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鲁迅 第一节鲁迅生平及其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鲁迅的贡献 鲁迅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 1、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和开拓者 最早发表白话小说,也较早开始写新诗,他使杂文获得社会的认可,他的《野 草》是我国现代最优秀的散文诗集。 青年导师,文坛领袖 许多文学青年都得到过他的帮助。 3、文学研究家和文学翻译家 《中国小说史略》是我国第一部小说史,翻译出版了29部著作。 4、民族之魂,世界巨匠 鲁迅的思想和精神深刻地影响着世人。 二、鲁迅经历及思想(鲁迅思想与经历保持着高度的一致,故在介绍思想时附带 介绍其经历) 生卒年代(1881年9月-1936年10月) 主要经历:少年时代的家庭变故(由小康坠入困顿,对世态炎凉的深切感受) 与农村的联系(对农民问题的观察)、求学经历(接触进化论、弃医从文,)、辛亥 革命中的经历(对辛亥革命的失望) 鲁迅思想发展大约经历了四个阶段 (1)1881-—1898:少年叛逆者
第二章鲁迅 第一节 鲁迅生平及其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一、鲁迅的贡献 鲁迅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 1、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和开拓者 最早发表白话小说,也较早开始写新诗,他使杂文获得社会的认可,他的《野 草》是我国现代最优秀的散文诗集。 2、青年导师,文坛领袖 许多文学青年都得到过他的帮助。 3、文学研究家和文学翻译家 《中国小说史略》是我国第一部小说史,翻译出版了29部著作。 4、民族之魂,世界巨匠 鲁迅的思想和精神深刻地影响着世人。 二、鲁迅经历及思想(鲁迅思想与经历保持着高度的一致,故在介绍思想时附带 介绍其经历) 生卒年代(1881年9月-1936年10月) 主要经历:少年时代的家庭变故(由小康坠入困顿,对世态炎凉的深切感受)、 与农村的联系(对农民问题的观察)、求学经历(接触进化论、弃医从文,)、辛亥 革命中的经历(对辛亥革命的失望) 鲁迅思想发展大约经历了四个阶段 (1)1881——1898:少年叛逆者
(2)18981909:青年爱国者(1906年前为科学救国论者,1906年后为思想主 义者) (3)1909—1927:彻底的民主主义者(1924年前进化论者,1924年后逐步接受 马克思主义 (4)1927—-1936:共产主义者(1930年前初步的马克思主义者,1930年后为成 熟的马克思主义者) 1、少年叛逆者(1881——1898) (1)家世 1881.9.25生于浙江绍兴,是家中长孙,消息传到在京城做官的祖父那里,正有 位姓张的贵客莅临,于是,祖父便说:“取名‘阿张’吧”,正式命名为樟寿,字豫 山。但因与“雨伞”的音相近,又改为豫亭,以后再改为豫才 祖父周福清,中过进士,被选为翰林院的庶吉士,做过知县,后来做京官,任内 阁中书,思想比较开明。鲁迅有三个祖母,亲祖母再鲁迅的父亲出生后不久久去世 了,第二个祖母姓蒋,“猫是老虎的师父”,“水漫金山”等故事,就是她讲给鲁迅 听的。祖父有妾姓潘。 父亲周伯宜,是个秀才,虽寡言,但很和善,也比较开明。母亲鲁瑞,自修得能 够看书的能力。“鲁迅”这个笔名中的“鲁”字,就是从母亲的姓上取来的。 (2)童年 鲁迅童年时喜欢读书,兴趣广泛,七岁开始读书,十三岁进三味书屋。也就是在 这一年,鲁迅家发生使其家道由小康跌入困顿的科场贿赂案。 1893年,鲁迅的曾祖母病故,在北京做官的祖父周福清回家办丧失、守孝 这一年秋天乡试的浙江主考官殷如璋和周福清是同年进士,周福清说是去拜访, 实际是去买通关节。派家丁封了一万两银子的银票,并开了五个人的又并周凤仪,请 关照
