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外科护理学》课程阅读资料(泌尿外科治疗指南)神经源性膀胱诊断治疗指南-2010年全文版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47,文件大小:956.5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 神经源性膀胱诊断治疗指南 主编 察利民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 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付光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 编委 季惠翔 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张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果宏峰 北京大学第 医院 陈忠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李明磊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完 审查委员会 杨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李龙坤 第三军医大学第 一附属医 杜广辉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沈宏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吴士良 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用 卫中庆 南京鼓楼医院 谢克基 广州市第 人民医院 冷静 上海仁济医院 郑少斌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赵耀瑞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陈敏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杨 中南大学湘雅 院 方祖 复旦大学华山医院 许传亮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 宋希双 大连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王 中国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李振华 中国医科大学第 医院 文建国 郑州大学附居第 周辉良 福建医科大学第 “医 关志材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徐刚 浙江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邱建方 石家庄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 刘润明 西安交通大学第 医院 崔喆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何舜发 澳门仁伯爵医院

1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 神经源性膀胱诊断治疗指南 主编 廖利民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 宋 波 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副主编 付 光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 编委 季惠翔 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张鹏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果宏峰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陈忠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李明磊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审查委员会 杨 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李龙坤 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杜广辉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沈 宏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吴士良 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 卫中庆 南京鼓楼医院 谢克基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冷 静 上海仁济医院 郑少斌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赵耀瑞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陈 敏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杨金瑞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方祖军 复旦大学华山医院 许传亮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 宋希双 大连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王 平 中国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李振华 中国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文建国 郑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周辉良 福建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关志忱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徐 刚 浙江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黎 玮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邱建宏 石家庄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 刘润明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 崔 喆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何舜发 澳门仁伯爵医院

中英文词汇对照表 英文 中 Alzheimer' s disease AD 阿尔茨海默氏病 Abdominal leak point pressure ALPP 胞压漏尿点压 Bethanechol supersensitivity test BST 氯贝胆碱超敏实“ Bulbocavernosus reflex BCR 球海绵体反射 Botulinum toxinA BTX-A 型肉毒毒 Clean intermittent catheterization 清洁间导尿 Diabetic neurogenic bladder DNB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 Detrusor sphincter dyssynergia DSD 逼尿肌一括约肌协同失调 Detrusor hyperreflexia DH 逼尿肌反射亢进 Detrusor instability DI 逼尿肌不稳 Detrusor overactivity 逼尿肌过度活动 Detrusor leak point pressure DLPP 逼尿肌尿点压 Detrusor bladder neck dyssynergia DBND 逼尿肌-膀胱颈协同失调 Detrusor external sphincter dyssynergia DESD 语尿肌-尿道外括约肌协同失调 European association of urolog EAU 欢洲尿外到学合 肌电图 Guillain-Barre Syndrome GBS 格林一巴利综合征 International consultation on incontinence ICI 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 International continence socity ICS 国际尿控协会 Idiopathic detrusor overactivity 特发性逼尿肌过度活动 Intrinsic sphincter deficienc 尿道固有括约肌功能缺陷 Ice water test 冰水实 Intermittent catheterization Ic 间歇导尿 Intravesic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IVS 膀胱腔内电刺激 Multiple sclerosis 多发性硬化定 Neuroge enic bladder 神经源性膀脱 Neurogenic detrusor overactivity 神经源性逼尿肌过度活动 Overactive bladder OAB 膀胱过度活动症 Phasic detrusor overactivity PDO 期相性逼尿肌过度活动 Parkinson's disease PD 柏金森病 Sacral anterior y root stimulation SARS 纸神经前根制激术 Sacral deafferentatio SDAF 骶神经去传入术 Sacral nerve stimulation SNS 骶神经刺激术 Sacral neuromodulation SNV 骶神经调节 Terminal detrusor overactivity TDO 终末期逼尿肌过度活动 Urethral pressure profile UPp 尿压力记

2 中英文词汇对照表 英 文 缩 写 中 文 Alzheimer’s disease AD 阿尔茨海默氏病 Abdominal leak point pressure ALPP 腹压漏尿点压 Bethanechol supersensitivity test BST 氯贝胆碱超敏实验 Bulbocavernosus reflex BCR 球海绵体反射 Botulinum toxin A BTX-A A 型肉毒毒素 Clean intermittent catheterization CIC 清洁间歇导尿 Diabetic neurogenic bladder DNB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 Detrusor sphincter dyssynergia DSD 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 Detrusor hyperreflexia DH 逼尿肌反射亢进 Detrusor instability DI 逼尿肌不稳定 Detrusor overactivity DO 逼尿肌过度活动 Detrusor leak point pressure DLPP 逼尿肌漏尿点压 Detrusor bladder neck dyssynergia DBND 逼尿肌-膀胱颈协同失调 Detrusor external sphincter dyssynergia DESD 逼尿肌-尿道外括约肌协同失调 European association of urology EAU 欧洲泌尿外科学会 Electromyography EMG 肌电图 Guillain-Barré Syndrome GBS 格林-巴利综合征 International consultation on incontinence ICI 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 International continence socity ICS 国际尿控协会 Idiopathic detrusor overactivity IDO 特发性逼尿肌过度活动 Intrinsic sphincter deficiency ISD 尿道固有括约肌功能缺陷 Ice water test IWT 冰水实验 Intermittent catheterization IC 间歇导尿 Intravesic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IVS 膀胱腔内电刺激 Multiple sclerosis MS 多发性硬化症 Neurogenic bladder NB 神经源性膀胱 Neurogenic detrusor overactivity NDO 神经源性逼尿肌过度活动 Overactive bladder OAB 膀胱过度活动症 Phasic detrusor overactivity PDO 期相性逼尿肌过度活动 Parkinson’s disease PD 帕金森病 Sacral anterior root stimulation SARS 骶神经前根刺激术 Sacral deafferentation SDAF 骶神经去传入术 Sacral nerve stimulation SNS 骶神经刺激术 Sacral neuromodulation SNM 骶神经调节 Terminal detrusor overactivity TDO 终末期逼尿肌过度活动 Urethral pressure profile UPP 尿道压力描记

一,制定指南的目的、意义与方法 (一)神经源性癖胱的定义 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 bladder,.B)是一类由于神经系统病变导致膀胱和/或乐 道功能障碍(即储尿和/或排尿功能障碍),进而产生一系列下尿路症状及并发症的疾病总 目前国际上关于神经源性膀胱的英文名词尚未统一,文献上应用的名词有Neurogenic bladder、 uropathic bladder Neurogenic lower urinary trac euromuscular dysfunction of the1 ower urinary tract等。本指南所阐述的神经海 胱概念涵盖了上述英文名词所包含的内容。 (二)指南制定的背景、目的与意义 目前我国对于神经源性膀胱尚无统一的诊治指南与规范,不同医院之间在选择诊治方索 时存在较大差距。为逐步规范神经性膀胱的临床诊疗行为,受中华医学会尿外科学分会 委托,在第 届尿控学 且的组织领导和产国 五科技支撑计划”的支持下编写 以期为我国不同医疗条件下的泌尿外科医师在神经源性膀胱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的选择 方面提供参考。 (三)指南削定的程序与方法 日前国际尿控协会(CS)、欧洲泌尿外科学会(E)己制定了关于神经源性下尿路功能 碍的名词规范和相关指南。欧洲泌尿外科学会先后于2006年和2008年发布了第一版和第 版神经源性下尿路功能障碍诊治指南 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ICI)先后于1998年 2002年、2004年及2009年召开了四次专家会议,并正式出版了咨询报告,其中对神经源性 尿失禁的诊治指南也做了专门阐述。2006年美国截瘫退伍军人协会发表了成人脊髓损伤 患者膀胱管理指南时。 由于神经源性膀胱涵盖因中枢和/或周围神经系统病变导致的各种类型膀胱和/或尿 道功能障碍,有鉴于此,我们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和方法,参照Oxford循证医学系统确 文献证据水平及推荐等级标准,将本指南推荐等级确定为高度推荐、推荐、可选、不推荐四 个级别。利用Pubmed和Cnki检索近IO年的文献,在此基础上参考EU神经源性下尿路功 能障碍诊治指南、美国脊髓损伤患者膀胱管理指南、ICI指南中关于神经源性尿失禁的部分 内容,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编写本指南,所应用名词术语遵循ICS出版的名词标准。鉴于 神经源性膀胱的复杂性,随若对其基础研究与诊断治疗的不断深入,本指南将在已发表文献 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更新。 参考文献 1.European association of urology.Guidelines on neurogenic low urinary tract Hysfunction (2006) Website: uroweb.or 2.European Association of Urology.Guidelines on neurogenic low urinary tract dysfunction (2008).Website:www.uroweb.org 3.Abrams P,Cardozo L,Khoury S,et al.Incontinence,2nded.Plymouth,UK,Health Publications Itd 2002 P1079-1117 4.Abrams P,S,et al.Incontinence,3nded.PIymouth,UK,Health Publications Ltd,2005,P97-143 5.Paralyzed Veterans of America.Bladder management for adults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A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health-care providers.J Spinal Cord Med,2006,29(5):527-573 3

