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检测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根据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春寒料峭的三月,我去幽僻的郊野踏青。顺着春的田畴,造访那让人魂牵梦饶的树,追寻 那让人日夜怀恋的杏花。枝上已,点染了些许簇新的绿,花苞倨傲地蹲在瘦弱的枝头做着萌发 的梦,间或会在澄澈的水间照影,在张扬的春风里降格芳香。将季节的企盼在枝头上绽放。脚 下的萎萎青草是它无比驯服的臣民,正肆意生长。不期而至的蜜蜂呼朋引伴,翩翩起舞。欢愉 的农人在树下悠闲地坐着,粉白的花骨朵儿簇拥着,在余晖中散发出明艳耀眼的光芒。它在这 样的煦暖中吟唱着生机勃勃的诗歌,为春之交响增添瑰丽的音符。抬眼瞭望,不远处的山峦连 绵不断,一树树杏花也相继盛开,俯仰生姿,形成一片花团锦簇的海洋。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D)(3分)》 A.幽僻(pi) 田畴(chou) 簇新(cd) 肆意生长(z1) B.瘦弱(shou) 萌发(meng fa) 间或(jian) 翩翩起舞(pian) C.澄澈(chén) 降格(xiang) 绽放(zhan) 抬眼瞭望(1iáo) D.驯服(xun) 瑰丽(gui)》 山峦(luan) 相继盛开(sheng) 2.下列词语的书写有别字的一项是(A)(3分) A.踏青造访怀恋魂牵梦饶 B.点染花苞张扬呼朋引伴 C.企盼悠闲簇拥连绵不断 D.明艳耀眼吟唱俯仰生姿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D)(3分) A.春寒料峭的三月,我去幽僻的郊野踏青。 B.不期而至的蜜蜂呼朋引伴,翩翩起舞。 C.它在这样的煦暖中吟唱着生机勃勃的诗歌,为春之交响增添瑰丽的音符。 D.一树树杏花也相继盛开,俯仰生姿,形成一片花团锦簇的海洋。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且语意明确的一项是(B)(3分) A.有关领导在会议上明确要求,各部门必须尽快提高传染病防控工作。 B.曹文轩获“国际安徒生奖”,实现了中国作家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 C.随着部分地区高大树木的减少,使某珍稀鸟类只能选择在高压电塔上筑巢。 y
1 期末检测 (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一、积累与运用(30 分) 根据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春寒料峭的三月,我去幽僻的郊野踏青。顺着春的田畴,造访那让人魂牵梦饶的树,追寻 那让人日夜怀恋的杏花。枝上已点染了些许簇新的绿,花苞倨傲地蹲在瘦弱的枝头做着萌发 的梦,间或会在澄澈的水间照影,在张扬的春风里降格芳香。将季节的企盼在枝头上绽放。脚 下的萋萋青草是它无比驯服的臣民,正肆意生长。不期而至的蜜蜂呼朋引伴,翩翩起舞。欢愉 的农人在树下悠闲地坐着,粉白的花骨朵儿簇拥着,在余晖中散发出明艳耀眼的光芒。它在这 样的煦暖中吟唱着生机勃勃的诗歌,为春之交响增添瑰丽的音符。抬眼瞭望,不远处的山峦连 绵不断,一树树杏花也相继盛开,俯仰生姿,形成一片花团锦簇的海洋。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3 分) A.幽僻.(pì) 田畴.(chóu) 簇.新(cù) 肆.意生长(zì) B.瘦.弱(shòu) 萌发..(ménɡ fā) 间.或(jiān) 翩.翩起舞(piān) C.澄.澈(chén) 降.格(xiánɡ) 绽.放(zhàn) 抬眼瞭.望(liáo) D.驯.服(xùn) 瑰.丽(ɡuī) 山峦.(luán) 相继盛.开(shènɡ) 2.下列词语的书写有别字的一项是( A )(3 分) A.踏青 造访 怀恋 魂牵梦饶 B.点染 花苞 张扬 呼朋引伴 C.企盼 悠闲 簇拥 连绵不断 D.明艳 耀眼 吟唱 俯仰生姿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D )(3 分) A.春寒料峭 ....的三月,我去幽僻的郊野踏青。 B.不期而至 ....的蜜蜂呼朋引伴,翩翩起舞。 C.它在这样的煦暖中吟唱着生机勃勃 ....的诗歌,为春之交响增添瑰丽的音符。 D.一树树杏花也相继盛开,俯仰生姿 ....,形成一片花团锦簇的海洋。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且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B )(3 分) A.有关领导在会议上明确要求,各部门必须尽快提高传染病防控工作。 B.曹文轩获“国际安徒生奖”,实现了中国作家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 C.随着部分地区高大树木的减少,使某珍稀鸟类只能选择在高压电塔上筑巢
