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外短诗五首 丽明
授课—— 陈丽明
交线平 910年生于江苏海门。1931年在北大上学时,正好徐志摩来北 大教书,他便成了徐志摩的正牌的学生,这年11月徐志摩就死 了。卞之琳还是才女林徽因家庭沙龙最年轻的座上客,后来他 写了《窗子内外:忆林徽因》。 1933年毕业于北平北京大学英文系,曾任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 (1949-1952),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届外国文学评 议组成员;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副会长;历任中国作家协会理 事,现任顾问;曾作客英国牛津(1947-1949)。抗日战争初年曾 访问延安从事临时性教学工作、并访问太行山区前方、随军; 回西南大后方后在昆明西南联大,任讲师,副教授,定级教授, 1946复员至天津南开大学任职一年。解放后多次下乡生活与协 助农村工作。 主要作品:《十年诗草1930-1939》、《人与诗:忆旧说新》 《山山水水》,《小说片断》《莎士比亚悲剧论痕》《莎士比 四种》(英国诗选及法国现代诗十二篇》
(1910—2000) 1910年生于江苏海门。1931年在北大上学时,正好徐志摩来北 大教书,他便成了徐志摩的正牌的学生,这年1 1月徐志摩就死 了。卞之琳还是才女林徽因家庭沙龙最年轻的座上客,后来他 写了《窗子内外:忆林徽因》。 1933年毕业于北平北京大学英文系,曾任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 (1949-1952) ,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届外国文学评 议组成员;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副会长;历任中国作家协会理 事,现任顾问;曾作客英国牛津(1947-1949)。抗日战争初年曾 访问延安从事临时性教学工作、并访问太行山区前方、随军; 回西南大后方后在昆明西南联大,任讲师,副教授,定级教授, 1946复员至天津南开大学任职一年。解放后多次下乡生活与协 助农村工作。 主要作品:《十年诗草1930-1939》、《人与诗:忆旧说新》 《山山水水》,《小说片断》《莎士比亚悲剧论痕》《莎士比 亚悲剧四种》《英国诗选及法国现代诗十二篇》
卞之琳现代诗人、翻译家,是30年代中国文坛“现代派”诗歌 的重要代表人物。卞之琳的创作与提倡格律诗的新月派有关联, 但他的风格实际上更接近于象征派,曾与象征派代表诗人戴望 舒一起编过《新诗》杂志这一时期的诗作表现出当时青年知识 分子对现实的不满与思考 琳 他感觉敏锐,又善于将情思与理念深藏于诗意 之中,有时却不免给人隐晦之感。他的诗作讲 究音节的整饬,追求文字的奇巧,不少篇章还 弥漫着忧郁惆怅的情绪
•卞之琳,现代诗人、翻译家,是30年代中国文坛“现代派”诗歌 的重要代表人物。卞之琳的创作与提倡格律诗的新月派有关联, 但他的风格实际上更接近于象征派,曾与象征派代表诗人戴望 舒一起编过《新诗》杂志这一时期的诗作表现出当时青年知识 分子对现实的不满与思考。 •他感觉敏锐,又善于将情思与理念深藏于诗意 之中,有时却不免给人隐晦之感。他的诗作讲 究音节的整饬,追求文字的奇巧,不少篇章还 弥漫着忧郁惆怅的情绪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你站在桥上看风
断章 你 站 在 桥 上 看 风 景 看 风 景 的 人 在 楼 上 看 你
明月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埜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断章》主题 1、林语堂:“人生在世,还不是有时你笑笑人家,有时给 人家笑笑。”显示人生的无奈的悲哀 2、世界上看似互不相干的事物,其实都有内在的联系,都在 发生这样那样的关系。事物如此,人与人之间更是这样 3、在同一个时间和空间里,同一个事物或人,既可以是主体又 可以是客体。事物有相对性 4、一个“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爱情故事 落花若有意,流水亦含情”的爱情故事。 6、你热爱大自然,大自然也会“热爱”你,给予你回报
