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件汇编 中共中央宜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 (2004年11月19日印,教社政(2004)13号)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各级宣传、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积极推进形势与政策教育, 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面对新世纪新阶段的新情况、新问题,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还存在 些亟待加强的地方。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 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不断增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现就 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1.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髙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 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每个学 生的必修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形势与政策教育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针对 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思想特点,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 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 要根据新世纪新阶段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当前和 今后一个时期,要着重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进行我国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任务和发展成就教育:进行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 重大活动和重大改革措施教育:进行当前国际形势与国际关系的状况、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对 外政策,世界重大事件及我国政府的原则立场教育;进行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政策观教育 2.要定期编写形势与政策教育宣讲提纲,建立形势与政策教育资源库。为高等学校形 势与政策课教学第一线提供内容丰富、针对性和时效性强的教学资料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 作,要持之以恒地抓下去,常编常新。教育部根据中宣部关于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部署,加强 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课教材和教学资料的建设。每年制定两期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于春、 秋两季学期开学前印发全国各地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作为教学参考资料。组织编写制作及 时反映国内外形势最新动态的《时事报告(大学生版)》和《时事》VCD作为学生学习辅导 资料。要把《时事报告》作为教师教学必备参考资料。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中宣部、教育 部等有关部门不定期下发的形势教育文字、音像资料,及时送到各高等学校,组织好广大师 生学习。各高等学校可根据中宣部、教育部的要求,结合本地本校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思 想特点,编写教学参考资料。教育部和省级教育部门以及高校之间要加强协作,逐步形成中 央和地方两级教育教学资料信息网络。要在调研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力争在3年内建立 形势与政策教育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 3.要以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为重点,加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管理。形势与政策课按平均 每学期16周,每周1学时计算。本科四年期间的学习,计2个学分:专科期间的学习,计 1个学分。各地宣传和教育部门,要认真组织和督促实施。各高等学校要从编制教学计划 明确教学要求、建立教学组织、开展集体备课、建立成绩档案、反馈教学信息等方面,全面 加强课程建设。要强化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管理,实行学年考核制,每学年考核一次,该课程 总成绩为各学年考核平均成绩,一次计入学生成绩册。考核工作由学校教务部门统一安排。 要充分考虑本课特点,主要考核学生对国内外形势的认识和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 考核方法要灵活,可采用开卷考试、写论文等形式s
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件汇编 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 (2004 年 11 月 19 日印,教社政〔2004〕13 号)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各级宣传、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积极推进形势与政策教育, 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面对新世纪新阶段的新情况、新问题,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还存在 一些亟待加强的地方。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 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 号),不断增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现就 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1.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 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每个学 生的必修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形势与政策教育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针对 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思想特点,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 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 要根据新世纪新阶段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当前和 今后一个时期,要着重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进行我国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任务和发展成就教育;进行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 重大活动和重大改革措施教育;进行当前国际形势与国际关系的状况、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对 外政策,世界重大事件及我国政府的原则立场教育;进行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政策观教育。 2.要定期编写形势与政策教育宣讲提纲,建立形势与政策教育资源库。为高等学校形 势与政策课教学第一线提供内容丰富、针对性和时效性强的教学资料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 作,要持之以恒地抓下去,常编常新。教育部根据中宣部关于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部署,加强 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课教材和教学资料的建设。每年制定两期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于春、 秋两季学期开学前印发全国各地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作为教学参考资料。组织编写制作及 时反映国内外形势最新动态的《时事报告(大学生版)》和《时事》VCD 作为学生学习辅导 资料。要把《时事报告》作为教师教学必备参考资料。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中宣部、教育 部等有关部门不定期下发的形势教育文字、音像资料,及时送到各高等学校,组织好广大师 生学习。各高等学校可根据中宣部、教育部的要求,结合本地本校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思 想特点,编写教学参考资料。教育部和省级教育部门以及高校之间要加强协作,逐步形成中 央和地方两级教育教学资料信息网络。要在调研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力争在 3 年内建立 形势与政策教育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 3.要以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为重点,加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管理。形势与政策课按平均 每学期 16 周,每周 1 学时计算。本科四年期间的学习,计 2 个学分;专科期间的学习,计 1 个学分。各地宣传和教育部门,要认真组织和督促实施。各高等学校要从编制教学计划、 明确教学要求、建立教学组织、开展集体备课、建立成绩档案、反馈教学信息等方面,全面 加强课程建设。要强化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管理,实行学年考核制,每学年考核一次,该课程 总成绩为各学年考核平均成绩,一次计入学生成绩册。考核工作由学校教务部门统一安排。 要充分考虑本课特点,主要考核学生对国内外形势的认识和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 考核方法要灵活,可采用开卷考试、写论文等形式
4.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新方式和新途径。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 生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要努力做到系统讲授与形势报告、专题讲座相结合, 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讨论、交流相结合,正面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 合。要建立高等学校学生形势报告会制度。每年春、秋两季学期开学后或在国内外发生重大 事件时,在北京组织几场大型形势报告会,请中央领导或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 为高等学校学生作报告,并制作成文字、音像制品发到全国各地,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各 地要建立相应的报告会制度,邀请省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结合本地区发展的实际,每年为高 等学校作形势报告,使学生更直接地了解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就新变化。要抓住 重大节日、纪念日、重大事件发生的时机,挖掘教育资源,通过座谈会、研讨会等方式,广 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切实增进教育效果。要通过对教育系统特别是学生先进典型和英雄人 物事迹的宣传,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和英雄人物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引导、示范和辐射作用。 要把形势与政策教育与“三下乡”、“青年志愿者”等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 接受教育。要积极运用互联网这一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教育资源,创新教学方法,拓展教育 空间。各综合教育网站和各校园网站要设立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网页、专栏,组织开展各种形 式的网上教学、讨论等活动 5.要建设一支以精干的专职教师为骨干,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为主体,专兼结合 的教师队伍。要配备高素质的专职教师负责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形势与政策课 专职教师,要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编制。