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Ⅱ章配位化合物 一。是非题(判断下列各项叙述是否正确,对的在括号中填“√”,错的填“×”)。 1.1复盐和配合物就象离子键和共价键一样,没有严格的界限。 () 1.2 Ni(NHs)Cl,无异构现象,[Co(enCl,有异构体 () 1.3配离子AF6的稳定性大于ACl6。 () 1.4已知[CaY的为6.3x10,要比[Cu(en2的4.0×109小,所以后者更难离解 () 1.5MX2YZ类型的化合物有6种立体异构体。 () 1.6内轨配合物一定比外轨配合物稳定。 () 1,7当C0作为配体与过渡金属配位时,证明存在“反馈π健”的证据之一是C0的 键长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 () 1.8F©和X-配合物的稳定性随X离子半径的增加而降低。 () 1.9HgX4-的稳定性按F.→1-的顺序降低。 () 1.10CuX2的稳定性按的C1.→Br.一L.→CN-顺序增加。() 二,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 2.1根据品体场理论,在一个八面体强场中,中心离子d电子数为()时,品体场稳定 化能最大。 a.9 b.6 5 g 3 2.2下列各配离子中,既不显蓝色有不显紫色的是() a.Cu(H2O) b.Cu(NH3)
第 11 章 配位化合物 一.是非题(判断下列各项叙述是否正确,对的在括号中填“√ ”,错的填“×” )。 1.1 复盐和配合物就象离子键和共价键一样,没有严格的界限。 ( ) 1.2 Ni(NH3)2Cl2 无异构现象,[Co(en)3]Cl3 有异构体。 ( ) 1.3 配离子 AlF6 3-的稳定性大于 AlCl6 3-。 ( ) 1.4 已知[CaY]2-的 K θ为 6.3×1018,要比[Cu(en)2] 2+的 K θ= 4.0×1019 小,所以后者更难离解。 ( ) 1.5 MX2Y2Z2 类型的化合物有 6 种立体异构体。 ( ) 1.6 内轨配合物一定比外轨配合物稳定。 ( ) 1.7 当 CO 作为配体与过渡金属配位时,证明存在“反馈π键”的证据之一是 CO 的 键长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 ( ) 1.8 Fe3+和 X-配合物的稳定性随 X-离子半径的增加而降低。 ( ) 1.9 HgX4-的稳定性按 F- ⎯⎯→ I-的顺序降低。 ( ) 1.10 CuX2-的稳定性按的 Cl- ⎯⎯→ Br- ⎯⎯→ I- ⎯⎯→ CN-顺序增加。 ( ) 二.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 2. 1 根据晶体场理论,在一个八面体强场中,中心离子 d 电子数为( )时,晶体场稳 定 化能最大。 a. 9 b. 6 c. 5 d. 3 2. 2 下列各配离子中,既不显蓝色有不显紫色的是( ) a. Cu(H2O) 2 4 + b. Cu(NH3) 2 4 +
e.Cucl d.Cu(OH) 2.3下列化合物中,没有反馈π健的是() a.[Pt(C:H)Cl] b.[Co(CN)] c.Fe(CO)s d.[FeF] 2.4在下列锰的化合物中,锰的氧化数最低的化合物是() a HMn(CO)s b.Mn(NO);(CO) c.Mne(CO)0 d.CH:Mn(CO)s 2.5下列离子中配位能力最差的是() a.CIO4 b.so c. PO 2.6M位中心原子,ab,d为单齿配体。下列各配合物中有顺反异构体的是() a.Mabd(平面四方) b. Masb e. Mabd(四面体) d.Mab(平面三角形) 2.7Ag(EDTA)子中银的配位数是() a.1