D.在巡检排查过程中,我市电力部门解决并发现了居民用电方面的问题。 5.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B)(3分) A.能最广泛地反映生活的文学体裁是什么?是小说。 B.梦想的花朵,需要用汗水浇灌,美好的生活,需要用双手创造。 C.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中,最著名的是素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的《兰亭序》。 D.针对家庭出游的特点,贵州推出多种旅游线路,如户外游、研学游等,为游客提供更安心的 旅行体验。 6.将下列句子排列为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最恰当的一项是(C)(3分) ①由于“这一代网络”中,各网络之间相互独立,导致网络间的消息传递变得非常麻烦。 ②这就是NGN中最重要的“多网融合”思想。 ③NGN(Next Generation Network),中文名字“下一代网络”。 ④把这些内容都融合到一个网络,也便于集中控制管理,促进不同信息流间的协同合作。 ⑤而在NGN里,人们可以传递语音、数据、媒体流等多种类型的信息。 ⑥所谓“下一代网络”,是针对我们现在所使用的“这一代网络”而言的。 A.③①⑥⑤④② B.⑥③①⑤②④ C.③⑥①⑤④② D.⑥①③⑤②④ 7.名著阅读。(4分) (1)埃德加·斯诺写的《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西行漫记》。 (2)《昆虫记》在法布尔笔下,杨柳天生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 礼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做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会 “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的动作慢了,它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 8.默写。(8分)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3)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李清照《渔家傲》) (4)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⑤)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晏殊《浣溪沙》) (6)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李清照《如梦令》) (7)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朱敦儒《相见欢》) 二、阅读与感悟(5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2 D.在巡检排查过程中,我市电力部门解决并发现了居民用电方面的问题。 5.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B )(3 分) A.能最广泛地反映生活的文学体裁是什么?是小说。 B.梦想的花朵,需要用汗水浇灌,美好的生活,需要用双手创造。 C.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中,最著名的是素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的《兰亭序》。 D.针对家庭出游的特点,贵州推出多种旅游线路,如户外游、研学游等,为游客提供更安心的 旅行体验。 6.将下列句子排列为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C )(3 分) ①由于“这一代网络”中,各网络之间相互独立,导致网络间的消息传递变得非常麻烦。 ②这就是 NGN 中最重要的“多网融合”思想。 ③NGN(Next Generation Network),中文名字“下一代网络”。 ④把这些内容都融合到一个网络,也便于集中控制管理,促进不同信息流间的协同合作。 ⑤而在 NGN 里,人们可以传递语音、数据、媒体流等多种类型的信息。 ⑥所谓“下一代网络”,是针对我们现在所使用的“这一代网络”而言的。 A.③①⑥⑤④② B.⑥③①⑤②④ C.③⑥①⑤④② D.⑥①③⑤②④ 7.名著阅读。(4 分) (1)埃德加·斯诺写的《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西行漫记》。 (2)《昆虫记》在法布尔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 礼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做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会 “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的动作慢了,它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 8.