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大思想家与中国文化丛书:[朱熹与中国文化].蔡方鹿.扫描版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524,文件大小:10.18M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察方鹿著 朱喜 大 家 朱熹与中国文化 与 文

大思想家与中国文化丛书 朱熹与中国文化 蔡方鹿著 贵州人民出版社

朱熹与中国文化 朱熹 大思想家与中国文化从书 4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朱熹与屮國文化蔡方鹿著.一贵阳:贵州人民出 版社.2000.10 (大思想家与中国文化从书) lSBN7-221-01633-6 朱…Ⅱ.蔡….朱熹-哲学思想-影响-文化 中国Ⅳ.B244.7 中网版本佟书馆CIP数据核字(2000)第50103号 朱熹与中国文化大思想家与屮国文化丛书 著者:蔡方鹿 责任编辑:奚晓青 装帧设计:曹琼德 出版 发行:贤州人民出版社(550001贵州省贵阳市中华北路289号 经销:新华书店 印刷:贵州兴隆印务有限责任公司 版次:2000牛10月第1版印次;2001年10月第2次印刷 开本:850×1168mm1/32字数:407千宁 印张:16.5 印数:2001-3000 ISB、7221-046336/B·132 定价:24.80元

大思想家与中国文化丛书 主编李宗桂 顾问张岱年蔡尚思任继愈庞朴汤一介 萧蓬父李锦全方克立方立天张立文 5奚晓青 设计曹琼德

各章内容提要1 各章内容提要 第一章时代、生平和著作 (1)朱熹生活的宋代社会,土地制度发生深刻变革,科举制 度进一步完善,农民社会地位相对提高,科学技术发展,创造出 超过汉唐盛世的社会生产力。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制,重整伦理 纲常;中国境内民族矛盾尖锐激烈,农民不堪忍受贫困和压迫,起 而反抗封建统治。 (2)自程颢、程颐创立理学以来,至南宋,理学有了大的发 展。朱熹在与同时代众多学派、学者的交流、辩难中,集朱代理 学之大成;但理学却遭到了统治者的严厉打击和禁止。 (3)结合朱熹学术思想发展的线索,考述其生平;作为百科 全书式的学者、思想家,朱熹的著作十分宏富,择其主要著作考 释之。 第二章朱熹的政治学说和经济思想 (1)朱熹继承发展了二程的天理治国论,将其作为政治学说 的核心。朱熹反对绝对君权主义,批判君主“独断”,以天理规范 君主,提出“正君心是大本”的限制君权的思想。朱熹的修内攘 外思想包括:内修德政以恤民,惩治贪官污吏,德刑结合;外攘 强敌,主战罢和,倡爱国主义 (2)朱熹把以天理治国、民为邦本的政治思想落实到经济领 域,提出了复井田,行经界;重农薄赋,与民共财;省费节用,救

2各章内容提要 荒赈济的经济思想。反对土地兼并,重视农耕,鼓励垦荒;反对 “横赋暴敛”,以减轻农民负担。 第三章朱熹的哲学思想 (1)朱熹丰富发展了二程的天理论哲学,在理本论、理气关 系说、理与请范畴的逻辑联系等各个方面集宋代理学天理论思想 之大成。 (2)朱熹以“心统性情”说为纲领,详密地论述并发展了宋 代儒家心性之学。其特点之一是讲心性有别,反对以心为宇宙本 体,以此与陆王心学的心性一元说相区别。 (3)在格物致知论方面,朱熹集程颐认识论之大成,对格物 穷理、积累与贯通、致知与格物、知与行等问题作了深刻而富于 思辨的论述,提出主客体对立的心物范畴,发展了中国古代哲学 认识论。 第四章朱熹的伦理思想 (1)朱熹提出成体系的仁说,把仁与天理联系起来,从本体 论的角度发展了孔孟的仁爱思想,既提出仁与爱的体用之分、仁 与公的相互区别,更重视仁与爱、仁与公的相互联系,强调以爱 和公来体现仁。 (2)朱熹理欲之辨的实质是以天理为指导,在一定程度肯定 人的合理欲望的基础上,以道德理性对人的感性欲望加以节制,并 倡天理与私欲的对立。虽有压抑人欲的倾向,但并不是所谓的禁 欲主义,也不是“以理杀人” (3)朱熹重义轻利、以义制利的义利观是对唐末以来人无廉 耻,汲汲于私利的社会风气的批判和深刻反思。虽有过分强调道 义的倾向,但也不排斥利,给利留下一定的位置

