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综合检测题 一、选择题(30分,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卑鄙裨益 沁人心脾纵横捭阖 B、殊勋茱萸 静女其姝锱铢必较 C、骸骨核对 骇人听闻言简意赅 D、蹊跷侥幸 不屈不挠骁勇善战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仿徨守拙陆离视死如归 B樊笼缤纷灵修风兴夜寐 C.机杼谣啄城隅信誓旦旦 D羽檄窈窕踯蹰载笑载言 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赋、比、兴是其主要的表现手法。《诗经》是儒家经典“五经” B.《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的民歌集,因数量只有十九首而得名。它是五言诗达到成熟的标志,在 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 C.“风骚”是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的《离骚》,因为它们分别代表了《诗经》和《楚 辞》的最高成就,且分别开启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歌传统。 D.“乐府诗歌”原指汉代官府(乐府)从民间收集整理的一部分诗歌,后来泛指各朝民歌的和一部分 文人创作的具有民歌特色的诗歌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两年,国产电影在低谷的泥沼中愈陷愈深,然而,令人不解,也让人啼笑皆非的是,电影节 却愈办愈多,愈办愈大 B.他万万没料到自己能遇到李继这样善良宽厚而又博学多才的恩师,幸得他慷慨解囊,相濡以沫 自己的学业才得以完成。 C.青岛队主教练汤乐普根据这种情况,决定让这员“新丁”吃小灶,先单练一周,然后再随队训 D.这老爷子对今天的一切都看不顺眼,成天慨叹着人心不古,世风日下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年轻有为的高三学子们都希望自己将来成为对中华民族复兴有着较大贡献的人才 B.这家工厂的干部职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帮助下,经营效益有了极大的改善,扭转了连年亏 损的局面。 C.这个时候,人们已经从风华正茂才华横溢的朱自清身上看到了一个优秀的文学家,因此对他的诗 作予以热情的评价。 D.警方已经组织力量对现场进行了仔细分析、勘查取证,基本确定犯罪嫌疑人系该公司内部人员。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咎:灾祸 B、夫唯捷径以窘步。 窘:贫困 C、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致:招来 D、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尔:如此 7、下列诗句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请你不要生气,把秋天订为婚期吧。 乘彼境垣,以望复关:登上那倒塌的围墙,遥望那复关(来的人)。 C.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男人的爱情没有定准,他的感情一变再变
1 第四单元综合检测题 一、选择题(30 分,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卑.鄙 裨.益 沁人心脾. 纵横捭.阖 B、殊.勋 茱.萸 静女其姝. 锱铢.必较 C、骸.骨 核.对 骇.人听闻 言简意赅. D、蹊跷. 侥.幸 不屈不挠. 骁.勇善战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仿徨 守拙 陆离 视死如归 B.樊笼 缤纷 灵修 风兴夜寐 C.机杼 谣啄 城隅 信誓旦旦 D.羽檄 窈窕 踯蹰 载笑载言 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赋、比、兴是其主要的表现手法。《诗经》是儒家经典“五经”之 一。 B.《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的民歌集,因数量只有十九首而得名。它是五言诗达到成熟的标志,在 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 C.“风骚”是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的《离骚》,因为它们分别代表了《诗经》和《楚 辞》的最高成就,且分别开启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歌传统。 D.“乐府诗歌”原指汉代官府(乐府)从民间收集整理的一部分诗歌,后来泛指各朝民歌的和一部分 文人创作的具有民歌特色的诗歌。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近两年,国产电影在低谷的泥沼中愈陷愈深,然而,令人不解,也让人啼笑皆非 ....的是,电影节 却愈办愈多,愈办愈大。 B.他万万没料到自己能遇到李继这样善良宽厚而又博学多才的恩师,幸得他慷慨解囊,相濡以沫 ...., 自己的学业才得以完成。 C.青岛队主教练汤乐普根据这种情况,决定让这员“新丁”吃小灶 ...,先单练一周,然后再随队训 练。 D.这老爷子对今天的一切都看不顺眼,成天慨叹着人心不古 ....,世风日下 ....。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年轻有为的高三学子们都希望自己将来成为对中华民族复兴有着较大贡献的人才。 B. 这家工厂的干部职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帮助下,经营效益有了极大的改善,扭转了连年亏 损的局面。 C. 这个时候,人们已经从风华正茂才华横溢的朱自清身上看到了一个优秀的文学家,因此对他的诗 作予以热情的评价。 D. 警方已经组织力量对现场进行了仔细分析、勘查取证,基本确定犯罪嫌疑人系该公司内部人员。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咎:灾祸 B、夫唯捷径以窘.步。 窘:贫困 C、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致:招来 D、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尔:如此 7、下列诗句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请你不要生气,把秋天订为婚期吧。 B、乘彼垝垣,以望复关:登上那倒塌的围墙,遥望那复关(来的人)。 C.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男人的爱情没有定准,他的感情一变再变
