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法实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124002 课程名称:证据法实务 英文名称:Evidence Law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 时:32学时(其中实验课时16课时) 学 分:2学分 适用对象:法学专业本科学生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 二、课程简介 1.中文简介 《证据法实务》是法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是研究司法、执法等活动中运用证据 证明案件事实或者其他相关事实的规律、方法以及证据法律规范的学科。 从总体上来说,该学科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其一是理论方面内容,主要包括证 据基本理论以及证明的理论:其二是实践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有关证据的收集、审 查、认可等方面的法律规定和实际运用。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国与外国相结合的 学习方法,比较借鉴、去粗取精,以达到融会贯通地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的学习内容 2英文简介 Evidence law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in the law field,which is a subject aimming at making research on the rules methods and the related law during judicial organ to practise and administrate the law.In generallality,this subject include two main contents:the first is the theoratic content,including evidence law basic theory and the theory of proof,the second is practical content,mainly including the rules of collection of evidence,checking of evidence,admmitting of evidence and the practical operation.Studying should subordinate to the Maxism principle to find the rules of finding the evidence existance and its development and its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two aspects in order to help the judicial practice.and to learn and grasp the spirits of the legislation and following the step of the changing of the legislation.During the study,we should insist on combination of the theory and the practice,and combination of that of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y,making comparison between them and absorbing the advantages and rejecting the disadvantages in order to grasp the content and the spirit of this subject
1 《证据法实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124002 课程名称:证据法实务 英文名称:Evidence Law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 时:32 学时(其中实验课时 16 课时) 学 分:2 学分 适用对象:法学专业本科学生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 二、课程简介 1.中文简介 《证据法实务》是法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是研究司法、执法等活动中运用证据 证明案件事实或者其他相关事实的规律、方法以及证据法律规范的学科。 从总体上来说,该学科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其一是理论方面内容,主要包括证 据基本理论以及证明的理论;其二是实践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有关证据的收集、审 查、认可等方面的法律规定和实际运用。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国与外国相结合的 学习方法,比较借鉴、去粗取精,以达到融会贯通地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的学习内容。 2.英文简介 Evidence law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in the law field , which is a subject aimming at making research on the rules methods and the related law during judicial organ to practise and administrate the law. In generallality, this subject include two main contents: the first is the theoratic content, including evidence law basic theory and the theory of proof; the second is practical content, mainly including the rules of collection of evidence, checking of evidence, admmitting of evidence and the practical operation. Studying should subordinate to the Maxism principle to find the rules of finding the evidence existance and its development and