坛: 21世纪生物论坛: 基因潮: 生物技术专业网 生物软件网 作业思考: 1、网络查询相关生物反应器的内容或文章,提交到电子邮箱或作业本上

2、比较理解生物化学与生理学的概念。 3、结合我们西藏实际情况,你认为畜牧、兽医专业学习生物化学的意义在哪里? 第一章 蛋白质化学 CHEMISTRY OF PROTEIN 【目的与要求】 1、了解蛋白质对生物体的重要意义。 2、了解蛋白质的分类,掌握蛋白质元素组成的特点。 3、掌握蛋白质的基本构成单位: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从各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上理解氨基酸的分类。掌握氨基酸的理化性 质,重点掌握两性电离与等电点含义。 4、掌握蛋白质一级结构、二级结构、超二级结构及结构域的概念。 5、了解蛋白质三级结构、四级结构的概念及稳定因素。 6、充分理解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7、掌握蛋白质的理化性质:胶体性质、两性电离与等电点、沉淀作用、变性作用以及这些性质的生理意义及实践意义。 8、了解蛋白质分离提纯的常用方法及基本原理。 【教学重点】 1、蛋白质的化学组成及化学结构,蛋白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分离提纯。 2、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分类和理化性质。 3、血红蛋白的变构与运输氧的功能,蛋白质的变性和复性。 【教学难点】 1、蛋白质的高级结构。 【教学方法】 教师讲解、学生实验

2、比较理解生物化学与生理学的概念。 3、结合我们西藏实际情况,你认为畜牧、兽医专业学习生物化学的意义在哪里? 第 一 章 蛋白质化学 CHEMISTRY OF PROTEIN 【目的与要求】 1、了解蛋白质对生物体的重要意义。 2、了解蛋白质的分类,掌握蛋白质元素组成的特点。 3、掌握蛋白质的基本构成单位: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从各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上理解氨基酸的分类。掌握氨基酸的理化性 质,重点掌握两性电离与等电点含义。 4、掌握蛋白质一级结构、二级结构、超二级结构及结构域的概念。 5、了解蛋白质三级结构、四级结构的概念及稳定因素。 6、充分理解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7、掌握蛋白质的理化性质:胶体性质、两性电离与等电点、沉淀作用、变性作用以及这些性质的生理意义及实践意义。 8、了解蛋白质分离提纯的常用方法及基本原理。 【教学重点】 1、蛋白质的化学组成及化学结构,蛋白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分离提纯。 2、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分类和理化性质。 3、血红蛋白的变构与运输氧的功能,蛋白质的变性和复性。 【教学难点】 1、蛋白质的高级结构。 【教学方法】 教师讲解、学生实验

【教学过程】 一、蛋白质的概念和生物学意义 (一)蛋白质的概念 蛋白质(proteir)是构成生物有机体的一类有机含氮的高分子化合物,是生命的物质基础,它是由20种a-氨基酸通过肽键缩合而成的 具有稳定构象的生物高分子。氨基酸作为蛋白质的构件(building-block),按照不同的比例、顺序连接在一起,构成了自然界中种类 繁多的蛋白质分子。 (二)蛋白质的生物学意义 早在1878年,恩格斯就在《反杜林论》中指出:“生命是蛋白体的存在方式,这种存在方式本质上就在于这些蛋白体的化学组成部分 的不断的自我更新。” 可以看出: 第一,蛋白体是生命的物质基础: 第二,生命是物质运动的特殊形式,是蛋白体的存在方式: 第三,这种存在方式的本质就是蛋白体与其外部自然界不断的新陈代谢。 现代生物化学的实践完全证实并发展了恩格斯的论断。 1.构成生物体的基本成分一结构物质 2.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一功能物质 (1)生物催化绝大多数酶 (2)代谢调节一多肽和蛋白质类激素 (3)免疫保护抗体 (4)转运、贮存一Hb、脂蛋白、载体蛋白 (5)运动和支持一肌球蛋白、肌动蛋白、胶原蛋白 (6)控制生长和分化一组蛋白、阻遏蛋白 (7)信息传递一受体、G蛋白 (8)生物膜的功能 (9)其它:如卵清蛋白、酪蛋白是营养和储存蛋白;胶原蛋白、纤维蛋白等属于结构蛋白;甜味蛋白、毒素蛋白等。 