D.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誓言如在早晨,没想到你会变心。 8、比较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1)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2)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3)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4)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A.(1)与(2)意思相同,(3)与(4)意思相同。 B.(1)与(2)意思相同,(3)与(4)意思不相同 C.(1)与(2)意思不相同,(3)与(4)意思相同 D.(1)与(2)意思不相同,(3)与(4)意思不相同 9、阅读下面诗歌,完成9~10题 采薇(《诗经小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①。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②。 行道迟迟,载饥载渴 我心伤悲,莫知我衷 [注释]①依依:柳条柔弱随风不定之貌。②霏霏:雪飞貌。 9.对这首诗词句的解说不恰当的是() 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是说出征时是春天。“依依”形容柔弱的柳条随风摇摆不定的样子,似乎 是为人送行,又似乎表示挽留 B.“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说归来时是冬天。“霏霏”是形容雨和雪下得很大,似乎表示欢迎,又 似乎表示冷漠 C.“行道迟迟”的意思是慢慢地在路上走。 D.“今我来思”一句中的“思”,“载饥载渴”一句中的“载”都是语助词 10.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运用了起兴的手法。 前四句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以出征时和归途中所见的不同景色对比,写出了内心的伤悲 C.这首诗写的是守边战士在归途中的心情,通过诗句,我们可以想象他们守边是时的苦况,对从军 生活的厌倦,对和平的家庭生活的向往和留恋 D.“行道迟迟,载饥载渴”两句是直接描写,最后两句是直接抒情,但感情是克制的、平和的,体现 了《诗经》“哀而不伤”的特点 二、阅读文段,完成文后题目。(20分) (一)、阅读《离骚》节选,回答11-—13题(共10分)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茝。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輿之败绩 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齋怒。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 也。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 数化 11.这节诗的中心句是那一句?为什么?(3分) 12.对画线句子进行赏析(4分) 赏析: 13、将画线句子改写成现代文字(3分) 2
2 D.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誓言如在早晨,没想到你会变心。 8、比较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1)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2)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3)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4)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A.(1)与(2)意思相同,(3)与(4)意思相同。 B.(1)与(2)意思相同,(3)与(4)意思不相同。 C.(1)与(2)意思不相同,(3)与(4)意思相同。 D.(1)与(2)意思不相同,(3)与(4)意思不相同。 9、阅读下面诗歌,完成 9~10 题。 采 薇 (《诗经 小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①。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②。 行道迟迟,载饥载渴。 我心伤悲,莫知我衷。 [注释]①依依:柳条柔弱随风不定之貌。②霏霏:雪飞貌。 9.对这首诗词句的解说不恰当的是( ) 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是说出征时是春天。“依依”形容柔弱的柳条随风摇摆不定的样子,似乎 是为人送行,又似乎表示挽留。 B.“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说归来时是冬天。“霏霏”是形容雨和雪下得很大,似乎表示欢迎,又 似乎表示冷漠。 C.“行道迟迟”的意思是慢慢地在路上走。 D.“今我来思”一句中的“思”,“载饥载渴”一句中的“载”都是语助词。 10.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运用了起兴的手法。 B.前四句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以出征时和归途中所见的不同景色对比,写出了内心的伤悲。 C.这首诗写的是守边战士在归途中的心情,通过诗句,我们可以想象他们守边是时的苦况,对从军 生活的厌倦,对和平的家庭生活的向往和留恋。 D.“行道迟迟,载饥载渴”两句是直接描写,最后两句是直接抒情,但感情是克制的、平和的,体现 了《诗经》“哀而不伤”的特点。 二、阅读文段,完成文后题目。(20 分) (一)、阅读《离骚》节选,回答 11——13 题(共 10 分)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茝。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 也。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 数化。 11.这节诗的中心句是那一句?为什么?(3 分) 答: 12.对画线句子进行赏析(4 分) 赏析: 13、将画线句子改写成现代文字(3 分)