c. CuCl 2 4 + d. Cu(OH) 2 4 + 2. 3 下列化合物中,没有反馈 π 键的是( ) a. [Pt(C2H4)Cl3] - b. [Co(CN)6] 4- c. Fe(CO)5 d. [FeF6] 3- 2. 4 在下列锰的化合物中,锰的氧化数最低的化合物是( ) a. HMn(CO)5 b. Mn(NO)3(CO) c. Mn2(CO)10 d. CH3Mn(CO)5 2. 5 下列离子中配位能力最差的是( ) a. ClO 4 − b. SO 2 4 − c. PO 3 4 − d. NO 3 − 2. 6 M 位中心原子,a, b, d 为单齿配体。下列各配合物中有顺反异构体的是( ) a. Ma2bd(平面四方) b. Ma3b c. Ma2bd(四面体) d. Ma2b(平面三角形) 2. 7 Ag(EDTA)3- 中银的配位数是( ) a. 1
b.4 c.6 d.8 2.8化合物[CoNH)4CLBr的名称是() a溴化二氯四氨钴酸盐(Ⅱ) b.溴化二氯四氨钻酸盐(Ⅲ) 。.溴化二氯四氨络结(Ⅱ) d溴化二氯四氨络钴() 2.9当分子式为CoCl·4NH的化合物与AgNO(aq)反应,沉淀出1 mol AgCl。有多少氯 原子直接与钴成键() a.0 b.1 c.2 d.3 2.10在下列配合物中,其中分裂能最大的是() a.Rh(NH3) b.Ni(NH) c.Co(NHs) d.Fe(NH,) 三填空趣 3.1NCN的空间构型为一一,它具有-一一磁性,其形成体采用一一-杂化轨道与 CN成键,配位原子是—。 3.2Zn(NH)HC2中Zn的配位数是—,Ag(NH]C中Ag的配位数是-一 3.3KZn(OH的命名是—
b. 4 c. 6 d. 8 2. 8 化合物[Co(NH3)4Cl2]Br 的名称是( ) a. 溴化二氯四氨钴酸盐(Ⅱ) b. 溴化二氯四氨钴酸盐(Ⅲ) c. 溴化二氯四氨络钴(Ⅱ) d. 溴化二氯四氨络钴(Ⅲ) 2. 9 当分子式为 CoCl3 · 4NH3 的化合物与 AgNO3(aq)反应,沉淀出 1mol AgCl。有多少 氯 原子直接与钴成键( ) a. 0 b. 1 c. 2 d. 3 2. 10 在下列配合物中,其中分裂能最大的是( ) a. Rh(NH3) 3 6 + b. Ni(NH3) 3 6 + c. Co(NH3) 3 6 + d. Fe(NH3) 3 6 + 三.填空题 3. 1 [Ni(CN)4]2-的空间构型为—————,它具有—————磁性,其形成体采用—————杂化轨道与 CN 成键,配位原子是————— 。 3. 2 [Zn(NH3)4]Cl2 中 Zn 的配位数是—————,[Ag (NH3)2 ]Cl 中 Ag 的配位数是—————。 3. 3 K2Zn(OH)4 的命名是—————
3.4配合物KF(CN)(CO中配离子的电荷应为—一,配离子的空间构型为一一,配 位原子为一-,中心离子的配位数为一一,d电子在和轨道上的排布方式为 一,中心离子所采取的杂化轨道方式为一,该配合物屈一一磁性分子。 3.5电子组态的过渡金属配合物,高自旋的晶体场稳定化能为—一,高自旋的晶体场 稳定化能为 3.6若不考虑电子成对能,Co(CN)6的品体场稳定化能为一D,C0HO)6的晶体场 稳定化能为——D 3.7已知PC(NH出有两种几何异构体,则中心离子所采取的杂化轨道应是一一杂化: ZNH)的中心离子所采取的杂化轨道应是一杂化。 3.8五氰·羰基合铁(Ⅱ)配离子的化学式是一一:二氯化亚硝酸根·三氨·二水合 (Ⅲ)的化学式是—:四氯合铂(Ⅱ)酸四氨合铜(Ⅱ)的化学式是一一。 3.9判断下列各对配合物的稳定性:(填“>”或“<”=) (1)Cd(CN)Cd(NHs) (2)AgB—AgI2 (3)Ag(S:0)2AgCN2 (4④FeF-HgF (5NiNH)”ZnNH) 四.计算题 4.1已知KeNg=1.0×101,KeN3g=1.6×102.在10dm3的0.10 mol-dm3 [AgNH溶液中,加入0.20mol的KCN晶体(忽略因加入固体而引起的溶液体 积的变化),求溶液中[AgNH、[Ag(CN、NH及CN的浓度
