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市中小学在线教学资源 风、川汤文百研才 ShenZhen Historical Education Reasearch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 授课人:深圳市龙岗区龙岗中学 王蕾 审核人:深圳市龙岗区仙田外国语学校 孙作兴 广东省基础教育学科教研基地项目(深圳初中历史学科)
授课人: 深圳市龙岗区龙岗中学 王蕾 深圳市中小学在线教学资源 广东省基础教育学科教研基地项目(深圳初中历史学科) 审核人: 深圳市龙岗区仙田外国语学校 孙作兴
内外变局外交起步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材料一:清朝的西太后、北洋 材料二:如果不是坚决贯彻独 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 立自主的立场,就会成为卫星 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 国,仰帝国主义的鼻息,就会 交呢?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是 成为从属国。 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 《周恩来传》 1.提出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材料三: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 府。凡愿遵守平等、】 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 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一 、内外变局 外交起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材料一:清朝的西太后、北洋 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 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 交呢? 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是 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 ——《周恩来传》 材料二:如果不是坚决贯彻独 立自主的立场,就会成为卫星 国,仰帝国主义的鼻息,就会 成为从属国。——《周恩来传》 (1)结合材料一 ,分析近代中国的外交特点,并以史实论证。 (2)结合一 、二,新中国外交政策需要坚持哪些立场? 屈辱外交:不平等、不独立、不自主;如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 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独立、自主、和平 材料三: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 府。凡愿遵守平等 、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 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1.提出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内外变局外交起步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提出外交政策的国内外背景 材料四:为了改变中国贫穷 材料五: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推行 落后的面貌,进行有效的经济建 的对华不承认政策和在台湾问题上的敌对 设,还需要几十年的长期努力 姿态,是其从全球遏制共产主义的战略出 因此,我们需要和平,时间越长 发,对新中国的极端孤立与排斥,这种孤 对人民越有利。 立与排斥导致美中多年的冷战局面。 刘华秋《中国的外交政策》 《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华政策》 外部原因: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 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一 、内外变局 外交起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提出外交政策的国内外背景 材料四:为了改变中国贫穷 落后的面貌,进行有效的经济建 设,还需要几十年的长期努力, 因此,我们需要和平,时间越长 对人民越有利。 ——刘华秋《中国的外交政策》 材料五: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推行 的对华不承认政策和在台湾问题上的敌对 姿态,是其从全球遏制共产主义的战略出 发,对新中国的极端孤立与排斥,这种孤 立与排斥导致美中多年的冷战局面。 ——《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华政策》 外部原因: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 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内外变局外交起步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内涵 “另起炉灶”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 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打扫干净 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 屋子再请客” 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 “一边倒” 旗帜鲜明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一 、内外变局 外交起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内涵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 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 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 旗帜鲜明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 屋子再请客” “ 一边倒
一、内外变局外交起步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4.挫败封锁,外交成果初显 苏联第一个宣布承 签订 《中苏友好同 建国第一年,同17个 认新中国并建交。 盟互助条约》 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1949年10月2日 1950年2月 1950年10月 建国第一年同中国建交的国家 举例说明这对 民主 苏 联 克娇高找无 中国的积极意 -发吊已亚 保0利亚业 义。 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有 毛泽东和斯大林 建国第一年同中 国建文的国家 何特点?
一 、内外变局 外交起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949年10月2日 1950年2月 苏联第一个宣布承 认新中国并建交。 签订《中苏友好同 盟互助条约》 1950年10月 建国第一年,同17个 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4.挫败封锁,外交成果初显 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有 毛泽东和斯大林 何特点? 举 例 说 明 这 对 中 国 的 积 极 意 义
二、崭露头角树立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时间 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在会见印度政府代 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侧,和平共 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 周恩来总理访问缅甸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中印、 中缅发表联合声明,正式确定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成为处理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 则。 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
二、崭露头角 树立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时间 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在会见印度政府代 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 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中印、 中缅发表联合声明,正式确定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成为处理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 则。 周恩来总理访问缅甸 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
二、崭露头角树立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结合材料,概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 ,i 谈谈它的意义。 材料:我们相信,中印两国的 材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 关系会一天一天好起来,某些成熟 提出,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 的、悬而未决的问题一定会顺利地 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 解决的。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 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利益而开 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那就是互 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 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 标志。 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的 杨奎松:《中华人 原则。 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 周恩来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走 (1953年12月31日 向成熟
二、崭露头角 树立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结合材料,概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谈谈它的意义。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走 向成熟 内 容 用和平共处处理新关系 材料:我们相信,中印两国的 关系会一天一天好起来,某些成熟 的、悬而未决的问题一定会顺利地 解决的。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 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那就是互 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 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的 原则。 ——周恩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3年 12月31日) 材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 提出,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 出强调意识形态的“ 一边倒” , 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利益而开 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 标志。 ——杨奎松:《中华人 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
二、崭露头角树立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成为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法基本原则。和平 共处五项原则精辟体现了新型国际关系的本质特征,是一个相互联系、相辅 相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适用于各种社会制度、发展水平、体量规模国家 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当今世界一系列国际组织和国际文件所 采纳,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同和遵守。 《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
二、崭露头角 树立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成为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法基本原则。和平 共处五项原则精辟体现了新型国际关系的本质特征,是一个相互联系、相辅 相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适用于各种社会制度、发展水平、体量规模国家 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当今世界一系列国际组织和国际文件所 采纳,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同和遵守。 ——《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二、崭露头角树位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广泛应用 国处父即 每天11:50播出 CCTV 13 of Foreig fairs 新间 com 汪文斌外交部发言人 支持阿富汗人民自主选择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 确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硕果惠及世界 外交部:尊重阿汗主权独立领土完整不干涉锕汗内改 0161601 高清
二、崭露头角 树立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广泛应用
三、冲破封锁打开局面- 一万隆会议与求同存异 世界反法西斯战净促使了亚非拉人 民的觉醒。战后,以反抗殖民统治、争 取民族独立为主要目标的民族意识得到 了极大的增强,这种意识转化为争取民 族独立的行动,掀起了民族独立运动的 高潮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新中国积极发展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 系,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 万隆会议期间的周恩来
三、冲破封锁 打开局面——万隆会议与求同存异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促使了亚非拉人 民的觉醒。战后,以反抗殖民统治、争 取民族独立为主要目标的民族意识得到 了极大的增强,这种意识转化为争取民 族独立的行动,掀起了民族独立运动的 高潮……——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新中国积极发展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 系,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 万隆会议期间的周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