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达标检测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O-16K-39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下列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干冰:O2 B.纯碱:CaCO3 C.食盐:NaCl D.烧碱:Na2SO4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镊子 母P试纸 A.移走蒸发皿 B测溶液的pH C称量NaCl D过滤食盐水 3.下列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A. 2NaOH+SO2=Na2SO3+H20 B Ca(OH)2+2HCI-CaCI2+2H20 C. CuO-+H2SO=CuSO4+H2O D. 2NaOH-+ CuSO4=Cu(OH)2+Na2SO4 4.食醋是醋酸的稀溶液,某同学准备在家中进行验证食醋具有酸的某一条通性的实验, 他选择了下列物质,其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木炭 B.大理石 C.铁钉 D.铁锈 5.下列关于常见酸、碱的说法,错误的是() A.浓NaOH溶液具有强碱性 B.Ca(OH)2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C.浓硫酸需要密封保存是为了防止其与氧气反应 D.浓盐酸在敞口容器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其溶液质量减小 6.一些食品和生活中的物质的pH大致如下表所示 物质「食醋耨子|酱油西瓜「牛奶「蛋清「牙膏肥皂草木灰 2~33~44~55~66~77~88~99~1010~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草木灰可用于改良碱性土壤 B.肥皂水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C.胃酸过多的人不宜多吃橘子 D.西瓜比酱油的酸性强 7.一定温度下,将一定量的生石灰放入饱和的石灰水中,搅拌,并冷却到原温度,得到 的溶液与原溶液相比,下列物理量没有变化的是() ①溶质质量②溶剂质量③溶液质量④溶质质量分数⑤溶解度 A.①③⑤ B.②④⑤
期中达标检测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O-16 K-39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36 分) 1.下列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干冰:O2 B.纯碱:CaCO3 C.食盐:NaCl D.烧碱:Na2SO4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3.下列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A.2NaOH+SO2===Na2SO3+H2O B.Ca(OH)2+2HCl===CaCl2+2H2O C.CuO+H2SO4===CuSO4+H2O D.2NaOH+CuSO4===Cu(OH)2↓+Na2SO4 4.食醋是醋酸的稀溶液,某同学准备在家中进行验证食醋具有酸的某一条通性的实验, 他选择了下列物质,其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木炭 B.大理石 C.铁钉 D.铁锈 5.下列关于常见酸、碱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浓 NaOH 溶液具有强碱性 B.Ca(OH)2 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C.浓硫酸需要密封保存是为了防止其与氧气反应 D.浓盐酸在敞口容器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其溶液质量减小 6.一些食品和生活中的物质的 pH 大致如下表所示: 物质 食醋 橘子 酱油 西瓜 牛奶 蛋清 牙膏 肥皂 草木灰 pH 2~3 3~4 4~5 5~6 6~7 7~8 8~9 9~10 10~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草木灰可用于改良碱性土壤 B.肥皂水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C.胃酸过多的人不宜多吃橘子 D.西瓜比酱油的酸性强 7.一定温度下,将一定量的生石灰放入饱和的石灰水中,搅拌,并冷却到原温度,得到 的溶液与原溶液相比,下列物理量没有变化的是( ) ①溶质质量 ②溶剂质量 ③溶液质量 ④溶质质量分数 ⑤溶解度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④ D.④⑤ 8.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溶解度g/甲 Oth2温度/℃ A.n1℃甲的饱和溶液升温至2℃时仍是饱和溶液 B.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相同温度时,甲的溶解度一定大于乙的溶解度 D.分别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L℃降温至n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9.25℃时,向200mL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pH与 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010020.01( NaoH)mL A.b、d点对应溶液的pH:b>d B.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为30% C.向b点对应的溶液中滴加石蕊试液,溶液呈无色 D.d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是NaCl和NaOH 10.下列物质能在pH=13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NaNO3、NaCl、KNO3、(NH4)2SO4B.H2SO4、HC、AgNO3、Na2SO4 C.KMnO4、CuCl2、Fe2(SO4)3、NaNO3D.K2SO4、NaCl、K2CO3、NaOH 11.