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读(2-5)基础测试 命题、校对陆引娟(嘉善中学高二语文组)2007-11-15 阅读下列选文,完成题目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 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 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解释加点词语3% 阙如 )错( 2、在划线处填空4% 3、下列词语的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3% A、必也正名乎B、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C、欲洁其身,而乱大伦D、杀鸡为黍而食之 4、翻译划线句子并指出其句式5% 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有是哉,子之迁也!(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 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 “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 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1、解释加点词5% 2、下列词语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 A、克己复礼为仁 为仁由己 B、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 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C、请事斯语矣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D、回虽不敏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3、下列句子的宾语前置和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3% A岁不我与 B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C无乃尔是过与? D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4、翻译划线句子4% 克己复礼为仁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1 《论语》选读(2---5)基础测试 命题、校对 陆引娟(嘉善中学高二语文组) 2007-11-15 阅读下列选文,完成题目 一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 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 ; , 。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 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茍.而已矣!” 1、解释加点词语 3% 阙如( )错( )苟( ) 2、在划线处填空 4% 3、下列词语的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3% A、必也正.名乎 B、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 C、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D、杀鸡为黍而食.之 4、翻译划线句子并指出其句式 5% 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 有是哉,子之迂也!( ) 二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 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 “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 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1、解释加点词 5% 归( )目( )敏( )鲜( ) 务( ) 2、下列词语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 A、克己复礼为.仁 为.仁由己 B、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 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C、请事.斯语矣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D、回虽.不敏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3、下列句子的宾语前置和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3% A岁不我与 B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C无乃尔是过与? D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4、翻译划线句子 4% 克己复礼为仁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三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 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 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 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1、解释加点词5% 济 )病 )相( 2、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相同的一组3% A尧舜其犹病诸 吾其被发左衽矣 B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C尧舜其犹病诸! 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D己欲立而立人 人而不仁,如礼何 3、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是()3% A、管仲非仁者与B、吾其被发左衽矣C、今女安,则为之D、吾道一以贯之 4、翻译划线句子6%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5、孔子为什么认为管仲是一位仁者?根据上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回答。6% 四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 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 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 之。且而与其从避人之士也,岂若从避世之士哉?”擾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 不与易也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篠,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 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 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 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1、解释加点词语5% 津()辍( )怃然( )芸( )易( 2、文中划线处填空2% 3、下列各项中,补出的省略成分有误的一项是()3% A子路行以(这件事)告(孔子) B(子路)至(丈人)则行矣 C天下有道,丘不与(斯人之徒)易也D鸟兽不可与(人)同群
2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 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 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 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1、解释加点词 5% 济( )病( ) 死( )相( ) 赐( ) 2、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相同的一组 3% A尧舜其.犹病诸 吾其.被发左衽矣 B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C尧舜其犹病诸.! 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D己欲立而.立人 人而.不仁,如礼何 3、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是( )3% A、管仲非仁者与B、吾其被发左衽矣C、今女安,则为之D、吾道一以贯之 4、翻译划线句子 6%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5、孔子为什么认为管仲是一位仁者?根据上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回答。6% 四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 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 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 之。且而与其从避人之士也,岂若从避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 不与易.也。”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 , , 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 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 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1、解释加点词语 5% 津( ) 辍 ( ) 怃然 ( )芸 ( )易( ) 2、文中划线处填空 2% 3、下列各项中,补出的省略成分有误的一项是( )3% A子路行以(这件事)告(孔子) B(子路)至(丈人)则行矣 C天下有道,丘不与(斯人之徒)易也 D鸟兽不可与(人)同群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是()3% A是鲁孔丘之徒与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B是寡人之过也 是知津矣 C夫执舆者为谁 杀鸡为黍而食之 D道之不行,已知之矣使子路反见之 5、翻译划线句子6% 且而与其从避人之士也,岂若从避世之士哉? 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 6、请问这两段文字中三位隐士所说的话的言外之意分别是什么?6% 长沮“是知津矣”的言外之意 桀溺的话 丈人的话 五 名句填空10% 1、子曰: 少者怀之。 2、弟子入则孝, 3 ,来着犹可追。 4、八佾舞于庭, 5、天下有道 天下无道, 六 给下面那段话用“/”断句。12%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 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 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王安石《读孟尝君传》
3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是( )3% A是鲁孔丘之徒与.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B是寡人之过也 是.知津矣 C夫执舆者为.谁 杀鸡为.黍而食之 D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使子路反见之. 5、翻译划线句子 6% 且而与其从避人之士也,岂若从避世之士哉? 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 6、请问这两段文字中三位隐士所说的话的言外之意分别是什么?6% 长沮“是知津矣”的言外之意 桀溺的话: 丈人的话: 五 名句填空 10% 1、子曰: , ,少者怀之。 2、弟子入则孝, , , 。 3、 ,来着犹可追。 4、八佾舞于庭, , ? 5、天下有道, ;天下无道, 。 六 给下面那段话用“/”断句。12%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 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 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王安石《读孟尝君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