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十月份月考试卷 说明:本卷共四大题,25小题,满分120分 、语言知识及其应用(12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喑哑(an)迁徙 怒不可遏(e) 重蹈覆辙 B.襁褓( qiang)狼籍 惟妙惟肖(xiao) 根深蒂固 C.风骚(sa0)忐 以数谏故(shuo) 红装素裹 D.闪烁(suO)震撼 义愤填膺(ying) 竭斯底里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网络问政”制度的改弦更张,不仅有利于政府随时接受舆论监督,提高行政效率,而且有助于民众 更加便捷地参政议政,维护自身的权利 B.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老师牺牲休息时间,处心积虑地给他们辅导 C.大家取得了好成绩但不能骄傲,需要再接再厉才能有更大的作为。 D.我们在玉树、在舟曲、在世博展馆、在奧运会上,在那些家喻户晓的地方,都可以看到志愿者的身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各地中小学完善和建立了校园安全预防工作机制。 B.新时代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的水平。 C.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使居民的收水平和社会购买力大幅度提高。 D.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因此,贮藏粮食时要设法降低它们的呼吸作用,否则,呼吸速度快会引起有机物的大量消耗,放出的 热量也会使粮温升高 ②在长期贮菜的菜窖里,往往会发生把人闷倒的事,就是因为贮存在菜窖里的菜类会呼吸,吐出了大量 二氧化碳。 ③如不事先排气,人进去就会室息。 ④反过来又促使呼吸增强,最后导致粮食发热霉变。 ⑤生长着的植物会呼吸,已经收获了的植物也会呼吸。 A.④⑤②③①B.⑤④②③①C.⑤②③①④D.④⑤①②③ 5.请以客人的口吻改写下面的句子,与原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原句:贝多芬对客人大声地说:“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 乐!” A.贝多芬对我大声地说:我不知道他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他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B.贝多芬对客人大声说:他不知道他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他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C.他对客人大声说:我不知道他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他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D.他对客人大声说:他不知道客人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他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九 年 级 语文十 月份月考试 卷 说明:本卷共四大题,25 小题,满分 120 分。 一、语言知识及其应用(12 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喑.哑(àn) 迁徙 怒不可遏.(è) 重蹈覆辙 B.襁.褓(qiáng) 狼籍 惟妙惟肖.(xiāo) 根深蒂固 C.风骚.(sāo) 忐忑 以数.谏故 (shuò) 红装素裹 D.闪烁.(suò) 震撼 义愤填膺.(yīng) 竭斯底里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2 分) A.“网络问政”制度的改弦更张 ....,不仅有利于政府随时接受舆论监督,提高行政效率,而且有助于民众 更加便捷地参政议政,维护自身的权利。 B.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老师牺牲休息时间,处心积虑 ....地给他们辅导。 C.大家取得了好成绩但不能骄傲,需要再接再厉 ....才能有更大的作为。 D.我们在玉树、在舟曲、在世博展馆、在奥运会上,在那些家喻户晓 ....的地方,都可以看到志愿者的身 影。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 分) A.各地中小学完善和建立了校园安全预防工作机制。 B.新时代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的水平。 C.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使居民的收水平和社会购买力大幅度提高。 D.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①因此,贮藏粮食时要设法降低它们的呼吸作用,否则,呼吸速度快会引起有机物的大量消耗,放出的 热量也会使粮温升高。 ②在长期贮菜的菜窖里,往往会发生把人闷倒的事,就是因为贮存在菜窖里的菜类会呼吸,吐出了大量 二氧化碳。 ③如不事先排气,人进去就会窒息。 ④反过来又促使呼吸增强,最后导致粮食发热霉变。 ⑤生长着的植物会呼吸,已经收获了的植物也会呼吸。 A. ④⑤②③① B.⑤④②③① C. ⑤②③①④ D. ④⑤①②③ 5.请以客人的口吻改写下面的句子,与原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原句:贝多芬对客人大声地说:“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 乐!” A.贝多芬对我大声地说:我不知道他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他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B.贝多芬对客人大声说:他不知道他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他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C.他对客人大声说:我不知道他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他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D.他对客人大声说:他不知道客人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他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6.对下面语段意思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自然美不能离开自然,但自然不等于自然美。自然美也依赖于人和人类社会,它既有自然本身固有的 颜色、形状、声音、质料等特性,又有人赋予的意义,挺拔的松柏喻示人的高风亮节,宽广的大海象征广 阔的胸怀,雄伟的高山寓寄着坚定与雄健·……。任何自然物的美,都不能离开特定的自然属性,也不能离 开人和人的生活。 A.自然美不能离开自然 B.自然美依赖于人和人类社会 C.自然不等于自然美 D.自然美不能离开自然,但自然美也依赖于人和人类社会 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2分) (一)阅读下面古词,完成第7-8题。(4分) 忆江上吴处士 闽国①扬帆去,蟾蜍②亏复圆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①闽国:指今福建省一带地方。 ②蟾蜍( chanchu):即癞蛤蟆。神话传说中月里有蟾蜍,所以这里用它指代月亮。 7.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首联中的“蟾蜍亏复圆”句,既表示友人离开已经很长时间了,又暗含怀念之意。 B.二联回忆朋友离开长安时的情景:强劲的秋风从渭水那边吹来,长安落叶遍地,显出一派萧瑟的景 象,借以表现友人去后作者的寂寞而凄冷的心情 C.三联回忆过去与朋友聚会的情景:在一个雷雨交加、寒气逼人的夏天的晚上,两人聚会一起,欢叙 友情。尾联是希望从“海云端”那儿得到朋友的一些消息 D.“兰桡”句中的“兰桡”,指用木兰树做的桨,这里代指船,也形容船的珍贵。“殊”是特殊、不一般 的意思 8.对这首诗表现手法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此诗先叙与朋友离别情景,再用倒叙写昔日聚会之乐,最后从回忆到现实,写对朋友的一片忆念想 望之情,行文曲折而笔势流畅 B.全诗通过“忆”表现对朋友的思念,字面上虽没直说,但处处是“忆”,将题目中的“忆”字反复勾 勒,笔墨厚重而饱满 C.诗的颔联在地域上映衬出“闽国”离长安之远(回应开头),尾联的“海云端”点出消息之渺茫,全
6. 对下面语段意思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自然美不能离开自然,但自然不等于自然美。自然美也依赖于人和人类社会,它既有自然本身固有的 颜色、形状、声音、质料等特性,又有人赋予的意义,挺拔的松柏喻示人的高风亮节,宽广的大海象征广 阔的胸怀,雄伟的高山寓寄着坚定与雄健……。任何自然物的美,都不能离开特定的自然属性,也不能离 开人和人的生活。 A.自然美不能离开自然 B.自然美依赖于人和人类社会 C.自然不等于自然美 D.自然美不能离开自然,但自然美也依赖于人和人类社会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2 分) (一)阅读下面古词,完成第 7—8 题。(4 分) 忆江上吴处士 闽国①扬帆去,蟾蜍②亏复圆。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①闽国:指今福建省一带地方。 ②蟾蜍(chánchú):即癞蛤蟆。神话传说中月里有蟾蜍,所以这里用它指代月亮。 7.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首联中的“蟾蜍亏复圆”句,既表示友人离开已经很长时间了,又暗含怀念之意。 B.二联回忆朋友离开长安时的情景:强劲的秋风从渭水那边吹来,长安落叶遍地,显出一派萧瑟的景 象,借以表现友人去后作者的寂寞而凄冷的心情。 C.三联回忆过去与朋友聚会的情景:在一个雷雨交加、寒气逼人的夏天的晚上,两人聚会一起,欢叙 友情。尾联是希望从“海云端”那儿得到朋友的一些消息。 D.“兰桡”句中的“兰桡”,指用木兰树做的桨,这里代指船,也形容船的珍贵。“殊”是特殊、不一般 的意思。 8.对这首诗表现手法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此诗先叙与朋友离别情景,再用倒叙写昔日聚会之乐,最后从回忆到现实,写对朋友的一片忆念想 望之情,行文曲折而笔势流畅。 B.全诗通过“忆”表现对朋友的思念,字面上虽没直说,但处处是“忆”,将题目中的“忆”字反复勾 勒,笔墨厚重而饱满。 C.诗的颔联在地域上映衬出“闽国”离长安之远(回应开头),尾联的“海云端”点出消息之渺茫,全