3 一.制定指南的目的、意义与方法 (一)神经源性膀胱的定义 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 bladder, NB)是一类由于神经系统病变导致膀胱和∕或尿 道功能障碍(即储尿和∕或排尿功能障碍),进而产生一系列下尿路症状及并发症的疾病总 称[1][2]。 目前国际上关于神经源性膀胱的英文名词尚未统一,文献上应用的名词有Neurogenic bladder、Neuropathic bladder、Neurogenic lower urinary tract dysfunction、 Neuromuscular dysfunction of the lower urinary tract等。本指南所阐述的神经源性膀 胱概念涵盖了上述英文名词所包含的内容。 (二)指南制定的背景、目的与意义 目前我国对于神经源性膀胱尚无统一的诊治指南与规范,不同医院之间在选择诊治方案 时存在较大差距。为逐步规范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诊疗行为,受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 委托,在第 3 届尿控学组的组织领导和“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的支持下编写了本指南, 以期为我国不同医疗条件下的泌尿外科医师在神经源性膀胱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的选择 方面提供参考。 (三)指南制定的程序与方法 目前国际尿控协会(ICS)、欧洲泌尿外科学会(EAU)已制定了关于神经源性下尿路功能障 碍的名词规范和相关指南。欧洲泌尿外科学会先后于 2006 年和 2008 年发布了第一版和第二 版神经源性下尿路功能障碍诊治指南[1][2]。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 (ICI)先后于 1998 年、 2002 年、2004 年及 2009 年召开了四次专家会议,并正式出版了咨询报告,其中对神经源性 尿失禁的诊治指南也做了专门阐述[3][4]。2006 年美国截瘫退伍军人协会发表了成人脊髓损伤 患者膀胱管理指南[5]。 由于神经源性膀胱涵盖因中枢和∕或周围神经系统病变导致的各种类型膀胱和∕或尿 道功能障碍,有鉴于此,我们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和方法,参照 Oxford 循证医学系统确定 文献证据水平及推荐等级标准,将本指南推荐等级确定为高度推荐、推荐、可选、不推荐四 个级别。利用 Pubmed 和 Cnki 检索近 10 年的文献,在此基础上参考 EAU 神经源性下尿路功 能障碍诊治指南、美国脊髓损伤患者膀胱管理指南、ICI 指南中关于神经源性尿失禁的部分 内容,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编写本指南,所应用名词术语遵循 ICS 出版的名词标准[6][7]。鉴于 神经源性膀胱的复杂性,随着对其基础研究与诊断治疗的不断深入,本指南将在已发表文献 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更新。 参考文献 1. European Association of Urology. Guidelines on neurogenic low urinary tract dysfunction (2006). Website: www.uroweb.org 2. European Association of Urology. Guidelines on neurogenic low urinary tract dysfunction (2008). Website: www.uroweb.org 3. Abrams P,Cardozo L,Khoury S,et al.Incontinence,2nded. Plymouth,UK,Health Publications Ltd,2002,P1079-1117 4. Abrams P,Cardozo L,Khoury S,et al.Incontinence,3nded. Plymouth,UK,Health Publications Ltd,2005,P97-143 5. Paralyzed Veterans of America. Bladder management for adults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A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health-care providers. J Spinal Cord Med,2006,29(5):527-573

6.Stohrer M.Goepel M.Kondo A.et al.The standardization of terminology in neurogenic lower urinary tract dysfunction with suggestions for diagnostic procedures Neurourol Urodyn,1999,18:139-158 7.Abrams P,Cardozo L,Fall M,et al.The standardization of terminology of lower urinary tract function:Report from the standardization subcommittee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tinence Society.Neurourol Urodyn.2002.21:167-178 二。神经源性膀胱的病因、病理生理及分类 (一)病因 所有可能累及储尿和/或排尿生理调节过程的神经系统病变,都有可能影响膀胱和/或 尿道功能”。诊断神经源性膀胱必须有明确的相关神经系统病史。 1.外周神经病变 (1)糖尿病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B)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 ,可见于40%一80% 的糖尿病患者,即使血糖控制良好仍有约25%的发病率日。DB具体机理尚不清楚,一般认 为DNB是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在膀胱的表现,以及肌源性异常、即逼尿肌功能损害等因素所 致-。 (2)盆腔手术继发于经腹会阴直肠癌根治术、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经腹直肠癌根治术和 直肠结肠切除术的神经源性膀胱 生 奉分 别为20 0%、20% 多与盆丛神经纤维被切断、结扎以及疤痕牵扯、粘连等有关,盆腔的放疗可能加重这种病变 (3)感染性疾病神经系统的感染性疾病,带状疱疹、HIV感染等。带状疱疹病毒可侵 腰班神经,除可浩成相应神经支配部位皮肤漆水询外,可导致岔从及阴部神经号损 进而影响膀胱及尿道功能,后者的发生率大约为4% 5% 性的o- ,但此症导致的排尿异常多为暂时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又称格林-巴利综合征(GS),是由于病毒或接种疫苗引 起的自发、多发性的神经根疾病,大约6%~4%的G$患者有排尿异常症状。一般神经系统 状较为亚重,而排尿异常症状相对较轻)。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引起神经系统病变的发生率很高,感染V的单枝细可通过血 脑屏障进入中枢神 系统,直接损害苦大脑、脊髓和周围神经,当神经病变累及支配膀胱尿 的中枢和/或周围神经系统时,也会导致相应的排尿异常。依受累神经部位不同,排尿异常 的表现亦有所不同。 2.神经脱髓鞘病变(多发性硬化症) 多发性硬化靠(S)系白身免疫作用常及中板神经系统的神经髓髓,形成少突胶质细胞 导致受累的神经发生脱髓鞘变性,这种脱随鞘病 最常累及颈髓的后柱和侧柱,但也常累及 腰髓、骶随、视神经、大脑、小脑和脑干。S多发于20一40岁年龄组,高峰年龄在35岁 男、女比例大约是1:3~10,女性患者妊娠时疾病活动性下降。其临床症状随病变累及的 神经部位而异。大约超过90%的志者整个病程的某一阶段可能出现下尿路症状,其临床表现 多样,尿频和尿急是最常见的症状,约占31%一85%,而尿失禁约占37%一72%,伴或不伴有 尿留的尿路梗阻约占2%~52%。有10%的患者排尿症状是疾病早期的唯一表现,S患 者的排尿症状并 一成不变,常随累及神经部位的变化和病程的演变而发生相应的变化,而 这种排尿障碍变化很少向改善方向发展四 3老年性痴呆 痴呆与尿失禁关系密切。两者常来源于同一基础疾病,且尿失禁又常继发于痴呆。尿尖