(2)1898——1909:青年爱国者(1906年前为科学救国论者,1906年后为思想主 义者) (3)1909——1927:彻底的民主主义者(1924年前进化论者,1924年后逐步接受 马克思主义) (4)1927——1936:共产主义者(1930年前初步的马克思主义者,1930年后为成 熟的马克思主义者) 1、少年叛逆者(1881——1898) (1)家世 1881.9.25生于浙江绍兴,是家中长孙,消息传到在京城做官的祖父那里,正有一 位姓张的贵客莅临,于是,祖父便说:“取名‘阿张’吧”,正式命名为樟寿,字豫 山。但因与“雨伞”的音相近,又改为豫亭,以后再改为豫才。 祖父周福清,中过进士,被选为翰林院的庶吉士,做过知县,后来做京官,任内 阁中书,思想比较开明。鲁迅有三个祖母,亲祖母再鲁迅的父亲出生后不久久去世 了,第二个祖母姓蒋,“猫是老虎的师父”,“水漫金山”等故事,就是她讲给鲁迅 听的。祖父有妾姓潘。 父亲周伯宜,是个秀才,虽寡言,但很和善,也比较开明。母亲鲁瑞,自修得能 够看书的能力。“鲁迅”这个笔名中的“鲁”字,就是从母亲的姓上取来的。 (2)童年 鲁迅童年时喜欢读书,兴趣广泛,七岁开始读书,十三岁进三味书屋。也就是在 这一年,鲁迅家发生使其家道由小康跌入困顿的科场贿赂案。 1893年,鲁迅的曾祖母病故,在北京做官的祖父周福清回家办丧失、守孝。 这一年秋天乡试的浙江主考官殷如璋和周福清是同年进士,周福清说是去拜访, 实际是去买通关节。派家丁封了一万两银子的银票,并开了五个人的又并周凤仪,请 关照
家丁到了船上,呈上了书信,这时副主考正在船上,主考心理明白是怎么回事, 故意不拆信,吩咐打发来人回去,家丁急着大喊:“那信里有钱,怎么不给收 条?”这样事情就暴露了。案子到了光绪皇帝那里,正赶上他想励精图治,当天就下 谕旨,要求严审严办,按照清律,考场舞弊应判死罪,周家于是就各处疏通,周福清 遂改为斩监侯,秋后处决 这个突发事变,使鲁迅的家庭受到猛烈的冲击,迅速没落,经济上由小康而坠入 困顿,为怕株连,鲁迅兄弟逃到乡下外婆家避难。这时人们看待他们的眼光已经发生 了很大的变化。这种被人看不起的寄居生活,在鲁迅幼小的心灵,留下了很深的创 伤。使他看到了世态的炎凉,看清了世人的真面目 在1894年的春夏之交,鲁迅和兄弟们回到了城里,然而这年的冬天,他的父亲病 倒了。从此,鲁迅出入于当铺和药铺,给父亲医病的中医是绍兴的名医姚仙芝与荷莲 臣(药引子很奇怪)。然而父亲的病却日益沉重了。且祖父每年秋天都有可能被问 斩,母亲便筹措款项,赎买疏通,父亲为了治病也为了排遣,抽上了大烟,在1896年 死去。 祖父在过了八年的监狱生活后,于1901年获释回家,但性情变得极为暴戾。 家道的败落,失态的炎凉,所见世界的沉沦与人民的苦难,共同形成了他叛逆的 性格 2、青年爱国者(思想启蒙) (1)走异路南京求学 接触了进化论 接受了维新思想 (2)踏别径日本留学 A、在弘文学院学习日语期间,他还赶会馆,跑书店,征集会,听演讲,多数留 学生的的浑浑噩噩,使他对祖国的前途充满忧虑。 1923年,鲁迅剪掉辫子,并断发明志:
家丁到了船上,呈上了书信,这时副主考正在船上,主考心理明白是怎么回事, 故意不拆信,吩咐打发来人回去,家丁急着大喊:“那信里有钱,怎么不给收 条?”这样事情就暴露了。案子到了光绪皇帝那里,正赶上他想励精图治,当天就下 谕旨,要求严审严办,按照清律,考场舞弊应判死罪,周家于是就各处疏通,周福清 遂改为斩监侯,秋后处决。 这个突发事变,使鲁迅的家庭受到猛烈的冲击,迅速没落,经济上由小康而坠入 困顿,为怕株连,鲁迅兄弟逃到乡下外婆家避难。这时人们看待他们的眼光已经发生 了很大的变化。这种被人看不起的寄居生活,在鲁迅幼小的心灵,留下了很深的创 伤。使他看到了世态的炎凉,看清了世人的真面目。 在1894年的春夏之交,鲁迅和兄弟们回到了城里,然而这年的冬天,他的父亲病 倒了。从此,鲁迅出入于当铺和药铺,给父亲医病的中医是绍兴的名医姚仙芝与荷莲 臣(药引子很奇怪)。然而父亲的病却日益沉重了。且祖父每年秋天都有可能被问 斩,母亲便筹措款项,赎买疏通,父亲为了治病也为了排遣,抽上了大烟,在1896年 死去。 祖父在过了八年的监狱生活后,于1901年获释回家,但性情变得极为暴戾。 家道的败落,失态的炎凉,所见世界的沉沦与人民的苦难,共同形成了他叛逆的 性格。 2、青年爱国者(思想启蒙) (1)走异路南京求学 接触了进化论 接受了维新思想 (2)踏别径日本留学 A、在弘文学院学习日语期间,他还赶会馆,跑书店,征集会,听演讲,多数留 学生的的浑浑噩噩,使他对祖国的前途充满忧虑。 1923年,鲁迅剪掉辫子,并断发明志:
灵台无计逃神矢, 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 之后,他的思想更向前发展,并开始注目思想启蒙。 弃工从医到弃医从文 1904年,鲁迅从弘文学院毕业,由于种种原因最终弃工从医,来到仙台医学专门 学校,希望拯救像他父亲那样被中医耽搁了的病人。并在学校遇到了他的恩师腾野先 生。(但是歧视依然很严重) 电影事件 鲁迅到仙台的第二年,学校增开细菌学,并用电影来显示,于是就看到了”中国人 杀中国人”的片子,使鲁迅明白:医学并非一件最要紧的事,他认为,凡是愚弱的国民 即使体格如何健全,也只能作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 幸的.他认为第一要紧的事,是改变人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文艺 (弃 医从文) 于是,1906年的夏天,鲁迅从仙台回到了东京,从此开始了他的革命文学活动.与当 时的革命党人有了比较多的接触。 C、鲁迅的婚姻 1906年,远在日本的鲁迅接到母亲让他回国的信,而到了家才知道是”母亲娶儿媳 妇”.新人朱安是鲁迅祖母的亲侄孙女,但鲁迅是反对这门亲事:”这是母亲给我的一件 礼物,我只能好好地供养它,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只停留4天,重返东京,带去了周作 人.) D、理论探索和第一次苦闷 理论探索:创办《新生》、发表论文
灵台无计逃神矢, 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 之后,他的思想更向前发展,并开始注目思想启蒙。 B、 弃工从医到弃医从文 1904年,鲁迅从弘文学院毕业 ,由于种种原因最终弃工从医,来到仙台医学专门 学校,希望拯救像他父亲那样被中医耽搁了的病人。并在学校遇到了他的恩师腾野先 生。(但是歧视依然很严重) 电影事件 鲁迅到仙台的第二年,学校增开细菌学,并用电影来显示,于是就看到了”中国人 杀中国人”的片子,使鲁迅明白:医学并非一件最要紧的事,他认为,凡是愚弱的国民, 即使体格如何健全,也只能作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 幸的.他认为第一要紧的事,是改变人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文艺.——(弃 医从文) 于是,1906年的夏天,鲁迅从仙台回到了东京,从此开始了他的革命文学活动.与当 时的革命党人有了比较多的接触。 C、鲁迅的婚姻 1906年,远在日本的鲁迅接到母亲让他回国的信,而到了家才知道是”母亲娶儿媳 妇”.新人朱安是鲁迅祖母的亲侄孙女,但鲁迅是反对这门亲事:”这是母亲给我的一件 礼物,我只能好好地供养它,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只停留4天,重返东京,带去了周作 人.) D、理论探索和第一次苦闷 理论探索:创办《新生》、发表论文