诗显示诗人行文构思的缜密严谨,章法独到 D.全诗极力渲染凄厉萧瑟的气氛,借以反衬诗人想起朋友时的高兴之情,处处都饱含着朋友间的深情 厚谊 (二).诗歌默写(8分,每空1分) 9.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8分,每空1分)(4) (1)鸡声茅店月, (2) 斜晖脉脉水悠悠 (3)浊酒一杯家万里, (4)苟全性命于乱世, (5)《观刈麦》一诗中与“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同样表现隐含的矛盾心理的诗句是 (6)在古代忠君与爱国紧密相连,所以古代很多爱国诗人或词人留下了一些忠君思想的千古名句,如辛 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 三).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15-18题。(10分) 楚庄王欲伐越①。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愚患之,智之 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②。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③为盗 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 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日:自见之谓明 (节选自《韩非子》) 【注释】①越:越国。②睫:眼睫毛。③庄蹯(q1ao):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 10.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A.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B.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C.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D.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1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臣愚患之 ②丧地数百里 ③故曰 1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 13.庄子劝谏楚庄王放弃伐越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现代文阅读(30分)
诗显示诗人行文构思的缜密严谨,章法独到。 D.全诗极力渲染凄厉萧瑟的气氛,借以反衬诗人想起朋友时的高兴之情,处处都饱含着朋友间的深情 厚谊。 (二).诗歌默写(8 分,每空 1 分) 9.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8 分,每空 1 分) (4) (1)鸡声茅店月, 。 (2) ,斜晖脉脉水悠悠。 (3) 浊酒一杯家万里, 。 (4) 苟全性命于乱世, 。 (5)《观刈麦》一诗中与“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同样表现隐含的矛盾心理的诗句是 , 。 (6) 在古代忠君与爱国紧密相连,所以古代很多爱国诗人或词人留下了一些忠君思想的千古名句,如辛 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 , ”. (三).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 15—18 题。(10 分) 楚庄王欲伐越①。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愚患之,智之 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②。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③为盗 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 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节选自《韩非子》) 【注释】①越:越国。 ②睫:眼睫毛。 ③庄蹻( qiāo):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 10.