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研究生课程建设项目 宏观经济统计精品课程建设成果(2) 教案 项目编号:X17106 项目负责人:陈全润 项目组成员:刘亚文刘思明 所属院系:统计学院 项目起止日期:2017.6-2019.5 2019年6月
2017 年度研究生课程建设项目 宏观经济统计精品课程建设成果(2) 教案 项目编号:X17106 项目负责人:陈全润 项目组成员:刘亚文 刘思明 所属院系:统计学院 项目起止日期:2017.6-2019.5 2019 年 6 月
宏观经济统计 一、课程简介与目标 《宏观经济统计》主要讲授如何对国民经济中的经济活动进行测度,如何 建立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以及如何利用统计方法对宏观经济统计指标进行分 析、解读和预测。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五个部分:国内生产总值与核算、供 给使用表与投入产出分析、资金流量表核算、国际收支、宏观经济统计指标 的动态比较。 在本课程结束之后,希望达到以下目标: 1、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基础,掌握系统和综合分析的统计方法,以及 指标选择和资料加工、整理和估算等技术,包括根据经济理论和分析目的构 建新的经济分析指标的方法。 2、能够运用宏观经济理论和统计思想、统计分析逻辑,构建宏观经济问 题的实证统计分析框架体系。 3、能够使学生在自己的学习与研究领域中,会选择并能灵活应用几种宏 观统计分析指标分析宏观经济问题
宏观经济统计 一、课程简介与目标 《宏观经济统计》主要讲授如何对国民经济中的经济活动进行测度,如何 建立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以及如何利用统计方法对宏观经济统计指标进行分 析、解读和预测。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五个部分:国内生产总值与核算、供 给使用表与投入产出分析、资金流量表核算、国际收支、宏观经济统计指标 的动态比较。 在本课程结束之后,希望达到以下目标: 1、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基础,掌握系统和综合分析的统计方法,以及 指标选择和资料加工、整理和估算等技术,包括根据经济理论和分析目的构 建新的经济分析指标的方法。 2、能够运用宏观经济理论和统计思想、统计分析逻辑,构建宏观经济问 题的实证统计分析框架体系。 3、能够使学生在自己的学习与研究领域中,会选择并能灵活应用几种宏 观统计分析指标分析宏观经济问题
二、教学进度计划表 周次 内容提要 阅读材料 作业 国民经济核算简介 出钻餐大帐一经济统 利用2012年中 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生产法与收入 2 《GDP简史3 好CDP的表理 法与收入法核 法) ,开比各个 值业部门的增加 请分析2000至今 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支出法) 《GDP简史》 中国支出法GDP 3 的构成及变化情 4 投入产出表 Ss读Vietnam 诗核算中国冬种 H口品的一 单国投入产出模型及应用 中国投入产出表 碳排放及增加 世入产出模型与全球价值链 世界投入产出表 请利用世界投入 出表分析中围 世界投入产出模型与全球价值链 世界投入产出表 (二) 在全球制造业价 8 资金流量表(实物交易一) 《宏观算大帐-经济统 请利用资金流量 9 资金流量表(实物交易二) 计随笔》 表分析中国收》 分配模式的变化 10 资金流量表(金融交易) 国际收支(一) 《国际收支报告》 请对外汇管理局 2 国际收支(二) 《国际收支报告》 13社会经济综合评价指数构建 14宏观经济指标的动态比较(一) 请对历年中国居 宏观经济指标的动态比较(二) 分析 16 其他宏观经济统计指标 《中国主要统计指标 栓》
二、教学进度计划表 周次 内容提要 阅读材料 作业 1 国民经济核算简介 《宏观算大帐-经济统 计随笔》 2 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生产法与收入 法) 《GDP 简史》 利用 2012 年中 国投入产出表理 解 GDP 的生产 法与收入法核 算,并比较各个 产业部门的增加 值率 3 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支出法) 《GDP 简史》 请分析 2000至今 中国支出法 GDP 的构成及变化情 况 4 投入产出表 主要国家的投入产出 表与供给使用表 解读 Vietnam SUTs 5 单国投入产出模型及应用 中国投入产出表 请核算中国各种 出口品的二氧化 碳排放及增加值 清单,并对核算 结果进行分析 6 世界投入产出模型与全球价值链 (一) 世界投入产出表 7 世界投入产出模型与全球价值链 (二) 世界投入产出表 请利用世界投入 产出表分析中国 在全球制造业价 值链中的地位及 动态变化 8 资金流量表(实物交易一) 《宏观算大帐-经济统 计随笔》 9 资金流量表(实物交易二) 《宏观算大帐-经济统 计随笔》 请利用资金流量 表分析中国收入 分配模式的变化 10 资金流量表(金融交易) 《宏观算大帐-经济统 计随笔》 11 国际收支(一) 《国际收支报告》 12 国际收支(二) 《国际收支报告》 请对外汇管理局 公布的《国际收 支报告》进行解 读 13 社会经济综合评价指数构建 14 宏观经济指标的动态比较(一) 15 宏观经济指标的动态比较(二) 请对历年中国居 民收入与消费情 况进行动态比较 分析 16 其他宏观经济统计指标 《中国主要统计指标 诠释》
