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生历史学科高考备考核心突破 第3课时 三国至隋唐时期 光明区高级中学麦雪盈 一、考情分析 年份 高考考点 广东卷:汉代至魏晋尚书台的演变 2021 广东卷:史料甄别与使用 全国甲卷:选做一北魏孝文帝改革 全国I卷:《步辇图》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全国Ⅱ卷:唐代壁画与文化遗存互证 2020 全国Ⅲ卷:唐代张旭书法的灵动性 全国Ⅲ卷:曹操屯田制的作用 全国I卷:选做一苏绰(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全国I卷:拔河体现唐代风貌 2019 全国I卷:选做一曹魏末年“五等爵” 全国I卷:藩镇割据的影响 2018 全国Ⅱ卷:武则天对宰相的调整 全国I卷:史学理论 全国Ⅱ卷: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一魏晋官修史书 2017 全国Ⅱ卷:唐朝南方经济文化的影响力上升 全国Ⅲ卷:唐后期自耕农经济发展 二、学情分析 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有助于核心概念的突破,但三国至隋唐时期时间跨度大, 史实较多,学生对此阶段的认知呈现碎片化特点,需要多角度提升对历史阶段特征的认知。 高三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动力足,一定程度上能保证复习效果。 三、教学目标 1、明确高频考点和考情,把握复习备考的方向,提高复习效率。 2、通过时间轴及地图,培养时空素养。 3、通过知识整理,落实主干知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提炼阶段特征。 4、创设情境、图文并茂、讲练结合,从三国两晋南北朝民族交融、隋唐制度创新、江 南经济开发、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四个角度突破核心知识及高频考点,在提升素养的同时渗透 解题方法的指导。 5、通过理清三国两晋南北朝与隋唐时期的联系,认识中华文明发展历程,涵养家国情
艺术生历史学科高考备考核心突破 第3课时 三国至隋唐时期 光明区高级中学 麦雪盈 一、考情分析 二、学情分析 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有助于核心概念的突破,但三国至隋唐时期时间跨度大, 史实较多,学生对此阶段的认知呈现碎片化特点,需要多角度提升对历史阶段特征的认知。 高三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动力足,一定程度上能保证复习效果。 三、教学目标 1、明确高频考点和考情,把握复习备考的方向,提高复习效率。 2、通过时间轴及地图,培养时空素养。 3、通过知识整理,落实主干知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提炼阶段特征。 4、创设情境、图文并茂、讲练结合,从三国两晋南北朝民族交融、隋唐制度创新、江 南经济开发、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四个角度突破核心知识及高频考点,在提升素养的同时渗透 解题方法的指导。 5、通过理清三国两晋南北朝与隋唐时期的联系,认识中华文明发展历程,涵养家国情 年份 高考考点 2021 广东卷:汉代至魏晋尚书台的演变 广东卷:史料甄别与使用 全国甲卷:选做—北魏孝文帝改革 2020 全国Ⅰ卷:《步辇图》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全国Ⅱ卷:唐代壁画与文化遗存互证 全国Ⅲ卷:唐代张旭书法的灵动性 全国Ⅲ卷:曹操屯田制的作用 全国Ⅰ卷:选做—苏绰(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2019 全国Ⅰ卷:拔河体现唐代风貌 全国Ⅰ卷:选做—曹魏末年“五等爵” 2018 全国Ⅰ卷:藩镇割据的影响 全国Ⅱ卷:武则天对宰相的调整 2017 全国Ⅰ卷:史学理论 全国Ⅱ卷: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魏晋官修史书 全国Ⅱ卷:唐朝南方经济文化的影响力上升 全国Ⅲ卷:唐后期自耕农经济发展
怀。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隋唐制度的创新、中外文化交流 2、教学难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 五、教学过程 明确时空: 。有育来年内证少植找藏分布与士方离此南过不查间 西晋(洛阳) 220年 265年280年 317年 386年420年439年 581年589年 三厂魏(220-265年) 国 蜀(221-263年) 吴(222-280年) 展示262年三国鼎立形势图。263年蜀国就被魏所灭,三国鼎立的局面就不复存在了。随 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是如何更迭的,一起来看时间轴。280-316年经历了历史上的短 暂统一既西晋时期。 4北齐,老周,陈对的思路图(572年 西魏→北周 西晋(洛阳) 十六国 北东豌→北齐 下北翻 220年 265年280年 317年 336年420年439年 581年589年 三「 然 魏(220-265年) 东晋(建康) 南朝(宋齐梁陈) (222-280年
怀。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隋唐制度的创新、中外文化交流 2、教学难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 五、教学过程 明确时空: 展示262年三国鼎立形势图。263年蜀国就被魏所灭,三国鼎立的局面就不复存在了。随 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是如何更迭的,一起来看时间轴。280-316年经历了历史上的短 暂统一既西晋时期
