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河南大学出版社:超越生死: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死智慧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339,文件大小:11.49M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本书是一部系统介绍和研究中国传 文化中的生死智的著作,分别对儒 家.道家,佛教、道教的生死理论作了 系统的挖掘和梳理 对于生死问题,可以从科学的度Q 解释和解决,也可以从哲学和宗教的 角度去解释和解决。在科学中,生死 被看做客观事实,客观对象。在哲 和宗教中,生死被看做一种观念,一种 超越 心态,一种境界,人以什么样的眼光看 待生死,以什么样的心态对待生死,以 生死 AOE 什么样的境界体验生死,生死就会众 SHLNGSI 什么样的面目呈现,因此在哲学和宗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死智慧 教中,生死是可以超越的。当然这只 陈战国强昱著 是一种精神上的超越而不是事实上的 超越。 中国传统文化的骨干是儒家、道家、佛 教、道教,从本质上讲,它们都是人生 哲学,人生宗教。儒家,道家是哲 它们主要付论人应该如何理解生命 安顿生命;佛教、道教是宗教,它们主 要讨论人应该如何理解死亡、对待死 C。这四家相反相成,共同创造了中 国人的生死智慧,不仅对于我们中国 人,而且对于全人类,都提供了并且继 续提供着重大而有益的启示 河南大学始版社

责任编辑王四朋责任校对冯爱莲整体设计王四刖责任印制苗卉 SBN7-81091-093 SBN7-81091-093-0/B·110 9787810910934> 定价:29.00元

超越 生死 CHAOYUE SHENGSI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死智慧 陈战国强昱著 河南大学出版社

图书在版编目(c|P)数据 超越生死: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死智慧/陈战国,强旻聾 一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310 SBN7-81091-093-0 超 Ⅱ.①陈..②强..Ⅲ.①生命哲学-研究一中国 ②死亡哲学一研究一中国.Bo83②B086 中国版本图书馆CP数据桉字(2003)第075631号 书名超越生死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死智慧 陈战国强昱著 衰任编辑王四朋 责任校对冯爱莲 整体设计王四朋 责任印制菌卉 出版河南大学出版社 地址:河南省开封市明伦街85号郎编:475001 电话:0378-2864669(行管部}0378-2825001(营销部 Mo#l;www.supresscome-Ma!i:bangong@hupress.com 发行河南大学出版社 经销新华书店 印刷河南第一新华印刷厂 次20c4年7月第1版 次2004年7月第1次习刷 开本787mm×1092mm1/16 印张21 字数332千字 印 数1-10000 书号|SBN7-81091-093-0/B·110 定价29.00元

生死问題是人生中最重大的问題。每个人都要面对生死,都会 对生死作认真的思考,这就形成了人的生死观。所谓“生死观”,不 是指生死这两件事,而是指对生死这两件事的看法,主要包括对生 死的理解和态度。 对于生死问题,可以从科学的角度去解释和解决,也可以从哲 学和宗教的角度去解释和解决。在科学中,生死被看做客观事实、客 观对象,人有生必有死是客观规律,不可改变,也不可超越,死亡 再残酷、再无情,人也必須去面对它、承受它,除此之外,任何人 都无计可施。在哲学和宗教中,生死被看做一种观念、一种心态 种境界,人以什么样的眼光看待生死,以什么样的心态对待生死,以 什么样的境界体验生死,生死就会以什么样的面目呈现,因此在哲 学和宗教中,生死是可以超越的。当然这只是一种精神上的超越而 不是事实上的超越。尽管如此,它也足以使人的生命得到安顿, 灵得到慰藉。 中国传统文化的骨干是儒家、道家、佛教、道教,从本质上讲, 它们都是人生哲学、人生宗教。儒家、道家是哲学,它们主要讨论 人应该如何理解生命、安顿生命;佛教、道教是宗教,它们主要讨 论人应该如何理解死亡、对待死亡。这四家相反相成,共同创造了 中国人的生死智慧,不仅对于我们中国人,而且对于全人类,都提

供了并且继续提供着重大而有益的启示。 本书是一部系统介绍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死智慧的著作, 分别对儒家、道家、佛教、道教的生死理论作了系统的挖掘和梳理, 目的是为了使读者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死观有一个系统而真实的 了解,以便从中汲取营养,增进智慧。 儒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主导地位。它把人的本性视为“仁”, 也就是视为道德,认为道德是人的天命之性,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努 力理解它、发展它、实现它,最终成为完全实现了仁德的圣人。人 生的任就是要尽心竭力地在社会中、天地间承担起仁民爱物的使 命,就是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 太平”。儒家不大谈论死,这是因为他们顾不上考虑死的问题。在他 们看来,活着就是为了勢力工作,没有权力偷懶,没有时间休息;死 才是休息,死后才有权力休息。他们对待生死的态度是“生吾顺事 没吾宁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儒家的人生观,积极活泼,深 沉厚重,对中国人的观念和性格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历史上培育 出了许许多多为了民族大业而不顾个人生死的仁人志士。 道家(尤其是庄子)把人的本性视为自由。他们认为、人应该自由 地生活,应该生活得自由,而功名利禄、生死寿天、簣富黃贱、善 恶是非、荣辱毁誉等,都是对自由的限制,对人的桎梏。人要想自 由自在地生活,就必须消除对这些东西的分别和执著,就必须消除 对这些东西的追求和挂,以一种超越的立场、超越的眼光、超越 的心态,去“齐万物,一生死”,让自己的精神与大道合一,自由往 来,一任万物的变化、生死的往复。道家的人生观恢宏豁达,超拔 洒脱,从与儒家不同的角度看到了人生的另一面,给我们指出了 条淡泊宁静、遺遙适意的人生道路,是世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消毒 剂和清心剂 佛教是东汉初年由印度传入中国的舶来品,经过数百年的消化 吸收逐渐中国化了,并且在此基础上创建了像禅宗那样的中国佛教 自隋唐直至現在,佛教的许多支派仍在我国广泛流传,在社会生活 中发挥着重大作用。佛教的核心思想是“三法印”,即“诸行无常, 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但这一核心思想在不同的宗派中却具有不同 2 超越生死—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死智慧

