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106702 课程名称:法理学Ⅱ 英文名称:Jurisprudence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学时:2学时/周 学分:2 适用对象:法学本科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法理学1 二、课程简介 中文简介 法理学则属于理论法学中的牵头性学科。法理学Ⅱ与法理学1共同构成了我 校的法理学教学,属于思想性、思维性学科,它相对区别于法学中的直接以具体 法律制度为研究对象的部门法学。法理学回答的不是法律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比 如案件如何审理,程序如何进行,引用何种法律,适用何种制裁等等,它所关心 的是法律的原理性问题,而对这些原理性问题的分析说明,则必然是理论性的和 思维性的 英文简介 Jurisprudence is the leading discipline in theoretical jurisprudence.it belongs to the subject of thought and thinking,and it is relative to the department law which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specific legal system.Specific issues of jurisprudence is not the answer to the legal practice,such as how case hearing,how to carry out the program, citing,what kind of legal sanctions and so on,for which,it is concerned with the problem of legal principle,and the analysis of the principle of a description of the problem,it is the theoretical and thinking of.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本课程属于理论课程,但是也与实践有关。教学目的如下: 第一,关注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重大理论与实践前沿问题:领悟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法治思想和二十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法治理论和法学理论创新成果,培养学生利用理论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 法理学 II》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106702 课程名称:法理学 II 英文名称:Jurisprudence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学 时: 2 学时/周 学 分: 2 适用对象: 法学本科 考核方式: 考试 先修课程: 法理学I 二、课程简介 中文简介 法理学则属于理论法学中的牵头性学科。法理学 II 与法理学 I 共同构成了我 校的法理学教学,属于思想性、思维性学科,它相对区别于法学中的直接以具体 法律制度为研究对象的部门法学。法理学回答的不是法律实践中的具体问题, 比 如案件如何审理,程序如何进行,引用何种法律,适用何种制裁等等,它所关心 的是法律的原理性问题,而对这些原理性问题的分析说明, 则必然是理论性的和 思维性的。 英文简介 Jurisprudence is the leading discipline in theoretical jurisprudence. it belongs to the subject of thought and thinking, and it is relative to the department law which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specific legal system. Specific issues of jurisprudence is not the answer to the legal practice, such as how case hearing, how to carry out the program, citing, what kind of legal sanctions and so on, for which, it is concerned with the problem of legal principle,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principle of a description of the problem, it is the theoretical and thinking of.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本课程属于理论课程,但是也与实践有关。教学目的如下: 第一,关注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重大理论与实践前沿问题;领悟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法治思想和二十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法治理论和法学理论创新成果,培养学生利用理论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第二,提供系统、全面的关于法学和法律的概括性知识,特别是有关当代中 国法学和法制的基本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法学教育的布局以及我国法 制建设的概括情况,为学生今后继续全面、深入地学习其它法律知识奠定一个良 好的基础,起一个引导性的法律知识入门课程的作用。随着本课程讲授的深入,帮 助学生对法学概念、法律条文的解读不再停留在表现,而是要将知识传授放到全面实 现依法治国整体战略中来思考,要充分发掘法学知识背后的人性考量、价值关怀 与制度定位。为学生客观、全面地分析不同国家、地域因文化传统、经济体制等 原因而导致的文书写作差别,让学生充分了解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形成的“本土资 源”,树立文化自信与制度自信,能够从国家情怀和法治中国整体发展的角度来 审视和解决问题。“对世界上的优秀法治文明成果,要积极吸收借鉴,也要加以 甄别,有选择地吸收和转化”。 第三,训练学习法律者的法律理论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法律理论思维习惯 帮助他们形成坚定、系统、具有时代感的个性化的系统法律思想,使学生能够站 在时代的法律思想前沿,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分析、解决各种复杂疑难案件,胜任 将要从事的法律职业,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的现代化及法治现代化建设。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法律价值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法的价值的基础理论 2.理解法的价值的含义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1,主要内容 秩序与自由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法的秩序价值和法的自由价值 3.问题与应用 法的秩序价值含义是什么 法的自由价值含义是什么 第二节 1.主要内容 平等、人权和正义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平等、人权和正义 法的平等价值 法的人权价值
