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20142015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积累与运用(1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枯瘠(j) 坦荡如坻(di) B、湎(mian)怀强( qiang)聒不舍 C、档(dang)案海市晟(shen)楼D、进(beng)溅拈(nian)轻怕重 2、对下面加点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 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A、策:驱使 B、食:吃 C、材:同“才” D、执:握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漂泊在外几十年,回到榢家乡看到满头银发的母亲,他终于忍俊不禁,流下了辛酸的眼汩。 B、当海啸到来时,很多人都在默默无闻中,完全没有察觉到灾难的来临 C、法国大昆虫家法布尔,把科学和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用富有诗意的笔能给人们描绘了一个绚丽多姿、光怪陆 离的昆虫世界。 D、开会时,他们有的玩游戏、有的打瞌睡,真是心无旁骛啊!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B、经过精心选育,使野生兰花清香诱人,珍品迭出。 C、感冒退热冲剂的主要成分是大青叶、板兰根、草河车配制而成的。 D、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是关系到广大干部能否继承并发扬革命传统的大问题 5、某同学抄录施耐庵《水浒传》第十七回的回目时,遗漏了下句,只记得那句与杨志有关。请你从下列 句中帮他找出该回目的下句。(2分) 《水浒传》第十七回花和尚单打二龙山 A、黑旋风沂岭杀四虎 B、青面兽双夺宝珠寺 C、及时雨会神行太保 D、小李广梁山射雁 6、对下面这段话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读书,能使我们在理想的路上拾级而上。当我们游刃于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中时,我们能接 受到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能感觉到时代先锋业已倾吐的气息,能分辨出智慧善良和愚昧丑陋 区区五尺之躯,短短荏苒光阴,惟有读书能让我们驰骋古今,经天纬地 A、不读书就一定不能实现理想 B、读书,能让我们跨越时空,接触到平常生活中不能接触到的人物 C、多读书更能让人分辨真善美和假恶丑 D、读书是让我们驰骋古今,经天纬地的惟一途径 、阅读与赏析(42分) (一)(3分)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 2014-2015 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12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 A、 枯瘠(jǐ) 坦荡如坻(dǐ) B、湎(miǎn)怀 强(qiánɡ)聒不舍 C、 档(dǎng)案 海市晟(shèn)楼 D、迸(bènɡ) 溅 拈(niān) 轻怕重 2、对下面加点词解释有错误 ...的一项是(2 分) ( )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 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A、策:驱使 B、食:吃 C、材:同“才” D、执:握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 ) A、漂泊在外几十年,回到家乡看到满头银发的母亲,他终于忍俊不禁 ....,流下了辛酸的眼泪。 B、当海啸到来时,很多人都在默默无闻 ....中,完全没有察觉到灾难的来临。 C、法国大昆虫家法布尔,把科学和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用富有诗意的笔触给人们描绘了一个绚丽多姿、光怪陆 ... 离.的昆虫世界。 D、开会时,他们有的玩游戏、有的打瞌睡,真是心无旁骛 ....啊!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2 分) ( ) A、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B、经过精心选育,使野生兰花清香诱人,珍品迭出。 C、感冒退热冲剂的主要成分是大青叶、板兰根、草河车配制而成的。 D、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是关系到广大干部能否继承并发扬革命传统的大问题。 5、某同学抄录施耐庵《水浒传》第十七回的回目时,遗漏了下句,只记得那句与杨志有关。