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A.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B.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C.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D.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1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 分) ①臣愚患.之 ② 丧.地数百里 ③ 故.曰 1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 分) 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 13.庄子劝谏楚庄王放弃伐越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概括。(3 分) 三、现代文阅读(30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4-18题。(15分) 一个走运的人 在我家附近的一个路口,有一株高大茂密的香樟树,粗大苍劲的树干,四面伸长的枝叶,昭示这是 株历经沧桑的百年古树,香樟树的清幽常引人驻足。 香樟树下卧着一个小小的杂货铺。小商铺出售一些糖果、烟草之类的小东西,那些瓶瓶罐罐上没有 点积尘。 女店主是一个端庄美丽的女子,她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真走运啊!” 女店主总是端坐在那里,含笑着招呼客人。闲下来时,她就低下头用丝线编织些小饰物,诸如手链啦 发带啦,随后就挂在店里,有谁喜欢就买走。 最初,我到她的店里,就被她编的一个精巧的笔袋所吸引,淡绿色的,像很娇嫩的草。“这笔袋就像 春的颜色。”我说,“特别美。” 我真走运,”她的眼里漾起了春光,“遇到了一个知道我心思的人。 她见我喜欢,随即从桌子下面拿出她编的各种小饰物,我惊讶地发现,整个世界都在她的手上呢:天 空的云朵,海上的浪花,草原的骏马,还有那永远开不败的四季花。 我买下了笔袋,也牢牢地记住了这位制作者,也许是受到了她友好的对待,也许是她单纯的眼神,也 许是她那句“真走运啊”。 我常会顺道去看看那家杂货店,有时买些东西,有时只是看看。因为在我的生活圈里很少有人认为自 己很幸福。有些人在外人看来已经过得相当不错了,但他们本人总觉得还缺点什么,远远谈不上“走运”。 可这店主,多么平凡。她终日坐着,等待人们的光顾,还得一张一张抚平那些乱糟糟的零钱。但就是 这个人,每天穿着得体的衣裳,还把头发梳得漂漂亮亮 有一天中午,我路过后门口,她正在吃午饭,就着开水吃一只大大的糯米团。看见我她笑笑,又说自 己真走运,吃到了香甜的团子。 你该到对面的店里吃一碗热面。”我说,“那才舒服。”可她说,那团子可不是普通的东西,是她的 位老顾客亲手蒸的。那老太太已经八十多岁了,非常健康,还能爬山呢 “我有这样的朋友,”店主说,“真走运。” 还有一次,我到店里买了她编的发卡,绾头发用的,我说去爬黄山时,用它来盘头发。 她让我归来时替她带一张黄山的风景照。她又说:“真走运啊!”像是恭喜我,又像是在说她分享了这 走运”。 归来后,我如约前去把我拍摄的最好的一张照片带给她。我还怂恿她,哪天请人照看一下杂货铺,亲 自爬上黄山。“有缆车吗?”她问,“真的有?和我想的一样,真幸运啊,要有一天我也能去看看就好了! “不必坐缆车,慢慢往上攀,爬上天都峰!”我说 “是啊!是啊!”她微笑着,沉醉着,“我梦到过。” 后来我搬了住处,好久没有去店里。有一天,我忽然想念起她来,便匆匆赶去。 「到了那,香樟树依旧挺立,却不见了小商铺,也不见了女店主,只有石凳上一住八十多岁的老太太! 我惊诧极了,连忙上前打听,老太太说:“搬迁了 那您知道女店主去哪儿了吗?”“不知道。”老太太浑浊的眼里一片黯淡 “不容易呀,一个下肢瘫痪的女子!” “谁?”“女店主啊,你不知道?”我瞪大眼睛,张着嘴却说不上话。原来她是个不能行走的女子 她是坐在特制的轮椅上看管小店的!而我,由于她阳光一样的笑容,却从没在意她缺少什么,还怂恿她去 登黄山 瞬间,歉疚与失落漫上心头。或许今生再难相见了! 夕阳中,历尽沧桑的香樟树依旧高峻挺拔,依旧香远益清,淡淡的幽香沁入心脾。抬头间,那灿烂的 笑容似在眼前…… (摘自《微型小说选刊》2011·23期,有改动) 14.小说围绕“我”与女店主的交往,写了四件事。请概括其中两件事。(3分) 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
