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信息学院物理学专业《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研究》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5,文件大小:44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研究》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Xx405405 课程名称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研究 总学时32:理论8学时,实验24学时 学分教2 适用专业 物理学 先修课程无 一、实验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1.明确物理实验学科现代教学理论的若干基本观点对初中物理教学实验的 目的和任务、初中物理学科内容和结构、学习心理和教学过程的规律和原则等教 与学的基本理论问题有一定掌握。 2.明确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概念教学、规律教学、复习教学、教学手段、教 学测量、教师备课等具体教学问题的规律、特点和方法。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 究和课外活动等问题也应有一定掌握。 3.培养正确的思想方法和研究问题的方法不断提高方法论水平。 二、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 1、了解当前物理学的一些新成就与新成果 2、了解一些经典的物理实验事实。 3、了解一些与当今人类生活相切相关的物理学的应用。 4、初步掌握一些简单物理实验的方法与手段。 5、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现象,独立操作,判断实验中尚存问题的能力。 6、培养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及创新精神。 三、 理论教学模块与学时分配 序号 教学模块 知识点 学时 新课程背景 中学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研究》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xx405405 课程名称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研究 总学时 32:理论 8 学时,实验 24 学时 学分数 2 适用专业 物理学 先修课程 无 一、实验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1. 明确物理实验学科现代教学理论的若干基本观点,对初中物理教学实验的 目的和任务、初中物理学科内容和结构、学习心理和教学过程的规律和原则等教 与学的基本理论问题有一定掌握。 2.明确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概念教学、规律教学、复习教学、教学手段、教 学测量、教师备课等具体教学问题的规律、特点和方法。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 究和课外活动等问题也应有一定掌握。 3. 培养正确的思想方法和研究问题的方法,不断提高方法论水平。 二、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 1、了解当前物理学的一些新成就与新成果。 2、了解一些经典的物理实验事实。 3、了解一些与当今人类生活相切相关的物理学的应用。 4、初步掌握一些简单物理实验的方法与手段。 5、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现象,独立操作,判断实验中尚存问题的能力。 6、培养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及创新精神。 三、理论教学模块与学时分配 序号 教学模块 知识点 学时 1 新课程背景 中学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2

下的物理实 验教学 中学物理实 2 验教学的组 中学物理实验类型及实验的组织 2 织 中学物理实 3 实验教学准备、教案 2 验教学设计 中学物理实 实验报告书写、实验论文书写、实验仪器维护 2 验教学拓展 四、实验项目设置、学时分配 序 实验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目的 实验类型 开出要求 学时 1.理解共振现象意义及实 物理学中的周 验现象;2.知道共振的应 期运动—振 3 验证 必做 用和防止;3.掌握波源的 动与波 种类和实验现象。 1.通过实验理解光的本 物理光学原理 质;2掌握光的反射、衍 验证 必做 及应用 射及干涉现象;3知道光 现象的一些应用。 3 静电现象与高 1了解感应起电的原理 必做 3 验证 压放电现象 2.知道生活中常见的静电

下的物理实 验教学 2 中学物理实 验教学的组 织 中学物理实验类型及实验的组织 2 3 中学物理实 验教学设计 实验教学准备、教案 2 4 中学物理实 验教学拓展 实验报告书写、实验论文书写、实验仪器维护 2 四、实验项目设置、学时分配 序 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目的 实验 学时 实验类型 开出要求 1 物理学中的周 期运动——振 动与波 1.理解共振现象意义及实 验现象;2.知道共振的应 用和防止;3.掌握波源的 种类和实验现象。 3 验证 必做 2 物理光学原理 及应用 1.通过实验理解光的本 质;2.掌握光的反射、衍 射及干涉现象;3 知道光 现象的一些应用。 3 验证 必做 3 静电现象与高 压放电现象 1.了解感应起电的原理; 2.知道生活中常见的静电 3 验证 必做

现象;3了解一些高压放 电现象。 1.通过实验了解一些生活 必做 中奇怪的光现象;2了解 几何光学原理 几何光学的发展及其应 3 验证 及应用 用;3知道生活中常见的 光污染;4.了解魔术中的 物理学。 5 1.了解电磁效应的相关实 必做 电磁效应与综 验;2.掌握电磁效应的原 验证 合应用 理;3知道常见电磁效应 在生活中的应用。 6 1.掌握热运动的机理;2 必做 从无序到有序 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在 3 验证 热运动 生活中应用:3了解空调 制热、制冷的原理。 7 1.知道磁现象与磁性材 必做 磁现象与电磁 料;2掌握磁悬浮现象的 3 验证 感应 原理及其应用;3.会演示 电磁感应相关实验。 1知道动量守恒的条件: 必做 不变应万变 2.了解角动量守恒的应 3 验证 惯性与守恒 用;知道惯性、及惯性在