3. 4 配合物 K3[Fe(CN)5(CO)]中配离子的电荷应为—————,配离子的空间构型为—————,配 位原子为—————,中心离子的配位数为—————,d 电子在 t2g 和 eg轨道上的排布方式为- —————,中心离子所采取的杂化轨道方式为—————,该配合物属—————磁性分子。 3. 5 d6 电子组态的过渡金属配合物,高自旋的晶体场稳定化能为—————,高自旋的晶体场 稳定化能为—————。 3. 6 若不考虑电子成对能,[Co(CN)6] 4-的晶体场稳定化能为—————Dq,Co(H2O) 2 6 + 的晶体场 稳定化能为—————Dq。 3. 7 已知[PtCl2(NH3)2]有两种几何异构体,则中心离子所采取的杂化轨道应是—————杂化; Zn(NH3) 2 4 + 的中心离子所采取的杂化轨道应是—————杂化。 3. 8 五氰·羰基合铁(Ⅱ)配离子的化学式是—————;二氯化亚硝酸根·三氨·二水合 钴 (Ⅲ)的化学式是—————;四氯合铂(Ⅱ)酸四氨合铜(Ⅱ)的化学式是—————。 3. 9 判断下列各对配合物的稳定性:(填“ >”或“< ”=) (1) Cd(CN) 2 4 − ———— Cd(NH3) 2 4 + (2) AgBr2 ————AgI 2 − (3) Ag(S2O3) 3 2 − ————Ag(CN) 2 − (4) FeF2+————— HgF+ (5) Ni(NH3) 2 4 + —————Zn(NH3) 2 4 + 四. 计算题 4. 1 已知 K 稳,[Ag (CN)2] - = 1.0 × 1021 , K 稳,[Ag (NH3)2] + = 1.6 × 107 . 在 1.0 dm3 的 0.10 mol·dm-3 [Ag(NH3)2] + 溶液中, 加入 0.20 mol 的 KCN 晶体(忽略因加入固体而引起的溶液体 积的变化), 求溶液中[Ag (NH3)2] +、[Ag (CN)2] -、NH3 及 CN-的浓度
4.2己知K(NH3E=1.6×10,Kp4g=1×100,Kp=5×105.将0.1 modm AgNO3与0.I mol'dmKCI溶液以等体积混合,加入浓氨水(浓氨水加入体积变化忽略) 使AgC1沉淀恰好溶解试问 (1)混合溶液中游离的氨浓度是多少? (2)混合溶液中加入周体KBr,并使KBr浓度为0.2 moldm3,有无AgBr沉淀产生? (3)欲防止AgBr沉淀析出,氨水的浓度至少为多少? 无机化学习题库参考答案: 第十一章配位化合物 一,是非题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 二.选择题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BC D B AACDCA 三.填空题 3.1 平面四边形:反:dp:C。 3.2 4:2。 3.3 四羟基络锌酸钾 3.4 3:八面体:C或(碳):6:2e:p:反
4. 2 已知K 稳,[Ag (NH3)2] + = 1.6 × 107 , Ksp,AgCl = 1 × 10-10 , Ksp,AgBr = 5 × 10-13 . 将0.1mol·dm-3 AgNO3 与 0.1 mol·dm-3KCl 溶液以等体积混合,加入浓氨水(浓氨水加入体积变化忽略) 使 AgCl 沉淀恰好溶解.试问: (1)混合溶液中游离的氨浓度是多少? (2)混合溶液中加入固体 KBr,并使 KBr 浓度为 0.2 mol·dm-3,有无 AgBr 沉淀产生? (3)欲防止 AgBr 沉淀析出,氨水的浓度至少为多少? 无机化学习题库参考答案: 第十一章 配位化合物 一. 是非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 √ √ × × √ √ √ × √ 二. 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D B A A C D C A 三.填空题 3. 1 平面四边形;反;dsp2 ;C。 3. 2 4; 2。 3. 3 四羟基络锌酸钾。 3. 4 -3;八面体;C 或(碳); 6 ; t 6 2g e 0 g ; d 2 sp3 ;反