各章内容提要3 第五章朱熹的经学思想 (1)朱熹治经,既以宋学为主,又超越汉宋对立,在批评只 重传注,不重经义的汉学流弊时,亦针砭只讲义理而脱离经文本 义的宋学弊端。从而在批评汉宋两种偏向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 经传相分、直求经文之本义的经学思想。这一思想贯穿在朱熹的 诸经学之中。 (2)朱熹以义理为指导,重视训诂辨伪,其目的在于通经以 求理。理的求得,须建立在通经的基础上;通经又须建立在训解 经文的基础上这是对重视义理而轻视考据的宋学流弊的修正,开 明清考据辨伪学之先声。 (3)朱熹治经,以阚发义理的最高目标。在二程思想的基础 上,革新传统经学,以“四书”及“四书”义理之学取代“六 经”及“六经”训诂之学作为经学发展的主体。当本义与义理发 生矛盾时,以阐发义理为主,这表现在他增补传文以说理,删减 经传文字,以义理释之,甚至引用伪托之书,以阐发圣人相传之 心法。 第六章朱熹的教育思想和自然科学思想 (1)朱熹在著名的白鹿洞书院学规里把明人之五伦作为教育 的根本目的,以此对学校和科举的流弊提出批评,反对为追求功 名利禄而学,要求把讲明义理贯彻到科举中。朱熹以理学及经学 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把教育分为小学与大学两个由浅人深的阶 段。与此相应,编著《小学》、《童蒙须知》等,作为儿童小学教 材;以“四书”和自著《四书章句集注》作为大学教育的主要教 材,这体现了他理学教育的特色。其教学论和读书法是他丰富的 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值得后人借鉴

4各章内容提要 (2)朱熹重格物穷理,具有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其即物穷 理的理,即包括了自然规律。朱熹的自然科学思想体现在宇宙论、 天文论、气象论等方面。虽未上升到理论自然科学的程度,但也 表现出朱熹对自然科学的重视 第七章朱熹的史学思想与文学思想 (1)朱熹把天理论哲学引入史学领域,建立起二者结合的义 理史学。其特点是以义理评判历史,陶铸历史,而会归于 并 强调正统观念,明正统,别夷夏,斥篡逆,正人心;其史学与其 经学紧密联系,既重史,又主张经史相兼,先经后史,以经为本, 但亦反对只重经而不读史的倾向 (2)朱熹的文学思想体现了理学的价值观,提出“文皆是从 道中流出”,文道合一,“即文以讲道”和诗理结合的思想。其理 学与文学并行而不相悖,可以互相结合,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文 学成就。这与只重理学而轻视文学的理学家相异,同时也表明理 学并非在任何时候都是文学的桎梏,尽管理学有抑制文学的倾向。 第八章朱熹与宗教 (1)朱熹出入佛教,弃佛归儒,既批判佛教的出世主义及其 “空”论、心学、只内不外的哲学,又一定程度地借鉴和吸取了佛 教的理事说、心性论、修养论等思想,将思辨哲理与儒家伦理相 结合,发展了中国古代哲学,弘扬了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 (2)朱熹早年曾问学于道士,晚年探讨道教的内丹修炼之说 在与道教的交往中,既批评道教与儒家伦常不符的思想,又借鉴 道教之图,考释道书,吸取道教以图解《易》的治学方法,以为 建构自己的思想体系服务。 (3)朱熹以儒学为本位,批判地吸取佛道二教的有关思想,克

各章内容提要5 服旧儒学思辨哲学之不足,使之能与宗教文化相抗衡,从而融合 三教,集理学之大成,使新儒学成为多元复合体综合型中国文化 发展的主流 第九章朱熹与诸学术思想流派 朱熹在与诸学术思想流派的交往中发展了中国文化及自身的 思想 (1)与二程不同,朱熹对周敦顾濂学甚为尊崇,吸取其《太 极图说》和《通书》的有关思想,并加以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太 极论。朱熹思想的直接来源是二程洛学,他在继承二程思想的基 础上,对二程洛学作了全面的丰富、发展和创新。 (2)朱熹对张载关学的批评集中在其气本论上。除此而外,朱 熹大量吸取借鉴了张载的关学,如气化论、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 相分、“心统性情”、理一分殊、“民胞物与”等思想,并借鉴张载 对佛教的批评,表现出在理学思潮内部与关学的相同相异之处。 (3)朱熹受湖湘学影响甚大。双方的相同处表现在:共同推 崇周敦颐,提高濂学地位,均以道、性、太极为宇宙本体,有相 同的价值观。闽学与湖湘学的差异表现在:心性论上的异同变化、 理本论与心理合一说的区别、“中和之辩”的思想转变等方面 (4)朱熹与吕祖谦同编《近思录》,共同发展理学,并吸取借 鉴吕氏婺学。但在“四书”学、对经史的看法、易学、诗学,以 及理欲关系等方面,朱吕存在着思想差异,反映了理学思潮内部 各学派思想的丰富多样性。 (3)陆王心学代表了南宋以后学术发展的新趋向。朱熹以天 理为本,否定心的本原地位,以等同于天理的圣人之道为最高权 威;陆王以心为本,不盲从旧权威,把備家经典和儒家圣贤的权 威置于心或心之良知的最高权威之下。这是陆王心学与朱学的原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524页,可试读40页,点击继续阅读 ↓↓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