某同学在家中找到一种白色粉末,到学校实验室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与现象如下图 白色粉利一[无色溶液翻溶液变红如[产生无色通白色沉淀」 盐酸无味气体澄清石灰 对此粉末成分判断正确的是() A.该粉末一定是碳酸钙 B.该粉末中含有碳酸根离子,不可能含碳酸氢根离子 C.该粉末一定是一种碱 D.该粉末可能是碳酸钠或碳酸氢钠 12.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C.②④ D.④⑤ 8.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甲的饱和溶液升温至 t2℃时仍是饱和溶液 B.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相同温度时,甲的溶解度一定大于乙的溶解度 D.分别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 t2℃降温至 t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9.25 ℃时,向 20.0 mL 溶质质量分数为 30%的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 pH 与 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b、d 点对应溶液的 pH:b>d B.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为 30% C.向 b 点对应的溶液中滴加石蕊试液,溶液呈无色 D.d 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是 NaCl 和 NaOH 10.下列物质能在 pH=13 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NaNO3、NaCl、KNO3、(NH4)2SO4 B.H2SO4、HCl、AgNO3、Na2SO4 C.KMnO4、CuCl2、Fe2(SO4)3、NaNO3 D.K2SO4、NaCl、K2CO3、NaOH 11.某同学在家中找到一种白色粉末,到学校实验室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与现象如下图 所示: 白色粉末 ――→ 加入 水 无色溶液 ――→ 加入 酚酞 溶液变红 ――→ 加入 盐酸 产生无色 无味气体 ――→ 通入 澄清石灰水 白色沉淀 对此粉末成分判断正确的是( ) A.该粉末一定是碳酸钙 B.该粉末中含有碳酸根离子,不可能含碳酸氢根离子 C.该粉末一定是一种碱 D.该粉末可能是碳酸钠或碳酸氢钠 12.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溶液pH 沉淀的质量/g 溶质质量分数 H的质量/g 0加入CaOH) O氢氧化钠溶液 溶液的质量/gO露置时间hO稀盐酸的质量/g 的质量/g A.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钙溶液 浓硫酸长期露置在空气中 C.向表面生锈的铁钉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 D.向一定量氯化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二、填空题(共30分) 13.(5分)在横线上填写适宜的分离操作的字母序号。 A.蒸发结晶 B.降温结晶 C.过滤 (1)食盐水中有泥沙,欲从中分离出食盐,应先 (2)硝酸钾中有少量氯化钠,应 (3)食盐中混有少量硝酸钾,应 (4)欲从含有泥沙的水里得到较澄清的水,应 14.(5分)盐中含有金属离子(或NH)和酸根离子,组成相似的盐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1)硫酸铜、硝酸铜两种物质的溶液均显色,因为它们都具有相同的阳离子;向 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分别加入NaOH溶液,有相同的实验现象发生,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 (2)向硫酸铜、硝酸铜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分别加入BaCl2溶液,能发生反应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另外一种物质不反应。 (3)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某纯净物的溶液,能冋时将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转变为沉淀,该 纯净物的化学式为 15.(6分)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某化学兴趣小组学习碱的性质后,通过实验 对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进行了验证和总结,如下图所示,图中“一”表示两物质之间能发生 化学反应。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CaCl2+Na2CO3=CaCO3↓+ nAcI) 酚酞试 盐酸 氢氧化钙 氧化碳 碳酸钠 (1)甲同学将酚酞试液滴入氢氧化钙溶液中,观察到溶液变红,得出结论:氢氧化钙溶液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2)乙同学将过量的稀盐酸加入到甲同学所得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A B C D A.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钙溶液 B.浓硫酸长期露置在空气中 C.向表面生锈的铁钉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 D.向一定量氯化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二、填空题(共 30 分) 13.(5 分)在横线上填写适宜的分离操作的字母序号。 A.蒸发结晶 B.降温结晶 C.过滤 (1)食盐水中有泥沙,欲从中分离出食盐,应先________,再________。 (2)硝酸钾中有少量氯化钠,应________。 (3)食盐中混有少量硝酸钾,应________。 (4)欲从含有泥沙的水里得到较澄清的水,应________。 14.(5 分)盐中含有金属离子(或 NH+ 4 )和酸根离子,组成相似的盐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1)硫酸铜、硝酸铜两种物质的溶液均显________色,因为它们都具有相同的阳离子;向 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分别加入 NaOH 溶液,有相同的实验现象发生,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硫酸铜、硝酸铜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分别加入 BaCl2 溶液,能发生反应的物质是 ________(填化学式),另外一种物质不反应。 (3)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某纯净物的溶液,能同时将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转变为沉淀,该 纯净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 15.(6 分)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某化学兴趣小组学习碱的性质后,通过实验 对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进行了验证和总结,如下图所示,图中“—”表示两物质之间能发生 化学反应。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已知:CaCl2 溶液呈中性,CaCl2+Na2CO3===CaCO3↓+ 2NaCl) (1)甲同学将酚酞试液滴入氢氧化钙溶液中,观察到溶液变红,得出结论:氢氧化钙溶液 呈______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2) 乙 同 学 将 过 量 的 稀 盐 酸 加 入 到 甲 同 学 所 得 溶 液 中 , 观 察 到 的 现 象 是
此时所得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 (酸碱指示剂除外)。 (3)丙同学将碳酸钠溶液加入氢氧化钙溶液中,充分反应后,与乙同学所得溶液混合,静 置后发现:上层为无色透明的溶液,底部有白色沉淀。则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酸碱指示剂除外),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为验证可能含有的溶质,请写出 实验操作过程及现象: 6.(6分)下表是caOH)2和NaOH的溶解度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40 溶解度「Ca(OH 0.14 Naoh 129 313 (1)依据上表数据,绘制caOH2和NaOH的溶解度曲线,下图中表示NaOH溶解度曲线 的是 (填“A”或“B)。 ↑溶解度 ↑溶解度g 温度/℃ (2)欲将一瓶接近饱和的Ca(OH2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具体措施有:①加入氢氧化钙:② 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蒸发水后再恢复到原温度;⑥加入生石灰。其中正确 的是 (填字母序号)。 A.②④⑤⑥ B.①③④⑤ C.①③⑤⑥ D.①②⑤⑥ (3)20℃时,将191g饱和NaOH溶液恒温蒸发10g水,可析出NaOH晶体的质量为 (4)现有20℃时Ca(OH)2的饱和溶液(甲溶液),向其中加入一定量CaO后得到乙溶液,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填 或 (5)现有60℃时含CaOH)2和NaOH两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若要得到较纯净的NaOH晶 体,应采取的操作是 (6)20℃时,欲测定NaOH溶液的pH,若先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再进行测定,则 所测溶液的pH (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 17.(8分)海水经过“晒盐”后得到粗盐和苦卤,重结晶后的食盐中还含有硫酸钠、氯化 镁、氯化钙等可溶性杂质,它们在溶液中主要以SO、Ca2、Mg2'的形式存在。为将这些 杂质离子除尽,应依次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氢氧化钠、碳酸钠等物质将它们转化为沉淀,过 滤除去:再加入适量的盐酸,得到精盐水;最后经蒸发、结晶即得精盐。以下是某化工厂对 海水进行综合利用的示意图:
________________,此时所得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________________(酸碱指示剂除外)。 (3)丙同学将碳酸钠溶液加入氢氧化钙溶液中,充分反应后,与乙同学所得溶液混合,静 置后发现:上层为无色透明的溶液,底部有白色沉淀。则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________(酸碱指示剂除外),可能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为验证可能含有的溶质,请写出 实验操作过程及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6 分)下表是 Ca(OH)2 和 NaOH 的溶解度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 /g Ca(OH)2 0.19 0.17 0.14 0.12 0.09 0.08 NaOH 31 91 111 129 313 336 (1)依据上表数据,绘制 Ca(OH)2 和 NaOH 的溶解度曲线,下图中表示 NaOH 溶解度曲线 的是________(填“A”或“B”)。 (2)欲将一瓶接近饱和的 Ca(OH)2 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具体措施有:①加入氢氧化钙;② 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蒸发水后再恢复到原温度;⑥加入生石灰。其中正确 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②④⑤⑥ B.