4 6. Stohrer M,Goepel M,Kondo A,et al. The standardization of terminology in neurogenic lower urinary tract dysfunction with suggestions for diagnostic procedures. Neurourol Urodyn,1999,18:139-158 7. Abrams P,Cardozo L,Fall M,et al. The standardization of terminology of lower urinary tract function: Report from the standardization subcommittee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tinence Society. Neurourol Urodyn,2002,21:167-178 二.神经源性膀胱的病因、病理生理及分类 (一)病因 所有可能累及储尿和∕或排尿生理调节过程的神经系统病变,都有可能影响膀胱和∕或 尿道功能[1]。诊断神经源性膀胱必须有明确的相关神经系统病史。 1.外周神经病变 (1)糖尿病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DNB)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可见于 40%~80% 的糖尿病患者,即使血糖控制良好仍有约 25%的发病率[2]。DNB 具体机理尚不清楚,一般认 为 DNB 是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在膀胱的表现,以及肌源性异常、即逼尿肌功能损害等因素所 致[3-4]。 (2)盆腔手术 继发于经腹会阴直肠癌根治术、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经腹直肠癌根治术和 直肠结肠切除术的神经源性膀胱发生率分别为20%~68%、16%~80%、20%~25%和10%~20%[5], 多与盆丛神经纤维被切断、结扎以及疤痕牵扯、粘连等有关,盆腔的放疗可能加重这种病变 [6-9]。 (3)感染性疾病 神经系统的感染性疾病,如带状疱疹、HIV 感染等。带状疱疹病毒可侵 犯腰骶神经,除可造成相应神经支配部位皮肤簇集水泡外,还可导致盆丛及阴部神经受损, 进而影响膀胱及尿道功能,后者的发生率大约为 4%~5%,但此症导致的排尿异常多为暂时 性的[10-14]。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又称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是由于病毒或接种疫苗引 起的自发、多发性的神经根疾病,大约 6%~40%的 GBS 患者有排尿异常症状。一般神经系统 症状较为严重,而排尿异常症状相对较轻[15]。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引起神经系统病变的发生率很高,感染 HIV 的单核细胞可通过血 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直接损害大脑、脊髓和周围神经,当神经病变累及支配膀胱尿道 的中枢和∕或周围神经系统时,也会导致相应的排尿异常。依受累神经部位不同,排尿异常 的表现亦有所不同[16]。 2.神经脱髓鞘病变(多发性硬化症) 多发性硬化症(MS)系自身免疫作用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髓鞘,形成少突胶质细胞, 导致受累的神经发生脱髓鞘变性,这种脱髓鞘病变最常累及颈髓的后柱和侧柱,但也常累及 腰髓、骶髓、视神经、大脑、小脑和脑干。MS 多发于 20~40 岁年龄组,高峰年龄在 35 岁, 男、女比例大约是 1:3~10,女性患者妊娠时疾病活动性下降[17]。其临床症状随病变累及的 神经部位而异。大约超过 90%的患者整个病程的某一阶段可能出现下尿路症状,其临床表现 多样,尿频和尿急是最常见的症状,约占 31%~85%,而尿失禁约占 37%~72%,伴或不伴有 尿潴留的尿路梗阻约占 2%~52%。有 10%的患者排尿症状是疾病早期的唯一表现[18,19]。MS 患 者的排尿症状并非一成不变,常随累及神经部位的变化和病程的演变而发生相应的变化,而 这种排尿障碍变化很少向改善方向发展[20-21]。 3.老年性痴呆 痴呆与尿失禁关系密切,两者常来源于同一基础疾病,且尿失禁又常继发于痴呆。尿失

禁的病因常是多因素的,如认知障碍、步态紊乱以及膀胱过度活动等。 阿尔茨海默氏病(D)是引起老年痴呆的最常见原因,超过一半的老年痴呆由该病引起, 病理特征包括老年斑和神经纤维素舌 。阿尔茨海默氏病 者尿失禁的发病率较高,痴呆门诊 患者中约 15%的阿尔茨海默氏病患者合并有尿失禁 多发脑梗塞是 引起老年痴呆 第二大原因,大约50%~84%的多发脑梗塞门诊患者合并尿失禁,并且出现尿失禁的时间要 早于阿尔茨海默氏病,但是这些患者并不总是伴有痴吴,而日在出现尿失禁之前常表现有尿 频、尿急】。这根示名发脑梗寒患者与阿尔茨海默氏病忠者的尿失禁发病机制有所不同。 4.基底节病变 基底节为 组解剖结构关系紧密的皮质下核团的总称 ,具有广泛、复杂的功能 包括运 动、认知以及情感等。帕金森病是最常见的基底节病变,帕金森病患者大约37%一71%有排尿 异常2”,可能和与调节排尿功能相关的基底神经节、迷走神经背核受累有关,这种症状可 以和震颤同时出现,但排尿异常症状大多出现在疾病的进展期)。尿急、尿频和排尿不畅是 10%的男性志者出现尿失禁,这是由于逼尿肌过度活动和/或外括约 5.脑血管病变 排尿功能障碍是脑血管意外常见的后遗症之一,且与病变的严重程度及恢复状况密切相 关。最常见的排尿异常表现为尿失禁,发生常一般在37%一58%之间。脑血管意外后易 患尿失禁的危险因素句括[:年龄≥75岁、女性患者、钠尿病中、伴有云动喷碍、失语、 排便失禁、吞咽困难、意识障碍、视野缺失和精神障碍、病灶紫及皮质和皮质下、以及大血 管梗死 6额叶脑肿瘤 24%的大脑上、中额叶脑肿痴可能引起膀胱尿道功能障碍,可能与其占位效应有关。其 症状与累及程度及范围有关,尿动力学多表现为逼尿肌过度活动,出现尿频、尿急、尿失禁 等症状 7.脊随损伤 多种病理性因素可以导致脊髓损伤,如外伤、血管性疾病、先天性疾病和医源性损伤等 几乎所有脊髓损伤性病变都可以影响膀胱尿道功能。不同节段、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会导致 不同类型的膀胱尿道功能障碍,在损伤后的不同时间段临床表现也有所不同可。 8椎间盘疾病 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为L,一L, 5水平的椎间盘向后外侧突出造成的,然而向后的 中心型突出(马尾综合征)则可能影响支配膀胱、会阴部和阴茎海绵体部的神经。据报道, 1%~15%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骶神经根会受到影响,最终常见的症状为尿潴留,并且即使 实施了椎间盘手术,术后排尿功能的异常也不能完全恢复 9.医源性因素 若手术操作损伤了与膀胱尿道功能相关的神经,亦会产生相应的排尿异常。很多脊柱外 科手术,如颈椎或腰椎的椎板减压术、椎间盘切除术、椎管肿瘤摘除术等 手术牵拉 压道 或切割等对神经的刺激,术后可能产生不同类型和程度的排尿异常,其中脊柱外科手术后出 现挂尿困难者可高达38%~60%r-。一些盆腔的手术,如子宫颈癌根治术、直肠癌根治术 等,若损伤盆神经或阴部神经,也会导致排尿异常。这些医源性损伤导致的神经源性膀盼 可以县一讨性的,但经常也有难以恢复的情况 (二)病理生理 神经系统病变的不同部位与水平、以及病变的不同时期均表现出不同的下尿路病理生理 变化9.0。 1.脑桥上损伤