请你从下列 句中帮他找出该回目的下句。(2 分) ( ) 《水浒传》第十七回 花和尚单打二龙山, 。 A、黑旋风沂岭杀四虎 B、青面兽双夺宝珠寺 C、及时雨会神行太保 D、小李广梁山射雁 6、对下面这段话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2 分) ( ) 读书,能使我们在理想的路上拾级而上。当我们游刃于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中时,我们能接 受到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能感觉到时代先锋业已倾吐的气息,能分辨出智慧善良和愚昧丑陋。 区区五尺之躯,短短荏苒光阴,惟有读书能让我们驰骋古今,经天纬地。 A、不读书就一定不能实现理想。 B、读书,能让我们跨越时空,接触到平常生活中不能接触到的人物。 C、多读书更能让人分辨真善美和假恶丑。 D、读书是让我们驰骋古今,经天纬地的惟一途径。 二、阅读与赏析(42 分) (一)(3 分)
华子岗 [唐]裴迪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7、阅读上面的古诗,回答问题。(3分) (1)诗人是从感觉的哪几个角度摹写景色的?(1分) (2)这首诗以“还家”为线索,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二)(11分) 杨万里为人刚而偏。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韩侂胄①用事,欲网 罗四方知名十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②。万里曰:“官可弃,记不作可。”侂胄恚, 改命他人。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侂胄专僭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 邸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胄奸臣, 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③,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落笔而逝 【注】①韩侂(tuo)胄:南宋重臣,以外戚身份专政十多年,位在左右丞相之上。②掖垣:泛指髙官, ③吾头颅如许:意为我头发已白。 8、下列句中的“之”与“属万里为之记”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皆其柄国之日也 B、何陋之有 C、至之市 D、唐人尚未盛为之 9、下列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杨万里不为韩侂胄写记,表现了他为人刚正耿直。 B、杨万里心中忧愤、怏怏不乐的原因是韩侂胄日益专权 C、家人不告诉杨万里和时政有关的事,是因为知道他忧虑国事 D、杨万里临终前写下了十四句话告别妻子。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属万里为之记:▲ (2)侂胄专僭日益甚 (3)遽言侂胄用兵事:▲ (4)亟呼纸书曰: 11、翻译下列句子。(3分) (1)由此不见用。(1分) (2)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2分) (三)(4分)
华子岗 [唐] 裴迪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7、阅读上面的古诗,回答问题。(3 分) (1)诗人是从感觉的哪几个角度摹写景色的?(1 分) ▲ (2)这首诗以“还家”为线索,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 分) ▲ (二)(11 分) 杨万里为人刚而偏。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 韩侂胄①用事,欲网 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②。万里曰:“官可弃,记不作可。”侂胄恚, 改命他人。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侂胄专僭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 邸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胄奸臣, 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③,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落笔而逝。 【注】①韩侂(tuō)胄:南宋重臣,以外戚身份专政十多年,位在左右丞相之上。②掖垣:泛指高官。 ③吾头颅如许:意为我头发已白。 