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 朱光潜
作者介绍 朱光潜(1897-1986), 现代美学家、文艺理 论家。安徽桐城人 京派文学代表人物, 代表作《文艺心理 学》、《诗论》、 《谈美书简》、《西 关 方美学史》
朱光潜(1897--1986), 现代美学家、文艺理 论家。安徽桐城人。 京派文学代表人物, 代表作《文艺心理 学》、《诗论》、 《谈美书简》、《西 方美学史》
朱光潜笔名孟石、孟实,安徽桐城人。1916年考入式 昌高等师范学校中文糸,次年进入香港大学,主攻教育学; 1922年毕业后,在上海中国公学和浙江上虞春晖中学任教; 1925年入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1929年毕业,转入伦敦大 学,以论文《悲剧心理学》获文学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 回国前的主要代表作《文艺心理学》《诗论》,开华人美 学研究的先锋。 解放后,他一直是北大教授。其所著《西方美学史》是 中国第一部糸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迄今无人敢代 他的地位,无作品敢代替此书。他早年就读爱丁堡大学肘 写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民国肘期出版业的一大景观 文化大革命中,他蹲在牛棚里翻译了百万言的黑格尔的 《美学》。 朱光潜脚踏着中西文化,穿越20世纪,与苦难中奋斗 的中国一同走过从前。他的一生是一部浅近而深奥的大书
朱光潜笔名孟石、孟实,安徽桐城人。1916年考入武 昌高等师范学校中文系,次年进入香港大学,主攻教育学; 1922年毕业后,在上海中国公学和浙江上虞春晖中学任教; 1925年入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1929年毕业,转入伦敦大 学,以论文《悲剧心理学》获文学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 回国前的主要代表作《文艺心理学》《诗论》,开华人美 学研究的先锋。 解放后,他一直是北大教授。其所著《西方美学史》是 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迄今无人敢代 他的地位,无作品敢代替此书。他早年就读爱丁堡大学时 写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民国时期出版业的一大景观。 文化大革命中,他蹲在牛棚里翻译了百万言的黑格尔的 《美学》。 朱光潜脚踏着中西文化,穿越20世纪,与苦难中奋斗 的中国一同走过从前。他的一生是一部浅近而深奥的大书
朱光潜信奉“三此主义”,即此身,此时,此 地。“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由此身 担当起,不推諉给旁人”。“此应该做而且能 够儆的事,就得在此做,不拖延到来”。 “此地!我的地佐、我的环境丿应该做而且能够 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諉到农中另一地 佐左儆”。这是朱光潜不尚空谈、看服现在、脚 踏实地的治学精神的体现。 他的座右铭:“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 北
朱光潜信奉“三此主义”,即此身,此时,此 地。 “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由此身 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 。 “此时应该做而且能 够做的事,就得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 。 “此地(我的地位、我的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 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象中另一地 位去做” 。这是朱光潜不尚空谈、着眼现在、脚 踏实地的治学精神的体现。 他的座右铭:“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 业”
什么是“咬文唔字”:咋 贬义褒用 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 考叶么要“咬文嚼字 文学是艰苦的事 文字和愿想惑欖蜜粗炱 用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挖制 所以,要 咬文嚼字 达到艺术的完美 复样才能散到“咬文嚼字 时时非冕想曠瘪和语言的糈练与合 剽蒈盲励,推陈翻新,免套板反应
什么是“咬文嚼字” :(即中心论点) 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 严。 为什么要“咬文嚼字” 文字和思想感情密切相关 文学是艰苦的事 用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 咬 文 嚼 字 达到艺术的完美 怎样才能做到“咬文嚼字” 刻苦自励,推陈翻新,避免套板反应 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 所以,要 贬义褒用
总结 艺术的完美 咬文嚼字 心随自刻出推炼时 思处 吻求 索留励苦新陈合精 不懒不粗心不自满 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神
