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育种学》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ANIMAL BREEDING 一、课程说明 1. 课程性质:《动物育种学》是高等农业院校动物科学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 2. 课程的目的和任务:《动物育种学》是关于动物育种工作的理论和方法的科学:也是研究改良 家畜品质、控制性状发育、利用杂种优势以及培育优良新品质的理论和实践的一门科学。它与普 通课和其它专业基础课都有密切联系,是从事科研和畜牧生产重要的理论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任 务是使学生掌握畜禽育种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以及如何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 来,使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家畜育种的理论知识对实现畜禽良种化,加速发展畜牧业的重要性。 3,适应专业:《动物育种学》课程适用于动物科学专业的本科生。 4. 学时与学分:《动物育种学》课程设置72学时,4学分。 5.先修课程:本科程在畜牧专业教学中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与生物学的基础学科及畜牧业生 产有关的其它学科有着密切联系,而且是相互促进的。家畜育种学既是多学科互相渗透和彼此结 合的科学,也是将一些新兴学科和新技术综合应用的科学。因此应在学生学完《高等数学》、 《普通物理》、《基础化学》、《生物化学》、《家畜解剖生理学》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同 《家畜饲养学》、家畜环境卫生学》、《家畜繁殖学》、《动物遗传学》等课程密切配合。为了 学好这门课程,必须以辨证的观点看问题,紧密联系生产实际,才能正确综合分析育种过程中出 现的问题,推动畜牧业不断发展。 6。推荐教材:推荐使用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张沅主编的面向二十一世纪教材《动物育种学》。 7.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讲授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在考虑课程系统性的基础上,贯彻少而 精的原则,加强基本理论讲授和基本技能训练,采取理论讲授、实验实习、课堂练习、课程论文 相结合的方法,突出重点,重视实用性,不但要立足当前,而且要放眼长远。本课程微观内容、 抽象概念和专业术语较多,在课堂教学中要循序渐进、深入浅出,不但要前后联系、互相对比, 而且要充分运用挂图、幻灯、模型等直观教学方法,并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刻 苦钻研,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考核方式:本科程从课堂考查、课程作业、实验报告、课程论文和课程考试几方面全面考核 学生的学习成绩,其中课程考试占70%,课程论文占10%,作业和课堂考察占10%,实验报告占 10%。 9.课外自学要求(包含作业要求):每个章节必须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对指定的参考书要 进行广泛阅读,必须按时完成规定的作业。 二、教学基本要求和能力培养要求 绪论 1.目的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学习《动物育种学》对家畜遗传资源评价、保护、实现 畜禽良种化的的重要性
《动物育种学》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ANIMAL BREEDING 一、课程说明 1. 课程性质: 《动物育种学》是高等农业院校动物科学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 2. 课程的目的和任务:《动物育种学》是关于动物育种工作的理论和方法的科学;也是研究改良 家畜品质、控制性状发育、利用杂种优势以及培育优良新品质的理论和实践的一门科学。它与普 通课和其它专业基础课都有密切联系,是从事科研和畜牧生产重要的理论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任 务是使学生掌握畜禽育种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以及如何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 来,使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家畜育种的理论知识对实现畜禽良种化,加速发展畜牧业的重要性。 