8、下列句中的“之”与“属万里为之记”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 ) A、皆其柄国之日也 B、何陋之有 C、 至之市 D、唐人尚未盛为之 9、下列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 分) ( ) A、杨万里不为韩侂胄写记,表现了他为人刚正耿直。 B、杨万里心中忧愤、怏怏不乐的原因是韩侂胄日益专权。 C、家人不告诉杨万里和时政有关的事,是因为知道他忧虑国事。 D、杨万里临终前写下了十四句话告别妻子。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 分) (1)属.万里为之记: ▲ (2)侂胄专僭日益.甚: ▲ (3)遽.言侂胄用兵事: ▲ (4)亟呼纸书.曰: ▲ 11、翻译下列句子。(3 分) (1)由此不见用。(1 分) ▲ (2)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2 分) ▲ (三)(4 分)
识别人脸的技术 刘露 ①现代的人脸识别,特指通过分析、比较人脸视觉特征信息进行身份鉴别的计算机技术。 ②在全球范围内,人脸识别系统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人脸识别就是通过观察比较人脸来区分 和确认身份的。相对于指纹识别而言,人脸识别具有非接触式(非侵犯式)的特点,因此更加友好、自然, 更易被人们接受 ③随着科技的发展,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己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④在公安刑侦领域,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在机场或车站安装人脸识别系统,通过查询 目标人像数据寻找数据中是否存在重点人口基本信息,来抓捕在逃案犯;或者在商场、体育场、超市等公 共场所对人群进行监视,以达到身份识别的目的 ⑤目前,人脸识别技术已逐渐推广到民用市场,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近。如具备有人脸识别功能的防 盗门也被推冋普通老百姓家庭。厂家上门安装时,工作人员会用一个摄像头对主人的脸部骨骼进行扫描录 入,再生成几千位的密码,然后将密码数据库存入防盗门的数据库中,主人只要在门前一站,具有自动感 应功能的液晶显示屏就会显示门前的人的脸部,防盗门立即开始识别。一旦确认,防盜门就会自动打开。 再如利用人脸识别辅助信用卡网络支付,以防止非信用卡的拥有者盗用信用卡等 ⑥随着我国向数字化、信息化社会的迈进,人脸识别技术和识别系统的性能将逐渐完善,更好地服务 大众 12、选文第⑤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13、选文第⑥自然段加点的“逐渐”一词能否删除?为什么?(2分) (四)(14分) 不知有花 张晓风 那时候是五月,桐花在一夜之间,攻占了所有的山头。历史或者是由一个一个的英雄豪杰叠成的,但 岁月一一岁月对我而言是花和花的禅让所缔造的。 桐花极白,极矜持,花心却又泄露些许微红。我和我的朋友都认定这花有点诡秘-一平日守口如瓶 旦花开,则铺天盖地,灿如一片低飞的云 车子停在一个客家小山村,走过紫苏茂盛的小径,我们站在高大的桐树下。山路上落满白花,每一块 石头都因花罩而极尽温柔,仿佛战马一旦披上了绣帔,也可以供女人骑乘 而阳光那么好,像一种叫“桂花蜜酿”的酒,人走到林子深处,不免叹息气短,对着这惊心动魄的手 笔感到无能为力,强大的美有时令人虚脱。 忽然有个妇人行来,A赭红的皮肤特别像那一带泥土的色调。 “你们来找人?” “我们一一来看花
识别人脸的技术 刘 露 ①现代的人脸识别,特指通过分析、比较人脸视觉特征信息进行身份鉴别的计算机技术。 ②在全球范围内,人脸识别系统的研究始于 20 世纪 60 年代。人脸识别就是通过观察比较人脸来区分 和确认身份的。相对于指纹识别而言,人脸识别具有非接触式(非侵犯式)的特点,因此更加友好、自然, 更易被人们接受。 ③随着科技的发展,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④在公安刑侦领域,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在机场或车站安装人脸识别系统,通过查询 目标人像数据寻找数据中是否存在重点人口基本信息,来抓捕在逃案犯;或者在商场、体育场、超市等公 共场所对人群进行监视,以达到身份识别的目的。 ⑤目前,人脸识别技术已逐渐推广到民用市场,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近。如具备有人脸识别功能的防 盗门也被推向普通老百姓家庭。厂家上门安装时,工作人员会用一个摄像头对主人的脸部骨骼进行扫描录 入,再生成几千位的密码,然后将密码数据库存入防盗门的数据库中,主人只要在门前一站,具有自动感 应功能的液晶显示屏就会显示门前的人的脸部,防盗门立即开始识别。一旦确认,防盗门就会自动打开。 再如利用人脸识别辅助信用卡网络支付,以防止非信用卡的拥有者盗用信用卡等。 ⑥随着我国向数字化、信息化社会的迈进,人脸识别技术和识别系统的性能将逐渐..完善,更好地服务 大众。 12、选文第⑤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 分) ▲ 13、选文第⑥自然段加点的“逐渐”一词能否删除?为什么?(2 分) ▲ (四)(14 分) 不知有花 张晓风 那时候是五月,桐花在一夜之间,攻占了所有的山头。历史或者是由一个一个的英雄豪杰叠成的,但 岁月——岁月对我而言是花和花的禅让所缔造的。 桐花极白,极矜持,花心却又泄露些许微红。我和我的朋友都认定这花有点诡秘——平日守口如瓶, 一旦花开,则铺天盖地,灿如一片低飞的云。 车子停在一个客家小山村,走过紫苏茂盛的小径,我们站在高大的桐树下。山路上落满白花,每一块 石头都因花罩而极尽温柔,仿佛战马一旦披上了绣帔,也可以供女人骑乘。 而阳光那么好,像一种叫“桂花蜜酿”的酒,人走到林子深处,不免叹息气短,对着这惊心动魄的手 笔感到无能为力,强大的美有时令人虚脱。 忽然有个妇人行来,A 赭红的皮肤特别像那一带泥土的色调。 “你们来找人?” “我们——来看花
“花?”妇人匆匆往前赶路,一面丢下一句,“哪有花?” 由于她并不在求答案,我们也噤然不知如何接腔,只是相顾愕然,如此满山满林扑面迎鼻的桐花,她 居然问我们“哪有花 B俱风过处花落如雨、似恶也并不反对她的说法。忽然,我懂了,这是她的家,这前山后山的桐树是 他们的农作物,是大型的庄稼。而农人对它们,一向是视而不见的。在他们看来,玫瑰是花,剑兰是花 菊是花,至于稻花桐花,那是不算的 使我们为之绝倒发痴的花,她竟可以担着水夷然走过千遍,并且说: “花?哪有花?” 我想起少年时游狮头山,站在庵前看晩霞落日,只觉如万艳争流竞渡,一片西天华美到几乎受伤的地 步,忍不住返身对行过的老尼说: “快看那落日!” 她安静垂眉道 “天天都是这样的!” 事隔二十年,这山村女子的口气,同那老尼竞如此相似,我不禁暗暗嫉妒起来。 不为花而目醉神迷、惊愕叹息的,才是花的主人吧!对那大声地问我:“花?哪有花?”山村妇人而 言,花是树的一部分,树是山林的一部分,山林是生活的一部分,而生活是浑然大化的一部分。她与花就 像山与云,相亲相融而不相知 年年桐花开的时候,我总想起那妇人,步过花潮花汐而不知有花的妇人,并且暗暗嫉妒 14、阅读全文,概括文章叙述的两件事。(4分) ▲ 15、文中A处划横线的句子能删去吗?为什么?(3分) 16、文中B处画波浪线的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3分) 17、说说你对文章标题“不知有花”含义的理解。(4分) (五)(10分) 18、根据课文默写(10分) (1)抽刀断水水更流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怅望青田云水遥 (白居易《池鹤》) ,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4)翅湿沾微雨, (葛天民《迎燕》) (5)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 (6)▲,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花?”妇人匆匆往前赶路,一面丢下一句,“哪有花?” 由于她并不在求答案,我们也噤然不知如何接腔,只是相顾愕然,如此满山满林扑面迎鼻的桐花,她 居然问我们“哪有花——”。 B 但风过处花落如雨,似乎也并不反对她的说法。忽然,我懂了,这是她的家,这前山后山的桐树是 他们的农作物,是大型的庄稼。而农人对它们,一向是视而不见的。在他们看来,玫瑰是花,剑兰是花, 菊是花,至于稻花桐花,那是不算的。 使我们为之绝倒发痴的花,她竟可以担着水夷然走过千遍,并且说: “花?哪有花?” 我想起少年时游狮头山,站在庵前看晚霞落日,只觉如万艳争流竞渡,一片西天华美到几乎受伤的地 步,忍不住返身对行过的老尼说: “快看那落日!” 她安静垂眉道: “天天都是这样的!” 事隔二十年,这山村女子的口气,同那老尼竟如此相似,我不禁暗暗嫉妒起来。 不为花而目醉神迷、惊愕叹息的,才是花的主人吧!对那大声地问我:“花?哪有花?”山村妇人而 言,花是树的一部分,树是山林的一部分,山林是生活的一部分,而生活是浑然大化的一部分。她与花就 像山与云,相亲相融而不相知。 年年桐花开的时候,我总想起那妇人,步过花潮花汐而不知有花的妇人,并且暗暗嫉妒。 14、阅读全文,概括文章叙述的两件事。(4 分) (1) ▲ (2) ▲ 15、文中 A 处划横线的句子能删去吗?为什么?(3 分) ▲ 16、文中 B 处画波浪线的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3 分) ▲ 17、说说你对文章标题“不知有花”含义的理解。(4 分) ▲ (五)(10 分) 18、根据课文默写(10 分) (1)抽刀断水水更流, ▲ 。 (李 白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2) ▲ ?怅望青田云水遥。 (白居易 《池鹤》) (3) ▲ ,欲上青天揽明月。 (李 白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4)翅湿沾微雨, ▲ 。 (葛天民 《迎燕》) (5)无丝竹之乱耳, ▲ 。 (刘禹锡 《陋室铭》) (6) ▲ ,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 《天净沙 秋思》)