a、创办《新生》 为了宣传思想,1907年春,鲁迅决定创办杂志,并邀请许寿裳、袁文薮(sou)、 苏曼殊、周作人共同筹办。杂志取名《新生》一—“新的生命”,并亲自设计了封 面,选定了插图,但终因“先隐去了若干担当文字的人,接着又逃走了资本”终于太 死腹中。 b、发表论文 在《河南》杂志发表《文化偏至论》(要立国,首先要立人,主要介绍尼采思 想,如超人思想:上帝已经死了,重新估价一切.)因为与鲁迅”破坏旧文化,创造新文 化”的观点相吻合 与其后发表的《人的历史》、《摩罗诗力说》、《破恶声论》等构成了鲁迅早期 的思想体系。提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启蒙纲领:要立国,先立人,人立而后 凡事举,若其道术,乃必尊个性而张精神, 它标志着鲁迅已经成为民主革命启蒙运动中的一员。当然这与他接受章太炎的民 主革命思想有关,而这一切的理论基础便是人性进化论。 和周作人翻译外国小说 1909.3.2《域外小说集》第一册出版了,1909.7.27又出版了第二册。两册共收短 篇16篇,但两册1000+500本,在东京、上海两地才卖出20本,:大声呼号,反应却很 小,于是,“我感到未尝经验的无聊”。 3、革命民主主义者 (1)辛亥革命(第二次苦闷)希望-—-失望—一沉默 909年8月,鲁迅回国,直接的原因是”母亲和几个别的敌人,很希望我有经济上的 帮助” 回国后,鲁迅先后在杭州\绍兴等地教书,1912年到南京任教育部部员,1912年随教 育部迁往北京
a、创办《新生》 为了宣传思想,1907年春,鲁迅决定创办杂志,并邀请许寿裳、袁文薮(sou)、 苏曼殊、周作人共同筹办。杂志取名《新生》——“新的生命”,并亲自设计了封 面,选定了插图,但终因“先隐去了若干担当文字的人,接着又逃走了资本”终于太 死腹中。 b、发表论文 在《河南》杂志发表《文化偏至论》(要立国,首先要立人,主要介绍尼采思 想,如超人思想:上帝已经死了,重新估价一切.)因为与鲁迅”破坏旧文化,创造新文 化”的观点相吻合. 与其后发表的《人的历史》、《摩罗诗力说》、《破恶声论》等构成了鲁迅早期 的思想体系。提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启蒙纲领:要立国,先立人,人立而后 凡事举,若其道术,乃必尊个性而张精神。 它标志着鲁迅已经成为民主革命启蒙运动中的一员。当然这与他接受章太炎的民 主革命思想有关,而这一切的理论基础便是人性进化论。 c、和周作人翻译外国小说 1909.3.2《域外小说集》第一册出版了,1909.7.27又出版了第二册。两册共收短 篇16篇,但两册1000+500本,在东京、上海两地才卖出20本,:大声呼号,反应却很 小,于是,“我感到未尝经验的无聊”。 3、革命民主主义者 (1)辛亥革命(第二次苦闷)希望---失望---沉默 1909年8月,鲁迅回国,直接的原因是”母亲和几个别的敌人,很希望我有经济上的 帮助”. 回国后,鲁迅先后在杭州\绍兴等地教书,1912年到南京任教育部部员,1912年随教 育部迁往北京
此间,搜集整理唐以前的小说,(后来集成《古小说钩沉》)、抄古碑。 但寂寞在生长着,象毒蛇,缠绕着他的灵魂 (2)“五四”时期 在钱玄同的鼓动下,鲁迅热情地支持青年学生的爱国运动,写了许多杂文,收在 《华盖集》中,还出了小说集《彷徨》,散文诗《野草》 4、马克思主义者 (1)鲁迅1927年10月定居上海,作了许多活动,与茅盾、郭沬若、郁达夫等建 立了联系,并与广大青年和革命进步团体发生了密切联系,认识了柔石、冯雪峰等 人 (2)批判文坛存在的左右倾现象,并与国民党“文化围剿”作斗争 左:将苏联的东西生搬硬套,将文艺的这会作用简单化,降低了文艺的作用,变 成了标语口号。 右:与梁实秋等的论争(认为文学是极少数的天才的创造,革命文学是不能成立 的) (3)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 在与创造社、太阳社论争时,鲁迅自己也深入地进行了自我批评和自我思想改 造,从这时起,他大力译介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和苏联小说。 1930年鲁迅倡导发起中国左翼作家联盟。这是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动和直接领导的 个组织,除“左联”外,还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发起的革命互济会、中国自由运动 大同盟、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帝反战同盟,多次发表宣言,提出抗议。他自己宣 称“那切切实实足踏在地上,为着中国人的生存而流血奋斗者,我得引以为同志,是 自以为光荣的。”这标志着他转变的完成。 (4)参加各种斗争
