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讲河东戏曲 主讲:樊淑敏
第十讲 河东戏曲 主讲:樊淑敏
山西地方戏简介 蒲剧 晋剧 雁剧 上党梆子 二蒲 蒲剧历史沿革 蒲剧艺术特点 三 蒲剧欣赏 國
▪ 一 山西地方戏简介 蒲剧 晋剧 雁剧 上党梆子 ▪ 二 蒲剧 蒲剧历史沿革 蒲剧艺术特点 ▪ 三 蒲剧欣赏
山西地方戏简介 山西地方剧种中的“大戏”,是人称“山 西四大梆子”的蒲剧、晋剧、雁剧和上党 梆子。其中蒲剧、晋剧、北路梆子同根异 枝,一脉相承,皆为梆子声腔的正三 超
一 山西地方戏简介 ▪ 山西地方剧种中的“大戏”,是人称“山 西四大梆子”的蒲剧、晋剧、雁剧和上党 梆子。其中蒲剧、晋剧、北路梆子同根异 枝,一脉相承,皆为梆子声腔的正宗
蒲剧 蒲剧,又名“蒲州梆子” 系由山西、陕西交界的山 陕梆子发展而成,一说此 即为原来的山陕梆子。现 流行于山西西南部及陕西、 密 河南一带,在声腔上近似 于秦腔,语言也用陕西方 言。 密
蒲 剧 ▪ 蒲剧,又名“蒲州梆子”, 系由山西、陕西交界的山 陕梆子发展而成,一说此 即为原来的山陕梆子。现 流行于山西西南部及陕西、 河南一带,在声腔上近似 于秦腔,语言也用陕西方 言
晋剧 晋剧,又名“中路梆子”,系由山西、陕西交界 的山陕梆子发展至山西,结合山西语言特点而形 成。现流行于山西中部及内蒙、河北一带。它保 团 持了梆子腔以梆击节的特点,音乐风格在高亢之 余,也有柔婉细腻的一面
晋 剧 ▪ 晋剧,又名“中路梆子”,系由山西、陕西交界 的山陕梆子发展至山西,结合山西语言特点而形 成。现流行于山西中部及内蒙、河北一带。它保 持了梆子腔以梆击节的特点,音乐风格在高亢之 余,也有柔婉细腻的一面
雁剧 雁剧,也称“北路梆 子”,由“蒲州梆子” 发展而来,流行手山 西北部及河北张家▣、 内蒙古一带。据说它 对河北梆子的形成有 很大影响。 冠 超
雁 剧 ▪ 雁剧,也称“北路梆 子”,由“蒲州梆子” 发展而来,流行于山 西北部及河北张家口、 内蒙古一带。据说它 对河北梆子的形成有 很大影响
上党梆子 上党梆子,山西四大梆子之一,系由山西西南部 的“蒲州梆子”发展而成,流行于山西东南部上 党一带。其声腔除梆子腔外,也兼唱昆曲、皮黄、 罗罗腔等
上党梆子 ▪ 上党梆子,山西四大梆子之一,系由山西西南部 的“蒲州梆子”发展而成,流行于山西东南部上 党一带。其声腔除梆子腔外,也兼唱昆曲、皮黄、 罗罗腔等
二蒲剧 蒲剧是山西四大梆子中最古老的一种,约形成于明代嘉靖 年间。 原名“蒲州梆子”,因起源于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而得名。 刷在清霸畔擢世纪外省称乱弹、音 腔 嘉庆、道光以后,又称“山西梆子” 陕西称东路戏; 山西省北、中部称“南路戏”: 晋南当地则习惯称“大戏”或“乱弹” 圈 超
二 蒲 剧 ▪ 蒲剧是山西四大梆子中最古老的一种,约形成于明代嘉靖 年间。 ▪ 原名“蒲州梆子”,因起源于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而得名。 ▪ 蒲剧在清代乾隆时期(十八世纪)外省称“乱弹” 、 “晋 腔” 、 “山陕梆子腔”等; ▪ 嘉庆、道光以后,又称“山西梆子”; ▪ 陕西称东路戏; ▪ 山西省北、中部称“南路戏”; ▪ 晋南当地则习惯称“大戏”或“乱弹”
“戏曲之乡”— 蒲州 蒲州地处黄河中游,其大庆关渡口毗连山西、陕 西,最古代南方丝瓷通往西北的交通要道,商业 兴隆,经济文化繁荣,为戏曲的发展、交流创造 了有利条件。金元时期,这里金院本、元杂剧的 演出极为盛行;明清以来,又是梆子、乱弹活动 阁 的重要基地,故素有“戏曲之乡”之称
“戏曲之乡”——蒲州 ▪ 蒲州地处黄河中游,其大庆关渡口毗连山西、陕 西,最古代南方丝瓷通往西北的交通要道,商业 兴隆,经济文化繁荣,为戏曲的发展、交流创造 了有利条件。金元时期,这里金院本、元杂剧的 演出极为盛行;明清以来,又是梆子、乱弹活动 的重要基地,故素有“戏曲之乡”之称
蒲剧的渊源与形成 蒲州梆子的渊源与形成,说法有二: 一说胚胎于晋南和陕西东部民间的锣鼓杂戏(陕西 称“跳戏”); 一说为北曲遗响,同山、陕民歌小曲、典艺结合 的“弦索调”,至明中叶受青阳腔(清戏)影响后 潮 演变而成
蒲剧的渊源与形成 ▪ 蒲州梆子的渊源与形成,说法有二: ▪ 一说胚胎于晋南和陕西东部民间的锣鼓杂戏(陕西 称“跳戏”); ▪ 一说为北曲遗响,同山、陕民歌小曲、典艺结合 的“弦索调”,至明中叶受青阳腔(清戏)影响后 演变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