(7)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韩愈《马说》) (8)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 高斋闻雁来。(韦应物《闻雁》) (10) 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三、表达与交流(46分) (一)(6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分) 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键盘书写,用惯了电脑的人手写汉字的能力会下降。针对汉字手写危机,央视科 教频道推出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该电视节目形态设计研发者关正文说:“在美国有英语的全国拼字 比赛( National Spelling Bee),从1925年延续至今,一代代孩子参加,成为全民关注的带有民俗 性质、国家精神的活动……我们也应该这样的活动 你认为我们有必要举办这样的活动吗?请你谈谈你的观点,并简要说说理由。(字数在100字左右) (二)(40分) 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40分) 岁月的河流漫漫,我们人在旅途,总觉来日方长。殊不知,一个转身,初二的生涯已渐近尾声,父辈 的白发已悄然而生,青葱的岁月已无声流逝·时间都去哪儿了?背囊还未整理,理想还在憧憬,计 划尚未成行。同学们,人生短暂,所以无论做什么,都应该抓住时间,趁早而为 请以“趁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1)文章中不得出现校名、人名,如必须出现,一律用“×××”代替 (2)不少于600字
(7)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 。 (韩 愈 《马说》) (8)浊酒一杯家万里, ▲ 。 (范仲淹 《渔家傲》) (9) ▲ ,高斋闻雁来。 (韦应物 《闻雁》) (10) ▲ ,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 《陋室铭》) 三、表达与交流(46 分) (一)(6 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 分) 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键盘书写,用惯了电脑的人手写汉字的能力会下降。针对汉字手写危机,央视科 教频道推出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该电视节目形态设计研发者关正文说:“在美国有英语的全国拼字 比赛(National Spelling Bee),从 1925 年延续至今,一代代孩子参加,成为全民关注的带有民俗 性质、国家精神的活动······我们也应该这样的活动。” 你认为我们有必要举办这样的活动吗?请你谈谈你的观点,并简要说说理由。(字数在 100 字左右) (二)(40 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40 分) 岁月的河流漫漫,我们人在旅途,总觉来日方长。殊不知,一个转身,初二的生涯已渐近尾声,父辈 的白发已悄然而生,青葱的岁月已无声流逝······时间都去哪儿了?背囊还未整理,理想还在憧憬,计 划尚未成行。同学们,人生短暂,所以无论做什么,都应该抓住时间,趁早而为。 请以“趁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1)文章中不得出现校名、人名,如必须出现,一律用“×××”代替; (2)不少于 600 字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答案 初二语文 一、积累与运用(12分) 、阅读与赏析(42分) (一)(3分) 7、(1)诗人从视觉、听觉、触觉三个角度摹写景色。(答对两点得1分) (2)表现了诗人对华子岗景色的喜爱与留恋。(2分) (二)(11分 8、D(2分) 9、D(2分) 10、(1)同“嘱”,嘱咐(2)更加(3)匆忙(4)写(每小题1分,共4分) 11、(1)(杨万里)因此没有被起用。(1分) (2)韩侂胄专权之后,想要网罗四方的知名人士做他的羽翼。(2分) 三)(分) 12、举例子(1分),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目前人脸识别技术已逐渐推广到民用市场,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近 (1分) 13、不能删除。