改写: (二)阅读《孔雀东南飞》最后这一段,回答14--17题(共10分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 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14、“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用的修辞手法是 。(2分) 15、“叶叶相交通”中“交通”与今义有别,“汝岂得自由”“徘徊庭树下”“可怜体无比”“不久当还归” 这四句中与之不同的词是 (2分) 16、“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这里采用了什么艺术表现手法?寄托了人们的什么感情?(4分) 答 17、将“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汉乐府,完成18—20题(10分) 东门行 出东门,不顾归:来入门,怅欲悲。 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 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 “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铺糜 上用仓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儿口。今非!” 咄!行!吾去为迟!白发时下难久居!” 18、这首诗叙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分) 答 19、结合此诗谈谈乐府诗的艺术特色。(4分) 20、默写(2分): (1)自牧归荑 美人之贻。 (2)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18分) 远方 (1)远方似乎总是使人向往的 (2)其实有美的远方,有丑的远方。 3)越远越朦胧,越朦胧越神秘。那神秘常使我们幻想:远方的平房变成宫殿,远方的小溪变成大江, 远方的雪原变成绿土,远方的强悍变成温驯。一些最坏的形容词,也可能被加在我们不了解的远方 (4)山是纵的远方。有限的高峻是无限的诱惑,长年的沉默是不变的磁力,总是使人自动地往它那里去 登高山又有高山,登不完的高山,登不完的向往。跛脚的拜论以眺望写出对山的感情。对一个爱纵的远方 的人来说,只能做山下的青草,而不能做山上的云,也是悲哀的了。 (5)东方!中国!曾许久是西洋人心中的远方。想象中的天堂,招引着多少西洋人金碧辉煌的梦想。虽 然它不是天堂,但一个研究中国历史的意大利青年仍兴奋地向我说:“我终于来到这里,来到了从小就向 往的东方!
3 改写: (二)阅读《孔雀东南飞》最后这一段,回答 14——17 题(共 10 分)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 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14、“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用的修辞手法是 。(2 分) 15、“叶叶相交通”中“交通”与今义有别,“汝岂得自由..”“徘徊..庭树下”“可怜..体无比 ” “不久当还归..” 这四句中与之不同的词是 (2 分) 16、“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这里采用了什么艺术表现手法?寄托了人们的什么感情?(4 分) 答: 17、将“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 译: 三、阅读下面这首汉乐府,完成 18——20 题(10 分) 东门行 出东门,不顾归;来入门,怅欲悲。 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 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 “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餔糜, 上用仓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儿口。今非!” “咄!行!吾去为迟!白发时下难久居!” 18、这首诗叙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 分) 答: 19、结合此诗谈谈乐府诗的艺术特色。(4 分) 答: 20、默写(2 分): (1)自牧归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美人之贻。 (2)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 题(18 分) 远 方 ⑴远方似乎总是使人向往的。 ⑵其实有美的远方,有丑的远方。 ⑶越远越朦胧,越朦胧越神秘。那神秘常使我们幻想:远方的平房变成宫殿,远方的小溪变成大江, 远方的雪原变成绿土,远方的强悍变成温驯。一些最坏的形容词,也可能被加在我们不了解的远方。 ⑷山是纵的远方。有限的高峻是无限的诱惑,长年的沉默是不变的磁力,总是使人自动地往它那里去; 登高山又有高山,登不完的高山,登不完的向往。跛脚的拜论以眺望写出对山的感情。对一个爱纵的远方 的人来说,只能做山下的青草,而不能做山上的云,也是悲哀的了。 ⑸东方!中国!曾许久是西洋人心中的远方。想象中的天堂,招引着多少西洋人金碧辉煌的梦想。虽 然它不是天堂,但一个研究中国历史的意大利青年仍兴奋地向我说:“我终于来到这里,来到了从小就向 往的东方!