力,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第二,提供系统、全面的关于法学和法律的概括性知识,特别是有关当代中 国法学和法制的基本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法学教育的布局以及我国法 制建设的概括情况,为学生今后继续全面、深入地学习其它法律知识奠定一个良 好的基础,起一个引导性的法律知识入门课程的作用。随着本课程讲授的深入,帮 助学生对法学概念、法律条文的解读不再停留在表现,而是要将知识传授放到全面实 现依法治国整体战略中来思考,要充分发掘法学知识背后的人性考量、价值关怀 与制度定位。为学生客观、全面地分析不同国家、地域因文化传统、经济体制等 原因而导致的文书写作差别,让学生充分了解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形成的“本土资 源”,树立文化自信与制度自信,能够从国家情怀和法治中国整体发展的角度来 审视和解决问题。“对世界上的优秀法治文明成果,要积极吸收借鉴,也要加以 甄别,有选择地吸收和转化”。 第三,训练学习法律者的法律理论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法律理论思维习惯, 帮助他们形成坚定、系统、具有时代感的个性化的系统法律思想,使学生能够站 在时代的法律思想前沿,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分析、解决各种复杂疑难案件,胜任 将要从事的法律职业,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的现代化及法治现代化建设。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法律价值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法的价值的基础理论 2.理解法的价值的含义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1.主要内容 秩序与自由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法的秩序价值和法的自由价值 3.问题与应用 法的秩序价值含义是什么 法的自由价值含义是什么 第二节 1.主要内容 平等、人权和正义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平等、人权和正义 法的平等价值 法的人权价值
法的正义价值 3.问顺与应用 如何理解法的价值的相互关系 (三)思老与实践 请结合相关的案例,谈谈对法的价值的理解 请注意相关理论的实践运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和课堂讨论相结合 第二章法律技术方法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法律技术的相关概念 2.了解法律解释、法律论证和法律推理的不同。 (二)教学内容 镇一节 1.主要内容 法律技术方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法律技术方法 3.问题与应用 如何理解法律技术方法的分类 第二节 1.主要内容 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法律解释的含义和分类 法律推理的含义和分类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注意相关概念的具体运用 第三节 主要内容 法律论证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法律论证的含义和标准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注意相关概念的具体运用 (三)思考与实践 法的技术方法对法的实现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法的正义价值 3.问题与应用 如何理解法的价值的相互关系 (三)思考与实践 请结合相关的案例,谈谈对法的价值的理解 请注意相关理论的实践运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和课堂讨论相结合 第二章 法律技术方法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法律技术的相关概念 2. 了解法律解释、法律论证和法律推理的不同。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1.主要内容 法律技术方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法律技术方法 3.问题与应用 如何理解法律技术方法的分类 第二节 1.主要内容 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法律解释的含义和分类 法律推理的含义和分类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注意相关概念的具体运用 第三节 1. 主要内容 法律论证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法律论证的含义和标准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注意相关概念的具体运用 (三)思考与实践 法的技术方法对法的实现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和讨论 第三章中国社会主义法与民主政治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法与民主玻的一般关系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1.主要内容 法与民主政治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民主与法治的关系 3.问题与应用 如何理解民主与法治的关系 (三)思考与实践 民主政治与法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和讨论 第四章中国社会主义法与经济文化和社会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法律文化的相关概念相关概念 2,风分法与首德宗教的不同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1.主要内容 法与道德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道德的含义 3.间问题与应用 如何理解法与道德的相互关系 第一节 1.主要内容 法与宗数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宗教的含义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法与宗教的区别 第三节 1.主要内容 法律意识与法律文化
课堂讲授和讨论 第三章 中国社会主义法与民主政治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法与民主玻的一般关系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1.主要内容 法与民主政治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民主与法治的关系 3.问题与应用 如何理解民主与法治的关系 (三)思考与实践 民主政治与法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和讨论 第四章 中国社会主义法与经济文化和社会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法律文化的相关概念相关概念 2.区分法与道德宗教的不同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1.主要内容 法与道德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道德的含义 3.问题与应用 如何理解法与道德的相互关系 第二节 1.主要内容 法与宗教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宗教的含义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法与宗教的区别 第三节 1. 主要内容 法律意识与法律文化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法律意识与法律文化的含义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法律意识对法治建设的影响 (三)思考与实践 法与其它相关法律规范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和讨论 第五章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法治的相关概念 2.了解法治与法制的不同 3.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4.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1.主要内容 法治与人治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法治、人治和德治、习近平法治思想 3.问题与应用 如何理解法治、 人治和德治的关系 第二节 1.