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每日一练(6)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是() A.勉强( qiang)比拟(n)水涨船高( zhang)B.膝盖(xi)追溯(su)谆谆教诲(hui) C.炫耀(xuan)赈灾(zhen)装模作样(m6)D.称职(chen)狭隘(di)鲜为人知(xidn) 2、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曹刿论战》一一左丘明一—《战国策》B.《使至塞上》一—王维一一唐朝 C.《登飞来峰》一一王安石一一北宋D.《范进中举》一一吴敬梓一—《儒林外史》 3、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A.鼎盛炒作布置明察秋豪B.竟然隐蔽对决不懈置辩 C.遗漏焕散姿势承前起后D.慨叹干燥双赢再接再厉 4、下列句子不属于病句的一项是 A.各地中小学完善和建立了校园安全预防工作机制 B.新时代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的水平 C.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使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社会购买力大幅度提高。 D.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 5、①学而时习之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论语》) 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天净沙秋思》) ③金樽清酒斗十千, (《行路难》) ④夫战,勇气也。 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 ⑤冰冻三尺, (俗语) ⑥滴水之恩, (俗语) 6、结合语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某一地区特定时间内游客数量超过其接待能力,是造成该地区旅游业种种问题的重要原因。接待 能力若不提高,再美的湖光山色也会黯淡无光 ,再好的微笑服务也会丧失魅 A.再好的投入和开发也无济于事 B.再浓厚的游览兴趣也会逐渐消失 C.再迷人的青山绿水也会索然无味 D.再多的人文景观也会失去风采 综合性学习 2009年3月23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公布了《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权益状况比较研究报告》 下面是从该报告中提取出的两则材料: 材料一:调查发现,78.3%的中国普通高中学生平时(不包括周未和节假日)每天在校学习时间在 小时以上,韩国为57.2%,而日本和美国几乎不存在这样的情况。567%的中国普通高中学生每天 在家学习时间在2小时以上,而美国、日本、韩国普通高中学生分别仅为24.7%、20.5%、15.4%。 26.0%的中国普通高中学生在课外补习班或跟家教学习时间在2小时以上,韩国为20.6%、日本和美 国仅分别为58%、22% 材料二: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休息日里常做的事(前三位) 中国学习298% 在家休息14.6% 上网14.1% 日本体育锻炼20.8% 学习6.1% 在家休息48% 韩国看电视23.1% 和朋友一起玩183% 上网14.3% 美国和朋友一起玩213%看电视108% 看电影、听音乐会等929 7.请综合两则材料,从中提取两个有关中国高中生的主要信息
中考语文每日一练(6)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是( ) A.勉强.(qiǎng)比拟.(nǐ)水涨.船高(zhǎng)B.膝.盖(xī) 追溯.(sù) 谆谆教诲.(huì) C.炫.耀(xuàn) 赈.灾(zhèn)装模.作样(mó)D.称.职(chèn) 狭隘.(ài) 鲜.为人知(xiǎn) 2、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曹刿论战》——左丘明——《战国策》B.《使至塞上》——王维——唐朝 C.《登飞来峰》——王安石——北宋 D.《范进中举》——吴敬梓——《儒林外史》 3、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 A. 鼎盛 炒作 布置 明察秋豪 B. 竟然 隐蔽 对决 不懈置辩 C. 遗漏 焕散 姿势 承前起后 D. 慨叹 干燥 双赢 再接再厉 4、下列句子不属于病句的一项是 ( ) A.各地中小学完善和建立了校园安全预防工作机制。 B.新时代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的水平。 C.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使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社会购买力大幅度提高。 D.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 5、① 学而时习之,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论语》) ②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 (《天净沙 秋思》) ③金樽清酒斗十千, 。 (《行路难》) ④夫战,勇气也。 ,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 ⑤ 冰冻三尺, 。(俗语) ⑥ 滴水之恩, 。(俗语) 6、结合语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 某一地区特定时间内游客数量超过其接待能力,是造成该地区旅游业种种问题的重要原因。接待 能力若不提高,再美的湖光山色也会黯淡无光, ,再好的微笑服务也会丧失魅 力。 A.