学校党政领导、学生辅导员和班主任、思想政 治理论课教师、哲学社会科学相关学科的教师都要积极承担一定的形势与政策教学任务。也 可聘请地方党政领导、知名企业家、社会各条战线的先进人物担任特约报告员。 要加强教师培训工作。要逐步建立健全中央和地方两级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培训机制。教 育部要继续坚持在每年春、秋两季学期开学前,集中培训全国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课骨干教 师。各地教育部门也要创造条件开展教师培训。各高等学校要为教师进修、提高、査阅文件 提供方便。各地各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有计划地安排形势与政策课教师进行国内外考察, 使教师不断开阔眼界,丰富教学素材。要充分考虑这门课难度大、变化快、备课耗时多的特 点,合理计算专兼职教师的教学工作量。 6.要建立健全形势与政策教育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中宣部、教育部负责高等学校学 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的全面指导。省级宣传和教育部门要根据中宣部、教育部的有关指导 性意见,加强领导,结合当地实际,部署每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并组织落实教师培训等。高 等学校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委宣传部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机构牵头负责,教 务部门、学生工作部、团委直接参与的教育教学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制定教育教学计划 组织实施教学活动。要加强督查工作,形成定期或不定期地教学检查和督导的工作机制。 建立和完善髙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保障机制。要把形势与政策教育作为学生思想政治 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所需各项经费落到实处。学校要为形势与政策教育提供必要的场 所和设备。要充分利用校园网主题教育网站或网页,畅通校内有线广播、电视,及时宣传报 道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新闻事件等,加强正面引导。要把形势与政策课作为重点课程 加强建设,作为考核评估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标,纳入高等学校党建工作和思 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估体系 7.要加强髙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硏究工作。重点硏究马克思主义形势观和政策观等 基本理论、基本观点,研究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密切关注国内外大事,及时准确把 握动态,不断增强教育教学的敏锐性和时效性。各地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要鼓励和组织教师 开展科学研究,在国家、地方和高校设立相关研究科研课题予以支持,并为研究成果的发表 提供园地 成人高等学校及其他高等教育机构的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请参照本通知执行
2 4.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新方式和新途径。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 生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要努力做到系统讲授与形势报告、专题讲座相结合, 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讨论、交流相结合,正面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 合。要建立高等学校学生形势报告会制度。每年春、秋两季学期开学后或在国内外发生重大 事件时,在北京组织几场大型形势报告会,请中央领导或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 为高等学校学生作报告,并制作成文字、音像制品发到全国各地,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各 地要建立相应的报告会制度,邀请省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结合本地区发展的实际,每年为高 等学校作形势报告,使学生更直接地了解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就新变化。要抓住 重大节日、纪念日、重大事件发生的时机,挖掘教育资源,通过座谈会、研讨会等方式,广 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切实增进教育效果。要通过对教育系统特别是学生先进典型和英雄人 物事迹的宣传,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和英雄人物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引导、示范和辐射作用。 要把形势与政策教育与“三下乡”、“青年志愿者”等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 接受教育。要积极运用互联网这一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教育资源,创新教学方法,拓展教育 空间。各综合教育网站和各校园网站要设立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网页、专栏,组织开展各种形 式的网上教学、讨论等活动。 5.要建设一支以精干的专职教师为骨干,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为主体,专兼结合 的教师队伍。要配备高素质的专职教师负责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形势与政策课 专职教师,要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编制。学校党政领导、学生辅导员和班主任、思想政 治理论课教师、哲学社会科学相关学科的教师都要积极承担一定的形势与政策教学任务。也 可聘请地方党政领导、知名企业家、社会各条战线的先进人物担任特约报告员。 要加强教师培训工作。要逐步建立健全中央和地方两级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培训机制。教 育部要继续坚持在每年春、秋两季学期开学前,集中培训全国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课骨干教 师。各地教育部门也要创造条件开展教师培训。各高等学校要为教师进修、提高、查阅文件 提供方便。各地各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有计划地安排形势与政策课教师进行国内外考察, 使教师不断开阔眼界,丰富教学素材。要充分考虑这门课难度大、变化快、备课耗时多的特 点,合理计算专兼职教师的教学工作量。 6.要建立健全形势与政策教育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中宣部、教育部负责高等学校学 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的全面指导。省级宣传和教育部门要根据中宣部、教育部的有关指导 性意见,加强领导,结合当地实际,部署每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并组织落实教师培训等。高 等学校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委宣传部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机构牵头负责,教 务部门、学生工作部、团委直接参与的教育教学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制定教育教学计划, 组织实施教学活动。要加强督查工作,形成定期或不定期地教学检查和督导的工作机制。 建立和完善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保障机制。要把形势与政策教育作为学生思想政治 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所需各项经费落到实处。学校要为形势与政策教育提供必要的场 所和设备。要充分利用校园网主题教育网站或网页,畅通校内有线广播、电视,及时宣传报 道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新闻事件等,加强正面引导。要把形势与政策课作为重点课程 加强建设,作为考核评估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标,纳入高等学校党建工作和思 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估体系。 7.要加强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研究工作。重点研究马克思主义形势观和政策观等 基本理论、基本观点,研究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密切关注国内外大事,及时准确把 握动态,不断增强教育教学的敏锐性和时效性。各地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要鼓励和组织教师 开展科学研究,在国家、地方和高校设立相关研究科研课题予以支持,并为研究成果的发表 提供园地。 成人高等学校及其他高等教育机构的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请参照本通知执行
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 (2004年12月20日印发,教社政〔2004)1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教育工作部门、教育厅(教委),团委,国务院有关部委 教育司(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 发〔2004)16号)精神,现就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进一步明确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 高等学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 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 要的意义 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 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借鉴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 果,以实施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 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弘扬主旋律,突 出高品位,加强管理,注重积累,努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 校园文化,不断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 靠接班人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使高等学校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 基地、示范区和辐射源 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1)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 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 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2)重视和加强校风建设,培育良好的教风和学风,形成对 教职工具有凝聚作用、对学生具有陶冶作用、对社会具有示范作用的优良校风。(3)积 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 中,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4)加强校园人文 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建造精神内涵丰富的物质文化环境,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扎实推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深入开展校风建设。要在充分挖掘学校历史传统宝贵资源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发展 战略和规划,根据学校办学思想和理念,大力营造崇尚科学、严谨求实、善于创造、具有时 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良好校园风气。要扎实开展师德教育,制定完善师德规范,严格师德管 理,加强教师思想品德和学术道德教育,宣传师德建设先进典型,积极建设“志存高远、爱 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的优良教风。要制订完善大学生行为 规范,严格管理特别是考试纪律管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努力形成勤于学习、奋发向 上、诚实守信、敢于创新的良好学风。要结合党风廉政建设开展廉政宣传教育,在大学生 中传播廉政知识,弘扬廉政精神,培育和建设廉政文化。通过校风建设,在校园树立热爱祖 国、决心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自己全部力量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培育自强不息 不怕任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共同意志和奋斗精神,形成与时俱进、昂扬向上、勇于创新 的共同追求和开拓意识。 大力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要继续实施“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工程”,把人 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融入到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环节。要不 断整合教育资源,努力形成一支学术水平高,学科构成合理的专家学者队伍,逐步建立起内
