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II》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07170 课程名称:民法 英文名称:Civil Law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时:64 学 分分:4 适用对象:卓越法律人才实验班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先修课程:法理学、宪法学 二、课程简介 民法是法学专业学生的重要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民法学基本体系、基本原理和基本 制度:识记中国民法的主要内容,深刻认识中国民法以人民为中心、保障人民权益实 现和发展的人民性具有广阔的视野,了解法、德等各主要国家的民事法律制度。能 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使学习者具备初步的民法学科研能力。法学本科教 学计划中,民法课程另开设合同法、知识产权法、婚烟继承法,故本大纲中不包含上 述内容在内,但授课时要求老师把民法的传统体系交待清楚。 Civil Law is an important course for students of Jurisprudence specialty.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master the basic system,principles and framework, understand the civil laws framework of some major countries such as France and Germany,and memorize the major content of the Chinese Civil Code.The aim of the course is that students should be able to resolve problems in current practices with the acquired knowledge and do some primary studies in the science of civil laws.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民法分则中的物权、人格权、债的一般原理、 不当得利、无因管理之债、侵权责任一般原理,熟悉相关法律规定,充分理解民法作 为基础性法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我国人权事业建设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具备运用 法律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
1 《 民法 II》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071704 课程名称:民法 英文名称:Civil Law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学 时:64 学 分:4 适用对象:卓越法律人才实验班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先修课程:法理学、宪法学 二、课程简介 民法是法学专业学生的重要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民法学基本体系、基本原理和基本 制度;识记中国民法的主要内容,深刻认识中国民法以人民为中心、保障人民权益实 现和发展的人民性;具有广阔的视野,了解法、德等各主要国家的民事法律制度。能 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使学习者具备初步的民法学科研能力。法学本科教 学计划中,民法课程另开设合同法、知识产权法、婚姻继承法,故本大纲中不包含上 述内容在内,但授课时要求老师把民法的传统体系交待清楚。 Civil Law is an important course for students of Jurisprudence specialty.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master the basic system, principles and framework, understand the civil laws framework of some major countries such as France and Germany, and memorize the major content of the Chinese Civil Code. The aim of the course is that students should be able to resolve problems in current practices with the acquired knowledge and do some primary studies in the science of civil laws.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民法分则中的物权、人格权、债的一般原理、 不当得利、无因管理之债、侵权责任一般原理,熟悉相关法律规定,充分理解民法作 为基础性法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我国人权事业建设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具备运用 法律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