现象;3 了解一些高压放 电现象。 4 几何光学原理 及应用 1.通过实验了解一些生活 中奇怪的光现象;2.了解 几何光学的发展及其应 用;3.知道生活中常见的 光污染;4.了解魔术中的 物理学。 3 验证 必做 5 电磁效应与综 合应用 1.了解电磁效应的相关实 验;2.掌握电磁效应的原 理;3.知道常见电磁效应 在生活中的应用。 3 验证 必做 6 从无序到有序 ——热运动 1.掌握热运动的机理;2 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在 生活中应用;3.了解空调 制热、制冷的原理。 3 验证 必做 7 磁现象与电磁 感应 1.知道磁现象与磁性材 料;2 掌握磁悬浮现象的 原理及其应用;3.会演示 电磁感应相关实验。 3 验证 必做 8 不变应万变— —惯性与守恒 1.知道动量守恒的条件; 2.了解角动量守恒的应 用;知道惯性、及惯性在 3 验证 必做

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注:1.“实验类型”分为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等类型。 2。“开出要求”分为"必做和"选做”。 3.每个实验项目学时一般以2学时为宜,最多不超过4学时 4.注意不同课程之间实验项目不要重复编制 五、考核方式与评分标准 考核环节 评分依据 占总成绩的比重 平时听课实验出按时到课,不迟到不早退 30% 勤 平时听课及实验用心听课、观看老师讲解演示实验后,同组70% 讲解情况 中的每个成员都要以教师的角色对实验进行 讲解并演示一遍,并与同学进行互动。 评分标准:考核结果分为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等,课程综合成绩采用百 分制记录。课程综合成绩为优,成绩为90-100分;良,成绩为80-89分;中 成绩为70-79分;及格,成绩为60-69分;不及格,则实验不合格,成绩为60 分以下。(注:实验考核方式至少应当包含上述内容,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还可以增加,实 验课程成绩为100分制,单独录入教务管理系统) 六、实验教材或参考书 教材: 1、帅晓红,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能力训练教程,科学出版社,2014.10. 2、李强等编,《物理趣味实验与热门话题》,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9. 参考资料: 1、网上教学讲义。 2、大学物理演示实验.中南大学物理学院2004.9. 3、路峻岭.物理演示实验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出版) 4、宜桂鑫,江兴方.创造性物理演示实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9 出版)

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注:1. “实验类型”分为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等类型。 2. “开出要求”分为“必做”和“选做”。 3. 每个实验项目学时一般以 2 学时为宜,最多不超过 4 学时 4. 注意不同课程之间实验项目不要重复编制 五、考核方式与评分标准 考核环节 评分依据 占总成绩的比重 平时听课实验出 勤 按时到课,不迟到不早退 30% 平时听课及实验 讲解情况 用心听课、观看老师讲解演示实验后,同组 中的每个成员都要以教师的角色对实验进行 讲解并演示一遍,并与同学进行互动。 70% 评分标准:考核结果分为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等,课程综合成绩采用百 分制记录。课程综合成绩为优,成绩为 90-100 分;良,成绩为 80-89 分;中, 成绩为 70-79 分;及格,成绩为 60-69 分;不及格,则实验不合格,成绩为 60 分以下。(注:实验考核方式至少应当包含上述内容,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还可以增加,实 验课程成绩为 100 分制,单独录入教务管理系统) 六、实验教材或参考书 教材: 1、帅晓红,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能力训练教程,科学出版社,2014.10. 2、李强等编,《物理趣味实验与热门话题》,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9. 参考资料: 1、网上教学讲义. 2、大学物理演示实验.中南大学物理学院.2004.9. 3、 路峻岭. 物理演示实验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出版). 4、 宜桂鑫,江兴方. 创造性物理演示实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09 出版)

大纲起草人:唐贤健 大纲审核人:唐淑红 大纲批准人:谢四莲 日期:2016年12月20日

大纲起草人:唐贤健 大纲审核人:唐淑红 大纲批准人: 谢四莲 日期: 2016 年 12 月 20 日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