its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two aspects in order to help the judicial practice, and to learn and grasp the spirits of the legislation and following the step of the changing of the legislation. During the study, we should insist on combination of the theory and the practice, and combination of that of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y, making comparison between them and absorbing the advantages and rejecting the disadvantages in order to grasp the content and the spirit of this subject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1课程性质 证据法实务是专门研究证据法现象及其规律的法学学科,其研究对象包括证据法 现象以及在诉讼过程中如何正确运用证据认定案件事实和与证据有关的法律规范,是 理论性与实践性充分结合的一门学科。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证据法学研究对象、研 究方法、证据规则、证明责任、证明对象、证明方法等。学习《证据法实务》这门课 程应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发现各种证据现象的产生、发展、变 化规律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从而指导司法证明的实践,同时掌握证据立法上的法律 规定以及证据立法动态。 2.教学目的 针对修过《民事诉讼法》及《刑事诉讼法》课程研究生的知识背景和能力特点, 《证据法》课程力图在诉讼法基础原理和经验案例的基础上,通过叙述、评价及沿革 的比较法授课,将研究视角拓展到两大法系的证据规则,以求得对证据法学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和基本概念、基本命题、理论体系的深入思考。本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在于 使法学专业学生能系统学握证据法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正确理解证据法的理论 基础和基本原则:熟练掌握证据的含义以及各类诉讼证据的特性:熟练掌握司法证明 的含义及其对象、环节和方法:正确理解并掌握司法证明的责任、标准和规则。同时, 随时关注证据法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和前沿动态,掌握运用证据法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 诉讼中的证明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 目的与要求 1.掌握证据法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2. 了解证据法学的体系 3,领会证据法学的研究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证据法学的研究对象 1. 证据法及其证明规则 2.证据及其证据力和证明力 3.案件事实与证据法 4.收集、审查判断和运用证据证明案件的经验及其规律 第二节证据法的基本模式 2
2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1.课程性质 证据法实务是专门研究证据法现象及其规律的法学学科,其研究对象包括证据法 现象以及在诉讼过程中如何正确运用证据认定案件事实和与证据有关的法律规范,是 理论性与实践性充分结合的一门学科。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证据法学研究对象、研 究方法、证据规则、证明责任、证明对象、证明方法等。学习《证据法实务》这门课 程应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发现各种证据现象的产生、发展、变 化规律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从而指导司法证明的实践,同时掌握证据立法上的法律 规定以及证据立法动态。 2.教学目的 针对修过《民事诉讼法》及《刑事诉讼法》课程研究生的知识背景和能力特点, 《证据法》课程力图在诉讼法基础原理和经验案例的基础上,通过叙述、评价及沿革 的比较法授课,将研究视角拓展到两大法系的证据规则,以求得对证据法学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和基本概念、基本命题、理论体系的深入思考。本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在于 使法学专业学生能系统掌握证据法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正确理解证据法的理论 基础和基本原则;熟练掌握证据的含义以及各类诉讼证据的特性;熟练掌握司法证明 的含义及其对象、环节和方法;正确理解并掌握司法证明的责任、标准和规则。同时, 随时关注证据法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和前沿动态,掌握运用证据法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 诉讼中的证明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绪论 (一) 目的与要求 1.掌握证据法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2.了解证据法学的体系 3.领会证据法学的研究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证据法学的研究对象 1. 证据法及其证明规则 2. 证据及其证据力和证明力 3. 案件事实与证据法 4. 收集、审查判断和运用证据证明案件的经验及其规律 第二节 证据法的基本模式