二、蛋白质的元素组成 蛋白质经元素分析,含有大量元素C、H、O、N和少量的S。有些蛋白质还含有微量的P、Fe、Zn、Cu、Mo、I等。 碳50%-55%氢7%~8%氧20%~23% 氨15%~18%硫0-3%其他微量 大多数蛋白质的含氮量接近于16%,所以,可以根据生物样品中的含氮量来计算蛋白质含量: 蛋白质含量(%)=每g样品中含N的g数×6.25 这是凯氏(Kjedahl)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基础。 三、蛋白质的组成单位一氨基酸 氨基酸(amino acid)是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从蛋白质水解物中分离出来的氨基酸有20种,除脯氨酸外,均为α-氨基酸。 (一)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从以上结构通式中,可以看出:

【教学过程】 一、蛋白质的概念和生物学意义 (一)蛋白质的概念 蛋白质(protein)是构成生物有机体的一类有机含氮的高分子化合物,是生命的物质基础,它是由20种α- 氨基酸通过肽键缩合而成的 具有稳定构象的生物高分子。氨基酸作为蛋白质的构件(building-block),按照不同的比例、顺序连接在一起,构成了自然界中种类 繁多的蛋白质分子。 (二)蛋白质的生物学意义 早在1878年,恩格斯就在《反杜林论》中指出:“生命是蛋白体的存在方式,这种存在方式本质上就在于这些蛋白体的化学组成部分 的不断的自我更新。” 可以看出: 第一,蛋白体是生命的物质基础; 第二,生命是物质运动的特殊形式,是蛋白体的存在方式; 第三,这种存在方式的本质就是蛋白体与其外部自然界不断的新陈代谢。 现代生物化学的实践完全证实并发展了恩格斯的论断。 1. 构成生物体的基本成分—结构物质 2. 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功能物质 (1)生物催化—绝大多数酶 (2)代谢调节—多肽和蛋白质类激素 (3)免疫保护—抗体 (4)转运、贮存—Hb、脂蛋白、载体蛋白 (5)运动和支持—肌球蛋白、肌动蛋白、胶原蛋白 (6)控制生长和分化—组蛋白、阻遏蛋白 (7)信息传递—受体、G-蛋白 (8)生物膜的功能 (9)其它:如卵清蛋白、酪蛋白是营养和储存蛋白;胶原蛋白、纤维蛋白等属于结构蛋白;甜味蛋白、毒素蛋白等。 二、蛋白质的元素组成 蛋白质经元素分析,含有大量元素C、H、O、N和少量的S。有些蛋白质还含有微量的P、Fe、Zn、Cu、Mo、I等。 碳 50%~55% 氢 7%~8% 氧 20%~23% 氮 15%~18% 硫 0~3% 其他 微量 大多数蛋白质的含氮量接近于16%,所以,可以根据生物样品中的含氮量来计算蛋白质含量: 蛋白质含量(%)=每g样品中含N的g数×6.25 这是凯氏(Kjedahl)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基础。 三、蛋白质的组成单位 — 氨基酸 氨基酸(amino acid)是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从蛋白质水解物中分离出来的氨基酸有20种,除脯氨酸外,均为α-氨基酸。 (一)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从以上结构通式中,可以看出:

1.与羧基相邻的a-碳原子上都有一个氨基,因而称为a-氨基酸。 2.除R为H(甘氨酸)外,其它氨基酸分子中的α-碳原子都为不对称碳原子,所以: ①氨基酸都具有旋光性。 ②每一种氨基酸都具有D-型和L型两种立体异构体。目前已知的天然蛋白质中氨基酸都为L型。 (二)氨基酸的分类 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侧链R基的不同,20种基本氨基酸按R的极性和化学结构分类。 1.根据R基的化学结构,分为: (1)脂肪族氨基酸 (2)芳香族氨基酸 (3)杂环氨基酸 (4)杂坏亚氨基酸 2.根据R基的极性性质,分为: (1)非极性氨基酸 (2)极性氨基酸生理条件下是否带电荷: ①极性不带电荷氨基酸 ②极性带负电荷氨基酸 ③极性带正电荷氨基酸 下面分别介绍 (1)非极性氨基酸(9种)在维持蛋白质的三维结构中起着重要作用(蛋白质的疏水核心),有以下几种: 甘氨酸Gly,G、丙氨酸Ala,A、缬氨酸Val,V、亮氨酸Leu,L、甲硫氨酸或 蛋氨酸Met,M、异亮氨酸le,I 、苯丙氨酸Phe,F、脯氨酸Pro,P、色氨酸Trp,W (2)极性氨基酸(11种) ①极性不带电荷氨基酸(6种)这类氨基酸的侧链都能与水形成氢键,因此易溶于水。