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国现代文学》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课时】90 【学分】4 【课程性质、目标和要求】 【课程性质】 中国现代文学为汉语言文学专业主干课程之一,也是秘书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秘书学专业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本课程将系统讲授1917 1949年共32年的中国文学。所谓“现代文学”,既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时间概念(它相 对1917年以前的古代文学、近代文学和1949年之后的当代文学等概念而存在),同 时,“现代文学”还是一个揭示这一时期文学的“现代”性质的概念,“现代文 学”即是“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心理的文 学”。“现代文学”的这一性质使它与此前的文学区别开来,而此后的“当代文 学”与之在性质上并无根本区别,因此在学术领域往往与之合称为“中国现代文 学”或“中国新文学”或“20世纪中国文学”,只是在高校的教学实践中还普遍作为 两门课程单独开设,分别称为“中国现代文学”和“中国当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史”将现代32年的文学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十年(1917 1927)、第二个十年(1928-1937年6月)、第三个十年(1937年7月-1949年9月)。 分别介绍各阶段的文学思潮、文学运动和作家作品,重点在对作家的文学成就的论 述,以及各文体代表性作品的分析、自身演变的历史线索的梳理。地区包括大陆和港 台,内容则包括纯文学和通俗文学。 【教学目标】 该课程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运用马克思主义历 史的和美学的观点、方法,分析和评价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作家作品:全面系统地了 解“五四”文学革命以来的文学思潮、文学运动、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发展的基本概
《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国现代文学》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课时】90 【学分】4 【课程性质、目标和要求】 【课程性质】 中国现代文学为汉语言文学专业主干课程之一,也是秘书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秘书学专业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本课程将系统讲授1917- 1949年共32年的中国文学。所谓“现代文学”,既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时间概念(它相 对1917年以前的古代文学、近代文学和1949年之后的当代文学等概念而存在),同 时,“现代文学”还是一个揭示这一时期文学的“现代”性质的概念,“现代文 学”即是“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心理的文 学”。“现代文学”的这一性质使它与此前的文学区别开来,而此后的“当代文 学”与之在性质上并无根本区别,因此在学术领域往往与之合称为“中国现代文 学”或“中国新文学”或“20世纪中国文学”,只是在高校的教学实践中还普遍作为 两门课程单独开设,分别称为“中国现代文学”和“中国当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史”将现代32年的文学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十年(1917- 1927)、第二个十年(1928-1937年6月)、第三个十年(1937年7月-1949年9月)。 分别介绍各阶段的文学思潮、文学运动和作家作品,重点在对作家的文学成就的论 述,以及各文体代表性作品的分析、自身演变的历史线索的梳理。地区包括大陆和港 台,内容则包括纯文学和通俗文学。 【教学目标】 该课程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运用马克思主义历 史的和美学的观点、方法,分析和评价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作家作品:全面系统地了 解“五四”文学革命以来的文学思潮、文学运动、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发展的基本概
况以及中国现代文学的主要成就和经验教训;培养学生研究文学现象和作家作品的能 力 【教学要求】 本专业课程是一门较为年轻的学科,好多东西还存在着争议,因此,教学时对文 学运动与文学思潮以勾画轮廓为主,引导学生阅读原始资料,进入历史情境,还原历 史,作出符合历史的客观评价,全面系统地了解现代文学运动与文学思潮演变的历史 轨迹和演变规律;对作家作品以解剖典型、解析疑难为主,引导学生了解作家的生 平、思想与创作全貌,细读经典,从而对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作家、重要作品的思 想、艺术价值作出科学评价,以此来培养和提高学生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 法分析、欣赏、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和文化素养 【教学内容】 论 学习目的要求 了解中国现代文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文学史地位,了解中国现代文学发生的背 景;了解“文学现代化”的内涵 、主要教学内容 1、“现代文学”的定义及其含义 2、“文学现代化”的内涵 三、课堂讨论选题 “中国现代文学”、“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新文学六十年”等概念的合理性 及对文学史的意义 四、课外作业选题 “文学现代化”的真正内涵