3. 适应专业:《动物育种学》课程适用于动物科学专业的本科生。 4. 学时与学分:《动物育种学》课程设置72学时,4学分。 5. 先修课程:本科程在畜牧专业教学中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与生物学的基础学科及畜牧业生 产有关的其它学科有着密切联系,而且是相互促进的。家畜育种学既是多学科互相渗透和彼此结 合的科学,也是将一些新兴学科和新技术综合应用的科学。因此应在学生学完《高等数学》、 《普通物理》、《基础化学》、《生物化学》、《家畜解剖生理学》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同 《家畜饲养学》、家畜环境卫生学》、《家畜繁殖学》、《动物遗传学》等课程密切配合。为了 学好这门课程,必须以辨证的观点看问题,紧密联系生产实际,才能正确综合分析育种过程中出 现的问题,推动畜牧业不断发展。 6. 推荐教材:推荐使用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张沅主编的面向二十一世纪教材《动物育种学》。 7.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讲授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在考虑课程系统性的基础上,贯彻少而 精的原则,加强基本理论讲授和基本技能训练,采取理论讲授、实验实习、课堂练习、课程论文 相结合的方法,突出重点,重视实用性,不但要立足当前,而且要放眼长远。本课程微观内容、 抽象概念和专业术语较多,在课堂教学中要循序渐进、深入浅出,不但要前后联系、互相对比, 而且要充分运用挂图、幻灯、模型等直观教学方法,并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刻 苦钻研,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 考核方式:本科程从课堂考查、课程作业、实验报告、课程论文和课程考试几方面全面考核 学生的学习成绩,其中课程考试占70%,课程论文占10%,作业和课堂考察占10%,实验报告占 10%。 9. 课外自学要求(包含作业要求):每个章节必须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对指定的参考书要 进行广泛阅读,必须按时完成规定的作业。 二、教学基本要求和能力培养要求 绪论 1. 目的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学习《动物育种学》对家畜遗传资源评价、保护、实现 畜禽良种化的的重要性
2.基本知识点 主要论述家畜育种学的目的、任务和主要教学内容:家畜育种工作发展简 史、成就:家畜育种在畜牧业生产上的意义。 3.教学重点、难点 遗传变异规律与遗传资源保护、畜禽品种改良的方法与措施。 第一章家畜的起源与进化 1.目的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家畜的概念、起源,明确动物驯化的历史背景、途径, 掌握各种家畜在动物分类学中的地位及主要动物的驯化时间、地点及其野生祖先,家养动物与野生 动物的差异。了解物种和品种概念、品种应具备的条件。 2.基本知识点介绍家畜起源的概念及在动物分类学中的地位:动物驯化的时间、地点、 途径、家畜的野祖以及动物在驯化过程中的变异:介绍品种学说。 3.教学重点、难点家畜在动物分类学中的地位。 第二章家畜的生长与发育 1.目的要求 了解生长发育的概念、意义,熟悉家畜外形和体质的概念、外形学说、外形 部位的一般要求及不同用途家畜的外形特点,掌握体质外形的鉴定方法,熟悉家畜生产力的种类和 主要指标、影响因素及其评定原则掌握家畜生长发育的规律性及研究方法。 2.基本知识点介绍生长发育的概念、意义:家畜生长发育的规律性及研究方法:以及影 响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和培有原则。家畜外形、体质与生产力的概念、意义以及体质、外形、生产 力的测量、计算和鉴定 3.教学重点、难点生长与发育的关系,家畜体质外形的鉴定。 第三章选择原理 1.目的要求了解选择学说、质量性状的选择方法、阈性状的概念与选择方法,明确影响 数量性状选择效果的因素与选择效果的预测。 2.基本知识点介绍质量性质、数量性质、阈性质的选择原理、方法以及选择效果的预估 与途径。 3.教学重点、难点质量性状的选择方法和影响数量性状选择效果的因素。 第四章家畜种用价值的评定 1.目的要求了解各种育种值的概念和选种方法,熟悉性能测定及系谱鉴定、同胞测定、 后裔测定,掌握单性状的合并选择和多性状的综合评定方法,熟练掌握育种值的估计方法。 2.基本知识点种用价值的评定就是对种畜遗传型的鉴定。鉴定种畜的表型可以根据其本 身的表现,而鉴定种畜的遗传型则必须根据来自其亲属的遗传信息。本章主要介绍选种的方法、原 理来选出优秀的个体留种。 3.教学重点、难点合并选择和多性状的综合评定、育种值的估计。 第五章BLUP育种值估计 1.目的要求了解BLUP法基础知识,掌握BLP育种值估计方法,理解线性混合模型应用于 遗传参数估计
