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老舍与市民小说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还没有一个作家能像老舍那样,提供给读者如此丰富如此 生动的市民形象及其社会。在他描绘的市民形象画廊中,既有带着浓厚宗法封建性 固守传统规矩的旧派市民系列,又有追逐洋化、人格堕落的新派市民形象,以及挣扎 在社会底层的城市贫民群体。正因为老舍创造出包罗万象的完整的市民社会,且极富 中国文化地域性,所以老舍才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市民小说的集大成者。 第一节老舍的生平和创作概况 老舍是位多产作家,一生写作了1000多篇(部)作品,字数达800万字。1980年,人 民文学出版社开始编辑出版的《老舍文集》。该文集共16卷,收录了作家1925至1966 年的文学著述,按文学体裁分类和写作年代编次,并且根据初版本或者其他版本作了 校勘。1999年,为纪念老舍百年诞辰,人民文学出版社在《老舍文集》出版的基础 上,又推出了《老舍全集》计19卷 老舍的生平创作简介 老舍,原名舒庆春,又名舒舍予,1899年2月3日,他诞生于北京一户舒姓的满族 贫民家庭.父亲是名满洲正红旗的皇城护军;在老舍还不满两岁时,父亲在八国联军入 侵时保卫京畿的巷战中阵亡,一家老小靠着目不识丁、性格倔强的母亲充当杂役和给 人缝洗衣服为生,家境更加艰辛。这种家庭背景和底层生活经验成为其日后创作的文 学资源。1924年老舍赴英国伦敦大学当汉语教员,这期间他创作了早期代表作《老张 的哲学》(1926)、《赵子曰》(1927)、《二马》(1929),开启了对中国国民性 进行反省的文学创作之路。1929年由英回国在新加坡逗留期间完成长篇《小坡的生 日》。回国后老舍到济南齐鲁大学任教,30年代也成为他小说创作的繁荣期和成熟 期。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他创作了长篇小说《大明湖》(1931)、《猫城记》 (1932)、《离婚》(1933)、《牛天赐传》(1934)、《骆驼祥子》(1936),短 篇小说《微神》、《黑白李》、《月牙儿》等 抗日战争爆发后,老舍南下汉口,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兼总务部主 任,主持文协日常工作。在创作上,积极提倡通俗文艺,并以抗战救国为主题,写了 各种形式的通俗文艺作品,并开始戏剧创作,一连写下《残雾》(1939)、《国家至
第九章 老舍与市民小说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还没有一个作家能像老舍那样,提供给读者如此丰富如此 生动的市民形象及其社会。在他描绘的市民形象画廊中,既有带着浓厚宗法封建性、 固守传统规矩的旧派市民系列,又有追逐洋化、人格堕落的新派市民形象,以及挣扎 在社会底层的城市贫民群体。正因为老舍创造出包罗万象的完整的市民社会,且极富 中国文化地域性,所以老舍才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市民小说的集大成者。 第一节 老舍的生平和创作概况 老舍是位多产作家,一生写作了1000多篇(部)作品,字数达800万字。1980年,人 民文学出版社开始编辑出版的《老舍文集》。该文集共16卷,收录了作家1925至1966 年的文学著述,按文学体裁分类和写作年代编次,并且根据初版本或者其他版本作了 校勘。1999年,为纪念老舍百年诞辰,人民文学出版社在《老舍文集》出版的基础 上,又推出了《老舍全集》计19卷。 一、老舍的生平创作简介 老舍,原名舒庆春,又名舒舍予,1899年2月3日,他诞生于北京一户舒姓的满族 贫民家庭.父亲是名满洲正红旗的皇城护军;在老舍还不满两岁时,父亲在八国联军入 侵时保卫京畿的巷战中阵亡,一家老小靠着目不识丁、性格倔强的母亲充当杂役和给 人缝洗衣服为生,家境更加艰辛。这种家庭背景和底层生活经验成为其日后创作的文 学资源。1924年老舍赴英国伦敦大学当汉语教员,这期间他创作了早期代表作《老张 的哲学》(1926)、《赵子曰》(1927)、《二马》(1929),开启了对中国国民性 进行反省的文学创作之路。1929年由英回国在新加坡逗留期间完成长篇《小坡的生 日》。回国后老舍到济南齐鲁大学任教,30年代也成为他小说创作的繁荣期和成熟 期。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他创作了长篇小说《大明湖》(1931)、《猫城记》 (1932)、《离婚》(1933)、《牛天赐传》(1934)、《骆驼祥子》(1936),短 篇小说《微神》、《黑白李》、《月牙儿》等。 抗日战争爆发后,老舍南下汉口,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兼总务部主 任,主持文协日常工作。在创作上,积极提倡通俗文艺,并以抗战救国为主题,写了 各种形式的通俗文艺作品,并开始戏剧创作,一连写下《残雾》(1939)、《国家至
上》(1940)等十几个剧本。抗战后期,他投身日渐高涨的民主运动之中。1944年初, 老舍开始长篇小说《四世同堂》的创作。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3月,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老舍赴美讲学。一年期满后 继续旅居美国,写完《四世同堂》,全书分《惶惑》、《偷生》、《饥荒》三部,共 百万言,描写了北平沦陷后各阶层人民的苦难和抗争。同期,还创作了另一部长篇 《鼓书艺人》,并协助别人将这两部小说译成英文。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3日,老舍即启程回国,途经日本、菲律 宾等地,于12月9日抵达天津。建国后五六十年代是老舍创作又一个高峰期,除小说、 散文创作外,其话剧创作尤为引人注目,并取得很高的成就。1951年,创作话剧《龙 须沟》。作品上演后,引起文艺界和社会的强烈反响,老舍因之被授予“人民艺术 家”称号。