逐渐意思为渐渐、慢慢地,在文中说明人脸识别技术和识别系统性能的完善是一个循序渐 进的过程(1分),“逐渐”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 (四)(14分) 4、(1)“我”和朋友上山看桐花时与山中妇女相遇及对话;(2)“我”少年时在狮头山看晚霞落日是与行 过的老尼的对话。(各2分,共4分) 15、不可以。这是人物的肖像(外貌)描写:“赭红的皮肤”表现了山中妇女风吹雨淋后劳动者的本色:“特 别像那一带泥土的色调”更揭示了她与山林、桐花融为一体而不再对桐花之美痴狂的原因。(3分) 16、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写妇女的话让我们感到愕然,引起下文对妇女这句话的思考和顿悟。(3分) 17、只有在城市复杂世界里徘徊的人们才会为乡间平凡至极的桐花目醉神迷、惊愕叹息,因为他们始终只 能作为赏美的客体(1分):而对于山村妇人而言,她的生活是简单的,花是树的一部分,树是山林的一部 分,山林是生活的一部分,她自然是花的主人,花只不过是她生活的一部分,她与美真正相融,所以才会 与花相亲相融而不相知(1分)。文章从反面落笔,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简单、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2 分)。(意思表达正确即可) (五)(10分) 18、(每题1分,共10分) (1)举杯销愁愁更愁 (2)临风一唳思何事 (3)俱怀逸兴壮思飞 (4)泥香带落花 (5)无案牍之劳形 (6)枯藤老树昏鸦 (7)骈死于槽枥之间 (8)燕然未勒归无计 (9)淮南秋雨夜 (10)苔痕上阶绿 三、表达与交流(46分)
2014-2015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答案 初二语文 一、积累与运用(12 分) 1、D 2、B 3、C 4、A 5、B 6、A 二、阅读与赏析(42 分) (一)(3 分) 7、(1)诗人从视觉、听觉、触觉三个角度摹写景色。(答对两点得 1 分) (2)表现了诗人对华子岗景色的喜爱与留恋。(2 分) (二)(11 分) 8、D (2 分) 9、D (2 分) 10、(1)同“嘱”,嘱咐 (2)更加 (3)匆忙 (4)写 (每小题 1 分,共 4 分) 11、(1)(杨万里)因此没有被起用。(1 分) (2)韩侂胄专权之后,想要网罗四方的知名人士做他的羽翼。(2 分) (三)(4 分) 12、举例子(1 分),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目前人脸识别技术已逐渐推广到民用市场,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近 (1 分)。 13、不能删除。逐渐意思为渐渐、慢慢地,在文中说明人脸识别技术和识别系统性能的完善是一个循序渐 进的过程(1 分),“逐渐”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 分) (四)(14 分) 14、(1)“我”和朋友上山看桐花时与山中妇女相遇及对话;(2)“我”少年时在狮头山看晚霞落日是与行 过的老尼的对话。(各 2 分,共 4 分) 15、不可以。这是人物的肖像(外貌)描写;“赭红的皮肤”表现了山中妇女风吹雨淋后劳动者的本色;“特 别像那一带泥土的色调”更揭示了她与山林、桐花融为一体而不再对桐花之美痴狂的原因。(3 分) 16、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写妇女的话让我们感到愕然,引起下文对妇女这句话的思考和顿悟。(3 分) 17、只有在城市复杂世界里徘徊的人们才会为乡间平凡至极的桐花目醉神迷、惊愕叹息,因为他们始终只 能作为赏美的客体(1 分);而对于山村妇人而言,她的生活是简单的,花是树的一部分,树是山林的一部 分,山林是生活的一部分,她自然是花的主人,花只不过是她生活的一部分,她与美真正相融,所以才会 与花相亲相融而不相知(1 分)。文章从反面落笔,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简单、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2 分)。(意思表达正确即可) (五)(10 分) 18、(每题 1 分,共 10 分) (1)举杯销愁愁更愁 (2)临风一唳思何事 (3)俱怀逸兴壮思飞 (4)泥香带落花 (5)无案牍之劳形 (6)枯藤老树昏鸦 (7)骈死于槽枥之间 (8)燕然未勒归无计 (9)淮南秋雨夜 (10)苔痕上阶绿 三、表达与交流(46 分)
(一)(6分) 19、观点明确,分析充分,条理清楚,得满分;观点明确,分析较充分,条理较清楚,得4分:观点不明 确,分析不充分,条理不清楚,在2分以下打分(含2分) (三)(40分) 20、按中考标准评分,建议切入分30分
(一)(6 分) 19、观点明确,分析充分,条理清楚,得满分;观点明确,分析较充分,条理较清楚,得 4 分;观点不明 确,分析不充分,条理不清楚,在 2 分以下打分(含 2 分) (三)(40 分) 20、按中考标准评分,建议切入分 3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