2. 基本知识点 主要论述家畜育种学的目的、任务和主要教学内容;家畜育种工作发展简 史、成就;家畜育种在畜牧业生产上的意义。 3. 教学重点、难点 遗传变异规律与遗传资源保护、畜禽品种改良的方法与措施。 第一章 家畜的起源与进化 1. 目的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家畜的概念、起源,明确动物驯化的历史背景、途径, 掌握各种家畜在动物分类学中的地位及主要动物的驯化时间、地点及其野生祖先,家养动物与野生 动物的差异。了解物种和品种概念、品种应具备的条件。 2. 基本知识点 介绍家畜起源的概念及在动物分类学中的地位;动物驯化的时间、地点、 途径、家畜的野祖以及动物在驯化过程中的变异;介绍品种学说。 3. 教学重点、难点 家畜在动物分类学中的地位。 第二章 家畜的生长与发育 1. 目的要求 了解生长发育的概念、意义,熟悉家畜外形和体质的概念、外形学说、外形 部位的一般要求及不同用途家畜的外形特点,掌握体质外形的鉴定方法,熟悉家畜生产力的种类和 主要指标、影响因素及其评定原则掌握家畜生长发育的规律性及研究方法。 2. 基本知识点 介绍生长发育的概念、意义;家畜生长发育的规律性及研究方法;以及影 响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和培育原则。家畜外形、体质与生产力的概念、意义以及体质、外形、生产 力的测量、计算和鉴定 3. 教学重点、难点 生长与发育的关系,家畜体质外形的鉴定。 第三章 选择原理 1. 目的要求 了解选择学说、质量性状的选择方法、阈性状的概念与选择方法,明确影响 数量性状选择效果的因素与选择效果的预测。 2. 基本知识点 介绍质量性质、数量性质、阈性质的选择原理、方法以及选择效果的预估 与途径。 3. 教学重点、难点 质量性状的选择方法和影响数量性状选择效果的因素。 第四章 家畜种用价值的评定 1. 目的要求 了解各种育种值的概念和选种方法,熟悉性能测定及系谱鉴定、同胞测定、 后裔测定,掌握单性状的合并选择和多性状的综合评定方法,熟练掌握育种值的估计方法。 2. 基本知识点 种用价值的评定就是对种畜遗传型的鉴定。鉴定种畜的表型可以根据其本 身的表现,而鉴定种畜的遗传型则必须根据来自其亲属的遗传信息。本章主要介绍选种的方法、原 理来选出优秀的个体留种。 3. 教学重点、难点 合并选择和多性状的综合评定、育种值的估计。 第五章 BLUP育种值估计 1. 目的要求 了解BLUP法基础知识,掌握BLUP育种值估计方法,理解线性混合模型应用于 遗传参数估计
2.基本知识点向量、加性遗传相关、线性模型基础知识:UP的基本原理、动物模型 BLUP、其他模型下的BLUP、多性状BLUP育种值估计:最大似然法原理、REML基本方法。 3.教学重点、难点 BLUP的基本原理:动物模型BLU。 第六章家畜个体选配 1.目的要求 了解选配的概念和作用,熟悉选配的分类及选配方法,掌握近交程度的分析 与近交的应用,明确种群选配概念及方法。 2.基本知识点介绍选配的概念、作用、原理和方法以及选配效果。 3.教学重点、难点近交系数和亲缘系数的计算。 第七章新品种培育一一本品种选育与品系繁育 1.目的要求熟悉本品种选育、引种与风土驯化、品系繁育等概念,理解品种的分类,掌 握本品种选育的原理及其基本措施,掌握品系繁育方法。 2.基本知识点介绍本品种选育以及引种与风土驯化:介绍品系的概念、类别、作用、品 系的建立与运用以及品系的鉴定与维持。 3.教学重点、难点 本品种选育的基本措施,品系建立方法。 第八章新品种培育一一杂交育种 1. 目的要求了解杂交育种意义、作用和原则,熟练掌握新品种培育、鉴定与推广技术。 2.基本知识点 介绍杂交育种的意义、作用和原则:品种的杂交改良:新品种的育成以及 新品种的鉴定与推广。 3.教学重点、难点 品种杂交改良的方法;理想型横交固定和多元测交原理及应用。 第九章杂种优势利用 1.目的要求 了解杂种优势利用的概念、意义,熟悉杂交亲本的选择和杂交效果的预测, 掌握杂交方法。 2.基本知识点介绍杂种优势利用的概念、意义和主要环节以及提高杂种优势利用效果的 途径。 3.教学重点、难点 配合力测定和杂种优势计算。 第十章家畜育种规划 1. 目的要求了解家畜育种规划的任务,掌握家畜育种规划制定方法,熟悉育种规划的工作 程序。 2.基本知识点 介绍制定育种方案及其优化方法,确定育种目标、估计育种群可能实现的 遗传进展、预测期望育种效益、确定遗传进展的传递模型。 3.教学重点、难点制定育种方案和育种规划的工作程序。 第十一章家畜遗传资源的评价、保护与利用 1.目的要求了解品种资源保存与利用的意义,掌握保种的原理和方法。熟练学握遗传资源 的开发与利用的方法。 2.基本知识点 介绍保种的概念、意义和原理,保种方法,遗传资源保护、评价与利用