①③④⑤ C.①③⑤⑥ D.①②⑤⑥ (3)20 ℃时,将 191 g 饱和 NaOH 溶液恒温蒸发 10 g 水,可析出 NaOH 晶体的质量为 ________。 (4)现有 20 ℃时 Ca(OH)2 的饱和溶液(甲溶液),向其中加入一定量 CaO 后得到乙溶液,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________(填“>”“<”或“=”)乙。 (5)现有 60 ℃时含 Ca(OH)2和 NaOH 两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若要得到较纯净的 NaOH 晶 体,应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 (6)20 ℃时,欲测定 NaOH 溶液的 pH,若先将 pH 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再进行测定,则 所测溶液的 pH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 17.(8 分)海水经过“晒盐”后得到粗盐和苦卤,重结晶后的食盐中还含有硫酸钠、氯化 镁、氯化钙等可溶性杂质,它们在溶液中主要以 SO2- 4 、Ca2+、Mg2+的形式存在。为将这些 杂质离子除尽,应依次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氢氧化钠、碳酸钠等物质将它们转化为沉淀,过 滤除去;再加入适量的盐酸,得到精盐水;最后经蒸发、结晶即得精盐。以下是某化工厂对 海水进行综合利用的示意图:
解BaCl2溶液NaOH溶液Na-CO3溶液过滤 滤液} 蒸发、结晶 烘干 海水 苦卤} 石灰乳 MgOB盐C液条件下 lgCl (1)在用苦卤制镁的过程中加入了石灰乳(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石灰乳是用生石灰制得 的,请写出制取石灰乳的化学方程式: (2)在制备精盐的过程中,氯化钡溶液和碳酸钠溶液的添加顺序是否可以颠倒? ,理由是 (3)在利用粗盐制备精盐过程的第⑥步操作中,加入适量盐酸的目的是 (4)制得的精盐可用于氨碱法生产纯碱。该生产流程中,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制得 饱和氨盐水,再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目的是 出氨碱法制纯碱的化学方程式: 三、实验探究题(共24分) 18.(14分)在探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某小组同学想证明:稀HSO4与NaOH溶液混 合后,虽然仍为无色溶液,但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请与他们一起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实 施和评价。 (1)方案一:测定稀H2SO4与NaOH溶液混合前后的pH(20℃)。 测定某NaOH溶液的pH,pH(填“<”或“=”)7。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 该NaOH溶液中,混合均匀后测定其pH,pH小于7 结论:稀H2SO4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并且 过量。 (2)方案二:观察 (根据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概括方案要点) 滴加酚酞试液 滴加足量 稀H2SO4 NaOH溶液 结论:稀H2SO4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上述两个方案在设计思路上的相同点是 (4)为了进一步获取稀HSO4与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的证据,依据中和反应是 (填“放热”“吸热”或“无热量变化”)的反应,采用同温下的稀H2SO4与 NaOH溶液进行实验,整个实验中至少需要测定溶液温度 19.(10分)小煜通过学习知道:Na2CO3、 NaHCO3均能与盐酸反应,Na2CO3溶液还会与 石灰水反应
(1)在用苦卤制镁的过程中加入了石灰乳(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石灰乳是用生石灰制得 的,请写出制取石灰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在制备精盐的过程中,氯化钡溶液和碳酸钠溶液的添加顺序是否可以颠倒? 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在 利 用 粗 盐 制 备 精 盐 过 程 的 第 ⑥ 步 操 作 中 , 加 入 适 量 盐 酸 的 目 的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制得的精盐可用于氨碱法生产纯碱。该生产流程中,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制得 饱和氨盐水,再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 出氨碱法制纯碱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共 24 分) 18.(14 分)在探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某小组同学想证明:稀 H2SO4 与 NaOH 溶液混 合后,虽然仍为无色溶液,但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请与他们一起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实 施和评价。 (1)方案一:测定稀 H2SO4 与 NaOH 溶液混合前后的 pH(20 ℃)。 测定某 NaOH 溶液的 pH,pH________(填“>”“<”或“=”)7。将一定量的稀 H2SO4 加入 该 NaOH 溶液中,混合均匀后测定其 pH,pH 小于 7。 结论:稀 H2SO4 与 NaOH 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并且________过量。 (2)方案二: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概括方案要点) 结论:稀 H2SO4 与 NaOH 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化 学 方 程 式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两个方案在设计思路上的相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进一步获取稀 H2SO4 与 NaOH 溶液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的证据,依据中和反应是 ____________(填“放热”“吸热”或“无热量变化”)的反应,采用同温下的稀 H2SO4 与 NaOH 溶液进行实验,整个实验中至少需要测定溶液温度________次。 19.(10 分)小煜通过学习知道:Na2CO3、NaHCO3 均能与盐酸反应,Na2CO3 溶液还会与 石灰水反应