第十一章物权总论 (一)目的与要求 1、通过本章节的讲授,让学生对物权法原理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理解,充分认 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权体系的重要意 2、要求学生掌握物权法的含义和基本内容。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术 1、物权法的概念 2、物权法的性质与地位 3 物权法的特征 4、物权法的趋势 5、中国物权法的制定 第二节物权的意义 1、物权的概念 2 物权的特征 3、物权与债权的区别 第三节物权的客体 1、物的概念 2、一物一权主义 3、动产与不动产 4、主物与从物 5、原物与息 6、动物 7、特种物 第三节物权的种类 1、物权法定主义 物权的种类 第四节物权的效力 1、概念 物权的效力关于物权效力的学说 ,物权的排他效力 力的含义排他效力的表现 4、物权请求权 第五节物权的变动 1、橱林 物权变动的概念与形态 物权的发生物权的变更物权的消灭 物权变动的原因 2
2 第十一章 物权总论 (一)目的与要求 1、通过本章节的讲授,让学生对物权法原理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理解,充分认 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权体系的重要意义。 2、要求学生掌握物权法的含义和基本内容。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1、物权法的概念 2、物权法的性质与地位 3、物权法的特征 4、物权法的趋势 5、中国物权法的制定 第二节 物权的意义 1、物权的概念 2、物权的特征 3、物权与债权的区别 第三节 物权的客体 1、物的概念 2、一物一权主义 3、动产与不动产 4、主物与从物 5、原物与孳息 6、动物 7、特种物 第三节 物权的种类 1、物权法定主义 2、物权的种类 第四节 物权的效力 1、概念 物权的效力 关于物权效力的学说 2、物权的排他效力 物权的排他效力的含义 排他效力的表现 3、物权的优先效力 4、物权请求权 第五节 物权的变动 1、概述 物权变动的概念与形态 物权的发生 物权的变更 物权的消灭 物权变动的原因
2、物权变动的公示公信原则 公示原则 物权公示的方法物权公示的效力 公信原则 物权消灭的原因 第六书 权制度的理论基础 物权行为理论 1、物权行为理论的起源 2、物权行为理论的基本内容 3、对物权行为理论的评价 (三)思考与实践 1 ,物权与债权的区别 物权与其他绝对权的区别 2、物权法定原则的利与弊 3、不同物权变动模式的优劣 4、物权行为理论的优势与弊端 5、关于物权效力诸种争议的实质 典型案例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 第十二章所有权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节的讲授,让学生对所有权一般原理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理解,理 解土地公有的优越性。 2、要求学生掌握所有权的含义和基本内容。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果 1、所有权的概念与特征 2、所有权的社会作用 3、所有权的内容 4、物权请求权 5、取得时效制度 节不动产所有权 土地所有权 2、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3、不动产相邻关系 第三节动立所有权 善意取得 3、遗失物的拾得 3
3 2、物权变动的公示公信原则 公示原则 物权公示的方法 物权公示的效力 公信原则 3、 物权消灭的原因 第六节 物权制度的理论基础——物权行为理论 1、 物权行为理论的起源 2、 物权行为理论的基本内容 3、 对物权行为理论的评价 (三)思考与实践 1、物权与债权的区别 2、物权与其他绝对权的区别 2、物权法定原则的利与弊 3、不同物权变动模式的优劣 4、物权行为理论的优势与弊端 5、关于物权效力诸种争议的实质 6、典型案例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 第十二章 所有权 (一)目的与要求 1、通过本章节的讲授,让学生对所有权一般原理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理解,理 解土地公有的优越性。 2、要求学生掌握所有权的含义和基本内容。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1、所有权的概念与特征 2、所有权的社会作用 3、所有权的内容 4、物权请求权 5、 取得时效制度 第二节 不动产所有权 1、土地所有权 2、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3、不动产相邻关系 第三节 动产所有权 1、 善意取得 2 、先占 3 、遗失物的拾得
4、埋藏物的发现 5、添附 (二)思考与实践 1、所有权与所有制的关系 2、 有权平等与分类规定所有权之矛盾与调和 3、集体所有权“虚化 问题的由来与出路 4、区分所有与一物一权之关系 5、埋藏物、遗失物取得中效率与公平之兼顾 6、典型案例 第十三章共有 (一)目的与要求 明确共有与相关概念的差异、共有的分类、表现形式、共有的内外部关系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共有的概念与特征 共有的概念和特征 (一)共有的概念 (二)共有特征 第二节按份共有 按份共有的概念和特征 按份共有的内部关系 1.对共有物的利用和处理 ①对共有物的占有、使用、收益 ②对共有物的处分 ③共有物的管理与费用负担 ④共有物的分割 2.对于共有份权利的行使 三、按份共有的外部关系 1.共有人对于第三人的权利 2.共有人对于第三人的义务 第三节共同共有 共同共有的概念和特征 思考问题:共同共有与按份共有的不同 共同共有向按份共有的转化 一、同共有的内部关系 1.共有物的占有、 使用 、收益和处分 2.共有物的管理和费用承担 三、共同共有的外部关系 1.共有人对第三人的权利 4