丝氨酸Sr,S、苏氨酸Tr,T、半胱复酸Cys C、酪氨酸Tyr,Y、天冬酰胺Asn,D、谷氨酰胺,Gn,Q ②极性带负电荷氨基酸(酸性氨基酸)(2种)、谷氨酸Gu,E、天冬氨酸Asp,D ③极性带正电荷氨基酸(碱性氨基酸)(3种) 赖氨酸LyS,K、精氨酸Arg,R、组氨酸His,H (三)其他氨基酸 1.蛋白质中不常见的氨基酸 有些氨基酸虽然不常见,但在少数蛋白质中存在。这些氨基酸都是由相应的基本氨基酸经修饰衍生而来。其中重要的有: 4-羟脯氨酸(4-hydroxypriline,Hyp)、5-羟赖氨酸(5-hydroxylysine,.Hyl),它们存在于胶原蛋白中。甲基His、N.甲基Lys在肌球蛋白 中存在。3,5-二碘酪氨酸等在甲状腺球蛋白存在。 2.非蛋白氨基酸 除了参与蛋白质组成的20-30种氨基酸外,细胞中还找到150多种其他氨基酸,它们不组成蛋白质,但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1)L-型α-氨基酸的衍生物:L-瓜氨酸、L-鸟氨酸是尿素循环的中间物 (2)D-型氨基酸:D-Glu、D-Ala(肽聚糖中)、D-Phe(短杆菌肽S)

1. 与羧基相邻的α-碳原子上都有一个氨基,因而称为α-氨基酸。 2. 除R为H(甘氨酸)外,其它氨基酸分子中的α-碳原子都为不对称碳原子,所以: ① 氨基酸都具有旋光性。 ② 每一种氨基酸都具有D-型和L-型两种立体异构体。目前已知的天然蛋白质中氨基酸都为L-型。 (二)氨基酸的分类 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侧链 R 基的不同, 20种基本氨基酸按R的极性和化学结构分类。 1. 根据R基的化学结构,分为: (1)脂肪族氨基酸 (2)芳香族氨基酸 (3)杂环氨基酸 (4)杂环亚氨基酸 2. 根据R基的极性性质,分为: (1)非极性氨基酸 (2)极性氨基酸 生理条件下是否带电荷: ① 极性不带电荷氨基酸 ② 极性带负电荷氨基酸 ③ 极性带正电荷氨基酸 下面分别介绍: (1)非极性氨基酸(9种) 在维持蛋白质的三维结构中起着重要作用(蛋白质的疏水核心),有以下几种: 甘氨酸 Gly, G、丙氨酸 Ala, A、缬氨酸 Val, V、亮氨酸 Leu, L、甲硫氨酸 或 蛋氨酸Met, M、异亮氨酸 Ile, I 、苯丙氨酸 Phe, F、脯氨酸 Pro, P、色氨酸 Trp, W (2)极性氨基酸(11种) ① 极性不带电荷氨基酸(6种) 这类氨基酸的侧链都能与水形成氢键,因此易溶于水。丝氨酸 Ser, S、苏氨酸 Thr, T、半胱氨酸 Cys, C、酪氨酸 Tyr, Y、天冬酰胺 Asn, D、谷氨酰胺, Gln, Q ② 极性带负电荷氨基酸(酸性氨基酸)(2种)、谷氨酸 Glu, E、天冬氨酸 Asp, D ③ 极性带正电荷氨基酸(碱性氨基酸)(3种) 赖氨酸Lys, K、精氨酸Arg, R、组氨酸His, H (三)其他氨基酸 1. 蛋白质中不常见的氨基酸 有些氨基酸虽然不常见,但在少数蛋白质中存在。这些氨基酸都是由相应的基本氨基酸经修饰衍生而来。其中重要的有: 4-羟脯氨酸(4-hydroxypriline,Hyp)、5-羟赖氨酸(5-hydroxylysine, Hyl),它们存在于胶原蛋白中。甲基His、N-甲基Lys在肌球蛋白 中存在。 3,5-二碘酪氨酸等在甲状腺球蛋白存在。 2. 非蛋白氨基酸 除了参与蛋白质组成的20-30种氨基酸外,细胞中还找到150多种其他氨基酸,它们不组成蛋白质,但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1)L - 型α- 氨基酸的衍生物:L -瓜氨酸、L -鸟氨酸是尿素循环的中间物 (2)D-型氨基酸:D-Glu、D-Ala(肽聚糖中)、D-Phe(短杆菌肽S)

(3)B-、Y-氨基酸:B-Ala(泛素的前体)、Y氨基丁酸(递质), (四)氨基酸的重要理化性质 1.一般物理性质 (1)均为白色结晶或粉末,不同氨基酸的晶型结构不同。 (2)一般溶于水,不溶或微溶于醇,不溶于丙酮,在稀酸和稀碱中溶解性好。 (3)熔点一般都比较高,都大于200℃。 (4)除甘氨酸外的氨基酸均有旋光性。 (5)光吸收20种氨基酸在可见光区都没有光吸收,但在远紫外区(<220m)均有光吸收。 在近紫外区(220-300nm)只有酪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有光吸收的能力。 酪氨酸的max=275nm,275=1.4×103、 苯丙氨酸的max=257nm,257=2.0×102 色氨酸的max=280nm,280=5.6×103 蛋白质由于含有这些氨基酸,所以也有紫外吸收能力,一般最大吸收在280m波长处。