西晋之后是北乱南稳的东晋时期和南北对峙的南北朝时期,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 帝,国号隋,定都长安。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国力日强,589年,其次子杨广率军灭陈,结 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 早十5护 长安临州 妈州 唐 ●逻袋 应侧前域和边各族分布图(6的年 581年 618年 907年 隋朝(长安) 唐朝(长安) 589年统一 学生活动:观察时间轴及图片,用一个词分别形容隋唐及魏晋南北朝阶段特征。(隋唐: 大一统…魏晋南北朝:分裂…) 教师小结: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正是从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阶段。 引入陈寅恪先生的话:“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 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魏晋南北朝文化多元包容,开放交融的趋势为隋唐文化的全面繁荣奠定基础,隋唐对魏 晋时期各方面的继承、变化与创新,最终实现了隋唐盛世。 一、考情分析:结合近5年的高考题可知,考查方式:以多种史料作为命题情景,多运 用辨析比较的方法,对材料信息加以解读和阐释,注重对知识的论证和探讨,从而提高探究 性的思维能力。 考查内容:隋唐时期的制度创新,南方经济的发展,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文化传承与融合。 二、史实归纳阶段特征:
西晋之后是北乱南稳的东晋时期和南北对峙的南北朝时期,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 帝,国号隋,定都长安。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国力日强,589年,其次子杨广率军灭陈,结 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 学生活动:观察时间轴及图片,用一个词分别形容隋唐及魏晋南北朝阶段特征。(隋唐: 大一统……魏晋南北朝:分裂……) 教师小结: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正是从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阶段。 引入陈寅恪先生的话:“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 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魏晋南北朝文化多元包容,开放交融的趋势为隋唐文化的全面繁荣奠定基础,隋唐对魏 晋时期各方面的继承、变化与创新,最终实现了隋唐盛世。 一、考情分析:结合近5年的高考题可知,考查方式:以多种史料作为命题情景,多运 用辨析比较的方法,对材料信息加以解读和阐释,注重对知识的论证和探讨,从而提高探究 性的思维能力。 考查内容:隋唐时期的制度创新,南方经济的发展,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文化传承与融合。 二、史实归纳 阶段特征:
二、 阶段特征 任务1:梳理、默写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史实,并概括阶段特征。 重要史实 阶段特征 1、政局:分裂、动荡 多个民族政权并立,汉族与内迁边疆民 政治 2、中央官制:三省体制 3、 族逐渐走向交融:选官制度采用九,品中正制, 选官用官制度:九品中正制 4、民族关系:北魏孝文帝改革 门阀政治形成。 1、农业:翻车 2、手工业:灌钢法: 江南经济得到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 经济 北朝烧制出成熟的白瓷 基:北魏均田制形成。 3、商业:草市出现 4、土地制度:均田制创立 1、思想:佛教、道教盛行,儒学发展出 佛道盛行,儒学面临严峻挑战:带有异域 现危机 文化 2、文艺:王羲之;顾恺之 文化的色彩和民族交融的特点。 3、科技:圆周率;《齐民要术》 二、 阶段特征 任务2:梳理、默写隋唐时期的重要史实,并概括阶段特征。 重要史实 阶段特征 1、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 封建社会繁荣,国家统一,政局相对稳 政治 2、地方制度:节度使制度, 藩镇割据 定:实行完善的中央集权制度。民族政策开明, 3、 选官用官制度:科举制 4、民族关系:开明的民族政策 民族关系空前融治。 公:李生业曲艳酯春制 1、 江南经济进一步发展,经济重心逐渐南 3、商业:坊市制、商业都会、草市、夜市、移: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政策的调整,生产工 经济 柜坊、飞钱;市舶使;丝绸之路: 4、土地制度:均田制: 县的改进,对内外交通的发达,促进了衣业的 5、赋税制度:两税法: 发展和手工业、商业的繁荣。 6、经济格局: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1、思想:三教并行、三教合一 文化 2、科技:雕版印刷术、火药发明和应用: 全面繁荣:兼收并蓄:世界领先:影响深 3、文艺:唐诗、唐传奇;绘画;书法; 4、中外文化交流:鉴真东渡: 远,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中华文化圈。 三、核心突破 核心突破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 (一)民族关系的变化 材料1: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一一[西晋]江统《徙戎论》 材料2:(匈奴汉赵政权的皇帝)“年十四,究通经史,兼综百家之言善属文,著《述 怀诗》百余篇,赋颂五十余篇。” 材料3:(北魏)南迁,革夷从夏。于是中朝江左,南北混淆,华壤边民,虏汉相杂。 一一唐代史学家刘知几 学生活动:阅读史料,探究民族关系的变化。 小结:从民族矛盾、少数民族学习汉制,差异到民族交融加强。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通过改革内容,分析影响。 (三)民族交融的特点