第一讲国民经济核算简介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讲的学习,学生应初步了解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国民经济核算的发展 历程以及田民经济核算的应用领域。 【教学总课时】 2课时 【教学内容】 1.理解国民经济核算 √国家这本大帐是怎么算的? >假冒伪劣产品是否统计进GDP?驻华使馆的签证服务是否统计进GDP? 建设了1/3的大楼是否统计进GDP? >收入是如何产生和分配的? >资金是如何在国民经济中流动的?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有哪些?是如何统计得到的? >分析经济形势必须关注的四大指标? >CPI中是否统计了房价的变动? √5张表 >GDP核算表 >投入产出表 >资金流量表 》资产负债表 国际收支平衡表 2.宏观经济运行初步感受 通过投入产出表展示国民经济的生产过程、收入形成过程以及消费过程 >会结合实际解读主要宏观经济数据
第一讲 国民经济核算简介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讲的学习,学生应初步了解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国民经济核算的发展 历程以及国民经济核算的应用领域。 【教学总课时】 2 课时 【教学内容】 1. 理解国民经济核算 国家这本大帐是怎么算的? 假冒伪劣产品是否统计进 GDP?驻华使馆的签证服务是否统计进 GDP? 建设了 1/3 的大楼是否统计进 GDP? 收入是如何产生和分配的? 资金是如何在国民经济中流动的?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有哪些?是如何统计得到的? 分析经济形势必须关注的四大指标? CPI 中是否统计了房价的变动? 5 张表 GDP 核算表 投入产出表 资金流量表 资产负债表 国际收支平衡表 2. 宏观经济运行初步感受 通过投入产出表展示国民经济的生产过程、收入形成过程以及消费过程 会结合实际解读主要宏观经济数据
>会结合统计指标,对当前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作出诊断,甚至给出预 测 >构建自己的统计指标,从不同角度揭示宏观经济的运行 官方统计数据之外的统计指标 3.国民核算体系 (1)什么是国民核算体系 是按照一套既定概念方法对一个国民经济总体(通常指一个国家)所进行的系统 定量描述,采用统一的货币计量单位,运用一套相互有机联系在一起的账户 和平衡表,为宏观经济管理和分析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 是按照一套既定概念方法对一个国民经济总体(通常指一个国家)所进行的系统 定量描述: √采用统一的货币计量单位 √运用一套相互有机联系在一起的账户和平衡表 √为宏观经济管理和分析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 (2)国民核算体系的目的与功能 √提供主要经济流量指标,监测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显现经济学所定义的经济过程中的因果机制,支持运用计量经济方法进 行宏观经济分析 √支持中长期计划的制定和计划目标的论证,为经济决策提供基础和依 据,保证计划和目标合理可行 √为进行国际比较提供支持 √在整个经济统计信息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协调作用,使统计数据协调 一致,不会出现数据相互打架的情况 (3)国民核算体系的发展历程 从SNA-1953产生以来,已经历了三次修订 >SNA-1968 √引入投入产出表核算技术,扩展了生产账户
会结合统计指标,对当前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作出诊断,甚至给出预 测 构建自己的统计指标,从不同角度揭示宏观经济的运行 官方统计数据之外的统计指标 3. 国民核算体系 (1)什么是国民核算体系 是按照一套既定概念方法对一个国民经济总体(通常指一个国家)所进行的系统 定量描述,采用统一的货币计量单位,运用一套相互有机联系在一起的账户 和平衡表,为宏观经济管理和分析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 是按照一套既定概念方法对一个国民经济总体(通常指一个国家)所进行的系统 定量描述: 采用统一的货币计量单位 运用一套相互有机联系在一起的账户和平衡表 为宏观经济管理和分析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 (2)国民核算体系的目的与功能 提供主要经济流量指标,监测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显现经济学所定义的经济过程中的因果机制,支持运用计量经济方法进 行宏观经济分析 支持中长期计划的制定和计划目标的论证,为经济决策提供基础和依 据,保证计划和目标合理可行 为进行国际比较提供支持 在整个经济统计信息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协调作用,使统计数据协调 一致,不会出现数据相互打架的情况 (3)国民核算体系的发展历程 从 SNA-1953 产生以来,已经历了三次修订 SNA-1968 引入投入产出表核算技术,扩展了生产账户
√引入资金流量核算技术,将金融流量包括在内 √增设资产负债表,从经济流量扩展到经济存量 √引入国际收支,使整个体系称为一个封闭精巧的框架 >SNA-1993 内容没有显著扩展,主要对国民经济核算原理进行了更新、澄清、简化、协 调一致 >SNA-2008 主要对核算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改进 (4)国民核算体系在中国的发展 >基于MPS(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模式的建立和发展阶段 1950年代,苏联模式 MPS只统计物质产品及附着在物质产品上的服务活动(运输和商品贸易) >从MPS模式向SNA模式的转换阶段 1980年代,1985年开始核算国民生产总值,1987年按SNA编投入产出表 >基于SNA模式的发展阶段 1993取消MPS,吸取SNA-1993所提出的标准,2003年发布《中国国民经济 核算体系(2002)》 吸取SNA-2008标准,2017年发布《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 【参考资料】 1.高敏雪、李静萍、许健编著,《国民经济核算原理与中国实践(第三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 2.赵彦云主编,《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年