3.5 -0.4△0+p:-2.4△0+p 3.618:8。 3.7 dp2;sp23。 3.8 IFe(CN)(CO)P:ICo(ONO(NH(H-OICb:ICu(NHlIPtCll 3.9(1)>:(2):(5)<。 四。计算题 4.1解:由[Ag(NH2转化为Ag(CN2时反应为: AgN+2CN一IA(CN):)时+2NH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与[Ag(NH)和[Ag(CN)时的稳定常数K有关 Ag'+2CN. [Ag(CN)2]K B.IAE(CNEH 一Ag+2NH [AgN马h]'Ke.IAg(NH3)2r [Ag(NH)方灯+2NH二AgCN+2NH 根据同时平衡原则,K=[A(CN/A(NH=1.0×102/1.6×107=6.3×10 K值很大,表明转化相当完全。 没[Ag(NH广全部转化为[Ag(CN后,平衡时溶液中[AgNH的浓度为X IAg (NH):+2CN[Ag(CN)F+2NH, 起始浓度/mol-dm3 0.10 0.20 0 0 变化浓度/mol dm30.10+x0.20+2x 0.10-x 0.20-2x 平衡浓度/moldm3 2x 0.10-× 0.20-2x
3. 5 -0.4∆0 + p; -2.4∆0 + p。 3. 6 18; 8。 3. 7 dsp2 ; sp 3。 3. 8 [Fe(CN)5(CO)]3-; [Co(ONO)(NH3)3(H2O)2]Cl2; [Cu(NH3)4][PtCl4]。 3. 9 (1)> ;(2)< ;(3)< ;(4)> ;(5)<。 四.计算题 4. 1 解: 由[Ag (NH3)2] +转化为[Ag (CN)2] - 反应为: [Ag (NH3)2] + + 2CN- [Ag (CN)2] - + 2NH3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与[Ag (NH3)2] +和[Ag (CN)2] - 的稳定常数 K 稳有关. Ag + + 2CN- [Ag (CN)2] - K 稳,[Ag (CN)2]- ─ Ag + + 2NH3 [Ag (NH3)2] + K 稳,[Ag (NH3)2]+ [Ag (NH3)2] + + 2NH3 [Ag (CN)2] - + 2NH3 根据同时平衡原则, K =K 稳,[Ag (CN)2]- / K 稳,[Ag (NH3)2]+ = 1.0 × 1021/1.6× 107=6.3 × 1013 K 值很大, 表明转化相当完全. 设 [Ag(NH3)2] +全部转化为[Ag(CN)2] -后, 平衡时溶液中[Ag(NH3)2] + 的浓度为 x mol·dm-3 . [Ag (NH3)2] + + 2CN- [Ag (CN)2] - + 2NH3 起始浓度/mol·dm-3 0.10 0.20 0 0 变化浓度/ mol·dm-3 0.10 +x 0.20 +2x 0.10 - x 0.20 - 2 x 平衡浓度/ mol·dm-3 x 2x 0.10 - x 0.20 - 2 x