1.英美法系国家证据法模式 2。大陆法系国家证据法模式 3.我国证据法模式 第三节证据法的渊源与选择适用 1.证据法的渊源 2.证据法的选择适用 (三)实践环节与果后练习 1.如何理解证据法的独立法律部门地位 2,两大法系的正据法模式有何不同?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主要采取课堂讲解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本章的教学手段主要为 课堂讲解和课堂讨论。 第二章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神示、法定证据制度 2、领会自由心证证据制度 3、掌握我国现行的证据制度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神示证据制度 1. 神示证据制度的概念 2.神示证据制度产生的原因 3.神示证据制度的内容 4,对神示证据制度的评价 第二节法定证据制度 1.法定证据制度的概念和产生的历史条件 2.法定证据制度的主要特点 3.对法定证据制度的评价 第三节自由心证证据制度 1.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概念和产生 2.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理论和立法 3.对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评价 第四节我国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 1.我国古代证据法律制度 2.新中国的证据法律制度 3
3 1. 英美法系国家证据法模式 2. 大陆法系国家证据法模式 3. 我国证据法模式 第三节 证据法的渊源与选择适用 1. 证据法的渊源 2. 证据法的选择适用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1. 如何理解证据法的独立法律部门地位 2. 两大法系的证据法模式有何不同?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主要采取课堂讲解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本章的教学手段主要为 课堂讲解和课堂讨论。 第二章 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神示、法定证据制度 2、领会自由心证证据制度 3、掌握我国现行的证据制度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神示证据制度 1. 神示证据制度的概念 2. 神示证据制度产生的原因 3. 神示证据制度的内容 4. 对神示证据制度的评价 第二节 法定证据制度 1. 法定证据制度的概念和产生的历史条件 2. 法定证据制度的主要特点 3. 对法定证据制度的评价 第三节 自由心证证据制度 1. 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概念和产生 2. 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理论和立法 3. 对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评价 第四节 我国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 1. 我国古代证据法律制度 2. 新中国的证据法律制度
3.习近平法治思想与证据制度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1.神示证据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 2.法定证据制度的特点及其与神示证据制度的比较? 3.总结归纳自由心证制度的理论、特点和其历史进步性? 4.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角度评价我国现行证据制度?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主要采取课堂讲解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组织学生对我国行 现证据制度是否采用自由心证证据制度进行辩论。本章的教学手段为课堂讨论 和团队合作。 第三章证据的概念和意义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与证据概念相关的几个概念以及明确证据的意义 2.掌握诉讼证据的三个基本特征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证据的概念 1.证据与诉讼证据 2. 与证据概念相关的几个基本概念 第二节证据证据的基本特征 1. 证据的关联性 2. 证据的这观性 3. 证据的合法性 第三节证据的意义 1. 证据是诉讼的基础和核心 2.证据是推动全民守法的工具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1.如何理解证据的三个基本特征? 2.评析证据概念的几种学说? 3.如何理解证据资格、证据的可采性与证据的采纳标准等概念之间的关系 4.谈谈证据在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全民守法”方面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主要采取课堂讲解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第四章证据的法定形式
4 3. 习近平法治思想与证据制度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1.神示证据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 2.法定证据制度的特点及其与神示证据制度的比较? 3.总结归纳自由心证制度的理论、特点和其历史进步性? 4. 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角度评价我国现行证据制度?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主要采取课堂讲解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组织学生对我国行 现证据制度是否采用自由心证证据制度进行辩论。本章的教学手段为课堂讨论 和团队合作。 第三章 证据的概念和意义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与证据概念相关的几个概念以及明确证据的意义 2.掌握诉讼证据的三个基本特征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证据的概念 1. 证据与诉讼证据 2. 与证据概念相关的几个基本概念 第二节 证据证据的基本特征 1. 证据的关联性 2. 证据的客观性 3. 证据的合法性 第三节 证据的意义 1. 证据是诉讼的基础和核心 2. 证据是推动全民守法的工具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1.如何理解证据的三个基本特征? 2.评析证据概念的几种学说? 3.如何理解证据资格、证据的可采性与证据的采纳标准等概念之间的关系 4.谈谈证据在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全民守法”方面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主要采取课堂讲解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第四章 证据的法定形式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各种诉讼证据的法定形式、概念、意义 2.