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生历史学科高考备考核心突破强化巩固 第16课时史学入门与史料研读 光明区高级中学颜泳 一、选择题 考向1、史料价值 1.(2021·广东高考·3)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奔成都,途中发生兵变,杨贵妃死于马嵬坡。以下为若 干记载。 路边杨贵人,坟高三四尺。乃问里中儿,皆言幸蜀时…贵人饮金屑, 倏忽舜英幕。平生服杏丹,颜色真如故。 (唐)刘禹锡《马嵬行》 上令高力士诘之,回奏曰:“诸将既诛国忠,以贵妃在宫,人情恐惧。” 上即命力士赐贵妃自尽。 (五代)刘昫等《旧唐书》 上曰:“贵妃常居深宫,安知国忠反谋?”高力士曰:“贵妃诚无罪, 然将士已杀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岂敢自安!愿陛下审思之,将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士安则陛下安矣。”上乃命力士引贵妃于佛堂,缢杀之。 有学生以上述材料探究杨贵妃之死,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A.《马嵬行》选材来自传说,不能作为历史研究的材料 B.《资治通鉴》较多细节描写,还原了杨贵妃之死的真相 C.《资治通鉴》成书晚于《旧唐书》,故可信度相对较低 D.《旧唐书》《资治通鉴》作为史料,应注意作者的立场 2.(2020·全国I卷高考·25)图4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 蕃使臣的情景。该作品体现了() 图4步辇图 A.西域风情与中土文化的交汇 B.文人意趣与市井风情的杂糅 C.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 D.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
1 艺术生历史学科高考备考核心突破 强化巩固 第16课时 史学入门与史料研读 光明区高级中学 颜泳 一、选择题 考向1、史料价值 1.(2021·广东高考·3)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奔成都,途中发生兵变,杨贵妃死于马嵬坡。以下为若 干记载。 路边杨贵人,坟高三四尺。乃问里中儿,皆言幸蜀时……贵人饮金屑, 倏忽舜英幕。平生服杏丹,颜色真如故。 (唐)刘禹锡《马嵬行》 上令高力士诘之,回奏曰:“诸将既诛国忠,以贵妃在宫,人情恐惧。” 上即命力士赐贵妃自尽。 (五代)刘昫等《旧唐书》 上曰:“贵妃常居深宫,安知国忠反谋?”高力士曰:“贵妃诚无罪, 然将士已杀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岂敢自安!愿陛下审思之,将 士安则陛下安矣。”上乃命力士引贵妃于佛堂,缢杀之。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有学生以上述材料探究杨贵妃之死,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 A.《马嵬行》选材来自传说,不能作为历史研究的材料 B.《资治通鉴》较多细节描写,还原了杨贵妃之死的真相 C.《资治通鉴》成书晚于《旧唐书》,故可信度相对较低 D.《旧唐书》《资治通鉴》作为史料,应注意作者的立场 2.(2020·全国Ⅰ卷高考·25)图 4 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 蕃使臣的情景。该作品体现了( ) 图 4 步辇图 A.西域风情与中土文化的交汇 B.文人意趣与市井风情的杂糅 C.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 D.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
3.(2020·全国Ⅱ卷高考·25)敦煌莫高窟61号洞中的唐代壁画“五台山图”中有一座“大佛光之寺”, 梁思成、林徽因按图索骥,在山西五台山地区发现了其实物一一佛光寺。这一事例说明此类壁画 () 图7敦煌壁画中的“大佛光之寺” 图8五台山佛光寺 A.创作源于艺术想象 B.能完整还原历史真实 C.可与文化遗存互证 D.价值来自学者的发掘 4. (2017·全国I卷高考·26) 表2 记述 出处 “秦王(李世民)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我师败绩。” 《旧唐书·高祖本纪》 “薛举寇泾州,太宗(李世民)率众讨之,不利而旋。” 《旧唐书·太宗本纪》 “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静(唐朝将领)及薛 《新唐书·高祖本纪》 举战于泾州,败绩。” “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进位雍州牧。七月, 《新唐书·太宗本纪》 太宗有疾,诸将为举所败。” 表2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5.(2013·全国新课标卷Ⅱ高考·24)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 荒诞,有人据以否定黄帝的真实性。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有鉴于 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这一撰述过程表明() 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B.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 C.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D.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
2 3.(2020·全国Ⅱ卷高考·25)敦煌莫高窟 61 号洞中的唐代壁画“五台山图”中有一座“大佛光之寺”, 梁思成、林徽因按图索骥,在山西五台山地区发现了其实物——佛光寺。 这一事例说明此类壁画 ( ) A.创作源于艺术想象 B.能完整还原历史真实 C.可与文化遗存互证 D.价值来自学者的发掘 4. (2017·全国Ⅰ卷高考·26) 表 2 记述 出处 “秦王(李世民)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我师败绩。” 《旧唐书·高祖本纪》 “薛举寇泾州,太宗(李世民)率众讨之,不利而旋。” 《旧唐书·太宗本纪》 “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静(唐朝将领)及薛 举战于泾州,败绩。” 《新唐书·高祖本纪》 “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进位雍州牧。七月, 太宗有疾,诸将为举所败。” 《新唐书·太宗本纪》 表 2 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5.(2013·全国新课标卷Ⅱ高考·24)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 荒诞,有人据以否定黄帝的真实性。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有鉴于 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这一撰述过程表明( ) 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 B.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 C.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 D.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
