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质丛书 神的历臾 △TIs○RY○H 英|凯伦·阿姆斯特朗/著 沈清松/校订蔡昌雄/译 △/△ 海南出版社
长期以米,国内缺少介绍犹太教与伊断兰教的 刊.即使是介绍基肾教的,也少有跨越派别的佳作 千于剖析数的同时,还能适时对照佛教与印度教 的.更是绝无仅有我们相信。这本书将会成为求知 者所珍惜的瑰它像具书一般使人信,又像历 史故事一般引人入胜,同时也像哲学书一股激发思 组。间读本书而毫无所获,则是一件无法想像的事。 台湾大学哲学教授傅佩荣 犹太教的 」神 基督教的神 伊斯兰教的神 神秘主义者的神 哲学家的神 种死了吗? 神有未来吗? 1SBN75443:0017-x 5R410017X1·1 9"87544300179> 价:28.m元
神的历史 〔英〕剀怆·阿姆斯特朗著 蔡昌雄泽 沈清松校订 海南出版社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神的历史/(英)阿姆斯特朗( Armstrong,K.)著;蔡陌雄译 海凵:海南出版社,2001.10 书名原文: A History of God rsBN7-5443-0017-X .神…①阿…②蔡…Ⅲ.宗教一神学一历史-研究ⅣV.B929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1)第073609号 Copyright: 1993 BY KAREN ARMSTRONG This Edition Arranged With FELICITY BRYAN Through big apple Tuttle-Mori Agency, Inc, and Beijing Int al rights Simplified Chinese Edition Copy right 200X HAINAN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合同登记号:图字30-2001-90 神的历史 〔英)觊伦·阿姆斯特朗著 蔡昌雄译 沈清松校订 责任编辑野夫 海南出版社出版发行 (570216海口市金盘开发区建设三横路2号) 全国新华书店经销 北京市通州运河印刷厂印刷 2001年I1月第1版200年11月第1次印刷 开本:850x168毫米1/32印张:15.25 字数:404千字 书号:SBN7-5443-0017X/I·4 定价:28.00元
“人文素质丛书”编者前言 隐约记得张爱玲曾说 个时代需要的是升华而不是浮华 (大意)。偶尔想起这句老话时,不免转顾一回我们当下身处的这个 时代,竞往往觉得有些悚然,甚或生出些许寒意。 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时代呢?我们该如何描述它并借以解析 我们日渐苍白的心灵生活? 当我在周末傍晚之时,随着拥挤的人流步入这座名城的超市 时,我被扑面而至的鲜衣美食和车马冠盖所震惊,内心的感觉忽然 找到了最形象的象征——这就是我们的时代。一个庞大无比的超 市,久贫乍富后的物质过剩支撑着我们的趾高气扬,使我们在笙歌 阑珊之际迷失于灯火装点的盛世繁华之中;而在褪尽铅华的夜深 虚弱的心身却止不住卧成了一缕浮云…… 常常在想,我们是否应该再次质问目下的教育一一是一种怎 样的设计贻误了一代代入的成长? 恰好在上个世纪的此刻,一代先贤们通过种种努力,废除了千 年未替的科举,引进了美雨欧风,始建成新式教育;使国人初闻试 帖辞章之外,尚有物理几何化学地理;更使得一时俊彦倍出,通才 博识,打造出一个全新的时代。而今,斗转星移,当一种新的秋属大 比正在局限子弟们的学习时,我们又当如何努力,来提升一个时代 个民族的人文素质? 这显然已非危言耸听! 当我一次次面对大学出炉的侄辈,仅知所学专业课程,熟稔托 福电脑,面对人类其他文化学科一无所知时,我常常想起二十几年 前我在遥远山村所结识的一个农民——那是一个因取消高考而回 乡务农的老高中生。当他潇洒地坐在田埂边两只粪桶之间的扁担 上,不紧不慢地卷烟而后旁若无人地谈古说今时,少年的我注意到