领会各种证据在诉讼中的运用,及调查、审查判断,对案件事实的证明 作用 3.掌握各种证据的证明力,及对案件事实的证明价值和作用,并结合案件 能较熟练地运用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物证 1.物证的概念与特点 2.物证的证据属性 3.物证的收集及保管 4.物证的审查判断 第二节书证 1.书证的概念及意义 2. 书证证明力的特点和分类 3.书证的提供、收集与审查判断 第三节证人证言 1.证人证言的概念、意义 2. 证人的条件、权利、义务 3.收集证言的基本程字 4.证人证言证明力的确定 第四节鉴定意见 1. 鉴定意见的概念与特点 2.鉴定人的条件、权利和义务 3. 鉴定结论证明力的特点和审查判断 第五节当事人陈述 1. 当事人陈述的概念、意义 2. 自认 3. 当事人的诉讼地位及其陈述的证明力的特点 4,犯罪横疑人、被告人的供术和辩解 5.被害人陈述 第六节视听资料 1.视听资料的概念、意义 2.视听资料证明力的特点 3.视听资料的收集和证明力确定 5
5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各种诉讼证据的法定形式、概念、意义 2.领会各种证据在诉讼中的运用,及调查、审查判断,对案件事实的证明 作用 3.掌握各种证据的证明力,及对案件事实的证明价值和作用,并结合案件 能较熟练地运用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物证 1. 物证的概念与特点 2. 物证的证据属性 3. 物证的收集及保管 4. 物证的审查判断 第二节 书证 1. 书证的概念及意义 2. 书证证明力的特点和分类 3. 书证的提供、收集与审查判断 第三节 证人证言 1. 证人证言的概念、意义 2. 证人的条件、权利、义务 3. 收集证言的基本程序 4. 证人证言证明力的确定 第四节 鉴定意见 1. 鉴定意见的概念与特点 2. 鉴定人的条件、权利和义务 3. 鉴定结论证明力的特点和审查判断 第五节 当事人陈述 1. 当事人陈述的概念、意义 2. 自认 3. 当事人的诉讼地位及其陈述的证明力的特点 4.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 5. 被害人陈述 第六节 视听资料 1. 视听资料的概念、意义 2. 视听资料证明力的特点 3. 视听资料的收集和证明力确定
第七节电子数据 1.电子数据的概念、意义 2.电子数据证明力的特点 3. 电子数据的收集和审查判 第八节笔录类证据 1. 笔录类证据的概念、意义 2. 笔录类证据证明力的特点 3. 笔录类证据的内容与制作 4.笔录类证据的审查判特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1.书证与物证的区别与联系? 2.假设你现在将出庭为一刑事案件作证,谈谈你希望司法机关对你采取 些什么样的保护以使诉讼顺利进行? 3.简述口供、辩解与攀供之间的关系? 4.比较分析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当事人陈述的 证明力特点的异同及其原因? 5.简述我国自认制度的立法现状? 6.比较物证、书证和视听资料之间的异同?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主要采取课堂讲解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同时条件允许下播放相关 视频资料以便深化学生对法定证据种类的理解。 第五章证据的分类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各类证据理论分类的概念和不同类别证据的特点 2.掌握各类证据理论分类的划分标准并能熟练对具体证据进行分类 3.能够区分不同类别证据间的证明力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证据分类的概念和意义 1.证据分类的概念 2. 证据分类的意义 3.世界各国证据分类简 第二节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 1.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的概念和区分标准 2.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的特点和运用 6
6 第七节 电子数据 1. 电子数据的概念、意义 2. 电子数据证明力的特点 3. 电子数据的收集和审查判断 第八节 笔录类证据 1. 笔录类证据的概念、意义 2. 笔录类证据证明力的特点 3. 笔录类证据的内容与制作 4. 笔录类证据的审查判断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1.书证与物证的区别与联系? 2.假设你现在将出庭为一刑事案件作证,谈谈你希望司法机关对你采取一 些什么样的保护以使诉讼顺利进行? 3.简述口供、辩解与攀供之间的关系? 4.比较分析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当事人陈述的 证明力特点的异同及其原因? 5.简述我国自认制度的立法现状? 6.比较物证、书证和视听资料之间的异同?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主要采取课堂讲解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同时条件允许下播放相关 视频资料以便深化学生对法定证据种类的理解。 第五章 证据的分类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各类证据理论分类的概念和不同类别证据的特点 2.掌握各类证据理论分类的划分标准并能熟练对具体证据进行分类 3.能够区分不同类别证据间的证明力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证据分类的概念和意义 1. 证据分类的概念 2. 证据分类的意义 3. 世界各国证据分类简介 第二节 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 1. 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的概念和区分标准 2. 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的特点和运用