1955年话剧《茶馆》问世,遂成为当代中国话剧舞台上最优秀的剧目之 建国后老舍先后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 副主席等职。参加政治、社会、文化和对外友好交流等活动,注意对青年文学工作者 的培养和辅导。 老舍具有极其鲜明的创作个性与十分独特的艺术风格,他以市民社会为自己小说 的主要描写领域,以一以贯之的国民性思考主题和独特的文化批判视角,以卓著的京 味艺术和幽默风格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独树一帜,成为一位不可多得的大家。 老舍对于老北京文化的省察与展示以及由此酿成的“京味”,是其文学创作的独 特性所在。老北京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市井巷里间的人情世故与风俗习惯,故都的 外在风貌,市民群众的内在心态,与他们的过去与现在,在老舍笔下熔铸为一体。老 舍总是满怀深情表白自己与这座城市无法分割的情感联系:“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 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它的“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 思念中有北平”,以致“不能把这些搁在一旁而还有一个完整的自己”。北京作为千 年古都,同时又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但老舍所写的,并不是作为帝王之都的 北京,涉及精英文化的北京的也不多。他写得最多也最为出色的,是那些居住在胡同 杂院的平民百姓,尤其是挣扎在社会底层的贫民,与恪守传统的所谓老北京。通过他 的视野,这个原本灰色暗淡的社会角落,不被文学观照的社会群体,显现出艺术的光 彩,而且变得富有深意,老舍也因此赢得了市民小说集大成者的桂冠
上》(1940)等十几个剧本。抗战后期,他投身日渐高涨的民主运动之中。1944年初, 老舍开始长篇小说《四世同堂》的创作。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3月,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老舍赴美讲学。一年期满后, 继续旅居美国,写完《四世同堂》,全书分《惶惑》、《偷生》、《饥荒》三部,共 百万言,描写了北平沦陷后各阶层人民的苦难和抗争。同期,还创作了另一部长篇 《鼓书艺人》,并协助别人将这两部小说译成英文。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3日,老舍即启程回国,途经日本、菲律 宾等地,于12月9日抵达天津。建国后五六十年代是老舍创作又一个高峰期,除小说、 散文创作外,其话剧创作尤为引人注目,并取得很高的成就。1951年,创作话剧《龙 须沟》。作品上演后,引起文艺界和社会的强烈反响,老舍因之被授予“人民艺术 家”称号。1955年话剧《茶馆》问世,遂成为当代中国话剧舞台上最优秀的剧目之 一。建国后老舍先后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 副主席等职。参加政治、社会、文化和对外友好交流等活动,注意对青年文学工作者 的培养和辅导。 老舍具有极其鲜明的创作个性与十分独特的艺术风格,他以市民社会为自己小说 的主要描写领域,以一以贯之的国民性思考主题和独特的文化批判视角,以卓著的京 味艺术和幽默风格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独树一帜,成为一位不可多得的大家。 老舍对于老北京文化的省察与展示以及由此酿成的“京味”,是其文学创作的独 特性所在。老北京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市井巷里间的人情世故与风俗习惯,故都的 外在风貌,市民群众的内在心态,与他们的过去与现在,在老舍笔下熔铸为一体。老 舍总是满怀深情表白自己与这座城市无法分割的情感联系:“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 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它的“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 思念中有北平”,以致“不能把这些搁在一旁而还有一个完整的自己”。北京作为千 年古都,同时又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但老舍所写的,并不是作为帝王之都的 北京,涉及精英文化的北京的也不多。他写得最多也最为出色的,是那些居住在胡同 杂院的平民百姓,尤其是挣扎在社会底层的贫民,与恪守传统的所谓老北京。通过他 的视野,这个原本灰色暗淡的社会角落,不被文学观照的社会群体,显现出艺术的光 彩,而且变得富有深意,老舍也因此赢得了市民小说集大成者的桂冠
二、主要作品内容简介 (一)、早期代表作《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 《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等老舍早期文学创作即开始从新旧文化 对照中思考中国国民性问题。《老张的哲学》中的主要人物,大都烙印着新旧交替、 变态的思想痕迹。在这部小说里,作者为我们着力刻画出了两种不同社会类型的形象 即市井恶棍老张和洋场恶少蓝小山。老张有自己的一套独特的哲学。他的人生哲学是 经商、当兵、办学堂,“钱本位而三位一体”,政治哲学是“凡公事之有纳入私事范 围内之可能者,以私事对事之”。作品通过旧中国市民社会层面透视民族的社会心 理,从而揭示出小市民卑琐灰色的生活和扭曲灵魂 《赵子曰》写的是20年代北京大学生的生活。作家“在解放与自由的声浪中,在 严重而混乱的场面中,找到了笑料,看出了缝子”(《我怎样写〈赵子曰〉》),讽 刺指向这些以新派自诩其实醉生梦死的青年。 《二马》是有意识地将一对“老中国的儿女”放到西方列强的文化背景下,把中 华民族的文化劣根性,通过资本主义强国的民族性来加以表现和批判的长篇小说。