(6)一个最真最善最美的远方一直使人向往,那就是天堂。对天堂的向往长久地影响着西方人的生活, 他们渴望通过上帝启示的窄门走进那远方。地狱也是最远的远方,关于它的传说令人恐惧。有人因向往天 堂而做好事,有人因怕进地狱而做好事。远方,常在冥冥中驱策着人们! ⑦)血液里似乎遗传着流浪的鲜红,几乎每个人都有远行的冲动。远方的漫游,虽然掺着乡愁,却一 直在拓展着人们的胸怀,成熟着人们的思想。司马迁曾漫游远方,为他的《史记》积淀了底蕴。古希腊的 两位史学家希罗多德与修西底德斯曾漫游远方,从而写出了那么有气魄的历史!年轻时远游埃及,看到了 与雅典不同的另一形态的文化,使柏拉图开拓了视野,而影响到他《理想国》的写作 (8)远方也许像非洲的莽林,布满死亡,也充满生机。远方也许是荒漠,但乐园是开拓了的荒漠。幻 想可以点缀生命,但不是人生。曾看过赛克爵士写的《探险史》,那是人类从古到今,用行动去抵达远方 的奋斗的记录。如果只是向往,远方依旧是远方,向往永不能成为历史 (9)无论我们到哪里,天空总在上面。远天的星辰以常年的静默逗人遐思。我们发现一颗星,却另有 颗星。如果人生是无涯的山脉,那么活着就是一连串对远方的向往与朝圣。我们到了一个远方,却又有 另一个远方在呼唤。无穷的远方,有限的生命,多少英雄要以有限的生命去征服无穷的远方,但远方依旧 微笑,而英雄却一个个倒下。即便如下,也只管去走自己这段路,英雄的身后自会有新的英雄 0总是有许多人愿舍弃眼前的幸福到远方去,就让他们去吧!不必用佳肴把志在高空的鸟桎梏在笼 子里,不管笼子多大,笼子不是天空 1或美或丑,对你,远方仍是温柔而有力的挑战,你去吗? 21.①第3段中画线的语句表明了什么?(2分) ②作者从空间的角度写“山是纵的远方”,此外还写了几种“远方”?(4分) 22.第7段中使用司马迁、柏拉图等人的事例,有哪些作用?(4分) 23.作者认为对“远方”应持的态度是:(4分) 答 24.下面对本文的分析、鉴赏有误的两项是:()()(4分) A.本文以“远方”为线索,古今中外随处点染,内容丰富,开阖自如,表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文 化色彩浓重。 B.作者先写拜伦的“眺望”,又写意大利青年的“到达”,在悲哀与喜悦的对比中,突出了“远方”的魅 力 C.作者笔下的“远方”,充满风险,充满机会,充满引力:“天堂”与“地狱”的描写,使本文充满了神 秘色彩 D.第9段中,作者以星空作比,突出了“远方”永无止境的特点,表达了自己对人及人类前途的一种理 解, E.本文从远方的美丑起,以远方的美丑收,首尾呼应。末句“你去吗?”的叩问,于轻松随意中深化了 主题 五、表达运用(12分) 2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把画线的文字改写成格式协调一致、匀整对称的形式(4分) 这座小村庄,面临着碧波荡漾的大海,背靠着高山,高山上林木苍翠。 修 为 26、用一句话概括下列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4分) 本报北京2月12日讯读者在今天召开的2004年北京学生营养餐工作会上了解到经过5年的努力 北京市实现了全市32万名中小学生吃上营养餐的目标,学生营养餐质量总体水平明显提高,得到了社会
4 ⑹一个最真最善最美的远方一直使人向往,那就是天堂。对天堂的向往长久地影响着西方人的生活, 他们渴望通过上帝启示的窄门走进那远方。地狱也是最远的远方,关于它的传说令人恐惧。有人因向往天 堂而做好事,有人因怕进地狱而做好事。远方,常在冥冥中驱策着人们! ⑺血液里似乎遗传着流浪的鲜红,几乎每个人都有远行的冲动。远方的漫游,虽然掺着乡愁,却一 直在拓展着人们的胸怀,成熟着人们的思想。司马迁曾漫游远方,为他的《史记》积淀了底蕴。古希腊的 两位史学家希罗多德与修西底德斯曾漫游远方,从而写出了那么有气魄的历史!年轻时远游埃及,看到了 与雅典不同的另一形态的文化,使柏拉图开拓了视野,而影响到他《理想国》的写作。 ⑻远方也许像非洲的莽林,布满死亡,也充满生机。远方也许是荒漠,但乐园是开拓了的荒漠。幻 想可以点缀生命,但不是人生。曾看过赛克爵士写的《探险史》,那是人类从古到今,用行动去抵达远方 的奋斗的记录。如果只是向往,远方依旧是远方,向往永不能成为历史。 ⑼无论我们到哪里,天空总在上面。远天的星辰以常年的静默逗人遐思。我们发现一颗星,却另有 一颗星。如果人生是无涯的山脉,那么活着就是一连串对远方的向往与朝圣。我们到了一个远方,却又有 另一个远方在呼唤。无穷的远方,有限的生命,多少英雄要以有限的生命去征服无穷的远方,但远方依旧 微笑,而英雄却一个个倒下。即便如下,也只管去走自己这段路,英雄的身后自会有新的英雄。 ⑽总是有许多人愿舍弃眼前的幸福到远方去,就让他们去吧!不必用佳肴把志在高空的鸟桎梏在笼 子里,不管笼子多大,笼子不是天空。 ⑾或美或丑,对你,远方仍是温柔而有力的挑战,你去吗? 21.