他深邃的目光仿佛洞穿尘衰。他依约置身于世界的边缘,隔岸观火 似地评弹着身外的鸡虫万事,他几乎无所不知的学问使我混沌初 开。若干年后,当我把记忆调向那一画面时,我仍有一种无法言喻 的悲欣—时移世易的今天我们究竟怎么啦?何以我们仅仅只学 会了暂求衣食的生计,就不再关注满目疮演的人间,就无心再去寻 求认识这个世界的其他门径? 因着这样一些杂感,于是有了编辑这样一套“人文素质丛书” 的初衷—我们试图为今天的年轻人准备这样一份消夜的食单 让他们在各自的专业生计之余,尚能对构成我们人类文化的 其他学科皆有所了解,让他们在单调的精神配餐外,尚能另摄一分 可资壮大的营养。如是,不仅我们的知识结构将变得丰富,重要的 是人生也必将添出一些精彩。 人选本丛书的都将是一些非专业人土用书,但又将涉及众多 的专业学科,不过皆为门外汉亦可一窥堂奥的指引性书籍,我们姑 且概之为“泛文化,次学术”。这些书每种皆谈一门学问,都由该学 科的大匠学者深入浅出地为大家指点方略。所用语言皆求生动有 趣,叙说方式皆求新颖灵活。一卷在握,务使读者不忍释手;再三翻 过,有望诸君对该学科的由来、发展、流变及现状有一个基本认识, 并藉此加深对内外世界的理解。 最初,我们曾试图聘请国内各学科名流分撰本丛书,很遗憾, 我们似乎历来缺少这样的人物——既能高屋建瓴又乐于指点津 渡。因此,我们只好全部引进海外佳构。尽管这样的做法远为繁复, 但初辑完成,我们竞更觉欣慰,因为这样一批大腕作者,所著的这 样一批普及读物,同样也远非时下的一般俗流可比。我们深信,在 这样一个印刷垃圾成堆的时代,这批书将深获众多求知求智者的 心灵。似乎这样,我们才能略生慰藉。记得少时传抄过马克思和其 女儿的一段对话一问:你最喜欢的一句格言是什么?答日:这个 世界的一切知识于我都不陌生。 善哉斯言!但愿因这套丛书,更多的人都能自豪地同诵这句古 老格言
〈序 陆达诚 宗教学不可或缺的导航书 这是一本非常好看的书,一位女性描绘一位“男”性神衹,右脑 试图修正左脑的成品,作者用轻松的笔调叙述不轻松的话题,赢得 广大读者群的回应高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达一年之久,读 之,可知实至名归,伟哉,阿姆斯特朗女士。 20世纪二次世界大战几乎摧毁了人类4000年的精神堡垒 许多信念与信仰不翼而飞,整套理论被解构,虚无主义横行,“神” 被宣称死亡,伦理之基础动摇,人要往哪里去? 群犹太领袖在奥斯威辛审判“神”,定以“残酷和背叛”之罪 并认为后者没有酌情减刑的条件,故判他应受死刑。这是本书第 十章之尾声。不过作者在故事后加了几句话:“犹太教士宜读了判 决书,然后他抬起头说:审判结束,晚祷的时候到了 很机巧,也很幽默地,作者把“这个神”与另一个“神”作了区 分。被处死的是“这个神”,但他们回去向另一位“神”继续表示忠 诚。作者要说:我们对“神”所制造的观念,我们给“神”取的名,都 非“神”自己,因此“神”的观念有所变动是非常正常的事,只要变得 好,“神”是不会死的。在本书导论及末章《“神”有未来吗?》,作者 坦诚地交代操写本书的目的乃要告诉我们:“每一代人必须创造适 合于他们自己的神意象”。 阿姆斯特朗女士是英国人,倍天主教,曾人修道院修道7年 (1962-1969),学习天主教神学,但因缺乏切身体验,始终未入信 仰的堂奥。当她扩大自已的研究范围,涉猎了大量伊斯兰教和犹 太教的典籍之后,她对神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也走出理论,试图 与理论建构者之伟大心灵契交,她在这些宗教家的信仰根源处,找 到了那位超言说的神圣者,她不描绘它,但从头再把有关它的理论 细诉一遍,并藪励新时代的人类与她一起完成创造新神的巨业。 在这样一个大气派的思想脉络上,她置放了三大一神教关于“神
神的历史 的所有的重要资料,从巴比伦到迦南,从以色列到耶稣时代,然后 穆罕默德登场,加上希腊哲学佛教、印度教、神秘主义以及当代存 在主义等资料,使三大一神教之神观有了极宽广的幅度。读她书的 人,惊叹加赞叹,佩服她超人的毅力和智力,因她熊把重要的信仰 思想言简意赅地介绍,针见血地品评,她实为站在巨人的肩上发 由于作者早期对宗教的经验偏向抽象与客观式的理论,因此, 她的书就发展出宗教另一向度,强调美、艺术、音乐、想像力、形象 语言、女性主义、神秘经验的重要性。宗教不能被哲学取代,天人合 及“无”的体验都超越言说。卡巴拉教圣徒路里亚( I Luria, 1534-1612)用“收缩或退缩”的方式解说上帝内产生非他的地方, “一个他可以借自我启示兼创造的过程来填补的虚空”。这种对神 的理解可与新约之“神”自空对照,是了解“神”之洞见,值得大家注 意。有关女性主义,作者一面指出“神”人格化之后,难逃被定为男 性之命运,而各宗教偏向父权也自有其因。作者提出《神曲》作者但 丁与女友比亚翠丝的遥逅及伊朗神秘主义者阿拉比与妮匝姆的关 系来说明对女性之美及爱的神往,可助男性直通“神”,这是“神”自 显的一种方式。 其实,神的历史就是犹太、基督、伊斯兰三大一神教的神学 史要把神的历史写下去,就需要此三宗教之大德大智继续诠释及 演绎符合新时代的神学,这样才能满足宗教“消费者”的需要,而神 的历史不致于中断,神也不必死亡了。 阿姆斯特朗女士带引我们走向另一山头,她的书堪称为宗教 学不可或缺的导航书,尊意如何?
