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辅导教案 授课时间 备课时间:2008、12、2 年级:初三 课题:怎样才能写出优秀的作文? 学员姓名 、主题要深刻 教员姓名:石文彬 篇优秀的作文必须具备四个条件—一深、巧、新、美。说具体点就是:主题要深刻,构思 要巧妙,材料要新颖,语言要优美。下面分别加以阐述。 主题要深刻 首先要认真审题,审清题目(包括材料、提示语、要求)后,才能正确立意,才不至于偏题。 考场作文,无论是什么类型的题目,都有一个审题的问题。今年的高考作文是关于汶川地震 的材料作文,题目列出了六个和地震相关的小材料,每个材料可引申出若干个主题,因此审题相 对容易,在立意上给考生留出了充足的选择余地。但来自阅卷一线的消息称,我省百分之八九十 的考生选择了“爱心”主题,并且大都是对所给材料的扩写。结果可以想见,单一的“爱心”主题和 单调的写作模式让阅卷老师反感,这类作文自然难以得到高分。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 由于材料中的“爱心”二字,容易对考生形成误导,让考生以为“爱心”就是最准确的立意:另一方 面,同学们在审题立意上缺少胆略:在审题上过于求稳,一叶障目,不见森林,觉得写“爱心”肯 定最保险,结果立意千篇一律,毫无特色:在具体操作上,眼界狭小,不能跳出材料看世界,只 是围着材料打转转,把材料扩写一番就完事,缺乏深度亦无广度。因此,考生审题还要多一些自 信,敢于放手去写。 立意,是文章的关键,是文眼。要剔除传统的束缚,做到写我心、现我情。 如何确立正确深刻的立意呢? 首先,要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和溶入大众的心态,做到“文道结合”。这 样既培养了自己的作文能力,又能懂得怎样做人,使自己的思想境界修炼升华。其次,选择创新 的最佳角度。创新难,选择最佳角度更难。如能把握住这一点,那写出来的文章一定是好文章 而我们的学生很难突破这一点,常常是人云亦云 文章不是无病呻吟的“涂鸭;而是酸甜苦辣感情的寄托。诚挚朴实的情感,读来是一种享受, 品来是一种愜意。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常能打动阅卷者。要让阅卷老师感动,自己首先要投入 要动真感情。真情实感的文章往往能得高分。 考场作文讲究情感真挚,要写出自己对真善美的呼唤,对假丑恶的鞭挞。这种情感不仅局限 于自己,还可以在文章结尾发出真挚的呼唤,号召大家一起去追寻真善美,一起去鞭挞假丑恶。 上面小作者真情呼唤,言为心声,表现了自己美好未来的向往之情。第二段小作者言词急切,个 性十足,表情达意毫无遮掩,向所有的同龄人发出了真情的呼唤,有力的突出了主题,给读者以 强烈的心灵震憾 2008年高考作文命题出现了很多亮点,比如“体现人本思想“坚持真、善、美原则”“作文命题 回归现实”“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等,命题思路比以往有很大的进步。但在我看来,今年高考作文关 注国计民生的主旨仍然体现得不够。其实,多年来的高考作文很大程度上在“小我”内兜圈子。并 不是说“小我”不能写,但作为高考作文更应该关注“大我?引导考生关注国计民生 为什么应该关注“大我”?为什么要关注社会、关注“民生”?
1 个 性 化 辅 导 教 案 授课时间: 备课时间:2008、12、2 年级:初三 课题:怎样才能写出优秀的作文? 一、主题要深刻 学员姓名: 教员姓名: 石文彬 一篇优秀的作文必须具备四个条件——深、巧、新、美。说具体点就是:主题要深刻,构思 要巧妙,材料要新颖,语言要优美。下面分别加以阐述。 一、主题要深刻 首先要认真审题,审清题目(包括材料、提示语、要求)后,才能正确立意,才不至于偏题。。 考场作文,无论是什么类型的题目,都有一个审题的问题。今年的高考作文是关于汶川地震 的材料作文,题目列出了六个和地震相关的小材料,每个材料可引申出若干个主题,因此审题相 对容易,在立意上给考生留出了充足的选择余地。但来自阅卷一线的消息称,我省百分之八九十 的考生选择了“爱心”主题,并且大都是对所给材料的扩写。结果可以想见,单一的“爱心”主题和 单调的写作模式让阅卷老师反感,这类作文自然难以得到高分。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 由于材料中的“爱心”二字,容易对考生形成误导,让考生以为“爱心”就是最准确的立意;另一方 面,同学们在审题立意上缺少胆略:在审题上过于求稳,一叶障目,不见森林,觉得写“爱心”肯 定最保险,结果立意千篇一律,毫无特色;在具体操作上,眼界狭小,不能跳出材料看世界,只 是围着材料打转转,把材料扩写一番就完事,缺乏深度亦无广度。因此,考生审题还要多一些自 信,敢于放手去写。 立意,是文章的关键,是文眼。要剔除传统的束缚,做到写我心、现我情。 如何确立正确深刻的立意呢? 首先,要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和溶入大众的心态,做到“文道结合”。这 样既培养了自己的作文能力,又能懂得怎样做人,使自己的思想境界修炼升华。其次,选择创新 的最佳角度。创新难,选择最佳角度更难。如能把握住这一点,那写出来的文章一定是好文章。 而我们的学生很难突破这一点,常常是人云亦云。 文章不是无病呻吟的“涂鸭”,而是酸甜苦辣感情的寄托。诚挚朴实的情感,读来是一种享受, 品来是一种惬意。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常能打动阅卷者。要让阅卷老师感动,自己首先要投入, 要动真感情。真情实感的文章往往能得高分。 考场作文讲究情感真挚,要写出自己对真善美的呼唤,对假丑恶的鞭挞。这种情感不仅局限 于自己,还可以在文章结尾发出真挚的呼唤,号召大家一起去追寻真善美,一起去鞭挞假丑恶。 上面小作者真情呼唤,言为心声,表现了自己美好未来的向往之情。第二段小作者言词急切,个 性十足,表情达意毫无遮掩,向所有的同龄人发出了真情的呼唤,有力的突出了主题,给读者以 强烈的心灵震憾。 2008 年高考作文命题出现了很多亮点,比如“体现人本思想”、“坚持真、善、美原则”、“作文命题 回归现实”、“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等,命题思路比以往有很大的进步。但在我看来,今年高考作文关 注国计民生的主旨仍然体现得不够。其实,多年来的高考作文很大程度上在“小我”内兜圈子。并 不是说“小我”不能写,但作为高考作文更应该关注“大我”,引导考生关注国计民生。 为什么应该关注“大我”?为什么要关注社会、关注“民生”?
第一,这是由高考作文的性质决定的。高考在很大程度上引导学校的教育教学,引导学生人 生价值观的形成。在这一点上,文科试题尤其作文更是如此。所以,高考作文应该发挥更为重要 的作用,那就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国计民生,“以天下为己任?跳出“小我;书写“大我 第二,高考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多年来,受应试教育影响,学校教育、课堂教学围 着高考转,出现了较大的偏差。近年来,素质教育逐渐受到重视,成了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教材 的不断修订也在强化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其表现之一就是对学生思想道德情操的培养,古圣 先贤“为民请命”“达则兼济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是其中的主要内容之 第三,关注国计民生是中国的文化传统。北宋理学家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 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就是中国知识分子的风骨。从战国时期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到明代杨继盛的“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一脉相承,无不体现了这一文化传统。 而中国的科举取士又一直坚守这一价值标准。汉代被荐举的吏民经过皇帝策问后按等级高下授 官。有所谓‘对策和射策。对策是将政事或经义问题写在简策上发给应试者作答。…宋神宗时 王安石建议废除明经等科,只保留进士科。进士科不考诗赋改试经义,此外仍考论策。….(清) 殿试是皇帝主持的考试,考策问(《古代汉语》第三册877页-882页。王力主编,中华书局出版)。” 《文心雕龙·议对》:“又对策者,应诏而陈政也。”《汉语大辞典》解释“对策:“古代应考的人回答皇 帝所问关于治国的策略。”又解释“策问“以经义或政事设问以试士。起于汉代,后科举考试多采 用。”一句话,应试者关注国计民生、对政事的见解是封建社会取士的标准。嘉祐二年(1057年) 苏轼在欧阳修主持的礼部考试中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夺得第二名。该文议论的是有关赏罚 的国家大计,苏轼时年20岁,与现在高考考生的年纪相仿。 第四,关注国计民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每个人都要走向社会, 成为社会中的一员,成为生产者和建设者 现在的中学生几年之后便成为其中的生力军,因此他们需要较高的知识和能力。让他们及时 了解社会、融入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这一点上,香港的大学在考试中做得好一些。2006 年、2008年,香港大学在内地招生面试时出了如下的考题:1、老人越来越多,会对这个社会产 生什么影响?你有什么解决的办法?2、北京2008年举办奥运会的利与弊?3、对婚前同居的看 法?4、有没有必要在上海建迪士尼乐园?5、在公共场合吸烟应不应该罚款?6、世界联系越来 越紧密,你认为国际型人才的要求是什么?7、该不该在活的动物身上做实验?8、对油价上涨你 有什么看法? 这些试题“无一字不关苍生情我们的考生面对这样的问题往往手足无措,因为这些问题他们 在课内几乎见不到,在高考中也是少见的,这与我们的教学在某种程度上离现实太远有关。周恩 来同志所说的“从无字句处读书;这“无字句”之书就是指社会现实这本大书。 对学生个人而言,关注社会,关注民生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他们一旦步入社会就面临各种 各样的竞争,而对社会的认知和适应是其成败的主要因素。高考作文具有非常特殊的作用,应该 承担相应的历史重任,引导考生关注国计民生,跳出“小我?多写“大我 立意存在的毛病—平庸病态 见解独到、构思新巧、主旨积极的文章无疑是任何人都梦寐以求的。可惜的是,在考场上有的 学生为了追求所谓的标新立异,甚至写出了令人匪夷所思的文章。如有的学生在《假如记忆可以 移植》中这样写:“我要把爱因斯坦的大脑移植过来,为自己发财致富…”由于思想格调不高,不 符合高考作文“思想健康”的要求,降低了作文品位 规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突破定向思维、线性思维,走向逆向思维、发 散思维,视角独特,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2 第一,这是由高考作文的性质决定的。高考在很大程度上引导学校的教育教学,引导学生人 生价值观的形成。在这一点上,文科试题尤其作文更是如此。所以,高考作文应该发挥更为重要 的作用,那就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国计民生,“以天下为己任”,跳出“小我”,书写“大我”。 第二,高考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多年来,受应试教育影响,学校教育、课堂教学围 着高考转,出现了较大的偏差。近年来,素质教育逐渐受到重视,成了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教材 的不断修订也在强化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其表现之一就是对学生思想道德情操的培养,古圣 先贤“为民请命”、“达则兼济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是其中的主要内容之 一。 第三,关注国计民生是中国的文化传统。北宋理学家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 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就是中国知识分子的风骨。从战国时期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到明代杨继盛的“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一脉相承,无不体现了这一文化传统。 而中国的科举取士又一直坚守这一价值标准。“汉代被荐举的吏民经过皇帝‘策问’后按等级高下授 官。有所谓‘对策’和‘射策’。‘对策’是将政事或经义问题写在简策上发给应试者作答。……宋神宗时 王安石建议废除明经等科,只保留进士科。进士科不考诗赋改试经义,此外仍考论策。……(清) 殿试是皇帝主持的考试,考策问(《古代汉语》第三册 877 页-882 页。王力主编,中华书局出版)。” 《文心雕龙·议对》:“又对策者,应诏而陈政也。”《汉语大辞典》解释“对策”:“古代应考的人回答皇 帝所问关于治国的策略。”又解释“策问”:“以经义或政事设问以试士。起于汉代,后科举考试多采 用。”一句话,应试者关注国计民生、对政事的见解是封建社会取士的标准。嘉祐二年(1057 年), 苏轼在欧阳修主持的礼部考试中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夺得第二名。该文议论的是有关赏罚 的国家大计,苏轼时年 20 岁,与现在高考考生的年纪相仿。 第四,关注国计民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每个人都要走向社会, 成为社会中的一员,成为生产者和建设者。 现在的中学生几年之后便成为其中的生力军,因此他们需要较高的知识和能力。让他们及时 了解社会、融入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这一点上,香港的大学在考试中做得好一些。2006 年、2008 年,香港大学在内地招生面试时出了如下的考题:1、老人越来越多,会对这个社会产 生什么影响?你有什么解决的办法?2、北京 2008 年举办奥运会的利与弊?3、对婚前同居的看 法?4、有没有必要在上海建迪士尼乐园? 5、在公共场合吸烟应不应该罚款?6、世界联系越来 越紧密,你认为国际型人才的要求是什么?7、该不该在活的动物身上做实验?8、对油价上涨你 有什么看法? 这些试题“无一字不关苍生情”。我们的考生面对这样的问题往往手足无措,因为这些问题他们 在课内几乎见不到,在高考中也是少见的,这与我们的教学在某种程度上离现实太远有关。周恩 来同志所说的“从无字句处读书”,这“无字句”之书就是指社会现实这本大书。 对学生个人而言,关注社会,关注民生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他们一旦步入社会就面临各种 各样的竞争,而对社会的认知和适应是其成败的主要因素。高考作文具有非常特殊的作用,应该 承担相应的历史重任,引导考生关注国计民生,跳出“小我”,多写“大我”。 立意存在的毛病——平庸病态 。 见解独到、构思新巧、主旨积极的文章无疑是任何人都梦寐以求的。可惜的是,在考场上有的 学生为了追求所谓的标新立异,甚至写出了令人匪夷所思的文章。如有的学生在《假如记忆可以 移植》中这样写:“我要把爱因斯坦的大脑移植过来,为自己发财致富……”由于思想格调不高,不 符合高考作文“思想健康”的要求,降低了作文品位。 