3 教育部 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 (2004 年 12 月 20 日印发,教社政〔2004〕16 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教育工作部门、教育厅(教委),团委,国务院有关部委 教育司(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 发〔2004〕16 号)精神,现就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一、进一步明确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 高等学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 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 要的意义。 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 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借鉴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 果,以实施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 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弘扬主旋律,突 出高品位,加强管理,注重积累,努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 校园文化,不断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 靠接班人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使高等学校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 基地、示范区和辐射源。 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1)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 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 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2)重视和加强校风建设,培育良好的教风和学风,形成对 教职工具有凝聚作用、对学生具有陶冶作用、对社会具有示范作用的优良校风。(3)积 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 中,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4)加强校园人文 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建造精神内涵丰富的物质文化环境,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二、扎实推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深入开展校风建设。要在充分挖掘学校历史传统宝贵资源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发展 战略和规划,根据学校办学思想和理念,大力营造崇尚科学、严谨求实、善于创造、具有时 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良好校园风气。要扎实开展师德教育,制定完善师德规范,严格师德管 理,加强教师思想品德和学术道德教育,宣传师德建设先进典型,积极建设“志存高远、爱 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的优良教风。要制订完善大学生行为 规范,严格管理特别是考试纪律管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努力形成勤于学习、奋发向 上、诚实守信、敢于创新的良好学风。要结合党风廉政建设开展廉政宣传教育,在大学生 中传播廉政知识,弘扬廉政精神,培育和建设廉政文化。通过校风建设,在校园树立热爱祖 国、决心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自己全部力量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培育自强不息、 不怕任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共同意志和奋斗精神,形成与时俱进、昂扬向上、勇于创新 的共同追求和开拓意识。 大力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要继续实施“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工程”,把人 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融入到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环节。要不 断整合教育资源,努力形成一支学术水平高,学科构成合理的专家学者队伍,逐步建立起内
容覆盖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体系。要开好人文素质和 科学精神教育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对理、工、农、医科学生要多开设文学、历史、哲学、艺 术等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对文科学生要适当开设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课程。通过人文素质和 科学精神教育,不断提升大学生的人格、气质、修养等内在品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要建设好大学生文化素 质教育基地,充分发挥现有国家和省级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的示范、辐射作用。 精心组织校园文化活动。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 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渗透到校园文化 活动之中,使大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 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要充分利用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纪念日、十一国庆节、 九 运动纪念日等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唱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 主义主旋律。要深入开展“创建文明校园、文明班级、文明宿舍,做文明大学生”的道 德实践活动,把思想道德教育的要求和任务融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引导大学生从具 体事情抓起,从一言一行做起,养成文明行为,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要全面实施“大 学生素质拓展计划”,通过办好大学生科技文化节、大学生“挑战杯”、大学生艺术节、 大学生运动会和深入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积极开拓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载体。要充分发挥网络等新型媒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 要作用,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网站,不断拓展校园文化 建设的渠道和空间,积极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形成网络文化建设工作 体系,牢牢把握网络文化建设主动权,使网络成为校园文化建设新阵地。倡导使用文明、 健康的手机短信用语。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大力扶持理 论学习型社团,热情鼓励学术科技型社团,正确引导兴趣爱好型社团,积极倡导社会公益型 社团。要充分发挥学生社区、学生公寓、网络虚拟群体等新型大学生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 的重要作用,加强有效引导,确保校园文化的正确发展方向 三、大力加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环境建设 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建设。要写好校史、建好校史陈列室,通过资料记载和实物展示,生动形 象地反映学校办学历程,激励大学生继承和弘扬学校优良传统。要确定校训、校歌、校徽、 校标,提倡大学生牢记校训、学唱校歌、佩戴校徽、使用校标,激励大学生热爱学校、刻苦 学习。要发挥优秀校友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用优秀 校友的人生经历和感悟、创业历程和成就,激励大学生立志成才,报效祖国。要精心设计 认真组织好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奖学金颁发仪式等具有特殊教育意义的活动,倡导学校领 导为每一位毕业生或毕业生代表颁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激励大学生勤奋向上、求实创新。 重视校内文化设施建设。要按照有关规定,建设、设计好教学场所、图书馆,完善教学设施, 优化学习环境,不断满足大学生学习成才的需要。规划、建设好大学生文艺、体育、科技活 动场所,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各高等学校都要创造条件建设大学生活动中心,为开展校 园文化活动提供必要的场地和条件。要加强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电视、校园网、学校出版 社、宣传橱窗等的建设,发挥宣传舆论阵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更大作用。 重视校园景观建设。加强校园规划和建设,特别是要做好绿化美化工作,使校园的山、水 园、林、路等达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用优美的校园景观激发大学 生的爱校热情,陶冶大学生关爱自然、关爱社会、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操。要在公共场所布置 具有丰富内涵的雕塑、书画等文化作品,营造高尚健康的人文景观氛围。要组织大学生广泛 参与校园楼宇、道路、景点的规划、建设、命名以及管理工作,増强大学生对校园文化环境 的认同感。 重视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要进一步建立健全责仼制,加强高等学校内部安全管