①第 3 段中画线的语句表明了什么?(2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作者从空间的角度写“山是纵的远方”,此外还写了几种“远方”?(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第 7 段中使用司马迁、柏拉图等人的事例,有哪些作用?(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作者认为对“远方”应持的态度是:(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下面对本文的分析、鉴赏有误的两项是:( )( )(4 分) A.本文以“远方”为线索,古今中外随处点染,内容丰富,开阖自如,表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文 化色彩浓重。 B.作者先写拜伦的“眺望”,又写意大利青年的“到达”,在悲哀与喜悦的对比中,突出了“远方”的魅 力。 C.作者笔下的“远方”,充满风险,充满机会,充满引力;“天堂”与“地狱”的描写,使本文充满了神 秘色彩。 D.第 9 段中,作者以星空作比,突出了“远方”永无止境的特点,表达了自己对人及人类前途的一种理 解。 E.本文从远方的美丑起,以远方的美丑收,首尾呼应。末句“你去吗?”的叩问,于轻松随意中深化了 主题。 五、表达运用(12 分) 2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把画线的文字改写成格式协调一致、匀整对称的形式(4 分) 这座小村庄,面临着碧波荡漾的大海,背靠着高山,高山上林木苍翠。 修改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6、用一句话概括下列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 20 个字)(4 分) 本报北京 2 月 12 日讯 读者在今天召开的 2004 年北京学生营养餐工作会上了解到,经过 5 年的努力, 北京市实现了全市 32 万名中小学生吃上营养餐的目标,学生营养餐质量总体水平明显提高,得到了社会
的广泛认可 2003年,北京市把学生食品安全作为营养餐工作的重点,经过整改,全市学生营养餐生产的卫生状 况有了很大的改进,学生在校就餐的安全性大大提高。全市有40多家营养餐生产单位通过并实行了 HAα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管理模式,150多家学校食堂通过区级认证,重点建设了一批高标准的 区级营养餐学生食堂。同时,加大了集中采购和配送管理的力度,统一采购原材料数量达到了较高比例, 使全市的学生营养餐生产规模和管理水平在全国处于先进行列。通过抽样调查,学生在食用学生营养餐一 段时间后,身体各项重要健康指标均比对照样本有了明显提高 27、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并做到各短语格式协调一致、匀整对称。(可适当加字)(4 分) 中国文人隐居时都希望是这样的:①最好有重的山,②无路可通,③在山的白云深处结一个庐,④ 后面立着百丈松,⑤前面临着深渊,⑥瀑布和怪石分布在左右,他坐在这庐中,啸傲或弹琴,与世人永远 答 六、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群年轻人到处寻找快乐,却遇到许多烦恼,忧愁和痛苦。他们向苏格拉底请教快乐到底在哪里。 苏格拉底说:“你们还是先帮我造一条船吧!” 这帮年轻人暂时把寻找快乐的事儿放到一边,找来造船的工具,用了七七四十九天,锯倒了一棵又高 又大的树,挖空树心,造出了一条独木船 独木船下水了,他们把苏格拉底请上船,一边合力荡浆,一边齐声唱起歌来。苏格拉底问:“孩子 们,你们快乐吗?”他们齐声回答:“快乐极了!” 苏格拉底道:“快乐就是这样,它往往在你为着一个明确的目的忙得无暇顾及其他的时候突然来访。” 其实,在生活中,有快乐有忧愁都很正常。但是每个人都有不快乐的时候,此时,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请以请以“快乐”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第四单元综合检测题(参考答案) l、D2、D 3、B(《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南朝梁代的萧统指导风格相近的十九首诗编在 4、B(相濡以沫。濡:沾湿;沬:唾沫。泉水干了,鱼吐沫互相润湿。