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20年代的小说 第一节概述 “五四”小说取得像 文学的正宗地位 小说在中国的起源 与发展: 《汉书·艺文志》 《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 对小说起源情况的论述 班固(32~92),字孟坚,扶风 安陵(陕西咸阳东)人
第三章 20年代的小说 一、“五四”小说取得 文学的正宗地位 1、小说在中国的起源 与发展: 《汉书·艺文志》、 《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 对小说起源情况的论述。 第一节 概述 班固(32~92),字孟坚,扶风 安陵(陕西咸阳东)人
《汉书·艺文志》 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 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 孔子 所造也。孔子曰:“虽小道, 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 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也 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 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 荛狂夫之议也。 (稗官:古代小官。专给帝王述说街 谈巷议、风俗故事。泥:不通。)
《汉书·艺文志》 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 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 所造也。孔子曰:“虽小道, 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 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也。 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 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 荛狂夫之议也。 (稗官:古代小官。专给帝王述说街 谈巷议、风俗故事。泥:不通。)
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 小说是如何起源的呢?据《汉书艺文志》上说:" 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稗官采集小说的有无,是 问题;即使真有,也不过是水小说书之是源不是小 起源。至于现在一班研究文学史者,却多认小说起 源于神话。因为原始民族穴居野处,见夫地方物 不常如冈雨地震等二有非人力所可捉摸抵抗 为 圣,以为必有个主宰万物者在因之我名为神 开想的生动作如中有辕古民开大地之说 这便成功了神话。从神话演进 故事渐 于人性 现的大抵是"半神如吉来建大功的雄基能在 授的就 而生商 老时并使我射之的请⊥都是和 不同的 这些口传,今人谓之传说"。由此再演进,则正事归为 史;逸史即变为小说了
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 小说是如何起源的呢?据《汉书艺文志》上说:" 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稗官采集小说的有无,是 另一问题;即使真有,也不过是小说书之起源,不是小 说之起源。至于现在一班研究文学史者,却多认小说起 源于神话。因为原始民族,穴居野处,见天地万物,变 化不常--如风,雨,地震等--有非人力所可捉摸抵抗, 很为惊怪,以为必有个主宰万物者在,因之拟名为神; 并想像神的生活,动作,如中国有盘古氏开天辟地之说, 这便成功了"神话"。从神话演进,故事渐近于人性,出 现的大抵是"半神",如说古来建大功的英雄,其才能在 凡人以上,由于天授的就是。例如简狄吞燕卵而生商, 尧时"十日并出",尧使羿射之的话,都是和凡人不同的。 这些口传,今人谓之"传说"。由此再演进,则正事归为 史;逸史即变为小说了
我想,在文艺作品发生的次序中,恐 怕是诗歌在先,小说在后的。诗歌起 于劳动和宗教。其 面 面唱 段惹刻 所以从单纯的呼叫发展升去直到发 维自已的心意和感情借有然的 调其二是因为原始民族 明渐肉畏惧而生敏仰于是歌颂其 威灵,哎萁坊烈,也就成了诗歌的 煮图。夫在游时我角毆百 了排情人灿限和晴 就 此 仑故事 就是小说的起源。以连歌是韵 众休急的发生的。 发生的;小说是散文
我想,在文艺作品发生的次序中,恐 怕是诗歌在先,小说在后的。诗歌起 于劳动和宗教。其一,因劳动时,一 面工作,一面唱歌,可以忘却劳苦, 所以从单纯的呼叫发展开去,直到发 挥自己的心意和感情,并偕有自然的 韵调;其二,是因为原始民族对于神 明,渐因畏惧而生敬仰,于是歌颂其 威灵,赞叹其功烈,也就成了诗歌的 起源。至于小说,我以为倒是起于休 息的。人在劳动时,既用歌吟以自娱, 借它忘却劳苦了,则到休息时,亦必 要寻一种事情以消遣闲暇。这种事情, 就是彼此谈论故事,而这谈论故事, 正就是小说的起源。--所以诗歌是韵 文,从劳动时发生的;小说是散文, 从休息时发生的
总结:中国小 说历来被视为“小 道”,甚至到了清 代,正统的士大夫 文体中仍拒用小说 的词汇和典故,清 王 末民初,小说渐由 清末民初小说书系·爱国卷 边缘走向中心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 =7 情况呢? 027s74
总结:中国小 说历来被视为“小 道”,甚至到了清 代,正统的士大夫 文体中仍拒用小说 的词汇和典故,清 末民初,小说渐由 边缘走向中心。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 情况呢?