作 品的题旨是“在比较中国人与英国人的不同处”。老舍跨越空间的距离,从中国来到 伦敦,然而历史发展阶段上的时间距离却无法跨越,面对着资本主义的工业文化,他 从最普通的日常生活和风俗习惯入手,剖析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种种劣根性并使它与英 国的民风民俗形成鲜明的对比。以英国的风俗文化为参照系,老舍反观中国传统的风 俗习惯时不自觉地平添了许多批判的锋芒和理性的目光 (二)、《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 《猫城记》是一部寓言体文化讽刺小说。老舍解释他创作《猫城记》的原因 是:“头一个就是对国事的失望”,《猫城记》采取类似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的体 裁,带有奇特的科幻和寓言的色彩,作者旨在讽刺一个古老民族的劣根性。在火星上 的“猫人”国家里,“我”亲自观察了猫国病入膏肓的文化百态及社会情状,目睹了 猫国在“矮人”国军队人侵下的亡国灭种经过。这个猫人国自诩为“一切国中最古的 国”,他们以“迷叶”为“国食”,以金钱为“国魂”,他们天性敬畏外国人,讲究 男女有别等等。作品讽刺麻木愚昧的民族痼疾和崇洋媚外的奴才心理,告诫人们中国
二、主要作品内容简介 (一)、早期代表作《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 《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等老舍早期文学创作即开始从新旧文化 对照中思考中国国民性问题。《老张的哲学》中的主要人物,大都烙印着新旧交替、 变态的思想痕迹。在这部小说里,作者为我们着力刻画出了两种不同社会类型的形象; 即市井恶棍老张和洋场恶少蓝小山。老张有自己的一套独特的哲学。他的人生哲学是 经商、当兵、办学堂,“钱本位而三位一体”,政治哲学是“凡公事之有纳入私事范 围内之可能者,以私事对事之”。作品通过旧中国市民社会层面透视民族的社会心 理,从而揭示出小市民卑琐灰色的生活和扭曲灵魂; 《赵子曰》写的是20年代北京大学生的生活。作家“在解放与自由的声浪中,在 严重而混乱的场面中,找到了笑料,看出了缝子”(《我怎样写〈赵子曰〉》),讽 刺指向这些以新派自诩其实醉生梦死的青年。 《二马》是有意识地将一对“老中国的儿女”放到西方列强的文化背景下,把中 华民族的文化劣根性,通过资本主义强国的民族性来加以表现和批判的长篇小说。作 品的题旨是“在比较中国人与英国人的不同处”。老舍跨越空间的距离,从中国来到 伦敦,然而历史发展阶段上的时间距离却无法跨越,面对着资本主义的工业文化,他 从最普通的日常生活和风俗习惯入手,剖析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种种劣根性并使它与英 国的民风民俗形成鲜明的对比。以英国的风俗文化为参照系,老舍反观中国传统的风 俗习惯时不自觉地平添了许多批判的锋芒和理性的目光。 (二)、《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 《猫城记》是一部寓言体文化讽刺小说。老舍解释他创作《猫城记》的原因 是:“头一个就是对国事的失望”,《猫城记》采取类似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的体 裁,带有奇特的科幻和寓言的色彩,作者旨在讽刺一个古老民族的劣根性。在火星上 的“猫人”国家里,“我”亲自观察了猫国病入膏肓的文化百态及社会情状,目睹了 猫国在“矮人”国军队人侵下的亡国灭种经过。这个猫人国自诩为“一切国中最古的 国”,他们以“迷叶”为“国食”,以金钱为“国魂”,他们天性敬畏外国人,讲究 男女有别等等。作品讽刺麻木愚昧的民族痼疾和崇洋媚外的奴才心理,告诫人们中国
有亡国灭种的危险,但与此同时,也流露出对于国事的悲观情绪和对于革命的严重误 解 《离婚》成功地刻画了北京市民人物的灵魂,深刻揭示并批判了市民性格的劣根 性及造成这种性格的思想文化传统。审视的出发点在民众,通过对思想文化革命在普 通平民阶层中引起的反映,来透视传统中国在走向现代化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危机与 挑战。首先,传统文化意识培育出来的庸俗、实用、自足心态在与现代思想对话的时 候,表现出了相当的隔膜与对立。张大哥保持着古旧的生活情调,遵循着传统的道德 观念,恪守着封建宗法的人伦关系,绝不费尽心机获取没有得到的,却有滋有味地安 于现状,与世无争。市民阶层善良热心的传统美德与市民意识中陈旧、落后的市侩习 气两个矛盾的方面统一在张大哥身上,这种病态的精神现象在小市民阶层中颇有代表 性;其次,作品对五四以来的女性解放与传统文化的复杂矛盾进行了多重辨析。无论 李太太、吴太太、马少奶奶、邱太太,都使我们体味到传统女性命运的悲剧色彩, 方面女性自身的性格弱点和精神缺陷在某种意义上默许或承认了男性中心主义的存在 与延伸,从对女性命运的揭示中,老舍深刻批判了传统文化的积弊,同时也指出妇女 解放必须同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同步进行。《离婚》用大量幽默笔调写出来了 令人慨叹的人生结局,幽默未了即悲从中来,强化了作品的感染力。这种属于老舍的 笑中含泪、泪里带笑的喜悲剧艺术风格,就此被基本确立下来。 《牛天赐传》是继《离婚》之后发表的一部长篇,讲述了一个“没有准家准姓准 名”的路边弃婴,被牛氏家庭收养长大,一步步地得到家庭、社会文化熏陶,终于模 塑出典型“国人”性格的过程。可与《离婚》看作姊妹篇。 中短篇代表作《月牙儿》 《月牙儿》是老舍城市贫民创作的代表作之一,它是以都市暗娟为题材的中篇。 它采用了第一人称式的故事内叙述,特别是从内部的和女性人物本位的视点出发,以 平视近距的角度深入女性主人公的心灵深处,写出母女两代怎样一步一步由贫乏走向 毁灭的共同命运。小说中通过女儿的情感心理变化不断反射出母亲的沉沦历程,当女 儿同样经历了人生的崎岖坎坷之后,终于原宥了母亲当初令她羞辱的选择,而且自己 走上了母亲的旧路。从憎恶到排斥,从逃避到认可,直至最后的屈从,她终于认识 到“女儿的职业是世袭的,是专门的。”母亲沉重而凄零的一生象一面镜子,映射着 女儿可怕的未来去向。无论她怎样努力挣脱,也不能从母亲的阴影中突围。虽然作者