此间,搜集整理唐以前的小说,(后来集成《古小说钩沉》)、抄古碑。 但寂寞在生长着,象毒蛇,缠绕着他的灵魂。 (2)“五四”时期 在钱玄同的鼓动下,鲁迅热情地支持青年学生的爱国运动,写了许多杂文,收在 《华盖集》中,还出了小说集《彷徨》,散文诗《野草》。 4、马克思主义者 (1)鲁迅1927年10月定居上海,作了许多活动,与茅盾、郭沫若、郁达夫等建 立了联系,并与广大青年和革命进步团体发生了密切联系,认识了柔石、冯雪峰等 人。 (2)批判文坛存在的左右倾现象,并与国民党“文化围剿”作斗争。 左:将苏联的东西生搬硬套,将文艺的这会作用简单化,降低了文艺的作用,变 成了标语口号。 右:与梁实秋等的论争(认为文学是极少数的天才的创造,革命文学是不能成立 的)。 (3)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 在与创造社、太阳社论争时,鲁迅自己也深入地进行了自我批评和自我思想改 造,从这时起,他大力译介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和苏联小说。 1930年鲁迅倡导发起中国左翼作家联盟。这是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动和直接领导的 一个组织,除“左联”外,还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发起的革命互济会、中国自由运动 大同盟、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帝反战同盟,多次发表宣言,提出抗议。他自己宣 称“那切切实实足踏在地上,为着中国人的生存而流血奋斗者,我得引以为同志,是 自以为光荣的。”这标志着他转变的完成。 (4)参加各种斗争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与其他文艺工作者对“伪满洲国”等进行了批判 斗争。 (5)鞠躬尽瘁 1936年10月9日在上海逝世。 第二节小说创作一—《呐喊》与《彷徨》 重点难点 1、《呐喊》、《彷徨》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呐喊》、《彷徨》对中国现代小说发展的重要意义。 概述 1、创作概况 严家炎先生说:“中国现代小说在鲁迅手中开始,又在鲁迅手中成熟,这在历史 上是一种并不多见的现象。” 1909年,鲁迅从日本回国,创作了他的第一篇小说《怀旧》。 但鲁迅《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的影响更大、更深远 《呐喊》初版本收1918-1922年的15篇小说,1930年后将《不周山》(后名为 《女娲》)收入《故事新编》,此后,《呐喊》收14篇小说; 《彷徨》收1924-1925年所作14篇小说; 2、文学创作的两大题材:农民与知识分子 3、文学创作的主题:揭示封建社会与封建思想吃人的本质 揭示中国人落后的国民性 总结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与其他文艺工作者对“伪满洲国”等进行了批判、 斗争。 (5)鞠躬尽瘁 1936年10月9日在上海逝世。 第二节小说创作——《呐喊》与《彷徨》 重点难点: 1、《呐喊》、《彷徨》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2、《呐喊》、《彷徨》对中国现代小说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概述 1、创作概况 严家炎先生说:“中国现代小说在鲁迅手中开始,又在鲁迅手中成熟,这在历史 上是一种并不多见的现象。” 