4 容覆盖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体系。要开好人文素质和 科学精神教育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对理、工、农、医科学生要多开设文学、历史、哲学、艺 术等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对文科学生要适当开设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课程。通过人文素质和 科学精神教育,不断提升大学生的人格、气质、修养等内在品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要建设好大学生文化素 质教育基地,充分发挥现有国家和省级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的示范、辐射作用。 精心组织校园文化活动。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 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渗透到校园文化 活动之中,使大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 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要充分利用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纪念日、十一国庆节、一二·九 运动纪念日等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唱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 主义主旋律。要深入开展“创建文明校园、文明班级、文明宿舍,做文明大学生”的道 德实践活动,把思想道德教育的要求和任务融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引导大学生从具 体事情抓起,从一言一行做起,养成文明行为,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要全面实施“大 学生素质拓展计划”,通过办好大学生科技文化节、大学生“挑战杯”、大学生艺术节、 大学生运动会和深入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积极开拓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载体。要充分发挥网络等新型媒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 要作用,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网站,不断拓展校园文化 建设的渠道和空间,积极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形成网络文化建设工作 体系,牢牢把握网络文化建设主动权,使网络成为校园文化建设新阵地。倡导使用文明、 健康的手机短信用语。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大力扶持理 论学习型社团,热情鼓励学术科技型社团,正确引导兴趣爱好型社团,积极倡导社会公益型 社团。要充分发挥学生社区、学生公寓、网络虚拟群体等新型大学生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 的重要作用,加强有效引导,确保校园文化的正确发展方向。 三、大力加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环境建设 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建设。要写好校史、建好校史陈列室,通过资料记载和实物展示,生动形 象地反映学校办学历程,激励大学生继承和弘扬学校优良传统。要确定校训、校歌、校徽、 校标,提倡大学生牢记校训、学唱校歌、佩戴校徽、使用校标,激励大学生热爱学校、刻苦 学习。要发挥优秀校友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用优秀 校友的人生经历和感悟、创业历程和成就,激励大学生立志成才,报效祖国。要精心设计、 认真组织好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奖学金颁发仪式等具有特殊教育意义的活动,倡导学校领 导为每一位毕业生或毕业生代表颁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激励大学生勤奋向上、求实创新。 重视校内文化设施建设。要按照有关规定,建设、设计好教学场所、图书馆,完善教学设施, 优化学习环境,不断满足大学生学习成才的需要。规划、建设好大学生文艺、体育、科技活 动场所,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各高等学校都要创造条件建设大学生活动中心,为开展校 园文化活动提供必要的场地和条件。要加强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电视、校园网、学校出版 社、宣传橱窗等的建设,发挥宣传舆论阵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更大作用。 重视校园景观建设。加强校园规划和建设,特别是要做好绿化美化工作,使校园的山、水、 园、林、路等达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用优美的校园景观激发大学 生的爱校热情,陶冶大学生关爱自然、关爱社会、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操。要在公共场所布置 具有丰富内涵的雕塑、书画等文化作品,营造高尚健康的人文景观氛围。要组织大学生广泛 参与校园楼宇、道路、景点的规划、建设、命名以及管理工作,增强大学生对校园文化环境 的认同感。 重视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要进一步建立健全责任制,加强高等学校内部安全管
理和安全保卫工作,及时处理侵害大学生合法权益、身心健康的事件和影响学校、社会 稳定的事端。要在各地党委和政府领导下,在各地综治委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领导小组的协调下,积极配合公安、司法、文化、工商等部门对学校周边的文化、娱乐 商业经营活动开展专项整治工作,维护学校正常教学、工作、生活秩序。 四、切实建立和完善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机制 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领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部门要把校园文化建设 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议事日程,会同宣传、体育、文化等部门及 共青团组织,统一规划、组织协调和宏观指导本地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要建立和 完善校园文化建设检査评估制度,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评估体系,以 评促建、以评促管。高等学校要从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战略和全局高度,充分认识加 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统筹规划校园文化建设。要成立学校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 的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指导本校校园文化建设。要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和 学生会、研究生会和有关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深 入发展。 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管理。要建立校园文化建设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哲学社 会科学研讨会、报告会、讲座的管理,加强校园BBS管理,绝不给错误观点和言论提供 传播渠道。坚决抵制各种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侵蚀和影响。坚决禁止 在学校传播宗教。要加强对大学生组织特别是大学生社团的领导和管理,帮助大学生 社团选聘指导教师,支持和引导大学生社团自主开展活动。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高等学校要把校园文化建设经费纳入学校预算,在人、 财、物等方面加大投入,确保校园文化建设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要不断完善校园文化建 设的政策和措施,切实解决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要加强理论研 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思路、新举措。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要根据本意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 实施意见和细则 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中发〔2004)16号)精神,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切实做好心 理咨询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进一步明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要求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 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和改进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为指导,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心理 咨询工作,提高心理调节能力,培养良好心理品质,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 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是:(1)坚持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教育 相结合。既要帮助大学生优化心理素质,又要帮助大学生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2) 坚持普及教育与个别咨询相结合。既要开展面向全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要根据 不同情况,开展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3)坚持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既要通过
5 理和安全保卫工作,及时处理侵害大学生合法权益、身心健康的事件和影响学校、社会 稳定的事端。要在各地党委和政府领导下,在各地综治委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领导小组的协调下,积极配合公安、司法、文化、工商等部门对学校周边的文化、娱乐、 商业经营活动开展专项整治工作,维护学校正常教学、工作、生活秩序。 四、切实建立和完善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机制 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领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部门要把校园文化建设 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议事日程,会同宣传、体育、文化等部门及 共青团组织,统一规划、组织协调和宏观指导本地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要建立和 完善校园文化建设检查评估制度,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评估体系,以 评促建、以评促管。高等学校要从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战略和全局高度,充分认识加 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统筹规划校园文化建设。要成立学校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 的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指导本校校园文化建设。要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和 学生会、研究生会和有关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深 入发展。 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管理。要建立校园文化建设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哲学社 会科学研讨会、报告会、讲座的管理,加强校园 BBS 管理,绝不给错误观点和言论提供 传播渠道。坚决抵制各种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侵蚀和影响。坚决禁止 在学校传播宗教。要加强对大学生组织特别是大学生社团的领导和管理,帮助大学生 社团选聘指导教师,支持和引导大学生社团自主开展活动。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高等学校要把校园文化建设经费纳入学校预算,在人、 财、物等方面加大投入,确保校园文化建设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要不断完善校园文化建 设的政策和措施,切实解决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要加强理论研 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思路、新举措。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要根据本意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 实施意见和细则。 附件 3 教育部 卫生部 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 育的意见 (2005 年 1 月 8 日,第 2 次送审稿)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中发〔2004〕16 号)精神,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切实做好心 理咨询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进一步明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要求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 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和改进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为指导,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心理 咨询工作,提高心理调节能力,培养良好心理品质,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 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是:(1)坚持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教育 相结合。既要帮助大学生优化心理素质,又要帮助大学生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2) 坚持普及教育与个别咨询相结合。既要开展面向全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要根据 不同情况,开展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3)坚持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既要通过
