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r Academic Books are subsidized by he harvard- Yenching Institute, we he our special thanks 图书在版编且(CIP数据 占代宗教与伦理:儒家思想的根源/陈来著.-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3 (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 ISBN7-108-00822-X L.古…Ⅱ.陈…·Ⅲ.儼家-思想-研充Ⅳ.B22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95)第14501号 资任编辑许医农 封面设计守成春 出版发行生活·請書·新知三联书店 北京朝阳!内大街166号 邮编100706 经销新华书店 排版北京新知电脉印制事务所 印刷彩虹印刷厂 版次1996年3月北京第1版第1次印埘 开本850×1¥68毫米1/32印张11.75 字数261千字 印数00,001-10,100册 定价18.60
本从书系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丛书 面向海内外学界, 专诚征集中国新进中青年学人的 优秀学术专著(含海外留学生)。 木丛书意在推动中华人文学术与 社会科学的发屐进步, 奖掖继起人材,鼓励刻苫治学, 倡导基础扎实而又适合国情的 学术创新精神, 以弘扬光大我民族知识传统 迎接中华文明新的腾飞。 本丛书出哈佛大学燕京学院 (Harvard-Yenching Institute) 和生活·读书·新知一联店共同负担出版资金, 保障作者版权权益。 木丛书邀请国内资深教授和研究员 在北京组成丛书学术委员会 并依照严格的专业标准 (原则上要求参选书稿高」一般博论文水准), 按年度评审遴选 决出每辑书凵,保证学术品质, 力求建立有益的学术规范与评奖制度
录 第一章导言 、轴心时代与前轴心时代………………… 二、文化模式与精神气质……… t自自.。曲看t1tt。●目。自● 三、宗教的理性化:巫觋文化、祭祀文化与礼乐文化 四、大传统与小传统 12 五、儒家思想的根源……………………………14 第二章巫觋………………………………………19 绝地大通………………………………………20 二、古巫…………………… ……27 说巫 四、巫术与萨满………………… 37 五、巫祝与巫史…………………………………………46 第三章卜筮………………… 、遗存的解释……… 占卜的起源… 三、巫术与占卜…… …………………………69 四、卜与筮………………………… 74 五、筮法与筮辞…………………………………77 六、《周易》的意义……
第四章祭祀 从巫术到祭祀………………… 95 二、神灵与崇拜 98 殷商信仰体系………………………………103 四、殷人的祭祀活动 105 五、殷代宗教的特点…………………………………113 六、周代的祭法 ……117 七、周代的祭祀与神鬼观念 ……124 八、古代宗教的类型 省号省b非即日自●自 135 九、文化演进与文化精神 140 十、从自然宗教到伦理宗教…………………………146 第五章天命………………………………………161 、商书中的天帝观 ………………162 二、周公早期的天命观 169 三、摄政时期周公的思想……… ………172 四、还政以后的周公思想 五、《尚书》中的天民合一论…………………………182 六、西周思想的意义……………………189 七、《洪范》西周政治文化… 199 八、《诗经》中的西周天命观…… ……207 九、西周后期的前儒家… 218 第六章礼乐 224 释礼 ……………224 三代礼制之损益…………… 礼的起源与结构……… 四、《仪礼》与周代礼俗
五、周礼与周代的文化模式……………………………256 六、礼乐文化的人文功能 264 七、礼与乐 八、一代文化的精神气质及其演进………………278 第七章德行………………………………………290 、释德……………………………………………290 二、明德与敬德 …………………294 三、孝与三代的德行………………………………299 四、德行的社会根基:周代的生活共同体……………310 五、周代的宗法文化 316 第八章师儒…… 328 ∵、古人论僑……… 328 二近人说儒……………………………………………331 三、晚近释儒……………………………………338 四、西周的师儒与教化 五、西周的国子教育 甲甲 347 六、孔子说儒……………………350 参考书目 后 记 362 出版后记… …364
