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社会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033602 课程名称:法社会学 英文名称:Law and Society 课程类别:专业课 时:32 学 分:2 适用对象: 老核方式:老试 先修课程:法理学 二、课程简介 中文简介:法律社会学是横跨社会学和法学两个领域的新学科,法社会学的诞生 和发展是20世纪法学领域最伟大的成就之一。法律社会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作为 专业选修课,目的就在于扩展法学专业学生的专业视野,调整、优化大家的知识结构 通过学习更多地引起大家的思考和讨论。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 能力、批判能力是教学的目的所在,通过学习本课程以充分启发学生、让学生的思维 活跃起来,使其仔细观察和思考法律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社会的法 律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思考。 英文简介:Legal sociology is a new discipline that spans the two fields of sociology and law.The birth and development of legal sociology is one of the greatest achievements in the field of law in the 20th century.Legal sociology is an independent subiect.As a professional elective course,the purpose is to expand the professional vision of law students,adjust and optimize evervone's knowledge structure.and arouse evervone's thinking and discussion through learning.The teaching focus of this course is enlightenment.Students'independent thinking ability and critical ability are the purpose of teaching.Through studying this course,students can fully inspire and activate their thinking,make them carefully observe and think about legal phenomena,and guide students to use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learned analyzes the legal issues of the society and guides students to study and think independently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1 《法社会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033602 课程名称:法社会学 英文名称:Law and Society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 时:32 学 分:2 适用对象: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法理学 二、课程简介 中文简介:法律社会学是横跨社会学和法学两个领域的新学科,法社会学的诞生 和发展是20世纪法学领域最伟大的成就之一。法律社会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作为 专业选修课,目的就在于扩展法学专业学生的专业视野,调整、优化大家的知识结构, 通过学习更多地引起大家的思考和讨论。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 能力、批判能力是教学的目的所在,通过学习本课程以充分启发学生、让学生的思维 活跃起来,使其仔细观察和思考法律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社会的法 律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思考。 英文简介:Legal sociology is a new discipline that spans the two fields of sociology and law. The birth and development of legal sociology is one of the greatest achievements in the field of law in the 20th century. Legal sociology is an independent subject. As a professional elective course, the purpose is to expand the professional vision of law students, adjust and optimize everyone's knowledge structure, and arouse everyone's thinking and discussion through learning. The teaching focus of this course is enlightenment. Students’ independent thinking ability and critical ability are the purpose of teaching. Through studying this course, students can fully inspire and activate their thinking, make them carefully observe and think about legal phenomena, and guide students to use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learned analyzes the legal issues of the society and guides students to study and think independently.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法律社会学是法学与社会学的交叉学科,是一门独立学科,是一门专业选修课。 因此,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这门课程的讲授让学生开阔有关法律的社会学视 野:掌握法律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一般理论:了解法律社会学的基础和前沿领域,了 解法律社会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了解法律社会学的研究领域,了解法律社会学的特点 方法和一般模式。通过本课程帮助学生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法律社会学的观点, 并学习中国法律文化的发展进程,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等维度深刻理解习近平 新时代中用特色社会主义思相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法律社会学的基本概念: 2.熟悉法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意义: 3.了解法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法律社会学概述 1,主要内容 (1)法律社会学的概念 (2)中国法律社会学的发展简史: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法律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意义 (2)中国法律社会学发展过程及其原因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通过本节课程,使得学生们对中国法学研究的总体趋势有所了解。同时学 生们可以运用本节中法律社会学的概念以及对中国法律社会学历史的了解,探 索和思考当前的社会的热点问题。 第二节法律社会学的地位、性质与关系(略)》 1.主要内容 (1)法律社会学的地位: (2)法律社会学的性质 (3)法律社会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法律社会学是什么。 第三节法律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略) (三)思考与实践 通过此次授课,让学生们思考以下三个问题,第一,法律社会学能给中国法学