再好的投入和开发也无济于事 B.再浓厚的游览兴趣也会逐渐消失 C.再迷人的青山绿水也会索然无味 D.再多的人文景观也会失去风采 综合性学习 2009 年 3 月 23 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公布了《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权益状况比较研究报告》, 下面是从该报告中提取出的两则材料: 材料一:调查发现,78.3%的中国普通高中学生平时(不包括周末和节假日)每天在校学习时间在 8 小时以上,韩国为 57.2%,而日本和美国几乎不存在这样的情况。 56.7%的中国普通高中学生每天 在家学习时间在 2 小时以上,而美国、日本、韩国普通高中学生分别仅为 24.7%、20.5%、15.4%。 26.0%的中国普通高中学生在课外补习班或跟家教学习时间在 2 小时以上,韩国为 20.6%、日本和美 国仅分别为 5.8%、2.2%。 材料二: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休息日里常做的事(前三位) 第一位 第二位 第三位 中国 学习 29.8% 在家休息 14.6% 上网 14.1% 日本 体育锻炼 20.8% 学习 6.1% 在家休息 4.8% 韩国 看电视 23.1% 和朋友一起玩 18.3% 上网 14.3% 美国 和朋友一起玩 21.3% 看电视 10.8% 看电影、听音乐会等 9.2% 7.请综合两则材料,从中提取两个有关中国高中生的主要信息
8.在日韩美三国高中生的休闲方式中,你认为哪一种比较有利于高中生的健康成长? 9.你在休息日里一般都安排哪些活动?活动内容是你自己安排还是父母或老师安排?你对这样的安排 有何评价? 小议传统读书教育 周远斌 ①传统读书教育是成功的。童年之时饱学于身者,数不胜数。从近、现代之交的学者身上,还能 看到这一点。 ②陈寅恪先生,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童年饱学者。陈家重视对子孙的教育,不但开设家熟,而 且还办学堂。倡导新文化运动的鲁迅和胡适,亦受惠于传统的读书教育,孩童之年在学识上也已有了 很好的积累。鲁迅七岁入私塾读书,《百家姓》、《神童诗》等书即此时期读的。胡适四岁入私塾,期间 读完了四书五经、《孝经》和《资治通鉴》。 ③个人读书怎么样,关键在读书习惯、读书能力和读书情趣的培养。孩童时期是一个人开发心 智、引导情趣、培养习惯和技能的最佳年龄段,若能在这一年龄阶段培养岀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嗜好 锻炼出一定的读书技能,这将会影响其终生。传统读书教育的成功,就在于此。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 先生,一生"暇则读书,虽寝食不辍,怠以枕,餐以饴″,钱基博先生读书之勤奋,与其童年之时所受 的传统读书教育有直接关系。 ④古代读书,重记诵。孩童时期读书,以记诵为主,待成人后,读书也特别强调记诵。只有记诵 精熟,才能融会贯通,章学诚深知记诵之重要,把记诵比作“学问之舟车"。 ⑤古代读书,还重朗读。朱光潜先生曾说,朗读"是学文言文的长久传统,过去是行之有效的"。 “五四”以后,朗读渐不为读书者所重。 ⑥古代读书,更重学养。诵诗读书以养心缮性,为古代读书人之共识。钱基博先生继承了古代的 读书精神。陈寅恪先生也特别重视学养,曾言:“学德不如人,此实吾之大 ⑦记诵乃积累之功,朗读乃反复之功,学养乃学识修为之功。取传统阅读之长,我们的读书会有 大的进步。 选自《作家报》有删改) 10.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1.文章④⑤⑥三段分别是从那两个角度论述古人读书的?从语义上说,三段是什么关系? 2.请你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过程
(1) (2) 8.在日韩美三国高中生的休闲方式中,你认为哪一种比较有利于高中生的健康成长? 答: 。 9.你在休息日里一般都安排哪些活动?活动内容是你自己安排还是父母或老师安排?你对这样的安排 有何评价? 答: 小议传统读书教育 周远斌 ①传统读书教育是成功的。童年之时饱学于身者,数不胜数。从近、现代之交的学者身上,还能 看到这一点。 ②陈寅恪先生,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童年饱学者。陈家重视对子孙的教育,不但开设家塾,而 且还办学堂。倡导新文化运动的鲁迅和胡适,亦受惠于传统的读书教育,孩童之年在学识上也已有了 很好的积累。鲁迅七岁入私塾读书,《百家姓》、《神童诗》等书即此时期读的。胡适四岁入私塾,期间 读完了四书五经、《孝经》和《资治通鉴》。 ③一个人读书怎么样,关键在读书习惯、读书能力和读书情趣的培养。孩童时期是一个人开发心 智、引导情趣、培养习惯和技能的最佳年龄段,若能在这一年龄阶段培养出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嗜好, 锻炼出一定的读书技能,这将会影响其终生。传统读书教育的成功,就在于此。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 先生,一生“暇则读书,虽寝食不辍,怠以枕,餐以饴”,钱基博先生读书之勤奋,与其童年之时所受 的传统读书教育有直接关系。 ④古代读书,重记诵。孩童时期读书,以记诵为主,待成人后,读书也特别强调记诵。只有记诵 精熟,才能融会贯通,章学诚深知记诵之重要,把记诵比作“学问之舟车”。 ⑤古代读书,还重朗读。朱光潜先生曾说,朗读“是学文言文的长久传统,过去是行之有效的”。 “五四”以后,朗读渐不为读书者所重。 ⑥古代读书,更重学养。诵诗读书以养心缮性,为古代读书人之共识。钱基博先生继承了古代的 读书精神。陈寅恪先生也特别重视学养,曾言:“学德不如人,此实吾之大耻。” ⑦记诵乃积累之功,朗读乃反复之功,学养乃学识修为之功。取传统阅读之长,我们的读书会有 更大的进步。 (选自《作家报》有删改) 10.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 11.文章④⑤⑥三段分别是从那两个角度论述古人读书的?从语义上说,三段是什么关系? 答: 12.请你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过程。 答: