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外国语学校2010年模拟考试语文卷 考生须知 1.全卷满分150分(含书写分5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共5页,24题 2.请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卷的密封区填上学校、姓名、试场号、准考证号。 3.全卷由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组成。答题时,请用黑色或蓝色的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卷相应的 位置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7分) 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春天一旦kua_(U)到地平线这边来,大地便换了一番风景,明lang(2)又朦胧。它日日夜夜散发着 种气息,清新的、充pei(3)的、诱惑而撩人的,这是生命本身的气息。大地的肌肤一一泥土,松软而 柔和;树枝在空中自由舒展,那xin_(4)细的枝梢无风时也颤悠悠地摇动,招呼着一个万物萌芽的季节的 到来。 2.根据下面语境,为空格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4分) 蜀南竹海的中心景区7万余亩楠竹绵延起伏,逶迤苍茫,宛若烟波浩渺的绿色海洋,景色十分宜人 林中嫩竹泻翠,林荫蔽日。风起时,_(1)_;风止时,_(2)。晴日,天气清朗,绿光闪烁,_(3)_。 雨天,云缠雾绕,_(4),竹影婆娑,如墨似画 A.娴静轻柔B溟溟朦朦C碧海耀金D.碧浪掀天 3.古诗文名句默写。(8分) (1)但愿人长久,。▲—。(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3) 决毗入归鸟。(杜甫《望岳》) (4)春蚕到死丝方尽,▲。(李商隐《无题》) (5)▲,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6)问渠那得清如许?▲。(朱熹《观书有感》) (7)在默写古诗词名句时,有时同学不能正确区别“雁”与“燕”而出现误写。其实,这两种形象在 古诗词中表达的情感是不同的。“雁”一般与思乡有关,如(A)▲。而“燕”一般则与报春有关,如B 根据你的阅读体验,在空格处填上恰当的词语。(4分) 阅读文学作品能让我们获得丰富的体验。它能带我们进行神奇的想像之旅:凡尔纳的(1)(填书名) 描绘了人们在大海里的种种惊险奇遇,(2)(填人名)的《西游记》中的人物则可以上天入地、无 所不能;它能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生活:老舍的《骆驼祥子》记叙的是旧北京人力车夫的(3)的故 事,《傅雷家书》中让我们体会到了 5.语文综合性学习。(7分) 国家旅游局将2009年确定为“中国生态旅游年”,并明确主题年口号为“走进绿色旅游,感受生态文明” 生态旅游是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采取生态友好方式,开展生态体验、生态教 育、生态认知并获得身心愉快的旅游方式。请结合本市的生态旅游资源,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以主人翁的姿态向来宾推荐一个本地的旅游好去处。(1分) (2)为你所推荐的旅游胜地拟一条不少于50字的电话彩铃文字(可以从家乡的文化、历史、人物、景 物、等内容入手,仿照示例编写)。(3分) 示例:您好!欢迎您致电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雁荡山,这里有“一景多变,移步换形”的奇峰异 石,各具情态的飞瀑流泉,曲折迂回的茂林幽谷,欢迎您畅游有中国“东南第一山”之称的雁荡山 (3)目前,生态环境在不知不觉中被破坏,你认为我们市(县)的哪里的生态环境急需保护,请说明理 由。(3分)
温州外国语学校 2010 年模拟考试语文卷 考生须知: 1.全卷满分 150 分(含书写分 5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试卷共 5 页,24 题。 2.请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卷的密封区填上学校、姓名、试场号、准考证号。 3.全卷由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组成。答题时,请用黑色或蓝色的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卷相应的 位置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7 分) 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 分) 春天一旦 kuà (1) 到地平线这边来,大地便换了一番风景,明 lǎng (2) 又朦胧。它日日夜夜散发着 一种气息,清新的、充 pèi (3) 的、诱惑而撩人的,这是生命本身的气息。大地的肌肤——泥土,松软而 柔和;树枝在空中自由舒展,那 xiān (4) 细的枝梢无风时也颤悠悠地摇动,招呼着一个万物萌芽的季节的 到来。 2.根据下面语境,为空格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4 分) 蜀南竹海的中心景区 7 万余亩楠竹绵延起伏,逶迤苍茫,宛若烟波浩渺的绿色海洋,景色十分宜人。 林中嫩竹泻翠,林荫蔽日。风起时, (1) ;风止时, (2) 。晴日,天气清朗,绿光闪烁, (3) 。 雨天,云缠雾绕, (4) ,竹影婆娑,如墨似画。 A.娴静轻柔 B.溟溟朦朦 C.碧海耀金 D.碧浪掀天 3.古诗文名句默写。(8 分) (1)但愿人长久,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晴川历历汉阳树, ▲ 。(崔颢《黄鹤楼》) (3) ▲ ,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4)春蚕到死丝方尽, ▲ 。(李商隐《无题》) (5) ▲ ,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6)问渠那得清如许? ▲ 。(朱熹《观书有感》) (7)在默写古诗词名句时,有时同学不能正确区别“雁”与“燕”而出现误写。其实,这两种形象在 古诗词中表达的情感是不同的。“雁”一般与思乡有关,如(A) ▲ 。而“燕”一般则与报春有关,如(B) ▲ 。 4.根据你的阅读体验,在空格处填上恰当的词语。(4 分) 阅读文学作品能让我们获得丰富的体验。它能带我们进行神奇的想像之旅:凡尔纳的 (1) (填书名) 描绘了人们在大海里的种种惊险奇遇, (2) (填人名)的《西游记》中的人物则可以上天入地、无 所不能;它能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生活:老舍的《骆驼祥子》记叙的是旧北京人力车夫的 (3) 的故 事,《傅雷家书》中让我们体会到了 (4) 。 5.语文综合性学习。(7 分) 国家旅游局将 2009 年确定为“中国生态旅游年”,并明确主题年口号为“走进绿色旅游,感受生态文明”。 生态旅游是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采取生态友好方式,开展生态体验、生态教 育、生态认知并获得身心愉快的旅游方式。请结合本市的生态旅游资源,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以主人翁的姿态向来宾推荐一个本地的旅游好去处。(1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你所推荐的旅游胜地拟一条不少于 50 字的电话彩铃文字(可以从家乡的文化、历史、人物、景 物、等内容入手,仿照示例编写)。(3 分) 示例:您好!欢迎您致电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雁荡山,这里有“一景多变,移步换形”的奇峰异 石,各具情态的飞瀑流泉,曲折迂回的茂林幽谷,欢迎您畅游有中国“东南第一山”之称的雁荡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目前,生态环境在不知不觉中被破坏,你认为我们市 (县)的哪里的生态环境急需保护,请说明理 由。(3 分)
保护地 (1分) 理由: (2分) 二、现代文阅读(31分) (一)(14分) 乱翻书雷抒雁 (1)以吃饭喻读书,大抵不应错。人们不是总说书是精神食粮么?既是吃饭,固然“舌之于味有 同嗜也”,但更多的则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各人有各人的爱好,各人有各人的读法 (2)从小学到大学,是人生的基本成长期。那种读书是强制性阅读,每每有惩罚跟在后边,考试 是一根鞭子,轰羊一般,赶你从一个圈进另一个圈,一层层往所谓高处去。那时的读书,只为充饥 难甘其味。是“苦读”,方有“头悬梁,锥刺股”的折磨。小时候,每一次升级后,要做的第一件快 事是烧旧课本,以释心恨。 (3)参加工作之后,才真正体验到古人话“书到用时方恨少”。急急忙忙地翻书,为实用而读居 多。读书既不系统,又难集中。半世编辑生涯,乱七八糟读了一肚子书,世上事物,人间道理,或古 或今或中或洋,也都知道一些,但也仅是“知道”而已。比不得学者们,业有专修,学有专攻。 (4)大半辈子如此这般过去,如问都读了些什么书,如何读书,也正如问这些年都吃过什么饭一 般。西餐中餐,山珍海味,青菜鸡肋,白水煮粥,吃得满腹杂物,有消化了的,也有消化不了原物退 回的。如谈起书里事,问准了,恰是读过的,便答得头头是道,似有满腹经纶:问偏了,便只解答个 皮毛,有时难免傻子一样瞪眼。 (5)但若问起此生还有什么抱负,有什么兴趣,古人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万卷 万里”,只是言其无尽。这“读”与“走”,乐趣也专在“自由”二字。成名成家,治国平天下, 已非我辈所能,早不在念中 (6)两年前,终于熬到退休,心愿遂矣。 (7)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买来中华书局新版二十四史。把书架上那些读之无味、弃之可惜的书, 并弃了,给这厚厚的“二十四史”,挤出铺位。买二十四史,并非要当史学家,也非是要钻故纸堆 是将其视为工具书,过去看书看报每有谈史的,一扫而过,现在偏要较较真查查史书。二十四史,有 许多章段过去也读过,这回只是“补读”,“查读”。 (8)还要做的一件事,重读经典著作。包括国外的经典。上大学时读书,多当“仰读”,以为作 家写的,必好;以为书上印的,必对。几十年人生经验、写作经历之后,再读经典作品,多当“俯读”, 也能以挑剔的目光视之。偶尔,还能读出一些欠缺来。另外,更懂得了经典著作,何以为“经典”, 拿自己的作品与之相较,知道缺了些什么。这叫“重读”,是“验读”,验证也。 (9)所谓“自由”读书,即一切随心。读有趣的书,读有益的书,有疑的书,读曾经想读未找到 的书,读友人写出的书,读敌人的书。 (10)如此读书,难免书桌凌乱,各类书呈各种姿态。有读到几章,因故停读的,夹一纸条,伺 机再读;有读了几页,又有另一书需翻,信手覆在那里的;也有正摊开桌上,觉得其中几句使人醒悟, 需要随手摘出的;枕边有书,是送人入梦,或让人清醒的:厕中有书,是有益轻松排泄的。乱家中风 景、乱我生活秩序者,惟书而已!每有家人清扫房间,总叮咛其凡物皆可动,只书不能动,乱就乱着, 我知其乱中之治。如别人胡乱收拾整齐了,其实,反倒是乱了我的思绪 (11)乱翻书,乐趣在以我为主,书为我使。有书做伴,随心所欲,保持一种思想自由,精神独 立。一如李白之看山:相看两不厌 (12)清人不敢说:“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我则说:人生惬意处,恰在乱翻书。 6.阅读第(8)段,分别用二字词语依次概括作者阅读经典著作的三个阶段。(3分) 7结合全文,说说题目“乱翻书”的含义是什么?(3分) 答 8.比较原句与改句,你认为哪一句表达效果更好,简要说明理由。(4分)
保护地: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分)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 ______ _ (2 分) 二、现代文阅读(31 分) (一)(14 分) 乱翻书 雷抒雁 (1)以吃饭喻读书,大抵不应错。人们不是总说书是精神食粮么?既是吃饭,固然“舌之于味有 同嗜也”,但更多的则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各人有各人的爱好,各人有各人的读法。 (2)从小学到大学,是人生的基本成长期。那种读书是强制性阅读,每每有惩罚跟在后边,考试 是一根鞭子,轰羊一般,赶你从一个圈进另一个圈,一层层往所谓高处去。那时的读书,只为充饥, 难甘其味。是“苦读”,方有“头悬梁,锥刺股”的折磨。小时候,每一次升级后,要做的第一件快 事是烧旧课本,以释心恨。 (3)参加工作之后,才真正体验到古人话“书到用时方恨少”。急急忙忙地翻书,为实用而读居 多。读书既不系统,又难集中。半世编辑生涯,乱七八糟读了一肚子书,世上事物,人间道理,或古 或今或中或洋,也都知道一些,但也仅是“知道”而已。比不得学者们,业有专修,学有专攻。 (4)大半辈子如此这般过去,如问都读了些什么书,如何读书,也正如问这些年都吃过什么饭一 般。西餐中餐,山珍海味,青菜鸡肋,白水煮粥,吃得满腹杂物,有消化了的,也有消化不了原物退 回的。如谈起书里事,问准了,恰是读过的,便答得头头是道,似有满腹经纶;问偏了,便只解答个 皮毛,有时难免傻子一样瞪眼。 (5)但若问起此生还有什么抱负,有什么兴趣,古人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万卷” “万里”,只是言其无尽。这“读”与“走”,乐趣也专在“自由”二字。成名成家,治国平天下, 已非我辈所能,早不在念中。 (6)两年前,终于熬到退休,心愿遂矣。 (7)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买来中华书局新版二十四史。把书架上那些读之无味、弃之可惜的书, 一并弃了,给这厚厚的“二十四史”,挤出铺位。买二十四史,并非要当史学家,也非是要钻故纸堆。 是将其视为工具书,过去看书看报每有谈史的,一扫而过,现在偏要较较真查查史书。二十四史,有 许多章段过去也读过,这回只是“补读”,“查读”。 (8)还要做的一件事,重读经典著作。包括国外的经典。上大学时读书,多当“仰读”,以为作 家写的,必好;以为书上印的,必对。几十年人生经验、写作经历之后,再读经典作品,多当“俯读”, 也能以挑剔的目光视之。偶尔,还能读出一些欠缺来。另外,更懂得了经典著作,何以为“经典”, 拿自己的作品与之相较,知道缺了些什么。这叫“重读”,是“验读”,验证也。 (9)所谓“自由”读书,即一切随心。读有趣的书,读有益的书,有疑的书,读曾经想读未找到 的书,读友人写出的书,读敌人的书。 (10)如此读书,难免书桌凌乱,各类书呈各种姿态。有读到几章,因故停读的,夹一纸条,伺 机再读;有读了几页,又有另一书需翻,信手覆在那里的;也有正摊开桌上,觉得其中几句使人醒悟, 需要随手摘出的;枕边有书,是送人入梦,或让人清醒的;厕中有书,是有益轻松排泄的。乱家中风 景、乱我生活秩序者,惟书而已!每有家人清扫房间,总叮咛其凡物皆可动,只书不能动,乱就乱着, 我知其乱中之治。如别人胡乱收拾整齐了,其实,反倒是乱了我的思绪。 (11)乱翻书,乐趣在以我为主,书为我使。有书做伴,随心所欲,保持一种思想自由,精神独 立。一如李白之看山:相看两不厌。 (12)清人不敢说:“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我则说:人生惬意处,恰在乱翻书。 6.阅读第(8)段,分别用二.字.词语..依次概括 ....作者阅读经典著作的三个阶段。(3 分) 答: ▲ 7.结合全文,说说题目“乱翻书”的含义是什么?(3 分) 答: ▲ 8. 比较原句与改句,你认为哪一句表达效果更好,简要说明理由。(4 分)
原句:如问都读了些什么书,如何读书,也正如问这些年都吃过什么饭一般。西餐中餐,山珍海 味,青菜鸡肋,白水煮粥,吃得满腹杂物,有消化了的,也有消化不了原物退回的。 改句:如问都读了些什么书,如何读书,这些年似乎什么书都读过,有理解吸收的,也有全部忘 记的 答: 9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4分) 阅读也并非漫无目的、随心所欲,最好还是有大致的计划,而且是取法乎上,以经典的阅读为主。经 典毕竟和我们有些历史的距离,青少年可能不太习惯阅读。但真正体现人类智慧、能够长远地涵养我们性 情和心智的,还是那些经典,而不是那些痛快的吸引人的流行读物。打个比方,经典是我们的主食,流行 读物只是冰淇淋。我们总不能不吃饭只吃冰淇淋。现在的诱惑太多,读书还真的需要一些毅力。那些流行 的消闲文化,包括影视和网络文化,以及各种流行读物,往往都比较能吸引人,正处在成长过程年轻人只 有尽量把持自己,不是被动的卷进流行文化,才能培养比较纯正的阅读口味和习惯,使自己保持一种真正 有高尚的精神追求的良好的生活方式 一温儒敏(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 请根据文章或提供的材料,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说说,当前我们可以“乱翻书”吗?为什么? 答: (二)(17分) 童年方敬 (1)说起到外祖家里去,我就乐极了。那座朗敞的院落,是我儿时的乐园,其中畅茂的花木至今还是我 记忆里的一种装点 (2)一颗老年人的心,善良又温和的,与一个小孩子的热情融汇在一起,与年龄的距离间,闪烁着爱的 光辉。外祖和平的目光与喜悦的容颜,都使我觉得充实。在想象中他的存在是超凡的,他主宰着我的心灵 我有点傲岸,且只知道阳光和温暖,乐居在他爱的境域里。他说我是他纯净的快乐和慰安。这种心灵的密 合永远表现着爱的伟大 示例:“乐居”一词表现了我沐浴在外祖的爱的光辉之中的愉悦和充实。) )我是他家里的一位常客,一住就很久。(A)于是,我可以听到他的一位女邻居说:“这孩子简直 不想家了。”我羞涩地笑着。于是一位和善的老邻人又问了:“你是你外祖不能离的拐杖吗?” (4)外祖也喜欢到园子里或者户外去走走,我,代替了拐杖,牵着他,也许他的手搭在我的肩头上。而 他的拐杖呢,一根乌杨木做成的,黑油油的,有雕着龙头的把手,常挂在圈椅的靠背旁,这支精制的手杖 是经过他的细心的筹思和选择的。在他所有的用具中,他最看重这个。以热烈的请求,我曾被允许拄过它 几次,持着它的腰身,自己假装一个老人,躬着背,咳咳吐吐。(B)对于老人的东西,我总是那样喜爱,因 为他们不仅激动我的情感,还引起我丰富的想 (5)我们在园子里,慢步走着,在茂叶下,花径间,外祖指着他亲手种植的花木给我看,又说又喜欢 他最爱兰草,兰草是栽在瓦盆里,放在石台上。我们走出园门,看看天色和远山,岑寂使我们的心情静止 于欲暮的景色中。于是两人选了一块石板坐下了。“你还是那样健旺。”一个荷锄的农人走过了。“呃 你们今年的收成很好吧?”“可以过活了吧?” ⑥6)归途上外祖似乎有点倦意,我则想着,想把潜伏在心里很久的希望说出来。我凝视着他的眼珠和白 须,它们像欠了我一个回答似的。终于我耐不住沉默了 (7)“外公,不用那个拐杖吧。我牵你还好得多。” (8)“是的。你还是我心灵的拐杖呢。” (9)“等我将来老了我再用它吧。给我吗?” 00“是的。愿它也是你亲切的记忆的拐杖。” ①D我怎样愿意离开他呢?祖孙两人互相倚扶,在生活上表示一点诚挚与热心。但是,家里三番两次派 人来接我回去,我用各种方法拒绝,最后就是躲藏也无用了。老仆人带来父亲的严厉言辞,我是最怕父亲 的。外祖在我耳边说了很多的话,亲热而又慰安的。终于老仆人带我上道了。(C)外祖送我到一个土坡 每次送行的终点,我上坡过桥,怕回头看:只使我心酸,从背后传来的他凄凉而又温和的声音:“下回同 妈妈一块儿来吧。”直到拐弯处,我回望时,只见一片竹林和林间隐约的黑色屋顶了
原句:如问都读了些什么书,如何读书,也正如问这些年都吃过什么饭一般。西餐中餐,山珍海 味,青菜鸡肋,白水煮粥,吃得满腹杂物,有消化了的,也有消化不了原物退回的。 改句:如问都读了些什么书,如何读书,这些年似乎什么书都读过,有理解吸收的,也有全部忘 记的。 答: ▲ 9.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4 分) 阅读也并非漫无目的、随心所欲,最好还是有大致的计划,而且是取法乎上,以经典的阅读为主。经 典毕竟和我们有些历史的距离,青少年可能不太习惯阅读。但真正体现人类智慧、能够长远地涵养我们性 情和心智的,还是那些经典,而不是那些痛快的吸引人的流行读物。打个比方,经典是我们的主食,流行 读物只是冰淇淋。我们总不能不吃饭只吃冰淇淋。现在的诱惑太多,读书还真的需要一些毅力。那些流行 的消闲文化,包括影视和网络文化,以及各种流行读物,往往都比较能吸引人,正处在成长过程年轻人只 有尽量把持自己,不是被动的卷进流行文化,才能培养比较纯正的阅读口味和习惯,使自己保持一种真正 有高尚的精神追求的良好的生活方式。 ——温儒敏(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 请根据文章或提供的材料,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说说,当前我们可以“乱翻书”吗?为什么? 答: ▲ (二)(17 分) 童年 方敬 ⑴说起到外祖家里去,我就乐极了。那座朗敞的院落,是我儿时的乐园,其中畅茂的花木至今还是我 记忆里的一种装点。 ⑵一颗老年人的心,善良又温和的,与一个小孩子的热情融汇在一起,与年龄的距离间,闪烁着爱的 光辉。外祖和平的目光与喜悦的容颜,都使我觉得充实。在想象中他的存在是超凡的,他主宰着我的心灵, 我有点傲岸,且只知道阳光和温暖,乐居在他爱的境域里。他说我是他纯净的快乐和慰安。这种心灵的密 合永远表现着爱的伟大。(评注示例:“乐居”一词表现了我沐浴在外祖的爱的光辉之中的愉悦和充实。) ⑶我是他家里的一位常客,一住就很久。(A)于是,我可以听到他的一位女邻居说:“这孩子简直 不想家了。”我羞涩地笑着。于是一位和善的老邻人又问了:“你是你外祖不能离的拐杖吗?” ⑷外祖也喜欢到园子里或者户外去走走,我,代替了拐杖,牵着他,也许他的手搭在我的肩头上。而 他的拐杖呢,一根乌杨木做成的,黑油油的,有雕着龙头的把手,常挂在圈椅的靠背旁,这支精制的手杖 是经过他的细心的筹思和选择的。在他所有的用具中,他最看重这个。以热烈的请求,我曾被允许拄过它 几次,持着它的腰身,自己假装一个老人,躬着背,咳咳吐吐。(B)对于老人的东西,我总是那样喜爱,因 为他们不仅激动我的情感,还引起我丰富的想象呢。 ⑸我们在园子里,慢步走着,在茂叶下,花径间,外祖指着他亲手种植的花木给我看,又说又喜欢。 他最爱兰草,兰草是栽在瓦盆里,放在石台上。我们走出园门,看看天色和远山,岑寂使我们的心情静止 于欲暮的景色中。于是两人选了一块石板坐下了。“你还是那样健旺。”一个荷锄的农人走过了。“呃, 你们今年的收成很好吧?”“可以过活了吧?” ⑹归途上外祖似乎有点倦意,我则想着,想把潜伏在心里很久的希望说出来。我凝视着他的眼珠和白 须,它们像欠了我一个回答似的。终于我耐不住沉默了。 ⑺ “外公,不用那个拐杖吧。我牵你还好得多。” ⑻ “是的。你还是我心灵的拐杖呢。” ⑼ “等我将来老了我再用它吧。给我吗?” ⑽ “是的。愿它也是你亲切的记忆的拐杖。” ⑾我怎样愿意离开他呢?祖孙两人互相倚扶,在生活上表示一点诚挚与热心。但是,家里三番两次派 人来接我回去,我用各种方法拒绝,最后就是躲藏也无用了。老仆人带来父亲的严厉言辞,我是最怕父亲 的。外祖在我耳边说了很多的话,亲热而又慰安的。终于老仆人带我上道了。(C)外祖送我到一个土坡前, 每次送行的终点,我上坡过桥,怕回头看:只使我心酸,从背后传来的他凄凉而又温和的声音:“下回同 妈妈一块儿来吧。”直到拐弯处,我回望时,只见一片竹林和林间隐约的黑色屋顶了
①D从外祖家里回去,我没有一次是空着手的,也许带走的是一个古瓷水盂,也许是一个小小的海螺 我衷心地喜爱它们,好好地保存着,在一个黄木匣里。真的,我不忍提到时间的冷酷,很多年过去了,这 些小小的玩意儿,无一不是引起我悲思和怅惘的来源,然而我愈加爱惜它们。没有它们,我会与辽远的昔 日更生疏了。自然,我尤其不会忘记那只拐杖,那现在使我感到阴暗与凄凉的,它后来落到我舅舅手里, 随着他过了一些寂苦的岁月,现在又成为我舅母的伴行者了。在灯光下,在寂静的时候,我常感悲哀于幼 时与外祖的预约,好,让我为孤独的舅母的健康祝福吧 10.第(4)段中“我,代替了拐杖,牵着他,也许他的手搭在我的肩头上。”这句话与前文哪句话相照应? (3分) 答 11.说说你对文中外祖说的“是的。你还是我心灵的拐杖呢。”这句话的理解。(3分) 答 12.联系语境,说说下面这句话的表达作用。(3分) 直到拐弯处,我回望时,只见一片竹林和林间隐约的黑色屋顶了。 13请从画线句子中选一处(填序号),参照示例,自选一个合适的角度,作简要评注。(4分) 句子:▲评注:_▲ 14.结合全文内容回答:“我”为什么尤其不能忘记那只拐杖?(4分) 三、古诗文阅读(27分 (一)(4分) 夜上受降城①闻笛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①受降城:贞观二十年,唐太宗于灵州受突厥一部之降,故灵州也称受降城。 15.诗歌前两句写诗人登楼时所见的月下景色,突出了▲的特点。(2分) 16.本诗表达了征人怎样的情感?(2分) 答 )(11分)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 相鸣,嚶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 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与朱元思书》) 1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1)从流飘荡_▲_(2)猛浪若奔」▲_(3)皆生寒树_▲_(4)互相轩邈_▲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答 19.本文作者善于抓住自然景物的特征来写。第(1)段中“ ▲。”总括了富阳到桐庐间的 山水特点,而“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写出江水▲特征,“急湍甚箭,猛浪 若奔”写出了江水的▲特征。(4分) 执泥绘像 歙①俗多贾②,有士人父壮时贾秦陇③间,去三十余载矣,独影堂画像存焉。一日父归,其子疑之, 潜以画像比拟无一肖,拒曰:“吾父像肥皙,今瘠黧:像寡须,今髯多鬓皤④,乃至冠裳履綦⑤,一何殊也!” 母出亦曰:“嘻!果远矣。”已而,其父与其母亟⑥话畴昔⑦,及当时画史姓名,绘像颠末⑧,乃惬然阿⑨
⑿从外祖家里回去,我没有一次是空着手的,也许带走的是一个古瓷水盂,也许是一个小小的海螺。 我衷心地喜爱它们,好好地保存着,在一个黄木匣里。真的,我不忍提到时间的冷酷,很多年过去了,这 些小小的玩意儿,无一不是引起我悲思和怅惘的来源,然而我愈加爱惜它们。没有它们,我会与辽远的昔 日更生疏了。自然,我尤其不会忘记那只拐杖,那现在使我感到阴暗与凄凉的,它后来落到我舅舅手里, 随着他过了一些寂苦的岁月,现在又成为我舅母的伴行者了。在灯光下,在寂静的时候,我常感悲哀于幼 时与外祖的预约,好,让我为孤独的舅母的健康祝福吧。 10.第(4)段中“我,代替了拐杖,牵着他,也许他的手搭在我的肩头上。”这句话与前文哪句话相照应? (3 分) 答: ▲ 11.说说你对文中外祖说的“是的。你还是我心灵的拐杖呢。”这句话的理解。(3 分) 答: ▲ 12.联系语境,说说下面这句话的表达作用。(3 分) 直到拐弯处,我回望时,只见一片竹林和林间隐约的黑色屋顶了。 答: ▲ 13.请从画线句子中选一处(填序号),参照示例,自选一个合适的角度,作简要评注。(4 分) 句子: ▲ 评注: ▲ 14. 结合全文内容回答:“我”为什么尤其不能忘记那只拐杖?(4 分) 答: ▲ 三、古诗文阅读(27 分) (一)(4 分) 夜上受降城①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①受降城:贞观二十年,唐太宗于灵州受突厥一部之降,故灵州也称受降城。 15. 诗歌前两句写诗人登楼时所见的月下景色,突出了 ▲ 的特点。(2 分) 16. 本诗表达了征人怎样的情感?(2 分) 答: ▲ (二)(11 分)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 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 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与朱元思书》) 1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 分) (1)从.流飘荡 ▲ (2)猛浪若奔. ▲ (3)皆.