=(0.10-x)(0.20-2x21x(2x} =6.3×1013 因K值很大,x值很小,故0.10-x≈0.10,020-2x≈0.20 4.0×10314x3=6.3×1013 x=5.4×106 所以溶液中各物质的浓度为: [Ag (NH3)2"]=5.4 x 10 mol-dm3: [CNy=2×5.4×106=1L1×10r modm [Ag (CN)2=0.10mol-dm:[NHs ]=0.20mol'dm: 计算结果表明:由于[Ag(CN]稳定性远大于[Ag(NH)],加入足量的CN时,[Ag NH2]几乎转化为[Ag(CN2. 4.2解:(1)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浓度为各自的一半。 [Ag"][CI]=0.05 mol'dm 根据题意,AgC恰好溶解形成[Ag(NHh=0.05 moldm3 AgCI+2NHs [Ag(NH)J+CI 按同时平衡规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K-K B.IAE(NIB) =1.6×107×1×1010=1.6×103 设游离的NH浓度为x mol-dm3 AgCI +2NH, [Ag(NH:)2T+Cr 平衡浓度/moldm3 0.050.05 K=AgN,]C-0.05*0.05=1.6*10 [NH,P ,-严1a
= (0.10 - x ) (0.20 - 2x)2 / x (2x ) 2 = 6.3 × 1013 因 K 值很大, x 值很小, 故 0.10 - x ≈ 0.10, 0.20 - 2 x ≈ 0.20 4.0 × 10-3 / 4x3 = 6.3 × 1013 x = 5.4 × 10-6 所以溶液中各物质的浓度为: [Ag (NH3)2 + ] = 5.4 × 10-6 mol·dm-3 ; [CN- ] = 2 × 5.4 × 10-6 = 1.1 × 10-5 mol·dm-3 [Ag (CN)2] - = 0.10mol·dm-3;[NH3] = 0.20mol·dm-3; 计算结果表明:由于[Ag (CN)2] -稳定性远大于[Ag (NH3)2 + ], 加入足量的 CN-时, [Ag (NH3)2 + ]几乎转化为[Ag (CN)2] - . 4. 2 解:(1)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浓度为各自的一半。 [Ag + ] = [Cl - ] = 0.05 mol·dm-3 根据题意,AgCl 恰好溶解形成[Ag(NH3)2] + = 0.05 mol·dm-3 AgCl + 2NH3 [Ag(NH3)2] + + Cl- 按同时平衡规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K = K 稳,[Ag (NH3)2]+·Ksp,AgCl = 1.6× 107× 1× 10-10 = 1.6× 10-3 设游离的 NH3 浓度为 x mol·dm-3 AgCl + 2NH3 [Ag(NH3)2] + + Cl- 平衡浓度/ mol·dm-3 x 0.05 0.05 + - 3 2 -3 2 2 3 [Ag(NH ) ][Cl ] 0.05*0.05 1.6*10 [NH ] x K = = = 则 3 0.05*0.05 1.3 1.6*10 x − = =
即游离的氨浓度为1.3 moldm-3 (2)设混合溶液中Ag*离子浓度为y moldm Ag'+2NH, [Ag(NHs)2] 平衡浓度/mol-dm3y1.3+2y 0.05-y Kwr802-1610 因K®AeNH数值很大,y值很小。所以 0.05-y≈0.05,1.3+2y≈1.3 41.3)2-1.6*107 0.05 得:y=1.8×109 加入0.2 moldm3的KBr溶液,[Br]=0.2 moldm3 [Ag]Br]=1.8x10x0.2=3.6×10-0>KA 所以产生AgBr沉淀 (3)设欲防止AgBr沉淀,溶液中NH的浓度至少为zmol-dm AgBr+2NH[AgNH+Br 平衡浓度/moldm 0.050.2 K=Ke,AgNHH·KPA =1.6×10x5×10=8×10 .k-.0502.g10 INH, 得:z=35 即氨水的浓度至少为35 mol-dm-时,才能防止AgB沉淀的产生,但因市售氨水 浓度最浓仅达17mol-dm,故加入氨水不能完全阻止AgBr沉淀的生成。 课后习题答案 8.1区分下列概念
