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造血系统疾病 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造血过程及血象特点 周静 Shi He Zi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 Pediatric Nursing
Shi He Zi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 Pediatric Nursing 第十二章 造血系统疾病 患儿的护理 周静 第一节 造血过程及血象特点
教学目标 ·1、熟悉生前及生后造血过程 2、掌握儿童期血象特点(重点) 儿科护理学
儿科护理学 教学目标 • 1、熟悉生前及生后造血过程 • 2、掌握儿童期血象特点(重点)
教学内容 +1.小)儿造血和血液特点 儿科护理学
儿科护理学 1.小儿造血和血液特点 教学内容
一、 造血特点 (一)胚胎期造血 1.中胚叶造血期 胚胎第3周起: 卵黄囊造血: 中胚叶组织: 原始造血成分,其中 主要是原始的有核红细胞 胚胎第6周后:中胚叶造血开始减退。 儿科护理学
儿科护理学 一、造血特点 (一)胚胎期造血 1. 中胚叶造血期 胚胎第3周起: 卵黄囊造血: 中胚叶组织: 原始造血成分,其中 主要是原始的有核红细胞 。 胚胎第6周后:中胚叶造血开始减退
造血特点 中胚叶与造血细胞的来源 tissue Endothe离想 平滑肌细胞 scle 盛想 mal cell 。 儿科护理学
儿科护理学 中胚叶与造血细胞的来源 一、造血特点
一、造血特点 (一)胚胎期造血 2.肝脾造血期 胚胎第6~8周期始 胎儿期4~5月达高峰,6个月逐渐减退 肝脏 6~8周出现,主要为有核RBC、少量 粒细胞、巨核细胞,6月后逐渐减弱。 脾脏 8周出现,BC为主,稍后粒系、淋巴 、 单核、终生造淋巴细胞。 胸腺 6~7周产生淋巴细(前T-ce11,成熟 T-cel1),少量红细胞、粒细胞。 淋巴结 11周开始生成淋巴细胞, 终生造淋巴 细胞、浆细胞。 儿科护理学
儿科护理学 (一)胚胎期造血 2. 肝脾造血期 胚胎第6~8周期始 胎儿期4~5月达高峰,6个月逐渐减退 肝脏 6~8周出现,主要为有核RBC、少量 粒细胞、巨核细胞,6月后逐渐减弱。 脾脏 8周出现,RBC为主,稍后粒系、淋巴 、单 核、终生造淋巴细胞。 胸腺 6~7周产生淋巴细(前T-cell,成熟 T-cell),少量红细胞、粒细胞。 淋巴结 11周开始生成淋巴细胞,终生造淋巴 细胞、浆细胞。 一、造血特点
造血特点 (一)胚胎期造血 3.骨髓造血期:,胚胎第6周出现骨髓,但至胎儿4个月始有造 血并维持终身。(各系血细胞) 骨髓 中胚叶 肝 脾 淋巴结 10 胎龄m 胚胎期造血:胎龄与造血部位的关系 儿科护理学
儿科护理学 (一)胚胎期造血 3.骨髓造血期:胚胎第6周出现骨髓,但至胎儿4个月始有造 血并维持终身。(各系血细胞) 胚胎期造血:胎龄与造血部位的关系 一、造血特点
造血特点 (二)生后造血 1.骨髓造血 婴儿期: 红骨髓 57岁: 开始出现黄骨髓 年长儿与成人:红髓见于扁平骨、不规则骨和 长骨近端 (黄骨髓仍具有造血潜能。) 儿科护理学
儿科护理学 (二)生后造血 1.骨髓造血 婴儿期 : 红骨髓 5~7岁: 开始出现黄骨髓 年长儿与成人: 红髓见于扁平骨、不规则骨和 长骨近端 ( 黄骨髓仍具有造血潜能。) 一、造血特点
造血特点 (二)生后造血 2.骨髓外造血 在婴幼儿期,当发生感染、营养性贫 血、溶血性贫血等需要增加造血时,超过 骨髓代偿能力,可恢复到胎儿时的造血状 态,出现肝脾淋巴结肿大,外周血中可 出现有核红细胞或(和)幼稚中性粒细胞, 称为骨髓外造血。其为小儿造血器官的 一种特殊反应。 儿科护理学
儿科护理学 (二)生后造血 2.骨髓外造血 在婴幼儿期,当发生感染、营养性贫 血、溶血性贫血等需要增加造血时,超过 骨髓代偿能力,可恢复到胎儿时的造血状 态,出现 肝脾淋巴结肿大,外周血中可 出现有核红细胞或(和)幼稚中性粒细胞, 称为骨髓外造 血。其为小儿造血器官的 一种特殊反应。 一、造血特点
学龄前儿童与成人骨髓造血部位 儿科护理学
儿科护理学 学龄前儿童与成人骨髓造血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