6.(2012·广东高考·12)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 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 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 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 考向2、唯物史观 7.(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30)20世纪30年代中期,《新中华》载文:“现在你随便拉住一个稍 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问他中国经济性质如何,他就毫不犹豫地答复你:中国经济是半殖民地性 半封建性经济。”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知识界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相同 B.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迅速膨胀 C.经济理论问题引起民众的普遍关注 D.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得到传播 8.(2017·全国I卷高考·26)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 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考向3、史学方法 9.(2018·全国I卷高考·34)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 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 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 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10.(2017·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5)《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魏晋以后,朝廷任用史官负责 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 A.记载的真实性 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 C.修撰的政治性 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
3 6.(2012·广东高考·12)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 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 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 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 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 考向2、唯物史观 7.(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30)20 世纪 30 年代中期,《新中华》载文:“现在你随便拉住一个稍 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问他中国经济性质如何,他就毫不犹豫地答复你:中国经济是半殖民地性 半封建性经济。”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知识界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相同 B.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迅速膨胀 C.经济理论问题引起民众的普遍关注 D.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得到传播 8.(2017·全国Ⅰ卷高考·26)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 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考向3、史学方法 9.(2018·全国Ⅰ卷高考·34)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 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 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 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10.(2017·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5)《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魏晋以后,朝廷任用史官负责 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 ) A.记载的真实性 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 C.修撰的政治性 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
二、主观题 11.(14分)“丝绸之路”是历史上东西方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桥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关于汉唐丝绸之路研究的史料 图中文字:…有一商主,将诸商人,贪 持重宝,经过险路。其中一人,作是唱言, 诸善男子,勿得恐怖,汝等应当一心称观 音菩萨名号,是菩萨能以无畏,施于众生。 汝等若称名者,於此冤贼当得解脱。众商 图中部分文字:汉武帝分天下为十三部刺 人闻,俱发声言:南无观世音菩萨。称其 史.以酒泉诸郡为凉部。 名故,即得解脱。 图3汉西域诸国图(南宋绘) 图4敦煌莫高窟第45窟(盛唐)“胡商遇盗”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古代丝绸之路的史料价值。(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北国际通道”运行的背景及其意义。(8分)