可以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样品中蛋白质的含 量。 2.氨基酸的酸碱性质 (1)氨基酸的兼性离子形式 氨基酸在结晶形态或在水溶液中,并不是以游离的羧基或复基形式存在,而是离解成两性离子。原因: ①氨基酸晶体熔点高,是离子晶格,不是分子晶格。 ②不溶于非极性溶剂,是极性分子。 ③水的介电常数增高,水溶液中极性分子。 (2)氨基酸的两性解离和等电点 氨基酸在不同的H环境中,以不同解离状态存在。 在酸性环境中,主要以阳离子的形式存在: 在碱性环境中,主要以阴离子的形式存在。 当溶液在某一特定H值时,氨基酸分子上所带正负电荷相等,以两性离子 (兼性离子)的形式存在,在电场中既不向阳极也不向阴极移动,此时溶液的pH值即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isoelctric point),用pl表 示 3.氨基酸的化学性质 (1)α-氨基参加的反应 ①与亚硝酸的反应: R-CH-COOH +HNO2-R-CH-COOH+N21+H2O 这儿生成的N2有一半来自氨基酸的氨基。标准条件下测定生成氮气的体积,可计算出氨基酸的含量。这是Van Slyke测定氨基氮的基 础。 Lys的eNH3也能与亚硝酸反应,但速度较慢。 ②与甲醛的反应(氨基酸的甲醛滴定) 直接对复基酸进行滴定,终点pH过低(1-2)或过高(12-13),没有适当指示剂。当氨基酸与甲醛反应后,增加了-NH3+解离,pK值 下降2-3个单位,滴定终点在9左右,可用酚酞作指示剂,用碱滴定。 ③与酰基化试剂的反应

(3)β-、γ-氨基酸:β-Ala(泛素的前体)、γ-氨基丁酸(递质)。 (四)氨基酸的重要理化性质 1. 一般物理性质 (1)均为白色结晶或粉末,不同氨基酸的晶型结构不同。 (2)一般溶于水,不溶或微溶于醇,不溶于丙酮,在稀酸和稀碱中溶解性好。 (3)熔点一般都比较高,都大于200℃。 (4)除甘氨酸外的氨基酸均有旋光性。 (5)光吸收 20种氨基酸在可见光区都没有光吸收,但在远紫外区(<220nm)均有光吸收。 在近紫外区(220-300nm)只有酪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有光吸收的能力。 酪氨酸的λmax=275nm,ε275 =1.4×103、 苯丙氨酸的λmax=257nm,ε257 =2.0×102 、色氨酸的λmax=280nm,ε280 =5.6×103 蛋白质由于含有这些氨基酸,所以也有紫外吸收能力,一般最大吸收在280nm波长处。可以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样品中蛋白质的含 量。 2. 氨基酸的酸碱性质 (1)氨基酸的兼性离子形式 氨基酸在结晶形态或在水溶液中,并不是以游离的羧基或氨基形式存在,而是离解成两性离子。原因: ① 氨基酸晶体熔点高,是离子晶格,不是分子晶格。 ② 不溶于非极性溶剂,是极性分子。 ③ 水的介电常数增高,水溶液中极性分子。 (2)氨基酸的两性解离和等电点 氨基酸在不同的pH环境中,以不同解离状态存在。 在酸性环境中,主要以阳离子的形式存在; 在碱性环境中,主要以阴离子的形式存在。 当溶液在某一特定pH值时,氨基酸分子上所带正负电荷相等,以两性离子 (兼性离子)的形式存在,在电场中既不向阳极也不向阴极移动,此时溶液的pH值即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isoelctric point),用pI表 示 3. 氨基酸的化学性质 (1)α-氨基参加的反应 ① 与亚硝酸的反应: R-CH-COOH + HNO2 → R-CH-COOH + N2↑+ H2O 这儿生成的N2有一半来自氨基酸的氨基。标准条件下测定生成氮气的体积,可计算出氨基酸的含量。这是Van Slyke测定氨基氮的基 础。 Lys的ε-NH3也能与亚硝酸反应,但速度较慢。 ② 与甲醛的反应(氨基酸的甲醛滴定) 直接对氨基酸进行滴定,终点pH过低(1-2)或过高(12-13),没有适当指示剂。当氨基酸与甲醛反应后,增加了-NH3+解离,pK值 下降2-3个单位,滴定终点在9左右,可用酚酞作指示剂,用碱滴定。 ③与酰基化试剂的反应