1909年,鲁迅从日本回国,创作了他的第一篇小说《怀旧》。 但鲁迅《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的影响更大、更深远。 《呐喊》初版本收1918—1922年的15篇小说,1930年后将《不周山》(后名为 《女娲》)收入《故事新编》,此后,《呐喊》收14篇小说; 《彷徨》收1924—1925年所作14篇小说; 2、文学创作的两大题材:农民与知识分子 3、文学创作的主题:揭示封建社会与封建思想吃人的本质 揭示中国人落后的国民性 总结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
《狂人日记》是总纲和宣言。俄国果戈理1835年发表《狂人日记》,以发了疯的 小官吏(一个替科长修鹅毛笔尖的小书记,单相思爱上了上司的小姐)的日记为内 容,鲁迅自己说自己的《狂人日记》比果戈理的更“忧愤深广”。 二、《狂人日记》的特殊意义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它以“表现的深切和 格式的特别”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伟大开端,开辟了我国文学(小说)发展的一个新 时代。 “吃人”与“被吃”主题的揭示,在鲁迅小说创作中具有“总主题”的意义。鲁 迅此后众多小说延续这一主题深刻揭示了封建传统礼教与封建统治“吃人”的本质。 《狂人日记》分析:小说以一个“迫害狂”患者为主人公。“狂人患病之后,感 到周围的人都要吃他,其中有赵贵翁这样一些封建传统的自觉维护者,也有那些在封 建传统蒙蔽下的一般群众,他们自己是被吃者,但同时也参与吃人。“他们一一也有 给知县打枷过的,也有给绅士掌过嘴的,也有衙役占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娘被债主 逼死的;他们那时候的脸色,全没有昨天这么怕,也没有这么凶。”封建礼教是以家 族为核心的,他的贯彻首先是在家庭内部实行的,“大哥”就是封建家长的象征,他 可能并非有意害人,但一顶要按照封建社会传统消灭“狂人”的叛逆思想。此外,赵 贵翁、医生显然都是封建传统势力的代表,他们“吃人”是不足为奇的。(易牙烹 子、徐锡林被吃) 在这篇小说里,鲁迅提到的被统治、被压迫者“吃人”的问题是特别发人深省 的。狼子村捉住恶人杀了来吃,说是可以壮壮胆子,五岁的妹子死了,也难保没有被 人分吃,“狂人”感到自己也很可能吃了妹子的肉。 这就深刻地揭示了几个问题 在中国封建社会,吃人现象是非常普遍的。正如作家所说:“我翻开历史 査,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 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偶阅
《狂人日记》是总纲和宣言。俄国果戈理1835年发表《狂人日记》,以发了疯的 小官吏(一个替科长修鹅毛笔尖的小书记,单相思爱上了上司的小姐)的日记为内 容,鲁迅自己说自己的《狂人日记》比果戈理的更“忧愤深广”。 二、《狂人日记》的特殊意义: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它以“表现的深切和 格式的特别”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伟大开端,开辟了我国文学(小说)发展的一个新 时代。 “吃人”与“被吃”主题的揭示,在鲁迅小说创作中具有“总主题”的意义。鲁 迅此后众多小说延续这一主题深刻揭示了封建传统礼教与封建统治“吃人”的本质。 《狂人日记》分析:小说以一个“迫害狂”患者为主人公。“狂人患病之后,感 到周围的人都要吃他,其中有赵贵翁这样一些封建传统的自觉维护者,也有那些在封 建传统蒙蔽下的一般群众,他们自己是被吃者,但同时也参与吃人。