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生死学十四讲》(台湾 余德慧著)试读本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44,文件大小:42.7M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自序 从二○○O年伊始,我接受慈济大学通识中心的聘 函,教医学院三年级的“生死学”。自从一九九二年杨国 枢教授邀我与他一起在台大开设“生死学”,就一直没有 再开过,主要的原因是,在我的心底盘算,生死学毕竟是 乌鸦嘴的学问,人人喊重要,可是有口无心,最好不要去 碰这种既无功亦无德的学问。可是很奇怪,许多生死学相 关的书籍并不乏读者。我曾经问过许多人,才知道他们毫亳 无犹豫地买《西藏生死书》,却一直停留在第一篇。 解释这种现象很简单。每人都知道自己必死,但都无限 期延长自己的死期,因为死亡来临时我已经死亡,死亡未来 临时,我尚活着,何必徒增困扰。我相信在这理念之下,死 亡的威胁才会如黑暗里未曾现身的影子,不知何时袭来 本来我把生死学当做“彻念之学”,也就是引导人从 终极的立足点,重新审观自己在世的理所当然,但是后来 我放弃这念头,毕竟人不是天生就具有超越性征,甚至多 数人根本连“超越”都不知道,即所谓以世间为天蓬的窄 幅意识( narrow- awake consciousness),一直到自己的亲 人或自身面临死亡,才发现更广袤的意识系谱。我在缓和 照顾病房当志工,与我的学生接触病人及其家属,看到有

1 自 序 从二○○○年伊始,我接受慈济大学通识中心的聘 函,教医学院三年级的“生死学”。自从一九九二年杨国 枢教授邀我与他一起在台大开设“生死学”,就一直没有 再开过,主要的原因是,在我的心底盘算,生死学毕竟是 乌鸦嘴的学问,人人喊重要,可是有口无心,最好不要去 碰这种既无功亦无德的学问。可是很奇怪,许多生死学相 关的书籍并不乏读者。我曾经问过许多人,才知道他们毫 无犹豫地买《西藏生死书》,却一直停留在第一篇。 解释这种现象很简单。每人都知道自己必死,但都无限 期延长自己的死期,因为死亡来临时我已经死亡,死亡未来 临时,我尚活着,何必徒增困扰。我相信在这理念之下,死 亡的威胁才会如黑暗里未曾现身的影子,不知何时袭来。 本来我把生死学当做“彻念之学”,也就是引导人从 终极的立足点,重新审观自己在世的理所当然,但是后来 我放弃这念头,毕竟人不是天生就具有超越性征,甚至多 数人根本连“超越”都不知道,即所谓以世间为天蓬的窄 幅意识(narrow-awake consciousness),一直到自己的亲 人或自身面临死亡,才发现更广袤的意识系谱。我在缓和 照顾病房当志工,与我的学生接触病人及其家属,看到有

人的新意识开启,也看到有人惶惑地挣扎于自己禁锢的窄 幅意识。我从心存有意识者(无论病人或家属)那里,学 习他们开启的过程,也从禁锢者那里,学习心存有意识无 法开启的过程。综合这两个过程,我才将生死学界定为 通往彻念的摆渡”,也就是说,我们要有个过程,将自 己从禁锢的心智自我逐渐放开,朝向以宽广的醒觉意识为 基础的活着。 确定这点之后,我无意中获得 Kathleen dowling singh 在二OOO年刚出版的一本书,我暂将译为《在恩宠中逝 E)( The Grace in Dying: A Message of Hope, Comfort, and Spiritual Transformation),作者是个临终照顾的心理师, 非常具有深思,她缓慢地教导人们接近临终者,并阐明临 终过程的完美返归,以解除人们对死亡的恐惧。 我深受此书的启发,决意以我熟悉的海德格尔著作 《存在与时间》为经纬,从生死学的角度重解海德格尔 的心意,没想到居然是相通的,我才完全明白克尔凯郭 尔、海德格尔的修行生活。这些带有学院味道的哲人,可 说很符合学院里教授生死学的典范,而又能够把修行的必 要性引介进来,不必诉诸于传统的宗教修行。 宗旨既定,我就开始重开“生死学”课程。我的学 生石佳仪、陈冠秀每堂都到课堂录音誊稿。佳仪不但誊 稿,也花了很多工夫修改增删,引导我去增减一些内 容,等于是我的共同作者。 ①台湾心灵工坊已于2003年出版