课堂教学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又要组织大学生参加陶冶情操、磨炼意志的课外文体活动 不断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4)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 教育引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大学生心理调适能力。(5 坚持解决心理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既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又要为大学 生办实事办好事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心理咨询工作的主要任务是:(1)宣传普及 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大学生认识健康心理对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2)介绍增进心理健 康的方法和途径,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 格,有效开发心理潜能,培养创新精神。(3)解析心理现象,帮助大学生了解常见心理 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其表现,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心理问题。(4)传授心理调适方法, 帮助大学生消除心理困惑,增强克服困难、承受挫折的能力,珍爱生命、关心集体,悦 纳自己、善待他人 努力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水平 积极引导大学生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之 中,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活动,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化解矛盾,润物无声。要 组织并引导大学生参加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陶冶大学生高尚情 操,促进其全面发展。通过各种活动,加强大学生思想、感情上的交流与沟通,努力营造有 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切实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要开展深入细致的谈心活动,帮助大学生解疑释惑。采 取切实措施,帮助大学生缓解来自经济、就业、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压力,帮助他们培养良 好的心理素质。 认真做好大学生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高校要面向全体大学生,做好心理辅导和咨询 工作。通过个别咨询、团体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书信咨询、班级辅导、心理行 为训练等多种形式,为大学生提供及时、有效、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要做好新 生、应届毕业生、家庭贫困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学生、失恋学生、违纪学生、言行异常学 生的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帮助他们化解心理压力,克服心理障碍。发现存在严重心理障碍 和心理疾病的学生,要及时转介到专业卫生机构进行治疗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高校要普及大学生心理健 康教育,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相关课程教学对提高大学生心理素 质的重要作用。要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开设相关选修课程。要不断丰富心理健康教学 内容,改进教学方法,通过案例教学、体验活动、行为训练等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积极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高校要充分发挥学校广播、电视、校刊、校报、 橱窗、板报以及校园网络的作用,大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要积极组织大学生心理健 康宣传日或宣传周、心理剧场、心理沙龙、心理知识竞赛等活动,努力开办网上心理健 康栏目,经常举办心理健康讲座。要支持大学生成立心理健康教育社团组织,发挥大学生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互助和自助的重要作用 努力构建和完善大学生心理问题高危人群预警机制。高校要认真开展大学生心理健 康状况摸排工作,积极做好心理问题高危人群的预防和干预工作,要特别注意防止因严 重心理障碍引发自杀或伤害他人事件发生,做到心理问题及早发现、及时预防、有效干 预。要建立咨询教师值班制、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制,建立从学生骨干、辅导员、班主任 到院系、部门、学校的快速危机反应机制,建立从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到校医院、专业精 神卫生机构的快速危机干预通道 三、大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心 6
6 课堂教学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又要组织大学生参加陶冶情操、磨炼意志的课外文体活动, 不断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4)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 教育引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大学生心理调适能力。(5) 坚持解决心理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既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又要为大学 生办实事办好事。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心理咨询工作的主要任务是:(1)宣传普及 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大学生认识健康心理对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2)介绍增进心理健 康的方法和途径,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 格,有效开发心理潜能,培养创新精神。(3)解析心理现象,帮助大学生了解常见心理 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其表现,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心理问题。(4)传授心理调适方法, 帮助大学生消除心理困惑,增强克服困难、承受挫折的能力,珍爱生命、关心集体,悦 纳自己、善待他人。 二、努力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水平 积极引导大学生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之 中,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活动,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化解矛盾,润物无声。要 组织并引导大学生参加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陶冶大学生高尚情 操,促进其全面发展。通过各种活动,加强大学生思想、感情上的交流与沟通,努力营造有 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切实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要开展深入细致的谈心活动,帮助大学生解疑释惑。采 取切实措施,帮助大学生缓解来自经济、就业、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压力,帮助他们培养良 好的心理素质。 认真做好大学生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高校要面向全体大学生,做好心理辅导和咨询 工作。通过个别咨询、团体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书信咨询、班级辅导、心理行 为训练等多种形式,为大学生提供及时、有效、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要做好新 生、应届毕业生、家庭贫困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学生、失恋学生、违纪学生、言行异常学 生的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帮助他们化解心理压力,克服心理障碍。发现存在严重心理障碍 和心理疾病的学生,要及时转介到专业卫生机构进行治疗。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高校要普及大学生心理健 康教育,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相关课程教学对提高大学生心理素 质的重要作用。要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开设相关选修课程。要不断丰富心理健康教学 内容,改进教学方法,通过案例教学、体验活动、行为训练等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积极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高校要充分发挥学校广播、电视、校刊、校报、 橱窗、板报以及校园网络的作用,大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要积极组织大学生心理健 康宣传日或宣传周、心理剧场、心理沙龙、心理知识竞赛等活动,努力开办网上心理健 康栏目,经常举办心理健康讲座。要支持大学生成立心理健康教育社团组织,发挥大学生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互助和自助的重要作用。 努力构建和完善大学生心理问题高危人群预警机制。高校要认真开展大学生心理健 康状况摸排工作,积极做好心理问题高危人群的预防和干预工作,要特别注意防止因严 重心理障碍引发自杀或伤害他人事件发生,做到心理问题及早发现、及时预防、有效干 预。要建立咨询教师值班制、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制,建立从学生骨干、辅导员、班主任 到院系、部门、学校的快速危机反应机制,建立从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到校医院、专业精 神卫生机构的快速危机干预通道。 三、大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心
