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综合练习 一、基础百花园。(20分) 1.小小书法家,看谁写得棒。(2分) 学知不足,业精于勤。 2.看拼音,写词语。(8分) kěchi suo we song du fan suo zhan duan tian jin yǒuxiàn jiù jiu 3辨字组词。(3分) (诲( ) 悔( ) (衰( ) (哀( ) (琐( (锁( )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7分)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敏 好: 耻 (2)余尝谓读书有三到。 尝」 谓 (3)终夜不寝,以思,无益。 寝 益: 二、句子训练营。(10分) 1.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改为把”字句)2 分) 2.我幼稚的心中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缩句2分)
第八单元综合练习 一、基础百花园。(20 分) 1.小小书法家,看谁写得棒。(2 分) 学知不足,业精于勤。 2.看拼音,写词语。(8 分) 3.辨字组词。(3 分) { 诲( ) 悔( ) { 衰( ) 哀( ) { 琐( ) 锁( )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7 分)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敏: 。 好: 。 耻: 。 (2)余尝谓..读书有三到。 尝: 。 谓: 。 (3)终夜不寝.,以思,无益.。 寝: 。 益: 。 二、句子训练营。(10 分) 1.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改为“把”字句)(2 分) 2.我幼稚的心中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缩句)(2 分)
3.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 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用加点词仿写句子)2分) 4.同学的书房需要一副对联,你建议写什么好呢?(4分)》 三、课文回忆厅。(10分)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默而识 之 。(6分) 2.《我的“长生果”》告诉我们:作文,首先构思 要 落笔也要有点儿与众不同的 ”才好。(4分) 四、口语交际厅。(7分) 你看见一个同学在走廊上捡到一个钱包,没有交给老 师,而是放进了自己的口袋。这时,你会怎么对这个同学说? 五、阅读芳草地。(23分) (一)课内阅读。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 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 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1.作者在“三到中,强调了( )的重要性。(2分) A.口到 B.心到 C.眼到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心/既到/矣眼/口/恺不到乎 B.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C.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3.结合你自己平时学习的经历,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读书“三 到的。(3分) (二)课外阅读。 谈读书(节选) 老舍 我有个很大的毛病:读书不求甚解。 从前看过的书,十之八九都不记得:我每每归过于记忆 力不强,其实是因为阅读时马马虎虎,自然随看随忘。这叫 我吃了亏一光翻动了书页,而没吸收到应得的营养,好似 把好食品用凉水冲下去,没有细细咀嚼。因此,有人问我读
3.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 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用加点词仿写句子)(2 分) 4.同学的书房需要一副对联,你建议写什么好呢?(4 分) 三、课文回忆厅。(10 分)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默而识 之, , 。(6 分) 2.《我的“长生果”》告诉我们:作文,首先构思 要 ,落笔也要有点儿与众不同的 “ ”才好。(4 分) 四、口语交际厅。(7 分) 你看见一个同学在走廊上捡到一个钱包,没有交给老 师,而是放进了自己的口袋。这时,你会怎么对这个同学说? 五、阅读芳草地。(23 分) (一)课内阅读。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 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 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1.作者在“三到”中,强调了( )的重要性。(2 分) A.口到 B.心到 C.眼到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B.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C.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3.结合你自己平时学习的经历,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读书“三 到”的。(3 分) (二)课外阅读。 谈读书(节选) 老 舍 我有个很大的毛病:读书不求甚解。 从前看过的书,十之八九都不记得;我每每归过于记忆 力不强,其实是因为阅读时马马虎虎,自然随看随忘。这叫 我吃了亏——光翻动了书页,而没吸收到应得的营养,好似 把好食品用凉水冲下去,没有细细咀嚼。因此,有人问我读
过某部好书没有,我虽读过,也不敢点头,怕人家追问下去,无 辞以答。这是个毛病,应当矫正!丢脸倒是小事,白费了时光 实在可惜」 矫正之法有二。一曰随读随做笔记。这不仅大有助于 记忆,而且是自己考试自己,看看到底有何心得。我曾这么 办过,确有好处。不管自己的了解正确与否,意见成熟与否 反正写过笔记必得到较深的印象。及至日子长了,读书多 了,再翻翻旧笔记看一看,就能发现昔非而今是,看法不同,有 了进步… 第二个办法是:读了一本文艺作品,或同一作家的几本 作品,最好找些关于这些作品的研究、评论等著述来读,也 应读一读这个作家的传记。这实在有好处。这会使我们把 文艺作品和文艺理论结合起来,把作品与作家结合起来,引 起研究兴趣,尽管我们并不想做专家。…孤立地读一本 作品,我们多半是凭个人的喜恶去评断,自己所喜则捧入云 霄,自己所恶则弃如粪土。事实上,这未必正确。…去掉 偏见,我们才能够吸取营养,扔掉糟粕一个人感情上所喜 爱的那些未必不正是糟粕。 1老舍先生敢于自我批评,揭示自己最大的毛病 是 。(3分) 2.“不求甚解”的意思是 它的 近义词是 反义词是 。(4分) 3.老舍先生矫正自己错误读书法的两个方法分别是什么?(4 分) 4.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收获?(结合短文内容回答)(4分) 六、写作新天地。(30分) 你最喜欢哪一本书?是喜欢里面的主人公还是喜欢里 面动人的故事,或者是喜欢里面优美的语言?你与这本书之 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这本书让你收获了什么?请你根 据自己的实际,选择一个角度写一写。题目自拟,400字左 右。 答案: 一、1.略
过某部好书没有,我虽读过,也不敢点头,怕人家追问下去,无 辞以答。这是个毛病,应当矫正!丢脸倒是小事,白费了时光 实在可惜! 矫正之法有二。一曰随读随做笔记。这不仅大有助于 记忆,而且是自己考试自己,看看到底有何心得。我曾这么 办过,确有好处。不管自己的了解正确与否,意见成熟与否, 反正写过笔记必得到较深的印象。及至日子长了,读书多 了,再翻翻旧笔记看一看,就能发现昔非而今是,看法不同,有 了进步…… 第二个办法是:读了一本文艺作品,或同一作家的几本 作品,最好找些关于这些作品的研究、评论等著述来读,也 应读一读这个作家的传记。这实在有好处。这会使我们把 文艺作品和文艺理论结合起来,把作品与作家结合起来,引 起研究兴趣,尽管我们并不想做专家。……孤立地读一本 作品,我们多半是凭个人的喜恶去评断,自己所喜则捧入云 霄,自己所恶则弃如粪土。事实上,这未必正确。……去掉 偏见,我们才能够吸取营养,扔掉糟粕——个人感情上所喜 爱的那些未必不正是糟粕。 1.老舍先生敢于自我批评,揭示自己最大的毛病 是 。(3 分) 2.“不求甚解”的意思是 ,它的 近义词是 ,反义词是 。(4 分) 3.老舍先生矫正自己错误读书法的两个方法分别是什么?(4 分) 4.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收获?(结合短文内容回答)(4 分) 六、写作新天地。(30 分) 你最喜欢哪一本书?是喜欢里面的主人公还是喜欢里 面动人的故事,或者是喜欢里面优美的语言?你与这本书之 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这本书让你收获了什么?请你根 据自己的实际,选择一个角度写一写。题目自拟,400 字左 右。 答案: 一、1.略
2.可耻所谓诵读烦琐斩断天津有限舅舅 3.略 4.(1)聪敏喜好以…为耻 (2)曾经说 (3)睡觉好处 二、1人们把书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2.心中充满想法。 3.略 4.示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三、1是知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别出心裁鲜味 四、略 五、(-)1.B2.C 3.示例:平时有时候上课眼睛盯着黑板看,嘴里跟着老师读 却不知道心里想些什么。结果没有掌握知识。这就是眼 到、口到,心不到。所以说“心到”最重要。 (二)1读书不求甚解 2.读书只领会精神实质,不咬文嚼字。多指只求懂得个大 概,不求深刻了解一知半解咬文嚼字 3.一是随读随做笔记。二是读了一本文艺作品,或同一作家 的几本作品,最好找些关于这些作品的研究、评论等著述 来读,也应读一读这个作家的传记。 4示例:看书时随时做笔记,阅读某本书要了解作者和别人 对他的评价,消除个人偏见,科学地吸收书籍营养。 六、略
2.可耻 所谓 诵读 烦琐 斩断 天津 有限 舅舅 3.略 4.(1)聪敏 喜好 以……为耻 (2)曾经 说 (3)睡觉 好处 二、1.人们把书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2.心中充满想法。 3.略 4.示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三、1.是知也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2.别出心裁 鲜味 四、略 五、(一)1.B 2.C 3.示例:平时有时候上课眼睛盯着黑板看,嘴里跟着老师读, 却不知道心里想些什么。结果没有掌握知识。这就是眼 到、口到,心不到。所以说“心到”最重要。 (二)1.读书不求甚解 2.读书只领会精神实质,不咬文嚼字。多指只求懂得个大 概,不求深刻了解 一知半解 咬文嚼字 3.一是随读随做笔记。二是读了一本文艺作品,或同一作家 的几本作品,最好找些关于这些作品的研究、评论等著述 来读,也应读一读这个作家的传记。 4.示例:看书时随时做笔记,阅读某本书要了解作者和别人 对他的评价,消除个人偏见,科学地吸收书籍营养。 六、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