三、核心突破 核心突破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 (一)民族关系的变化 材料 1: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西晋]江统《徙戎论》 材料 2:(匈奴汉赵政权的皇帝)“年十四,究通经史,兼综百家之言…善属文,著《述 怀诗》百余篇,赋颂五十余篇。” 材料 3:(北魏)南迁,革夷从夏。于是中朝江左,南北混淆,华壤边民,虏汉相杂。 ——唐代史学家刘知几 学生活动:阅读史料,探究民族关系的变化。 小结:从民族矛盾、少数民族学习汉制,差异到民族交融加强。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通过改革内容,分析影响。 (三)民族交融的特点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4北魏孝文帝改革…这一时期的民族融合,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 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在 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 思想文化。 一一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特点:汉化为主:相互学习:方式多样。 小结: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政权在民族交融的基础上逐渐壮大,北民南迁与当地民族 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核心突破2:隋唐的制度创新 (一)三省六部制一一特点 材料5(2021·北京高考2)下图为唐代告身(官员接受官职的凭证)书写格式示意图。 该图说明唐代告身 年 签名) 书省官员 月 制付外施行。 制书如右, 签名) (门下省官员 可(皇帝画可) 日 主者施行 具官封、 蓍 请奉 名、 告身格式示意图: 签名) 书省官员 德行 ...…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并观察图片,思考三省六部制的特点。 特点:三省分工合作、相互牵制:相权一分为三:节制君权。“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 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这是创新之处。 (二)选官制度:科举制一一创新之处 任务3:请填写中国历代选官制度表,并分析科举制的特点及创新之处。 通过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的演变分析科举制的特点。 ①标准:由家世、财产、门第逐渐演变为才学。 ②方式:由举荐评定授官到科举考试。 ③权力:从地方逐渐收归中央。 创新之处:人才流动机制:客观公平理念:人才激励机制 核心突破3:江南经济的开发 材料6(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一一《史记》 材料7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 覆衣天下。 一一 《宋书》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分析可知:秦汉时期,江南地区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魏晋南 北朝时,江南经济快速发展。 教师展示唐朝农业发展等相关图片,结合高考题,引导学生思考江南经济的开发情况。 2、古代“盛世”的一大特点是国家粮食储备充足。汉武帝时太仓中储存的多为北方种 植的粟:而到唐代开元盛世,南方的稻米己经在粮食储备中占据了相当大的部分。产生上述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 4 北魏孝文帝改革……这一时期的民族融合,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 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在 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 思想文化。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特点:汉化为主;相互学习;方式多样。 小结: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政权在民族交融的基础上逐渐壮大,北民南迁与当地民族 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核心突破 2:隋唐的制度创新 (一)三省六部制——特点 材料 5(2021·北京高考·2)下图为唐代告身(官员接受官职的凭证)书写格式示意图。 该图说明唐代告身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并观察图片,思考三省六部制的特点。 特点:三省分工合作、相互牵制;相权一分为三;节制君权。“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 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这是创新之处。 (二)选官制度:科举制——创新之处 任务 3:请填写中国历代选官制度表,并分析科举制的特点及创新之处。 通过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的演变分析科举制的特点。 ①标准:由家世、财产、门第逐渐演变为才学。 ②方式:由举荐评定授官到科举考试。 ③权力:从地方逐渐收归中央。 创新之处:人才流动机制;客观公平理念;人才激励机制 核心突破 3:江南经济的开发 材料 6 (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 材料 7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 覆衣天下。 ——《宋书》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分析可知:秦汉时期,江南地区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魏晋南 北朝时,江南经济快速发展。 教师展示唐朝农业发展等相关图片,结合高考题,引导学生思考江南经济的开发情况。 2、古代“盛世”的一大特点是国家粮食储备充足。汉武帝时太仓中储存的多为北方种 植的粟;而到唐代开元盛世,南方的稻米已经在粮食储备中占据了相当大的部分。产生上述
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B.社会秩序稳定 C.南方农业得到发展D.曲辕犁的使用 小结:唐朝江南土地资源进一步开发,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至唐朝后期,出现了“赋之所 出,江淮居多”的现象,扬州的经济地位超过长安和洛阳。 核心突破4: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一)经济交流 核心突破4: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Q -0 3. (2014·海南高考·6)文献 与考古表明,唐代中后期,“波斯 锦”“胡锦”“番锦”通过丝绸之路, 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式 锦”。这表明() A.外来文化改变了唐代的社会生活 B.唐代中后期手工业趋于衰落 C. 外来的丝织技术超过了唐朝 ▲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示意图 D 中外文化交流互动日益深入 ● 丝绸之路是沟通中国与中亚、西亚、欧洲的商业道路,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结合地图,习题,分析经济交流的概况及影响。 小结:丝绸之路是沟通中国与中亚、西亚、欧洲的商业道路,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学生活动: 有人说“隋唐时期中华文明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对当时的东亚乃至于整个世界产 生了深远影响。与此同时,中华文明也不断吸收其他地区的文明,融会贯通,自成一体。” 请举例说明。 参考方向: 1、中国对世界的影响: 周边各国以中华文明为榜样,向隋唐派遣使者和留学生,积极学习并吸收中华文明的成 果。中华典章制度、思想文学、生活方式和文化的观念形态深刻渗入日本、朝鲜和越南,最 终以中华文明为基础、以汉字为表征形成了东亚文化圈。 2、中国吸收其他地区的文明: 服饰:唐中宗之时,中亚粟特人的男装,被改造为唐朝妇女的时髦服装。 乐舞:唐朝流行的胡旋舞受西域和周边邻国的影响。 书法绘画:受传自印度的佛教影响,佛教经典成为书法的内容,佛像画是唐人绘画的重 要题材:来自中亚于闻国的画家尉迟乙僧活跃在初唐画坛。 工艺美术:金银玉石器的形制和纹样多吸收印度、中亚和西亚地区的样式。 … 总结: 唐代之史可分前、后两期,前期结束南北朝相承之旧局面,后期开启赵宋以降之新局面。 关于政治社会经济者如此,关于文化学术者亦莫不如此。 一一陈寅恪
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B.社会秩序稳定 C.南方农业得到发展 D.曲辕犁的使用 小结:唐朝江南土地资源进一步开发,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至唐朝后期,出现了“赋之所 出,江淮居多”的现象,扬州的经济地位超过长安和洛阳。 核心突破 4: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一)经济交流 结合地图,习题,分析经济交流的概况及影响。 小结:丝绸之路是沟通中国与中亚、西亚、欧洲的商业道路,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学生活动: 有人说“隋唐时期中华文明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对当时的东亚乃至于整个世界产 生了深远影响。与此同时,中华文明也不断吸收其他地区的文明,融会贯通,自成一体。” 请举例说明。 参考方向: 1、中国对世界的影响: 周边各国以中华文明为榜样,向隋唐派遣使者和留学生,积极学习并吸收中华文明的成 果。中华典章制度、思想文学、生活方式和文化的观念形态深刻渗入日本、朝鲜和越南,最 终以中华文明为基础、以汉字为表征形成了东亚文化圈。 2、中国吸收其他地区的文明: 服饰:唐中宗之时,中亚粟特人的男装,被改造为唐朝妇女的时髦服装。 乐舞:唐朝流行的胡旋舞受西域和周边邻国的影响。 书法绘画:受传自印度的佛教影响,佛教经典成为书法的内容,佛像画是唐人绘画的重 要题材;来自中亚于阗国的画家尉迟乙僧活跃在初唐画坛。 工艺美术:金银玉石器的形制和纹样多吸收印度、中亚和西亚地区的样式。 …… 总结: 唐代之史可分前、后两期,前期结束南北朝相承之旧局面,后期开启赵宋以降之新局面。 关于政治社会经济者如此,关于文化学术者亦莫不如此。 ——陈寅恪
隋唐时期在继承魏晋南北朝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了变化与创新,它也为赵宋的发展奠 定了基础
隋唐时期在继承魏晋南北朝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了变化与创新,它也为赵宋的发展奠 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