规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突破定向思维、线性思维,走向逆向思维、发 散思维,视角独特,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话题作文的话题并不是主题,它只是个引子。引出什么?引出材料。要从单纯、直接地由话 题推出主题的习惯思维中走出来,选取中间环节,即进行联想找到扣住话题的材料,再通过材料 得出主题。如2001年高考话题“诚信”,江苏蒋昕捷同学联想到《三国演义》77回中“关公既殁, 坐下赤兔马被马忠所获,献与孙权。权即赐马忠骑坐。其马数日不食草料而死”这一节材料,通过 想象编写了人马对话,发出“物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感叹,加深人们对诚信的认识。又如2002 年话题“心灵的选择”,江苏一考生择取了王昭君离汉宫去匈奴前一晚的心理活动,把她欲留不愿 欲去不忍的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表达出国家安危重于个人得失的爱国主题。因此,自定立意, 比较适宜的方法是:“根据话题,选择材料,得出主题。”针对不同的话题,可以有如下三种方法 1、虚实法 有些话题是抽象的概念(虚),有些话题是具体的物象(实)。针对这些话题,可以采用“虚题 实写,实题虚升”的方法。 虚题实写,就是遇到抽象的概念,把它具体化,方法是添加成分,或者是落实到具体材料上。 如2001年的话题“诚信”,是一个涉及品性的抽象性概念,蒋昕捷同学把它具体化为“赤兔马的诚 信”,写出了佳作《赤兔之死》。另一位考生具体联系到季羡林教授替北大新生看护行李的事情, 写出《凡尘三叩之诚信》,颂扬诚信是“沉甸甸的财富”,“是高贵的客人”。如2002年话题“心灵的 选择”,有同学具体化为“王昭君的选择”“项羽的选择”;有篇优秀作文《一滴清水的选择》,写一 颗水砂为自己的人生做出了选择大海的决定,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在路途中面临湖泊的诱惑 同伴的埋怨、生命干枯的危险,它都坚定选择,矢志不渝,最终投入大海的怀抱,富有启发意义。 实题虚升,就是遇到具体物象作话题的时候,在选择好材料的基础上,必须上升为抽象的道 理,提升主题。这里举孙犁的散文《黄鹂》(见高中语文第2册)为例。文章写了有关黄鹂的三件 事情:病中黄鹂清脆的叫声使他愉悦、阻止别人枪杀黄鹂、看到黄鹂养在笼子里感受不到美丽, 文章的意思似乎已经出来了,但还不深入,在作者情绪的带领下,我们最后才领悟“在一定的环境 里,物才能发挥这种极致”的主题,给人以无穷的思索和感愤 要努力做到化虚为实、化显为隐、化平为奇、化情为物、化理为形。同时,在写记叙文的时 候,还要注意时代感,要有时代意识。 2、点面法 点指局部,面指整体。有些范围很大的话题,可以采用“缩小范围,以点写面”的方法。如 2002年上海卷《面对大海》这个大范围的话题,有考生就缩小为大海那边的台湾,文章通过看中 国地图入手,巧妙地引出了台湾问题,想“越过这片海”,表达了众心盼归的愿望。也有同学缩 小为大海中的一滴水,表达只有融入大海才有生命价值的主题。又如上海1995年的《父辈》,可 缩小为写父辈中的一个人、一件事,或者几个人、几件事,像“我的父亲”之类,来状写他们的 精神风貌,为一代人立传。有一则材料的话题是“人和工具”,如果不缩小范围,就会大而无当 空洞贫乏,可以缩小为“我和电脑”,写学习电脑、运用电脑的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和趣事, 来说明工具只能被人合理利用才有价值。 3、正反法 人们鼓励学生正面表达思想,但也不反对异向思维反弹琵琶。主张“以正为主,以反附之” 的方法。如“诚信”话题,可以表达正面观点“社会永远需要诚信”,也可以表达反面观点“不 诚不信不为过”。但反面立意要注意的是,不能为反求反,必须注意话题本身的合理性和辨证性。 如2001年北京优秀作文《不诚不信不为过》一文,选择了两个点:一是用田单巧设“火牛阵”为 例论证了战场上不诚不信不为过:二是借用英特尔总裁葛洛夫“在我的哲学字典里,手段和目的 是可以互换的词汇”的话来论证商场上不诚不信不为过。但要知道,这两个例子都是特例,需要 辨证看待,所以作者最后写到:“在特殊情况下,不诚不信不为过”,恰如“将在外君命有所不 受”,实为特殊条件下不得已而为之。这样分析,丝丝入扣,才不会把读者引入误区。 非命题作文要拟好题目。题目要新颖别致。“题好文一半”,许多阅卷老师就是根据学生命的