第三节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 1.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的概念 2.划分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的意义 3. 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的运用规则 第四节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 1. 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的概念 2. 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证明力的特点 3. 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的运用规则 第五节控诉证据和辩护证据 1.控诉证据和辩护证据的概念和区分 2。控诉证据和辩护证据的运用规则 第六节本证和反证 1.本证和反证的概念 2.区分本证和反证的意义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1,对证据进行学理分类的意义何在? 2.法律规定一种证据的证明力大于另一种证据有何利弊? 3.比较传来证据与传闻证据?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主要采取分组讨论与团体合作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将学生分为四组,每 组负责一节,在经过每组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每组选派两名组员代表本组向全班同学 介绍相关知识点。 第六章司法证明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诉讼证明沿革历史与在诉讼制度中的地位 2.领会诉讼证明的概念相对性和种类 3.掌握诉讼证明的构成要素、特征,以及刑、民、行三大诉讼证明的异同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证明制度概术 1.证明的概念与特点 2.证明制度的构成 3.证明的分类 第二节民事、刑事、行政诉讼中的证明 1. “三大”诉讼证明的共同特征 7
7 第三节 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 1. 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的概念 2. 划分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的意义 3. 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的运用规则 第四节 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 1. 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的概念 2. 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证明力的特点 3. 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的运用规则 第五节 控诉证据和辩护证据 1. 控诉证据和辩护证据的概念和区分 2. 控诉证据和辩护证据的运用规则 第六节 本证和反证 1. 本证和反证的概念 2. 区分本证和反证的意义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1.对证据进行学理分类的意义何在? 2.法律规定一种证据的证明力大于另一种证据有何利弊? 3.比较传来证据与传闻证据?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主要采取分组讨论与团体合作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将学生分为四组,每 组负责一节,在经过每组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每组选派两名组员代表本组向全班同学 介绍相关知识点。 第六章 司法证明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诉讼证明沿革历史与在诉讼制度中的地位 2.领会诉讼证明的概念相对性和种类 3.掌握诉讼证明的构成要素、特征,以及刑、民、行三大诉讼证明的异同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证明制度概述 1. 证明的概念与特点 2. 证明制度的构成 3. 证明的分类 第二节 民事、刑事、行政诉讼中的证明 1. “三大”诉讼证明的共同特征
2.“三大”诉讼证明的不同之处 第三节司法证明的基本原则 1.实事求是原则 2遵守法制原则 3.人权保障原则 4.证据裁判原则 5.直接言词原则 6.公平诚信原则 7.法定证明与自由证明相结合原则 第四节司法证明的方法 1,证明方法的历史发展 2.逻辑推理的证明方法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1.如何理解证明与查明的异同? 2.三大诉讼的证明对象各是什么?共同的构成要素是什么? 3.什么事免证事实?具体包括哪些情形? 4.在具体案件中如何认定证明对象?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和课堂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 第七章取证、举证、质证与认证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收集证据、保全证据以及取证规则 2.领会举证责任、举证责任的承担、转移与倒置 3.掌握质证、证明力与证据资格 4.理解法官在庭审中如何认证及认证规则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取证 1.取证的概念与意义 2.取证的主体 3取证中的保全证据 4.取证的规则 5.如何寻找、发现并获取证据 6.如何固定、保管证据 第二节举证
8 2. “三大”诉讼证明的不同之处 第三节 司法证明的基本原则 1.实事求是原则 2.遵守法制原则 3.人权保障原则 4.证据裁判原则 5.直接言词原则 6.公平诚信原则 7.法定证明与自由证明相结合原则 第四节 司法证明的方法 1.证明方法的历史发展 2.逻辑推理的证明方法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1.如何理解证明与查明的异同? 2.三大诉讼的证明对象各是什么?共同的构成要素是什么? 3.什么事免证事实?具体包括哪些情形? 4.在具体案件中如何认定证明对象?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和课堂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 第七章 取证、举证、质证与认证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收集证据、保全证据以及取证规则 2.领会举证责任、举证责任的承担、转移与倒置 3.掌握质证、证明力与证据资格 4.理解法官在庭审中如何认证及认证规则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取证 1.取证的概念与意义 2.取证的主体 3.取证中的保全证据 4.取证的规则 5.如何寻找、发现并获取证据 6.如何固定、保管证据 第二节 举证
