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坪山同心外国语学校陈纤陌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泪水”体会父爱的深沉厚重,理解“四次泪水”中作者情感的变化。 2运用文本细读方法感悟父子二人的冲突、和解。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四次泪水”中作者情感的变化。 三、教学难点 1.掌握叙事散文的文本细读方法。 四、学法指导 1.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重要段落,感悟父亲背影的艰难、生活的不易。 2在教师点拨指导下,学生通过对课文重要段落特殊词语的分析,例如“只”“再 三”“一股脑”等词理解父亲的性格特点。 3.学生通过对课文语句逻辑上的矛盾处分析“我”和父亲之间冲突、和解这一过 程中“我”的思想变化以及成长过程。 五、教学过程 【导入】 清·刘熙载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朱 自清用这样一个步履蹒跚,笨拙艰难的背影写出了父爱的深沉厚重。面对这样一份如山的爱, 朱自清又作何感想呢?一切都蕴含在作者不由自主地流下的眼泪中。实际上,文中作者多次 流下眼泪,看似重复,实则蕴含不同的深意,本堂课我们就通过泪水来体会朱自清的所思所 想。 【一】第一次眼泪隐藏着什么?
《背影》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坪山同心外国语学校 陈纤陌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泪水”体会父爱的深沉厚重,理解“四次泪水”中作者情感的变化。 2.运用文本细读方法感悟父子二人的冲突、和解。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四次泪水”中作者情感的变化。 三、教学难点 1.掌握叙事散文的文本细读方法。 四、学法指导 1.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重要段落,感悟父亲背影的艰难、生活的不易。 2.在教师点拨指导下,学生通过对课文重要段落特殊词语的分析,例如“只”“再 三”“一股脑”等词理解父亲的性格特点。 3.学生通过对课文语句逻辑上的矛盾处分析“我”和父亲之间冲突、和解这一过 程中“我”的思想变化以及成长过程。 五、教学过程 【导入】 清·刘熙载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朱 自清用这样一个步履蹒跚,笨拙艰难的背影写出了父爱的深沉厚重。面对这样一份如山的爱, 朱自清又作何感想呢?一切都蕴含在作者不由自主地流下的眼泪中。实际上,文中作者多次 流下眼泪,看似重复,实则蕴含不同的深意,本堂课我们就通过泪水来体会朱自清的所思所 想。 【一】第一次眼泪隐藏着什么?
1.朱自清第一次流泪是为什么?请细读文本,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回答。 学生预设1:家里惨淡萧条,家人去世,父亲差事交卸,真可谓祸不单行,不由得簌簌地流 下眼泪。 如此,则追问:这番眼泪中包含朱自清的什么情感呢? 学生预设2:对亲人去世的怀念,对家里经济状况的担忧,对未来的迷茫和压力。 教师小结:年仅20岁的朱自清接连遭遇亲人去世、父亲离职,家里失去经济来源,亲爱的 祖母又永远地离开了自己,种种滋味蕴集于心中,兼之对未来的迷茫,自己也不过是一个尚 在校园的学生,虽然接受了当时新式教育、五四思想的洗礼,但是自己所熟知的种种先进思 想在面对家中巨变时却毫无办法,只能够借助眼泪带走种种思绪。这就是朱自清的第一次落 泪。 【二】第二次眼泪发现了什么? 1.第二次落泪和第一次原因一样吗? 学生预设1:不一样,第二次落泪是因为看到父亲为他买橘子的背影而感动。 如此,则追问:在买橘子前,父亲为我做了许多事情,我都没有流泪,为什么独独买橘子让 我留下了眼泪?我们来看看,买橘子前发生了什么? 2.