3 话题作文的话题并不是主题,它只是个引子。引出什么?引出材料。要从单纯、直接地由话 题推出主题的习惯思维中走出来,选取中间环节,即进行联想找到扣住话题的材料,再通过材料 得出主题。如 2001 年高考话题“诚信”,江苏蒋昕捷同学联想到《三国演义》77 回中“关公既殁, 坐下赤兔马被马忠所获,献与孙权。权即赐马忠骑坐。其马数日不食草料而死”这一节材料,通过 想象编写了人马对话,发出“物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感叹,加深人们对诚信的认识。又如 2002 年话题“心灵的选择”,江苏一考生择取了王昭君离汉宫去匈奴前一晚的心理活动,把她欲留不愿、 欲去不忍的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表达出国家安危重于个人得失的爱国主题。因此,自定立意, 比较适宜的方法是:“根据话题,选择材料,得出主题。”针对不同的话题,可以有如下三种方法: 1、虚实法 有些话题是抽象的概念(虚),有些话题是具体的物象(实)。针对这些话题,可以采用“虚题 实写,实题虚升”的方法。 虚题实写,就是遇到抽象的概念,把它具体化,方法是添加成分,或者是落实到具体材料上。 如 2001 年的话题“诚信”,是一个涉及品性的抽象性概念,蒋昕捷同学把它具体化为“赤兔马的诚 信”,写出了佳作《赤兔之死》。另一位考生具体联系到季羡林教授替北大新生看护行李的事情, 写出《凡尘三叩之诚信》,颂扬诚信是“沉甸甸的财富”,“是高贵的客人”。如 2002 年话题“心灵的 选择”,有同学具体化为“王昭君的选择”“项羽的选择”;有篇优秀作文《一滴清水的选择》,写一 颗水砂为自己的人生做出了选择大海的决定,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在路途中面临湖泊的诱惑、 同伴的埋怨、生命干枯的危险,它都坚定选择,矢志不渝,最终投入大海的怀抱,富有启发意义。 实题虚升,就是遇到具体物象作话题的时候,在选择好材料的基础上,必须上升为抽象的道 理,提升主题。这里举孙犁的散文《黄鹂》(见高中语文第 2 册)为例。文章写了有关黄鹂的三件 事情:病中黄鹂清脆的叫声使他愉悦、阻止别人枪杀黄鹂、看到黄鹂养在笼子里感受不到美丽, 文章的意思似乎已经出来了,但还不深入,在作者情绪的带领下,我们最后才领悟“在一定的环境 里,物才能发挥这种极致”的主题,给人以无穷的思索和感愤。 要努力做到化虚为实、化显为隐、化平为奇、化情为物、化理为形。同时,在写记叙文的时 候,还要注意时代感,要有时代意识。 2、点面法 点指局部,面指整体。有些范围很大的话题,可以采用“缩小范围,以点写面”的方法。如 2002 年上海卷《面对大海》这个大范围的话题,有考生就缩小为大海那边的台湾,文章通过看中 国地图入手,巧妙地引出了台湾问题,想“越过这片海”,表达了众心盼归的愿望。也有同学缩 小为大海中的一滴水,表达只有融入大海才有生命价值的主题。又如上海 1995 年的《父辈》,可 缩小为写父辈中的一个人、一件事,或者几个人、几件事,像“我的父亲”之类,来状写他们的 精神风貌,为一代人立传。有一则材料的话题是“人和工具”,如果不缩小范围,就会大而无当, 空洞贫乏,可以缩小为“我和电脑”,写学习电脑、运用电脑的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和趣事, 来说明工具只能被人合理利用才有价值。 3、正反法 人们鼓励学生正面表达思想,但也不反对异向思维反弹琵琶。主张“以正为主,以反附之” 的方法。如“诚信”话题,可以表达正面观点“社会永远需要诚信”,也可以表达反面观点“不 诚不信不为过”。