有亡国灭种的危险,但与此同时,也流露出对于国事的悲观情绪和对于革命的严重误 解。 《离婚》成功地刻画了北京市民人物的灵魂,深刻揭示并批判了市民性格的劣根 性及造成这种性格的思想文化传统。审视的出发点在民众,通过对思想文化革命在普 通平民阶层中引起的反映,来透视传统中国在走向现代化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危机与 挑战。首先,传统文化意识培育出来的庸俗、实用、自足心态在与现代思想对话的时 候,表现出了相当的隔膜与对立。张大哥保持着古旧的生活情调,遵循着传统的道德 观念,恪守着封建宗法的人伦关系,绝不费尽心机获取没有得到的,却有滋有味地安 于现状,与世无争。市民阶层善良热心的传统美德与市民意识中陈旧、落后的市侩习 气两个矛盾的方面统一在张大哥身上,这种病态的精神现象在小市民阶层中颇有代表 性;其次,作品对五四以来的女性解放与传统文化的复杂矛盾进行了多重辨析。无论 李太太、吴太太、马少奶奶、邱太太,都使我们体味到传统女性命运的悲剧色彩,一 方面女性自身的性格弱点和精神缺陷在某种意义上默许或承认了男性中心主义的存在 与延伸,从对女性命运的揭示中,老舍深刻批判了传统文化的积弊,同时也指出妇女 解放必须同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同步进行。《离婚》用大量幽默笔调写出来了 令人慨叹的人生结局,幽默未了即悲从中来,强化了作品的感染力。这种属于老舍的 笑中含泪、泪里带笑的喜悲剧艺术风格,就此被基本确立下来。 《牛天赐传》是继《离婚》之后发表的一部长篇,讲述了一个“没有准家准姓准 名”的路边弃婴,被牛氏家庭收养长大,一步步地得到家庭、社会文化熏陶,终于模 塑出典型“国人”性格的过程。可与《离婚》看作姊妹篇。 (三)、中短篇代表作《月牙儿》 《月牙儿》是老舍城市贫民创作的代表作之一,它是以都市暗娟为题材的中篇。 它采用了第一人称式的故事内叙述,特别是从内部的和女性人物本位的视点出发,以 平视近距的角度深入女性主人公的心灵深处,写出母女两代怎样一步一步由贫乏走向 毁灭的共同命运。小说中通过女儿的情感心理变化不断反射出母亲的沉沦历程,当女 儿同样经历了人生的崎岖坎坷之后,终于原宥了母亲当初令她羞辱的选择,而且自己 走上了母亲的旧路。从憎恶到排斥,从逃避到认可,直至最后的屈从,她终于认识 到“女儿的职业是世袭的,是专门的。”母亲沉重而凄零的一生象一面镜子,映射着 女儿可怕的未来去向。无论她怎样努力挣脱,也不能从母亲的阴影中突围。虽然作者
将母女轮回的命运归结为经济上的贫困,但却忽略了女儿成长历程中无处不在的母亲 的泪水和面影。它隐蔽而强烈地扭曲着女儿的灵魂世界,直到把她又一次推向深渊 另外,《阳光》、《月牙儿》和《微神》中的女主角构成了老舍创作中一个独特的年 轻女性群体,这些女性都是新学堂出来的知识女性,而在传统市民社会里,这些新女 性也毫无出路。如《月牙儿》里的整个结构,妈妈为生计所迫当妓女养活女儿,使她 受教育,而最后新的知识女性百般挣扎也没能逃脱母亲命运的覆辙。《微神》里的女 孩儿等不了“我”留洋回来,也去当了暗娼。这些贫民的出路差不多最后就是出卖自 己。而《阳光》的富家知识女性,最后也无法获得个体的自由与独立 小说创作的特点 纵观老舍的长、中、短篇小说创作,可见其创作具有如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一)传统文化的反思 老舍如同鲁迅、张天翼等现代作家一样同属批判“国民性”的作家群而见著于文 学史册,他虽然继承了自鲁迅伊始的批判传统但又有自己的开拓。他拒斥与嘲讽传统 文化的负面因素,却颂扬和眷念传统文化的优质,对传统文化的审视方式具有现代眼 光和超前意识。在小说中,老舍对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濡染而成的、体现于小市 民身上的老大中国的种种劣根性予以了批判,显示出一种叛逆儒学传统的姿态,尤其 是《二马》把中国国民性置于中西民族特性的对比中,以独特的角度透视中国传统文 化,显示了开阔的文化批判视野。《猫城记》在“猫国”这个“异城”中探讨古老民 族的性格和命运,深入剖析中国传统文化身上的毒瘤。《离婚》批判由传统文化沉积 在男女、婚姻、家庭中随遇而安、消沉疲惫的“好人”哲学,表现作者的文化批判意 识已相当自觉。《骆驼祥子》中小福子、虎妞的悲惨命运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封建家长 手造成的。但在《四世同堂》中,老舍的文化批判和文化反思却体现得更趋辩证和 全面,既希望在战火中清算传统文化的毒瘤,又满怀更新民族性格的信念,表达了对 儒家理想家庭模式的深情眷念。总之,老舍是继鲁迅之后坚持不懈反思民族传统、以 文化批判意识著称的杰出作家 (二)乡土气息的弥漫 老舍对传统文化的反思是以北京市民社会为中心而展开的,因此被称为“北京市 民社会的表现者与批判者”。他的小说世界虽不乏济南等其他地域民俗风情的穿插
将母女轮回的命运归结为经济上的贫困,但却忽略了女儿成长历程中无处不在的母亲 的泪水和面影。它隐蔽而强烈地扭曲着女儿的灵魂世界,直到把她又一次推向深渊。 另外,《阳光》、《月牙儿》和《微神》中的女主角构成了老舍创作中一个独特的年 轻女性群体,这些女性都是新学堂出来的知识女性,而在传统市民社会里,这些新女 性也毫无出路。如《月牙儿》里的整个结构,妈妈为生计所迫当妓女养活女儿,使她 受教育,而最后新的知识女性百般挣扎也没能逃脱母亲命运的覆辙。《微神》里的女 孩儿等不了“我”留洋回来,也去当了暗娼。这些贫民的出路差不多最后就是出卖自 己。而《阳光》的富家知识女性,最后也无法获得个体的自由与独立。 三、小说创作的特点 纵观老舍的长、中、短篇小说创作,可见其创作具有如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一)传统文化的反思 老舍如同鲁迅、张天翼等现代作家一样同属批判“国民性”的作家群而见著于文 学史册,他虽然继承了自鲁迅伊始的批判传统但又有自己的开拓。他拒斥与嘲讽传统 文化的负面因素,却颂扬和眷念传统文化的优质,对传统文化的审视方式具有现代眼 光和超前意识。