2 法律社会学是法学与社会学的交叉学科,是一门独立学科,是一门专业选修课。 因此,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这门课程的讲授让学生开阔有关法律的社会学视 野;掌握法律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一般理论;了解法律社会学的基础和前沿领域,了 解法律社会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了解法律社会学的研究领域,了解法律社会学的特点、 方法和一般模式。通过本课程帮助学生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法律社会学的观点, 并学习中国法律文化的发展进程,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等维度深刻理解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绪论 (一) 目的与要求 1.掌握法律社会学的基本概念; 2.熟悉法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意义; 3.了解法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二)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法律社会学概述 1.主要内容 (1)法律社会学的概念; (2)中国法律社会学的发展简史;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法律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意义 (2)中国法律社会学发展过程及其原因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通过本节课程,使得学生们对中国法学研究的总体趋势有所了解。同时学 生们可以运用本节中法律社会学的概念以及对中国法律社会学历史的了解,探 索和思考当前的社会的热点问题。 第二节 法律社会学的地位、性质与关系(略) 1.主要内容 (1)法律社会学的地位; (2)法律社会学的性质; (3)法律社会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法律社会学是什么。 第三节 法律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略) (三)思考与实践 通过此次授课,让学生们思考以下三个问题,第一,法律社会学能给中国法学
研究带来的启示;第二,如何看待法律的工具论、多元论:第三,如何从历史与社会 的角度把握法律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次授课采用讲授与多媒体讲解两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变抽象为具体,让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结合,提高学生 的综合能力 第二章法律社会学的基本理论 (一)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了解世界上几大法律社会学流派的基本理论,并就我国相关科学研究的 现状作出比较法学方面的考察。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法律社会学 1.主要内容 (1)马克思关于法律的观点: (2)马克思对资本主义自由平等原则的解释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法律概念 (2)自由平等原则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通过学习马克思的法律社会学的观点,令学生们进一步理解马克思主义思 想,提升同学们的理论水平 第二节马克斯·韦伯的法律社会学 1,主要内容 (1)韦伯的社会学方法论 (2)韦伯的法律定义 (3)韦伯的法律类型学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韦伯社会方法论的背景及其价值关联与价值中立的理论 (2)韦伯社会学理论中最重要的方法论概念之一是理想类型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令学生们了解社会法学派的韦伯及其法律社会学理论 思想,增加学生们的知识积累,为个人梦的实现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第三节塞尔滋尼克的法律社会学(略) 3
3 研究带来的启示;第二,如何看待法律的工具论、多元论;第三,如何从历史与社会 的角度把握法律。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次授课采用讲授与多媒体讲解两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变抽象为具体,让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结合,提高学生 的综合能力。 第二章 法律社会学的基本理论 (一) 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了解世界上几大法律社会学流派的基本理论,并就我国相关科学研究的 现状作出比较法学方面的考察。 (二)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法律社会学 1.主要内容 (1)马克思关于法律的观点; (2)马克思对资本主义自由平等原则的解释。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法律概念; (2)自由平等原则。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通过学习马克思的法律社会学的观点,令学生们进一步理解马克思主义思 想,提升同学们的理论水平 第二节 马克斯·韦伯的法律社会学 1.主要内容 (1)韦伯的社会学方法论 (2)韦伯的法律定义 (3)韦伯的法律类型学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韦伯社会方法论的背景及其价值关联与价值中立的理论 (2)韦伯社会学理论中最重要的方法论概念之一是理想类型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令学生们了解社会法学派的韦伯及其法律社会学理论 思想,增加学生们的知识积累,为个人梦的实现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第三节 塞尔滋尼克的法律社会学(略)
第四节我国目前的主要法律社会学观点 1.主要内容 (1)苏力的法律社会学思想 (2)李桶的法律社会学思想 (3)张文显的法律社会学思想 (4)张乃根的法律社会学思想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苏力、李楯、张文显、张乃根法律社会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3,问颗与应用(能力要求) 通过本节课程,使得同学们了解国内法律社会学的研究情况,通过对比国 内外的研究情况以反思当前我国的研究情况,不断地提升同学们的批判能力。 (三)思考与实践 通过此次授课,让学生们试述我国主要的法律社会学观点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次授课采用讲授、讨论与多媒体讲解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变抽象为具体,让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结合,提高 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三章法律文化 (一)目的与要求 掌握中国法律文化的特征,熟悉中国法律文化对中国法治建设进展的影响,了 解法律文化的特质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法律文化概述 1.主要内容 (1)法律文化的概念 (2)法律文化的结松 (3)法律文化的模式 (4)法律文化的起源与类型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对法律文化的界定的不同学说 (2)中国法律文化结构层次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法律文化的概念及其相关特征,学习中华优 4