但反面立意要注意的是,不能为反求反,必须注意话题本身的合理性和辨证性。 如 2001 年北京优秀作文《不诚不信不为过》一文,选择了两个点:一是用田单巧设“火牛阵”为 例论证了战场上不诚不信不为过;二是借用英特尔总裁葛洛夫“在我的哲学字典里,手段和目的 是可以互换的词汇”的话来论证商场上不诚不信不为过。但要知道,这两个例子都是特例,需要 辨证看待,所以作者最后写到:“在特殊情况下,不诚不信不为过”,恰如“将在外君命有所不 受”,实为特殊条件下不得已而为之。这样分析,丝丝入扣,才不会把读者引入误区。 非命题作文要拟好题目。题目要新颖别致。“题好文一半”,许多阅卷老师就是根据学生命的
题目来判定他的审题能力和写作水平的。因此,能拟一个独具特色的题目,就能以一道亮丽的风 景线吸引住老师的视线,分数自然偏高。2、开头要新颖独特,结尾要深刻感人。从题目实际出发, 选取自己最拿手的文体,精心打造开头和结尾,确保获得高分。3、素材的选取要新鲜贴切。材料 新颖又切合题意,那就能显示自己敏捷的思维能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让阅卷老师耳目一新,作 文分数自然就能上一个档次。我们要力避大众化和过于平淡的素材,要善于从现实生活、历史典 故、文学名著中去搜寻别人没有用过的材料,而且要注意材料的贴切性、典型性、新颖性、多样 如何做到立意要“深”? 要扣命意。高分作文必定是扣题行文的。扣题能力其实就是审题能力,如果扣题不紧,得 的分数会很低。2、立意要有深度,要“掘地三尺”。“千古文章意为高”,不少考生的应试作文往往 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立意没有深度。立意,我们可以从历史和文化的沃野中去找寻理论的“掘 地三尺”的深度。通过纵向和横向的比较,理想和现实的观照,偶然和必然的分析尝试辩证地寻找 理性的答案。阅卷老师一般对深具慧眼、富有哲理的作文情有独钟,给分较高。3、立意不能浅俗, 思想不要幼稚,态度不要“嬉皮士”。每年的高考作文都有一些境界低下、思想庸俗之作。我们要 明白,高考体现国家意志,而国家意志则重在弘扬真、善、美。有些同学喜欢唱反调,不管写什 么都用调侃嘲讽的口气来写,显得很不严肃。高考作文立意要境界高雅、胸襟阔大,力避市侩气 息、低俗趣味
4 题目来判定他的审题能力和写作水平的。因此,能拟一个独具特色的题目,就能以一道亮丽的风 景线吸引住老师的视线,分数自然偏高。2、开头要新颖独特,结尾要深刻感人。从题目实际出发, 选取自己最拿手的文体,精心打造开头和结尾,确保获得高分。3、素材的选取要新鲜贴切。材料 新颖又切合题意,那就能显示自己敏捷的思维能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让阅卷老师耳目一新,作 文分数自然就能上一个档次。我们要力避大众化和过于平淡的素材,要善于从现实生活、历史典 故、文学名著中去搜寻别人没有用过的材料,而且要注意材料的贴切性、典型性、新颖性、多样 性。 如何做到立意要“深”? 1、要扣命意。高分作文必定是扣题行文的。扣题能力其实就是审题能力,如果扣题不紧,得 的分数会很低。2、立意要有深度,要“掘地三尺”。“千古文章意为高”,不少考生的应试作文往往 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立意没有深度。立意,我们可以从历史和文化的沃野中去找寻理论的“掘 地三尺”的深度。通过纵向和横向的比较,理想和现实的观照,偶然和必然的分析尝试辩证地寻找 理性的答案。阅卷老师一般对深具慧眼、富有哲理的作文情有独钟,给分较高。3、立意不能浅俗, 思想不要幼稚,态度不要“嬉皮士”。每年的高考作文都有一些境界低下、思想庸俗之作。我们要 明白,高考体现国家意志,而国家意志则重在弘扬真、善、美。有些同学喜欢唱反调,不管写什 么都用调侃嘲讽的口气来写,显得很不严肃。高考作文立意要境界高雅、胸襟阔大,力避市侩气 息、低俗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