在买橘子前,父亲坚持送我上车,托茶房照看我,和脚夫讲价钱等等,父亲为我做了很 多事情,在“我”眼里,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预设2:迂腐、说话不漂亮。 学生预设3:强势,说一不二的人。从文本中,“我再三劝他不必去时,”文章写道他“只” 说,只字就足以说明父亲的强势。 学生预设4:文章中还有很多细节都说明了父亲的强势,年已20岁的我再三退却,父亲却 坚决要送,例如替我照看行李,给我捡定椅子等等,大包大揽,负责“我”离开的全部事情。 如此,则追问:面对父亲的关爱,我的反应是怎样的? 学生预设5:我不想让他送,讲价时一定要插嘴,心里暗笑他。 如此,则追问:“我”为什么这样对待呢? 学生预设6:朱自清此时年满20岁,正是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希望被父亲如此照顾。 学生预设7:朱自清觉得自己很“聪明”,抗拒父亲的强势。 教师小结:此时,朱自清眼中的父亲是强势的、说一不二,不容违抗的,虽然父亲十分照顾
1.朱自清第一次流泪是为什么?请细读文本,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回答。 学生预设 1:家里惨淡萧条,家人去世,父亲差事交卸,真可谓祸不单行,不由得簌簌地流 下眼泪。 如此,则追问:这番眼泪中包含朱自清的什么情感呢? 学生预设 2:对亲人去世的怀念,对家里经济状况的担忧,对未来的迷茫和压力。 教师小结:年仅 20 岁的朱自清接连遭遇亲人去世、父亲离职,家里失去经济来源,亲爱的 祖母又永远地离开了自己,种种滋味蕴集于心中,兼之对未来的迷茫,自己也不过是一个尚 在校园的学生,虽然接受了当时新式教育、五四思想的洗礼,但是自己所熟知的种种先进思 想在面对家中巨变时却毫无办法,只能够借助眼泪带走种种思绪。这就是朱自清的第一次落 泪。 【二】第二次眼泪发现了什么? 1. 第二次落泪和第一次原因一样吗? 学生预设 1:不一样,第二次落泪是因为看到父亲为他买橘子的背影而感动。 如此,则追问:在买橘子前,父亲为我做了许多事情,我都没有流泪,为什么独独买橘子让 我留下了眼泪?我们来看看,买橘子前发生了什么? 2. 在买橘子前,父亲坚持送我上车,托茶房照看我,和脚夫讲价钱等等,父亲为我做了很 多事情,在“我”眼里,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预设 2:迂腐、说话不漂亮。 学生预设 3:强势,说一不二的人。从文本中,“我再三劝他不必去时,”文章写道他“只” 说,只字就足以说明父亲的强势。 学生预设 4:文章中还有很多细节都说明了父亲的强势,年已 20 岁的我再三退却,父亲却 坚决要送,例如替我照看行李,给我捡定椅子等等,大包大揽,负责“我”离开的全部事情。 如此,则追问:面对父亲的关爱,我的反应是怎样的? 学生预设 5:我不想让他送,讲价时一定要插嘴,心里暗笑他。 如此,则追问:“我”为什么这样对待呢? 学生预设 6:朱自清此时年满 20 岁,正是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希望被父亲如此照顾。 学生预设 7:朱自清觉得自己很“聪明”,抗拒父亲的强势。 教师小结:此时,朱自清眼中的父亲是强势的、说一不二,不容违抗的,虽然父亲十分照顾
朱自清,但是,年满20岁的朱自清并不需要父亲这样,宛如对待一个幼儿一样的关心;同 时受过新式教育的他觉得父亲是个迁腐落后的人,但是面对父亲的关爱,朱自清不敢也不会 当面违抗他,抗拒他,所以,看似其乐融融的两个人,心的距离却是远的。 3.在买橘子前,父亲为我做了这么多事情,我没有流泪,为什么独独看到买橘子的背影时 流下了眼泪,再读第六自然段,说一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背影。 学生预设8:困难笨拙 如此,则追问:结合前文所述背景,父亲不容易的仅仅只是背影吗? 学生预设9:此时此刻,父亲的生活更不容易,50多岁的父亲失去了工作,家里没有经济来 源。 学生预设10:父亲身体也不好,肥胖,行动不便。 教师小结:现在我们再来回答这个问题:在买橘子前,父亲为我做了许多事情,我都没有流 泪,为什么独独买橘子让我留下了眼泪? 学生预设11:因为朱自清发现父亲已经不再强大,父亲己经渐渐衰老。 学生预设12:朱自清为自己对父亲的冷漠而后悔。 