5 禁的病因常是多因素的,如认知障碍、步态紊乱以及膀胱过度活动等。 阿尔茨海默氏病(AD)是引起老年痴呆的最常见原因,超过一半的老年痴呆由该病引起, 病理特征包括老年斑和神经纤维紊乱。阿尔茨海默氏病患者尿失禁的发病率较高,痴呆门诊 患者中约 11%~15%的阿尔茨海默氏病患者合并有尿失禁[22]。多发脑梗塞是引起老年痴呆的 第二大原因,大约 50%~84%的多发脑梗塞门诊患者合并尿失禁,并且出现尿失禁的时间要 早于阿尔茨海默氏病,但是这些患者并不总是伴有痴呆,而且在出现尿失禁之前常表现有尿 频、尿急[23]。这提示多发脑梗塞患者与阿尔茨海默氏病患者的尿失禁发病机制有所不同。 4.基底节病变 基底节是一组解剖结构关系紧密的皮质下核团的总称,具有广泛、复杂的功能,包括运 动、认知以及情感等。帕金森病是最常见的基底节病变,帕金森病患者大约 37%~71%有排尿 异常 [24],可能和与调节排尿功能相关的基底神经节、迷走神经背核受累有关,这种症状可 以和震颤同时出现,但排尿异常症状大多出现在疾病的进展期[25]。尿急、尿频和排尿不畅是 常见的症状,其中 5%~10%的男性患者出现尿失禁,这是由于逼尿肌过度活动和∕或外括约 肌功能障碍所致[26,27]。 5.脑血管病变 排尿功能障碍是脑血管意外常见的后遗症之一,且与病变的严重程度及恢复状况密切相 关。最常见的排尿异常表现为尿失禁,发生率一般在 37%~58%之间[28]。脑血管意外后易 患尿失禁的危险因素包括[29]:年龄≥75 岁、女性患者、糖尿病史、伴有运动障碍、失语、 排便失禁、吞咽困难、意识障碍、视野缺失和精神障碍、病灶累及皮质和皮质下、以及大血 管梗死。 6.额叶脑肿瘤 24%的大脑上、中额叶脑肿瘤可能引起膀胱尿道功能障碍,可能与其占位效应有关。其 症状与累及程度及范围有关,尿动力学多表现为逼尿肌过度活动,出现尿频、尿急、尿失禁 等症状。 7.脊髓损伤 多种病理性因素可以导致脊髓损伤,如外伤、血管性疾病、先天性疾病和医源性损伤等。 几乎所有脊髓损伤性病变都可以影响膀胱尿道功能。不同节段、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会导致 不同类型的膀胱尿道功能障碍,在损伤后的不同时间段临床表现也有所不同[30-33]。 8.椎间盘疾病 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为 L4~L5、L5~S1 水平的椎间盘向后外侧突出造成的,然而向后的 中心型突出(马尾综合征)则可能影响支配膀胱、会阴部和阴茎海绵体部的神经。据报道, 1%~15%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骶神经根会受到影响,最终常见的症状为尿潴留,并且即使 实施了椎间盘手术,术后排尿功能的异常也不能完全恢复[34-36]。 9.医源性因素 若手术操作损伤了与膀胱尿道功能相关的神经,亦会产生相应的排尿异常。很多脊柱外 科手术,如颈椎或腰椎的椎板减压术、椎间盘切除术、椎管肿瘤摘除术等,手术牵拉、压迫 或切割等对神经的刺激,术后可能产生不同类型和程度的排尿异常,其中脊柱外科手术后出 现排尿困难者可高达 38%~60%[37-38]。一些盆腔的手术,如子宫颈癌根治术、直肠癌根治术 等,若损伤盆神经或阴部神经,也会导致排尿异常[5]。这些医源性损伤导致的神经源性膀胱 可以是一过性的,但经常也有难以恢复的情况。 (二)病理生理 神经系统病变的不同部位与水平、以及病变的不同时期均表现出不同的下尿路病理生理 变化[39,40]。 1.脑桥上损伤

人的高级排尿中枢位于大脑皮质,丘脑、基底节、边缘系统、下丘脑和脑干网状结构参 与调节排尿调控过程,而协调排尿反射的中枢位于脑桥。脑桥水平上下发生的疾病均可能出 现排尿障碍 ,脑桥水平以下的神经通路受 到损害,可能会出现逼尿肌过度活动(①0),、逼 肌-括约肌协同失调(DSD)等改变,对上尿路损害较大。而脑桥水平以上的神经通路受到损 害(如老年性痴呆、脑血管意外等),尽管下尿路神经反射通路完整,但大脑皮质无法感知 膀胱充盈,逼尿肌过度活动,不能随意控制排尿,往往出现尿失禁症状:逼尿肌括约肌协同 性通常正常,很少发生DSD,因此对上尿路的损苦通常较小。 2.脊髓损伤 脊髓是控制逼尿肌和尿道内、外括约肌功能活动的初级排尿中枢所在,也是将膀胱尿道 的感觉冲动传导至高级排尿中枢的上行神经纤维和将高级排尿中枢的冲动传导至脊髓初级 排尿中枢的下行神经纤维的共同通路。脊髓的排尿中枢主要位于3个部分,即交感神经中枢」 割交感神经中板和阴部神经核,分别发出神经纤维支配膀胱和尿道。不同节段的着髓损伤导 致的神经源性膀胱具有 一定的规律性,但并非完全与脊髓损伤水平相对应。同一水平的 损伤、不同的患者或同一患者在不同的病程,其临床表现和尿动力学结果都可能有一定差另 3.外周神经病变 外周神经的病变,如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盆底神经损伤、免疫性神经病等,累及支配 膀胱的交感和剧交感神经,或同时紫及支配尿道括约肌的神经,导致通尿肌收缩力减弱和/ 或尿道内 括约肌控尿能力减低。 出现排尿困难或尿失禁 (三)分类 理想的神经源性膀胱分类标准应包含以下内容:①尿动力学结果应是神经源性膀胱分 类的基础:②分类应反映临床症状:③分类应反映相应的神经系统病变。 目前尚无理想统一的神经源性膀胱分类方法。ICS将下尿路功能障碍分为储尿期和排尿 期两部分描述,并基于尿动力学结果针对忠者储尿期和排尿期的功能提出 一个分类系统( 表1),该分类可以较好反映膀胱尿道的功能及临床症状,但需要补充相应的神经系统病变 的诊断 ,2002年ICS名词标准化报告建议使用神经源性逼尿肌过度活动取代旧名词 逼尿肌反射亢进、使用特发性逼尿肌过度活动取代旧名词逼尿肌不稳定,因此表1中部分名 司遵照2002年工CS的新标准讲行了相应调整[]。 表1.1CSs下尿路功能障碍分类 储尿期 排尿期 胱功能 胱功能 逼尿肌活动性(Detrusor activity) 通尿肌收缩性 正常或稳定(Normal detrusor function 正常(Norma1) 过度活动Detrus0r 特发性d opathic) 神经源性( 酵眺感觉(Bladder sensation) 尿道功能 正常Normal) 正常ormal) 增强或过度敏感(Increased or hypersensitive 梗阻(Obstruction) 图或感觉低下Reduced or hy osensitive) 过度活动(Urethral overactivity) 缺失(Absent 机械梗阻(Mechanical obstruction) 非特异性(Non-specific】 膀胱容量