【产生疑问】 NaHCO3溶液也能与石灰水发生反应吗?如果能反应,生成物可能是什么? 【进行实验】小煜将 NaHCo3溶液与石灰水混合,结果产生白色沉淀,已知Ca(HCO3)2 能溶于水,碳酸氢盐在碱溶液中会生成碳酸盐,此白色沉淀是,证明 Nahco溶 液与Ca(OH)2溶液也能发生反应。为了进一步了解生成的含钠化合物有什么,继续探究 【做出猜想】①只有NaOH:②有Na2CO3和NaOH;③ 【实验设计】步骤1:取少量上述实验后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再滴加足量的CaCl2溶 液(中性),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由此可知生成的含钠化合物一定含有 步骤2:将步骤1中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往滤液中先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再滴加 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溶液颜色变化情况为,整个实验过程中无气泡产生, 由此可知猜想②成立。 【拓展提高】若步骤1中未出现白色沉淀,则此时 NahCo3溶液与Ca(OH2溶液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为 四、计算题(10分) 20.某同学欲测定草木灰中碳酸钾的含量,称取69g试样于烧杯中,加入29.2g稀盐酸 恰好完全反应,充分反应后,称得混合物的总质量为938g忽略二氧化碳的溶解)。请计算: (1)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为 (2)该草木灰试样中碳酸钾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1C2.D3.B4.A5C6.C7D8D9D10.D11D12.B 13(1)c A(2)B(3)A(4)C 14.(1)F CuSO4+2NaOH=Cu(OH)2,+Na2SO4 (2)CuSO4(3)Ba(OH215(1)碱性(2)溶液红色褪去 氯化钙、氯化氢(3)氯化钠氯化钙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若产生 白色沉淀,说明含有氯化钙(其他合理答案均可)16(1)A(2)D(3)9.1g(4)>(5)降温结 晶,过滤(6)偏小解析:(1)根据所给数据可知NaOH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表示NaOH溶解度曲线的是A。(2)增加溶质 减少溶剂可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因此①⑤正确;因为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 高而减小,因此升高温度可使Ca(OH)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因此②正确;加入生石 灰,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一方面减少了溶剂水的质量,另一方面又增加了溶质 Ca(OH)2的质量,另外生石灰与水的反应会放热,温度升高,Ca(OH的溶解度变小,三个因 素都可使Ca(OH2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因此⑥正确。(3)20℃时,NaOH的溶解度为
【产生疑问】NaHCO3 溶液也能与石灰水发生反应吗?如果能反应,生成物可能是什么? 【进行实验】小煜将 NaHCO3 溶液与石灰水混合,结果产生白色沉淀,已知 Ca(HCO3)2 能溶于水,碳酸氢盐在碱溶液中会生成碳酸盐,此白色沉淀是__________,证明 NaHCO3 溶 液与 Ca(OH)2 溶液也能发生反应。为了进一步了解生成的含钠化合物有什么,继续探究: 【做出猜想】①只有 NaOH;②有 Na2CO3 和 NaOH;③________________。 【实验设计】步骤 1:取少量上述实验后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再滴加足量的 CaCl2 溶 液(中性),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由此可知生成的含钠化合物一定含有__________。 步骤 2:将步骤 1 中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往滤液中先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再滴加 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溶液颜色变化情况为________________,整个实验过程中无气泡产生, 由此可知猜想②成立。 【拓展提高】若步骤 1 中未出现白色沉淀,则此时 NaHCO3 溶液与 Ca(OH)2 溶液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10 分) 20.某同学欲测定草木灰中碳酸钾的含量,称取 69 g 试样于烧杯中,加入 29.2 g 稀盐酸 恰好完全反应,充分反应后,称得混合物的总质量为 93.8 g(忽略二氧化碳的溶解)。请计算: (1)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为________g。 (2)该草木灰试样中碳酸钾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一、1.C 2.D 3.B 4.A 5.C 6.C 7.D 8.D 9.D 10.D 11.D 12.B 二、13.(1)C A (2)B (3)A (4)C 14.