另一酰化试剂是丹磺酰氯(dansyl chloride,DNS-CI),常用于多肽链NH2末端氨基酸的标记和微量氨基酸的定量测定。生成的DNS- 氨基酸有强烈的荧光,可通过电泳或层析进行鉴定,灵敏度很高。 ④与烷基化试剂的反应 ⑤形成西佛碱的反应 (2)α-羧基参与的反应 氨基酸的羧基和其他有机酸的羧基一样,可发生成盐、成酯、成酰胺以及脱羧等反应! ①成盐反应氨基酸与碱作用生成相应的盐。氨基酸的碱金属盐能溶于水,而重金属盐则不溶于水。 ②成酯反应 ③成酰氯反应可使氨基酸的羧基活化。用于多肽的人工合成。 ④脱羧反应通过氨基酸脱羧酶(decarboxylase)催化,放出二氧化碳,生成相应的一级胺。 (3)α-氨基和α-羧基共同参与的反应 ①与茚三酮反应茚三酮在弱酸中与α-氨基酸共热,引起氨基酸的氧化脱氨,脱羧反应,最后,茚三酮与反应产物一氨和还原茚三酮反 应,生成蓝紫色物质(Amax=570nm)。 Pro、Hyp与茚三酮反应直接形成黄色化合物(不释放NH3)(max=440nm) 该反应由NH2与-COOH共同参与,反应非常灵敏(0.5~50μgml),应用于氨基酸定性、定量分析(先用层析法分离)。 ②成肽反应一个氨基酸的氨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羧基脱水缩合形成肽。两氨基酸以肽键相连 (4)侧链R基参加的反应 氨基酸的侧链具有多个功能基团,如羟基、酚基、巯基、吲引哚基、胍基、甲硫基等。它们都能与多种试剂起反应,许多反应是蛋白质 化学修饰的基础。例如半胱氨酸-SH某些反应: ①巯基与对氩汞苯甲酸形成络合物:可用于体内解毒 ②Ellman反应半胱氨酸的疏基与二疏硝基苯甲酸(dithionitrobenzoic acid,DTNB)发生反应: 生成硫硝基苯甲酸在412m有最大的吸收峰,可测定半胱氨酸的含量。 (五)氨基酸的分析分离 1.分配层析法的一般原理 层析法:即色谱分析法,是利用被分离样品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化学性质的差异,使各组分以不同程度分布在两个相中,这两个相一个为 固定相,另一个为流动相。当流动相流进固定相时,由于各组分在两相中的分配情况不同或沌荷分布不同或离子亲和力不同等,而以 不同的速度前进,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色谱层析法最早由由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于1903年提出,1941年英国的Martin与Synge提出分配层析法。 分配系数: 当一种溶质在两种一定的互不相溶的溶剂中分配时,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后,溶质在两相中的浓度比值为一常数,即分配系数。 Kd=CA/CB 利用层析法分离氨基酸的混合物,必须要求氨基酸成分的分配系数要有差异,一般差异越大,越容 易分开。 逆流分溶原理: 分配系数大的物质比分配系数小的沿一系列分溶管移动"的快。 2.分配柱层析: 支持剂是一些具有亲水性的不溶性物质,如纤维素、淀粉、硅胶等。 固定相:支持物附着一层不会流动的结合水。 流动相:沿固定相流过的与它不互容的溶剂(如苯酚、正丁醇等)

另一酰化试剂是丹磺酰氯(dansyl chloride, DNS-Cl),常用于多肽链-NH2末端氨基酸的标记和微量氨基酸的定量测定。生成的DNS- 氨基酸有强烈的荧光,可通过电泳或层析进行鉴定,灵敏度很高。 ④与烷基化试剂的反应 ⑤形成西佛碱的反应 (2)α-羧基参与的反应 氨基酸的a-羧基和其他有机酸的羧基一样,可发生成盐、成酯、成酰胺以及脱羧等反应。 ① 成盐反应 氨基酸与碱作用生成相应的盐。氨基酸的碱金属盐能溶于水,而重金属盐则不溶于水。 ② 成酯反应 ③ 成酰氯反应 可使氨基酸的羧基活化。用于多肽的人工合成。 ④ 脱羧反应 通过氨基酸脱羧酶(decarboxylase)催化,放出二氧化碳,生成相应的一级胺。 (3)α-氨基和α-羧基共同参与的反应 ① 与茚三酮反应 茚三酮在弱酸中与α-氨基酸共热,引起氨基酸的氧化脱氨,脱羧反应,最后,茚三酮与反应产物—氨和还原茚三酮反 应,生成蓝紫色物质(λmax=570nm)。 Pro、Hyp与茚三酮反应直接形成黄色化合物(不释放NH3) ( λmax=440nm) 该反应由 -NH2与 -COOH共同参与,反应非常灵敏(0.5~50µg/ml),应用于氨基酸定性、定量分析(先用层析法分离)。 ② 成肽反应 一个氨基酸的氨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羧基脱水缩合形成肽。两氨基酸以肽键相连 (4)侧链R 基参加的反应 氨基酸的侧链具有多个功能基团,如羟基、酚基、巯基、吲哚基、胍基、甲硫基等。它们都能与多种试剂起反应,许多反应是蛋白质 化学修饰的基础。例如半胱氨酸-SH某些反应: ① 巯基与对氯汞苯甲酸形成络合物:可用于体内解毒 ② Ellman反应 半胱氨酸的巯基与二硫硝基苯甲酸(dithionitrobenzoic acid, DTNB)发生反应: 生成硫硝基苯甲酸在412nm有最大的吸收峰,可测定半胱氨酸的含量。 (五)氨基酸的分析分离 1. 分配层析法的一般原理 层析法:即色谱分析法,是利用被分离样品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化学性质的差异,使各组分以不同程度分布在两个相中,这两个相一个为 固定相,另一个为流动相。当流动相流进固定相时,由于各组分在两相中的分配情况不同或电荷分布不同或离子亲和力不同等,而以 不同的速度前进,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色谱层析法最早由由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于1903年提出,1941年英国的Martin与Synge提出分配层析法。 分配系数: 当一种溶质在两种一定的互不相溶的溶剂中分配时,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后,溶质在两相中的浓度比值为一常数,即分配系数。 Kd =CA / CB 利用层析法分离氨基酸的混合物,必须要求氨基酸成分的分配系数要有差异,一般差异越大,越容 易分开。 逆流分溶原理: 分配系数大的物质比分配系数小的沿一系列分溶管“移动”的快。 2. 分配柱层析: 支持剂是一些具有亲水性的不溶性物质,如纤维素、淀粉、硅胶等。 固定相:支持物附着一层不会流动的结合水。 流动相:沿固定相流过的与它不互容的溶剂(如苯酚、正丁醇等)

填充料构成的柱床可以设想为由无数的连续的板层组成,每一板层起着微观的“分溶管作用。当流动相移动时,加在柱上端的氨基酸 混合样品在两相之间发生连续的分配,分配系数不同的各成分以不同的速度沿柱向下移动。 收集成分用茚三酮显色,以氨基酸量对洗脱体积作图,得洗脱曲线。 3滤纸层析 滤纸层析也是分配层析的一种。固定相:滤纸纤维素上吸附的水。流动相:与水互不相溶的溶剂。 4.薄层层析 薄层层析把支持剂(如纤维素粉、硅胶、氧化铝等)涂布在玻璃板上使成一个均匀的薄层,把要分析的样品滴加在薄层的一端,然后 用合适的溶剂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展层,使样品中各个成分分离开来,最后进行鉴定和定量测定。 5.离子交换层析 离子交换层析是一种用离子交换树脂作支持剂的层析法。 离子交换树脂是具有酸性或碱性基团的人工合成的聚苯乙烯-苯二乙烯(交联剂)等不溶性高分子化合物。分为: 阳离子交换树脂:SO3H(强酸型)COOH(弱酸型) 阴离子交换树脂:N(CH3)3OH(强碱型)NH3OH(弱碱型)如: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 分离氨基酸常用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其基本过程: ①树脂用碱敖处理成钠型 ②将氨基酸混合液(pH2-3,为阳离子)上柱,氨基酸与钠离子交换被“挂”上。结合力取决与静电吸引和疏水作用。一般吸附顺序! 碱性氨基碱>中性氨基酸酸>酸性氨基酸 ③洗脱:用洗脱液将氨基酸从柱上洗脱下来,一般逐步提高H和盐浓度,洗脱顺序: 酸性氨基酸>中性氨基酸>碱性氨基酸 四、肽 (一)肽(peptide)的定义 一个氨基酸的a-氨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α羧基之间脱水缩合而形成的化合物称之为肽。氨基酸之间的连接键称为肽键,又称酰胺键。 由2个氨基酸组成的肽为二肽(dipeptide),如由丙氨酸和甘氨酸形成的 二肽:丙氨酰甘氨酸 寡肽(oligopeptide):l0个以下氨基酸缩合。 多肽(polypeptide):l0个以上氨基酸形成。 (二)天然存在的活性肽 许多分子量比较小的多肽常以游离状态存在,它们通常都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称为活性肽(active peptide)。 常见的如:脑啡肽、激素类多肽、抗生素类多肽、谷胱甘肽、蛇毒多肽等。 l.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 由Glu、Cys、Gly组成的三肽,含一个Y-肽键。 G$H广泛存在于生物细胞中。含有疏基,有很强的还原性,可作为体内重要的还原剂,保护某些蛋白质中的疏基免遭氧化,使其处于 活性状态。还可清除内源性过氧化物和自由基。 2.催产素、加压素 均为九肽,分子中含一个二硫键,两者结构类似。 催产素刺激子宫的收缩,促进分娩。 加压素促进小动脉收缩,使血压升高。 3.脑啡肽(5肽)Met一—脑啡肽:Tyr一Gy-Gy-Phe-Met