主要内容 法律与法制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法制的含义 法治的含义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注意法治与人治、德治的区别 (三)思考与实践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形成和发展 如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进授和讨论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教学环节 习 其他敕 小 实验 题 论 学环节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法律意识与法律文化的含义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法律意识对法治建设的影响 (三)思考与实践 法与其它相关法律规范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和讨论 第五章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法治的相关概念 2.了解法治与法制的不同 3.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4. 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1.主要内容 法治与人治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法治、人治和德治、习近平法治思想 3.问题与应用 如何理解法治、人治和德治的关系 第二节 1.主要内容 法律与法制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法制的含义 法治的含义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注意法治与人治、德治的区别 (三)思考与实践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形成和发展 如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和讨论 五、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教学环节 讲 习 题 讨 论 实验 其他教 学环节 小
教学时数 课 计 课程内容 第一章 法的价值 2 2 法与秩序 1 法与自由 法与平等 1 法与人权 2 法与正义 1 第二章 法律解释 法律推理 法律论证 2 第三章 法与民主政治 2 第四章 法与道德 1 2 法律意识与法律文化 2 2 第五章 法治与人治 2 法治与法制 1 法治与德治 复习答疑 合计 26 6 32 六、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 (一)推荐教材 《法理学》编写组:《法理学》,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 (二)阅读书目 1.[美]伯尔曼.法律与宗教.梁治平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教学时数 课程内容 课 课 课 计 第一章 法的价值 法与秩序 法与自由 法与平等 法与人权 法与正义 2 1 2 3 2 1 1 1 1 2 2 2 4 2 2 第二章 法律解释 法律推理 法律论证 2 1 2 1 2 2 2 第三章 法与民主政治 2 2 第四章 法与道德 法律意识与法律文化 1 2 1 2 2 第五章 法治与人治 法治与法制 法治与德治 2 1 1 2 1 1 复习答疑 2 2 合计 26 6 32 六、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 (一)推荐教材 《法理学》编写组:《法理学》,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7 年版。 (二)阅读书目 1.[美]伯尔曼.法律与宗教. 梁治平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2.付子堂.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苏力.也许正在发生:转型中国的法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4.[美]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 学出版社,2001. 5.沈宗灵现代西方法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6.张文显.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 7.[德]卡尔拉伦茨.法学方法论.陈爱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8.[美]罗伯特·斯蒂文斯.法学院:19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法 学教有.阎亚文等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9.哈特.法律的概念.张文显等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10.[日]穗积陈重.法律进化论.黄尊三等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 11.杨鸿列.中国法律对东亚诸国之影响.北京:中田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12.[美]罗斯科.庞德.普通法的精神.夏登峻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13.夏勇.法治源流:东方与西方.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14.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 15.[美]卡多佐.司法过程的性质.苏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16.[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17.[英]约翰·奥斯丁.法理学范围.刘星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 18.[美]罗斯科·庞德.法理学(第一卷),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 社2004. 19.付子堂.法之理在法外.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20.赵明.近代中国的自然权利观.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 21.[德]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一一权利的科学.沈叔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1 22.[美]罗纳德德沃金.法律帝国.李常青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6.23.[美]列奥·施特劳斯.自然权利与历史.彭刚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2003. 24.[法]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李常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25.[英]约翰密尔.论自由程崇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26.[英]A.J.M米尔恩.人的权利与人的多样性一一人权哲学.夏勇,张志铭译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 27.梁治平编.法律解释问题。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 28.[美]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何包钢、廖申白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1988. 29.瞿同相.中用法律与中闲社会.北京:中华书局,2003. 30.[法]皮埃尔·勒鲁.论平等.王允道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31.[美]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蒋兆康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 32.[美]罗斯科·庞德法律与道德.陈林林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付子堂.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研究.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 苏力.也许正在发生:转型中国的法学.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4. [美]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 学出版社,2001. 