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队伍。要坚持少量、精干的原则,配备一定数量专职从事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专职人员原则上要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序列。设有教育学、 心理学、生理学、医学等教学机构的学校,也可纳入相应专业序列。兼职教师开展心理辅导 和咨询活动要计算工作量或给予合理报酬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专兼职教师的培训。教育部要分批对大学生心理 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开展重点培训。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部门和高校要采取有效措施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进行培训,并参照国家有关部门心理咨询专业人员相关规定和要 求,逐步使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人员达到持证上岗要求 高校所有教职员工都负有教育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要根据学生思想动态和心 理状况,在教学、管理和服务中,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引导工作。要重视大学生思 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特别是辅导员和班主任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培 训,使他们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 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遇到的具体问题,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切实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 教育部成立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对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提供咨询与指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部门要高度重视并统筹规划本地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政策指导、人才培养、资源共享和督导检查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高校要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纳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议事日程,加 强领导。不断完善和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机制,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 与自助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要在学生工作系统设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 理咨询工作的专门机构,配备专职专业人员,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切实做好心理咨询工作 不断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机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部门和高 校要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需的工作经费和条件,确保工作顺利开展。要组织专家 和高校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队伍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 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及决策依据。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部门和高校要根据本意见,结合实际,制定贯彻落实本意 见的具体实施办法。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斑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中发〔2004〕16号)精神,现就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 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加强辅导 员、班主任队伍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维护高校稳定的重要组织保 证和长效机制,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任务落到实 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辅导员、班 主任队伍建设的特殊重要性和紧迫性 多年来,各地各高等学校采取多种措施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积累了一定 经验,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总体上看,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还不能很好地适应 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必须采取切 实措施加以解决。要像重视业务学术骨干一样重视辅导员、班主任的选拔、培养和使用, 使他们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培养德智体 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出贡献
7 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队伍。要坚持少量、精干的原则,配备一定数量专职从事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专职人员原则上要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序列。设有教育学、 心理学、生理学、医学等教学机构的学校,也可纳入相应专业序列。兼职教师开展心理辅导 和咨询活动要计算工作量或给予合理报酬。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专兼职教师的培训。教育部要分批对大学生心理 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开展重点培训。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部门和高校要采取有效措施,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进行培训,并参照国家有关部门心理咨询专业人员相关规定和要 求,逐步使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人员达到持证上岗要求。 高校所有教职员工都负有教育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要根据学生思想动态和心 理状况,在教学、管理和服务中,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引导工作。要重视大学生思 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特别是辅导员和班主任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培 训,使他们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 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遇到的具体问题,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切实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 教育部成立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对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提供咨询与指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部门要高度重视并统筹规划本地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政策指导、人才培养、资源共享和督导检查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高校要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纳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议事日程,加 强领导。不断完善和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机制,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 与自助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要在学生工作系统设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 理咨询工作的专门机构,配备专职专业人员,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切实做好心理咨询工作。 不断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机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部门和高 校要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需的工作经费和条件,确保工作顺利开展。要组织专家 和高校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队伍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 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及决策依据。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部门和高校要根据本意见,结合实际,制定贯彻落实本意 见的具体实施办法。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中发〔2004〕16 号)精神,现就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 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加强辅导 员、班主任队伍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维护高校稳定的重要组织保 证和长效机制,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任务落到实 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辅导员、班 主任队伍建设的特殊重要性和紧迫性。 多年来,各地各高等学校采取多种措施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积累了一定 经验,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总体上看,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还不能很好地适应 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必须采取切 实措施加以解决。要像重视业务学术骨干一样重视辅导员、班主任的选拔、培养和使用, 使他们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培养德智体 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出贡献
二、认真做好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的选聘配备工作 做好辅导员、班主任的选聘配备工作,是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基础。高 等学校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科学合理地配备足够数量的辅导员和班主任。专职辅导员 总体上按1:200的比例配备,保证每个院(系)的每个年级都有一定数量的专职辅导员。 同时,每个班级要配备一名兼职班主任 辅导员、班主任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 负有指导学生、关心学生的职责,要按照党委的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在重大政治问题上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和国家 的利益及高校稳定。高等学校要高度重视辅导员、班主任的选聘工作,必须坚持政治强、 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标准,把德才兼备、乐于奉献、潜心教书育人、热爱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人员选聘到辅导员、班主任队伍中来。专职辅导员原则上要从党员 教师和党政干部中选聘。专职辅导员应关心热爱学生,善于做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 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群众工作能力以及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可 以根据工作需要,从本校免试推荐的硕士生、博士生中择优选聘专职辅导员,专职从事 辅导员工作一段时间后,再攻读研究生学位。班主任应从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 献精神强的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中选聘,原则上应具备相关学科专业背景和较强的组 织管理能力。辅导员、班主任的选聘工作要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采取组织推荐和公 开招聘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要在保证数量的基础上,不断优化结构,提高辅导员、班主 任的工作能力和水平。高等学校广大教师特别是党员教师要把担任辅导员、班主任工作 作为教书育人应尽的责任,积极主动承担这一光荣任务。 大力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的培养培训工作 加强辅导员、班主任的培养工作,是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关键。各地教 育部门和高等学校要制定辅导员、班主任培训规划,建立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 做到先培训后上岗,坚持日常培训和专题培训相结合。