填充料构成的柱床可以设想为由无数的连续的板层组成,每一板层起着微观的“分溶管”作用。当流动相移动时,加在柱上端的氨基酸 混合样品在两相之间发生连续的分配,分配系数不同的各成分以不同的速度沿柱向下移动。 收集成分用茚三酮显色,以氨基酸量对洗脱体积作图,得洗脱曲线。 3. 滤纸层析 滤纸层析也是分配层析的一种。固定相:滤纸纤维素上吸附的水。流动相:与水互不相溶的溶剂。 4. 薄层层析 薄层层析把支持剂(如纤维素粉、硅胶、氧化铝等)涂布在玻璃板上使成一个均匀的薄层,把要分析的样品滴加在薄层的一端,然后 用合适的溶剂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展层,使样品中各个成分分离开来,最后进行鉴定和定量测定。 5. 离子交换层析 离子交换层析是一种用离子交换树脂作支持剂的层析法。 离子交换树脂是具有酸性或碱性基团的人工合成的聚苯乙烯 – 苯二乙烯(交联剂)等不溶性高分子化合物。分为: 阳离子交换树脂:-SO3H (强酸型) -COOH(弱酸型) 阴离子交换树脂:-N(CH3)3OH(强碱型) -NH3OH(弱碱型)如: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 分离氨基酸常用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其基本过程: ① 树脂用碱处理成钠型, ② 将氨基酸混合液(pH2-3,为阳离子)上柱,氨基酸与钠离子交换被“挂”上。结合力取决与静电吸引和疏水作用。一般吸附顺序: 碱性氨基碱>中性氨基酸酸>酸性氨基酸 ③ 洗脱:用洗脱液将氨基酸从柱上洗脱下来,一般逐步提高pH和盐浓度,洗脱顺序: 酸性氨基酸> 中性氨基酸>碱性氨基酸 四、肽 (一)肽(peptide)的定义 一个氨基酸的α- 氨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α-羧基之间脱水缩合而形成的化合物称之为肽。氨基酸之间的连接键称为肽键,又称酰胺键。 由2个氨基酸组成的肽为二肽(dipeptide),如由丙氨酸和甘氨酸形成的 二肽:丙氨酰甘氨酸 寡肽(oligopeptide):10个以下氨基酸缩合。 多肽(polypeptide): 10个以上氨基酸形成。 (二)天然存在的活性肽 许多分子量比较小的多肽常以游离状态存在,它们通常都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称为活性肽(active peptide)。 常见的如:脑啡肽、激素类多肽、抗生素类多肽、谷胱甘肽、蛇毒多肽等。 1. 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 由Glu、Cys、Gly组成的三肽,含一个 γ –肽键。 GSH广泛存在于生物细胞中。含有巯基,有很强的还原性,可作为体内重要的还原剂,保护某些蛋白质中的巯基免遭氧化,使其处于 活性状态。还可清除内源性过氧化物和自由基 。 2. 催产素、加压素 均为九肽,分子中含一个二硫键,两者结构类似。 催产素 刺激子宫的收缩,促进分娩。 加压素 促进小动脉收缩,使血压升高。 3. 脑啡肽(5肽)Met——脑啡肽:Tyr—Gly—Gly—Phe—Met

Leu一脑啡肽:Tyr一Gly一Gly--Phe-Leu 具有镇痛作用。 4.短杆菌素$(环十肽),含有D-苯丙氨酸、鸟氨酸,对革兰氏阴性细菌有破坏作用,主要作用于细胞膜。临床用于治疗化浓性病 症。 五、蛋白质的结构 蛋白质结构的近代概念: @蛋白质是由各种a-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多肽链(polypeptide chain),再由1条或1条以上的多肽链按各自的方式组合成具有完 整生物活性的分子。 ②随着肽链的数目、氨基酸组成及排列顺序的不同,就有不同三维结构的蛋白质分子。 ③蛋白质的结构层次:通常分为一级结构和空间结构。空间结构又分为二级结构、超二级结构、结构域、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 (一)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primary structure)又称为共价结构、化学结构。 1.一级结构的定义 1969年国际纯化学及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规定: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指多肽链中氨基酸残基的排列顺序。 蛋白质一级结构包括: 多肽链中的氨基酸排列顺序,是蛋白质生物功能的基础:组成蛋白质的多肽链数目;多肽链中链内或链间二硫键的数目和位置。 