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溪笔谈》二则 以虫治虫 沈括
沈 括 以虫治虫 《梦溪笔谈》二则
学习目标 1、了解沈括及《梦溪笔谈》有关常识。 2、掌握重点文言虚实词,理解文章大意 3、了解生物防治有关知识
学习目标: 1、了解沈括及《梦溪笔谈》有关常识。 2、掌握重点文言虚实词,理解文章大意。 3、了解生物防治有关知识
作者及作品简介 沈括:北宋科学家,政治家。字存中 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 《梦溪笔谈》是一部笔记体巨著,共30 卷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 地理等。其中自然科学部分,它总结了我 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科学成就。这部书 被英国学者李约瑟誉为“中国科技史上的 里程碑
➢沈括:北宋科学家,政治家。字存中, 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 ➢《梦溪笔谈》是一部笔记体巨著,共30 卷。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 地理等。其中自然科学部分,它总结了我 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科学成就。 这部书 被英国学者李约瑟誉为“中国科技史上的 里程碑” 。 作者及作品简介
士放声朗读 要求 1.读准字音 2.读准节奏
要求: 1. 读准字音; 2. 读准节奏;
士初试身手 你能准确读出下面的字吗? 蝎(喙()()qan 穰(ra榜旁()pang
你能准确读出下面的字吗? 蝎( ) 喙( ) 钳( ) 穰( ) 傍( ) xiē huì ráng páng qián
再展风采 正当、正要 成为 地域、范围 危害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结构助词,相当子“的” 翻译: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生了 子方虫,正要危害秋田里的庄稼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 为秋田 之害。 地域、范围 正当、正要 成为 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危害 翻 译 :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生了 子方虫,正要危害秋田里的庄稼
遮盖 生、出现 它的指虫子的嘴 像 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 万蔽地; 翻译:忽然有一种虫子出现了,样子像泥土里 的“狗蝎,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遍地都是
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 万蔽地; 产生、出现 它的 指虫子的嘴 遮盖 翻译:忽然有一种虫子出现了,样子像泥土里 的“狗蝎,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遍地都是。 像
连词,就。 用 指方子虫 成为 十天 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 計者尽,岁以大穰。 指子方年 因为都,全 虫全部成 被消灭 翻译:(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 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杀 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
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 方皆尽,岁以大穰。 连词,就。 用 指方子虫 都,全 成为 指子方 虫全部 被消灭。 年 因为 成 十天 翻译:(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 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杀 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
这样过去、先前语气助词,无义 称、叫 这种 虫旧曾有之,士人谓之:“傍不肯” 曾经 它,代子方 虫的天敌 “傍不肯”。 译文: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 肯
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这样 这种 过去、先前 曾经 语气助词,无义。 称、叫 译文: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 肯” 它,代子方 虫的天敌 “傍不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