4 第四节 我国目前的主要法律社会学观点 1.主要内容 (1)苏力的法律社会学思想 (2)李楯的法律社会学思想 (3)张文显的法律社会学思想 (4)张乃根的法律社会学思想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苏力、李楯、张文显、张乃根法律社会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通过本节课程,使得同学们了解国内法律社会学的研究情况,通过对比国 内外的研究情况以反思当前我国的研究情况,不断地提升同学们的批判能力。 (三)思考与实践 通过此次授课,让学生们试述我国主要的法律社会学观点。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次授课采用讲授、讨论与多媒体讲解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变抽象为具体,让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结合,提高 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三章 法律文化 (一) 目的与要求 掌握中国法律文化的特征,熟悉中国法律文化对中国法治建设进展的影响,了 解法律文化的特质。 (二)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法律文化概述 1.主要内容 (1)法律文化的概念 (2)法律文化的结构 (3)法律文化的模式 (4)法律文化的起源与类型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对法律文化的界定的不同学说 (2)中国法律文化结构层次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法律文化的概念及其相关特征,学习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文化,不断地提升其自身的法 学理论水平 第二节社会文化环境与法律文化的隔离、冲突与选择(略) 第三节中国古代法文化的现代意义与影响(略) (三)思考与实践 通过此次授课,让学生们思考以下两个问题,第一是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特点, 第二是中国法律文化对中国法治建设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次授课采用讲授与多媒体讲解两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变抽象为具体,让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四章法制现代化 (一)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掌握法制现代化的基本内容,思考我国法律转型应当面对的一系列问 题。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法制现代化概述 1.主要内容 (1)法制现代化含义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法制现代化的涵义 (2)法制现代化的标准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通过本节课程学习,深化同学们对法制现代化概念的理解,提升学生们的制 度自信。 第二节社会变迁与法制 1.主要内容 (1)社会变迁的类型 (2)社会变迁与法制的关系 (3)转型时期的法律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社会变迁理论 (2)社会变迁与法制的关系 (3)社会与社会精神 5
5 秀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文化,不断地提升其自身的法 学理论水平。 第二节 社会文化环境与法律文化的隔离、冲突与选择(略) 第三节 中国古代法文化的现代意义与影响(略) (三)思考与实践 通过此次授课,让学生们思考以下两个问题,第一是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特点, 第二是中国法律文化对中国法治建设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次授课采用讲授与多媒体讲解两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变抽象为具体,让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四章 法制现代化 (一)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掌握法制现代化的基本内容,思考我国法律转型应当面对的一系列问 题。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法制现代化概述 1.主要内容 (1)法制现代化含义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法制现代化的涵义 (2)法制现代化的标准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通过本节课程学习,深化同学们对法制现代化概念的理解,提升学生们的制 度自信。 第二节 社会变迁与法制 1.主要内容 (1)社会变迁的类型 (2)社会变迁与法制的关系 (3)转型时期的法律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社会变迁理论 (2)社会变迁与法制的关系 (3)社会与社会精神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通过本节课程学习,深化同学们对社会变迁的概念及其与法制的关系的理 解。 (三)思考与实践 通过此次授课,让学生们思考以下两个问题,第一是中国法制制度的精神内核: 第二是西方以宗教为核心社会精神的实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次授课采用讲授与多媒体讲解两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变抽象为具体,让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结合,提高学生 的综合能力。 第五章法律制度 (一)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掌握法律制度的社会学含义、法律制度的基本要素,并就我国目前法律 体系的内部结构作出尝试性的思考。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法律制度的社会学含义 1.主要内容 (1)基于制度原因的法律失效 (2)基于观念层面的法律失效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法律制度的社会学含义 (2)制度与观念对法律的作用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深化同学对法律制度的理解,增强学生们的法治意识。 第二节法律制度三要素(略) 1.主要内容 (1)公正 (2)公开 (3)效率 2.基本概念和知识占 (1)公正的含义 (2)公开的含义 (3)效率的含义