要重点组织辅导员、班主任学习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时事政策, 学习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以及就业指导、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要 适时安排辅导员进行脱产、半脱产或在职培训进修,选拔优秀辅导员定向攻读学位。教 育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高校辅导员示范培训,各地教育部门也要开展多种形式的 辅导员、班主任培训。通过培训,不断提高辅导员、班主任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各地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积极组织辅导员、班主任参加社会实践和学 习考察,使他们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长做好思想政治教 育工作的才干。要制定并落实辅导员、班主任参加实践锻炼的具体办法。要积极创造条 件,支持辅导员参加挂职锻炼和学习考察等活动 四、切实为辅导员、班主任工作和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制定促进辅导员、班主任工作和发展的政策,是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保 障。要切实解决好辅导员评聘教师职务问题,根据辅导员岗位职责要求,进一步完善相 应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标准。各地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要按学校教师职务岗位职数的适 当比例评聘专职辅导员的教师职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应成 立专门的评审组织,评审中要充分考虑辅导员工作的特点,注重考核其思想政治教育 作的实绩,特别是在关键时刻的表现。兼职班主任在晋升专业职务时,要充分考虑其担 任班主任的工作经历和业绩。专任教师晋升高一级教师职务时,原则上要有担任班主任 等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经历。 要统筹规划专职辅导员的发展。鼓励和支持一批骨干攻读相关学位和业务进修,长 期从事辅导员工作,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要把专职辅导员队伍作为党政后备干
8 二、认真做好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的选聘配备工作 做好辅导员、班主任的选聘配备工作,是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基础。高 等学校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科学合理地配备足够数量的辅导员和班主任。专职辅导员 总体上按 1:200 的比例配备,保证每个院(系)的每个年级都有一定数量的专职辅导员。 同时,每个班级要配备一名兼职班主任。 辅导员、班主任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 负有指导学生、关心学生的职责,要按照党委的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在重大政治问题上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和国家 的利益及高校稳定。高等学校要高度重视辅导员、班主任的选聘工作,必须坚持政治强、 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标准,把德才兼备、乐于奉献、潜心教书育人、热爱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人员选聘到辅导员、班主任队伍中来。专职辅导员原则上要从党员 教师和党政干部中选聘。专职辅导员应关心热爱学生,善于做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 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群众工作能力以及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可 以根据工作需要,从本校免试推荐的硕士生、博士生中择优选聘专职辅导员,专职从事 辅导员工作一段时间后,再攻读研究生学位。班主任应从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 献精神强的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中选聘,原则上应具备相关学科专业背景和较强的组 织管理能力。辅导员、班主任的选聘工作要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采取组织推荐和公 开招聘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要在保证数量的基础上,不断优化结构,提高辅导员、班主 任的工作能力和水平。高等学校广大教师特别是党员教师要把担任辅导员、班主任工作 作为教书育人应尽的责任,积极主动承担这一光荣任务。 三、大力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的培养培训工作 加强辅导员、班主任的培养工作,是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关键。各地教 育部门和高等学校要制定辅导员、班主任培训规划,建立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 做到先培训后上岗,坚持日常培训和专题培训相结合。要重点组织辅导员、班主任学习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时事政策, 学习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以及就业指导、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要 适时安排辅导员进行脱产、半脱产或在职培训进修,选拔优秀辅导员定向攻读学位。教 育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高校辅导员示范培训,各地教育部门也要开展多种形式的 辅导员、班主任培训。通过培训,不断提高辅导员、班主任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各地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积极组织辅导员、班主任参加社会实践和学 习考察,使他们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长做好思想政治教 育工作的才干。要制定并落实辅导员、班主任参加实践锻炼的具体办法。要积极创造条 件,支持辅导员参加挂职锻炼和学习考察等活动。 四、切实为辅导员、班主任工作和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制定促进辅导员、班主任工作和发展的政策,是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保 障。要切实解决好辅导员评聘教师职务问题,根据辅导员岗位职责要求,进一步完善相 应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标准。各地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要按学校教师职务岗位职数的适 当比例评聘专职辅导员的教师职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应成 立专门的评审组织,评审中要充分考虑辅导员工作的特点,注重考核其思想政治教育工 作的实绩,特别是在关键时刻的表现。兼职班主任在晋升专业职务时,要充分考虑其担 任班主任的工作经历和业绩。专任教师晋升高一级教师职务时,原则上要有担任班主任 等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经历。 要统筹规划专职辅导员的发展。鼓励和支持一批骨干攻读相关学位和业务进修,长 期从事辅导员工作,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要把专职辅导员队伍作为党政后备干
部培养和选拔的重要来源,根据工作需要,向校内管理工作岗位输送或向地方组织部门 推荐。高校选拔党政领导干部,要重视专职辅导员的经历。根据本人的条件和志向,也 可向教学、科研工作岗位输送。 要创造条件为辅导员、班主任获取工作信息和资料提供方便。通过多种渠道,帮助 辅导员、班主任了解国际国内形势、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各地和高等学校有关工 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向他们通报学校改革发展的情况。 要完善辅导员、班主任评优奖励制度。各地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要将优秀辅导员、 班主任表彰奖励纳入各级教师、教育工作者表彰奖励体系中,按一定比例评选,统一表 彰。要树立一批辅导员、班主任先进典型,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充分肯定辅导员、班 主任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贡献 要加强对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的管理。制定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工作条例,进 一步明确其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要完善辅导员、班主任的考核制度,定期对辅导员、 班主任进行工作考核。考核结果要与职务聘任、奖惩、晋级等挂钩。对工作不称职的要 进行批评教育,仍无改进的应调离工作岗位。在事关政治原则、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问 题上不能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不得从事辅导员、班主任工作。 要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创造必要条件。高等学校要根据实际,将辅导员、班 主任的岗位津贴等纳入学校内部分配体系统筹考虑,确保辅导员、班主任的实际收入与 本校专任教师的平均收入水平相当。专职辅导员在职攻读学位和国内外业务进修,应纳 入学校教师培训计划,享受学校有关鼓励政策。要创造条件鼓励并支持辅导员、班主任 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实践开展科学研究,不断探索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的思路和办法。 各地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要根据本意见,结合实际,制订具体实施意见和细则。 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中发〔2004)16号)精神,现就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重要性 大学生社团是由高校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 组织。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 新形势下有效凝聚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动员方式,是以班级年级为主开 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补充 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学生社团在发展过程中出 现了网络社团增多、跨校活动増多、与社会联系増多等新情况和新趋势。大学生社团在 建设中存在着管理不够规范、硬件条件有限、发展还不平衡等问题。在新形势下,各地 各高校要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科教兴国、人才 强国战略,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进一步加强和改 进大学生社团工作 二、明确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推动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全 面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性;坚持建设和 管理并重,积极扶持、规范运作,促进健康发展:推动学生社团在活跃校园文化、加强 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积极支持学生社团活动,大力促进学 生社团发展;切实加强对学生社团管理,引导学生社团健康发展