4 二、主观题 11.(14 分)“丝绸之路”是历史上东西方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桥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关于汉唐丝绸之路研究的史料 图中文字:……有一商主,将诸商人,赍 持重宝,经过险路。其中一人,作是唱言, 诸善男子,勿得恐怖,汝等应当一心称观 音菩萨名号,是菩萨能以无畏,施于众生。 汝等若称名者,於此冤贼当得解脱。众商 人闻,俱发声言:南无观世音菩萨。称其 名故,即得解脱。 图中部分文字:汉武帝分天下为十三部刺 史,以酒泉诸郡为凉部。 图 3 汉西域诸国图(南宋绘) 图 4 敦煌莫高窟第 45 窟(盛唐)“胡商遇盗”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古代丝绸之路的史料价值。(6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北国际通道”运行的背景及其意义。(8 分)
12.(2021·广东高考·19)关于历史课程标准的研制,新中国成立前也进行过一些探索。阅读材料,完 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第一目标 (壹)研求中国民族之演进;特别说明其历史上之光荣,及近代所受列强侵略之经过与其原因,以激 发学生民族复兴之思想,且培养其自信自觉发扬光大之精神。 (贰)叙述中国文化演进之概况:特别说明其对于世界文化之贡献,使学生明了吾先民伟大之事迹, 以养成其高尚之志趣,与自强不息之精神。 (参)叙述各国历史之概况,说明其文化之特点,以培养学生世界的常识,并特别注意国际现势之由 来,与吾国所处之地位,以唤醒学生在本国民族运动上责任的自觉。 (肆)叙述中外各时代文化之变迁:应特别说明现代政治制度,及经济状况之由来,以确立学生对于 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之信念。 一一《初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1932年颁行) 评析上述材料所示历史课程的目标。(说明:运用具体史实,对材料所示历史课程目标的一点或整体 展开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不能重复材料)
5 12.(2021·广东高考·19)关于历史课程标准的研制,新中国成立前也进行过一些探索。阅读材料,完 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第一 目标 (壹)研求中国民族之演进;特别说明其历史上之光荣,及近代所受列强侵略之经过与其原因,以激 发学生民族复兴之思想,且培养其自信自觉发扬光大之精神。 (贰)叙述中国文化演进之概况;特别说明其对于世界文化之贡献,使学生明了吾先民伟大之事迹, 以养成其高尚之志趣,与自强不息之精神。 (叁)叙述各国历史之概况,说明其文化之特点,以培养学生世界的常识,并特别注意国际现势之由 来,与吾国所处之地位,以唤醒学生在本国民族运动上责任的自觉。 (肆)叙述中外各时代文化之变迁;应特别说明现代政治制度,及经济状况之由来,以确立学生对于 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之信念。 ——《初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1932 年颁行) 评析上述材料所示历史课程的目标。(说明:运用具体史实,对材料所示历史课程目标的一点或整体 展开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不能重复材料)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6 10 答案 D C B D D B B C 二、主观题 11.(14分) (1)图3(二手史料)可用于研究西汉对西域地区的有效管辖情况:(如回答(一手史料)可用于研 究南宋对西北边疆研究、南宋地图绘制技术等,也可计分)(2分)。 图4(一手史料)可用于研究敦煌壁画艺术特色(或答(二手史料)可用于研究唐朝丝路贸易情 况,或佛教传播情况。)(2分) 综合两则史料,可说明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发展,促进了中原与西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 丰富了汉族和西域各族人民的物质、精神生活: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和发展。(2 分) (2)背景:全面抗战爆发后,日军相继占领中国东部大片国土,国外援华物资运输受阻:第二次世界 大战的爆发与扩大,德、意、日法西斯侵略扩张给世界人民带来灾难:苏德战争爆发:世 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每个要点2分,回答2点计4分,但必须从国内、国际两个方面 作答。) 意义:对中国抗战,苏联物资援助增强了中国抗日能力:对西北边疆:为巩固边疆、开发西北起 到了重要作用:对苏联:客观上援助了苏联军工发展和卫国战争:对世界:巩固了世界反 法西斯同盟。(每个要点2分,答出2点计4分,如回答“复兴古老的丝绸之路”也可计 分,但必须从国内、国际两个方面作答。) 12.(12分) 【答案】(注:答案为教师自拟,非官方答案) 示例1:目标一 观点:了解历史上的荣光以及近代列强侵略,激发学生的民族复兴思想与培养其自信自觉精神。我认为 这一目标顺应了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 分析:中华文明悠久灿烂,我们的祖先建设了长城、大运河等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发明了造纸术等推 动人类文明进程的伟大科技成果,为我们留下宝贵财富。近代以来,随着列强的侵略,两次鸦片 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以及30年代日本加紧侵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各阶级、 6
6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C C B D D B B C 二、主观题 11.(14 分) (1)图 3(二手史料)可用于研究西汉对西域地区的有效管辖情况;(如回答(一手史料)可用于研 究南宋对西北边疆研究、南宋地图绘制技术等,也可计分)(2 分)。 图 4(一手史料)可用于研究敦煌壁画艺术特色(或答(二手史料)可用于研究唐朝丝路贸易情 况,或佛教传播情况。)(2 分) 综合两则史料,可说明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发展,促进了中原与西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 丰富了汉族和西域各族人民的物质、精神生活;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和发展。(2 分) (2)背景:全面抗战爆发后,日军相继占领中国东部大片国土,国外援华物资运输受阻;第二次世界 大战的爆发与扩大,德、意、日法西斯侵略扩张给世界人民带来灾难;苏德战争爆发;世 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每个要点 2 分,回答 2 点计 4 分,但必须从国内、国际两个方面 作答。) 意义:对中国抗战,苏联物资援助增强了中国抗日能力;对西北边疆:为巩固边疆、开发西北起 到了重要作用;对苏联:客观上援助了苏联军工发展和卫国战争;对世界:巩固了世界反 法西斯同盟。(每个要点 2 分,答出 2 点计 4 分,如回答“复兴古老的丝绸之路”也可计 分,但必须从国内、国际两个方面作答。) 12.(12 分) 【答案】(注:答案为教师自拟,非官方答案) 示例 1:目标一 观点:了解历史上的荣光以及近代列强侵略,激发学生的民族复兴思想与培养其自信自觉精神。我认为 这一目标顺应了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 分析:中华文明悠久灿烂,我们的祖先建设了长城、大运河等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发明了造纸术等推 动人类文明进程的伟大科技成果,为我们留下宝贵财富。近代以来,随着列强的侵略,两次鸦片 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以及 30 年代日本加紧侵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各阶级