默写。(8 分)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3)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李清照《渔家傲》) (4)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5)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晏殊《浣溪沙》) (6)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李清照《如梦令》) (7)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朱敦儒《相见欢》) 二、阅读与感悟(5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 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图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先公(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获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 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而已能诵 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选自《欧阳文忠全集·附录事迹》)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管夷吾举于士狱官。 (2)及其稍长等到。 10.下列句子、词语中加点字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B)(2分) A.舜发于畎亩之中霜叶红于二月花 B.人恒过国恒亡 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国欢庆 D.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士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答案: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2)太夫人以获画地,教以书字。 答案:太夫人用杆在地上划,用(这种方式)教(欧阳修)写字。 12.甲文中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是什么?甲、乙两文的故事能给我们什么启示?(⑤ 分) 答案:客观因素:艰苦的生活环境。启示:成长、成功都必须经历一番艰难困苦,要有战胜困难 的勇气、信心。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3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 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 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先公(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 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而已能诵 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选自《欧阳文忠全集·附录 事迹》)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 分) (1)管夷吾举于士.狱官。 (2)及.其稍长等到。 10.下列句子、词语中加点字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B)(2 分) A.舜发于.畎亩之中 霜叶红于.二月花 B.人恒.过 国恒.亡 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国欢庆 D.行拂.乱其所为 入则无法家拂.士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答案: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2)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答案:太夫人用杆在地上划,用(这种方式)教(欧阳修)写字。 12.甲文中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是什么?甲、乙两文的故事能给我们什么启示?(5 分) 答案:客观因素:艰苦的生活环境。启示:成长、成功都必须经历一番艰难困苦,要有战胜困难 的勇气、信心。