“他们——也有 给知县打枷过的,也有给绅士掌过嘴的,也有衙役占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娘被债主 逼死的;他们那时候的脸色,全没有昨天这么怕,也没有这么凶。”封建礼教是以家 族为核心的,他的贯彻首先是在家庭内部实行的,“大哥”就是封建家长的象征,他 可能并非有意害人,但一顶要按照封建社会传统消灭“狂人”的叛逆思想。此外,赵 贵翁、医生显然都是封建传统势力的代表,他们“吃人”是不足为奇的。(易牙烹 子、徐锡林被吃) 在这篇小说里,鲁迅提到的被统治、被压迫者“吃人”的问题是特别发人深省 的。狼子村捉住恶人杀了来吃,说是可以壮壮胆子,五岁的妹子死了,也难保没有被 人分吃,“狂人”感到自己也很可能吃了妹子的肉。 这就深刻地揭示了几个问题: 1、在中国封建社会,吃人现象是非常普遍的。正如作家所说:“我翻开历史一 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 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偶阅
《通鉴》,乃悟中国人尚是食人民族,因成此篇。”既然是吃人的民族,就不仅仅是 个别人在吃人。(《祝福》、《孔已己》、《药》) 这种吃人,绝不仅仅是肉体上的吃人,而更是精神上的“吃人” 、压迫、被统治者的吃人,使吃人成为一种常规,成为民族心理中可以被正常接 受的行为,因此更可怕,更危险。(联系实际分析) 3吃人成为一种常态,这就使所有的人都失去“清白无辜”的感觉,中国现代知识 分子因此有了伴随终生的忏悔意识与原罪感。(郭沬若《凤凰涅槃》、鲁迅《影的告 别》、丽尼《夜之子》等等) 三、《呐喊》、《彷徨》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1、表现的深 ①题材的更新 提问:鲁迅小说的两大题材是什么?为什么特别注意表现知识分子和农民的生 活? (两大原因:一是熟悉,二是启蒙的需要:知识分子是先导,农民问题是中国最 大的问题) 曾经说:“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 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我深恶先前的称小说为‘闲书’,而且 将‘为艺术而艺术’看作不过是‘消闲’的新式的别号,”与以往传统小说对比,鲁 迅的作品“多采自病态社会中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 意。”(教材39页) ②思想的深刻(眼光的独到):鲁迅再观察与表现他的小说主人公时,有着自己 独特的视角:如他说的那样,他始终关注着“病态社会里‘人的精神'’的病苦”。重 在揭示中国人病态的灵魂。 农民的愚昧麻木:閏土与祥林嫂自觉地将自己置于被统治、被压迫的地位。(閏 土的经济上的贫困与精神上的贫困祥林嫂的理想只在于安安稳稳地做奴隶)
《通鉴》,乃悟中国人尚是食人民族,因成此篇。”既然是吃人的民族,就不仅仅是 个别人在吃人。(《祝福》、《孔已己》、《药》) 这种吃人,绝不仅仅是肉体上的吃人,而更是精神上的“吃人”。 2、压迫、被统治者的吃人,使吃人成为一种常规,成为民族心理中可以被正常接 受的行为,因此更可怕,更危险。(联系实际分析) 3吃人成为一种常态,这就使所有的人都失去“清白无辜”的感觉,中国现代知识 分子因此有了伴随终生的忏悔意识与原罪感。(郭沫若《凤凰涅槃》、鲁迅《影的告 别》、丽尼《夜之子》等等) 三、《呐喊》、《彷徨》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1、表现的深切: ①题材的更新 提问:鲁迅小说的两大题材是什么?为什么特别注意表现知识分子和农民的生 活? (两大原因:一是熟悉,二是启蒙的需要:知识分子是先导,农民问题是中国最 大的问题) 曾经说:“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 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我深恶先前的称小说为‘闲书’,而且 将‘为艺术而艺术’看作不过是‘消闲’的新式的别号,”与以往传统小说对比,鲁 迅的作品“多采自病态社会中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 意。”