在小说中,老舍对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濡染而成的、体现于小市 民身上的老大中国的种种劣根性予以了批判,显示出一种叛逆儒学传统的姿态,尤其 是《二马》把中国国民性置于中西民族特性的对比中,以独特的角度透视中国传统文 化,显示了开阔的文化批判视野。《猫城记》在“猫国”这个“异城”中探讨古老民 族的性格和命运,深入剖析中国传统文化身上的毒瘤。《离婚》批判由传统文化沉积 在男女、婚姻、家庭中随遇而安、消沉疲惫的“好人”哲学,表现作者的文化批判意 识已相当自觉。《骆驼祥子》中小福子、虎妞的悲惨命运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封建家长 一手造成的。但在《四世同堂》中,老舍的文化批判和文化反思却体现得更趋辩证和 全面,既希望在战火中清算传统文化的毒瘤,又满怀更新民族性格的信念,表达了对 儒家理想家庭模式的深情眷念。总之,老舍是继鲁迅之后坚持不懈反思民族传统、以 文化批判意识著称的杰出作家。 (二)乡土气息的弥漫 老舍对传统文化的反思是以北京市民社会为中心而展开的,因此被称为“北京市 民社会的表现者与批判者”。他的小说世界虽不乏济南等其他地域民俗风情的穿插
但“京味儿”却是老舍小说的特色所在。老舍曾说,“我生在北平,那里的人、事、 风景、味道,和卖酸梅汤、杏儿茶的声音,我全熟悉。一闭眼我的北平就完整的,象 张彩色鲜明的图画浮在我的心中”,浓厚的“京味儿”正突现着老舍内心那种力透 纸背的乡土意识。从某种意义上说,老舍的小说只有一个“主角”,那就是北京。这 首先体现在作家对故乡地域性血源关系的认同,他说,“北平是我的老家,一想起这 两个字就立刻有几百尺‘故都景象’在心中开映”。他还说:“我们幼时所熟悉的地 方景物,即一木一石,当追想起来,都足以引起热烈的情感。”总之,老舍小说的背 景都是北平,他“笔下的北京是相当真实的,山水名胜古迹胡同店铺基本上用真名, 大部经得起实地核对和验证”。据统计,在老舍的作品中出现过240多个真实的北京地 名,其中大多集中在老舍的出生地北京的西北角。他的作品把北平艺术化了,或者说 通过艺术的描绘使北平更加生活化了,在谈笑风生中让人们在北平世态民俗画卷里流 连忘返。对老舍来说,北平不只是简单的生养之地,更是块精神世界的乡土,他常把 朴素的思乡恋土之情升华为对北平文化意蕴的理解、展现和诠释,老舍曾说:“我所 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且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的一段历史… 因为我的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 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对传统礼仪民俗的关注和思考,是老舍怀乡恋土的重要内 容。虽然对传统礼仪文明中销蚀民族性格的面子观念、排场心理、繁褥礼节和忍让哲 学等不无抨击,但却在自觉或不自觉之间又把北平淳朴的人情礼仪呈现得诗意葱笼摇 曳多姿。老舍曾自豪地宣称,北平城中“连走卒小贩全另有风度”,小说人物虽形形 色色,却普遍的文质彬彬、温文尔雅,行为举止毕恭毕敬,言语和蔼可亲,态度也平 易近人,充满着对北平礼仪文明的自豪感和优越感。这种情感在他那些描绘经商行为 或商业文化的小说中体现得非常充分,老舍笔下的商人风范和经商方式无一不合乎儒 家“和气生财”的传统规范,这也正是儒家“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理念的形象 写照。或许,对传统礼仪心驰神往的回忆和眷恋,恰好显示了老舍在深层次上与儒家 文化的精神联系。 (三)幽默风格的凸现 老舍是现代小说史上最有成就的幽默小说家,这既得益于平民社会市井气息、皇 城根儿下文化氛围的熏陶,又与英国文学的幽默特质分不开,老舍说:“英国的威尔 斯,康拉德,美瑞地茨,和法国的福禄贝尔与莫泊桑,都拿去了我很多时间”。在老 舍的小说中,很容易找到狄更斯似的俏皮、讽刺和康拉德似的新奇叙述方式,而果戈
但“京味儿”却是老舍小说的特色所在。老舍曾说,“我生在北平,那里的人、事、 风景、味道,和卖酸梅汤、杏儿茶的声音,我全熟悉。一闭眼我的北平就完整的,象 一张彩色鲜明的图画浮在我的心中”,浓厚的“京味儿”正突现着老舍内心那种力透 纸背的乡土意识。从某种意义上说,老舍的小说只有一个“主角”,那就是北京。这 首先体现在作家对故乡地域性血源关系的认同,他说,“北平是我的老家,一想起这 两个字就立刻有几百尺‘故都景象’在心中开映”。他还说:“我们幼时所熟悉的地 方景物,即一木一石,当追想起来,都足以引起热烈的情感。”总之,老舍小说的背 景都是北平,他“笔下的北京是相当真实的,山水名胜古迹胡同店铺基本上用真名, 大部经得起实地核对和验证”。据统计,在老舍的作品中出现过240多个真实的北京地 名,其中大多集中在老舍的出生地北京的西北角。他的作品把北平艺术化了,或者说 通过艺术的描绘使北平更加生活化了,在谈笑风生中让人们在北平世态民俗画卷里流 连忘返。对老舍来说,北平不只是简单的生养之地,更是块精神世界的乡土,他常把 朴素的思乡恋土之情升华为对北平文化意蕴的理解、展现和诠释,老舍曾说:“我所 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且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的一段历史…… 因为我的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 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对传统礼仪民俗的关注和思考,是老舍怀乡恋土的重要内 容。虽然对传统礼仪文明中销蚀民族性格的面子观念、排场心理、繁褥礼节和忍让哲 学等不无抨击,但却在自觉或不自觉之间又把北平淳朴的人情礼仪呈现得诗意葱笼摇 曳多姿。老舍曾自豪地宣称,北平城中“连走卒小贩全另有风度”,小说人物虽形形 色色,却普遍的文质彬彬、温文尔雅,行为举止毕恭毕敬,言语和蔼可亲,态度也平 易近人,充满着对北平礼仪文明的自豪感和优越感。这种情感在他那些描绘经商行为 或商业文化的小说中体现得非常充分,老舍笔下的商人风范和经商方式无一不合乎儒 家“和气生财”的传统规范,这也正是儒家“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理念的形象 写照。或许,对传统礼仪心驰神往的回忆和眷恋,恰好显示了老舍在深层次上与儒家 文化的精神联系。 (三)幽默风格的凸现 老舍是现代小说史上最有成就的幽默小说家,这既得益于平民社会市井气息、皇 城根儿下文化氛围的熏陶,又与英国文学的幽默特质分不开,老舍说:“英国的威尔 斯,康拉德,美瑞地茨,和法国的福禄贝尔与莫泊桑,都拿去了我很多时间”。在老 舍的小说中,很容易找到狄更斯似的俏皮、讽刺和康拉德似的新奇叙述方式,而果戈