蛋白质一级结构的特点: ①多肽链中的氨基酸已不是完整的分子,而是氨基酸残基(amino acid residue)。 ②习惯上,将肽链未端有游离a-氨基的写在左边,为N端或氨基未端;末端有游离α羧基的写在右边,为C端或羧基末端。 ③多肽链中共价键除肽键外,还含有二硫键,它是连接肽链内或肽链间的主要桥键。 3.常见蛋白质一级结构举例 (1)胰岛素(insulin)是动物胰脏中胰岛B-细胞分泌的一种分子量较小的蛋白质激素。1954年Sanger确定了胰岛素的一级结构。 51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5734,两条链A链:21aa,B链:30aa 3对二硫键:1对链内(A),2对链间 (2)核糖核酸酶124个氨基酸、分子量12.6kD,单一肽链、4队二硫键。 4.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测定 (1)基本策略:片段重叠法+aa顺序直测法 (2)基本步骤: ①测定蛋白质分子中多肽链数目: ②拆分P肽链,断开多肽链钠二疏键; ③分析每一条多肽链的氨基酸组成: ④鉴定多肽链N-末端、C-末端aa残基: ⑤裂解多肽链成校小的片段: ⑥测定各肽段的氨基酸顺序: ⑦片段重叠法重建完整多肽链一级结构: ⑧确定Cys残基间形成二硫键交联桥位置。 (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Leu——脑啡肽:Tyr—Gly—Gly—Phe—Leu 具有镇痛作用。 4. 短杆菌素S(环十肽),含有D-苯丙氨酸、鸟氨酸,对革兰氏阴性细菌有破坏作用,主要作用于细胞膜。临床用于治疗化浓性病 症。 五、蛋白质的结构 蛋白质结构的近代概念: ①蛋白质是由各种α-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多肽链(polypeptide chain),再由1条或1条以上的多肽链按各自的方式组合成具有完 整生物活性的分子。 ②随着肽链的数目、氨基酸组成及排列顺序的不同,就有不同三维结构的蛋白质分子。 ③蛋白质的结构层次:通常分为一级结构和空间结构。空间结构又分为二级结构、超二级结构、结构域、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 (一)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primary structure)又称为共价结构、化学结构。 1. 一级结构的定义 1969年国际纯化学及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规定: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指多肽链中氨基酸残基的排列顺序。 蛋白质一级结构包括: 多肽链中的氨基酸排列顺序,是蛋白质生物功能的基础;组成蛋白质的多肽链数目; 多肽链中链内或链间二硫键的数目和位置。 蛋白质一级结构的特点: ① 多肽链中的氨基酸已不是完整的分子,而是氨基酸残基(amino acid residue)。 ② 习惯上,将肽链末端有游离α-氨基的写在左边,为N端或氨基末端;末端有游离α-羧基的写在右边,为C端或羧基末端。 ③ 多肽链中共价键除肽键外,还含有二硫键,它是连接肽链内或肽链间的主要桥键。 3. 常见蛋白质一级结构举例 (1)胰岛素(insulin)是动物胰脏中胰岛β-细胞分泌的一种分子量较小的蛋白质激素。1954 年 Sanger 确定了胰岛素的一级结构。 51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5734,两条链 A链:21aa,B 链 :30aa 3对二硫键:1对链内(A),2对链间 (2)核糖核酸酶 124个氨基酸、分子量12.6kD,单一肽链、4队二硫键。 4. 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测定 (1)基本策略:片段重叠法+aa顺序直测法 (2)基本步骤: ① 测定蛋白质分子中多肽链数目; ② 拆分Pr肽链,断开多肽链内二硫键; ③ 分析每一条多肽链的氨基酸组成; ④ 鉴定多肽链N-末端、C-末端aa残基; ⑤ 裂解多肽链成较小的片段; ⑥ 测定各肽段的氨基酸顺序; ⑦ 片段重叠法重建完整多肽链一级结构; ⑧ 确定Cys残基间形成二硫键交联桥位置。 (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13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