(教材39页) ②思想的深刻(眼光的独到):鲁迅再观察与表现他的小说主人公时,有着自己 独特的视角:如他说的那样,他始终关注着“病态社会里‘人的精神’的病苦”。重 在揭示中国人病态的灵魂。 农民的愚昧麻木:閏土与祥林嫂自觉地将自己置于被统治、被压迫的地位。(閏 土的经济上的贫困与精神上的贫困祥林嫂的理想只在于安安稳稳地做奴隶)
知识分子的软弱无奈:《孤独者》魏连殳胜利中的失败《在酒楼上》吕纬甫回到 原地的失败《伤逝》涓生与子君面对无物之阵的失败 吃人与被吃:涓生是个被害者,但他同时是吃掉子君的吃人者。子君是被吃者, 但同时吃掉她的还有她自身存在的传统观念。同样,閏土、祥林嫂也是如此。 ③小说独特的情节、结构模式(教材40-43页) “看/被看 “吃/被吃” “离去一一归来一一再离去”,也叫“归乡”模式 复调小说的创作: 一篇小说具有两个以上的主题:《药》吃人与被吃的启蒙主义思想及辛亥革命的 经验教训。《阿正传》对落后的国民性的批判及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 2、格式的特别: 继承中国古代文学精华,借鉴外国文学艺术形式,致力于中国现代小说形式的革 新。 突破中国传统小说的格局,建立中国现代小说新形式。(教材44页) 每篇小说一个新样式。日记体《狂人日记》,手记体《伤逝》,第一人称《孔已 己》、《故乡》,第三人称《药》、《风波》、《离婚》,人称交错使用《祝福》 等,正叙《阿正传》、《药》,倒叙《伤逝》、《孔已己》,选取一个生活场景《示 众》,选取生活的横断面《孔已己》,几个场景的拼接《药》 (要求参看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一》郭志刚《中国现代文学史》) 融诗歌、散文、戏剧、音乐、美术等多种艺术手法于一炉,进行小说文体实验 (教材47页) 注重细节描写,以出色的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心理,表现时代特征
知识分子的软弱无奈:《孤独者》魏连殳胜利中的失败《在酒楼上》吕纬甫回到 原地的失败 《伤逝》涓生与子君面对无物之阵的失败 吃人与被吃:涓生是个被害者,但他同时是吃掉子君的吃人者。子君是被吃者, 但同时吃掉她的还有她自身存在的传统观念。同样,閏土、祥林嫂也是如此。 ③小说独特的情节、结构模式(教材40-43页) “看/被看”————“吃/被吃” “离去——归来——再离去”,也叫“归乡”模式 复调小说的创作: 一篇小说具有两个以上的主题:《药》吃人与被吃的启蒙主义思想及辛亥革命的 经验教训。《阿正传》对落后的国民性的批判及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 2、格式的特别: 继承中国古代文学精华,借鉴外国文学艺术形式,致力于中国现代小说形式的革 新。 突破中国传统小说的格局,建立中国现代小说新形式。(教材44页) 每篇小说一个新样式。日记体《狂人日记》,手记体《伤逝》,第一人称《孔已 己》、《故乡》,第三人称《药》、《风波》、《离婚》,人称交错使用《祝福》 等,正叙《阿正传》、《药》,倒叙《伤逝》、《孔已己》,选取一个生活场景《示 众》,选取生活的横断面《孔已己》,几个场景的拼接《药》。 (要求参看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一》 郭志刚《中国现代文学史》) 融诗歌、散文、戏剧、音乐、美术等多种艺术手法于一炉,进行小说文体实验。 (教材47页) 注重细节描写,以出色的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心理,表现时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