2 人的新意识开启,也看到有人惶惑地挣扎于自己禁锢的窄 幅意识。我从心存有意识者(无论病人或家属)那里,学 习他们开启的过程,也从禁锢者那里,学习心存有意识无 法开启的过程。综合这两个过程,我才将生死学界定为 “通往彻念的摆渡”,也就是说,我们要有个过程,将自 己从禁锢的心智自我逐渐放开,朝向以宽广的醒觉意识为 基础的活着。 确定这点之后,我无意中获得Kathleen Dowling Singh 在二○○○年刚出版的一本书,我暂将译为《在恩宠中逝 去》(The Grace in Dying: A Message of Hope, Comfort, and Spiritual Transformation)1①,作者是个临终照顾的心理师, 非常具有深思,她缓慢地教导人们接近临终者,并阐明临 终过程的完美返归,以解除人们对死亡的恐惧。 我深受此书的启发,决意以我熟悉的海德格尔著作 《存在与时间》为经纬,从生死学的角度重解海德格尔 的心意,没想到居然是相通的,我才完全明白克尔凯郭 尔、海德格尔的修行生活。这些带有学院味道的哲人,可 说很符合学院里教授生死学的典范,而又能够把修行的必 要性引介进来,不必诉诸于传统的宗教修行。 宗旨既定,我就开始重开“生死学”课程。我的学 生石佳仪、陈冠秀每堂都到课堂录音誊稿。佳仪不但誊 稿,也花了很多工夫修改增删,引导我去增减一些内 容,等于是我的共同作者。 ① 台湾心灵工坊已于2003年出版

目录 Pat生死学的鸟瞰00 第一讲生死学将引领我们走向何方?03 第二讲看见存在的遮蔽00 Part生死学的进路037 第三讲抵达无蔽的领会之前039 第四讲生寄死归059 Part了解临终过程0 第五讲进入愿有决断081 第六讲关键的重病现象098 第七讲重病之后的生命时光11 第八讲“脱离世间”的本质131 第九讲病沉期咫尺的亲近1 第十讲背离世间,灵性呈显155 第十一讲拟像与观,临终最后的存在意识163

1 目 录 Part I 生死学的鸟瞰 001 第一讲 生死学将引领我们走向何方? 003 第二讲 看见存在的遮蔽 020 Part II 生死学的进路 037 第三讲 抵达无蔽的领会之前 039 第四讲 生寄死归 059 Part III 了解临终过程 079 第五讲 进入愿有决断 081 第六讲 关键的重病现象 098 第七讲 重病之后的生命时光 112 第八讲 “脱离世间”的本质 131 第九讲 病沉期咫尺的亲近 144 第十讲 背离世间,灵性呈显 155 第十一讲 拟像与观,临终最后的存在意识 163

Part Iv底线地活着|177 第十二讲濒临之心的修行路179 第十三讲清净无住,游戏任自然190 第十四讲终极的归返原初202 附录一余德慧近年研究与著作(1998-2002)212 附录二延伸阅读215

2 Part IV 底线地活着 177 第十二讲 濒临之心的修行路 179 第十三讲 清净无住,游戏任自然 190 第十四讲 终极的归返原初 202 附录一 余德慧近年研究与著作(1998-2002) 212 附录二 延伸阅读 215

Part i 生死学的鸟瞰

001 第一讲 生死学将引领我们走向何方? Part I 生死学的鸟瞰

第一讲 生死学将引领我们走向何方? 生死学提供一种更宽广存在的基础,明白原来 现在的活着是一种疑问;也引导我们了解另外一种 活着的方式,让“我的死亡”变成一种“存在

003 第一讲 生死学将引领我们走向何方? 第一讲 生死学将引领我们走向何方? 生死学提供一种更宽广存在的基础,明白原来 现在的活着是一种疑问;也引导我们了解另外一种 活着的方式,让“我的死亡”变成一种“存在

死学十四讲 生死学不是死亡学。 论到生死学,我们想要探讨的不是各大文化的死亡 观,比如佛教的死亡观、基督教的死亡观、中国人的死亡 观、德国人的死亡观等等。那么,如果不谈这些,生死学 要考量什么呢?在生死学的课程及研究里,这个问题的答 案并没有准则。 用“心智”过着常人生活 修习一门课时,我们通常会期待该门课成为生命里 道“深刻的经验”。但在了解何谓“深刻的经验”之 前,我们不妨先来想想什么是“不深刻的经验”?学术上 有一个术语“ Das man”(德文),生死学以及存在哲学 将此术语 Das man称为“常人”。“常人”这个名词并不 是用来指人平凡、平庸,而是在谈一个根本的问题。通 常,人们有一种度过生命的方式,这种方式极为常见,以 这种平凡普通的生活方式活着的人就叫做“常人”。 常人”一词诉说着我们日常生活中一种平常的状 态。譬如老师上课、学生听课、晚上吃饭、看电视、聊 天、喝茶、上网,或是把老师交代的功课做完等等,这 些都是我们平常共同会做的事情。当我们把生命建立在 004