况以及中国现代文学的主要成就和经验教训;培养学生研究文学现象和作家作品的能 力。 【教学要求】 本专业课程是一门较为年轻的学科,好多东西还存在着争议,因此,教学时对文 学运动与文学思潮以勾画轮廓为主,引导学生阅读原始资料,进入历史情境,还原历 史,作出符合历史的客观评价,全面系统地了解现代文学运动与文学思潮演变的历史 轨迹和演变规律;对作家作品以解剖典型、解析疑难为主,引导学生了解作家的生 平、思想与创作全貌,细读经典,从而对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作家、重要作品的思 想、艺术价值作出科学评价,以此来培养和提高学生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 法分析、欣赏、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和文化素养。 【教学内容】 绪 论 一、学习目的要求 了解中国现代文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文学史地位,了解中国现代文学发生的背 景;了解“文学现代化”的内涵 二、主要教学内容 1、“现代文学”的定义及其含义 2、“文学现代化”的内涵 三、课堂讨论选题 “中国现代文学”、“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新文学六十年”等概念的合理性 及对文学史的意义 四、课外作业选题 “文学现代化”的真正内涵
第一编第一个十年(1917年——1927年) 第一章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学习目的要求 了解文学革命发生、发展的社会历史、文学史背景;文学革命的发生和发展;外 国文艺思潮的涌入和新文学社团的蜂起;文学创作潮流与趋向 、主要教学内容 1、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 2、外国文艺思潮的涌入和新文学社团的蜂起 3、胡适、周作人等与新文学初期的理论建设 4、文学创作潮流与趋向 、课堂讨论选题 1、晚清以来文学变革的态势与思想资源为新文学的发生、发展提供了哪些准 备 2、新文学发生的社会动力与契机是什么? 3、为什么说新文化运动本质上企求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启蒙运动? 四、课外作业选题 1、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的关系 2、文学革命者与复古派论战的积极意义有哪些? 3、文学革命取得哪些重大的实绩? 4、简述周作人、胡适对新文学早期的理论贡献。 第二章鲁迅
第一编 第一个十年(1917年——1927年) 第一章 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一、学习目的要求 了解文学革命发生、发展的社会历史、文学史背景;文学革命的发生和发展;外 国文艺思潮的涌入和新文学社团的蜂起;文学创作潮流与趋向。 二、主要教学内容 1、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 2、外国文艺思潮的涌入和新文学社团的蜂起 3、胡适、周作人等与新文学初期的理论建设 4、文学创作潮流与趋向 三、课堂讨论选题 1、晚清以来文学变革的态势与思想资源为新文学的发生、发展提供了哪些准 备? 2、新文学发生的社会动力与契机是什么? 3、为什么说新文化运动本质上企求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启蒙运动? 四、课外作业选题 1、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的关系 2、文学革命者与复古派论战的积极意义有哪些? 3、文学革命取得哪些重大的实绩? 4、简述周作人、胡适对新文学早期的理论贡献。 第二章 鲁 迅
学习目的要求 了解鲁迅的生平、思想和文学创作概述;鲁迅三部小说集的思想和艺术成就;以 及鲁迅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意义; 主要教学内容 1、鲁迅的生平、思想和文学创作概述 2、《呐喊》、《彷徨》 3、《故事新编》 、课堂讨论选题 鲁迅《呐喊》、《彷徨》在中国现代小说发展史上的地位 四、课外作业选题 1、鲁迅《呐喊》、《彷徨》的艺术成就 2、阿Q“精神胜利法”的成因 第三章20年代小说 学习目的要求 了解五四以叶绍钧为代表的“为人生”派小说创作;以冰心等为代表的“问题小 说”;以蹇先艾等为代表的“乡土小说”;以郁达夫为代表的主观型小说等创作现 象 二、主要教学内容 1、20年代小说概述 2、叶绍钧等人的人生小说 3、郁达夫与自叙传小说
一、学习目的要求 了解鲁迅的生平、思想和文学创作概述;鲁迅三部小说集的思想和艺术成就;以 及鲁迅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意义; 二、主要教学内容 1、鲁迅的生平、思想和文学创作概述 2、《呐喊》、《彷徨》 3、《故事新编》 三、课堂讨论选题 鲁迅《呐喊》、《彷徨》在中国现代小说发展史上的地位 四、课外作业选题 1、鲁迅《呐喊》、《彷徨》的艺术成就 2、阿Q“精神胜利法”的成因 第三章20年代小说 一、学习目的要求 了解五四以叶绍钧为代表的“为人生”派小说创作;以冰心等为代表的“问题小 说”;以蹇先艾等为代表的“乡土小说”;以郁达夫为代表的主观型小说等创作现 象。 二、主要教学内容 1、20年代小说概述 2、叶绍钧等人的人生小说 3、郁达夫与自叙传小说
课堂讨论选题 1、问题小说的形成及其特点 2、乡土小说的特点 四、课外作业选题 1、自叙传小说的艺术特点有哪些? 2、叶绍钧小说的艺术特色 第四章20年代的新诗 学习目的要求 了解20年代新诗呈现的多样化的创作概况及其特点;郭沫若和《女神》对20年代 新诗的贡献;闻一多与新格律诗对新诗的把拨;徐志摩与新月诗派对新诗的贡献;李 金发与象征诗派的特点、意义等。 二、主要教学内容 胡适与初期白话诗 2、郭沫若与《女神》 3、闻一多与新格律诗 、徐志摩与新月诗派 5、李金发与象征诗派 三、课堂讨论选题 1、泛神论思想对郭沫若诗歌创作的影响 、胡适“放脚体”诗歌的对现代新诗的意义 3、新月诗派的流派特色有哪些?