4 4 、埋藏物的发现 5、 添附 (三)思考与实践 1、所有权与所有制的关系 2、所有权平等与分类规定所有权之矛盾与调和 3、集体所有权“虚化”问题的由来与出路 4、区分所有与一物一权之关系 5、埋藏物、遗失物取得中效率与公平之兼顾 6、典型案例 第十三章 共有 (一)目的与要求 明确共有与相关概念的差异、共有的分类、表现形式、共有的内外部关系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共有的概念与特征 一、共有的概念和特征 (一)共有的概念 (二)共有特征 第二节 按份共有 一、按份共有的概念和特征 二、按份共有的内部关系 1.对共有物的利用和处理 ①对共有物的占有、使用、收益 ②对共有物的处分 ③共有物的管理与费用负担 ④共有物的分割 2.对于共有份权利的行使 三、按份共有的外部关系 1.共有人对于第三人的权利 2.共有人对于第三人的义务 第三节 共同共有 一、 共同共有的概念和特征 思考问题:共同共有与按份共有的不同 共同共有向按份共有的转化 二、共同共有的内部关系 1.共有物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 2.共有物的管理和费用承担 三、共同共有的外部关系 1.共有人对第三人的权利
共有人对第三人的义务 四、共同共有的类型 1.夫妻共有 2.家庭共有 3.共同继承的财产 合伙财产 五、 共有财产的分割 (一)共有物分割的原则 1.根据法律规定原则 2.依据合同约定原则 3.保存和发挥 物的效用 4. 合情合理原 (二)共有物分割的方法 1.实物分割 2.变价分害到 3。作价补偿 第四节准共有 概念 二、准共有中的共同共有和按份共有 (三)思考与实我 1、共同共有与按份共有的本质区别 2、共同共有与按份共有在行使上的本质不同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 第十四章用益物权 (一)目的与要求 1、通过本章节的讲授,让学生对用益物权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理解,了解三权 分置与乡村振兴的关系。 2、要求学生学握用益物权的含义和基本内容。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用益物权概述 1、 用益物权的概念和特征 2、 用益物权的种类 第二节地上权 1、地上权的概念与特征 2、地上权的发生 3 地上权的期限 4、 地上权的效力 5、地上权的消灭 5
5 2.共有人对第三人的义务 四、共同共有的类型 1.夫妻共有 2.家庭共有 3.共同继承的财产 4.合伙财产 五、共有财产的分割 (一)共有物分割的原则 1.根据法律规定原则 2.依据合同约定原则 3.保存和发挥物的效用 4.合情合理原则 (二)共有物分割的方法 1.实物分割 2.变价分割 3.作价补偿 第四节 准共有 一、 概念 二、准共有中的共同共有和按份共有 (三)思考与实践 1、共同共有与按份共有的本质区别 2、共同共有与按份共有在行使上的本质不同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 第十四章 用益物权 (一)目的与要求 1、通过本章节的讲授,让学生对用益物权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理解,了解三权 分置与乡村振兴的关系。 2、要求学生掌握用益物权的含义和基本内容。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用益物权概述 1、 用益物权的概念和特征 2、 用益物权的种类 第二节 地上权 1、 地上权的概念与特征 2、 地上权的发生 3、 地上权的期限 4、 地上权的效力 5、 地上权的消灭
6、地上权与宅基地使用权 第三节地役权 1、地役权的概念与特征 2、地役权的种类 3 ,地役权的取得 4、 地役权的效力 5、地役权的消灭 第四节用益权 1、用益权的概念和特征 2. 国有自然资源使用权 承包经营权 4、 采矿权 第五节典权 1、概念与特征 2、典权与类似权利的区别 3、典权的取得 4、典权的期限 、 典权的效力 6、 典权的消灭 (三)思老与实践 没用地使用权中土地权益的实现与保障民生之冲突与协调 3、 宅基地使用权制度之缺陷与出路 4、用益物权体系之合理构建 5、三权分置对农村承包经营权的影响 6、研讨 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历史变迁,从集体土地所有权与农村承包经营权两权分离,到士 地所有权、农村承包经营权与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的模式对农村社会变革的重大意义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 第十五章担保物权 (一)目的与要求 1、通过本章节的讲授,让学生对担保物权的一般原理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理解, 了解担保物权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建设的关系。 2、要求学生草握相保物权的基本内容。 (二)教学内容 一节担保物权概述 担保物权的概念与社会作用 2、担保物权的种类 6
