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空间与政权——中国历史政区与地方行政制度 任何国家都要将国土分为层级区域进行管理,这些区域就是各级行政区。中国自古就是 行政制度发展完善的国家,《周礼》载:“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分官设职,以为 民极。”“体国经野”与“分官设职”就是划分行政区与建立地方政府 政区的设置与地方管理涉及到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是保证国家稳定与地方发 展的大问题。中国历史上行政区划与地方管理主要经历分封制与郡县制两个阶段。 分封制—分土而治 分封=封建:封邦建国 天下一国一家 《礼记》:“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 制度。”封建制的实行以宗法制为基础,即天子以嫡长子继位,众子为诸侯;诸侯以嫡长子 继位,众子为大夫;大夫以嫡长子继位,众子为士 士→大夫→诸侯→天子 封建制是地缘关系,宗法制是血缘关系,合二而一就是以地缘关系维持血缘关系。 历史上实行分封制的主要时期:秦以前、西汉前期、西晋时期、明初。 郡县制——分民而制 中央政府将全国领土分为不同层次的行政管理区域,在各个区域内设置地方政府,并 授予地方政府一定行政、军事、财政、司法等权利。秦以前郡、县设置出现在各诸侯国的边 界地带 秦:郡县两级政区。统县政区:36郡—48郡+内史=49郡1000余县 西汉时期: 侯国(邑) (前期)中央一郡—县(道) 王国—一支郡——县 郡——县(道、邑、侯国) (后期)中央 王国—县 汉初中央直辖15郡,武帝时增至110郡国。前106年将全国分为13个区域,每个区域 称部,派一刺史执行监察职能。各州借用《禹贡》九州之名,外加两个《周礼·职方》州名, 另外两个不在《禹贡》范围内,合在一起共13个刺史部:冀、兖、青、徐、扬、荆、豫
第二讲 空间与政权——中国历史政区与地方行政制度 任何国家都要将国土分为层级区域进行管理,这些区域就是各级行政区。中国自古就是 行政制度发展完善的国家,《周礼》载:“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分官设职,以为 民极。”“体国经野”与“分官设职”就是划分行政区与建立地方政府。 政区的设置与地方管理涉及到中.央.集权与地 ....方.分权的关 ....系.,是保证国家稳定与地方发 展的大问题。中国历史上行政区划与地方管理主要经历分封制与郡县制两个阶段。 一 分封制——分土而治 分封=封建:封邦建国。 天下——国——家 《礼记》:“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 制度。”封建制的实行以宗法制为基础,即天子以嫡长子继位,众子为诸侯;诸侯以嫡长子 继位,众子为大夫;大夫以嫡长子继位,众子为士。 士→大夫→诸侯→天子 封建制是地缘关系,宗法制是血缘关系,合二而一就是以地缘关系维持血缘关系。 历史上实行分封制的主要时期:秦以前、西汉前期、西晋时期、明初。 二 郡县制——分民而制 中央政府将全国领土分为不同层次的行政管理区域,在各个区域内设置地方政府,并 授予地方政府一定行政、军事、财政、司法等权利。秦以前郡、县设置出现在各诸侯国的边 界地带。 秦:郡县两级政区。 统县政区:36 郡——48 郡+内史=49 郡 1000 余县 西汉时期: 侯国(邑) 郡——县(道) 王国——支郡——县 (前期)中央—— 郡——县(道、邑、侯国) (后期)中央 王国——县 汉初中央直辖 15 郡,武帝时增至 110 郡国。前 106 年将全国分为 13 个区域,每个区域 称部,派一刺史执行监察职能。各州借用《禹贡》九州之名,外加两个《周礼•职方》州名, 另外两个不在《禹贡》范围内,合在一起共 13 个刺史部:冀、兖、青、徐、扬、荆、豫
凉、益、幽、并、朔方、交趾。后来又增加一个司隶校尉部。共14个监察区。 魏晋南北朝时期:州、郡、县三级制。 从东汉末年州成为实际的一级政区。三国以降三级政区成为正式制度。 各级政区数额急剧增加,《宋书》:“一郡分为四五,一县割成两三。”南北朝后期三级政 区比例:1:2:6。并出现双头州郡。 唐:唐前期,州、县两级制 贞观元年分天下为10道,开元21年改为15道。“道”为监察区。 京畿道、关内道、都畿道、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山南东道、山南西道、陇右道、 淮南道、江南东道、江南西道、黔中道、剑南道、岭南道。 唐后期,方镇执行最高政区的职能,(方镇)、州、县。 安禄山兼范阳、平卢两节度使,又兼河北道采访使,集军政、民政一体,开合道与方 镇为一的先例。“安史之乱”后全国设40多个方镇,初:道一方镇一州—一县,后:方 镇(道)一州—一县。 宋:中央 州—一县 北宋元丰年间实行23路:京畿路、京东东路、京东西路、京西南路、京西北路、河北 东路、河北西路、河东路、永兴军路、秦凤路、淮南东路、淮南西路、两浙路、江南东路、 江南西路、荆湖北路、荆湖南路、福建路、成都府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广南东路、 广南西路。 宋代地方行政制度进行重大改革:1使地方各级组织互相牵制,事权分散,区划交叉 中心分离,没有单一的权利机构。2地方行政区是中央官员的分治区,不是地方官员的施 政区。路一级官员:转运使、安抚使、提点刑狱、提举常平。 南宋大部分时间实行16路。 元:多级政区制。 路一府一州—一县 中央——行省 府—一州——一县 州—一县 元中期实行11行省:中书省、岭北行省、辽阳行省、河南江北行省、陕西行省、四川 行省、甘肃行省、云南行省、江浙行省、湖广行省