生寒树 ▲ (4)互相轩邈. ▲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 分)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答: ▲ 19. 本文作者善于抓住自然景物的特征来写。第(1)段中“ ▲ , ▲ 。”总括了富阳到桐庐间的 山水特点,而“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写出江水 ▲ 特征,“急湍甚箭,猛浪 若奔”写出了江水的 ▲ 特征。(4 分) (三)(12 分) 执泥绘像 歙①俗多贾②,有士人父壮时贾秦陇③间,去三十余载矣,独影堂画像存焉。一日父归,其子疑之, 潜以画像比拟无一肖,拒曰:“吾父像肥皙,今瘠黧;像寡须,今髯多鬓皤④,乃至冠裳履綦⑤,一何殊也!” 母出亦曰:“嘻!果远矣。”已而,其父与其母亟⑥话畴昔⑦,及当时画史姓名,绘像颠末⑧,乃惬然阿⑨
曰:“是吾夫也!”子于是乎礼而父焉。 (选自《贤奕编·警喻》) 【注释】①歙(she)地名,今安徽歙县一带。②贾:指经商或商人③秦陇:秦州、陇州。④皤(p):白 ⑤綦(qf):鞋上的装饰。⑥亟(qi):多次。⑦畴昔:往昔。⑧颠末:始末。⑨阿:惊讶声。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1)去三十余载矣_▲(2)潜以画像比拟无一肖_▲(3)是吾夫也▲ 21.选出与“潜以画像比拟无一肖”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3分) A.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B.咨臣以当世之事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母出亦曰:“嘻!果远矣 答 3.本文讽刺了那些 的人。(3分) 四、写作(60分) 24岁月如歌,生活如歌。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有许多动人心弦的乐章,请撷取你感受最深的一节∴用 《那是一首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20行);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
曰:“是吾夫也!”子于是乎礼而父焉。 (选自《贤奕编·警喻》) 【注释】①歙(shè):地名,今安徽歙县一带。②贾:指经商或商人③秦陇:秦州、陇州。 ④皤(pó):白。 ⑤綦(qí):鞋上的装饰。⑥亟(qì):多次。⑦畴昔:往昔。⑧颠末:始末。⑨阿:惊讶声。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 分) (1)去.三十余载矣 ▲ (2) 潜以画像比拟无一肖. ▲ (3)是.吾夫也 ▲ 21.选出与“潜以画像比拟无一肖”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 ▲ )(3 分) A.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B.咨臣以当世之事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2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 分) 母出亦曰:“嘻!果远矣。” 答: ▲ 23. 本文讽刺了那些 ▲ 的人。(3 分) 四、写作(60 分) 24.岁月如歌,生活如歌。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有许多动人心弦的乐章,请撷取你感受最深的一节······用 《那是一首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少于 600 字(写成诗歌不少于 20 行);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 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