6 6、 地上权与宅基地使用权 第三节 地役权 1、 地役权的概念与特征 2、地役权的种类 3、地役权的取得 4、地役权的效力 5、地役权的消灭 第四节 用益权 1、 用益权的概念和特征 2、 国有自然资源使用权 3、 承包经营权 4、 采矿权 第五节 典权 1、 概念与特征 2、典权与类似权利的区别 3、典权的取得 4、典权的期限 5、 典权的效力 6、 典权的消灭 (三)思考与实践 1、用益物权与债权性使用权之区分 2、建设用地使用权中土地权益的实现与保障民生之冲突与协调 3、宅基地使用权制度之缺陷与出路 4、用益物权体系之合理构建 5、三权分置对农村承包经营权的影响 6、研讨 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历史变迁,从集体土地所有权与农村承包经营权两权分离,到土 地所有权、农村承包经营权与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的模式对农村社会变革的重大意义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 第十五章 担保物权 (一)目的与要求 1、通过本章节的讲授,让学生对担保物权的一般原理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理解, 了解担保物权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建设的关系。 2、要求学生掌握担保物权的基本内容。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担保物权概述 1、 担保物权的概念与社会作用 2、 担保物权的种类
3、担保物权的性质 第二节抵押权 1、抵柙权概术 2、抵押权的取得 抵押权的效力 4、 抵押权 消 5、特别抵押权 第三节质权 1、质权概闲 2、动产质权 3、权利质权 第四节留置权 1、 留置权概述 2、 留置权的取得 依法律规定而取得 3、留置权的效力 4、留置权的消灭 第 五 型的担保 2、 所有权保留 (三)思考与实践 1、担保作为物权的非典型性 2、抵押权在担保物权中的典型性地位 3、质权 留置权意义上的占有与用益物权意义上对物之占有的区别 4、留置权中关联关系的含义 5、典型案例 6、简述让与担保制度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 第十六章占有 (一)目的与要求 1、通过本章节的讲授,让学生对占有的一般原理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理解。 2、要求学生掌握占有的含义和基本内容。 (一)教内空 第 节占有概述 1、占有的概念 2、占有的成立 3、占有的社会作用 第二节占有的种类 、有权占有 与物权占有 2、自主占有与他主占有
7 3、担保物权的性质 第二节 抵押权 1、 抵押权概述 2、 抵押权的取得 3、 抵押权的效力 4、抵押权的消灭 5、 特别抵押权 第三节 质权 1、 质权概述 2、动产质权 3、 权利质权 第四节 留置权 1、 留置权概述 2、 留置权的取得——依法律规定而取得 3、留置权的效力 4、 留置权的消灭 第五节 非典型的担保 1、 让与担保 2、 所有权保留 (三)思考与实践 1、担保作为物权的非典型性 2、抵押权在担保物权中的典型性地位 3、质权、留置权意义上的占有与用益物权意义上对物之占有的区别 4、留置权中关联关系的含义 5、典型案例 6、简述让与担保制度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 第十六章 占有 (一)目的与要求 1、通过本章节的讲授,让学生对占有的一般原理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理解。 2、要求学生掌握占有的含义和基本内容。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占有概述 1、占有的概念 2、占有的成立 3、占有的社会作用 第二节 占有的种类 1、有权占有与物权占有 2、自主占有与他主占有
3、善意占有与恶意占有 4、直接占有与间接占有 5、单独占有与共同占有 第三节占有的效力 1、占有权利的推定 2、善意取得 3、占有之保护 4、占有的消灭 (三)思若与实我 2、典型案例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 尊技避 (一)目的与要求 1、通过本章节的讲授,让学生对债权法的一般原理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理解 了解债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体系中的地位。 2、 要求学生掌握债权法的含义和基本内容。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债法概述 1、债法的概念和特征 2、债法的发展历史 第二节债的概念和分类 1、债的概念 2、债的本质 3、情的要素 4、情的分类 (三)思考与实践 1、债的判断标准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 第十八章债的类型 (一)目的与要求 1、通过本章节的讲授,让学生对债权类型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理解。 8
8 3、善意占有与恶意占有 4、直接占有与间接占有 5、单独占有与共同占有 第三节 占有的效力 1、占有权利的推定 2、善意取得 3、占有之保护 4、占有的消灭 (三)思考与实践 1、占有保护之现实意义 2、占有保护之必要限度 2、典型案例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 第三编 债权总论 第十七章 债权概述 (一)目的与要求 1、通过本章节的讲授,让学生对债权法的一般原理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理解, 了解债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体系中的地位。 2、要求学生掌握债权法的含义和基本内容。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债法概述 1、债法的概念和特征 2、债法的发展历史 第二节 债的概念和分类 1、债的概念 2、债的本质 3、债的要素 4、债的分类 (三)思考与实践 1、债的判断标准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 第十八章 债的类型 (一)目的与要求 1、通过本章节的讲授,让学生对债权类型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理解