2. 基本知识点 向量、加性遗传相关、线性模型基础知识;BLUP的基本原理、动物模型 BLUP、其他模型下的BLUP、多性状BLUP育种值估计;最大似然法原理、REML基本方法。 3. 教学重点、难点 BLUP的基本原理;动物模型BLU。 第六章 家畜个体选配 1. 目的要求 了解选配的概念和作用,熟悉选配的分类及选配方法,掌握近交程度的分析 与近交的应用,明确种群选配概念及方法。 2. 基本知识点 介绍选配的概念、作用、原理和方法以及选配效果。 3. 教学重点、难点 近交系数和亲缘系数的计算。 第七章 新品种培育——本品种选育与品系繁育 1. 目的要求 熟悉本品种选育、引种与风土驯化、品系繁育等概念,理解品种的分类,掌 握本品种选育的原理及其基本措施,掌握品系繁育方法。 2. 基本知识点 介绍本品种选育以及引种与风土驯化;介绍品系的概念、类别、作用、品 系的建立与运用以及品系的鉴定与维持。 3. 教学重点、难点 本品种选育的基本措施,品系建立方法。 第八章 新品种培育——杂交育种 1. 目的要求 了解杂交育种意义、作用和原则,熟练掌握新品种培育、鉴定与推广技术。 2. 基本知识点 介绍杂交育种的意义、作用和原则;品种的杂交改良;新品种的育成以及 新品种的鉴定与推广。 3. 教学重点、难点 品种杂交改良的方法;理想型横交固定和多元测交原理及应用。 第九章 杂种优势利用 1. 目的要求 了解杂种优势利用的概念、意义,熟悉杂交亲本的选择和杂交效果的预测, 掌握杂交方法。 2. 基本知识点 介绍杂种优势利用的概念、意义和主要环节以及提高杂种优势利用效果的 途径。 3. 教学重点、难点 配合力测定和杂种优势计算。 第十章 家畜育种规划 1. 目的要求 了解家畜育种规划的任务,掌握家畜育种规划制定方法,熟悉育种规划的工作 程序。 2. 基本知识点 介绍制定育种方案及其优化方法,确定育种目标、估计育种群可能实现的 遗传进展、预测期望育种效益、确定遗传进展的传递模型。 3. 教学重点、难点 制定育种方案和育种规划的工作程序。 第十一章 家畜遗传资源的评价、保护与利用 1. 目的要求 了解品种资源保存与利用的意义,掌握保种的原理和方法。熟练掌握遗传资源 的开发与利用的方法。 2. 基本知识点 介绍保种的概念、意义和原理,保种方法,遗传资源保护、评价与利用
3.教学重点、难点 保种方法,遗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十二章生物技术在家畜育种中的应用 1.目的要求了解生物技术的定义、特点、研究领域,熟悉繁殖生物技术和分子遗传标记在 家畜育种中的应用。 2.基本知识点 介绍生物技术的定义、特点、研究领域:人工授精与AI育种体系、人工控 制母畜繁殖周期、MOET育种体系、体外受精、性别控制、克隆技术、转基因动物:分子遗传标记与 连锁图谱、数量性状基因座位、标记辅助选择。 3.教学重点、难点 MOET育种体系和标记辅助选择。 三、学时分配 教学环节 时数 讲课 实验 习题 讨论 小计 课程内容 绪论 2 家备起原与进化 4 家畜的生长发育和体质外型 4 家畜的选择原理 实验一家畜外貌部位识别 实验二家畜体尺测量 6 12 实验三家畜摄影技术 家畜种用价值的评定 6 2 实验四家畜生长发育分析 BLUP育种值估计 实验五家畜育种值估计 4 2 家畜个体选配 实验六近交系数和亲缘系数的计算 7 新品种培育一 一本品种选育与品系繁育 实验七 畜群系普编制 4 10 实验八 综合选择指数制订 新品种培育 一杂交育种 4 d 杂种优势利用 4 家畜育种规划 4 家畜遗传资源的评价、保护与利用 4 4 生物技术在家畜育种中的应用 4 总计 56 16 72
3. 教学重点、难点 保种方法,遗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十二章 生物技术在家畜育种中的应用 1. 目的要求 了解生物技术的定义、特点、研究领域,熟悉繁殖生物技术和分子遗传标记在 家畜育种中的应用。 2. 基本知识点 介绍生物技术的定义、特点、研究领域;人工授精与AI育种体系、人工控 制母畜繁殖周期、MOET育种体系、体外受精、性别控制、克隆技术、转基因动物;分子遗传标记与 连锁图谱、数量性状基因座位、标记辅助选择。 3. 教学重点、难点 MOET育种体系和标记辅助选择。 三、学时分配 教学环节 时数 课程内容 讲课 实验 习题 讨论 小计 绪论 2 2 家畜起源与进化 4 2 家畜的生长发育和体质外型 4 4 家畜的选择原理 实验一 家畜外貌部位识别 实验二 家畜体尺测量 实验三 家畜摄影技术 6 6 12 家畜种用价值的评定 实验四 家畜生长发育分析 6 2 8 BLUP育种值估计 实验五 家畜育种值估计 4 2 6 家畜个体选配 实验六 近交系数和亲缘系数的计算 4 2 6 新品种培育——本品种选育与品系繁育 实验七 畜群系谱编制 实验八 综合选择指数制订 6 4 10 新品种培育——杂交育种 4 4 杂种优势利用 4 2 家畜育种规划 4 4 家畜遗传资源的评价、保护与利用 4 4 生物技术在家畜育种中的应用 4 4 总计 56 16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