引入资金流量核算技术,将金融流量包括在内 增设资产负债表,从经济流量扩展到经济存量 引入国际收支,使整个体系称为一个封闭精巧的框架 SNA-1993 内容没有显著扩展,主要对国民经济核算原理进行了更新、澄清、简化、协 调一致 SNA-2008 主要对核算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改进 (4)国民核算体系在中国的发展 基于 MPS(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模式的建立和发展阶段 1950 年代,苏联模式 MPS 只统计物质产品及附着在物质产品上的服务活动(运输和商品贸易) 从 MPS 模式向 SNA 模式的转换阶段 1980 年代,1985 年开始核算国民生产总值,1987 年按 SNA 编投入产出表 基于 SNA 模式的发展阶段 1993 取消 MPS,吸取 SNA-1993 所提出的标准,2003 年发布《中国国民经济 核算体系(2002)》 吸取 SNA-2008 标准,2017 年发布《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 【参考资料】 1. 高敏雪、李静萍、许健编著,《国民经济核算原理与中国实践(第三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年。 2. 赵彦云主编,《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年
第二讲国内生产总值核算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讲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以及从增加值和最 终产品的角度对国内生产总值进行核算的方法,具体包括: 1.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 2.国内生产总值的生产法核算 3.国内生产总值的收入法核算 4.国内生产总值的支出法核算 【教学总课时】 4课时 【教学内容】 1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基本问题 (1)经济生产 √是在人类参与下为获得产出而进行的生产 √应该由一个特定的机构单位负责或控制 √为得到产出投入劳动、资本以及其他货物和服务 (2)常住单位 >空间限定 >该国经济领土上的所有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 >“属地”原则:无论所有权关系如何,只要属于该地的生产单位 都要包括在该地的生产总值中 >时间限定 >限定所核算的生产活动的起止时间(很多交易发生在一个时间 段而不是一个时间点) >一般为年度核算,为适应宏观经济管理,还有季度和月度核算
第二讲 国内生产总值核算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讲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以及从增加值和最 终产品的角度对国内生产总值进行核算的方法,具体包括: 1. 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 2. 国内生产总值的生产法核算 3. 国内生产总值的收入法核算 4. 国内生产总值的支出法核算 【教学总课时】 4 课时 【教学内容】 1.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基本问题 (1)经济生产 是在人类参与下为获得产出而进行的生产 应该由一个特定的机构单位负责或控制 为得到产出投入劳动、资本以及其他货物和服务 (2)常住单位 空间限定 该国经济领土上的所有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 “属地” 原则:无论所有权关系如何,只要属于该地的生产单位 都要包括在该地的生产总值中 时间限定 限定所核算的生产活动的起止时间(很多交易发生在一个时间 段而不是一个时间点) 一般为年度核算,为适应宏观经济管理,还有季度和月度核算
(3)部门分类 √按照生产活动的性质,立足基层单位进行产业分类 农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 √按照机构单位的性质,进行机构部门分类 企业、政府、住户 (4)价格问题 产品从生产完成到出售给使用者,在不同环节会形成不同的价格 基本价格(basic price) +产品税产品补贴 =生产者价格(producer price) +运费 +批发零售商的贸易加价 +购买者不可抵扣的增值税 =购买者价格 2.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与核算思路 (1)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 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常被公认 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核算体系中一个重要 的综合性统计指标,也是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核心指标,它反映了 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 (2)两种核算思路:增加值与最终品 √扣除生产环节所消耗的产值,只保留生产环节新增加的价值 (增加值,value added) 将各生产部门的增加值相加即可作为国内生产总值(GDP, gross domestic product) √只计算最终产品,不考虑中间产品 中间产品在生产最终品的过程中被消耗掉了,其价值己含在最 终品中