咬文嚼字 艺术的完美 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神 随 处 留 心 思 索 刻 苦 自 励 推 陈 出 新 时 求 精 炼 吻 合 不懒不粗心不自满
这旁前 《咬文嚼字》全文8段,1—7段是文章的 主体,为第一部分。8段表明文章的主旨,是 文章的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可以分两层。第一层1-5段, 说明文字与思想感情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这一层又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举三组典 型例子,从三个方面说明三层意思
《咬文嚼字》全文8段,1—7段是文章的 主体,为第一部分。8段表明文章的主旨,是 文章的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可以分两层。第一层1—5段, 说明文字与思想感情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这一层又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举三组典 型例子,从三个方面说明三层意思
分前 第1、2段为第一层次。文章开头先举郭沬若听 从一位演员的建议,把“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改为“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通过这个例子研究 炼字的道理。说明“你是什么”句式,“不带情感 判断”,而“你这什么”句式则“表现着强烈的情 感”。朱光潜先生为了证明不同句式可以有不同意 味的道理,不是只作理论上的分析,而是又列举了 《水浒传》中石秀骂梁中书、杨雄醉骂潘巧云所用 的“你这什么”句式以表达极端憎恶的感情的例子
第l、2段为第一层次。文章开头先举郭沫若听 从一位演员的建议,把“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改为“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通过这个例子研究 炼字的道理。说明“你是什么”句式,“不带情感 判断”,而“你这什么”句式则“表现着强烈的情 感”。朱光潜先生为了证明不同句式可以有不同意 味的道理,不是只作理论上的分析,而是又列举了 《水浒传》中石秀骂梁中书、杨雄醉骂潘巧云所用 的“你这什么”句式以表达极端憎恶的感情的例子
第二层次3、4段,列举了《史记》中李广射虎 的例子。《史记》原文原本很精彩,但是王若虚在 《史记辨惑》里说“凡多三石字”,他把三个石字 删了,其中一例是“尝见草中虎,射之,没镞,视 石也”,朱光潜先生指岀“在表面上看,改得 似乎简洁些”,但却失去了原文中“发现错误而惊 讶的意味”、“失望而放弃得很斩截的意味”。朱 先生告知人们:文字的“增”或“減”需要人们 “细心玩索一番”,才会感到它们意味的不同
第二层次3、4段,列举了《史记》中李广射虎 的例子。《史记》原文原本很精彩,但是王若虚在 《史记辨惑》里说“凡多三石字”,他把三个石字 删了,其中一例是“尝见草中虎,射之,没镞,视 之,石也”,朱光潜先生指出“在表面上看,改得 似乎简洁些”,但却失去了原文中“发现错误而惊 讶的意味” 、 “失望而放弃得很斩截的意味”。朱 先生告知人们:文字的“增”或“减”需要人们 “细心玩索一番”,才会感到它们意味的不同
第三层次5段,列举了唐代大诗人韩愈和贾岛“推敲”诗 句的佳话。独辟蹊径,充分利用联想和想象,有理有据地分析 “推”和“敲”对全诗意境的不同作用。贾岛当时究竟想到孓 “推”还是“敲”,都是他思想情感的“外化”。因此,朱光 潜先生对有些人“以为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漂 亮些”实在是“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思想感情的壑切关系” “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际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这一层作者从文字、词语的表层入手,句式的变化、文字 的增删、词语的选择,这些可见的语言现象背后带动的都是作 者的思想感情。从语言外表的锤炼反映作者(或者读者)思想 内核的锤炼,只有咬文嚼字,别无他法。它强调了咬文嚼字的 必要性
第三层次5段,列举了唐代大诗人韩愈和贾岛“推敲”诗 句的佳话。独辟蹊径,充分利用联想和想象,有理有据地分析 “推”和“敲”对全诗意境的不同作用。贾岛当时究竟想到了 “推”还是“敲”,都是他思想情感的“外化”。因此,朱光 潜先生对有些人“以为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漂 亮些”实在是“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思想感情的密切关系” , “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际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 这一层作者从文字、词语的表层入手,句式的变化、文字 的增删、词语的选择,这些可见的语言现象背后带动的都是作 者的思想感情。从语言外表的锤炼反映作者(或者读者)思想 内核的锤炼,只有咬文嚼字,别无他法。它强调了咬文嚼字的 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