6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通过本节课程学习,深化同学们对社会变迁的概念及其与法制的关系的理 解。 (三) 思考与实践 通过此次授课,让学生们思考以下两个问题,第一是中国法制制度的精神内核; 第二是西方以宗教为核心社会精神的实质。 (四)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次授课采用讲授与多媒体讲解两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变抽象为具体,让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结合,提高学生 的综合能力。 第五章 法律制度 (一) 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掌握法律制度的社会学含义、法律制度的基本要素,并就我国目前法律 体系的内部结构作出尝试性的思考。 (二)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法律制度的社会学含义 1.主要内容 (1)基于制度原因的法律失效 (2)基于观念层面的法律失效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法律制度的社会学含义 (2)制度与观念对法律的作用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深化同学对法律制度的理解,增强学生们的法治意识。 第二节 法律制度三要素(略) 1.主要内容 (1)公正 (2)公开 (3)效率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公正的含义 (2)公开的含义 (3)效率的含义
第三节法律制度的结构性调适 1.主要内容 (1)影响法律行为的诸因素 (2)现代法律制度的文化特质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弗里德曼的观点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本节课程难度稍大,通过结合中国社会实际力争使问题能够易于理解,提升 同学们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三)思考与实践 通过此次授课,让学生们试述弗里德曼的现代法律制度与传统法律制度之间的 文化倾向。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次授课采用多媒体讲解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 率,变抽象为具体,让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六章法的民族现象 (一)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掌握法的历史特征、地域特征,思考我国法律改革过程中民族因素的作 用。 (二)数学内容 第一节法的多元化 1.主要内容 (1)多元化的概念 (2)多元化的原因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多元法文化态势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同学们掌握当前多样的法文化,提升自身的文化自信。 第二节法的本土化 1.主要内容 (1)本土化的概念 (2)木土化的原因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7 第三节 法律制度的结构性调适 1.主要内容 (1)影响法律行为的诸因素 (2)现代法律制度的文化特质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弗里德曼的观点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本节课程难度稍大,通过结合中国社会实际力争使问题能够易于理解,提升 同学们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三) 思考与实践 通过此次授课,让学生们试述弗里德曼的现代法律制度与传统法律制度之间的 文化倾向。 (四)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次授课采用多媒体讲解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 率,变抽象为具体,让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六章 法的民族现象 (一) 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掌握法的历史特征、地域特征,思考我国法律改革过程中民族因素的作 用。 (二)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法的多元化 1.主要内容 (1)多元化的概念 (2)多元化的原因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多元法文化态势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同学们掌握当前多样的法文化,提升自身的文化自信。 第二节 法的本土化 1.主要内容 (1)本土化的概念 (2)本土化的原因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法文化的本土化特征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们了解我国的法文化相关知识,引导同学们用马 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进行全局统筹思考和中西辩证对比,并思考如何对待外国法 文化,借此提升其思辨能力。 第三节法的国际化 1。主要内容 (1)国际化的概念 (2)国际化的原因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多元化世界格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国际司法机构的理论与实践及各国间 的司法协助活动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们了解当前法文化发展的趋势,深化学生们的大 局意识。 (三)思考与实我 通过此次授课,让学生们思考两个问题,第一是法的本土化特点:第二是法的 国际化发展趋势与本土化矛盾的解决。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次授课采用讲授与多媒体讲解两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变抽象为具体,让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结合,提高学生 的综合能力。 第七章法的执行的法律模式和社会学模式 (一)目的与要求 掌握行动中法的理论,熟悉运用行动中的法分析问题的方法,了解中国刑事案 件的自由裁量与行动中法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法的执行的法律模式 第二节法的执行的社会学模式 第三节刑事案件中的白由裁量 第四节刑事案件中的交易 第五节刑事案件的“私了”问题 (三)思考与实践
8 法文化的本土化特征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们了解我国的法文化相关知识,引导同学们用马 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进行全局统筹思考和中西辩证对比,并思考如何对待外国法 文化,借此提升其思辨能力。 第三节 法的国际化 1.主要内容 (1)国际化的概念 (2)国际化的原因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多元化世界格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国际司法机构的理论与实践及各国间 的司法协助活动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们了解当前法文化发展的趋势,深化学生们的大 局意识。 (三) 思考与实践 通过此次授课,让学生们思考两个问题,第一是法的本土化特点;第二是法的 国际化发展趋势与本土化矛盾的解决。 (四)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次授课采用讲授与多媒体讲解两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变抽象为具体,让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结合,提高学生 的综合能力。 第七章 法的执行的法律模式和社会学模式 (一) 目的与要求 掌握行动中法的理论,熟悉运用行动中的法分析问题的方法,了解中国刑事案 件的自由裁量与行动中法的关系。 (二)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法的执行的法律模式 第二节 法的执行的社会学模式 第三节 刑事案件中的自由裁量 第四节 刑事案件中的交易 第五节 刑事案件的“私了”问题 (三) 思考与实践