教师小结:此时此刻,朱自清的眼泪不仅仅为了父亲这个笨拙朴实的背影而流,也是为处境 困难的父亲而流,年轻的朱自清曾经觉得强势传统的父亲如同大山一般,挡住了自己的自由, 是自己不能挑战的难以翻越的大山,但也是这座大山挡住了外面的凛冽风雨,给了朱自清一 个温暖的港湾。然而大山尚可移动,更遑论是人呢?父亲为他买橘子的背影告诉他,父亲已 经不再年轻,不再强大,但是不再强大的父亲对于自己的孩子爱一如既往。两颗已经分离的 心,逐渐地理解了对方。 【三】第四次眼泪意味着什么? 1.父亲对儿子的爱含蓄厚重,朱自清亦感受到父亲深沉的爱,文章开头却说“我与父亲不 相见己二年余了。” 教师补充背景资料: 1915年,朱自清父亲包办朱自清婚烟,朱自清有怨言。父子生隙。 1916年,朱自清上北大后自作主张改“朱自华“为“朱自清”,父亲勃然大怒。 1917年:父亲失业,祖母去世,家庭经济陷入困顿。朱自清二弟几乎失学。《背影》的故
朱自清,但是,年满 20 岁的朱自清并不需要父亲这样,宛如对待一个幼儿一样的关心;同 时受过新式教育的他觉得父亲是个迂腐落后的人,但是面对父亲的关爱,朱自清不敢也不会 当面违抗他,抗拒他,所以,看似其乐融融的两个人,心的距离却是远的。 3. 在买橘子前,父亲为我做了这么多事情,我没有流泪,为什么独独看到买橘子的背影时 流下了眼泪,再读第六自然段,说一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背影。 学生预设 8:困难笨拙 如此,则追问:结合前文所述背景,父亲不容易的仅仅只是背影吗? 学生预设 9:此时此刻,父亲的生活更不容易,50 多岁的父亲失去了工作,家里没有经济来 源。 学生预设 10:父亲身体也不好,肥胖,行动不便。 教师小结:现在我们再来回答这个问题:在买橘子前,父亲为我做了许多事情,我都没有流 泪,为什么独独买橘子让我留下了眼泪? 学生预设 11:因为朱自清发现父亲已经不再强大,父亲已经渐渐衰老。 学生预设 12:朱自清为自己对父亲的冷漠而后悔。 教师小结:此时此刻,朱自清的眼泪不仅仅为了父亲这个笨拙朴实的背影而流,也是为处境 困难的父亲而流,年轻的朱自清曾经觉得强势传统的父亲如同大山一般,挡住了自己的自由, 是自己不能挑战的难以翻越的大山,但也是这座大山挡住了外面的凛冽风雨,给了朱自清一 个温暖的港湾。然而大山尚可移动,更遑论是人呢?父亲为他买橘子的背影告诉他,父亲已 经不再年轻,不再强大,但是不再强大的父亲对于自己的孩子爱一如既往。两颗已经分离的 心,逐渐地理解了对方。 【三】第四次眼泪意味着什么? 1. 父亲对儿子的爱含蓄厚重,朱自清亦感受到父亲深沉的爱,文章开头却说“我与父亲不 相见已二年余了。” 教师补充背景资料: 1915 年,朱自清父亲包办朱自清婚姻,朱自清有怨言。父子生隙。 1916 年,朱自清上北大后自作主张改“朱自华“为“朱自清”,父亲勃然大怒。 1917 年:父亲失业,祖母去世,家庭经济陷入困顿。朱自清二弟几乎失学。《背影》的故
事就发生在这一年。 1921年,朱自清北大毕业参加工作,父亲为了缓解家庭经济紧张私自扣留了朱自清工资。 父子发生剧烈矛盾。朱自清离家出走,带着妻女在杭州另行安家。 1922年,朱自清带儿子回家,父亲不准他进门,只能怅然离开。 1923年,朱自清再次回家,虽得以进门,但是父亲不搭理他。父子开始长达多年的冷战。 从背景资料我们可以得知父子二人矛盾不少,以至于连面都不愿意见,认真研读第7自然段, 说一说朱自清想不想见父亲。 学生预设1:想,文中说“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 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 说明朱自清其实并不埋怨父亲,相反,他能理解父亲的境遇。 2那么朱自清的父亲想不想见儿子呢? 学生预设2:父亲给儿子写了一封信。 如此,则追问:细细研读此信,为什么前文刚说身体平安,后文却立马说膀子疼痛? 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著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学生预设3:第一句话是希望孩子不要担心,第二句话才是真实的身体情况 如此,则追问:既然希望孩子不要担心自己的身体情况,那就不应该说膀子疼痛,父亲为什 么说这句话。 