理、契诃夫那“含泪的笑”的讽刺艺术和福楼拜、莫泊桑小说的悲剧味亦有影响。老 舍的幽默以悲喜剧交融的形式、讽刺与抒情渗透的方式,取得了“我要笑骂,而又不 赶尽杀绝”的艺术魅力。也就是说,老舍把幽默看成是一种“心态”、一种生命的润 滑剂。因此,老舍的幽默既有温厚的同情,又有峻厉的讽刺。在幽默发展道路上,如 果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两部长篇还是“为幽默而幽默”,《二马》则标示 出老舍幽默风格的趋于形成,后虽曾一度“故意的停止幽默”,但在立意“返归幽 默”之后,则不再追求表面的笑料,而是使幽默“出自事实本身的可笑”,故有了标 志幽默风格成熟的《离婚》。总之,幽默为老舍的文化反思提供了适宜的艺术风格, 使老舍的小说艺术获得了丰厚的文化魅力。 第二节《骆驼祥子》 故事情节 《骆驼祥子》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这是读小说的一个起点,通常认为,这部小说 的成功在于它直接地反映了旧中国城市底层贫民的苦难生活,一个破产农民来到城市 谋生,他如何被市民化,又如何被社会抛入流氓无产者的行列,以及在这一人生历程 中经历的精神毁灭的悲剧。主人公祥子,是老北京城里一个洋车夫,他把买一辆属于 自己的车作为人生最大的理想,希望靠自己的力气拉车,过上安稳的生活,故事始终 围绕“买车”展开祥子命运的三起三落。第一次买车,是在车厂辛苦地干了三年,好 不容易攒了钱买的,可是不到半年就被匪兵抢走了。他自己虎口逃生的路上捡到了三 匹骆驼,卖了三十块钱,本来准备攒着再买第二辆车,不幸又被一个政府侦探讹诈了 这笔积蓄,第二次失败。原来车厂老板刘四爷的女儿虎妞喜欢祥子,祥子虽然讨厌她 的粗鄙和贪婪,但又没能逃脱虎妞设下的性诱惑的罗网,不得不与她结婚,然后用她 的私房钱买下了第三部车。但不久虎妞因为难产而死,祥子还是卖掉了车子料理丧 事,直到最后他喜欢的小福子因为不堪忍受残酷命运而自杀,祥子终于彻底绝望了 在一个一个的不幸遭遇之后,祥子彻底堕落了,他作为一个独立劳动者的善良愿望被 步一步残酷地蚕蚀直至毁灭,他原有的理想和美德也都扭曲变形,直到最后成为 具行尸走肉 、悲剧意蕴 《骆驼祥子》的悲剧意蕴是多方面的:
理、契诃夫那“含泪的笑”的讽刺艺术和福楼拜、莫泊桑小说的悲剧味亦有影响。老 舍的幽默以悲喜剧交融的形式、讽刺与抒情渗透的方式,取得了“我要笑骂,而又不 赶尽杀绝”的艺术魅力。也就是说,老舍把幽默看成是一种“心态”、一种生命的润 滑剂。因此,老舍的幽默既有温厚的同情,又有峻厉的讽刺。在幽默发展道路上,如 果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两部长篇还是“为幽默而幽默”,《二马》则标示 出老舍幽默风格的趋于形成,后虽曾一度“故意的停止幽默”,但在立意“返归幽 默”之后,则不再追求表面的笑料,而是使幽默“出自事实本身的可笑”,故有了标 志幽默风格成熟的《离婚》。总之,幽默为老舍的文化反思提供了适宜的艺术风格, 使老舍的小说艺术获得了丰厚的文化魅力。 第二节《骆驼祥子》 一、故事情节 《骆驼祥子》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这是读小说的一个起点,通常认为,这部小说 的成功在于它直接地反映了旧中国城市底层贫民的苦难生活,一个破产农民来到城市 谋生,他如何被市民化,又如何被社会抛入流氓无产者的行列,以及在这一人生历程 中经历的精神毁灭的悲剧。主人公祥子,是老北京城里一个洋车夫,他把买一辆属于 自己的车作为人生最大的理想,希望靠自己的力气拉车,过上安稳的生活,故事始终 围绕“买车”展开祥子命运的三起三落。第一次买车,是在车厂辛苦地干了三年,好 不容易攒了钱买的,可是不到半年就被匪兵抢走了。他自己虎口逃生的路上捡到了三 匹骆驼,卖了三十块钱,本来准备攒着再买第二辆车,不幸又被一个政府侦探讹诈了 这笔积蓄,第二次失败。原来车厂老板刘四爷的女儿虎妞喜欢祥子,祥子虽然讨厌她 的粗鄙和贪婪,但又没能逃脱虎妞设下的性诱惑的罗网,不得不与她结婚,然后用她 的私房钱买下了第三部车。但不久虎妞因为难产而死,祥子还是卖掉了车子料理丧 事,直到最后他喜欢的小福子因为不堪忍受残酷命运而自杀,祥子终于彻底绝望了。 在一个一个的不幸遭遇之后,祥子彻底堕落了,他作为一个独立劳动者的善良愿望被 一步一步残酷地蚕蚀直至毁灭,他原有的理想和美德也都扭曲变形,直到最后成为一 具行尸走肉。 二、悲剧意蕴 《骆驼祥子》的悲剧意蕴是多方面的:
社会悲剧:初到北平的祥子,如同乡野泥土中生长的“树”,“坚壮、沉默、而 又有生气”。他年轻力壮,坚韧顽强,风雨里咬牙、茶饭里节省,按理说他通过自己 的诚实劳动能够安稳与独立地生活,但客观上却失败了。造成祥子悲剧的主要原因正 是把“人”变成“鬼”的社会。祥子想买一辆人力车的愿望,正像农民想拥有土地一 样,只是一个劳动者的最低愿望,然而这一正当愿望在那个社会里却成了奢望。他历 尽艰辛,三起三落,欲独立自主而终不可得,因为横亘在他面前的是军阀的乱兵、政 府的侦探、车行的豪夺这样一个强大、罪恶、病态的社会,他不可能凭一己之力与这 个社会抗衡,只能成为这个病态社会的牺牲品 精神悲剧:这部小说具有现实主义艺术的深刻性,它表现在对祥子自身悲剧命运 主观因素的发掘,揭示了祥子的思想局限与心理弱点。与生俱来的小农意识和狭隘眼 光尤其是他个人奋斗的思想及其为实现这一理想的行为方式,带有个体劳动者深刻的 思想印痕。对个人力量、年轻力壮及吃苦耐劳品质的自信,使他不能看清社会的本 质,也无法意识个人奋斗难以抗衡黑暗势力和摆脱生活穷困的真理。事实上,那一贫 如洗的穷车夫老马本已提供了“此路不通”的前车之鉴。