2、要求学生掌握不同债的类型。 (二)教学内容 一、单一之债与多数人之债 二、按份之债与连带之债 1、按份之债 连带之债 2 三、简单之债与选择之债 四、特定之债与种类之债 (三)思考与实践 债之分类的意义 2 (四)教学方法与手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 第十九章债的变更和移转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节的讲授,让学生对债的变更和移转的一般原理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和理解。 2、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含义和基本内容。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债的变更 1、债的变更的要件 第二售情的效 债的变更的效力 1、债权让与的发生原因 2、债权让与合同的特点 债权让与合同的生效要件 债权让 与的效力 第三节债务承担 1、免责的债务承担 2、并存的债务承担 第四节债权债务的概括移转 合同承受 2、 企业合并 (三)思考与实践 1、债的变更的要件和效力 2、债权让与合同的生效要件 3、债务承担的概念 4、 债权债务的概括移转的情形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9
9 2、要求学生掌握不同债的类型。 (二)教学内容 一、单一之债与多数人之债 二、按份之债与连带之债 1、按份之债 2、连带之债 三、简单之债与选择之债 四、特定之债与种类之债 (三)思考与实践 1、债之分类的意义 2、典型案例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 第十九章 债的变更和移转 (一)目的与要求 1、通过本章节的讲授,让学生对债的变更和移转的一般原理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和理解。 2、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含义和基本内容。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债的变更 1、债的变更的要件 2、 债的变更的效力 第二节 债权让与 1、 债权让与的发生原因 2、 债权让与合同的特点 3、 债权让与合同的生效要件 4、 债权让与的效力 第三节 债务承担 1、 免责的债务承担 2、 并存的债务承担 第四节 债权债务的概括移转 1、 合同承受 2、 企业合并 (三)思考与实践 1、债的变更的要件和效力 2、债权让与合同的生效要件 3、债务承担的概念 4、债权债务的概括移转的情形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 第二十章债的担保 (一)目的与要求 1、通过本章节的讲授,让学生对债的担保的一般原理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理解。 2、要求学生掌握债的担保的基本内容。 教学内容 第一节债的担保概述 1、人的担保 2、物的相架 第二节保证 保证概 2、 保证的基本性质 3、保证的内容和保证合同的特征 4、保证的效力 5、保证人的杭辩权 6 保证责任的免除 第三节定金 1、定金的种类 2、定金的性质 3、定金的效力 4、定金的限制 (三)思考与实践 1、债的担保之必要性 2、一般保证与连带保证的区分 3、典型案例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党讲授, 课堂讨论 第二十一章债的效力 (一)目的与要求 1、通过本章节的讲授,让学生对债的效力的一般原理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理解。 2、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基本内容。 (一)数学内容 节概述 1、 债的效力的概念及其分类 2、债的效力的发展变化 3、债的效力的范用 第二节违反给付义务及其后果 给付义务 3、拒绝履行 10
10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 第二十章 债的担保 (一)目的与要求 1、通过本章节的讲授,让学生对债的担保的一般原理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理解。 2、要求学生掌握债的担保的基本内容。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债的担保概述 1、人的担保 2、 物的担保 第二节 保证 1、 保证概述 2、 保证的基本性质 3、 保证的内容和保证合同的特征 4、 保证的效力 5、 保证人的抗辩权 6、 保证责任的免除 第三节 定金 1、 定金的种类 2、 定金的性质 3、 定金的效力 4、 定金的限制 (三)思考与实践 1、债的担保之必要性 2、一般保证与连带保证的区分 3、典型案例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 第二十一章 债的效力 (一)目的与要求 1、通过本章节的讲授,让学生对债的效力的一般原理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理解。 2、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基本内容。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1、 债的效力的概念及其分类 2、 债的效力的发展变化 3、 债的效力的范围 第二节 违反给付义务及其后果 1、 给付义务 2、 履行不能 3、 拒绝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