6 人的高级排尿中枢位于大脑皮质,丘脑、基底节、边缘系统、下丘脑和脑干网状结构参 与调节排尿调控过程,而协调排尿反射的中枢位于脑桥。脑桥水平上下发生的疾病均可能出 现排尿障碍。脑桥水平以下的神经通路受到损害,可能会出现逼尿肌过度活动(DO)、逼尿 肌-括约肌协同失调(DSD)等改变,对上尿路损害较大。而脑桥水平以上的神经通路受到损 害(如老年性痴呆、脑血管意外等),尽管下尿路神经反射通路完整,但大脑皮质无法感知 膀胱充盈,逼尿肌过度活动,不能随意控制排尿,往往出现尿失禁症状;逼尿肌括约肌协同 性通常正常,很少发生 DSD,因此对上尿路的损害通常较小。 2.脊髓损伤 脊髓是控制逼尿肌和尿道内、外括约肌功能活动的初级排尿中枢所在,也是将膀胱尿道 的感觉冲动传导至高级排尿中枢的上行神经纤维和将高级排尿中枢的冲动传导至脊髓初级 排尿中枢的下行神经纤维的共同通路。脊髓的排尿中枢主要位于 3 个部分,即交感神经中枢、 副交感神经中枢和阴部神经核,分别发出神经纤维支配膀胱和尿道。不同节段的脊髓损伤导 致的神经源性膀胱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并非完全与脊髓损伤水平相对应。同一水平的脊髓 损伤、不同的患者或同一患者在不同的病程,其临床表现和尿动力学结果都可能有一定差异 [41-43]。 3.外周神经病变 外周神经的病变,如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盆底神经损伤、免疫性神经病等,累及支配 膀胱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或同时累及支配尿道括约肌的神经,导致逼尿肌收缩力减弱和/ 或尿道内、外括约肌控尿能力减低,出现排尿困难或尿失禁。 (三)分类 理想的神经源性膀胱分类标准应包含以下内容:① 尿动力学结果应是神经源性膀胱分 类的基础;② 分类应反映临床症状;③ 分类应反映相应的神经系统病变。 目前尚无理想统一的神经源性膀胱分类方法。ICS 将下尿路功能障碍分为储尿期和排尿 期两部分描述,并基于尿动力学结果针对患者储尿期和排尿期的功能提出一个分类系统(见 表 1),该分类可以较好反映膀胱尿道的功能及临床症状,但需要补充相应的神经系统病变 的诊断[40][45-47]。2002 年 ICS 名词标准化报告建议使用神经源性逼尿肌过度活动取代旧名词 逼尿肌反射亢进、使用特发性逼尿肌过度活动取代旧名词逼尿肌不稳定,因此表 1 中部分名 词遵照 2002 年 ICS 的新标准进行了相应调整[48]。 表 1.ICS 下尿路功能障碍分类 储尿期 排尿期 膀胱功能 逼尿肌活动性(Detrusor activity) 正常或稳定(Normal detrusor function) 过度活动(Detrusor overactivity) 特发性(Idiopathic) 神经源性(Neurogenic) 膀胱感觉(Bladder sensation) 正常(Normal) 增强或过度敏感(Increased or hypersensitive) 减弱或感觉低下(Reduced or hyposensitive) 缺失(Absent) 非特异性(Non-specific) 膀胱容量 膀胱功能 逼尿肌收缩性 正常(Normal) 低下(Underactive) 无收缩(Acontractile) 尿道功能 正常(Normal) 梗阻(Obstruction) 过度活动(Urethral overactivity) 机械梗阻(Mechanical obstruction)

正常(Normal) 高组ih) 低Lo) 顺应性 正常Normal) 高High 低(但ih) 尿道功能 正常(Nor阳l) 不全(Incompetent) 1储尿期:需要重点了解膀胱功能,包括膀胱的感觉、容量、稳定性、顺应性 (1)膀胱稳定性:有许多神经源性因素可以导致遥尿肌的异常收缩。在储尿期的检测过程 中出现下列情况,即可诊断为逼尿肌过度活动(D0):①逼尿肌收缩为自发的或在诱发试验 (如咳嗽、蹬腿等)后出现,这种逼尿肌收缩不能被人的意识所抑制或消除:②可见逼尿肌 收缩所致的压力波动,但压力上升幅度并不一定要≥15cm,0,只要有期相性(即有压力上 升支和下降支)压力波动即可。 从尿动力学角度,ICS将0分为两种模式:①终末型D0:在膀胱测压过程中发生的单 次不可抑制的不自主性逼通尿肌收缩,伴有尿失禁,且通常为完全性排空膀胱:②期相型D0: 可见逼尿肌收缩所致特征性的压力波动波形,伴或不伴有尿失禁。 从病因学角度,ICS将D0分为两大类:①特发性DO:是指膀胱充盈过程中出现自发或 诱发的通尿肌收缩,无明确的病因:②神经源性DO:是指由于神经控制机制异常所导致的 在诊断时必须具备神经系统病变的客观证据,常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多发性硬化症、脑 血管疾病、脑脊膜肿瘤和脊髓损伤等病变。 (2)膀胱感觉:在一些病理学因素存在下,可出现膀胱感觉异常,表现为膀胱感觉增强, 或者减退乃至缺失。膀胱感觉增强指膀胱充盈测压过程中,在膀胱容量很小时就提前出现的 当次排尿成、和/或提前出现的强列排尿感,且持续存在」 膀胱感觉减退或膀胱感觉缺失指膀胱充盈测压过程中延迟出现的首次排尿感或无排尿 感觉出现,常见于骶髓损伤、糖尿病、盆啦手术后等因素造成的神经源性膀胱,也可见于膀 胱出口梗阻所致的慢性尿潴留等疾病。 (3)膀胱容量:神经源性膀胱随病因的不同,膀胱容量可有较大差异,并常伴随膀胱感觉 的异常而变化。 (4)膀胱顺应性:膀胱顺应性反映膀胱容量变化和逼尿肌压力变化之间的关系。正常情况 下,顺应性良好的膀胱会在膀胱内尿液逐渐增多的情况下,维持膀胱内比较低的压力,通 在20~40m/H0之间:若因神经源性病变导致膀胱壁的质应性降低,膀胱内压力可以随君 膀胱内尿液增多而过度增高,当压力增高到一定程度时,上尿路尿液向膀胱内输送受阻,持 续的膀胱高压将造成上尿路损苦,后者为神经源性膀胱最严重并发症之一。 逼尿肌起尿占压(DPp)是评价这种损伤威胁程度的重题指标。DL为在无逼尿肌收 缩及腹压增高 提下 膀胱充 尿时的 小逼 为 DLPP> 40cm,0为造成上尿路损害的危险因素 其异常多见于高位脊随损伤、脊髓栓系综合症等 神经源性疾病导致膀胱壁顺应性减低的患者。而在尿动力学检查时,在无逼尿肌收缩及腹压 改变、无膀胱输尿管返流的前提下,逼尿肌压达到40c0时的膀胱容量为相对安全膀胱容 量:若返流出现在逼尿肌压力达到4Ocm0之前,则相对安全膀胱容量为开始出现返流时的 1