(一)阅读下文,完成 14-18 题。(15 分) 一个走运的人 在我家附近的一个路口,有一株高大茂密的香樟树,粗大苍劲的树干,四面伸长的枝叶,昭示这是一 株历经沧桑的百年古树,香樟树的清幽常引人驻足。 香樟树下卧着一个小小的杂货铺。小商铺出售一些糖果、烟草之类的小东西,那些瓶瓶罐罐上没有一 点积尘。 女店主是一个端庄美丽的女子,她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真走运啊!” 女店主总是端坐在那里,含笑着招呼客人。闲下来时,她就低下头用丝线编织些小饰物,诸如手链啦、 发带啦,随后就挂在店里,有谁喜欢就买走。 最初,我到她的店里,就被她编的一个精巧的笔袋所吸引,淡绿色的,像很娇嫩的草。“这笔袋就像 春的颜色。”我说,“特别美。” “我真走运,”她的眼里漾起了春光,“遇到了一个知道我心思的人。” 她见我喜欢,随即从桌子下面拿出她编的各种小饰物,我惊讶地发现,整个世界都在她的手上呢:天 空的云朵,海上的浪花,草原的骏马,还有那永远开不败的四季花。 我买下了笔袋,也牢牢地记住了这位制作者,也许是受到了她友好的对待,也许是她单纯的眼神,也 许是她那句“真走运啊”。 我常会顺道去看看那家杂货店,有时买些东西,有时只是看看。因为在我的生活圈里很少有人认为自 己很幸福。有些人在外人看来已经过得相当不错了,但他们本人总觉得还缺点什么,远远谈不上“走运”。 可这店主,多么平凡。她终日坐着,等待人们的光顾,还得一张一张抚平那些乱糟糟的零钱。但就是 这个人,每天穿着得体的衣裳,还把头发梳得漂漂亮亮。 有一天中午,我路过后门口,她正在吃午饭,就着开水吃一只大大的糯米团。看见我她笑笑,又说自 己真走运,吃到了香甜的团子。 “你该到对面的店里吃一碗热面。”我说,“那才舒服。”可她说,那团子可不是普通的东西,是她的 一位老顾客亲手蒸的。那老太太已经八十多岁了,非常健康,还能爬山呢。 “我有这样的朋友,”店主说,“真走运。” 还有一次,我到店里买了她编的发卡,绾头发用的,我说去爬黄山时,用它来盘头发。 她让我归来时替她带一张黄山的风景照。她又说:“真走运啊!”像是恭喜我,又像是在说她分享了这 个“走运”。 归来后,我如约前去把我拍摄的最好的一张照片带给她。我还怂恿她,哪天请人照看一下杂货铺,亲 自爬上黄山。“有缆车吗?”她问,“真的有?和我想的一样,真幸运啊,要有一天我也能去看看就好了!” “不必坐缆车,慢慢往上攀,爬上天都峰!”我说。 “是啊!是啊!”她微笑着,沉醉着,“我梦到过。” 后来我搬了住处,好久没有去店里。有一天,我忽然想念起她来,便匆匆赶去。 可到了那,香樟树依旧挺立,却不见了小商铺,也不见了女店主,只有石凳上一住八十多岁的老太太! 我惊诧极了,连忙上前打听,老太太说:“搬迁了。” “那您知道女店主去哪儿了吗?”“不知道。”老太太浑浊的眼里一片黯淡。 “不容易呀,一个下肢瘫痪的女子!” “谁?”“女店主啊,你不知道?”我瞪大眼睛,张着嘴却说不上话。原来她是个不能行走的女子! 她是坐在特制的轮椅上看管小店的!而我,由于她阳光一样的笑容,却从没在意她缺少什么,还怂恿她去 登黄山…… 一瞬间,歉疚与失落漫上心头。或许今生再难相见了! 夕阳中,历尽沧桑的香樟树依旧高峻挺拔,依旧香远益清,淡淡的幽香沁入心脾。抬头间,那灿烂的 笑容似在眼前…… (摘自《微型小说选刊》2011·23 期,有改动) 14.小说围绕“我”与女店主的交往,写了四件事。请概括其中两件事。(3 分) 第一件事: 。 第二件事:
第三件事 第四件事:“我”送照片给女店主,并怂恿她去登黄山。 15.小说中的女店主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3分) 16.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加点词语和画线句子,任选其中一句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①我瞪大眼睛,张着嘴却说不上话 赏析: ②夕阳中,历尽沧的香樟树依旧高峻挺拔,依旧香远益清,淡淡的幽香沁入心脾。抬头间,那灿烂的 笑容似在眼前…… 赏析: 17.文章倒数第二段写到“一瞬间,歉疚与失落漫上心头。”你觉得,文中的“我”因为什么而歉疚,又因 为什么而失落呢?(2分) 18.“香樟树下”也可作为这篇小说的标题,你喜欢哪个标题?请说明理由。(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9--23小题(共15分) 低碳生活处处可为 ①面对环境的恶化,科学家都鼓励人们过低碳生活。那么,什么是低碳生活呢? ②低碳生活涉及碳足迹,碳足迹表示一个人或者一个团体的碳耗费量,是测量某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 因每日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影响的一种指标。第一碳足迹是因使用化石能源而直接排放 的二氧化碳,比如一个经常坐飞机出行的人会有较多的第一碳足迹,因为飞机飞行会消耗大量燃油,排放 出大量二氧化碳。第二碳足迹是因使用各种产品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消费一瓶普通的瓶装水,会 因它的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而带来第二碳足迹。碳足迹越大,说明你对全球变暖所要负的责任 越大。碳足迹越小,说明你对环境的保护做出的贡献越大。 ③就个人而言,每个人可以从自我做起,从生活中的细节做起,尽量减低碳足迹,选择低碳生活。例 如,少开一天车,少吃一顿肉食大餐,少用一次性筷子,少开一盏灯等等,都可以减少碳足迹;甚至用餐 做菜时选择烹饪方式也可以减少碳足迹。以士豆为例,用烤箱烘烤土豆产生的二氧化碳比用锅煮的要多 而用锅煮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比微波炉做产生的多。所以,用微波炉做土豆就是一种更好的低碳生活。 ④另外,棉布衣服与化纤衣服,爬楼梯与坐电梯,走路与开车等等,都是前者是低碳生活,后者是高 碳生活。生产化纤衣服要消费更多的石油和能源,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所以应当选择棉布衣服。在家居 用电上,使用风电或水电等清洁能源产生的碳排放会比使用热电低。