1、林语堂:“人生在世,还不是有时你笑笑人家,有时给 人家笑笑。”显示人生的无奈的悲哀。 2、世界上看似互不相干的事物,其实都有内在的联系,都在 发生这样那样的关系。事物如此,人与人之间更是这样。 3、在同一个时间和空间里,同一个事物或人,既可以是主体又 可以是客体。事物有相对性。 4、一个“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的爱情故事。 5、一个“落花若有意,流水亦含情”的爱情故事。 6、你热爱大自然,大自然也会“热爱”你,给予你回报。 《断章》主题——
芦荻,192年生,现代诗人 原名陈培迪,生于广东南海。 30年代即从事诗歌创作,与人合 编《今日诗歌》《中国诗坛《诗 场》等刊物。 抗战时期曾任桂林《广西日报》 副刊《漓水》主编。1956年加入 中国作家协会,曾任专业作家。 后任暨南大学教授。 著有诗集《桑野》《驰驱集》 《远帆》《旗下高歌》《田园新 歌》《海南颂》《芦荻诗选》等, 亦有诗歌理论、鉴赏文章和著作 行世
芦荻,1912年生,现代诗人。 原名陈培迪,生于广东南海。 30年代即从事诗歌创作,与人合 编《今日诗歌》《中国诗坛《诗 场》等刊物。 抗战时期曾任桂林《广西日报》 副刊《漓水》主编。1956年加入 中国作家协会,曾任专业作家。 后任暨南大学教授。 著有诗集《桑野》《驰驱集》 《远帆》《旗下高歌》《田园新 歌》《海南颂》《芦荻诗选》等, 亦有诗歌理论、鉴赏文章和著作 行世
风雨 风中大地卷来 雨中大地卷来 郊原如海 房舍如舟 芦我有年轻的舵手的忧怀 裘在大地的海上
风中大地卷来 雨中大地卷来 郊原如海 房舍如舟 我有年轻的舵手的忧怀 在大地的海上 —— 芦 荻
《风雨》整体把握 场暴风雨把整个世界变得天昏地暗。风雨中,诗人平日熟悉的 景象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诗人也因此产生了年轻舵手的“忧怀”, 写下了《风雨》这首短诗。 这首诗的含意不难理解:风雨中的“大地”,看起来像是波涛起 伏的海面,大地上的“房舍”,就像海面上飘摇不定的舟船; “我”面对“大地的海”,忧思满怀,就像一个缺乏出海经验的 年轻舵手,不知道如何把握自己的方向。诗中,“大地的海”是 个独特的意象,它实际上是诗人用主观情绪折射客观现象所得 到的结果。这个意象使我们知道诗人的人生坐标发生了动摇,对 未来感到茫然。“大地的海”的意象是与风雨如晦的现实联系在 起的,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产生了“房舍如舟”“年轻的舵手”等联想, 形象地表达了年轻人面对难以预料的世事,产生的一种被动、困 惑、无助甚至有些害怕的心理感觉
一场暴风雨把整个世界变得天昏地暗。风雨中,诗人平日熟悉的 景象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诗人也因此产生了年轻舵手的“忧怀” , 写下了《风雨》这首短诗。 这首诗的含意不难理解:风雨中的“大地”,看起来像是波涛起 伏的海面,大地上的“房舍”,就像海面上飘摇不定的舟船; “我”面对“大地的海”,忧思满怀,就像一个缺乏出海经验的 年轻舵手,不知道如何把握自己的方向。诗中,“大地的海”是 一个独特的意象,它实际上是诗人用主观情绪折射客观现象所得 到的结果。这个意象使我们知道诗人的人生坐标发生了动摇,对 未来感到茫然。“大地的海”的意象是与风雨如晦的现实联系在 一起的,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产生了“房舍如舟”“年轻的舵手”等联想, 形象地表达了年轻人面对难以预料的世事,产生的一种被动、困 惑、无助甚至有些害怕的心理感觉 《风雨》整体把握
郑愁予 1933年出生,河北人,现代诗人。 少年随父至台湾 先后毕业于新个中学及中兴大学 60年代末赴美,获爱荷华大学 艺术硕士学位, 后任教于耶鲁大学。 诗人思维敏捷,创作力充沛。 他的诗融古今体悟、汲取国内外经验, 意象多变,音韵华美,自成风格。 早期诗集包括 《梦土上》《窗外的女奴》 《衣钵》(三集合称《郑愁予诗集》)。 后又有《燕人行》《雪的可能》。 cnspho
郑愁予—— 1933年出生,河北人,现代诗人。 少年随父至台湾 先后毕业于新竹中学及中兴大学 60年代末赴美,获爱荷华大学 艺术硕士学位, 后任教于耶鲁大学。 诗人思维敏捷,创作力充沛。 他的诗融古今体悟、汲取国内外经验, 意象多变,音韵华美,自成风格。 早期诗集包括: 《梦土上》《窗外的女奴》 《衣钵》(三集合称《郑愁予诗集》)。 后又有《燕人行》《雪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