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C)(2分) A.“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全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守边战士浴血 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C.诗的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塞上燕脂凝夜紫”意为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 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 D.“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两句,喻指将士们 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14.“黑云压城城欲摧”是千古名句,试分析其成为名句的原因。(3分) 答案:(示例)该句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渲染出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情势。 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 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纪念 张惠雯 ①一个人如果曾有个非人类的朋友,如果他曾在某个瞬间真诚而平等地注视他那朋友的 眼睛,他就会经由这双眼窥见另一种生命那纯净的心灵,走到另一个世界的秘密中去。这样的 人是幸运的。给予我此种幸运的是点点,它是一条斑点狗,在我家生活了十四年。对于我来说, 这不是平常的十四年,而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十四年,我从二十二岁走到三十六岁。在这段时光 里,如果每次还乡在记忆里最终剩下了一些画面,那么几乎每个画面里都留有点点的影迹。 ②很难用“宠物”这个词来描述点点,它是条极有灵性的忠犬,理解人,信赖人,它是我的 朋友,一个忠诚、温厚、沉默的朋友。它表达爱的方式是忠诚地守在你身边,离你近一点,更 近一点,直至偎依着你。它和你一起散步,总是走在你旁边,即使因为什么新奇事物稍微跑到 前面几步,它也会立即意识到,然后停下来回头凝望着你一它是在等着你。有时候,你到家 附近的小店去买东西,出门时并没有带着它,但很快你会发现它来找你了,找到你,就欢喜地 和你一起回家。 ③前一个冬天,我有种莫名的忧虑。有一次,我和母亲打电话,我说,北方的冬天寒冷,如 果点点能熬过这个冬天,它就能多活一年,那么我下次回家时也许还能见到它。母亲叫我不要 担心。过后,我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回到家,家里显得格外荒凉,似乎人都出去了。于是,我 想到点点,我想至少它应该在家。我到它住的杂物储藏间里找它,里面铺着干草,仿佛废弃已 久,我里里外外地喊它、寻找它,突然,我想到,难道它已经不在了?因为这个梦太不祥,我不愿
4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C )(2 分) A.“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全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守边战士浴血 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C.诗的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塞上燕脂凝夜紫”意为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 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 D.“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两句,喻指将士们 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14.“黑云压城城欲摧”是千古名句,试分析其成为名句的原因。(3 分) 答案:(示例)该句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渲染出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情势。 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 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纪 念 张惠雯 ①一个人如果曾有个非人类的朋友,如果他曾在某个瞬间真诚而平等地注视他那朋友的 眼睛,他就会经由这双眼窥见另一种生命那纯净的心灵,走到另一个世界的秘密中去。