即游离的氨浓度为 1.3 mol·dm-3 (2)设混合溶液中 Ag +离子浓度为 y mol·dm-3 Ag + + 2NH3 [Ag(NH3)2] + 平衡浓度/ mol·dm-3 y 1.3+2y 0.05-y + 3 2 7 [Ag(NH ) ] 2 0.05 y K =1.6*10 y(1.3+2y) − 稳, = 因 K 稳,[Ag (NH3)2]+数值很大,y 值很小。所以 0.05-y ≈ 0.05, 1.3+2y ≈ 1.3 由 7 2 0.05 =1.6*10 y(1.3) 得: y = 1.8× 10-9 加入 0.2 mol·dm-3 的 KBr 溶液,[Br - ] = 0.2 mol·dm-3 [Ag + ][Br - ] = 1.8× 10-9×0.2 = 3.6× 10-10 > KSP,AgBr 所以产生 AgBr 沉淀. (3) 设欲防止 AgBr 沉淀,溶液中 NH3 的浓度至少为 z mol·dm-3 . AgBr + 2NH3 [Ag(NH3)2] + + Br - 平衡浓度/ mol·dm-3 z 0.05 0.2 K =K 稳,[Ag (NH3)2]+ ·KSP,AgBr = 1.6× 10 7× 5× 10-13 = 8× 10-6 由 + - 3 2 -6 2 2 3 [Ag(NH ) ][Br ] 0.05*0.2 8*10 [NH ] z K = = = 得: z = 35 即氨水的浓度至少为 35 mol·dm-3 时,才能防止 AgBr 沉淀的产生,但因市售氨水 浓 度最浓仅达 17 mol·dm-3,故加入氨水不能完全阻止 AgBr 沉淀的生成。 课后习题答案 8.1 区分下列概念:
(1)接受体原子和给予体原子: (2)配位体和配位原子: (3)配合物和复盐: (4)外轨配合物和内轨配合物: (5)高自旋配合物和低自旋配合物: (6)强场配位体和弱场配位体: (7)几何异构体和旋光异构体: (8)左旋异构体、右旋异构体和外消旋混合物。 解答 (1)配位个体由中心部位的中心原子(可以是金属原子,也可是高价非金属原子)或 离子与配体组成,前者提供空轨道,称接受体,即接受体原子,后者提供孤电子 对,称给予体,给予体中直接提供孤电子对的原子即为给予体原子。 (2)配位个体中与中心原子或离子结合的分子叫配位体,简称配体:配位体中直接键 合于中心原子的原子叫配位原子,亦即上述之给予体原子。 (3)给予体和接受体相结合的化学物种(配位个体)即为配合物。更为广义的是路易 斯酸与路易斯碱的加合物。复盐是过去无机化学上对明矾、冰晶石、光卤石等的俗 称。实际上并不存在单盐与复盐之分:①单盐(如有些有机酸的盐)也有比所谓 复盐还复杂的:②从结构看,无论单盐还是复盐,都可认为是配合物:③复盐,无 论在晶体中,在溶液中都不存在所谓的“化学式单位复盐”一词完全是形式化 的。 从配位个体稳定性的观点,可将复盐看作是一类稳定性极小的配合物:由于 存在着许多中间状态,显然无法在复盐和配合物之间确定出一条绝对的界线。 (4)从配合物的价键理论出发,凡配位原子的孤对电子填在中心原子或离子由外 层轨道杂化而成的杂化轨道上,形成配位键的配合物即为外轨配合物。相反, 填在由内层轨道参与的杂化轨道上,即为内轨配合物。 (5)从配合物的晶体场理论出发,由于P和△的相对大小,使得配合物中的电子可能 有两种不同的排列组态,其中含有单电子数较多的配合物叫高自旋配合物,不存在 单电子或含有单电子数少的配合物叫低自旋配合物。 (6)参见节7.2.2