〈序 傅佩荣 人神交流关系的历史 宗教是人类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以致有人的地方就有神 的踪迹。这种关系十分密切,已经到了因果难分的地步:究竟是神 创造人,还是人创造神?答案是:人不能创造自已,所以把创造权推 向神;另一方面,人也设法创造他所能接受的神。人所创造的神必 定有着千百种面貌,由此构成丰富的内涵与多变的历史。我们不能 倒果为因,以为神真的“如人所说”。 为了厘清思绪,我们要指出,人类所说的神,无不县备以下三 种性质,就是:关系性、功能性、辩证性。所谓“关系性”,是指神与人 之间必有某种关系。譬如,亚里士多德在哲学系统中所安立的神, 既不能聆听凡人的祷告,也不能赐福于凡人,却只能沉湎于观想自 身的世界,保持超然独立的姿态,永远如此。这样的神是不会有信 徒的。反之,犹太人的神从亚伯拉罕开始,就深深介人人间的际遇, 有时到了烦扰不堪的程度。即使在科学昌明、理性主义盛行的今 天,人们对于个人生死、人类前途、地球结局等关键问题,也多半希 望神来千预,以免堕人不可知的绝望深渊。宗教是“人神关系之体 现”:在神方面,本性永恒一致;在人方面,想法因时因地而改变;两 者的关系有如化学实验一般,总是随着人这一方面的变动而产生 新奇的状况。神之所以有历史,完全是人所造成的。 其次,就功能性来说,是指我们无法得知神的本体,只能由其 作用来描述神。神有什么作用呢?凡是人的理性所无法解释的,以 及人的心灵所深切需要的,都可以推给神来因应。譬如,创世与造 人,这是两大工程,当然出自神的杰作。科学家可以争论宇宙源于 黑洞或爆炸,人类出于猿猴或突变,但是“为什么终究是有而不是 无?”“为什么万物存在,而不是万物不存在?”再就人心来看,试问 人有自由吗?人必须负责吗?人又能负责到什么程度?人间的灾难、 罪恶、痛苦与不义,难道只是偶然的命运,或者竞然还有圆满的理
神的历史 由?这些问题一方面引出神的存在,同时也质疑神的正义,由此构 成复杂的人神感情,最后则落实于人的自我承担上。自我承担的力 量太强,就会造成神的退隐,甚至神的死亡;但是,真正的神是与死 亡绝缘的,因为会死的是人。这也是为什么在尼采宜称“上帝死了 之后,上帝照样以鲜活的姿态存在着。人可以解放心灵,但是无法 漠视心灵的箭求。心灵的最深箭求是“意义”,否则一切归于虚无。 能够为意义提供基础的,不是神就是神的化身。 所谓“神的化身”,是名异而实同的永恒真实,如犹太人的耶和 华,穆斯林的阿拉真主,基督徒的上帝,佛教徒的涅槃化境,中国人 的天、道,印度教徒的梵天等等,每一派宗教都有自已的称呼,而其 表现的功能大体不外乎以神为“主宰、造生、载行、启示、审判”这几 种作用的主体。主宰是统摄全局的力量;造生与载行是针对自然界 万物而言;启示与审判则是专为人类而设。各宗教中神的化身,也 许会偏重其中的一、二种,但不可能毫无所涉 然后,神人之间还有辨证性的一环。所谓辩证性,特别是就认 识的效果而言。我们所认识的都是相对于我们而存在之物。神是绝 对的,无法成为被认识的对象,因此任何名称与表述都是暂时的, 旦肯定就要随之否定,否定之后才向上提升到不同层次,如此进 行,永无止境。以中世纪大学者圣托马斯为例,他写了大部头的神 学著作之后,对于神的概念只能望洋兴叹,归结为一句心得:我们 所能知道的只是“神不是什么”,而不是“神是什么”。但是,就在这 种否定语气中,神的真相得到彰显。《老子》开宗明义所说的“道可 道,非常道”,也是面对真实本体之类似的心得。“不可说”并不等于 不存在”。“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之后,永恒真实才有可能焕发光 彩。各宗教在教义、仪式、戒律方面,难免各持已见,互有长短,但是 论及修行,则皆以“密契合一”的妙境为巅峰。如果对于神的辫证性 稍有体认,就不难明白其中的道理。 以上所分析的三种性质,虽然是不同宗教中的神所共有的待 色,但是表现最为明确也最为周全的,无疑是“一神教” ( Monotheism)。历史上最彻底的三大一神教是:犹太教、基督宗教 (包括天主教、东正教与新教),以及伊斯兰教。凯伦·阿姆斯特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