三、课堂讨论选题 1、问题小说的形成及其特点; 2、乡土小说的特点 四、课外作业选题 1、自叙传小说的艺术特点有哪些? 2、叶绍钧小说的艺术特色 第四章 20年代的新诗 一、学习目的要求 了解20年代新诗呈现的多样化的创作概况及其特点;郭沫若和《女神》对20年代 新诗的贡献;闻一多与新格律诗对新诗的把拨;徐志摩与新月诗派对新诗的贡献;李 金发与象征诗派的特点、意义等。 二、主要教学内容 1、胡适与初期白话诗 2、郭沫若与《女神》 3、闻一多与新格律诗 4、徐志摩与新月诗派 5、李金发与象征诗派 三、课堂讨论选题 1、泛神论思想对郭沫若诗歌创作的影响 2、胡适“放脚体”诗歌的对现代新诗的意义 3、新月诗派的流派特色有哪些?
四、课外作业选题 1、闻一多的“新格律诗”理论对中国白话新诗的贡献; 2、以李金发为代表的象征诗派的艺术特色 、简述徐志摩诗歌的艺术成就 第五章20年代的散文 、学习目的要求 了解20年代散文的创作概况及其特点;鲁迅的《野草》和《朝花夕拾》;周作人 与“语丝派”散文;朱自清与叙事抒情散文;冰心与“冰心体”散文 主要教学内容 1、20年代散文概述 鲁迅的《野草》和《朝花夕拾》 3、周作人与“语丝派”散文 4、朱自清、冰心与叙事抒情散文 四、课堂讨论选题 1、周作人小品散文的艺术风格 2、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成就 四、课外作业选题 1、“语丝体”的艺术特征 2、“冰心体”的艺术特点 第六章20年代戏剧
四、课外作业选题 1、闻一多的“新格律诗”理论对中国白话新诗的贡献; 2、以李金发为代表的象征诗派的艺术特色 3、简述徐志摩诗歌的艺术成就 第五章 20年代的散文 一、学习目的要求 了解20年代散文的创作概况及其特点;鲁迅的《野草》和《朝花夕拾》;周作人 与“语丝派”散文;朱自清与叙事抒情散文;冰心与“冰心体”散文 二、主要教学内容 1、20年代散文概述 2、鲁迅的《野草》和《朝花夕拾》 3、周作人与“语丝派”散文 4、朱自清、冰心与叙事抒情散文 四、课堂讨论选题 1、周作人小品散文的艺术风格 2、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成就 四、课外作业选题 1、“语丝体”的艺术特征 2、“冰心体”的艺术特点 第六章 20年代戏剧
学习目的要求 了解20年代话剧的创作概况;以及田汉等的创作 主要教学内容 1、20年代话剧创作概况 2、田汉与《获虎之夜》 三、课堂讨论选题 20年代话剧的进步性 四、课外作业选题 1、20年代话剧的创作概况 2、田汉对萌芽期话剧的贡献 3、名词解释:“文明戏”;“爱美剧” 第二编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1927年——1937年) 第七章30年代文学运动与文学潮流 学习目的要求 学习本章应了解30年代文艺运动发展的基本线索;左翼文学思潮的基本特征与得 失;左翼作家与自由主义两大文学思潮的对立 二、主要教学内容 1、革命文学的论争与左联的成立; 文化战线上的“围剿”与“反围剿 3、抗日统一战线的提出和两个口号的论争
一、学习目的要求 了解20年代话剧的创作概况;以及田汉等的创作 二、主要教学内容 1、20年代话剧创作概况 2、田汉与《获虎之夜》 三、课堂讨论选题 20年代话剧的进步性 四、课外作业选题 1、20年代话剧的创作概况 2、田汉对萌芽期话剧的贡献 3、名词解释:“文明戏”;“爱美剧” 第二编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1927年——1937年) 第七章 30年代文学运动与文学潮流 一、学习目的要求 学习本章应了解30年代文艺运动发展的基本线索;左翼文学思潮的基本特征与得 失;左翼作家与自由主义两大文学思潮的对立。 二、主要教学内容 1、革命文学的论争与左联的成立; 2、文化战线上的“围剿”与“反围剿”; 3、抗日统一战线的提出和两个口号的论争
课堂讨论选题 1、左翼文学思潮的基本特征 2、对文艺自由论辩的基本认识和评价 革命文学论争的主要问题 四、课外作业选题 1、左联的主要历史功过 2、对文学表现人性的基本认识 3、对文学自由的基本认识 第八章30年代小说创作概述 学习目的要求 学习本章应重点了解30年代出现的小说新人丁玲、张天翼、艾芜、吴祖缃、萧红 等作家的创作概况及创作特点,了解社会分析小说、现代派小说、讽刺小说等小说派 的形成及其特征 、主要教学内容 1、丁玲的小说创作道路及《莎菲女士日记》。 2、张天翼小说创作概况,《包氏父子》、《华威先生》及其张天翼讽刺小说艺 术特色 3、艾芜的《南行记》等短篇小说的艺术风格 4、吴组缃的《一千八百担》等皖南农村小说。 5、“东北作家群”及其萧红的小说成就。 、课堂讨论选题