7 正常(Normal) 高(High) 低(Low) 顺应性 正常(Normal) 高(High) 低(High) 尿道功能 正常(Normal) 不全(Incompetent) 1.储尿期:需要重点了解膀胱功能,包括膀胱的感觉、容量、稳定性、顺应性。 (1)膀胱稳定性:有许多神经源性因素可以导致逼尿肌的异常收缩。在储尿期的检测过程 中出现下列情况,即可诊断为逼尿肌过度活动(DO):①逼尿肌收缩为自发的或在诱发试验 (如咳嗽、蹬腿等)后出现,这种逼尿肌收缩不能被人的意识所抑制或消除;②可见逼尿肌 收缩所致的压力波动,但压力上升幅度并不一定要≥15cmH2O,只要有期相性(即有压力上 升支和下降支)压力波动即可。 从尿动力学角度,ICS 将 DO 分为两种模式: ① 终末型 DO: 在膀胱测压过程中发生的单 次不可抑制的不自主性逼尿肌收缩,伴有尿失禁,且通常为完全性排空膀胱;② 期相型 DO: 可见逼尿肌收缩所致特征性的压力波动波形,伴或不伴有尿失禁。 从病因学角度,ICS 将 DO 分为两大类:①特发性 DO:是指膀胱充盈过程中出现自发或 诱发的逼尿肌收缩,无明确的病因;②神经源性 DO:是指由于神经控制机制异常所导致的 DO,在诊断时必须具备神经系统病变的客观证据,常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多发性硬化症、脑 血管疾病、脑脊膜肿瘤和脊髓损伤等病变。 (2)膀胱感觉:在一些病理学因素存在下,可出现膀胱感觉异常,表现为膀胱感觉增强, 或者减退乃至缺失。膀胱感觉增强指膀胱充盈测压过程中,在膀胱容量很小时就提前出现的 首次排尿感、和/或提前出现的强烈排尿感,且持续存在。 膀胱感觉减退或膀胱感觉缺失指膀胱充盈测压过程中延迟出现的首次排尿感或无排尿 感觉出现,常见于骶髓损伤、糖尿病、盆腔手术后等因素造成的神经源性膀胱,也可见于膀 胱出口梗阻所致的慢性尿潴留等疾病。 (3)膀胱容量:神经源性膀胱随病因的不同,膀胱容量可有较大差异,并常伴随膀胱感觉 的异常而变化。 (4)膀胱顺应性:膀胱顺应性反映膀胱容量变化和逼尿肌压力变化之间的关系。正常情况 下,顺应性良好的膀胱会在膀胱内尿液逐渐增多的情况下,维持膀胱内比较低的压力,通常 在 20~40ml/H2O 之间;若因神经源性病变导致膀胱壁的顺应性降低,膀胱内压力可以随着 膀胱内尿液增多而过度增高,当压力增高到一定程度时,上尿路尿液向膀胱内输送受阻,持 续的膀胱高压将造成上尿路损害,后者为神经源性膀胱最严重并发症之一。 逼尿肌漏尿点压(DLPP)是评价这种损伤威胁程度的重要指标。DLPP 为在无逼尿肌收 缩及腹压增高的前提下,膀胱充盈过程中出现漏尿时的最小逼尿肌压力,一般认为 DLPP≥ 40cmH2O 为造成上尿路损害的危险因素[44],其异常多见于高位脊髓损伤、脊髓栓系综合症等 神经源性疾病导致膀胱壁顺应性减低的患者。而在尿动力学检查时,在无逼尿肌收缩及腹压 改变、无膀胱输尿管返流的前提下,逼尿肌压达到 40cmH2O 时的膀胱容量为相对安全膀胱容 量;若返流出现在逼尿肌压力达到 40cmH2O 之前,则相对安全膀胱容量为开始出现返流时的

膀胱容量。DLPP相对应的膀胱容量称为漏尿点压时的膀胱容量。若DLPP大于4Ocm,O,则 点乐膀胱容量与相对安全膀胱容量之差越大,意味着精酰内压高于40c0的时间越长 病变的隐蔽性亦越大, 从而发生上 (5)尿道功能:正常储尿期尿道功能指膀胱在充盈状态下即使增加腹压,尿道闭合压仍为 正值从而维持控尿:而尿道功能不完全则指逼尿肌无收缩时增加腹压出现漏尿,产生的原因 可能是尿道过度移动、尿道周有括约肌功能缺陷等。 2排尿期:在排尿期,正常逼尿肌活动指逼尿肌反射能被主动启动,并维持逼尿肌收缩直至 膀胱排空, 并可受 意识控 制而终 (1)膀胱功能:神经源性膀胱排尿异常可以表现为逼尿肌收缩力减弱,即在排尿期逼尿肌 没有足够的收缩幅度或持续时间而排空膀胱:或者表现为逼尿肌无收缩,即排尿期未能诱发 出逼尿肌反射。神经源性疾病导致逼尿肌收缩力减弱者多见于骶髓下脊髓损伤,或糖尿病、 盆腔脏器手术等外周神经损伤性疾病。 (2)尿道功能 排尿期正常尿道功能指排尿反射之前尿道括约肌开放, 以确保膀胱在低压 状态下排空。通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DSD)指逼尿肌收缩时尿道括约肌同时不自主收缩或 不能松池所致的流出道梗阻。DSD包括逼尿肌-膀胱预协同失调(DBND)和逼尿肌-尿道外括 约肌协同失调(DESD)。DSD多见于骶上和脑干之间的脊髓损伤,如颈胸段脊髓损伤、多发 性硬化症等。DSD可以导致功能性尿道梗阻、尿流率减低、排尿困难、残余尿量增加,其至 丧失自主排尿能力,乃至尿潴留。 推荐意见 1.神经源性膀胱并非单病种疾病,所有可能影响有关储尿和/或排尿神经调节过程的神经 源性病变(包括中枢性、外周性),都有可能影响膀胱和/或尿道功能。病因隐匿者, 应尽力寻找神经病变的病因。(高度推荐) 2. 神经源性膀胱临床症状及严重程度的 并不总是与神经系统病变的而积相 致,因此不能单纯根据神经系统原发病变的类型和程度来臆断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的类 型。神经源性膀胱的分类方法采用基于尿动力学检查结果的ICS下尿路功能障碍分类系 统。(高度推荐) 3.尿动力学检杏作为神经源性膀胱的分类基础,能铭阐明下尿路病理生理的变化,为制定 和调整治疗方案、随访治疗结果提供客观依据。(高度推荐) 参考文献 1.Stohrer M,Goepel M,Kondo A,et al.The standardization of terminology in neurogenic lower urinary tract dysfunction with suggestions for diagnostic rocedures.Neurourol lrodyn.1999.18:139-158 卫中庆.糖尿病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的诊治.辽宁实用糖尿病杂志,2001,9:51-52 3.Latifpour J,Nishimoto T,Marian MJ,et al.Differential regulation of bladder beta-adrenergic and muscarinic cholinergic receptors in experimental diabetes. Diabetes,1991,40:11501156 4.Kitami K.Vesicourethral dysfunction of diabetic patients.Nippon Hinyokika Gakkai Zasshi,1991,82:1074-1083 5.Blaivas JG,Chancellor MB Practical Neurourology.Boston,Butterworth Heinemann,1995b,P155-164 6。张勒,牛海涛,徐婷,等.直肠癌根治术后并发神经源性膀胱的诊断和处理.中国普通外科 杂志.2004.13:843-846