学生预设4:这是父亲在向孩子示弱,希望孩子关心自己。 如此,则追问:希望孩子关系自己我们可以理解,但是膀子疼痛会严重到“大去之期不远矣” 吗?为什么父亲如此夸张? 学生预设5:想让孩子回来看望自己。 如此,则追问:想让孩子回来看望自己,却不直说,反而拐弯抹角吞吞吐吐,从这封信中, 你能读出一个什么样的父亲? 学生:一个不善于真实表达自己,好面子的却又可爱的父亲形象。 教师小结:朱自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的那句话。当时读 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此时,父子二人终于从冲突到理解,最终走向和解。 课堂总结:在经历了时间长河的漫漫冲刷之后,儿子成为了另一个孩子的父亲,而儿子的父
事就发生在这一年。 1921 年,朱自清北大毕业参加工作,父亲为了缓解家庭经济紧张私自扣留了朱自清工资。 父子发生剧烈矛盾。朱自清离家出走,带着妻女在杭州另行安家。 1922 年,朱自清带儿子回家,父亲不准他进门,只能怅然离开。 1923 年,朱自清再次回家,虽得以进门,但是父亲不搭理他。父子开始长达多年的冷战。 从背景资料我们可以得知父子二人矛盾不少,以至于连面都不愿意见,认真研读第 7 自然段, 说一说朱自清想不想见父亲。 学生预设 1:想,文中说“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 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 说明朱自清其实并不埋怨父亲,相反,他能理解父亲的境遇。 2.那么朱自清的父亲想不想见儿子呢? 学生预设 2:父亲给儿子写了一封信。 如此,则追问:细细研读此信,为什么前文刚说身体平安,后文却立马说膀子疼痛? 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学生预设 3:第一句话是希望孩子不要担心,第二句话才是真实的身体情况 如此,则追问:既然希望孩子不要担心自己的身体情况,那就不应该说膀子疼痛,父亲为什 么说这句话。 学生预设 4:这是父亲在向孩子示弱,希望孩子关心自己。 如此,则追问:希望孩子关系自己我们可以理解,但是膀子疼痛会严重到“大去之期不远矣” 吗?为什么父亲如此夸张? 学生预设 5:想让孩子回来看望自己。 如此,则追问:想让孩子回来看望自己,却不直说,反而拐弯抹角吞吞吐吐,从这封信中, 你能读出一个什么样的父亲? 学生:一个不善于真实表达自己,好面子的却又可爱的父亲形象。 教师小结:朱自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的那句话。当时读 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此时,父子二人终于从冲突到理解,最终走向和解。 课堂总结:在经历了时间长河的漫漫冲刷之后,儿子成为了另一个孩子的父亲,而儿子的父
亲已经垂垂老矣,成为父亲的朱自清更进一步地理解了父亲,理解了父亲的爱。爱终于越过 了矛盾、越过了嫌隙,将父子二人的心又紧紧的连在一起。那些矛盾,那些不满,终究抵不 上父亲对孩子深沉如山的爱、抵不过儿子对父亲惺惺相惜的理解,二人终于和解。 六、作业布置 1.认真研读课文第六自然段,分析第三次眼泪中为什么我不愿意让父亲看到我 的眼泪。(可选择课文内印象深刻的词、文本矛盾处来分析)。 2.父亲的爱强势又深沉,年轻气盛的朱自清并不能理解,两人之前存在着隔膜。 说说你和父母之间的爱是否有隔膜,写一写文章带给你的启发
亲已经垂垂老矣,成为父亲的朱自清更进一步地理解了父亲,理解了父亲的爱。爱终于越过 了矛盾、越过了嫌隙,将父子二人的心又紧紧的连在一起。那些矛盾,那些不满,终究抵不 上父亲对孩子深沉如山的爱、抵不过儿子对父亲惺惺相惜的理解,二人终于和解。 六、作业布置 1. 认真研读课文第六自然段,分析第三次眼泪中为什么我不愿意让父亲看到我 的眼泪。(可选择课文内印象深刻的词、文本矛盾处来分析)。 2. 父亲的爱强势又深沉,年轻气盛的朱自清并不能理解,两人之前存在着隔膜。 说说你和父母之间的爱是否有隔膜,写一写文章带给你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