004 生死学十四讲 生死学不是死亡学。 论到生死学,我们想要探讨的不是各大文化的死亡 观,比如佛教的死亡观、基督教的死亡观、中国人的死亡 观、德国人的死亡观等等。那么,如果不谈这些,生死学 要考量什么呢?在生死学的课程及研究里,这个问题的答 案并没有准则。 用“心智”过着常人生活 修习一门课时,我们通常会期待该门课成为生命里 一道“深刻的经验”。但在了解何谓“深刻的经验”之 前,我们不妨先来想想什么是“不深刻的经验”?学术上 有一个术语 “Das Man” (德文),生死学以及存在哲学 将此术语Das Man称为“常人”。“常人”这个名词并不 是用来指人平凡、平庸,而是在谈一个根本的问题。通 常,人们有一种度过生命的方式,这种方式极为常见,以 这种平凡普通的生活方式活着的人就叫做“常人”。 “常人”一词诉说着我们日常生活中一种平常的状 态。譬如老师上课、学生听课、晚上吃饭、看电视、聊 天、喝茶、上网,或是把老师交代的功课做完等等,这 些都是我们平常共同会做的事情。当我们把生命建立在

第一讲生死学将引领我们走向何方 常人”的生活形态时,通常会发展出一套理解事情的方 法,这一套方法称之为“常理”,而我们之所以能够以这 种或那种方式理解事物,关键就在于我们的脑袋里有一种 称为“心智”( mental/ mentality)的东西 综合“常人”、“常理”、“心智”三个概念,我 们可说,“心智”透过“常人”的生活形态以获取“常 理”,过着一种所谓“正常人”的生活。生死学的第一步 就从这里开始谈起。 常理”建构成“世界” 常人”透过“心智”而获得“常理”,因而交织 构成“世界”。“世界”在生死学里是一个非常基本的 概念。我们日常的生活形态、心智的思考,以及由此所 形成的一套“常理”,三者相互交织成“世界”。“常 理”是什么?譬如,生病的常理是要去看医生、找到对 的药,或者做一些调整、改变饮食等等,使得身体不再 那么疼痛。 但是,人在看待“世界”时,不会只用“心智、常 人、常理”运行的这一套。“世界”的知识,不会只有这 一套。譬如有些人把科学当做知识,看到台北热热闹闹在 迎接佛陀的指头,就说“哎呀,这不合乎科学,一根指头 有什么好崇拜的……”,这种说法就是把科学当做自己的 世界,以科学作为自己的常观。又比如一个基督徒,看见 人们热烈迎接佛指而心生不适,觉得这不啻为一种偶像崇 005

005 第一讲 生死学将引领我们走向何方? “常人”的生活形态时,通常会发展出一套理解事情的方 法,这一套方法称之为“常理”,而我们之所以能够以这 种或那种方式理解事物,关键就在于我们的脑袋里有一种 称为“心智”(mental / mentality)的东西。 综合“常人”、“常理”、“心智”三个概念,我 们可说,“心智”透过“常人”的生活形态以获取“常 理”,过着一种所谓“正常人”的生活。生死学的第一步 就从这里开始谈起。 “常理”建构成“世界” “常人”透过“心智”而获得“常理”,因而交织 构成“世界”。“世界”在生死学里是一个非常基本的 概念。我们日常的生活形态、心智的思考,以及由此所 形成的一套“常理”,三者相互交织成“世界”。“常 理”是什么?譬如,生病的常理是要去看医生、找到对 的药,或者做一些调整、改变饮食等等,使得身体不再 那么疼痛。 但是,人在看待“世界”时,不会只用“心智、常 人、常理”运行的这一套。“世界”的知识,不会只有这 一套。譬如有些人把科学当做知识,看到台北热热闹闹在 迎接佛陀的指头,就说“哎呀,这不合乎科学,一根指头 有什么好崇拜的……”,这种说法就是把科学当做自己的 世界,以科学作为自己的常观。又比如一个基督徒,看见 人们热烈迎接佛指而心生不适,觉得这不啻为一种偶像崇