(1)蓝 CuSO4+2NaOH===Cu(OH)2↓+Na2SO4 (2)CuSO4 (3)Ba(OH)2 15.(1)碱性 (2)溶液红色褪去 氯化钙、氯化氢 (3)氯化钠 氯化钙 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若产生 白色沉淀,说明含有氯化钙(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16.(1)A (2)D (3)9.1 g (4)> (5)降温结 晶,过滤 (6)偏小 解析:(1)根据所给数据可知 NaOH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a(OH)2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表示 NaOH 溶解度曲线的是 A。(2)增加溶质、 减少溶剂可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因此①⑤正确;因为 Ca(OH)2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 高而减小,因此升高温度可使 Ca(OH)2 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因此②正确;加入生石 灰,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一方面减少了溶剂水的质量,另一方面又增加了溶质 Ca(OH)2 的质量,另外生石灰与水的反应会放热,温度升高,Ca(OH)2 的溶解度变小,三个因 素都可使 Ca(OH)2 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因此⑥正确。(3)20 ℃时,NaOH 的溶解度为
91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卯 I g NaOh,因此把该温度下191 g NaOH饱和溶液恒 温蒸发掉10g水,会析出NaOH晶体91g(4)CaO与水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Ca(OH)2 的溶解度变小,会有Ca(OH析出,因此所得溶液(乙)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原溶液(甲)的溶质 质量分数。(s)a(OH)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増大,NaOH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 减小,把两种溶质的饱和溶液降温,NaOH结晶析出,而CaOH不会析出,因此采取降温 结晶然后过滤的方法,可得较纯净的NaOH晶体。(6)测NaOH溶液的pH时,将pH试纸用 蒸馏水润湿相当于对NaOH溶液进行稀释,其碱性减弱,pH偏小。 17.(1)CaO+H2O=Ca(OH)2(2)不可以碳酸钠的作用是既除去Ca2,又除去多余的 氯化钡(3)除去多余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4)使溶液呈碱性,增大二氧化碳的吸收NaCl +NH3+Co+H20=NaHCO+Nh3 Cl 三、18(1)>稀硫酸(2)将足量稀H2SO4加入滴有酚酞试液的NaOH溶液中溶液颜色的 改变HSO4+2NaOH—=Na2SO4十2HO(3)测定溶液反应前后的酸碱性变化来确定两种溶 液混合后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4)放热三19.【进行实验】CaCO3(或碳酸钙)【做出猜 想】只有Na2CO3【实验设计】Na2CO3溶液先由无色变为红色,然后由红色变为无色【拓 展提高】Ca(OH)2+ nahco3=CaCO3↓+NaOH+H2O 四、20.(1)44 (2)解:设试样中K2CO3的质量为x。 K2 CO3+2HCI=2KCI-+H2O+CO t 138 4 4.4g 138xx=13.8g 444 试样中K2CO3的质量分数为×100%=20% 答:该试样中碳酸钾的质量分数为20%
91 g,即该温度下 100 g 水中最多溶解 91 g NaOH,因此把该温度下 191 g NaOH 饱和溶液恒 温蒸发掉 10 g 水,会析出 NaOH 晶体 9.1 g。(4)CaO 与水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Ca(OH)2 的溶解度变小,会有 Ca(OH)2 析出,因此所得溶液(乙)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原溶液(甲)的溶质 质量分数。(5)Ca(OH)2 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NaOH 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 减小,把两种溶质的饱和溶液降温,NaOH 结晶析出,而 Ca(OH)2 不会析出,因此采取降温 结晶然后过滤的方法,可得较纯净的 NaOH 晶体。(6)测 NaOH 溶液的 pH 时,将 pH 试纸用 蒸馏水润湿相当于对 NaOH 溶液进行稀释,其碱性减弱,pH 偏小。 17.(1)CaO+H2O===Ca(OH)2 (2)不可以 碳酸钠的作用是既除去 Ca2+,又除去多余的 氯化钡 (3)除去多余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4)使溶液呈碱性,增大二氧化碳的吸收 NaCl +NH3+CO2+H2O===NaHCO3+NH3Cl 三、18.(1)> 稀硫酸 (2)将足量稀 H2SO4 加入滴有酚酞试液的 NaOH 溶液中溶液颜色的 改变 H2SO4+2NaOH===Na2SO4+2H2O (3)测定溶液反应前后的酸碱性变化来确定两种溶 液混合后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4)放热 三 19.【进行实验】CaCO3(或碳酸钙) 【做出猜 想】只有 Na2CO3 【实验设计】Na2CO3 溶液先由无色变为红色,然后由红色变为无色 【拓 展提高】Ca(OH)2+NaHCO3===CaCO3↓+NaOH+H2O 四、20.(1)4.4 (2)解:设试样中 K2CO3 的质量为 x。 K2CO3+2HCl===2KCl+H2O+CO2↑ 138 44 x 4.4 g 138 44 = x 4.4 g x=13.8 g 试样中 K2CO3 的质量分数为13.8 g 69 g ×100%=20% 答:该试样中碳酸钾的质量分数为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