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 的力量互相帮助。) 5、A(B成分多余或主谓谓语句大小主语关系不当,删除“的干部工人”。C“看到”一词缺乏宾语中心, 可在“文学家”后加上“的品质”。D语序不当。) 6、B困迫7.D8、A 9、B(提示:“霏霏”是形容雪下得很大) 10、A(提示:这首诗没有运用起兴的手法) 11.中心句是“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这句运用反问,写出诗人对社稷的担心及为了社稷的 前途而不顾个人安危的崇高品德 12.“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写出一个正直敢言绝不放弃衷谏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若能联 系“耿介”是诗人追求的最高境界来谈更好)。抒发了诗人忠君爱国,忧国忧民,不顾个人安危,坚 持理想,献身理想的情感。(言之有理即可。能联系诗人现实赏析的质量较高)
5 的广泛认可。 2003 年,北京市把学生食品安全作为营养餐工作的重点,经过整改,全市学生营养餐生产的卫生状 况有了很大的改进,学生在校就餐的安全性大大提高。全市有 40 多家营养餐生产单位通过并实行了 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管理模式,150 多家学校食堂通过区级认证,重点建设了一批高标准的 区级营养餐学生食堂。同时,加大了集中采购和配送管理的力度,统一采购原材料数量达到了较高比例, 使全市的学生营养餐生产规模和管理水平在全国处于先进行列。通过抽样调查,学生在食用学生营养餐一 段时间后,身体各项重要健康指标均比对照样本有了明显提高。 答:□□□□□□□□□□□□□□□□□□□□ 27、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并做到各短语格式协调一致、匀整对称。(可适当加字)(4 分) 中国文人隐居时都希望是这样的:①最好有重叠的山,②无路可通,③在山的白云深处结一个庐,④ 后面立着百丈松,⑤前面临着深渊,⑥瀑布和怪石分布在左右,他坐在这庐中,啸傲或弹琴,与世人永远 隔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六、写作(60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群年轻人到处寻找快乐,却遇到许多烦恼,忧愁和痛苦。他们向苏格拉底请教快乐到底在哪里。 苏格拉底说:“你们还是先帮我造一条船吧!” 这帮年轻人暂时把寻找快乐的事儿放到一边,找来造船的工具,用了七七四十九天,锯倒了一棵又高 又大的树, 挖空树心,造出了一条独木船。 独木船下水了,他们把苏格拉底请上船,一边合力荡浆,一边齐声唱起歌来。苏格拉底问:“孩子 们,你们快乐吗?”他们齐声回答:“快乐极了!” 苏格拉底道:“快乐就是这样,它往往在你为着一个明确的目的忙得无暇顾及其他的时候突然来访。” 其实,在生活中,有快乐有忧愁都很正常。但是每个人都有不快乐的时候,此时,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请以请以“快乐”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 800 字;⑤不得抄袭。 第四单元综合检测题(参考答案) 1、D 2、D 3、B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南朝梁代的萧统指导风格相近的十九首诗编在一 起。) 4、B(相濡以沫。濡:沾湿;沫:唾沫。泉水干了,鱼吐沫互相润湿。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 的力量互相帮助。) 5、A( B 成分多余或主谓谓语句大小主语关系不当,删除“的干部工人”。C“看到”一词缺乏宾语中心, 可在“文学家”后加上“的品质”。D 语序不当。) 6、B 困迫 7.D 8、A 9、B(提示:“霏霏”是形容雪下得很大) 10、A(提示:这首诗没有运用起兴的手法) 11.中心句是“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这句运用反问,写出诗人对社稷的担心及为了社稷的 前途而不顾个人安危的崇高品德。 12.“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写出一个正直敢言绝不放弃衷谏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若能联 系“耿介”是诗人追求的最高境界来谈更好)。 抒发了诗人忠君爱国,忧国忧民,不顾个人安危,坚 持理想,献身理想的情感。(言之有理即可。能联系诗人现实赏析的质量较高)