通过此次授课,让同学们思考以下两个问题,第一是在中国刑事案件“私了”的 风险与规制:第二是法的执行的社会学模式分析。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次授课采用多媒体讲解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 率,变抽象为具体,让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八章社会对法的作用的研究 (一)目的与要求 掌握社会分工理论,熟悉杜尔克姆理论的内容,了解分工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分工对法律类型的影响 1.主要内容 (1)分工的概念 (2)分工如何影响法律类型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分工 (2)对法律类型的影响 第二节对杜尔克姆理论的挑战 1.主要内容 (1)杜尔克姆理论 (2)对杜尔克姆理论的挑战是什么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杜尔克姆理论 第三节共生关系及其法律形式 1.主要内容 (1)共生关系的概念 (2)共生关系的法律形式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共生关系及其法律形式 (三)思考与实践 通过本节课程学习,让学生们思考社会分工理论的模型与意义以及杜尔克姆理 论对中因解决现实问题的作业。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次授课采用课堂教授与多媒体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变抽象为具体,让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结合,提高学 生的综合能力。 9
9 通过此次授课,让同学们思考以下两个问题,第一是在中国刑事案件“私了”的 风险与规制;第二是法的执行的社会学模式分析。 (四)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次授课采用多媒体讲解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 率,变抽象为具体,让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八章 社会对法的作用的研究 (一) 目的与要求 掌握社会分工理论,熟悉杜尔克姆理论的内容,了解分工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分工对法律类型的影响 1.主要内容 (1)分工的概念 (2)分工如何影响法律类型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分工 (2)对法律类型的影响 第二节 对杜尔克姆理论的挑战 1.主要内容 (1)杜尔克姆理论 (2)对杜尔克姆理论的挑战是什么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杜尔克姆理论 第三节 共生关系及其法律形式 1.主要内容 (1)共生关系的概念 (2)共生关系的法律形式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共生关系及其法律形式 (三) 思考与实践 通过本节课程学习,让学生们思考社会分工理论的模型与意义以及杜尔克姆理 论对中国解决现实问题的作业。 (四)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次授课采用课堂教授与多媒体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变抽象为具体,让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结合,提高学 生的综合能力
五、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黑体,小4) 教学环 节 少 其他 教学时数 题课 实验实习 教学 学 环节 计 课程内容 第一章 4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2 4 第七章 2 2 第八章 合计 22 10 六、课程考核 (一)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方式采用考试/考查。 (二)成绩构成 平时成绩占比:60% 期末考试占比:40% (三)成绩考核标准 本课程成绩考核标准采用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的综合考核方式,一是为了检测学 生是否掌握法律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一般理论,二是为了检测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批判能力是否有所提高,三是为了检测学生是否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从 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等维度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七、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 1.李瑜青著.《法律社会学经典论著评述》.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6年: 2.王威著.《法律社会学:学科辨析与理论源流》,北京。群众出版社,2004年: 3.[德]韦伯著.《韦伯作品集: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广西师范 大学出版社,2005年: 10
10 五、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黑体,小 4) 教学环 节 教学时数 课程内容 讲 课 习 题 课 讨 论 课 实验 实习 其他 教学 环节 小 计 第一章 4 4 第二章 4 4 第三章 4 4 第四章 4 4 第五章 4 4 第六章 2 2 4 第七章 2 2 4 第八章 2 2 4 合计 22 10 32 六、课程考核 (一)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方式采用考试/考查。 (二)成绩构成 平时成绩占比:60% 期末考试占比:40% (三)成绩考核标准 本课程成绩考核标准采用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的综合考核方式,一是为了检测学 生是否掌握法律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一般理论,二是为了检测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批判能力是否有所提高,三是为了检测学生是否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从 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等维度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七、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 1. 李瑜青著.《法律社会学经典论著评述》.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6 年; 2. 王威著.《法律社会学:学科辨析与理论源流》,北京.群众出版社,2004 年; 3. [德]韦伯著.《韦伯作品集: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广西师范 大学出版社,2005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