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I:10.13374/j.issnl001-053x.1987.s3.108 苏州钢铁厂高炉常压喷吹烟煤 苏州钢铁厂北京钢学院冶金亲 冶金部钢铁研究总院 (1978-1982) 十多年来,我国一些高炉先后采用了喷吹煤粉的技术,但都是喷的无烟煤。而且大 都是喷的阳泉无烟煤。由于近几年来阳泉煤供应紧张,质量下降,因此一些高炉喷煤置 换比逐步下降,且时常断喷。为了扩大煤源,研究中小高炉上不用惰性气体保护喷吹烟 煤,1978年我院与苏州钢铁厂及钢铁研究总院共同进行研究,在苏钢83m3高炉上进行 用常压罐喷吹高挥发份烟煤试验,采取控制煤温、增加煤粉测温、喷吹罐用流化多孔板 等措施,试喷中等挥发份(16~17%)的青龙烟煤成功。1979年6月开始在苏州钢铁厂 三个83m3高炉上应用,到1980年8月,连续14个月实现了安全喷吹。1981年进一步研 究喷吹高挥发分烟煤,采取的措施是: 1.经过煤种选择和性能测定、确定采用挥发份高(30~33%)爆炸性又不算特强的 徐州庞庄、夹河两种烟煤,根据煤的着火点测定结果,严格控制干燥煤的烟气温度在 500~700°℃,使千煤温度<100°℃,增加温度记录装置和测温点,煤粉罐装设三层热电 偶及超温报警装置,并利用流化多孔板降低煤温。 2.喷吹管路增加快速自动切断阀及相应的报警装置,以及管路上增加防爆泄压孔。 3.制定了喷吹烟煤的安全规定和操作制度。 从1981年9月起喷吹高挥发份(30~33%)的庞庄、夹河烟煤,到1982年3月中旬, 安全喷吹了四个多月,煤的置换比为0.9,达到了科研计划的要求。 1982年3月冶金部对该项成果组织并通过了技术鉴定,并获得治金部1983年科技成 果四等奖。 JR一C2型浇注材料热特性测试仪 北京钢铁学院冶金亲 (1977~1962) 在钢的浇注工艺中采用绝热板、保温剂和发热剂等技术,是一项提高钢坯收得率的 重要措施。为了不断改善上述材料的质量,从1976年开始试制JR一C2型浇注材料热特性 测试仪器,几经改进于1980年初正式定型。经近300炉的测试证明该测试仪结果稳定、 可靠,结构紧凑,外形美观,操作方便,安全可靠。 该仪器的基本特点在于产生一个模拟浇注时保温帽中钢水加热的温度场,并根据功 率补偿原理,通过炉子电功率记录曲线测出上述材料在该温度场中的热流密度,从而直 84
苏州钢铁厂 高炉常压喷吹烟煤 苏州 钢 铁 厂 北 京 钢 学院 冶 金 系 冶 金部 钢铁 研 究 总院 一 十多年来 , 我 国一些高炉 先后采用 了喷吹煤粉 的技术 , 但都是喷的无烟煤 。 而且大 都是喷的 阳泉无烟煤 。 由于近几年来 阳泉煤 供应紧张 , 质量 下降 , 因此一些 高炉喷煤置 换 比逐 步下降 , 且时常断 喷 。 为 了扩大煤源 , 研究 中小 高炉上不 用惰性气体保护喷吹烟 煤 , 年我院与苏州钢铁厂及钢铁研究总院共同进 行研究 , 在 苏钢 “ 高 炉 上进行 用 常压雌喷吹 高挥发份烟煤试 验 , 采取控制煤温 、 增加煤粉测温 、 喷吹罐用流化多孔板 等措施 , 试喷 中等挥发 份 的 青龙烟煤成功 。 年 月开 始在苏 州 钢铁厂 三个 “ 高炉上应用 , 到 年 月 , 连续 个 月实现 了安全喷吹 。 年进 一 步研 究喷吹 高挥发分烟煤 , 采取 的措施是 经过煤种选择和性能测定 、 确定采用挥发份 高 爆炸性又不算特强 的 徐州庞庄 、 夹河两种烟煤 , 根据煤 的着火 点测定结果 , 严 格控制干燥 煤 的 烟 气温度 在 , 使干煤温度 “ , 增加温度 记录装置 和测温 点 , 煤粉 罐装设三层热电 偶及超温报警装置 , 并利 用流 化多孔板降低 煤温 。 。 喷吹管路增加快速 自动切断 阀及相应的报警装置 , 以 及管路上增加防爆泄压 孔 。 制定 了喷吹烟煤的安全规定和操作制度 。 从 年 月起喷吹高挥发份 的庞庄 、 夹河烟煤 , 到 年 月中旬 , 安全喷吹 了四 个多 月 , 煤的置 换比为 , 达到 了科研计 划的要 求 。 年 月冶金 部对该项成果组织并通 过 了技术 鉴定 , 并获得 冶金 部 年 科技成 果 四等奖 。 一 型浇注材料热特性测试仪 北 京 钢 铁 学院 冶 金 系 在钢的浇注工艺 中采用绝 热板 、 保温 剂和发热剂等技术 , 是一项提高钢坯收得率的 重要措施 。 为了不断改善 上述材料 的质 量 , 从 年开始试制 一 型浇注材料热 特性 测试仪器 , 几经改进 于 年初正式定型 。 经近 炉 的测试证 明 该测 试 仪结果 稳定 、 可靠 , 结构紧凑 , 外形 美观 , 操作方便 , 安 全可靠 。 该 仪器的基本特点在于产生一个模拟浇注 时保温帽中钢水加热的温度场 , 并根据功 率补偿原理 , 通 过 炉子电功率记录 曲线 测 出上述材料 在 该温度场 中的热流密度 , 从而直 DOI :10.13374/j .issn1001-053x.1987.s3.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