8 膀胱容量。DLPP 相对应的膀胱容量称为漏尿点压时的膀胱容量。若 DLPP 大于 40cmH2O,则 漏尿点压膀胱容量与相对安全膀胱容量之差越大,意味着膀胱内压高于40cmH2O的时间越长、 病变的隐蔽性亦越大,从而发生上尿路损害的危险性越大[49]。 (5)尿道功能:正常储尿期尿道功能指膀胱在充盈状态下即使增加腹压,尿道闭合压仍为 正值从而维持控尿;而尿道功能不完全则指逼尿肌无收缩时增加腹压出现漏尿,产生的原因 可能是尿道过度移动、尿道固有括约肌功能缺陷等。 2.排尿期:在排尿期,正常逼尿肌活动指逼尿肌反射能被主动启动,并维持逼尿肌收缩直至 膀胱排空,并可受意识控制而终止。 (1)膀胱功能:神经源性膀胱排尿异常可以表现为逼尿肌收缩力减弱,即在排尿期逼尿肌 没有足够的收缩幅度或持续时间而排空膀胱;或者表现为逼尿肌无收缩,即排尿期未能诱发 出逼尿肌反射。神经源性疾病导致逼尿肌收缩力减弱者多见于骶髓下脊髓损伤,或糖尿病、 盆腔脏器手术等外周神经损伤性疾病。 (2)尿道功能:排尿期正常尿道功能指排尿反射之前尿道括约肌开放,以确保膀胱在低压 状态下排空。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DSD)指逼尿肌收缩时尿道括约肌同时不自主收缩或 不能松弛所致的流出道梗阻。DSD 包括逼尿肌-膀胱颈协同失调(DBND)和逼尿肌-尿道外括 约肌协同失调(DESD)。DSD 多见于骶上和脑干之间的脊髓损伤,如颈胸段脊髓损伤、多发 性硬化症等。DSD 可以导致功能性尿道梗阻、尿流率减低、排尿困难、残余尿量增加,甚至 丧失自主排尿能力,乃至尿潴留。 推荐意见 1. 神经源性膀胱并非单病种疾病,所有可能影响有关储尿和∕或排尿神经调节过程的神经 源性病变(包括中枢性、外周性),都有可能影响膀胱和∕或尿道功能。病因隐匿者, 应尽力寻找神经病变的病因。(高度推荐) 2. 神经源性膀胱临床症状及严重程度的差异,并不总是与神经系统病变的严重程度相一 致,因此不能单纯根据神经系统原发病变的类型和程度来臆断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的类 型。神经源性膀胱的分类方法采用基于尿动力学检查结果的 ICS 下尿路功能障碍分类系 统。(高度推荐) 3. 尿动力学检查作为神经源性膀胱的分类基础,能够阐明下尿路病理生理的变化,为制定 和调整治疗方案、随访治疗结果提供客观依据。(高度推荐) 参考文献 1. Stöhrer M,Goepel M,Kondo A,et al. The standardization of terminology in neurogenic lower urinary tract dysfunction with suggestions for diagnostic procedures. Neurourol Urodyn,1999,18:139–158 2. 卫中庆.糖尿病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的诊治.辽宁实用糖尿病杂志,2001,9:51-52 3. Latifpour J,Nishimoto T,Marian MJ,et al. Differential regulation of bladder beta-adrenergic and muscarinic cholinergic receptors in experimental diabetes. Diabetes,1991,40:1150-1156 4. Kitami K. Vesicourethral dysfunction of diabetic patients. Nippon Hinyokika Gakkai Zasshi,1991,82:1074-1083 5. Blaivas JG,Chancellor MB. Practical Neurourology. Boston,Butterworth– Heinemann,1995b,P155–164 6. 张勤,牛海涛,徐婷,等.直肠癌根治术后并发神经源性膀胱的诊断和处理.中国普通外科 杂志,2004,13:843-846

7.Butler-Manuel SA,Buttery LDK,A'Herm RP,et al.Pelvic nerve plexus trauma at radical hysterectomy and simple hysterectomy.Cancer,000,8:834-841 &、Sekido N.Kavai K.Aka2a Lower urinary tract complication of radical hysterectomy.Int J Urol,1997,4:259-26 9.Hojo K,Vernava AM,Sugihara K,et al.Preservation of urine voiding and sexual function after rectal cancer surgery.Dis Colon Rectum,1991,34:532-539 10.Cohen LM,Fowler JF,Owen LG,et al.Urinary retention associated with herpes oster infectio Int J Dermatol,1993,32:24-26 11.Broseta E,Osca JM Morera J.et al.Urological manifestations of herpes zoster. Eur Uro1,1993,24:244-247 12.Chen PH,Hsueh HIF,Hong CZ.Herpes zoster-associated voiding dysfunction:a retrospective study and literature review.Arch Phys Med Rehabil,2002,83: 1624-1628 13.Yamanishi T,Yasuda K.Sakakibara R,et al.Urinary retention due to herpes virus infections.Neurourol Urodyn,1998,17:613-619 14.Chen PH,Hsueh HF,Hong CZ.Herpes zoster-associated voiding dysfunction:a retrospective study and literature review.Arch Phys Med Rehabil,2002,83(11): 1624-1628 15.Sakakibara R,Hattori T,Kuwabara S,et al.Micturitional disturbance in paients with Guillain-Barre syndrome.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1997,63:649-653 16.Khan Z,Singh VK,Yang WC,et al.Neurogenic bladder in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Urology,1992,40:289-291 17,毛悦时,吕传直,名发性硬化的流行病学.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2004.31 329-331 18.Fingerman JS,Finkelstein LH.The overactive bladder in multiple sclerosis. JA0A.2000,100(S3):S9-S12 19.Litwiller SE,Frohman EM,Zimmern PE.Multiple sclerosis and the urologist.J ro1.1999.161:743-757 20.Ciancio SJ,Mutchnik S,Rivera VM,et al.Urodynamic patient changes in multiple sclerosi ro1ogy,2001,57:239-245 21.Rashid TM,Hollander JB.Multiple sclerosis and the neurogenic bladder.Phys Med Rehabil Clin N Am.1998.9:615-629 22.Teri L,Borson S,Kiyak A,et al.Behavioral disturbance,cognitive dysfunction, and functional skill,prevalence and relationship in Alzheimer's disease.J Am Geriatr Soc,1989,37:109-116 23.Kotzoris H,Barclay LL,Kheyfets S,et al.Urinary and gait disturbances as markers for early multi-infarct dementia.Stroke.1987.18:138-141 24.Corcos J,Schick E.Text book of the neurogenic bladder.London and New York, Martin Dunitz,2004.P93-94 25.Winge K,Fowler CJ.Bladder dysfunction in Parki sm:mechanisms,prevalence, and management.Mov Disord,2006,21(6):737-74 26.Fowler CJ.Urinary disorders in Parkinson's disease and multiple system atrophy. Funct Neurol,2001,16:277-282 27.Sakakibara R,Uchiyama T,Yamanishi T,et al.Bladder and bowel dysfunction in 9

9 7. Butler-Manuel SA,Buttery LDK, A’Herm RP,et al. Pelvic nerve plexus trauma at radical hysterectomy and simple hysterectomy. Cancer,2000,89:834–841 8. Sekido N,Kawai K,Akaza H. Lower urinary tract dysfunction as persistent complication of radical hysterectomy. Int J Urol,1997,4:259-264 9. Hojo K,Vernava AM,Sugihara K,et al. Preservation of urine voiding and sexual function after rectal cancer surgery. Dis Colon Rectum,1991,34:532-539 10. Cohen LM,Fowler JF,Owen LG,et al. Urinary retention associated with herpes zoster infection. Int J Dermatol,1993,32:24-26 11. Broseta E,Osca JM,Morera J,et al. Urological manifestations of herpes zoster. Eur Urol,1993,24:244-247 12. Chen PH,Hsueh HF,Hong CZ. Herpes zoster-associated voiding dysfunction: a retrospective study and literature review. Arch Phys Med Rehabil,2002,83: 1624-1628 13. Yamanishi T,Yasuda K,Sakakibara R,et al. Urinary retention due to herpes virus infections. Neurourol Urodyn,1998,17:613-619 14. Chen PH,Hsueh HF,Hong CZ. Herpes zoster-associated voiding dysfunction: a retrospective study and literature review. Arch Phys Med Rehabil,2002,83(11): 1624-1628 15. Sakakibara R,Hattori T,Kuwabara S, et al. Micturitional disturbance in paients with Guillain-Barré syndrome. 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1997,63:649-653 16. Khan Z,Singh VK,Yang WC,et al. Neurogenic bladder in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 Urology,1992,40:289-291 17. 毛悦时,吕传真.多发性硬化的流行病学. 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2004,31: 329-331 18. Fingerman JS,Finkelstein LH. The overactive bladder in multiple sclerosis. JAOA,2000,100(S3):S9-S12 19. Litwiller SE,Frohman EM,Zimmern PE. Multiple sclerosis and the urologist. J Urol,1999,161:743-757 20. Ciancio SJ, Mutchnik S, Rivera VM,et al. Urodynamic patient changes in multiple sclerosis. Urology,2001,57:239-245 21. Rashid TM, Hollander JB. Multiple sclerosis and the neurogenic bladder. Phys Med Rehabil Clin N Am,1998,9:615-629 22. Teri L,Borson S,Kiyak A,et al. Behavioral disturbance,cognitive dysfunction, and functional skill,prevalence and relationship in Alzheimer’s disease. J Am Geriatr Soc,1989,37:109-116 23. Kotzoris H,Barclay LL, Kheyfets S,et al. Urinary and gait disturbances as markers for early multi-infarct dementia.Stroke,1987,18:138-141 24. Corcos J,Schick E.Text book of the neurogenic bladder. London and New York, Martin Dunitz,2004,P93-94 25. Winge K, Fowler CJ. Bladder dysfunction in Parkinsonism: mechanisms, prevalence, symptoms,and management. Mov Disord,2006,21(6):737-745 26. Fowler CJ. Urinary disorders in Parkinson’s disease and multiple system atrophy. Funct Neurol,2001,16:277-282 27. Sakakibara R, Uchiyama T, Yamanishi T, et al. Bladder and bowel dysfunction in