第章 导言 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孔子:《论语·八佾》 行夏之时,秉殷之辂,服周之冕,乐 则韶舞 一孔子:《论语·卫灵公》 、轴心时代与前轴心时代 读过黑格尔( Hegel)《历史哲学》和《哲学史讲演录》的人都 会记得黑格尔从未掩饰他的西方中心立场,他把中国、印度、西 方看作精神发展的三个递进的阶段。然而,也正是他的同胞,卡 尔·雅斯贝斯( Karl Jaspers)一反黑格尔的论点,反对把中国 印度和希腊看成精神从低级到高级递进发展的序列。特别重要 的是,雅斯贝斯对黑格尔的这种异议,并不是见诸偶尔的一般性 论述,而是通过他所建立的著名的“轴心时代”( Axial period)的 理论。这种理论为所有历史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野,成为推进晚 近古代文明研究的重要动力。“轴心时代”不仅是一有说服力的 新的史学观念,也是二十世纪多元文化观念在历史领域的重要 体现。 雅斯贝斯指出,在经历了史前和古代文明时代之后,在公元
前500年左右的时期内和公元前800200年的精神过程中, 在世界范围内集中出现了一些最不平常的历史事件。这就是, 在中国,孔子和老子非常活跃,中国所有的哲学流派,包括 子、庄子、列子和诸子百家都出现了。和中国一样,印度出现了 《奥义书》和佛陀,探究了从怀疑主义、唯物主义、到诡辩派、虚无 主义的全部范围的哲学可能性。伊朗的琐罗亚斯德传授一种挑 战性的观点认为人世生活就是一场善与恶的斗争。在巴勒斯 坦,从以利亚经由以赛亚和耶利米到以赛亚第二,先知们纷纷涌 现。希腊贤哲如云,其中有荷马、哲学家巴门尼德赫拉克利特和 柏拉图许多悲剧作者,以及修昔底德和阿基米德。在这数世纪 内,这些名字所包含的一切,几乎同时在中国,印度和西方这三 个互不知晓的地区发展起来。”从而,使得这一时期成了世界 历史的“轴心”,从它以后,人类有了进行历史自我理解的普遍框 架。直至近代,“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 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时期,并被它重燃火焰, 自那以后,情况就是这样,轴心期潜力的苏醒和对轴心期潜力的 回归,或者说复兴,总是提供了精神的动力”。2从这个无可辩驳 的历史现象来看,中国、印度、西方不是同一序列的不同发展阶 段,而是“同时代的、并无联系地并列存在的一个整体”,它们 共同构成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轴心时代”的灿烂图景 雅斯贝斯指出,在所有地方,轴心时代结束了几千年的古代 文明,它融化、吸收或淹没了古代文明,“前轴心期文化,像巴比 伦文化,埃及文化,印度河流域文化和中国土著文化,其本身可 能十分宏大,但却没有显示出某种觉醒的意识古代文化的某些 因素进人了轴心期,并成为新开端的组成部分,只有这些因素才 得以保存下来。与轴心期光辉的人性相比,以前最古老的文化十
分陌生,似乎罩上了面纱”。4基于这种看法,雅斯贝斯认为这几 大文明经过了“超越的突破”,由文化的原始阶段跃迁至高级阶 段,各自形成特殊的文化传统。“超越的突破”即意识到人类自 身的有限性,在对超越存在的探询中体验绝对。 另一方面,经过帕森斯( Talcott parsons)的特别发挥,源于 马克斯·韦伯( Max Weber)的“哲学的突破”的观念在60年代 后也颇风行。帕森斯以为,在公元前一千年内,希腊、以色列、印 度和中国四大古代文明都曾先后不相谋地而且方式各异地经历 了一个“哲学的突破”( philosophical breakthough)。所谓“哲学 的突破”即对构成人类处境之宇宙的本质发生了-种理性的认 识,从而对人类处境及其基本意义获得了新的理解。在希腊、苏 格拉底、柏拉图、亚旦上多德是哲学的突破的高峰、酉方文明中 的理性认识的基础由此奠定。在以色列,则以“先知运动”为表 现,突出了上帝的创造主的观念。在印度,产生了以业报与转世 观念为中心的宗教哲学。6无疑,帕森斯所说的“哲学的突破”即 发生于雅斯贝斯所谓轴心时代,二老并无不同。由此,轴心时代 及其“超越的突破”或“哲学的突破”的话题,在70年代成了酉方 学术界文明史讨论的个热点 轴心时代作为世界文明史的突出现象,令人瞩目。然而·各 大文明从前轴心时代发展为轴心吋代的道路和方式各不相同, 雅斯贝斯对此并未研究帕森斯似乎意识到,四大占文明都经力 ∫哲学的突破,而每·突破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渊源,他也意识到 哲学的突破在中国表现得最为温和,但他对中国的轴心变化毕 竟不可能给出,事实上也未曾给出县体而确定的解说。在雅斯贝 斯看来,轴心时代的意识是与神话时代相对立的,与以色列先知 关于上帝的思想栏,希腊、印度和中国哲学家的主要洞见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