1.举证责任的含义 2.举证责任的承担 第三节质证 1.质证的概念与意义 2.质证的模式 3.质证的主体与客体 4.质证的内容与程序 5.质证的方式与法律效果 第四节认证 1.认证的概念 2.认证的方式 3.认证的原则与规则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1.在司法实践中,取证还需满足那些要求? 2.如何理解举证责任的倒置 3.质证对诉讼有何影响 4.在我国现阶段的审判实践中,你认为认证应当采取哪种模式?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和课堂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 第八章刑事诉讼中的特殊证据规则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证据规则的概念: 2.掌握非法证据排除、“毒树之果”、传闻证据等证据规则的内容、涵义 及运用。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证据规则的概念、功能 1.理解证据规则的概念与法律属性 2.掌握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性质与功能 第二节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1.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历史流变与理论基础 2.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例外 3.非法证据排除中的证明责任 4.习近平法治思想及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完普 第三节不强迫自证其罪规则
9 1.举证责任的含义 2.举证责任的承担 第三节 质证 1.质证的概念与意义 2.质证的模式 3.质证的主体与客体 4.质证的内容与程序 5.质证的方式与法律效果 第四节 认证 1.认证的概念 2.认证的方式 3.认证的原则与规则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1.在司法实践中,取证还需满足那些要求? 2.如何理解举证责任的倒置 3.质证对诉讼有何影响 4.在我国现阶段的审判实践中,你认为认证应当采取哪种模式?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和课堂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 第八章 刑事诉讼中的特殊证据规则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证据规则的概念; 2.掌握非法证据排除、“毒树之果”、传闻证据等证据规则的内容、涵义 及运用。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证据规则的概念、功能 1. 理解证据规则的概念与法律属性 2.掌握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性质与功能 第二节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1.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历史流变与理论基础 2.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例外 3. 非法证据排除中的证明责任 4. 习近平法治思想及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完善 第三节 不强迫自证其罪规则
1.不强迫自证其罪规则的历史渊源与正当性基础 2.不强迫自证其罪规则的限制 3.不强迫自证其罪规则在我国的实现 第四节补强证据规则 1.补强证据规则的概念与性质 2. 补强证据规则的功能 3,补强证据规则的适用 第五节 传闻证据规则 1.传闻证据规则的概念与理论基础 2.传闻证据规则的例外 3.传闻证据规则在我国的实现 第六节最佳证据规则 1.最佳证据规则的概念与意义 2.最佳证据规则的例外 3.最佳证据规则在我国的实施 第七节证人特权规则 证人特权规则的概念界定 2. 证人特权规则的正当化分析 3. 证人特权规则在我国的实现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决不允许滥用权力侵犯群众合法权益,决不允 许执法犯法造成冤假错案。”请简述非法证据与冤假错案之间的关系? 2. 自白规则对我国刑事诉讼法完善及我国刑事司法实践的影响? 3.如何理解刑事证据规则的性质、体系与功能?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主要采取课堂讲解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向学生讲解涉英美国 家刑事证据规则的主要案例,加深学生的认识。 第九章民事诉讼中的特殊证据规则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性质与功能 2.准确把握民事诉讼中证据规则的特点及运用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举证时限制度 1.举证时限制度的含义与后果 10
10 1. 不强迫自证其罪规则的历史渊源与正当性基础 2. 不强迫自证其罪规则的限制 3. 不强迫自证其罪规则在我国的实现 第四节 补强证据规则 1. 补强证据规则的概念与性质 2. 补强证据规则的功能 3. 补强证据规则的适用 第五节 传闻证据规则 1. 传闻证据规则的概念与理论基础 2. 传闻证据规则的例外 3. 传闻证据规则在我国的实现 第六节 最佳证据规则 1. 最佳证据规则的概念与意义 2. 最佳证据规则的例外 3. 最佳证据规则在我国的实施 第七节 证人特权规则 1. 证人特权规则的概念界定 2. 证人特权规则的正当化分析 3. 证人特权规则在我国的实现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1.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决不允许滥用权力侵犯群众合法权益,决不允 许执法犯法造成冤假错案。”请简述非法证据与冤假错案之间的关系? 2. 自白规则对我国刑事诉讼法完善及我国刑事司法实践的影响? 3. 如何理解刑事证据规则的性质、体系与功能?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主要采取课堂讲解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向学生讲解涉英美国 家刑事证据规则的主要案例,加深学生的认识。 第九章 民事诉讼中的特殊证据规则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性质与功能 2.准确把握民事诉讼中证据规则的特点及运用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举证时限制度 1.举证时限制度的含义与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