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 宗白华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 宗白华
无南春 杜牧 o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o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o浙江杭州人洪昇在王士稹门下 (做弟子)很久了,同我是朋友 有一天,(我们)在王士稹家里 起议论诗
浙江杭州人洪昇在王士稹门下 (做弟子)很久了,同我是朋友。 有一天,(我们)在王士稹家里一 起议论诗
洪昇痛恨当时流行的诗歌没有章 法,说:“诗好像龙,头、尾、爪 身上的鳞片、颈上的长毛,一个不 具备,就不是龙
洪昇痛恨当时流行的诗歌没有章 法,说:“诗好像龙,头、尾、爪、 身上的鳞片、颈上的长毛,一个不 具备,就不是龙
¤王士稹笑他说:“诗好像神龙,见 头不见尾,有时在云雾中露一个瓜 子一个鳞片而已,怎么会露出全体 那是雕塑绘画!
王士稹笑他说:“诗好像神龙,见 头不见尾,有时在云雾中露一个爪 子一个鳞片而已,怎么会露出全体? 那是雕塑绘画!
我说:“神龙屈伸变化,本来没有固 定的身体,恍惚望见它的只是它的 鳞一爪,而龙的头尾完整,所以好像 都在。假如拘泥于所看到的,以为龙 的全体都在这里,那么雕塑绘画者反 而有话说了!
我说:“神龙屈伸变化,本来没有固 定的身体,恍惚望见它的只是它的一 鳞一爪,而龙的头尾完整,所以好像 都在。假如拘泥于所看到的,以为龙 的全体都在这里,那么雕塑绘画者反 而有话说了!
虚空本来就难以画出来,实在的景物清晰 那么虚空的景显露出来了。精神、神气很 难画出来,实在的境界逼真了,神奇的境 界就产生了。虚和实位置相反,有画的地 方便大多属于多余的累赘。虚和实互相作 用、生发,没有画的地方都构成了奇妙的 境界
虚空本来就难以画出来,实在的景物清晰, 那么虚空的景显露出来了。精神、神气很 难画出来,实在的境界逼真了,神奇的境 界就产生了。虚和实位置相反,有画的地 方便大多属于多余的累赘。虚和实互相作 用、生发,没有画的地方都构成了奇妙的 境界
课文指出,中国绘画处理空间的表现方 式,同中国诗中的意境相通。试看《登鹳雀 楼》和《寻隐者不遇》的意境,在处理虚与 实的表现方式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o薹鹳崔饗 孚隐者不 o白日监山尽, 松下问童子, o黄河入海流。 言师采葑去。 o歌穷干里目 只在此山中, o更上一蜃楼。 云深不知处
课文指出,中国绘画处理空间的表现方 式,同中国诗中的意境相通。试看《登鹳雀 楼》和《寻隐者不遇》的意境,在处理虚与 实的表现方式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登鹳雀楼 寻隐者不遇 白日依山尽, 松下问童子, 黄河入海流。 言师采药去。 欲穷千里目, 只在此山中, 更上一层楼。 云深不知处
这两首诗都是实处下笔,虚处传神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实:“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语语如 在眼前; 虚:“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从视野 的开阔,可以想见抱负和气度的远大。还可 以悟到站得高才看得远的生活哲理
这两首诗都是实处下笔,虚处传神。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实:“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语语如 在眼前; 虚:“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从视野 的开阔,可以想见抱负和气度的远大。还可 以悟到站得高才看得远的生活哲理
贾岛的《寻隐者不遇》 实:寻访时的对话 o虚:隐者的品格高洁,未见其人的怅惘 之情和敬慕之意,哲理性的意蕴(人们 在探寻真理或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往往 会感到某种困惑,即直觉地感到所探寻 和追求的事物就在近处,却由于种种原 因而不能发现或得到。 这也是由实见虚,虚实结合
贾岛的《寻隐者不遇》 实:寻访时的对话 虚:隐者的品格高洁,未见其人的怅惘 之情和敬慕之意,哲理性的意蕴(人们 在探寻真理或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往往 会感到某种困惑,即直觉地感到所探寻 和追求的事物就在近处,却由于种种原 因而不能发现或得到。 这也是由实见虚,虚实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