9 部培养和选拔的重要来源,根据工作需要,向校内管理工作岗位输送或向地方组织部门 推荐。高校选拔党政领导干部,要重视专职辅导员的经历。根据本人的条件和志向,也 可向教学、科研工作岗位输送。 要创造条件为辅导员、班主任获取工作信息和资料提供方便。通过多种渠道,帮助 辅导员、班主任了解国际国内形势、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各地和高等学校有关工作 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向他们通报学校改革发展的情况。 要完善辅导员、班主任评优奖励制度。各地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要将优秀辅导员、 班主任表彰奖励纳入各级教师、教育工作者表彰奖励体系中,按一定比例评选,统一表 彰。要树立一批辅导员、班主任先进典型,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充分肯定辅导员、班 主任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贡献。 要加强对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的管理。制定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工作条例,进 一步明确其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要完善辅导员、班主任的考核制度,定期对辅导员、 班主任进行工作考核。考核结果要与职务聘任、奖惩、晋级等挂钩。对工作不称职的要 进行批评教育,仍无改进的应调离工作岗位。在事关政治原则、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问 题上不能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不得从事辅导员、班主任工作。 要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创造必要条件。高等学校要根据实际,将辅导员、班 主任的岗位津贴等纳入学校内部分配体系统筹考虑,确保辅导员、班主任的实际收入与 本校专任教师的平均收入水平相当。专职辅导员在职攻读学位和国内外业务进修,应纳 入学校教师培训计划,享受学校有关鼓励政策。要创造条件鼓励并支持辅导员、班主任 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实践开展科学研究,不断探索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的思路和办法。 各地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要根据本意见,结合实际,制订具体实施意见和细则。 共青团中央 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中发〔2004〕16 号)精神,现就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重要性 大学生社团是由高校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 组织。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 新形势下有效凝聚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动员方式,是以班级年级为主开 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补充。 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学生社团在发展过程中出 现了网络社团增多、跨校活动增多、与社会联系增多等新情况和新趋势。大学生社团在 建设中存在着管理不够规范、硬件条件有限、发展还不平衡等问题。在新形势下,各地 各高校要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科教兴国、人才 强国战略,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进一步加强和改 进大学生社团工作。 二、明确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推动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全 面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性;坚持建设和 管理并重,积极扶持、规范运作,促进健康发展;推动学生社团在活跃校园文化、加强 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积极支持学生社团活动,大力促进学 生社团发展;切实加强对学生社团管理,引导学生社团健康发展
三、积极支持大学生社团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 支持学生社团开展活动。支持和引导学生社团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按照各自《章 程》,独立自主地开展理论学习、学术科技、文化娱乐、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体育竞技 等活动。各地各高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通过举办优秀社团评比展示、社团文化节、社 团活动展演等方式,进一步活跃社团活动,扩大社团在学生中的影响,为学生社团发展 注入活力、创造条件、搭建舞台、营造氛围。团中央、教育部将定期组织社团开展交流 活动,评选全国优秀学生社团。 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指导。在学生社团发展过程中,要加强工作指导,把握正确方 向。大力扶持理论学习型社团,热情鼓励学术科技型社团,正确引导兴趣爱好型社团 积极倡导社会公益型社团。要充分调动专业教师的积极性,选派有专长和责任心强的教 师指导学生社团建设,并创造条件,提高社团指导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和工 作水平 加强学生社团骨干队伍建设。高度重视对学生社团负责人的选拔培养,使那些思 想过硬、作风正派、素质全面、有社会工作能力的学生担任社团负责人。要有计划地对 学生社团负责人进行培训,有针对性地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要把学生社团负责人和骨 干人员纳入到团学干部体系,在推优评奖和综合测评等方面充分考虑他们从事社团工作 及其业绩,通过他们凝聚更多的学生,使社团聚集在党团组织周围。 加大对学生社团建设的投入。高校要提供学生社团活动的必要经费,保证学生社 方式募集活动资金。要在活动场地、活动条件等方面给予学生社团以优惠和支持,有条 件的学校建设学生社团活动中心,为学生社团开展活动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 四、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社团的领导和管理 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各级党委教育部门、共青团组织要切实加强对高校学生社团 工作的领导。高校党委要把加强和改进学生社团工作作为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 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学校整个工作计划之中:学校团委要在党委领导下,切 实承担起对学生社团的指导和日常管理工作;学校宣传、学生管理、教务、科研等部门 要结合工作职能,为学生社团的建设和发展给予支持,提供必要的指导:学校后勤等相 关部门要加强对学生社团开展活动的支持和帮助,形成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团组织具 体管理,各部门共同关心的管理格局 切实加强政治领导。学校团委和有关部门要在党委领导下把握好学生社团建设和发展的 方向。对学生社团组织大规模社会调查、举办哲学社会科学讲座和报告会等活动要严格 把关,并加强监督,不使违背宪法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错误观点和言论在学生中散布、 传播。要探索和推进在学生社团中建立党、团组织,加强政治指导,在社团活动中融入 生动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社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规范完善管理办法。学校团委要设社团部或指派专人负责社团工作,社团数量较多的高 校可成立社团联合会,作为学生社团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载体,由校团委负责指导, 社团联合会主要负责人由学生会(研究生会)负责社团工作的同学兼任。各地方和学校 要依据本意见制定、修订具体的《学生社团管理办法》,在社团成立、审批、活动开展 工作考核、评优奖先、财务管理和监督、队伍建设等重点环节明确管理内容、目标和办 法。要督促学生社团制定、执行《社团章程》和内部工作制度,对学生社团及其成员的 行为加以规范,保证学生社团健康、持续、稳定发展。要根据实际情况集中力量建设 批特色鲜明、管理规范、在校园有广泛和积极影响的社团,发挥其示范和带动作用 不断推动工作创新。要密切关注和研究学生社团发展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以求 真务实、与时俱进的精神改进和创新学生社团工作。要积极探索网上社团活动、跨校社 团活动、学生社团刊物与宣传活动的管理方式和办法,认真研究学生社团之间竞争加剧、 学生社团与学生会及其它学生组织的关系处理、学生社团活动个性化和社会化程度增强 等问题。要通过创新工作内容和形式,适应学生需求,增强学生社团和社团活动的吸引 力和凝聚力,努力形成新形势下通过学生社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手段、新方法 五、不断健全大学生社团发展的工作机制 探索评价机制。要把学生社团活动作为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 重要组成部分,以育人功能和活动效果为主要指标,以年度考核为主要方式,综合评价
10 三、积极支持大学生社团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 支持学生社团开展活动。支持和引导学生社团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按照各自《章 程》,独立自主地开展理论学习、学术科技、文化娱乐、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体育竞技 等活动。各地各高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通过举办优秀社团评比展示、社团文化节、社 团活动展演等方式,进一步活跃社团活动,扩大社团在学生中的影响,为学生社团发展 注入活力、创造条件、搭建舞台、营造氛围。团中央、教育部将定期组织社团开展交流 活动,评选全国优秀学生社团。 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指导。在学生社团发展过程中,要加强工作指导,把握正确方 向。大力扶持理论学习型社团,热情鼓励学术科技型社团,正确引导兴趣爱好型社团, 积极倡导社会公益型社团。要充分调动专业教师的积极性,选派有专长和责任心强的教 师指导学生社团建设,并创造条件,提高社团指导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和工 作水平。 加强学生社团骨干队伍建设。高度重视对学生社团负责人的选拔培养,使那些思 想过硬、作风正派、素质全面、有社会工作能力的学生担任社团负责人。要有计划地对 学生社团负责人进行培训,有针对性地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要把学生社团负责人和骨 干人员纳入到团学干部体系,在推优评奖和综合测评等方面充分考虑他们从事社团工作 及其业绩,通过他们凝聚更多的学生,使社团聚集在党团组织周围。 加大对学生社团建设的投入。高校要提供学生社团活动的必要经费,保证学生社 团活动正常开展。要积极支持和引导监督学生社团通过吸纳社会赞助和提供有偿服务的 方式募集活动资金。要在活动场地、活动条件等方面给予学生社团以优惠和支持,有条 件的学校建设学生社团活动中心,为学生社团开展活动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 四、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社团的领导和管理 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各级党委教育部门、共青团组织要切实加强对高校学生社团 工作的领导。高校党委要把加强和改进学生社团工作作为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 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学校整个工作计划之中;学校团委要在党委领导下,切 实承担起对学生社团的指导和日常管理工作;学校宣传、学生管理、教务、科研等部门 要结合工作职能,为学生社团的建设和发展给予支持,提供必要的指导;学校后勤等相 关部门要加强对学生社团开展活动的支持和帮助,形成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团组织具 体管理,各部门共同关心的管理格局。 切实加强政治领导。学校团委和有关部门要在党委领导下把握好学生社团建设和发展的 方向。对学生社团组织大规模社会调查、举办哲学社会科学讲座和报告会等活动要严格 把关,并加强监督,不使违背宪法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错误观点和言论在学生中散布、 传播。要探索和推进在学生社团中建立党、团组织,加强政治指导,在社团活动中融入 生动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社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规范完善管理办法。学校团委要设社团部或指派专人负责社团工作,社团数量较多的高 校可成立社团联合会,作为学生社团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载体,由校团委负责指导, 社团联合会主要负责人由学生会(研究生会)负责社团工作的同学兼任。各地方和学校 要依据本意见制定、修订具体的《学生社团管理办法》,在社团成立、审批、活动开展、 工作考核、评优奖先、财务管理和监督、队伍建设等重点环节明确管理内容、目标和办 法。要督促学生社团制定、执行《社团章程》和内部工作制度,对学生社团及其成员的 行为加以规范,保证学生社团健康、持续、稳定发展。要根据实际情况集中力量建设一 批特色鲜明、管理规范、在校园有广泛和积极影响的社团,发挥其示范和带动作用。 不断推动工作创新。要密切关注和研究学生社团发展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以求 真务实、与时俱进的精神改进和创新学生社团工作。要积极探索网上社团活动、跨校社 团活动、学生社团刊物与宣传活动的管理方式和办法,认真研究学生社团之间竞争加剧、 学生社团与学生会及其它学生组织的关系处理、学生社团活动个性化和社会化程度增强 等问题。要通过创新工作内容和形式,适应学生需求,增强学生社团和社团活动的吸引 力和凝聚力,努力形成新形势下通过学生社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手段、新方法。 五、不断健全大学生社团发展的工作机制 探索评价机制。要把学生社团活动作为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 重要组成部分,以育人功能和活动效果为主要指标,以年度考核为主要方式,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