凉、益、幽、并、朔方、交趾。后来又增加一个司隶校尉部。共 14 个监察区。 魏晋南北朝时期: 州、郡、县三级制。 从东汉末年州成为实际的一级政区。三国以降三级政区成为正式制度。 各级政区数额急剧增加,《宋书》:“一郡分为四五,一县割成两三。”南北朝后期三级政 区比例:1: 2: 6。 并出现双头州郡。 唐:唐前期,州、县两级制。 贞观元年分天下为 10 道,开元 21 年改为 15 道。“道”为监察区。 京畿道、关内道、都畿道、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山南东道、山南西道、陇右道、 淮南道、江南东道、江南西道、黔中道、剑南道、岭南道。 唐后期,方镇执行最高政区的职能, (方镇)、州、县。 安禄山兼范阳、平卢两节度使,又兼河北道采访使,集军政、民政一体,开合道与方 镇为一的先例。“安史之乱”后全国设 40 多个方镇,初:道——方镇——州——县,后:方 镇(道)——州——县。 宋:中央——路——州——县。 北宋元丰年间实行 23 路:京畿路、京东东路、京东西路、京西南路、京西北路、河北 东路、河北西路、河东路、永兴军路、秦凤路、淮南东路、淮南西路、两浙路、江南东路、 江南西路、荆湖北路、荆湖南路、福建路、成都府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广南东路、 广南西路。 宋代地方行政制度进行重大改革:1 使地方各级组织互相牵制,事权分散,区划交叉, 中心分离,没有单一的权利机构。2 地方行政区是中央官员的分治区,不是地方官员的施 政区。 路一级官员:转运使、安抚使、提点刑狱、提举常平。 南宋大部分时间实行 16 路。 元:多级政区制。 路——府——州——县 中央——行省——(道)—— 府——州——县 州——县 元中期实行 11 行省:中书省、岭北行省、辽阳行省、河南江北行省、陕西行省、四川 行省、甘肃行省、云南行省、江浙行省、湖广行省
县 府——州—一县 中央—布政使司 直隶州—县 明代最高政区为两京十三布政使司:京师、南京、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 江西、湖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 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按察使司三司分立。明后期为克服都、布、按分权过甚,陆 续向各地派巡抚、总督,将一地行政、监察、军务集于一身,成为统驭三司的地方最高长官。 清 府—县 中央—省 直隶州散州 直隶厅散厅 康熙六年设18省:直隶、江苏、安徽、山西、山东、河南、陕西、甘肃、浙江、江西、 湖北、湖南、四川、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省;光绪十一年设台湾省:光绪三十三 年设新疆、奉天、吉林、黑龙江省。终清之世为23省。 清代总督、巡抚成定制,为最高级地方行政长官。8总督:直隶、两江、闽浙、陕甘、 四川、云贵、两广、湖广。8总督不涵盖18省,山东、山西、河南只设巡抚,不设总督。 15巡抚:18省中甘肃不设巡抚,由陕甘总督监管;直隶、四川只设总督,不设巡抚 民国: 省一道—县 县 行政区划原则—随山川形便与犬牙交错 随山川形便: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异俗。 犬牙交错:隋江都郡地跨长江南北、临川郡居武夷山东西、唐陕州跨黄河两岸等 行政区划的幅度——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民 行政区范围是地方政府的权力圈,政区幅员大小与层级多少影响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本讲参考书: 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1-8册,地图出版社
明: 县 府——州——县 直隶州——县 明代最高政区为两京十三布政使司:京师、南京、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 江西、湖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 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按察使司三司分立。明后期为克服都、布、按分权过甚,陆 续向各地派巡抚、总督,将一地行政、监察、军务集于一身,成为统驭三司的地方最高长官。 清: 府————县 直隶州 散州 直隶厅 散厅 中央——布政使司—— 中央——省——— 康熙六年设 18 省:直隶、江苏、安徽、山西、山东、河南、陕西、甘肃、浙江、江西、 湖北、湖南、四川、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省;光绪十一年设台湾省;光绪三十三 年设新疆、奉天、吉林、黑龙江省。终清之世为 23 省。 清代总督、巡抚成定制,为最高级地方行政长官。8 总督:直隶、两江、闽浙、陕甘、 四川、云贵、两广、湖广。8 总督不涵盖 18 省,山东、山西、河南只设巡抚,不设总督。 15 巡抚:18 省中甘肃不设巡抚,由陕甘总督监管;直隶、四川只设总督,不设巡抚。 民国: 省——道——县 省——专区——县 三 行政区划原则——随山川形便与犬牙交错 随山川形便: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异俗。 犬牙交错:隋江都郡地跨长江南北、临川郡居武夷山东西、唐陕州跨黄河两岸等。 四 行政区划的幅度——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民 行政区范围是地方政府的权力圈,政区幅员大小与层级多少影响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本讲参考书: 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1-8 册,地图出版社
周振鹤《体国经野之道》,台湾中华书局。 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第六章“历代政区沿革”,福建人民出版社
周振鹤《体国经野之道》,台湾中华书局。 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第六章“历代政区沿革”,福建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