阶层不断进行救亡图存的探索,民族意识不断觉醒。在这个过程中,对于青年学生的思想启蒙愈 发重要。 结论:1932年民国政府颁布的初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目标一,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复兴思想,培养其 家国情怀,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要举措。 示例2:目标二 观点:了解中国文化演进历程,尤其对世界文化的贡献,培养高尚的志趣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我认为这一目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与道德品质。 分析:中华文化曾长期领先世界,中国对世界文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汉代丝绸之路开通,中国的丝织、 冶铁技术传入中亚、欧洲,推动了世界文明进程:唐代丝绸之路海陆并举,茶叶、瓷器、纸张等传 播到世界,丰富了世界文化生活:宋元时期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传播到欧洲,促进欧洲社会的进 步:明代郑和下西洋后,华侨下南洋,促进了东南亚的开发。30年代以来日本侵华加剧,民族危机 空前加深,这一目标既可以培养学生的高尚志趣,又可以培养其自强不息的精神。 因此,1932年民国政府颁布的初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目标二,既树立了青年学生对本民族的文化自信,又 锤炼了学生的意志,提升了其品德修养。 示例3:目标三 观点:了解各国历史的特点,培养学生的世界常识,关注国际形势,唤醒学生对民族运动的责任自觉。我 认为这一目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与责任担当。 分析:近代以来,随着西学东渐,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不断碰撞,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如何认识西方 文化,洋务派的中体西用,维新派的托古改制与宣传进化论,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袁世凯的尊孔复 古、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这些论调在新文化五四运动后逐渐归于理性, 青年学生既要汲取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又要吸收西方先进文化。30年代以来日本侵华加剧,民族危 机空前加深,这一目标既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国际形势的变化,了解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又可以培 养其对本民族运动的责任自觉。 因此,1932年民国政府颁布的初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目标三,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又可以培养学 生的综合素质和贵任担当。 >
7 阶层不断进行救亡图存的探索,民族意识不断觉醒。在这个过程中,对于青年学生的思想启蒙愈 发重要。 结论:1932 年民国政府颁布的初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目标一,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复兴思想,培养其 家国情怀,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要举措。 示例 2:目标二 观点:了解中国文化演进历程,尤其对世界文化的贡献,培养高尚的志趣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我认为这一目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与道德品质。 分析:中华文化曾长期领先世界,中国对世界文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汉代丝绸之路开通,中国的丝织、 冶铁技术传入中亚、欧洲,推动了世界文明进程;唐代丝绸之路海陆并举,茶叶、瓷器、纸张等传 播到世界,丰富了世界文化生活;宋元时期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传播到欧洲,促进欧洲社会的进 步;明代郑和下西洋后,华侨下南洋,促进了东南亚的开发。30 年代以来日本侵华加剧,民族危机 空前加深,这一目标既可以培养学生的高尚志趣,又可以培养其自强不息的精神。 因此,1932 年民国政府颁布的初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目标二,既树立了青年学生对本民族的文化自信,又 锤炼了学生的意志,提升了其品德修养。 示例 3:目标三 观点:了解各国历史的特点,培养学生的世界常识,关注国际形势,唤醒学生对民族运动的责任自觉。我 认为这一目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与责任担当。 分析:近代以来,随着西学东渐,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不断碰撞,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如何认识西方 文化,洋务派的中体西用,维新派的托古改制与宣传进化论,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袁世凯的尊孔复 古、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这些论调在新文化五四运动后逐渐归于理性, 青年学生既要汲取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又要吸收西方先进文化。30 年代以来日本侵华加剧,民族危 机空前加深,这一目标既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国际形势的变化,了解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又可以培 养其对本民族运动的责任自觉。 因此,1932 年民国政府颁布的初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目标三,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又可以培养学 生的综合素质和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