这样的 人是幸运的。给予我此种幸运的是点点,它是一条斑点狗,在我家生活了十四年。对于我来说, 这不是平常的十四年,而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十四年,我从二十二岁走到三十六岁。在这段时光 里,如果每次还乡在记忆里最终剩下了一些画面,那么几乎每个画面里都留有点点的影迹。 ②很难用“宠物”这个词来描述点点,它是条极有灵性的忠犬,理解人,信赖人,它是我的 朋友,一个忠诚、温厚、沉默的朋友。它表达爱的方式是忠诚地守在你身边,离你近一点,更 近一点,直至偎依着你。它和你一起散步,总是走在你旁边,即使因为什么新奇事物稍微跑到 前面几步,它也会立即意识到,然后停下来回头凝望着你——它是在等着你。有时候,你到家 附近的小店去买东西,出门时并没有带着它,但很快你会发现它来找你了,找到你,就欢喜地 和你一起回家。 ③前一个冬天,我有种莫名的忧虑。有一次,我和母亲打电话,我说,北方的冬天寒冷,如 果点点能熬过这个冬天,它就能多活一年,那么我下次回家时也许还能见到它。母亲叫我不要 担心。过后,我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回到家,家里显得格外荒凉,似乎人都出去了。于是,我 想到点点,我想至少它应该在家。我到它住的杂物储藏间里找它,里面铺着干草,仿佛废弃已 久,我里里外外地喊它、寻找它,突然,我想到,难道它已经不在了?因为这个梦太不祥,我不愿
对别人提起。两三天后,我给家里打电话,问起点点,我母亲说它正在外面卧着晒太阳呢。后 来,每次打电话问起它,母亲都说它很好。 ④就在几天前,我又梦见了点点。我梦见终于回家了,我走进往家去的那条小胡同,突然, 点点迎面朝我跑过来,就像过去很多次我回家时一样,它是来迎接我的。不过,这次它显得更 欢喜,看起来就像一两岁时那样年轻。我记得它的表情像是在笑。这是个温暖的梦,但醒来的 我却十分悲伤,因为我觉得它太过温暖,倒像是种告别。这一次,我打电话给三姐,她告诉了我 实情:点点已经在三个月前去世了,家里人一直瞒着我。现在想来,它大约在我做那个不祥的 梦之后不久就去世了。 ⑤点点似乎精心地选择了自己的死期。也许为了让我这个和它聚少离多、不在场的好朋 友记住它,它是在我三十六岁生日后的第二天离去的,而这一天刚好是星期天,是全家人团聚 的日子,姐姐们都带着孩子回来了,它因此能在临走前和大家告别。之前的三天它已经滴水不 进,它一直待在它那间小屋里,卧在母亲冬天特地给它铺的厚毯子上。三天里,它再也没能站 起来,姐姐试图喂它一些葡萄糖水,但它无法下咽。不知道是什么毅力让它撑到了那个星期天 的中午,它一直等着,等所有人都到了以后。当时,大家聚在它的小屋里,它来回地看着他们中 的每一个。大人都落泪了,狗也流泪了,孩子们抚摸着它,已经泣不成声。它就这样呼出最后 一口气,平静地闭上了眼睛。后来,大家就在后面的小莱园里埋葬了它。它死时有众人的陪伴, 而不是在某个寒冷的夜里孤独地离开,它也没有长期瘫痪而后痛苦而屈辱地离开,这对我来 说是最大的安慰。 ⑥我不相信人或动物死后仍有灵魂,但我相信它们活着时有灵魂,这灵魂就是一颗心灵 能走进另一颗心灵的桥,就是我从它那双眼睛里看到的令我感动的东西。尽管如此,我想当我 再回到家,我还是会去埋葬它的地方陪伴它一会儿,就像它过去无数个时候曾静静地陪伴我。 那时,我们两个顺着门前那条南北大街来回地走着,常常是在夏日的晚风中,或是冬日上午温 暖的阳光里。有时,我骑着自行车,它跟在旁边。最初,年轻健壮的它四蹄飞奔;再后来,它跑 得慢了;终于,它老得几乎跑不动了,我得骑得很慢,还要不时地停下来等它。两年前最后一次 回家,点点的两条后腿骨质老化,它有时高兴地站起来想朝我走来,却会突然摔一跤。我最喜 欢带它去父母在房后开辟的那个小莱园里,站在石榴树或柿子树下,吹着风,就那么安静地站 一会儿,我感到我们同样在体会着世间的某种美好,那种温暖的欣欣的生意,感受着极其祥和 的相伴的快乐… ⑦我们的亲戚、朋友都说点,点是有福气的狗,这无非是指我们给了它足够的食物和一个 栖身之所。可是,和它给予我们的信任、爱,和它带给我们的快乐相比,我们给它的多么微不 足道!作为它的朋友,我的心此时充满悲伤和愧疚。在来美国以后的这几年里,我难得陪陪它。 即使在短暂的回国假期里,我也要抽空去旅游,待在家里的时间并不多,加之在家时亲友应酬 频繁,我每天匆匆忙忙、来来往往,竟忽略了这位老去的、忠诚的朋友。如今,一切补偿都已
5 对别人提起。两三天后,我给家里打电话,问起点点,我母亲说它正在外面卧着晒太阳呢。后 来,每次打电话问起它,母亲都说它很好。 ④就在几天前,我又梦见了点点。我梦见终于回家了,我走进往家去的那条小胡同,突然, 点点迎面朝我跑过来,就像过去很多次我回家时一样,它是来迎接我的。不过,这次它显得更 欢喜,看起来就像一两岁时那样年轻。我记得它的表情像是在笑。这是个温暖的梦,但醒来的 我却十分悲伤,因为我觉得它太过温暖,倒像是种告别。这一次,我打电话给三姐,她告诉了我 实情:点点已经在三个月前去世了,家里人一直瞒着我。现在想来,它大约在我做那个不祥的 梦之后不久就去世了。 ⑤点点似乎精心地选择了自己的死期。也许为了让我这个和它聚少离多、不在场的好朋 友记住它,它是在我三十六岁生日后的第二天离去的,而这一天刚好是星期天,是全家人团聚 的日子,姐姐们都带着孩子回来了,它因此能在临走前和大家告别。之前的三天它已经滴水不 进,它一直待在它那间小屋里,卧在母亲冬天特地给它铺的厚毯子上。三天里,它再也没能站 起来,姐姐试图喂它一些葡萄糖水,但它无法下咽。