的理论形式。原始佛教的基本理论是,人生无常但又不会断灭,每 个个体生命都要在六遒中无休无止地轮回;人和所有的生命从本 质上讲都是痈苦的;要想摆脱这种痛苦就要经过累世修行进入槃 境界。原始佛教的涅槃境界是灰身灭智,亦即真正的死亡。大乘佛 教的基本理论是把世界和人生虚幻化、非现实化。它把人的现实生 命视为没有自性的虚假存在,以便使人不去留恋现实生命,消除对 生命的执著。大乘佛教的最高境界也是涅槃,不过大乘佛教的涅梨 不是灰身灭智的死亡,而是非生非死、即生即死,可以在生死间自 由来去的境界。禅宗是佛教中的另一类,中国化的程度最高。它的 思想充满了中国智慧。禅宗认为人乃至螯个世界的本体是“水心”。 本心”本来就有—种很高的觉悟,但在一般人那里却被人世的尘劳 遮蔽了,只要能够明心见性,就能够不离生死而涅槃,不离瞬间而 永恒。 在世界各大宗教中,佛教的哲理性较强,境界较高。其徐值在 对人类有很强的道徳教化作用;二、能使人保持心灵的平 和清净;三、能把人带入到超越生死的精神境界。因此它能在世界 上广泛传播。 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其宗旨是经过修炼而长生久视、羽化 成仙,其教理、教义和修炼方法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但是,由 于道教的思想非常驳杂,其中又有许多迷信方术乃至于巫术,所以 基本没有走出中国,甚至基本没有走出汉文化圈。道教可以贡献给 人类的主要有两点;其一,它所创造的修身养性的方法虽说不能使 人长生不死,但确实具有强身健体、廷年益寿的作用,值得现代科 学借鉴。其二,在它的神仙世界中有许多为人类文明做出过重大贡 献的人物和许多道德樯模、民族英雄,如果它沿着这个方向建立彼 庠世界的理论,将会比那些为了个人死后能进入天堂而赎罪行善的 宗教更有积极意义, 儒家、道家、佛教、道教的生死理论各有自已的特色,在相互 冲突、相互融合中共同形成了中国的生死智慧。它们的立足点各 不同,对生死的理解和态度也不同,但是在最高层面上它们却趋于 致,即都把终极关怀指向了天人合一,都能把人引导到一个超越 3

生死的精神境界。它们共同影响着并将继续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正 如不少中外学者说过的那样,每一个中国人在伦理和公共生活上是 儒家,在个人生活和健康上是道家(含道教),而在死亡的面前是佛 教。每一个中国人都戴上一顶儒家的帽子,穿上道家的袍子,以及 佛家的草鞋。这话说得基本不错,因为中国的哲学和宗教不具有强 烈的排他性,可以互补互融。如果希望把白己的生命融入一项伟大 的事业,让自己的精神和所从亨的事业一样永存,那么你可能会喜 欢儒家。如果希望平静洒脱、自由自在地生活,那么你可能会喜欢 道家。如果想消除生活的苦恼,摆脱对死亡的恐惧,那么你可能会 喜欢佛家。对于这几家的生死观也许你都喜欢,也许你都不喜欢。无 论喜欢还是不喜欢,了解总比不了解好。 起越生死一一中国传统化中的生死智慧

目录 前言 1,、日血‘看自l■即『, 第一章家:不知生,知死…… 第节人是什么 血11llll1争旱 先秦儒家对人的规定, ,4 宋明道学对人的全面分析 第二节如何做人……………28 先秦儒家论做人的方法,…………,29 宋明道学家的功夫论 32 第三节人生的境界 45 什么是境界,,,… 46 境界的层次 第四节境界与生死 67 自然境界:不知生死 68 功利境界:逃避死亡 ,,当.tt,,。布 69 道德境界:生作死息 ,74 月采

四、天地境界:生死顺化……,……76 第二章道家:生死两忘,与道为 81 第一节人生的不幸……84 人生的本然状态 85 走入困境的人类 第二节人生不幸的原因…93 认知上的错误 94 价值取向上的错误 101 三、生存方式上的错误 ,,105 第三节人类如何走出困境…,108 超越世俗的认识……,109 超越世俗的价值取向 4116 三、超越世俗的生存方式…,126 第四节进入真人的境界…132 何谓真人… 132 如何成为真人 135 第五节超越生死 140 对生死的理解 二、对生死的态度…….45 第三章佛教:生死即涅檠,瞬间即永恒.…153 第一节人生真谛……156 人生是苦 ,156 二、十二因缘 158 三、人生无常人死非断 162 四、诸法无我人生是幻171 超越生死一一中国传统丈化中的生死智慧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339页,可试读40页,点击继续阅读 ↓↓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