老马也曾拥有自己的车,但 到头来还是贫病交加,无法生活下去。祥子的悲剧恰在于他一开始就执著地以为只要 拼命苦干就可改变自身命运且一直执迷不悟,他在个人奋斗与群体反抗的人生道路上 没有也未能作出正确的选择,个人奋斗导致他与其他车夫之间的隔膜甚至仇恨。孤独 与脆弱的祥子,即使接二连三的失败,也找不到失败的真正原因,他把一切归结为命 运。当不愿屈服于命运而试图报复时,他又找不到真正的对手,因此他的报复不但于 社会无损反而更具盲目性、疯狂性和破坏性,更快将自己推入堕落的深渊。显然,祥 子的精神悲剧是对个人奋斗道路的否定。 性格悲剧:祥子善良正直,乐于助人,自信自尊,鄙弃一班洋车夫的沦落,而与 虎妞的婚姻、小福子的恋爱却映现了性格的软弱无力。虎妞身份多重,性格复杂。作 为车行老板的女儿,她好逸恶劳,善玩心计,粗俗刁蛮,缺乏教养,又一心想操纵别 人的命运。作为嫁不岀去的老姑娘,她身受封建家庭的损害,青春的被延宕导致了心 理的变态,追求爱情与幸福而敢与父亲闹翻;作为人力车夫的妻子,她并非甘心一辈 子作车夫的老婆,而企图把祥子也拉上她生活的理想轨道。因此不能说虎妞对祥子没 有感情,但这种感情是扭曲的、畸形的,只是从自身需要出发而在心灵与肉体上摧残 祥子。社会和家庭造成了她的不幸,而她又造成了祥子身心的崩溃。小福子与祥子间 有纯真的感情,她对祥子怀着相濡以沫的情意但终未成为眷属,为养活酗酒的父亲和
社会悲剧:初到北平的祥子,如同乡野泥土中生长的“树”,“坚壮、沉默、而 又有生气”。他年轻力壮,坚韧顽强,风雨里咬牙、茶饭里节省,按理说他通过自己 的诚实劳动能够安稳与独立地生活,但客观上却失败了。造成祥子悲剧的主要原因正 是把“人”变成“鬼”的社会。祥子想买一辆人力车的愿望,正像农民想拥有土地一 样,只是一个劳动者的最低愿望,然而这一正当愿望在那个社会里却成了奢望。他历 尽艰辛,三起三落,欲独立自主而终不可得,因为横亘在他面前的是军阀的乱兵、政 府的侦探、车行的豪夺这样一个强大、罪恶、病态的社会,他不可能凭一己之力与这 个社会抗衡,只能成为这个病态社会的牺牲品。 精神悲剧:这部小说具有现实主义艺术的深刻性,它表现在对祥子自身悲剧命运 主观因素的发掘,揭示了祥子的思想局限与心理弱点。与生俱来的小农意识和狭隘眼 光尤其是他个人奋斗的思想及其为实现这一理想的行为方式,带有个体劳动者深刻的 思想印痕。对个人力量、年轻力壮及吃苦耐劳品质的自信,使他不能看清社会的本 质,也无法意识个人奋斗难以抗衡黑暗势力和摆脱生活穷困的真理。事实上,那一贫 如洗的穷车夫老马本已提供了“此路不通”的前车之鉴。老马也曾拥有自己的车,但 到头来还是贫病交加,无法生活下去。祥子的悲剧恰在于他一开始就执著地以为只要 拼命苦干就可改变自身命运且一直执迷不悟,他在个人奋斗与群体反抗的人生道路上 没有也未能作出正确的选择,个人奋斗导致他与其他车夫之间的隔膜甚至仇恨。孤独 与脆弱的祥子,即使接二连三的失败,也找不到失败的真正原因,他把一切归结为命 运。当不愿屈服于命运而试图报复时,他又找不到真正的对手,因此他的报复不但于 社会无损反而更具盲目性、疯狂性和破坏性,更快将自己推入堕落的深渊。显然,祥 子的精神悲剧是对个人奋斗道路的否定。 性格悲剧:祥子善良正直,乐于助人,自信自尊,鄙弃一班洋车夫的沦落,而与 虎妞的婚姻、小福子的恋爱却映现了性格的软弱无力。虎妞身份多重,性格复杂。作 为车行老板的女儿,她好逸恶劳,善玩心计,粗俗刁蛮,缺乏教养,又一心想操纵别 人的命运。作为嫁不出去的老姑娘,她身受封建家庭的损害,青春的被延宕导致了心 理的变态,追求爱情与幸福而敢与父亲闹翻;作为人力车夫的妻子,她并非甘心一辈 子作车夫的老婆,而企图把祥子也拉上她生活的理想轨道。因此不能说虎妞对祥子没 有感情,但这种感情是扭曲的、畸形的,只是从自身需要出发而在心灵与肉体上摧残 祥子。社会和家庭造成了她的不幸,而她又造成了祥子身心的崩溃。小福子与祥子间 有纯真的感情,她对祥子怀着相濡以沫的情意但终未成为眷属,为养活酗酒的父亲和
年幼的弟弟被迫嫁给军官,遭弃后又沦为暗娼以至冤死在白房子(妓院)里。当祥子 得知意中人小福子也已不在人世时终不堪这最后沉重的一击,昔日潜藏在人性下的野 性、兽性、恶性一并发作,祥子成了“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 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文化批判的独特视角 伦理一—文化的批判视角,是老舍表现和批判市民社会的立足点,不同于其他现 代写作的独特性也在于此。他表现的是老北京城市文化制约下的人伦关系和世态人 情,关注特定文化中传统与现代的复杂矛盾和人性冲突。 我们先通过比照来说明老舍文化批判视角的独特性 1、与精神启蒙立场的差异 五四时期以鲁迅为代表启蒙思潮和老舍创作之间的历史联系在于,他们都致力于 关注中国传统农族性格的劣根性并加以批判,都思考着中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型中 的国民性问题,也正是这一主题上,老舍显示出市民文化批判的独特性。五四启蒙文 学的代表人物鲁迅的国民性批判,始终从知识精英的立场,强调对国民的精神改造, 强调精英个体与庸众之间的对立。在鲁迅创造的一系列农民或城市贫民中,阿Q、闰 土、祥林嫂、华老栓的叙述者始终与人物保持着相当距离,而用一种旁观者叙述的方 式冷峻地解剖他们的精神悲剧。而老舍在《骆驼祥子》中更多从市民文化本位的立场 加以表现和批判,从现实生存的层面对他们的悲剧寄寓同情和焦虑。所以他会从人物 自身的内心感觉而非远距离的叙述视角,由此也表明某种对世俗文化的认同性。有人 曾指出一种有意思的现象,鲁迅笔下的农民形象经常生活在雇主家、街道上等公众场 所(阿Q、祥林嫂、闺土等),很少涉及他们的个人生活场所的描写,更不用说生活细 节了,这恰恰与老舍鲜明对比。 与阶级分析的距离 30年代是左翼革命文学主潮的年代,老舍对城市贫民题材的创作却没有采用革命 文学的阶级分析法,我们可以比较一下茅盾和老舍。 茅盾作为社会剖析派的代表作家是最善长从大规模、全景式的方位展开社会分层 和阶级斗争,他惯于从社会历史变动中的政治经济角度切入生活,表现对人物命运的