不知道是什么毅力让它撑到了那个星期天 的中午,它一直等着,等所有人都到了以后。当时,大家聚在它的小屋里,它来回地看着他们中 的每一个。大人都落泪了,狗也流泪了,孩子们抚摸着它,已经泣不成声。它就这样呼出最后 一口气,平静地闭上了眼睛。后来,大家就在后面的小菜园里埋葬了它。它死时有众人的陪伴, 而不是在某个寒冷的夜里孤独地离开,它也没有长期瘫痪而后痛苦而屈辱地离开,这对我来 说是最大的安慰。 ⑥我不相信人或动物死后仍有灵魂,但我相信它们活着时有灵魂,这灵魂就是一颗心灵 能走进另一颗心灵的桥,就是我从它那双眼睛里看到的令我感动的东西。尽管如此,我想当我 再回到家,我还是会去埋葬它的地方陪伴它一会儿,就像它过去无数个时候曾静静地陪伴我。 那时,我们两个顺着门前那条南北大街来回地走着,常常是在夏日的晚风中,或是冬日上午温 暖的阳光里。有时,我骑着自行车,它跟在旁边。最初,年轻健壮的它四蹄飞奔;再后来,它跑 得慢了;终于,它老得几乎跑不动了,我得骑得很慢,还要不时地停下来等它。两年前最后一次 回家,点点的两条后腿骨质老化,它有时高兴地站起来想朝我走来,却会突然摔一跤。我最喜 欢带它去父母在房后开辟的那个小菜园里,站在石榴树或柿子树下,吹着风,就那么安静地站 一会儿,我感到我们同样在体会着世间的某种美好,那种温暖的欣欣的生意,感受着极其祥和 的相伴的快乐…… ⑦我们的亲戚、朋友都说点点是有福气的狗,这无非是指我们给了它足够的食物和一个 栖身之所。可是,和它给予我们的信任、爱,和它带给我们的快乐相比,我们给它的多么微不 足道!作为它的朋友,我的心此时充满悲伤和愧疚。在来美国以后的这几年里,我难得陪陪它。 即使在短暂的回国假期里,我也要抽空去旅游,待在家里的时间并不多,加之在家时亲友应酬 频繁,我每天匆匆忙忙、来来往往,竟忽略了这位老去的、忠诚的朋友。如今,一切补偿都已
不可能。它的死令我意识到我已经太久没有回家了,它也提醒我,当一个人还能够给予爱的时 候就尽力给予爱,不要寄望于不可知的未来。 ⑧,点点是一条被我们人类视为卑微的狗,但它让我体会到仁慈、悲阀的更博大的意义。 人的大部分生命都浪费在那些自认为重要的事务中了,但最后发现真正赋予这生命温度的却 是那些短暂的美好、瞬间的感动,在记忆里,这瞬间成了永恒。 ⑨人生就像一个旅途,失去了这位挚爱的朋友,我擦千眼泪后仍得继续前行。而除了更加 尊重、善待其他生命,我想不出更好的、纪念它的方式。 (有删改) 15.根据下列提示梳理文章情节。(6分) 描述点点一梦见点点一又梦点点一泪别点点一回忆点点一愧念点点 16.如果不用“宠物”这个词来描述点点,应该用文中哪个词语来描述?为什么?(6分) 答案:朋友。因为点点极具灵性,理解人、信赖人。 17.你怎样理解“如果点点能熬过这个冬天”中的“熬”字?(6分) 答案:“熬”字表示艰难忍受的程度,既暗含点点的年老,又饱含“我”对点点能否平安度过 寒冬的深切担忧。 18.文章第④、⑤两段为什么要采用倒叙手法?(6分) 答案:先衔接上文,集中叙写了“我”的两个梦(或:将两个不同类型的梦集中对比),更能突出 “我”对点点的关切和思念;再写点点之死,引出下文的“回忆”,并为结尾的议论蓄势。 19.下面这段文字是《2015年散文随笔选粹》给本文的推荐语。请结合全文,谈谈本文有哪 些“隐秘情感”。(答出两点即可)(6分) 这条陪伴她(作者)十多年的狗,既是她的朋友,也是她的镜子。也是在对它的回忆中,作 者品味到更多的隐秘情感。 答案:(示例)①窥见另一种生命那纯净的心灵”的幸运:②对世间的某种美好和温暖的感受: ③要及时尽力给予爱的领悟:④对仁慈、悲悯的更博大意义的体会:⑤尊重、善待其他生命的 认知。(答出两点即可) 三、综合性学习(10分) 某班开展“背起行囊走贵州”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拟写标语】 20.出发前,班主任做了动员讲话,他说:“贵州,青山绿水遍布,名胜古迹众多,民风淳朴。读 万卷书,行万里路。让我们背起行囊,行走在贵州的大地上,去开阔眼界、累积知识、增长才 干吧!”请你依据班主任的讲话,仿照前句,在横线上补写后句,形成一条宣传标语。(3分) 宣传标语:游览青山绿水开阔眼界胜读万卷书,(示例一)探寻名胜古迹累积知识需行万里 路 6
6 不可能。它的死令我意识到我已经太久没有回家了,它也提醒我,当一个人还能够给予爱的时 候就尽力给予爱,不要寄望于不可知的未来。 ⑧点点是一条被我们人类视为卑微的狗,但它让我体会到仁慈、悲悯的更博大的意义。 人的大部分生命都浪费在那些自认为重要的事务中了,但最后发现真正赋予这生命温度的却 是那些短暂的美好、瞬间的感动,在记忆里,这瞬间成了永恒。 ⑨人生就像一个旅途,失去了这位挚爱的朋友,我擦干眼泪后仍得继续前行。而除了更加 尊重、善待其他生命,我想不出更好的、纪念它的方式。 (有删改) 15.根据下列提示梳理文章情节。(6 分) 描述点点—梦见点点—又梦点点—泪别点点—回忆点点—愧念点点 16.如果不用“宠物”这个词来描述点点,应该用文中哪个词语来描述?为什么?(6 分) 答案:朋友。 因为点点极具灵性,理解人、信赖人。 17.你怎样理解“如果点点能熬过这个冬天”中的“熬”字?(6 分) 答案:“熬”字表示艰难忍受的程度,既暗含点点的年老,又饱含“我”对点点能否平安度过 寒冬的深切担忧。 18.文章第④、⑤两段为什么要采用倒叙手法?(6 分) 答案:先衔接上文,集中叙写了“我”的两个梦(或:将两个不同类型的梦集中对比),更能突出 “我”对点点的关切和思念;再写点点之死,引出下文的“回忆”,并为结尾的议论蓄势。 