2、“五四”小说迅速取得文学正宗 地位的原因 ①清末民初“小说界革命”促使小说地位改变; 梁启超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说 新趋德,必新小说;欲新宗教,宓新小说:欲薪 政治必新小说立欲新风俗必新小说欲新学 必新 乃荃欲新人心,欲新人格必新 卜说。何以故?小说有不可思议之力支配人道 故。”(每当迎来历史变革的潮汐或革命大波袭来的前夜
2、 “五四”小说迅速取得文学正宗 地位的原因 ①清末民初“小说界革命”促使小说地位改变 ; 梁启超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说: “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故欲 新道德,必新小说;欲新宗教,必新小说:欲新 政治,必新小说;欲新风俗,必新小说;欲新学 艺,必新小说;乃至欲新人心,欲新人格,必新 小说。何以故?小说有不可思议之力支配人道 故。”(每当迎来历史变革的潮汐或革命大波袭来的前夜, 文艺的战斗功能和教育功能总是会被强调到极端重要的地 步。在近代文学中梁启超就是鼓吹这方面的功能的代表人 物。)
②传媒手段的变化、 稿费制度的形成使小 文化人的 说的创作与流行成为 经济生活 可能。 1902—1919年 间文学刊物约有85种, 仅冠名“小说”字样 的即达30种,小说出 版机构达100家之多。 稿酬优厚,自由作家 完全可以凭稿费养家 糊口
②传媒手段的变化、 稿费制度的形成使小 说的创作与流行成为 可能。 1902——1919年 间文学刊物约有85种, 仅冠名“小说”字样 的即达30种,小说出 版机构达100家之多。 稿酬优厚,自由作家 完全可以凭稿费养家 糊口
附:鲁迅的收入与文学活动
附:鲁迅的收入与文学活动
块银圆相当于今天多少人民币? ◇1911-20年间,上海的米价恒定为每旧石(178 厅)6银圆,也京 钱:1银圆 0斤大 米;猪 1银圆可以实8斤猪肉 这时 场钱”大约折合20世纪90年代中期人虎453 50元;折合今(2007年)人民币60-70元。 ◇1920-1926年间,在上海的大米价格为每市石(160 市斤)95银圆,也就是每斤大米5分多钱;1 18大米肉每斤五角4分角钱A银购豆骗 人民40元;折合今(2007年)人民币48-55元。 19271936年,在上海大类妥均为 圆,也 岛 币30元;折合今(2007年)人民币36-40元
一块银圆相当于今天多少人民币? ◇ 1911-20年间,上海的米价恒定为每旧石(178 斤)6银圆,也就是每斤米3.4分钱;1银圆可以买 30斤大 米;猪肉每斤1角2分-1角3分钱;1银圆可以买8斤猪肉; 这时“一块钱”大约折合20世纪90年代中期人民币45- 50元;折合今(2007年)人民币60—70元。 ◇ 1920-1926年间,在上海的大米价格为每市石(160 市斤)9.5银圆,也就是每斤大米5分多钱;1 银圆可以买 18斤大米;猪肉每斤1角4分-1角5分钱,1银圆可以买7 斤猪肉;这时期“一块钱”大约折合20世纪90年代中期 人民币40元;折合今(2007年)人民币48—55元。 ◇ 1927-1936年间,在上海大米平均为每市石(160市 斤)10.2银圆,也就是每斤大米6分多钱;1银圆可以买16 斤大米;猪肉每斤2角-2角3分钱;1银圆可以买4-5斤猪 肉;这时期“一块钱”大约折合20世纪90年代中期人民 币30元;折合今(2007年)人民币36—40元。 •
举些形象的实例—20年代30年代在北 ,一块银圆可以请一顿“涮羊肉″;在 上海,一块银圆可以请两客西菜套餐。要 逛公园,一块钱可以买20张门票;要看演 出(戏剧或电影)一块钱可以买2-3张入场券。 至于精神食粮,一份报纸零售3分,一块钱 可以订阅整月的报纸;一部《呐喊》售价7 角优惠价5角),一块银圆可以买一本比较 厚的书,或者两本比较薄的书。…当然 各种物价涨落并不是同步(按照同一比例) 的。货币购买力有复杂的计算方法,兹不 详述
举些形象的实例——20年代30年代在北 京,一块银圆可以请一顿“涮羊肉”;在 上海,一块银圆可以请两客西菜套餐。要 逛公园,一块钱可以买20张门票;要看演 出(戏剧或电影)一块钱可以买2-3张入场券。 至于精神食粮,一份报纸零售3分,一块钱 可以订阅整月的报纸;一部《呐喊》售价7 角(优惠价5角),一块银圆可以买一本比较 厚的书,或者两本比较薄的书。……当然, 各种物价涨落并不是同步(按照同一比例) 的。货币购买力有复杂的计算方法,兹不 详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