死学十四讲 拜,这便是基督徒的常观;同样对于迎接佛指一事,佛教 徒会觉得“这就是佛教应该有的,这是对我们佛教先祖的 崇敬”,这又是佛教徒的常观。 由上面的举例,我们可知,这个世界的常观很多,有 科学家的科学常观、艺术家的艺术常观、宗教徒的宗教常 观等等,这些是所谓的“常观世界”。当我们论及“常 观”时,不能断言世界上存在着某个领域是超过“常 观”的,宗教大师不一定会超越常观,但一个老太婆则有 可能已经超越常观。 这一辈子都循着被期待的方向 超越常观跟不超越常观有什么差别?心智对常理进行 推断时,有几个基本元素运作着,这些基本元素即掌控 ( mastering)、秩序( ordering)、行道( way to go)、计 算( calculating)。 在掌控方面,譬如不让火势蔓延、不让财政空耗、不 使疾病恶化等,这意味着我们的心智状态要对事物进行掌 控;在秩序方面,例如家庭伦理、工作伦理、校规、出家 人的戒律、不能对爸爸妈妈讲这种话、不能对上人讲那种 话、对同学要有一定规矩等等;我们的心智状态要依循规 定,才会有秩序,继而才能做事,有路可走,此谓行道; 此外计算也很重要,譬如评估事件的优缺。 所有这些事情都循着一种可以被期待的方向发生。我 们在生活中从事着一种整备的工作,心智在这当中控制了 006

006 生死学十四讲 拜,这便是基督徒的常观;同样对于迎接佛指一事,佛教 徒会觉得“这就是佛教应该有的,这是对我们佛教先祖的 崇敬”,这又是佛教徒的常观。 由上面的举例,我们可知,这个世界的常观很多,有 科学家的科学常观、艺术家的艺术常观、宗教徒的宗教常 观等等,这些是所谓的“常观世界”。当我们论及“常 观”时,不能断言世界上存在着某个领域是超过“常 观”的,宗教大师不一定会超越常观,但一个老太婆则有 可能已经超越常观。 这一辈子都循着被期待的方向 超越常观跟不超越常观有什么差别?心智对常理进行 推断时,有几个基本元素运作着,这些基本元素即掌控 (mastering)、秩序(ordering)、行道(way to go)、计 算(calculating)。 在掌控方面,譬如不让火势蔓延、不让财政空耗、不 使疾病恶化等,这意味着我们的心智状态要对事物进行掌 控;在秩序方面,例如家庭伦理、工作伦理、校规、出家 人的戒律、不能对爸爸妈妈讲这种话、不能对上人讲那种 话、对同学要有一定规矩等等;我们的心智状态要依循规 定,才会有秩序,继而才能做事,有路可走,此谓行道﹔ 此外计算也很重要,譬如评估事件的优缺。 所有这些事情都循着一种可以被期待的方向发生。我 们在生活中从事着一种整备的工作,心智在这当中控制了

第一讲生死学将引领我们走向何方 人如何使用时向,亦即如何使用你的生命时光、你的 辈子( spending your lifetime)。这些大家应该很熟悉,譬 如我如何获得成功、我要先安家再立业、或先立业再成 家、我要完成学业、拿博士学位· 这里面都可以看到 上面的每一个元素从事着整备的工作。 世界( The World) 被期待 心智(Ego/ mentality) 掌控( Mastering)( Expected) 秩序( Ordering) 行道( Way to go) 计算( Calculating) 匚常理 命时光 Das Man Lifetime 图10常人的世界建构 这种“心智”会变成我们的一部分,也就是“我” “我”在心理学里叫做Ego,或者 mental egoo我们的心 智自我沉迷在世界里,而且会在日常生活中不自觉地做 一些事情,譬如,沉迷网络太久了,会想出去走一走; 有时候肉吃太多了,就会吃一点青菜。也就是说,我 们活在世界里,会自然地在当中掌控、维持秩序、行道 和计算。甚至连你如何花这一辈子的时间、你这一辈子 的目的要怎么走,都已经被期待、而且整备了。“如 何使用生命时光”、“如何活着”即涉及到生死学根 本的问题。 007

007 第一讲 生死学将引领我们走向何方? 人如何使用时间,亦即如何使用你的生命时光、你的一 辈子(spending your lifetime)。这些大家应该很熟悉,譬 如我如何获得成功、我要先安家再立业、或先立业再成 家、我要完成学业、拿博士学位……,这里面都可以看到 上面的每一个元素从事着整备的工作。 图1.0 常人的世界建构 这种“心智”会变成我们的一部分,也就是“我”。 “我”在心理学里叫做Ego,或者mental ego。我们的心 智自我沉迷在世界里,而且会在日常生活中不自觉地做 一些事情,譬如,沉迷网络太久了,会想出去走一走; 有时候肉吃太多了,就会吃一点青菜。也就是说,我 们活在世界里,会自然地在当中掌控、维持秩序、行道 和计算。甚至连你如何花这一辈子的时间、你这一辈子 的目的要怎么走,都已经被期待、而且整备了。“如 何使用生命时光”、“如何活着”即涉及到生死学根 本的问题。 世界(The World) 心智(Ego/mentality) 常人 (Das Man) 常理 掌控(Mastering) 秩序(Ordering) 行道(Way to go) 计算(Calculating) 被期待 (Expected) 生命时光 (Lifetime)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44页,可试读15页,点击继续阅读 ↓↓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