19.下面这段文字是《2015 年散文随笔选粹》给本文的推荐语。请结合全文,谈谈本文有哪 些“隐秘情感”。(答出两点即可)(6 分) 这条陪伴她(作者)十多年的狗,既是她的朋友,也是她的镜子。也是在对它的回忆中,作 者品味到更多的隐秘情感。 答案:(示例)①“窥见另一种生命那纯净的心灵”的幸运;②对世间的某种美好和温暖的感受; ③要及时尽力给予爱的领悟;④对仁慈、悲悯的更博大意义的体会;⑤尊重、善待其他生命的 认知。(答出两点即可) 三、综合性学习(10 分) 某班开展 “背起行囊走贵州”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拟写标语】 20.出发前,班主任做了动员讲话,他说:“贵州,青山绿水遍布,名胜古迹众多,民风淳朴。读 万卷书,行万里路。让我们背起行囊,行走在贵州的大地上,去开阔眼界、累积知识、增长才 干吧!”请你依据班主任的讲话,仿照前句,在横线上补写后句,形成一条宣传标语。(3 分) 宣传标语:游览青山绿水开阔眼界胜读万卷书,(示例一)探寻名胜古迹累积知识需行万里 路
(示例二)体验民风民俗增长才干需行万里路 【设计活动】 21.为使本次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班主任设计了两种活动形式。请你开动脑筋,再设计一种。 (3分) 活动一:探访名胜古迹 活动二:寻找最美家庭 活动三:(示例一)品尝传统美食 (示例二)搜集民间故事 【明辨节日】 22.班上举办了“民风民俗知多少”知识竞赛,为此,语文课代表收集了四首诗,各涉及我国的 一个传统节日。如果按节令的时间顺序依次排列,你认为正确的一项是(C)(4分) ①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②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③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④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A.③①②④ B.①③④② C.②③④① D.②③①④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以“希望”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人生离不开希望,没有希望的日子,生活会暗淡无光。希望随处可见,父母眼神里饱含着 希望,师长叮嘱时寄托着希望,朋友交往中浸透着希望:希望因人而异,有的人希望自己学业 有成,有的人希望家庭幸福,有的人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希望伴随着人的一生,只要守住 心中的希望,成功就离我们很近了:只要拥有美好的希望,幸福就在我们的心里。 要求:①内容紧扣话题,题目自拟;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学生的真实 姓名及学校名:④不少于600字。 答案:(略)
7 (示例二)体验民风民俗增长才干需行万里路 【设计活动】 21.为使本次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班主任设计了两种活动形式。请你开动脑筋,再设计一种。 (3 分) 活动一:探访名胜古迹 活动二:寻找最美家庭 活动三:(示例一)品尝传统美食 (示例二)搜集民间故事 【明辨节日】 22.班上举办了“民风民俗知多少”知识竞赛,为此,语文课代表收集了四首诗,各涉及我国的 一个传统节日。如果按节令的时间顺序依次排列,你认为正确的一项是( C )(4 分) ①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②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③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④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A.③①②④ B.①③④② C.②③④① D.②③①④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以“希望”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人生离不开希望,没有希望的日子,生活会暗淡无光。希望随处可见,父母眼神里饱含着 希望,师长叮嘱时寄托着希望,朋友交往中浸透着希望;希望因人而异,有的人希望自己学业 有成,有的人希望家庭幸福,有的人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希望伴随着人的一生,只要守住 心中的希望,成功就离我们很近了;只要拥有美好的希望,幸福就在我们的心里。 要求:①内容紧扣话题,题目自拟;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学生的真实 姓名及学校名;④不少于 600 字。 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