5. 沈宗灵.现代西方法理学.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6. 张文显.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 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 7. [德]卡尔•拉伦茨.法学方法论.陈爱娥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8. [美]罗伯特•斯蒂文斯.法学院:19 世纪 50 年代到 20 世纪 80 年代的美国法 学教育.阎亚文等译.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9. 哈特.法律的概念.张文显等译.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10. [日]穗积陈重.法律进化论.黄尊三等译.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 11. 杨鸿烈.中国法律对东亚诸国之影响.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12.[美]罗斯科.庞德.普通法的精神.夏登峻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13.夏勇.法治源流:东方与西方.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14.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 15.[美]卡多佐.司法过程的性质. 苏力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0. 16.[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17.[英]约翰•奥斯丁.法理学范围. 刘星译.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 18.[美]罗斯科•庞德.法理学(第一卷). 邓正来译.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 社 2004. 19.付子堂.法之理在法外.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20.赵明.近代中国的自然权利观.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 21.[德]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权利的科学.沈叔平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1. 22.[美]罗纳德•德沃金.法律帝国. 李常青译.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6. 23.[美]列奥•施特劳斯.自然权利与历史.彭刚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2003. 24.[法]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李常山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25.[英]约翰•密尔.论自由.程崇华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26.[英]A.J.M.米尔恩.人的权利与人的多样性——人权哲学.夏勇,张志铭译.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 27.梁治平编.法律解释问题. 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 28.[美]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何包钢、廖申白译.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1988. 29.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 北京:中华书局,2003. 30.[法]皮埃尔•勒鲁.论平等.王允道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31.[美]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蒋兆康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 32.[美]罗斯科•庞德.法律与道德. 陈林林译.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三)阅读期刊文章 1.徐忠明.从类型角度谈中国法律史的叙述模式.法商研究,2003,3:136 144. 2.冯玉军.“法治”的历史阐述及其对现实的启示.法学家,2003,3:32- 39. 3.曾宪义、马小红.中国传统法研究中的几个问题.法学研究,2003,3:30 42. 4.王雷.见义勇为行为中的民法学问题研究.法学家.2012,5:68-82. 5.徐国栋.见义勇为立法比较研究.河北法学.2006,7:217. 6.于杰兰等。见义勇为人员保障的限度一 个分析框架.重庆社会科 学.2012,7:46-51. 7.杨海坤等.试析行政法意义上的见义勇为行为.法学论坛。2008,1:45 51. 2003, 8.王世光.“以理杀人”新解.福建论坛,2001,6:39-43 (四)学习网站 h世p:www.hicourt.Oucn天涯法律网 htp:/ww.civillaw..com.cn中国民事网 htp:/www.criminallaw..com.cn中国刑事网 htp:/www.law-china..com中国法商网 htp:www.golaw,.com.cn中华法律网 htp:wwu..iolaw..org.cn中国法学网 htp:lwww.law.tsinghua..edu.cn清华法学 htp:/lawsky.org法学空间 htp:lww.law--frontier.com新法学 htp://www.juristical.com法学 9.时统君.法律的伦理和伦理的法律.东岳论丛.2004,1:173-176. htp:/www.gzsfxh.com当代法学论坛 htp:/www.chinalawinfo..com/nav/resource/index..asp普法之窗 htp:/www1.chinalawinfo.com/北大法律信息网 htp:www.chinalawinfo..com中国法律信息 htp:lwww.chinalawnet.coml中国法律顺问网 (五)其它 以上所列参考书目、论文以及相关的学习网站仅供参选考,学校图书馆的数 字资源应成为主要参考资源,上课时随牧学内容会另有参考资料要求。 七、其他说明
2003. 8.王世光.“以理杀人”新解.福建论坛,2001,6:39-43. 9.时统君.法律的伦理和伦理的法律.东岳论丛.2004,1:173-176. http://www.gzsfxh.com 当代法学论坛 http://www.chinalawinfo.com/nav/resource/index.asp 普法之窗 http://www1.chinalawinfo.com/ 北大法律信息网 http://www.chinalawinfo.com 中国法律信息 http://www.chinalawnet.com/ 中国法律顾问网 (五)其它 以上所列参考书目、论文以及相关的学习网站仅供参选考,学校图书馆的数 字资源应成为主要参考资源,上课时随教学内容会另有参考资料要求。 七、其他说明 (三)阅读期刊文章 1.徐忠明.从类型角度谈中国法律史的叙述模式.法商研究,2003,3:136- 144. 2.冯玉军.“法治”的历史阐述及其对现实的启示.法学家,2003,3:32- 39. 3.曾宪义、马小红.中国传统法研究中的几个问题.法学研究,2003,3:30- 42. 4.王雷.见义勇为行为中的民法学问题研究.法学家.2012,5:68-82. 5.徐国栋.见义勇为立法比较研究.河北法学.2006,7:2-17. 6.于杰兰等.见义勇为人员保障的限度——一个分析框架.重庆社会科 学.2012,7:46-51. 7.杨海坤等.试析行政法意义上的见义勇为行为.法学论坛.2008,1:45- 51. (四)学习网站 http://www.hicourt.gov.cn 天涯法律网 http://www.civillaw.com.cn 中国民事网 http://www.criminallaw.com.cn 中国刑事网 http://www.law-china.com 中国法商网 http://www.golaw.com.cn 中华法律网 http://www.iolaw.org.cn 中国法学网 http://www.law.tsinghua.edu.cn 清华法学 http://lawsky.org 法学空间 http://www.law-frontier.com 新法学 http://www.juristical.com 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