在交通出行方面,小排放量汽车在同 距离时碳排放量较少,应大力推广小排量节能环保型汽车。 ⑤尽管低碳生活值得提倡,但是,由于工作需要或其他原因,人们不时会进入高碳生活。这时就应当 对自己的高碳生活进行补偿。这种补偿就是所谓的碳中和。这种补偿就是碳中和。碳中和指的是,人们可 以计算自己日常活动(生产)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如果过高,则可以通过植树等方式把这 些排放量吸收掉,或者计算抵消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经济成本,然后个人付款给专门企业或机构,由他们 通过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抵消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量,以达到降低温室效应的目的。可以说,碳中和就 是人们对自己高碳生活的补偿。 ⑥因此,人类的低碳生活处处可为 (摘自《百科知识》,2009年第12期,有删改) 19.本文围绕“低碳生活处处可为”谈了哪几个方面?请简要概括。(3分) 答:A:(
第三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第四件事:“我”送照片给女店主,并怂恿她去登黄山。 15.小说中的女店主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3 分) 16.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加点词语和画线句子,任选其中一句分析其表达效果。(4 分) ①我瞪大眼睛,张着嘴却说不上话。 赏析: ②夕阳中,历尽沧的香樟树依旧高峻挺拔,依旧香远益清,淡淡的幽香沁入心脾。抬头间,那灿烂的 笑容似在眼前…… 赏析: 17.文章倒数第二段写到“一瞬间,歉疚与失落漫上心头。”你觉得,文中的“我”因为什么而歉疚,又因 为什么而失落呢?(2 分) 18.“香樟树下”也可作为这篇小说的标题,你喜欢哪个标题?请说明理由。(3 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9--23小题(共15分) 低碳生活处处可为 冯 云 ①面对环境的恶化,科学家都鼓励人们过低碳生活。那么,什么是低碳生活呢? ②低碳生活涉及碳足迹,碳足迹表示一个人或者一个团体的碳耗费量,是测量某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 因每日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影响的一种指标。第一碳足迹是因使用化石能源而直接排放 的二氧化碳,比如一个经常坐飞机出行的人会有较多的第一碳足迹,因为飞机飞行会消耗大量燃油,排放 出大量二氧化碳。第二碳足迹是因使用各种产品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消费一瓶普通的瓶装水,会 因它的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而带来第二碳足迹。碳足迹越大,说明你对全球变暖所要负的责任 越大。碳足迹越小,说明你对环境的保护做出的贡献越大。 ③就个人而言,每个人可以从自我做起,从生活中的细节做起,尽量减低碳足迹,选择低碳生活。例 如,少开一天车,少吃一顿肉食大餐,少用一次性筷子,少开一盏灯等等,都可以减少碳足迹;甚至用餐 做菜时选择烹饪方式也可以减少碳足迹。以土豆为例,用烤箱烘烤土豆产生的二氧化碳比用锅煮的要多, 而用锅煮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比微波炉做产生的多。所以,用微波炉做土豆就是一种更好的低碳生活。 ④另外,棉布衣服与化纤衣服,爬楼梯与坐电梯,走路与开车等等,都是前者是低碳生活,后者是高 碳生活。生产化纤衣服要消费更多的石油和能源,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所以应当选择棉布衣服。在家居 用电上,使用风电或水电等清洁能源产生的碳排放会比使用热电低。在交通出行方面,小排放量汽车在同 距离时碳排放量较少,应大力推广小排量节能环保型汽车。 ⑤尽管低碳生活值得提倡,但是,由于工作需要或其他原因,人们不时会进入高碳生活。这时就应当 对自己的高碳生活进行补偿。这种补偿就是所谓的碳中和。这种补偿就是碳中和。碳中和指的是,人们可 以计算自己日常活动(生产)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如果过高,则可以通过植树等方式把这 些排放量吸收掉,或者计算抵消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经济成本,然后个人付款给专门企业或机构,由他们 通过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抵消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量,以达到降低温室效应的目的。可以说,碳中和就 是人们对自己高碳生活的补偿。 ⑥因此,人类的低碳生活处处可为。 (摘自《百科知识》,2009 年第 12 期,有删改) 19.本文围绕“低碳生活处处可为”谈了哪几个方面?请简要概括。(3 分) 答:A:( ) B:( )