(1)接受体原子和给予体原子; (2)配位体和配位原子; (3)配合物和复盐; (4)外轨配合物和内轨配合物; (5)高自旋配合物和低自旋配合物; (6)强场配位体和弱场配位体; (7)几何异构体和旋光异构体; (8)左旋异构体、右旋异构体和外消旋混合物。 解答 (1)配位个体由中心部位的中心原子(可以是金属原子,也可是高价非金属原子)或 离子与配体组成,前者提供空轨道,称接受体,即接受体原子,后者提供孤电子 对,称给予体,给予体中直接提供孤电子对的原子即为给予体原子。 (2)配位个体中与中心原子或离子结合的分子叫配位体,简称配体;配位体中直接键 合于中心原子的原子叫配位原子,亦即上述之给予体原子。 (3) 给予体和接受体相结合的化学物种(配位个体)即为配合物。更为广义的是路易 斯酸与路易斯碱的加合物。复盐是过去无机化学上对明矾、冰晶石、光卤石等的 俗 称。实际上并不存在单盐与复盐之分:①单盐(如有些有机酸的盐)也有比所 谓 复盐还复杂的;②从结构看,无论单盐还是复盐,都可认为是配合物;③复盐, 无 论在晶体中,在溶液中都不存在所谓的“化学式单位”。“复盐”一词完全是形式化 的。 从配位个体稳定性的观点,可将复盐看作是一类稳定性极小的配合物;由于 存在着许多中间状态,显然无法在复盐和配合物之间确定出一条绝对的界线。 (4) 从配合物的价键理论出发,凡配位原子的孤对电子填在中心原子或离子由外 层轨道杂化而成的杂化轨道上,形成配位键的配合物即为外轨配合物。相反, 填在由内层轨道参与的杂化轨道上,即为内轨配合物。 (5) 从配合物的晶体场理论出发,由于 P 和Δ的相对大小,使得配合物中的电子 可能 有两种不同的排列组态,其中含有单电子数较多的配合物叫高自旋配合 物,不存在 单电子或含有单电子数少的配合物叫低自旋配合物。 (6)参见节 7.2.2
(7)均为配合物的异构体。配体在中心原子周围因排列方式不同而产生的异构现象,称 为几何异构现象,常发生在配位数为4的平面正方形和配位数为6的八面体构 型的配合物中。它们互为几何异构,包括顺一反异构和旋光异构两种。在顺式几何 异构中,又因分子或离子中具有对称平面或对称中心会产生一对旋光活性异构 体,它们互为镜象,如同左、右手一般,而反式几何异构体则往往没有旋光活性。 8.2维尔纳研究了通式为PNHC:K为2~6的整数,Pt的氧化态为+4配合物水溶液 的电导,实验结果可归纳如下 配合物组成 水溶液中电离产生的离子个数 Pt(NHa)Cl 5 Pt(NHs)sCl 4 Pt(NHs)4Cl4 3 Pt(NHs)sCl4 2 Pt(NHs)2Cl4 0 假定P(V)形成的配合物为八面体, (1)根据电离结果写出5个配合物的化学式: (2)绘出各自在三维空间的结构: (3)绘出可能存在的异构体结构: (4)给各配合物命名。 解容 配合物为八面体,即P的配位数为6: H (DPI(NH).CL [Pu(NH).JCL NH; 四氯化六氨合铂(V) Pt不存在同分异构体 (2)Pt(NH)CI NH
(7)均为配合物的异构体。配体在中心原子周围因排列方式不同而产生的异构现象,称 为几何异构现象,常发生在配位数为 4 的平面正方形和配位数为 6 的八面体构 型的配合物中。它们互为几何异构,包括顺一反异构和旋光异构两种。在顺式几 何 异构中,又因分子或离子中具有对称平面或对称中心会产生一对旋光活性异构 体,它们互为镜象,如同左、右手一般,而反式几何异构体则往往没有旋光活性。 8.2 维尔纳研究了通式为 Pt(NH3)xCl4(x 为 2~6 的整数,Pt 的氧化态为+4)配合物水溶液 的电导,实验结果可归纳如下: 配合物组成 水溶液中电离产生的离子个数 Pt(NH3)6Cl4 5 Pt(NH3)5Cl4 4 Pt(NH3)4Cl4 3 Pt(NH3)3Cl4 2 Pt(NH3)2Cl4 0 假定 Pt(Ⅳ)形成的配合物为八面体, (1)根据电离结果写出 5 个配合物的化学式; (2)绘出各自在三维空间的结构; (3)绘出可能存在的异构体结构; (4)给各配合物命名。 解答 配合物为八面体,即 Pt 4+的配位数为 6: (1)Pt(NH3)6Cl4 [Pt(NH3)6]Cl4 四氯化六氨合铂(Ⅳ) Pt 不存在同分异构体 (2)Pt(NH3)5Cl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