(3)部门分类 按照生产活动的性质,立足基层单位进行产业分类 农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 按照机构单位的性质,进行机构部门分类 企业、政府、住户 (4)价格问题 产品从生产完成到出售给使用者,在不同环节会形成不同的价格 基本价格(basic price) +产品税-产品补贴 =生产者价格(producer price) +运费 +批发零售商的贸易加价 +购买者不可抵扣的增值税 =购买者价格 2.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与核算思路 (1)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 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常被公认 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国内生产总值 GDP 是核算体系中一个重要 的综合性统计指标,也是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核心指标,它反映了 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 (2)两种核算思路:增加值与最终品 扣除生产环节所消耗的产值,只保留生产环节新增加的价值 (增加值,value added) 将各生产部门的增加值相加即可作为国内生产总值(GDP, gross domestic product) 只计算最终产品,不考虑中间产品 中间产品在生产最终品的过程中被消耗掉了,其价值已含在最 终品中
3国内生产总值的生产法核算 (1)总产出与中间投入 产出的类别: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 √中间产品(intermediate product) 在一个生产过程生产出来然后又在另一个生产过程中被完全消 耗或形态被改变的产品 如:运输过程中消耗的汽油 企业生产过程中消耗的金融服务、广告服务、法律咨询服务等 √最终产品 离开生产过程,用于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和出口的产品 如:被居民消费的食品、汽油、法律咨询 (2)重复计算 利用价格将实物量货币化,然后加总 然而货币化后直接将各部门的产值相加,会产生重复计算的问题 煤矿 生产5万元煤炭 国民经济总产出:5+15+30=50万元 但是: 炼焦厂 15万元的焦炭中已包含5万元的煤炭 生产15万元焦炭 30万元的钢材中已包含了15万元的焦炭 有20万元的重复计算! 钢厂 总产出(gross output)不适宜作为反映 生产30万元钢材 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指标! (3)增加值的含义 √从形成过程看,增加值为生产者当期生产的产品价值扣除所消 耗的其他产品价值后的余值 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从分配角度看,增加值被各生产参与者所分配获得
3.国内生产总值的生产法核算 (1)总产出与中间投入 产出的类别: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 中间产品(intermediate product) 在一个生产过程生产出来然后又在另一个生产过程中被完全消 耗或形态被改变的产品 如:运输过程中消耗的汽油 企业生产过程中消耗的金融服务、广告服务、法律咨询服务等 最终产品 离开生产过程,用于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和出口的产品 如:被居民消费的食品、汽油、法律咨询 (2)重复计算 利用价格将实物量货币化,然后加总 然而货币化后直接将各部门的产值相加,会产生重复计算的问题 (3)增加值的含义 从形成过程看,增加值为生产者当期生产的产品价值扣除所消 耗的其他产品价值后的余值 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从分配角度看,增加值被各生产参与者所分配获得
增加值=各要素收入项目之和(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 产折旧+营业盈余) 4.国内生产总值的收入法核算 (1)要素收入(最初投入) √劳动者报酬 劳动生产要素从生产的价值中获得的收入。包括所有货币形式 和实物形式的劳动收入 √生产税净额 生产税与生产补贴的差额。政府参与生产单位分配所获得的收 入 √固定资产折旧 生产单位为补偿生产活动中所耗用的固定资产而提取的价值 √营业盈余 资本要素从生产的价值中所获得的收入,为总产出扣除中间消 耗、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固定资产折旧后的余额 (2)增加值构成 √劳动者报酬 √生产税净额 √固定资产折旧 √营业盈余 5.国内生产总值的支出法核算 (I)支出法GDP构成及其核算范围 GDP=最终消费(居民消费+政府消费) +资本形成总额(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库存变动) +出口 -进口
增加值=各要素收入项目之和(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 产折旧+营业盈余) 4.国内生产总值的收入法核算 (1)要素收入(最初投入) 劳动者报酬 劳动生产要素从生产的价值中获得的收入。包括所有货币形式 和实物形式的劳动收入 生产税净额 生产税与生产补贴的差额。政府参与生产单位分配所获得的收 入 固定资产折旧 生产单位为补偿生产活动中所耗用的固定资产而提取的价值 营业盈余 资本要素从生产的价值中所获得的收入,为总产出扣除中间消 耗、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固定资产折旧后的余额 (2)增加值构成 劳动者报酬 生产税净额 固定资产折旧 营业盈余 5. 国内生产总值的支出法核算 (1)支出法 GDP 构成及其核算范围 GDP=最终消费(居民消费+政府消费) +资本形成总额(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库存变动) +出口 -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