20.“生产化纤衣服要消费更多的石油和能源,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一句中为什么连用两个“更多 的”?(2分) 21.第③段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答:(1)说明方法 (2)作用 22.从全文看,文章主要内容是介绍“低碳生活”,但为什么还要谈“高碳生活”?(3分) 答 23.低碳生活处处可为,低碳生活也需要人人参与,你觉得,生活中,除了文中所举的例子之外,我们 做到哪些事情,可以算是做到“低碳生活”?(3分)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分) 24.综合性学习(6分) 班级拟开展一次以“民俗采风”为主题的综合性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准备活动,完成下列试题 (1)吉安采茶戏、吉安县固江鲤鱼灯、永新县盾牌舞、青原区 渼陂彩擎、永丰县农民画、新干剪纸、永新书法……这些都 是独具特色的吉安民俗文化。为了让吉安民俗文化深入人心, 有关部门计划开通吉安民俗网,为了使网站内容井然有序, 请你为该网站拟两个小栏目的名称。(2分) (2)中国的传统节日是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同学们在收集有关 素材的时候收集到了下面一幅图片,请你说说这幅图是表现 哪个节日的标识(zhi),有什么内涵?(2分) (3)为了让民俗走进校园,我校计划陆续邀请一些民间艺人为同学们表演。你代表学校去邀请当地一位 著名的剪纸老艺人。你将如何对他说呢?(不超过8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及人名)(2分) 25.写作(50分) 曾经,我们固执地以为只有融合朗朗读书声、急促的铃声和一本本教科书的地方才叫做课堂,现在我 们明白了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有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课堂,从那里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也学会了人生的 道理 请以“这也是课堂”为题目写一篇600—800字的文章。要求: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有真情实感 书写工整规范;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C:( ) 20.“生产化纤衣服要消费更多的石油和能源,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一句中为什么连用两个“更多 的”?(2 分) 答: 21.第③段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 分) 答:(1)说明方法: (2)作用: 22.从全文看,文章主要内容是介绍“低碳生活”,但为什么还要谈“高碳生活”?(3 分) 答: 23.低碳生活处处可为,低碳生活也需要人人参与,你觉得,生活中,除了文中所举的例子之外,我们 做到哪些事情,可以算是做到“低碳生活”?(3 分)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分) 24.综合性学习(6 分) 班级拟开展一次以“民俗采风”为主题的综合性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准备活动,完成下列试题。 (1)吉安采茶戏、吉安县固江鲤鱼灯、永新县盾牌舞、青原区 渼陂彩擎、永丰县农民画、新干剪纸、永新书法……这些都 是独具特色的吉安民俗文化。为了让吉安民俗文化深入人心, 有关部门计划开通吉安民俗网,为了使网站内容井然有序, 请你为该网站拟两个小栏目的名称。(2 分) (2)中国的传统节日是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同学们在收集有关 素材的时候收集到了下面一幅图片,请你说说这幅图是表现 哪个节日的标识(zhì),有什么内涵?(2 分) (3)为了让民俗走进校园,我校计划陆续邀请一些民间艺人为同学们表演。你代表学校去邀请当地一位 著名的剪纸老艺人。你将如何对他说呢? (不超过 80 字,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及人名)(2 分) 25.写作 (50 分) 曾经,我们固执地以为只有融合朗朗读书声、急促的铃声和一本本教科书的地方才叫做课堂,现在我 们明白了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有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课堂,从那里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也学会了人生的 道理…… 请以“这也是课堂”为题目写一篇 600—800 字的文章。要求: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有真情实感; 书写工整规范;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工
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