年幼的弟弟被迫嫁给军官,遭弃后又沦为暗娼以至冤死在白房子(妓院)里。当祥子 得知意中人小福子也已不在人世时终不堪这最后沉重的一击,昔日潜藏在人性下的野 性、兽性、恶性一并发作,祥子成了“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 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三、文化批判的独特视角 伦理——文化的批判视角,是老舍表现和批判市民社会的立足点,不同于其他现 代写作的独特性也在于此。他表现的是老北京城市文化制约下的人伦关系和世态人 情,关注特定文化中传统与现代的复杂矛盾和人性冲突。 我们先通过比照来说明老舍文化批判视角的独特性: 1、与精神启蒙立场的差异 五四时期以鲁迅为代表启蒙思潮和老舍创作之间的历史联系在于,他们都致力于 关注中国传统农族性格的劣根性并加以批判,都思考着中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型中 的国民性问题,也正是这一主题上,老舍显示出市民文化批判的独特性。五四启蒙文 学的代表人物鲁迅的国民性批判,始终从知识精英的立场,强调对国民的精神改造, 强调精英个体与庸众之间的对立。在鲁迅创造的一系列农民或城市贫民中,阿Q、闰 土、祥林嫂、华老栓的叙述者始终与人物保持着相当距离,而用一种旁观者叙述的方 式冷峻地解剖他们的精神悲剧。而老舍在《骆驼祥子》中更多从市民文化本位的立场 加以表现和批判,从现实生存的层面对他们的悲剧寄寓同情和焦虑。所以他会从人物 自身的内心感觉而非远距离的叙述视角,由此也表明某种对世俗文化的认同性。有人 曾指出一种有意思的现象,鲁迅笔下的农民形象经常生活在雇主家、街道上等公众场 所(阿Q、祥林嫂、闺土等),很少涉及他们的个人生活场所的描写,更不用说生活细 节了,这恰恰与老舍鲜明对比。 2、与阶级分析的距离 30年代是左翼革命文学主潮的年代,老舍对城市贫民题材的创作却没有采用革命 文学的阶级分析法,我们可以比较一下茅盾和老舍。 茅盾作为社会剖析派的代表作家是最善长从大规模、全景式的方位展开社会分层 和阶级斗争,他惯于从社会历史变动中的政治经济角度切入生活,表现对人物命运的
影响,人物性格都必须依据他们的社会阶级性、政治经济地位等展开。但老舍不是这 样。以祥子为例,比如他和雇主刘四爷的关系,从经济上说是雇佣与被雇佣,剥削与 被剥削的关系,但老舍并不着重于这一点,他们之间的阶级对立在小说中模糊的,如 祥子最初把攒的钱存在刘四爷处,还经常义务帮他擦车、扫车厂,不仅没有阶级矛 盾,而且更多的是人伦关系、邻里关系上的亲近融洽,而后来他们的矛盾也不是由于 经济地位的差异,反倒是文化上的刘四门当户对的观念使他容不下祥子这个女婿。再 有,祥子被军阀逃兵和政府特务抢骗了车和钱,可是这引起的也不是他对政治经济环 境的反抗或屈从,而是他在精神上的挫败感。而且,在祥子与虎妞的关系上,更充分 地显示了老舍从文化视野关注人性,关注人伦关系的独特。他和虎妞之间从来不使他 自卑,反倒是他认为自己自尊自爱的道德原则完全可以蔑视虎妞,他们经济上的不平 等也不是障碍,他们两性关系的障碍只是祥子被虎妞诱骗之后的精神屈辱感,和对自 己人格上的羞愧。如果是茅盾,他可能会更关注祥子作为破产农民在城市商业文明中 的被剥削地位,也有可能会写他通过阶级觉悟走上反抗道路。 3、局限性 老舍对市民社会文化批判是他最富艺术成就的文学贡献,但这其中也有一些老舍 的欠缺和矛盾。单一的文化视野限制了他更深的思考中国社会现代转型的出路所在。 尤其是对现实环境和社会斗争的隔膜,使老舍现实批判具有局限,不单如此,由于缺 乏对社会本质性的把握,某些单一的社会文化视角也影响着形象的塑造。比如涉及到 老舍不熟悉的政治经济环境时,这些人物即缺乏“个别性”。如孙侦探作为一个政府 机构中搜捕革命党的特务,不是作为一种阶级一种社会势力的代表,而更雷同于一般 市井无赖混混;阮明先作为学生运动的参与者,后又转为革命投机者,在老舍的叙述 中缺乏形象性,显得面目模糊,这些都反过来影响老舍的创作,缩小了其典型性的意 义 四、艺术成就 与主人公的悲剧命运相适应,《骆驼祥子》的艺术处理非常独到 (一)情节结构 作品以祥子为中心,以祥子的希望、奋斗、挣扎、毁灭为主线,以祥子和虎妞 的“爱情”纠葛为重心,采用多侧面立体式的结构方法,展现祥子“三起三落”的人
影响,人物性格都必须依据他们的社会阶级性、政治经济地位等展开。但老舍不是这 样。以祥子为例,比如他和雇主刘四爷的关系,从经济上说是雇佣与被雇佣,剥削与 被剥削的关系,但老舍并不着重于这一点,他们之间的阶级对立在小说中模糊的,如 祥子最初把攒的钱存在刘四爷处,还经常义务帮他擦车、扫车厂,不仅没有阶级矛 盾,而且更多的是人伦关系、邻里关系上的亲近融洽,而后来他们的矛盾也不是由于 经济地位的差异,反倒是文化上的刘四门当户对的观念使他容不下祥子这个女婿。再 有,祥子被军阀逃兵和政府特务抢骗了车和钱,可是这引起的也不是他对政治经济环 境的反抗或屈从,而是他在精神上的挫败感。而且,在祥子与虎妞的关系上,更充分 地显示了老舍从文化视野关注人性,关注人伦关系的独特。他和虎妞之间从来不使他 自卑,反倒是他认为自己自尊自爱的道德原则完全可以蔑视虎妞,他们经济上的不平 等也不是障碍,他们两性关系的障碍只是祥子被虎妞诱骗之后的精神屈辱感,和对自 己人格上的羞愧。如果是茅盾,他可能会更关注祥子作为破产农民在城市商业文明中 的被剥削地位,也有可能会写他通过阶级觉悟走上反抗道路。 3、局限性 老舍对市民社会文化批判是他最富艺术成就的文学贡献,但这其中也有一些老舍 的欠缺和矛盾。单一的文化视野限制了他更深的思考中国社会现代转型的出路所在。 尤其是对现实环境和社会斗争的隔膜,使老舍现实批判具有局限,不单如此,由于缺 乏对社会本质性的把握,某些单一的社会文化视角也影响着形象的塑造。比如涉及到 老舍不熟悉的政治经济环境时,这些人物即缺乏“个别性”。如孙侦探作为一个政府 机构中搜捕革命党的特务,不是作为一种阶级一种社会势力的代表,而更雷同于一般 市井无赖混混;阮明先作为学生运动的参与者,后又转为革命投机者,在老舍的叙述 中缺乏形象性,显得面目模糊,这些都反过来影响老舍的创作,缩小了其典型性的意 义。 四、艺术成就 与主人公的悲剧命运相适应,《骆驼祥子》的艺术处理非常独到。 (一)情节结构 作品以祥子为中心,以祥子的希望、奋斗、挣扎、毁灭为主线,以祥子和虎妞 的“爱情”纠葛为重心,采用多侧面立体式的结构方法,展现祥子“三起三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