13.“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我本来知道正直敢言会惹祸患,但我能忍耐祸患却不 放弃忠谏 14、顶真 15、徘徊:来回走动(自由:古,自作主张;今,不受拘束可怜:古,可爱:今,值得同情还 归:古,回家;今,把借来的钱物还给原主) 16、民歌中的比兴手法。结尾的浪漫主义手法,反衬现实,寄托人们追求自由恋爱、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在结构上,结尾的鸳鸯双飞和开头孔雀失偶遥相呼应,体现了构思之巧妙、用心之良苦。 17、多多劝告后世的人,把这件事作为教训,千万不要忘记啊! 18、刻画了一幅凄惨而又悲壮的画面:主人公走出家门,不想回家,可是妻子儿女又难以割舍。一进屋门 家徒四壁,生活无望,又拔剑出门,妻子生怕出事,一边哭泣,一边劝阻,但主人公仍感到无路可走,终 于裂衣而去。 19、篇幅短小,容量很大;善于运用白描手法来刻画人物性格:杂言诗体,表达自由;语言朴实,源于生 20、(1)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2)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21.①想象的远方不一定符合实际。②空间上,东方是西方的远方;时间上,死是生的远方:抽象意义 上,向往的目标是人类前行的远方。(4分,答对两点得满分) 2.证明了远行可开阔视野、有助于成功: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含量。(4分,每点2分) 23.不论远方美丑,要去(不能空想,要实际行动)。生命有限,远方无穷,应完成自己的使命。(4分, 每点2分)。 24.CE(4分,每点2分)(C文章对‘天堂’与‘地狱’没有什么描写,它们也没能使本文充满“神秘 色彩”。E结尾的叩问,没有深化主题,有强调意味。) 25、面临着碧波荡漾的大海,背靠着林木苍翠的髙山。(或:面临大海,大海碧波荡漾:背靠高山,高山 林木苍翠。) 26、北京学生营养餐质量总体水平明显提高 27、⑥句改为“左边挂着瀑布,右边耸着怪石”或“左右分布着瀑布和怪石”②句应放在⑥句之后。 六、作文(略)
6 13.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我本来知道正直敢言会惹祸患,,但我能忍耐祸患却不能 放弃忠谏。 14、顶真 15、徘徊:来回走动 (自由 :古,自作主张;今,不受拘束 可怜:古,可爱 ;今,值得同情 还 归:古,回家;今,把借来的钱物还给原主 ) 16、民歌中的比兴手法。结尾的浪漫主义手法,反衬现实,寄托人们追求自由恋爱、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在结构上,结尾的鸳鸯双飞和开头孔雀失偶遥相呼应,体现了构思之巧妙、用心之良苦。 17、多多劝告后世的人,把这件事作为教训,千万不要忘记啊! 18、刻画了一幅凄惨而又悲壮的画面:主人公走出家门,不想回家,可是妻子儿女又难以割舍。一进屋门。 家徒四壁,生活无望,又拔剑出门,妻子生怕出事,一边哭泣,一边劝阻,但主人公仍感到无路可走,终 于裂衣而去。 19、篇幅短小,容量很大;善于运用白描手法来刻画人物性格;杂言诗体,表达自由;语言朴实,源于生 活。 20、(1)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 (2)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21.①想象的远方不一定符合实际。 ②空间上,东方是西方的远方;时间上,死是生的远方;抽象意义 上,向往的目标是人类前行的远方。(4 分,答对两点得满分) 22.证明了远行可开阔视野、有助于成功;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含量。(4 分,每点 2 分) 23.不论远方美丑,要去(不能空想,要实际行动)。生命有限,远方无穷,应完成自己的使命。(4 分, 每点 2 分)。 24.CE (4 分,每点 2 分)(C 文章对‘天堂’与‘地狱’没有什么描写,它们也没能使本文充满“神秘 色彩”。E 结尾的叩问,没有深化主题,有强调意味。) 25、面临着碧波荡漾的大海,背靠着林木苍翠的高山。(或:面临大海,大海碧波荡漾;背靠高山,高山 林木苍翠。) 26、北京学生营养餐质量总体水平明显提高。 27、⑥句改为“左边挂着瀑布,右边耸着怪石”或“左右分布着瀑布和怪石”②句应放在⑥句之后。 六、作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