Parkinson's disease.I Neural Transm.2008.115(3):443-60 28.苏雅如,将雨平.尿失禁与脑血管意外.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3,11:92-94 29.肖岩 脑卒中继发尿失禁与多项临床因素的相关性.中国临床康复,2003,7:421 30.Weld KJ,Dmochowski RR.Association of level of injury and bladder behavior in patients with post-traumatic spinal cord injury.Urology,2000,55:490-494 31.Bartolin Z,Savic I,Persec 2.Relationship between clinical data and urodynamic findings in patients with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k protrusion.Urol Res, 2002,30(4):219-2 32.Rathore MF,Rashid P,Butt AW,et al.Epidemiology of spinal cord injuries in the 2005 Pakistan earthquake.Spinal Cord,2007,45(10):658-663 33.Rapidi CA,Petropoulou K,Galata A.et al.Neuropathic bladder dys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motor complete and sensory incomplete spinal cord lesion.Spinal Cord,2008,46(10):673-678 34.Appell RA.Voiding dysfunction.Totowa,Humana,2000,P149-162 35.Wrendacona J,Cizkoca D,Kafka J,et al.Cauda equine syndrome.Prog Neurobiol, 2001.64:613-637 36.Dong D.Xu Z.Shi B.et al.Urodynamic study in the neurogenic bladder dysfunction aused hy inte oral disk h e urol Urodyn,.2006,25():446-450 Urinary retention following routin neurosurgical spine procedures.Surg Neurol,2001,55(1):23-28 38.Brooks Me,Moreno M.Sidi A,et al.Urologic complications after surgery on lumbosacral spine.Urology.1985,26(2):202-204 39.McGuire EJ,Cespedes RD,O'Connell HE.Leak-point pressures.Urol Clin North Am,1996,23:253-262 40.Walsh PC,Retik AB,Vaughan C,et al.Campbell's urology.Philadephia,WB Saunders,2002,P931-1026 41.刘智,张立仁,赫平,等.尿流动力学分析在胸腰段脊髓损伤诊断和评估中的意义.中国 临床康复.2005.9(33):34-35 42.Chua HC,Tow A.Tan ES.The neurogenic bladder in spinal cord injury-pattern and management.Ann Acad Med Singapore,1996,25:553-557 43.Weld KI.Dmochowski RR.Association of level of in jury and bladder behavior in patients with post-traumatic spinal cord injury.Urology,2000,55:490-494 44.Ozkan B,Demirkesen O,Durak H,et al.Which factors predict upper urinary tract deterioration in overactive neurogenic bladder dysfunction?Urology,2005 66(1):99-104 45.Abrams P,Blaivas JG,Stanton S,et al.ICS standardisation of terminology of lower urinary tract function.Scand J Urol Nephrol,1988,Supp114:5-19 46.Abrams P,Blaivas J G,Stanton S L,et al.ICS 6th report on the standardisation of terminology of lower urinary tract function.Neurourol Urodyn,1992,11:593-603 47.Andersen JT,Blaivas.ICS 7th report on the standardisation of terminology of lower urinary tract function lower urinary tract rehabilitation techniques.Neurourol Urodyn,1992,11:593-603 48.Abrams P,Cardozo L,Fall M.et al.The standardization of terminology in lower urinarytract function (Report from the standardisation sub-committee of the

10 Parkinson's disease. J Neural Transm,2008,115(3):443-60 28. 苏雅如,将雨平.尿失禁与脑血管意外.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3,11:92-94 29. 肖岩.脑卒中继发尿失禁与多项临床因素的相关性.中国临床康复,2003,7:421 30. Weld KJ,Dmochowski RR. Association of level of injury and bladder behavior in patients with post-traumatic spinal cord injury. Urology,2000,55:490-494 31. Bartolin Z,Savic I,Persec Z. Relationship between clinical data and urodynamic findings in patients with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k protrusion. Urol Res, 2002,30(4):219-22 32. Rathore MF,Rashid P,Butt AW,et al. Epidemiology of spinal cord injuries in the 2005 Pakistan earthquake. Spinal Cord,2007,45(10):658-663 33. Rapidi CA,Petropoulou K,Galata A,et al. Neuropathic bladder dys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motor complete and sensory incomplete spinal cord lesion. Spinal Cord,2008,46(10):673-678 34. Appell RA. Voiding dysfunction. Totowa,Humana,2000,P149-162 35. Wrendacona J,Cizkoca D,Kafka J,et al. Cauda equine syndrome. Prog Neurobiol, 2001,64:613-637 36. Dong D, Xu Z, Shi B,et al. Urodynamic study in the neurogenic bladder dysfunction caused by intervertebral disk hernia. Neurourol Urodyn,2006,25(5):446-450 37. Boulis NM,Main FS,Rodriguez D,et al. Urinary retention following routine neurosurgical spine procedures. Surg Neurol,2001,55(1):23-28 38. Brooks Me,Moreno M,Sidi A,et al. Urologic complications after surgery on lumbosacral spine. Urology,1985,26(2):202-204 39. McGuire EJ,Cespedes RD,O'Connell HE. Leak-point pressures. Urol Clin North Am,1996,23:253-262 40. Walsh PC,Retik AB,Vaughan C,et al.Campbell’s urology.Philadephia,WB Saunders,2002,P931-1026 41. 刘智,张立仁,赫平,等. 尿流动力学分析在胸腰段脊髓损伤诊断和评估中的意义. 中国 临床康复,2005,9(33):34-35 42. Chua HC,Tow A,Tan ES. The neurogenic bladder in spinal cord injury--pattern and management. Ann Acad Med Singapore,1996,25:553-557 43. Weld KJ,Dmochowski RR. Association of level of injury and bladder behavior in patients with post-traumatic spinal cord injury. Urology,2000,55:490-494 44. Ozkan B,Demirkesen O,Durak H,et al. Which factors predict upper urinary tract deterioration in overactive neurogenic bladder dysfunction? Urology,2005, 66(1):99-104 45. Abrams P,Blaivas J G,Stanton S,et al.ICS standardisation of terminology of lower urinary tract function. Scand J Urol Nephrol,1988,Supp114:5-19 46. Abrams P,Blaivas J G,Stanton S L,et al.ICS 6th report on the standardisation of terminology of lower urinary tract function.Neurourol Urodyn,1992,11:593-603 47. Andersen JT,Blaivas J G,Cardozo L,et al.ICS 7th report on the standardisation of terminology of lower urinary tract function lower urinary tract rehabilitation techniques. Neurourol Urodyn,1992,11:593-603 48. Abrams P,Cardozo L,Fall M,et al. The standardization of terminology in lower urinarytract function(Report from the standardisation sub-committee of the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47页,可试读16页,点击继续阅读 ↓↓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