三、课堂讨论选题 1、左翼文学思潮的基本特征 2、对文艺自由论辩的基本认识和评价 3、革命文学论争的主要问题 四、课外作业选题 1、左联的主要历史功过 2、对文学表现人性的基本认识 3、对文学自由的基本认识 第八章 30年代小说创作概述 一、学习目的要求 学习本章应重点了解30年代出现的小说新人丁玲、张天翼、艾芜、吴祖缃、萧红 等作家的创作概况及创作特点,了解社会分析小说、现代派小说、讽刺小说等小说派 的形成及其特征。 二、主要教学内容 1、丁玲的小说创作道路及《莎菲女士日记》。 2、张天翼小说创作概况,《包氏父子》、《华威先生》及其张天翼讽刺小说艺 术特色。 3、艾芜的《南行记》等短篇小说的艺术风格。 4、吴组缃的《一千八百担》等皖南农村小说。 5、“东北作家群”及其萧红的小说成就。 三、课堂讨论选题
1、丁玲对现代文学发展的贡献 2、《南行记》的创作特色 3、莎菲是怎样一个形象? 四、课外作业选题 1、莎菲形象分析 2、张天翼讽刺小说艺术特色 3、《南行记》的艺术风格 4、解释:社会分析小说新感觉派小说东北作家群 第九章老舍与市民小说 学习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老舍小说创作独特价值及其文学史地位,重点把握和理解 《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思想成就和艺术成就。 主要教学内容 1、老舍的生平、思想与创作概况 2、《骆驼祥子》的思想与艺术成就 3、《四世同堂》的思想与艺术成就 4、老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与贡献 三、课堂讨论选题 1、老舍小说对文化批判与民族性问题的关注 2、京味风格的形成及其特点
1、丁玲对现代文学发展的贡献 2、《南行记》的创作特色 3、莎菲是怎样一个形象? 四、课外作业选题 1、莎菲形象分析 2、张天翼讽刺小说艺术特色 3、《南行记》的艺术风格 4、解释:社会分析小说新感觉派小说东北作家群 第九章 老舍与市民小说 一、学习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老舍小说创作独特价值及其文学史地位,重点把握和理解 《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思想成就和艺术成就。 二、主要教学内容 1、老舍的生平、思想与创作概况 2、《骆驼祥子》的思想与艺术成就 3、《四世同堂》的思想与艺术成就 4、老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与贡献 三、课堂讨论选题 1、老舍小说对文化批判与民族性问题的关注 2、京味风格的形成及其特点
3、祥子悲剧的多重含义 四、课外作业选题 1、分析老舍小说中“市民世界”的人物形象构成; 2、试评《骆驼祥子》中祥子悲剧的多重含义。 3、分析老舍作品“京味”构成的主要因素 4、虎妞的形象分析。 第十章茅盾与社会剖析小说 学习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和掌握茅盾的生平思想和创作概况,重点掌握以《子 夜》、《春蚕》、《林家铺子》为代表的社会分析小说的特点及杰出的现实主义成 就 二、主要教学内容 1、茅盾的生平、思想和创作概况 2、社会剖析小说及其特点 3、《子夜》的思想艺术成就 4、《春蚕》、《林家铺子》等短篇小说的创作特色 课堂讨论选题 1、茅盾对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主要贡献 2、《蚀》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意义 3、吴荪甫形象的意义 4、《子夜》的成就与不足
3、祥子悲剧的多重含义 四、课外作业选题 1、分析老舍小说中“市民世界”的人物形象构成; 2、试评《骆驼祥子》中祥子悲剧的多重含义。 3、分析老舍作品“京味”构成的主要因素。 4、虎妞的形象分析。 第十章 茅盾与社会剖析小说 一、学习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和掌握茅盾的生平思想和创作概况,重点掌握以《子 夜》、《春蚕》、《林家铺子》为代表的社会分析小说的特点及杰出的现实主义成 就。 二、主要教学内容 1、茅盾的生平、思想和创作概况 2、社会剖析小说及其特点 3、《子夜》的思想艺术成就 4、《春蚕》、《林家铺子》等短篇小说的创作特色 三、课堂讨论选题; 1、茅盾对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主要贡献 2、《蚀》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意义 3、吴荪甫形象的意义 4、《子夜》的成就与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